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苏辛夷靠在太子的胸口,薄被裹住香肩,俩人相拥而眠。
好像睡了很久,又好像只睡了一会儿,苏辛夷皱着眉头睁开眼睛,定定神,掀起帐子看了一眼时辰立刻清醒过来。
“殿下,该起了。”苏辛夷轻轻推了推身边的人,她自己立刻坐起身穿衣。
晏君初把人拉回去,“还有时间。”
“身为三军统帅,殿下不能迟到,快起来吧。”苏辛夷无情地把太子扶起来,睡什么睡,这种时候绝对不能睡了。
晏君初:……
娶了个深明大义公私分明的媳妇,还能怎么办?
他笑着起身穿衣,苏辛夷穿好中衣后,就立刻拿过太子的衣裳给他更衣,好在她穿男装的经验十分丰富,倒不至于手忙脚乱。
盔甲摆放在衣架上,入手沉重,她一件一件地给他穿好,穿上战袍的太子,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殿下。”
张鉴的声音在外响起,这是催人了。
苏辛夷给太子系好最后一根带子,抬头望着他,没忍住伸手环住他的腰抱了抱,一触即分,“殿下,愿你此行万事顺遂,我等你凯旋,为你庆功。”
晏君初低头对上苏辛夷满是担忧的眸子,又想起他在书房书篓看到的她撕了几遍的折子,他知道,她很想随行。
低头,在她的唇上轻轻一吻,“阿沅,等我回来。”
晏君初又看她一眼,便转身大步离开。
苏辛夷坐在殿中没有追出去,她怕自己这样做会让他担忧分心。
不知道过了多久,苏辛夷才听到连翘的声音传来,“太子妃,该用早膳了。”
苏辛夷不免又想起太子,早膳都没能在后殿吃,也不知道在前殿能不能吃饱。
她没什么胃口,正想要让她们撤了,就听着连翘又说道:“太子妃,殿下临走前吩咐了,让奴婢们一定服侍好您,盯着您用膳。”
苏辛夷又气又笑又无奈之余,心头又浮起丝丝甜蜜。
不能辜负了殿下的心意。
三军出征,陛下亲自送行。
苏辛夷看不到这样的盛况,只能在东宫遥祝太子一切顺利。
翌日。
苏辛夷正在东宫处理事务,太子离京,东宫的事情全都落在她身上,外殿之事她不会伸手,但是其他事情便是张鉴都回来找她请示,一下子就忙碌了很多,连带着对太子的牵挂也冲散几分。
早朝之后,苏辛夷还在理事,忽然就被传召至紫宸殿。
在紫宸殿配殿等了不足盏茶功夫,就看到殿下从侧门进来,她立刻上前行礼。
“儿媳拜见父皇。”
“起来吧。”皇帝坐下后,看着苏辛夷直接问道:“朕听说,你想上书随太子出征?”
苏辛夷心头一跳,她写折子的事情连太子都没说,陛下怎么知道的?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东宫有内奸,但是一想又觉得不对,若是有内奸,陛下肯定不会这么直接问她。
那是怎么回事?
她一时间摸不清楚,但是却不能犹豫,脸上带着几分惊讶看了陛下一眼,立刻错开眼神微微垂首回道:“父皇明察秋毫,儿媳确实曾经这样想过。”
“那朕怎么没看到折子?”皇帝觉得自己没看多苏辛夷,她果然是要去的,但是为什没将折子送上来?
苏辛夷当然不能说为了防备,这不是自己把脑袋送到陛下铡刀下吗?
她定定神,也不敢迟疑,立刻说道:“回父皇的话,儿媳的折子已经写好大半,但是忽然听到您在朝堂上晕倒的消息,所以,儿媳就把折子撕毁了。”
“为何?”皇帝看着苏辛夷问道。
苏辛夷道:“殿下领军出征在外,必然会担心陛下龙体,所以儿媳为了殿下没有后顾之忧,要留在京城替殿下尽孝。”
皇帝想过很多原因,没想到苏辛夷回答的是这样的答案。
出乎意料之外,但是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皇帝的神色微微一缓,哼了一声,“朕的身体好得很,那需要你们这些小辈操心。”
听着皇帝这类似于家常的念叨,苏辛夷心头一动,立刻说道:“父皇自然能长命百岁,只是为人子女,太子殿下担忧陛下也是人之常情。”
太子不在,她当然要替殿下在皇帝面前使劲的刷好感,绝对不能让人有机可趁。
苏辛夷正这么想着,就看到陛下从桌子上拿过一本已经重新拼凑的折子,这会儿是真的呆住了。
皇帝瞧着苏辛夷的神色,微微挑眉,“很熟悉?”
