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今日更新送上,么么哒小可爱们。
太子入戏之后 352:事发
屠夫人看着女儿缓声说道:“太子妃与咱们家到底是沾亲带故,对你照看一些也是有的,不过你不可借此为太子妃惹麻烦。虽是亲戚,也要知分寸。”
屠静嘉听了母亲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摆出个什么表情好,她知道母亲为她好,无奈点头,“女儿知道,您放心。”
屠夫人还真的不怎么放心,她放心女儿,却不太放心齐贤妃母子。
她总觉得齐贤妃挑了女儿做儿媳,肯定有太子妃与她们家有姻亲的关系,越是这样,女儿嫁过去更是要小心翼翼。
屠夫人心里有想法,但是现在也不可能跟女儿说,事情还未发生,倒不好让女儿平白担心,万一是自己小人之心呢?
中秋宴过得顺顺利利,等到散宴之后,太子替帝后送诸位大人与夫人离宫,苏辛夷自然在一旁相陪,等把人都送走了,这才与太子回东宫。
等洗漱过后,二人双双歇下,这才得了空好好说话。
苏辛夷说了小茶宴的事情,“以前宫中的惯例是要怎么做,殿下知道吗?”
晏君初想了想,他还真的没注意这些事情,难得问到了她。
苏辛夷乐了,这可是稀奇事,也有殿下不知道的事情。
晏君初被苏辛夷笑得无奈,把人摁进怀里,“早点歇了吧,明儿个你还是去后宫问吧。”
苏辛夷:……
眼瞧着殿下覆身上来,不是要歇了吗?
晏君初瞧着辛夷的神色轻笑一声,大手一挥将帐子落下,中秋佳节,这晚上才是两人要过的团圆节呢。
******
中秋节后,吴王的婚事就很快了,小茶宴的事情苏辛夷也知道是元徽宫要办的宴会,只会请几个准王妃进宫小坐,算不得什么大事。
苏辛夷这个太子妃要作陪,也算是跟未来的弟妹们正式打个招呼。
小茶宴那一日,也是巧了,吴宜的事情查得已经差不多,殿下让杨津授意都察院上折子弹劾,一石激起千层浪,炸得朝堂上变了天。
六尚局一向是个油水颇丰的衙门,这谁都知道,但是谁都没想到他们胆子这么大,心这么黑,手这么狠。
皇帝震怒,都察院的折子都被扔在了朝堂上,命三司会审彻查此案。
六尚局一下子就变了天。
六尚局一有变动,受影响的便是吴王大婚一事。
小茶宴上身在元徽宫的众人得了消息后,众人的目光顿时落在了季蕴的身上。
季蕴的脸色微白,作为准吴王妃,自然希望大婚一事能体体面面,现在六尚局出了事,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她与吴王。
苏辛夷自然看到了季蕴神色不太好看,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与季蕴不熟悉,而且这件事情事出突然,可能是殿下那边有什么变故,而且还有皇后做主,轮不到她一个太子妃出风头。
果然,皇后看着季蕴慢慢开口,“吴王大婚的事宜已经准备妥当,六尚局便是出了变故也不会耽搁王爷娶亲,季姑娘不用担心。”
季蕴有点不好意思地起身,“臣女失仪,还请娘娘恕罪。”
皇后笑了笑,“无妨,坐吧。”
季蕴又行一礼,这才忐忑不安地落座,心中有些紧张,知道自己今日没能稳住,到底是丢了几分颜面,很是有些不自在,小茶宴后半段几乎不怎么开口了。
------题外话------
凌晨先更一章,这个星期参加了一次温居宴,一次生日宴,今天亲戚小聚连赶两场,明天还要参加升学宴,晚上回来太晚了,只能先更一章,剩下的等参加升学宴回来再更新,大家晚上来看吧,这个星期累翻了,简直是魔鬼行程,泪。
太子入戏之后 353:投诚
朱蝉衣与屠静嘉今日也没往苏辛夷那边凑,毕竟就这么几个人,她们往太子妃身边走,其他二人脸上不好看,而且皇后娘娘也在,她们也担心皇后娘娘会不会以为太子妃拉帮结派,对太子妃不太好。
小茶宴上二人端坐在那里,全程保持微笑,当六尚局的事情传过来时,季蕴脸色撑不住的时候,她们自然看得分明。
其实能理解,毕竟季蕴与吴王很快就要大婚,这个节骨眼上六尚局出事了,婚事是由六尚局与礼部操持,这会直接影响到她的大婚。
但是季蕴还是有些太过于浮躁,这样的事情她不用着急,因为吴王与阮明妃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屠静嘉借着喝茶的间隙低头,心里想起母亲的话,嫁入皇室果然不是轻松的事情,就像是这件事情,若是换成她,她琢磨着自己也未必能比季蕴表现得更好,不过,也可能不会像是季蕴表现得这么明显。
