官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葫芦斋主人
当葛洪达全部讲完,回到座位时,全场又是一阵雷鸣般掌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官腔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养猪产业
)
回到马关镇,在李振涛亲自主持下,立刻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
会上,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李振涛积极布置人员,安排人力、物力,全力配合酒厂日常经营生产和销售,并要求全镇上下认真分析当前的工作形势,全力支持酒厂发展,各部门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谁破坏大好的发展局面,谁就和我李振涛过不去,和我们马关镇广大干部和百姓过不去……”
当进入到最后一个议题,谈到村民意图大脑招商业协会的事情,李振涛一拍桌子,顿时发起怒来了,差一点儿爆粗口。
这一次明显有人暗中搞破坏,不管冲着谁来的,让他很是恼火。毕竟差点影响了发展大局和政府形象。招商业协会就好像是一锅美味十足的大餐,刚刚准备品尝时,一只苍蝇落了下来。虽然不会影响味道,但总是有些恶心。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安部门积极追查,经过审讯这些闹事的村民,知道他们全是酒厂附近的百姓,这次是被一个叫杨小刀的村民召集来的。酒厂扩建后占用的耕地,有他们一部分。
杨小刀告诉他们,这次闹事是给酒厂一个下马威,以便大家在以后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赔偿。并说自己家的耕地比较多,如果这些村民跟和他一起去,事后每人给五十块钱好处费。
这个人平时不就是什么好人,油嘴滑舌,游手好闲。当找到杨小刀,派出所人员用尽手段,终于将他的嘴掰开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原镇长马友财和曾被杜远舟发配到罐头厂当调研员的孙富贵,还有一个酒厂副厂长联合策划干的。
此时的马友财,被发配到了县粮食局当了一个小干部,根本没实权,老婆又和他直吵架,自然日子过得很不舒服。当看见马关镇的大好局面,立刻妒火中烧,于是找到了担任酒厂副厂的王大志。
这个王大志,是一个典型的手高眼低的家伙儿。以前曹金科在的时候,拍马屁上来的。后来曹金科虽然犯事了,并没发现他参与进来。所以,葛洪达也不好将他撤职,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让他参与,这让他心中很不平。
两人一拍即合,王大治又找到和他相熟的孙富贵。见企业办的人都升职了,自己却被发配了,孙富贵自然心中有一股怨气,甚至恨杜远舟恨之入骨,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找到自己的干小舅子杨小刀。
为什么说干小舅子呢?原来杨小刀的姐姐,也不是什么好吃懒做的风流主儿,和孙富贵以前有过一腿。孙富贵承诺他,多带去一个人多给八十块钱。其实,这钱是为了夺权的王大志掏出的,每人一百,到了孙富贵这里变成了八十,到了杨小刀那里变成了五十。
既然案件水落石出,涉案人员自然不容逃过。马友财被双开,虽然在有关领导讲情下并没有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但如丧家之犬一样彻底被驱逐出了干部队伍,连小干部也当不上了。
王大志和孙孙直接被免职,并分别做出拘留八个月和一年的处罚。其他人等也得到了相应处罚或批评教育。
这边尘埃落定,酒厂那边却忙得不可开交。
那些代理商回去之后,很快就将第一次进货的资金打款到位,不同客户成千上万箱的白狼河酒都在火车站排队等待发往全国各地,周边相隔近的省市,等不及铁路发货,自己组织汽车直接到工厂来拉货,对这些客户,酒厂这边也给予了一定的运费补贴。
由于长白县以前有煤矿,所以有铁路专线。通过县政府的大力沟通,铁路部门积极协调车皮,帮助运货,酒厂新购的十几辆大卡车,不间断的将分理好的货物装车往火车站送,使这个原本冷清的县城火车站一下子儿热闹起来。
随着白狼河酒响誉全国,香飘四海,几乎家喻户晓,长白县这个原本不太出名的小县城也开始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同样,当“回味的历史,源远流长——白狼河酒”这句广告词红遍大江南北的同时,作为白狼河酒广告策划的推动者,杜远舟又一次声名大振。
很快,杜远舟再一次被提拔。任命他为马关镇常务副镇长,主管经济正科级。但不再兼任企业办主任一职。
对于企业办主任的的人选,李振涛充分考虑了杜远舟的意见,将原副主任王中军提拔了上来。王中军留下的位置由杨红军接任。此外,考虑到实际需要,又增加了一个副主任,由于艳接任。
对于提拔王中军的时候,杜远舟开始有些犹豫。但认真一想,当前的企业办并不一定非得需要大刀阔斧的开拓性干部,找一个比较守成的主任,稳定住良好发展局面就可以了!