“父皇……”苏辛夷一言难尽的看着那折子,现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扔进纸篓的折子,敢拿出来重新拼凑的也就只有殿下了。
就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做,更没想到他会拼凑好后送到陛下面前。
苏辛夷一瞬间脑子里想了很多,但是还是没能想到殿下这是要做什么。
“你这折子上写有关互市一事,朕有许多不解之处。”皇帝打开折子,抬头看了苏辛夷一眼,慢慢的说道。
苏辛夷虽然写着字的时候就有准备,但是这份准备也已经扔进了废纸篓,就没想到这么快重见天日,心头自然是重重一跳。
陛下一直不许开户市,但是她却偏偏提出来,就算是有准备,心头还是如擂鼓般跳个不停。
现在后悔也没用,再说她向来不是后悔的人,既然做了,自然就要认。
她微微吸口气,缓一下心情,这才开口说道:“父皇,这都是儿媳拙见,我自己的想法。”
绝对不能让陛下以为太子殿下也有这个心思,她自己落水可以,不能把太子也扯下来。
“你的想法,那就说说看,朕之前就曾说过,互市绝对不能开。”
听着皇帝微沉的语气,苏辛夷心里压力极大,但是她不能退,咬着牙,然后开口说道:“是,儿媳知道,儿媳之所以敢提出来,是因为商队二进草原,经过草原上很多部族,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愿意打仗,很多部落愿意归顺鞑靼诸部,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了生存……”
苏辛夷有很多都是从父亲的手札上读来的,一字一句都记在她的心里,“鞑靼之所以敢号称二十万大军,我想应该是召集了其他部族的将士,这二十万大军,真正能有一战之力,能与鞑靼同心协力的有几何尚未可知,所以儿媳觉得此事还大有所为。”
皇帝惊讶的看着苏辛夷,她居然还懂兵法,“你是跟谁学的这些?”
苏辛夷道:“儿媳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回了国公府之后,家里将父亲的遗物都交给了我,其中有父亲留下的手札,手札中有关草原诸部的事宜占了一大半,儿媳多是从父亲手札上知晓这些。”
皇帝惊讶之余看着苏辛夷,所以仅仅是跟着苏淳的手札学过,就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来?
并不是谁读几本兵书都能成为将军,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天分一通百通。
苏淳便是难得一见的天之骄子,没想到他的女儿也如此出色。
皇帝知道苏辛夷身手好,习武只要肯下功夫,肯吃苦,总能学到东西,但是这些却不一样。
皇帝神色很复杂的看着苏辛夷,“除了这些,你还跟谁学了?”
苏辛夷面上带了几分迷茫之色,然后摇摇头,“没有了,只有祖父让我多读书,还给我开了书单。”
皇帝想起老齐国公又沉默一下,“你继续说。”
苏辛夷摸不清楚皇帝的心思,此时更加的谨慎,她隐隐感觉到这对她来讲是个很重要的机会,但是意味着什么她无法猜度。
但是她知道,自己要好好的表现,不能错过。
“儿媳以为,分化草原诸部,瓦解鞑靼的势力,这也是应该做的事情。草原上的孩子,从走路起就要骑马,他们是马背上长大的,骑术之高南齐将士少有匹敌。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必然要付出数倍的代价。父亲曾在手札中也说过,分化瓦解鞑靼,将他拆开,这是对南齐有利的事情。”
听着苏辛夷的话,皇帝就看着她,“所以当初你提出了商队的事情?”
苏辛夷就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儿媳班门弄斧,让父皇见笑。”
皇帝哼了一声,“你可知道,你父亲曾经与朕提过此事?”
苏辛夷一怔,她不知道,父亲的手札中也从未提及。
皇帝只说了这一句,却没有满足苏辛夷好奇心的意思,继续问道:“太子给朕送来的草原诸部的舆图,这里头是不是也有你的功劳?”