另一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尤香薷的眼睛一直不动声色地盯着苏辛夷,她觉得这件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只不过她没更多的消息,也猜不准眼下到底是个什么局势,只能闭嘴不言,暗中观察。
一顿小茶宴吃的是各有心思,皇后谈笑自如,丝毫看不出这件事情对后宫对诸王的婚事有什么影响,大约是皇后太过于镇定从容,季蕴到了后半段至少表面上已经恢复如常。
等到小茶宴散了,皇后把苏辛夷留了下来。
苏辛夷知道皇后娘娘想要问什么,对上皇后娘娘的眼神她微微摇头,“母后,今日事情事发突然,儿媳也不明白为何今日在朝堂上爆了出来。”
皇后微微叹口气,“前一日你还跟我说吴宜那边还差点证据,我想着怎么也得几日才能好,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朝堂上直接弹劾。”
苏辛夷跟着点点头,“是,有一份关键的证据,就是膳食局那边的私账一直没查到踪迹,那份账册与施庆手中的账册应该要对得上,这件事情才能算是证据齐全,现在儿媳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忽然一下子就在朝堂上掀开,令人有点措手不及。”
皇后微微皱眉,“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辛夷也不好说,只能摇摇头,“儿媳不知。”
皇后便道:“吴王大婚的事情六尚局出了事情,就让礼部全部接过去,之前六尚局接管的事务,只怕还得辛苦你。”
苏辛夷点头,“是,我这就去走一趟把事情安排妥当。”
六尚局被弹劾,首当其冲便是各局的大人们,但是副管事以及下属只要涉及不深应该暂时无事,正好先把吴王的婚事给周全过去。
苏辛夷就立刻去了六尚局,皇后让人去打听弹劾六尚局的始末。
同时,照玉宫那边李贵妃的神色有点怪异,六尚局的事情早先便有风声隐隐透出来,但是并不是谁都能认为这件事情能一下子掀起风浪。
结果……
李贵妃在殿中转来转去,最后把身边的管事嬷嬷叫来,吩咐道:“你去太师府走一趟,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六尚局那边可有她的人,李贵妃不免有些担心会不会牵涉到她,虽然她并未利用六尚局做什么大事,但是到底是做了些事情的,真要是掀出来,自然不是好事。
春泽宫那边,阮明妃把儿子叫进宫来,满脸的担忧,“你的大婚马上就要到了,偏偏这个时候出了事情,我带着你去皇后娘娘那边走一趟,这件事情还需要皇后娘娘主持公道。”
吴王却摇摇头,“母妃,您不用着急,皇后娘娘做事情一向公允,这么多年对春泽宫的事情也从未为难过,这次六尚局的事儿,儿子瞧着您不用急,皇后娘娘一定会妥善安排的。”
阮明妃叹气,“我自然知道皇后娘娘会安排的,但是皇后娘娘安排是娘娘的事情,我们母子却不能理所当然。”
吴王听了母妃的话笑了笑,半晌才慢慢开口说道:“母妃,这个人情我们母子还真的欠着。”
阮明妃意外地看着儿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母妃,这次的事情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不要说外朝,便是后宫里李贵妃与齐贤妃那边肯定会盯着您。”吴王思量着慢慢开口,“皇后娘娘做事素来周到,儿子倒是觉得不如晚一天,等皇后娘娘那边安排得差不多了,咱们再过去。”
阮明妃紧紧皱着眉头,“你这是想要做什么?晚一天能如何?”
吴王沉默一瞬,道:“之前我曾跟着商队一段时间,商队的事情有一些复杂,但是,母妃,商队的话语权在太子殿下手中。后宫里皇后娘娘已经带着太子妃学习处理事务,这次皇后娘娘肯定也会让太子妃练手。”
阮明妃这次是完全明白了,儿子是站在太子那边的,所以愿意给太子妃一个机会,便是以他的婚事练手,他也愿意还太子当初的情谊。
阮明妃看了儿子一眼,“你若是真的这么想,母妃自然依着你,只是你真的决定站在太子一边?”