这一点,王中军是足以胜任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杜远舟给自己的诫勉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则成其事,为官一时,履职不殆。如何做到?靠金钱?靠法律?靠制度?这些当然都要。但更重要的是靠人格来点亮自己心中的诚信之光,靠人格来守护心灵底线。人不同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人可以有意识地履行责任,抑或有意识地不履行责任。因此,人要战胜自己惰性、困苦、恐惧和贪婪,才能在事业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作为主抓经济的副镇长,杜远舟当然不能被酒厂所牵绊。见酒厂发展已走入正轨,他便开始投入到发展农户养殖经济中去。
对于发展农户养殖产业,包括冯太忠等一些领导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始终认为发展工业,才是发展经济。但有感于杜远舟搞经济的威名,只好暂时采取退让一步的策略,任杜远舟放手施为,不支持,也不反对。
坐在办公桌前,杜远舟仔细厚厚的农户资料,这些都是各村统计后交上来的。里面全是全镇各类养殖大户的综合资料。翻了一遍之后,杜远舟将目光放在了最后一份农户资料上面。
从这个叫刘爱民得资料上来看,这是一家养猪大户。从几年前就开始养猪,最多时的时候达到**十头猪,这才当时来说,绝对不算少了。按理来说,这样的农户,应该放在前面呀!工作人员可能认为养猪并不是产业,农村家家都养,只不过他家养的多了一些而已,所以放在了后面。
这人看起来思想很对路子。杜远舟想了想,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给刘爱民所在的四家村村长赵海波打了一个电话。
从赵海波那里,杜远舟了解到刘爱民这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人。从八几年联产承包责任开始之后,国家放宽对私人经营的限制之后,他就跑到盛京市郊,租了一片田地全部都改成了菜地。新鲜的蔬菜一种植出来,立刻就热销到盛京。接下来两年,种菜卖菜为刘爱民赚取了第一桶金。
可惜了,租他土地的农户见他赚钱,纷纷都自己搞起来。看到自己受到排挤,刘爱民便直接抽身回了马关镇。这刘爱民胆子大得很,八几年的时候,国家对投机倒把,个体经营还存在一些争论,可这人却是没有任何的畏惧。针对市场上猪肉缺少的情况,又在自家开始了生猪养殖。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之后,刘爱民开始准备扩大规模,可惜受到资金闲置,一直发展得不快。
从这些信息来看,这个刘爱民应该是有着那种农民本性的人。这样的人,骨子里是很顽固,甚至是执拗的。但是,这种人,又极有主见,只要认准的路,一直走下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看着远处的青山连绵,小溪流淌,在绿树浓郁的村头之间,一栋很洋气的两层小楼,鹤立鸡群般屹立在路边,显得格外醒目。在路口边上树立着一块高大的牌匾——锦城市长白县爱民生猪养殖场。
赵海波远远指着小洋楼,冲着杜远舟说道,“杜镇长,这就是刘爱民家。他家的养殖场就在楼后面的大院子里。”
走近洋楼,院门是开着的,有两条大狼狗在门前趴着,看见杜远舟一行过来马上站起来,露出獠牙,发出“呼呼”的警告性低鸣。
赵海波站在门口大声喊道:“里面有人吗?爱民兄弟在不在家?”