苏辛夷心头一颤,立刻思量着开口,“殿下原本就在做这件事情,知道儿媳也在绘制舆图,就让我拿过去两下做一下比较而已。”
皇帝嘴角抽了抽,太子可不是这样说的。
想当初自己给太子定下苏辛夷,他是怎么反对的?结果亲事定下后,为苏辛夷邀功倒是毫不手软。
哼,儿大不中留。
虽然儿媳妇是自己挑的,但是瞧着儿子吃里扒外,那种感觉也很微妙。
“这次太子出征,带走了这份舆图,你要知道一旦舆图出现差错会导致什么后果。”
苏辛夷大惊,太子没说此事,她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瞧着苏辛夷变脸,皇帝问道:“怎么,你对自己画的舆图没信心?”
苏辛夷一听不看随意回答,这可关系着商队上下上百人的性命,“回父皇,并不是没有信心,而是儿媳是根据商队传回来的情报绘制,并未亲自走过,因此心中没底。”
皇帝听着苏辛夷这话神色好了几分,“眼下南齐与鞑靼开战在即,互市的事情不要再提。”
“是。”苏辛夷恭声回道,皇帝不说她也不会提。
只是可惜了,若是当初陛下能答应开户市,拉拢与鞑靼关系微妙的其他部族,以物易物,或者是给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最起码能遏制鞑靼这么快就东山再起的力量。
远交近攻,扶持弱小,攻打像是鞑靼这样的大部族,在草原上行程一种牵制之态,鞑靼也不敢如此嚣张。
“你回去吧。”皇帝看着苏辛夷道。
苏辛夷弯腰告退。
等苏辛夷出去之后,皇帝这才哼了一声,看着胡思易说道:“你看,这两父女的脑子简直是一模一样。”
胡思易哪里敢说什么,只能说道:“太子妃天赋出众像极了苏将军,有些想法相似也不为奇。”
皇帝看了一眼胡思易。
胡思易一僵,差点给陛下跪下了。
曾经苏将军请陛下开户市,不惜跟陛下拍桌子,他就差点被殃及无辜,今日太子妃不敢跟陛下拍桌子,怎么他还要被殃及?
皇帝咬着牙说道:“哼,他们知道什么,开户市哪有这么简单!”
“陛下说的是。”胡思易立刻狗腿的说道。
皇帝:……
“滚吧!”
越看越气。
胡思易立刻弯腰退下。
皇帝更气了。
苏淳,苏辛夷……
行,果然是父女,转给他添堵!
------题外话------
今日更新完毕,么么哒小可爱们,大家久等了。
太子入戏之后 280:有内奸
陛下召见太子妃的事情,很快就在后宫传开,这样毫不遮掩的行为,消息一向传播得很快。
皇后心情很不错,对着赵嬷嬷说道:“本宫就知道,太子妃肯定会被召见,李贵妃只怕是心情会更不好了。”
李贵妃心情不好,皇后的心情就好了,连带着对苏辛夷也友善了几分。
赵嬷嬷闻言立刻说道:“娘娘说的是,贵妃娘娘的娘家与太子妃可有过节,虽然贵妃娘娘说并不在意,但是谁会信呢。”
皇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嗤笑一声,“当初选太子妃时,李贵妃还故意对苏辛夷示好,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只怕全都落空了,所以这才恼羞成怒。”
“娘娘,那接下来怎么办?”赵嬷嬷问道。
皇后闻言默了一下,然后才说道:“陛下那边没有旨意,就不要轻举妄动。”
“是。”赵嬷嬷弯腰应下来。
***
照玉宫里李贵妃果然神色不虞,看着儿子说道:“你的想法也许是对的。”
襄王闻言温和的面容上没什么表情,神色淡淡地说道:“儿子早就说过,父皇一向偏心太子与容王。”
“你打算怎么做?”李贵妃揉揉额头很是疲倦地问道,“你要知道你想做的事情很危险,若是不能完全掌控,母妃还是劝你三思。从京城到漳平府千里迢迢,我们不能冒险。”
“母妃,儿子心中早有打算,您不用担心。我不会冒险的,即便是事情失败,别人也不会猜到我的头上。”
“那就好。”李贵妃的眼睛一闪一闪,似是最后下定了决心,“你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便告诉母妃,母妃会替你解决。”
襄王心想自己想要的母妃还真的给不了,但是他没有直白的说出而是道:“暂时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母妃操劳,您在深宫也要照顾好自己,若是没有别的吩咐,儿子便先告退了。”
“等一下。”李贵妃开口说道,“梁矩的事情怎么样了?”