“来了,就来了”犬吠声也惊动了房子里面的人,不到半分钟,一个身高大约一米六七左右的清瘦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精干的平头,黝黑的皮肤。穿着打扮还算干净,但和整日劳作下地的农民也没有啥两样。
“村长来了,快请进,你们快请进屋。”刘爱民毕竟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知道一些人不好惹,赶紧把他们让了进去,态度倒是非常热情。
两条大狼狗看到主人出来都安静地坐下了,但依旧虎视眈眈的。随后跟出来的刘爱民老婆,赶紧把它们关到大门旁的一个狗窝里。
“爱民兄弟,这是咱镇上的杜镇长。”赵海波忙着介绍道。
“您好,刘老板,我是杜远舟。”杜远舟面带微笑,说话的语速和语气都保持得很好,给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感觉。
杜远舟和刘爱民热情地握了握手。然后,赵海波又把随行的农科站站长赵玉田等人介绍了一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官腔 第一百五十八章 树典型
)
在刘爱民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了养猪场。这是一个单独的大院,据说原先这就是生产队的养猪场,后来一直闲置着,紧挨着杨爱国家的住宅,于是,被他租赁了下来。
院子里还有三间破旧的瓦房,平时被他当做了了储存猪饲料的仓库。长方形的猪栏分列在两边,修建得很简易。
东面一排猪栏甚至还是以前生产队用石头砌的猪舍,只不过为了方便排水,在猪栏地面上铺了一层红砖,抹了一层水泥。这里养了四十多头肥猪,大多已经快要出栏了。至于西面一排猪舍,显然是新搭建了。全面不由红砖修建的,相比东侧猪栏整齐干净了许多。这里面养了两头公猪和十来头母猪。
看了杨爱民的养猪场之后,杜远舟稍微有些失望。和自己想象中那个的养猪场完全不一样,规模太小,模式太过老套。想想后世那些大型养猪场,规模占据数百亩,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的头猪出栏。
杜远鼓励了杨爱民几句,又和他交流一下养猪知识。然后,在赵海波的带领下,又走访了几家小型的养殖户。
那些养猪户的设施更加简陋。在猪舍门口,甚至摆放着大缸,装满剩饭剩菜,阵阵馊味扑鼻而来,这就是猪的口粮。猪的排泄物夹着馊味,令人发呕。整个猪场堆满杂七杂八的东西,苍蝇乱飞。这样养猪既长得慢,又不卫生,根本没有摆脱传统养猪的方式。
九十年代初,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生活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这一阶段对于肉食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猪产业应运而蓬勃发展,注定是一个朝阳产业。
在回镇里的路上,杜远舟头脑中不停回旋着如何做大这一产业的想法。他交一些想法赵玉田交流过了,希望他们农科站回去写一篇调研性文章。
这天一大早,赵玉田兴冲冲地来到杜远舟的办公室。
“远舟镇长,这是您要的调研报告了。您看看!”说着,他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五六张纸的报告递给了杜远舟。
“这是我们画的养猪场建设平面图,远舟镇长你看怎么样?”赵玉田又自信满满地取出十几张白报纸来,在杜远舟的面前徐徐展开。
杜远舟仔细地看了一下,只见图纸共有十六张,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是按照三百到五百头猪的规模建设的,其中包括了育肥猪舍设计图,猪圈建设图,产房设计图,水管安装设计图,保育舍保温装置,饲料添加,猪舍供电示意图等等。
每一张设计图上面都有非常详尽的文字说明,将建筑的目的及需要注意的东西解释的清清楚楚。对于杜远舟这来说,可谓一目了然。见他看得很认真,赵玉田在旁边给他介绍情况。
“这份示意图,我借鉴了我同学所在的那家养猪场示意图,。那是京唐地区一家大型生猪养殖基地。。。。。。
“要养好猪,先要考虑的就是养猪场的选址问题。”赵玉田口若悬河地说道。“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场址应该选择在村边地势高燥,水源、电力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免动物和人群相互影响,既危害猪只健康,又破坏邻里关系。”
听这赵玉田的解说,杜远舟点了点头。
对于刘爱民的养猪场,他也感觉选址有问题。如果贸然扩大规模,很可鞥造成不好的后果。那地方不利于通风换气,又距离村子又近,容易与别的外来猪只相互感染,要知道,养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疫,辛辛苦苦大半年,如果真是碰上一场猪瘟,一下子儿什么都完了。
“哪天你和刘爱民碰碰面,商量一下如何操作。这个典型我们一定要竖立起来。”最后,杜远舟冲着赵玉田嘱咐道。
对于养猪产业的前景,杜远舟是十分看好的。猪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猪肉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我国cpi指数的涨跌,因此,政府对生猪饲养产业一直十分重视,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扶持生猪生产。不过,国内养猪业集中度非常低,成本控制难度大。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支持鼓励规模化养殖。
杜远舟知道,虽然养猪业前景不错,但百姓来养殖,多数人是不会认同的。毕竟前期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具有很大风险性。
宁可受穷,不愿冒险,这就是当地老百姓的特点。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缺乏文化必然导致观念落后,很多人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投资;少许人有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老一辈村民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所以,这也是杜远舟带领村民发展养猪产业的最大障碍。
看着赵玉田走出门去,杜远舟坐在办公桌前,点燃了一根烟,然后不紧不慢翻阅起调研报告。
认真翻阅一遍,杜远舟大体上还算满意。这份报告写的很详实,将自己的一些观点都糅合了进去。但可能是视野有限的原因,有许多地方描述得不够完善,太过于泛泛,也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前瞻性。
沉思片刻,他拿起了笔,在报告的空白处有添加了一些内容。然后他反复看了两遍,见没有问题了,便交给综合办,让他们照着修改后外稿子,重新誉写一遍,然后复印数份,留作开会用。
随后,他又亲自拿起桌上的电话,给马关镇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打了一个电话,希望他给予爱民养猪场一些贷款上的支持。
对于杜远舟的要求,对方一口答应了下来。虽然农信合属于垂直管理,但地方党政实权领导,还是不能得罪的。再说了,杜远舟的指示,也算是合情合理,并不违规。
为了树立刘爱民这一典型,杜远舟可谓不遗余力。前几天调研的时候,刘爱民已透露出想修建一家大型养猪场的想法,杜远舟当然双手赞同,并答应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其实,技术上还算好解决,主要资金,杜远舟给他两个建议,一是和别人合作,二是借贷。如果借贷的话,他可以亲自出面帮着向银行机构打着招呼。
在一番衡量下,最后刘爱民决定借贷投资大型养猪场。这和杜远舟树立典型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相信,只要刘爱民的养猪场做大做强之后,赚到了钱,很快就有许多村民开始跟风。那时候,政府再一号召,在整体做一番规划,马关镇生猪养殖产业就会快速发展,水到渠成。
之所以要打造刘爱民这个典型,完全因为杜远舟太过了解国人的从众心理。国人的从众心理似乎与生俱来,而对这东西的评论也不少,大都在讽刺、取笑,可惜的是,就算再多人认清这一点,同样打击不掉这种现象——即使是那些讽刺别人的人。
这让杜远舟想起了以前一个笑话:一个县官新上任,听说这个县的男人都怕老婆,他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这样。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男人在县衙门前。他跟那些男人说,“请你们中怕老婆的找在左侧,不怕的站在右侧。”等分开了之后,他发现只有一个男人站在右侧,他便问那个男人,“你为什么不怕老婆啊?”男人说,“我老婆告诉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笑话是说“怕老婆”的,但却小小地提了一下从众。“人多的地方,就算有危险,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受到危险。”这样的从众心理很奇怪,但古今中外以来人们都是如此。
美国心理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一个人先看见了,第二个人跟了过来,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脚步,也抬头向人群里观望。这就是一种人性,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大多数人抨击这种现象,杜远舟却认为,从众心理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也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关键如何去利用引导,尤其作为一位领导干部。他就是要把刘爱民这个典型树立起来,让人都看到利益,主动跟着模仿,这样推广养猪产业才能事倍功半。