襄王转过头笑了笑,“已经被罢官,其他的事情也正在清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能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大的优待。”
李贵妃皱眉,“那梁矩的官职谁接手?”
襄王看了母妃一眼,眸光深深不见底,声音里染上一丝凉薄,“这就要看父皇了,母妃,梁矩的官职不管是儿子还是舅舅他们,最好都不要插手。”
李贵妃对上儿子那略有些阴郁的眸子,无端的大哥冷战,等她回过神,人已经走了。
李贵妃心里并不太舒服,看着任嬷嬷说道:“你说襄王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我总觉得他心情不太好。”
任嬷嬷闻言心想她哪里知道怎么回事,反正王爷纳了伏姨娘之后,性子就变得古古怪怪的。
但是这话她不敢说出口,就温婉地说道:“娘娘不用担心,这次王爷怕是心中委屈,容王得了差事南下,太子殿下也领兵出征,但是殿下却在京城无所事事,心情难免不好。”
李贵妃听着任嬷嬷说起这个,脸色也跟着难看起来,是啊,陛下偏心,他一向看重太子她就不说什么,但是容王呢?
明明陛下更宠爱她,结果却更喜欢皇后生的儿子,难道她的儿子不好吗?
明明自己生的襄王更乖巧懂事,温文儒雅,读书习武都比容王要好,但是陛下就是看不到,不要说自己的儿子委屈,她都替儿子委屈。
但是有什么用呢?
陛下这样做,她一个字都不敢抱怨,甚至于就连意思委屈的话都不能说。
她倒要看看,就凭容王那不学无术的样子,这次南下能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差事来。
***
苏辛夷回了东宫之后立刻进了偏殿,将父亲的手札全都拿出来一一比对,一直到确定自己没有说错之后这才微微松口气。
今日在陛下面前着实有些冒险,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实在是没想到太子会把那份折子给陛下看,让她有点猝不及防。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让陛下知道自己有追随殿下之心,等以后若是自己想要请求随军的时候,想来陛下也会有个准备。
苏辛夷深吸口气,顺着舆图去猜测太子殿下走到哪里。
只是让苏辛夷,或者说让整个朝廷都没想到的是,太子的大军还未抵达漳平府,就先接到了漳平府的邸报。
鞑靼可汗派遣一万铁骑攻打漳平府,指挥使徐淳战死,指挥同知柴广散,指挥佥事王直率领将士反击结果被斩杀阵前,漳平府破,鞑靼俘获两千余民众北还。
除漳平府之外,鞑靼可汗还另外派兵袭击榆林卫,榆林卫上下苦战三日,堪堪保住城门,战死将士五千有余,城中百姓皆上城头抗敌。
满朝震惊,皇帝大怒。
陛下立刻派人给太子传信星夜兼程赶往漳平府,除此之外,抽调漳平府、榆林卫周遭卫所的兵士前往二地增援。
此次鞑靼来势之汹,让先前以和为贵的朝臣两股战战,接连有数人被陛下罢官流放,整个京城瞬间陷入一片阴霾之中。
东宫。
苏辛夷手里拿到了堂兄让人送回来的信,回来送信的是苏家的家生子,十分信得住,连夜奔驰让他的脸色极为苍白无力,身躯摇摇欲坠。
苏辛夷赶紧让人把他带下去先吃点东西缓口气,自己趁机先看堂兄的信。
苏登的信写得很简洁,笔迹有些潦草仓促,漳平府有内奸!