当然了,生猪养殖产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村子。大多数养殖业是受到地形、道路灯等因素影响的。所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
杜远舟自然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的庞大农村支付计划中,除了发展养猪产业,还将继续推广菌类养殖,逐渐在相关村落扩大养殖,使其向规模化发展。这也是他发展农村养殖经济的重要一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官腔 第一百五十九章 农银对接会
)
第二天,杜远舟将调研情况向李振涛、冯太忠作了汇报。
然后,杜远舟带领着新成立的工作组,开始深入村中进行调研摸底,和养殖户谈心,和村干部交流,争取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调研结束,他组织宣传科、农科站撰写各类宣传资料,然后由他们配合工作组和村干部到各村进行宣传,造出声势来。
一时间,杜远舟又忙碌起来。工作组除了宣传国家各种政策,和村民分析养殖行业前景,还分发了一些养殖宣传小册子。“家中要致富,圈里要养猪”、“多养一头猪,富裕近一步”、“木耳养殖、脱贫致富”等各类宣传标语更是贴满了各村主道两侧的醒目位置。
当然各村不乏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见政府宣传力度如此之大,似乎养殖前景也不错,于是有人开始小规模地尝试鼓捣起来。但大部分村民还是持观望态度,不敢冒赔本的风险。
随着贷款到位,在农科站技术员的帮助下,刘爱民的养猪示范基地也已经在村民们的瞩目中开工修建了。
地点当然不能在原来不是原来生产队养猪场的院子了。禁果几分寻找,罪证确定了村子东边一块荒地。因为这块地土地、质不太好,一直没有人肯要,面积还足够大,于是,刘爱民合村上商量一下,便承包了下来。
杜远舟看了一眼,刘爱民弄的这块儿荒地,确实是养猪的最佳地点了,这里地势较高,距离村子又远……
刘爱民在村子里面的人缘儿不错,这里面自然和他是村民眼中的能人有关。
养猪场的建设,完全是请村里面的人帮忙,反正现在是农闲时间,只要招呼一下子,这个忙大家还是愿意帮的,只要多准备些饭菜招待就可以了,工具什么的,各家里都有。
即使后期所用的压路机什么平整路面,杜远舟都帮着他联系好了。县建筑公司里面有自用的机子,已经和他们打好了招呼,就当时支援农民兄弟搞建设,完全可以拉出来的。至于人工费,只交付点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杜远舟想了想,嘱咐道,“我们一定要记住,小猪场门口一定要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洗手盆,并且始终保持足够有效的消毒液……”
“还有,最好能把生产区(猪舍区)和管理区(接待、住室、伙房、销售)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设置第二道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每个猪舍门口也应该有供饲养人员蘸脚的消毒盆。在场外或场区角落处要设置粪便堆积酵池和污水处理池,避免污水直接流出,污染环境。”
“尤其最后一点,环保一定要搞好!”杜远舟补充道“万一弄得不合适,很容易跟村民产生矛盾的,这样的话,对于养猪场的发展很不利。”
杜远舟之所以这么强调,主要他知道养猪场一旦卫生搞不好,污染太严重了。记得后世很多村庄的养猪场,每天产生大量猪粪,由此散发出的臭味、滋生的苍蝇不断侵扰村民,让人苦不堪言。
有些养猪场直接把产生的粪水排放在河流中,造成河流污染,臭气熏天,鱼虾死亡,甚至地下水也遭到了污染,使附近的村民饮水都成了问题。
这一切,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为了防患于未然,杜远舟给刘爱民指出四点建议,一是腐熟堆肥法,将养猪场的污染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二是沼气利用法,将污染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三是综合无害化技术,将污物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在固体污物和液体污物中有目的性地添加一定的微量元素进行发酵,生产出适用于各固体有机肥料和液体有机肥料;四是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仅能够节省20的饲料、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养猪成本,更主要的是避免产生污染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