苏辛夷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漳平府有内奸,但是太子完全还不知情,若是毫无防备直入漳平府……
她立刻换上衣裳前往紫宸殿求见陛下,什么谨小慎微,什么步步谨慎,在知道太子极有可能面临着巨大危险之后,她什么都不顾上了。
“太子妃,陛下正忙,怕是一时半会无暇召见您。”胡思易不知道太子妃怎么这个时候来了,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开口劝阻她先回东宫。
苏辛夷看着胡思易神色很是严肃,“胡总管,我刚接到商队送回来的消息,万分紧急,还请胡总管通融回禀陛下。”
------题外话------
卡文了,今天只有一更,凌晨没更新,大家不要等,么么哒。
太子入戏之后 281:提刀上马,不服就干
胡思易神色一变,犹豫一下,咬着牙说道:“太子妃稍候。”
“有劳胡总管。”苏辛夷立刻说道。
明明即将至初夏,但是她一路疾行而来,后背上密密麻麻一层的汗水,站在紫宸殿前,感受到不少往来朝臣远远凝视的目光,她微微垂下头等候。
春季是草原上放牧最好的季节,其实也是南齐出征的最好时机。
但是显然,堂兄送回来的消息告诉她,鞑靼能这么快拿下漳平府,并不是因为鞑靼真的武力强横到无视一切,而是漳平府内有内奸与之勾结。
两千余百姓被鞑靼俘虏,不用去想都知道这些百姓会有什么结果,该死的内奸!
苏辛夷上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个标准的名门闺秀,不给父亲不给齐国公府丢脸,不想让平静郡王府看她的笑话,能在礼仪规矩上抓到她的把柄。
活得压抑又疲累,将真实的自己完全摒弃了。
这辈子她想为自己活,所以她不怕展露锋芒,毫不遮掩自己的武力,现在她很庆幸自己这么做,因为她身手足够好,所以若是请求前往漳平府,也许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她的掌心沁出了冷汗,听到大殿门被打开,瞧着四五个朝廷重臣面色严肃的出来,她站在一旁目不斜视,无心与朝臣们交好。
她甚至于能感觉到这些人投过来的目光,或锋锐,或鄙夷,或者是其他什么,她也不在乎。
胡思易很快走了出来,对着太子妃躬身一礼,“太子妃,请进。”
苏辛夷谢过胡思易,深吸口气,抬脚走进了殿门。
进去前,她还隐隐听到朝臣们的议论声。
“太子妃来这里做什么?”
“这里可不是她能来的地方,简直是胡闹。”
“陛下居然还见了她,这是怎么回事?”
苏辛夷顾不上这些不友好的言语,她揣着自己拿到的信,对着陛下行大礼,“儿媳拜见父皇。”
皇帝现在的心情不好脸色更不好,看着苏辛夷沉声说道:“你得到了什么消息?”
苏辛夷跪在地上没有起身,双手将信举起,一字一字说道:“父皇,儿臣接到堂兄让人连夜送回来的信,请父皇过目。”
胡思易立刻快步过来将信接过,然后双手呈送到御前。
皇帝看了苏辛夷一眼,拿过信打开,偌大的信纸上只有一行字,字迹之间隐隐还带着残余的血色,一看便是仓促间书写。
漳平府有内奸……
这几个大字看得皇帝眼前一黑,抓着纸的手不由用力,听到一声清脆的撕裂声,纸张一分为二。
殿中的气氛死一般的沉寂,苏辛夷跪着一动不动。
皇帝铁青着脸,再一次抬起头看向苏辛夷,“这封信你能保证是真的?”
“儿媳以命担保!”她没有迟疑地回道,“父皇,儿媳请父皇允许我立刻追赶殿下将此消息告知。漳平府有内奸的事情,送到朝廷的折子上只字未提,其中凶险令人不敢揣测。请父皇恩准!”
苏辛夷的声音掷地有声,她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答应,但是她将厉害说清楚了。
漳平府从指挥使到指挥同知,再到指挥佥事全都战死,送到朝廷的折子上却一个字都没提内奸之语,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内奸可能已经掌控了漳平府的话语权,这对于太子殿下可不是好消息,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万一要是城中内奸与鞑靼里应外合给殿下设下埋伏呢?
苏辛夷心中焦躁不安,但是当着陛下的面也不敢太过于表露出来,万一陛下觉得她性子轻浮压不住事儿呢?
皇帝的脸色何止是难堪,简直是阴云密布,他定睛看着苏辛夷沉声开口,“你可知道此行十分危险,便是你能成行,朕给你的护卫也不会多。”
苏辛夷眼睛一亮,“多谢父皇,便是儿媳孤身一人也敢上路。”
皇帝看着苏辛夷脸上忽然迸出的笑容,恍恍惚惚地又跟当初出征前苏淳那欠揍的笑容重合在一起。
这对父女,这性子,果然是一模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