吴王笑了笑,“太子是正统,而且太子性情宽厚,对我这个弟弟也一向照顾,您知道我的性子有点闷,不爱与人交往,所以……”
阮明妃还能说什么,“母妃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过一天咱们再去便是。”
吴王起身,“多谢母妃。”
阮明妃摆摆手,看着儿子走出去后,轻轻地叹口气。
儿子的性子虽然闷,但是心里却十分有主意,既然这样的自己这个做母妃当然是要支持。
而且,这后宫现在的形势早跟几年前不同,以前李贵妃与皇后平分秋色,但是自从太子妃嫁过来,皇后与太子妃的关系逐渐亲密,这后宫早就变了样。
李贵妃现在诸事不顺,阮明妃觉得儿子对太子投诚也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只是,这次六尚局的事情来势汹汹,她就怕儿子不小心……
阮明妃思来想去还是有些坐不住,起身朝着昭阳宫走去,她去探听些消息回来,心里也好有个底。
------题外话------
今日第二更送上,明天请个假,这个星期累翻了,明天还有最后一场,我估摸着回来也不会太早,急需回血救命,所以请个假晚上不想熬夜加班码字,实在是有些挺不住了。周一的更新凌晨也没有,大家周一中午来看,下个星期就恢复正常了,感谢小可爱们支持,么么哒。
太子入戏之后 354:送上门的太子妃
昭阳宫里,齐贤妃请了阮明妃进门,俩人坐下后,她这才笑着说道:“妹妹怕是为了吴王大婚的事情来的吧?”
阮明妃一脸忧愁地叹口气,“让姐姐猜对了,我正是为了此事来的,我现在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想来找姐姐商量个主意。这后宫里,我也就是与姐姐走得亲近些,实在是不知道找谁了。”
齐贤妃听到这话有些触动,随即叹口气,“你来找我也没什么用,你知道咱们俩境况差不多许。眼下宫里的形势也有些让人瞧不明白,做事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姐姐的意思是指……”阮明妃没敢说出来,只用眼神看向了照玉宫的方向。
齐贤妃把身边的人的都打发出去,这才看着阮明妃轻声说道:“明妃妹妹,你既然叫我一声姐姐,我就跟你说几句真心话。”
阮明妃立刻做出一副虔诚听话的架势。
阮明妃生的吴王虽然比齐贤妃生的景王要大一些,其实贤妃却比明妃进宫早,俩人进宫后的情形也如出一辙,都是靠着生子晋身,陛下对她们没多少喜欢,不过却也因为孩子没有薄待她们,只不过恩宠上少一些罢了。
她们知道自己不能跟李贵妃比宠爱,也不能跟皇后娘娘比地位,所以二人都是识时务的性子,在后宫也就越走越近,只是虽然走得亲近,但是却也不是特别的亲密。
现在听着齐贤妃这话的意思,阮明妃心头一动,察觉到些什么,神色更郑重了些,“贤妃姐姐,您请说。”
齐贤妃笑了笑,“明妃妹妹,咱们姐妹相处这么多年,情分自然比别人亲厚些,你说如今宫中皇后娘娘与李贵妃如何?”
听到这话阮明妃心头一跳,抬头看着齐贤妃,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瞧着阮明妃沉默的样子,齐贤妃也不以为意,慢慢地又说道:“这么多年你我姐妹在宫中小心翼翼,不管是皇后娘娘还是贵妃娘娘哪个一个也不敢得罪,处处陪笑脸,见人就弯腰,是不是?”
阮明妃沉默,这话是对的。
皇后娘娘是六宫之主她们不敢不敬,李贵妃是陛下的宠妃,她们不敢得罪,但是皇后与李贵妃一旦斗法,她们二人夹在中间委实艰难。
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俩人心有戚戚,对看一眼,觉得又亲近了几分。
“最近,明妃就没发现宫里不太一样了吗?”
阮明妃当然发现了,想了想贤妃把话说到这份上,自己也得表个态,于是点点头,“是啊,是不一样了,正因为这样我这心里才更没底,不知道以后的路如何走。”
不管是李贵妃还是皇后,尤其是吴王与景王相继娶妻之后,他们不能一直继续两边游走,这样的墙头草,不管是皇后还是李贵妃都会心生厌恶的。
但是如何表态,她们现在却没多少底气与毅力。
齐贤妃闻言看着阮明妃,“吴王跟着容王去了商队走一趟,回来后觉得此行如何?”
阮明妃微微皱眉,没想到齐贤妃会问起这件事情,这都过去多长时间了,骤然提起肯定不是心血来潮。
她思量着慢慢开口,“贤妃姐姐,你知道我的性子,孩子的事情也不敢过多的问询,但是听吴王说商队那边景象很好,当差时也没什么人为难他,很顺利。”
齐贤妃心想可不是顺利,后来容王去了漳平府,却一脚把吴王踢回京。说得倒是好听,让吴王回京回奏具体事宜,其实就是变相地把人踢出来。
毕竟,吴王又不是容王或者是太子船上的人,前往漳平府肯定有很多机密,他自然不好继续跟。
不然,太子妃的大哥也在商队中,怎么没把他踢出来?虽然苏翼也没前往漳平府,但是却是带着人继续查粮仓的事情,等到陛下收拾粮仓空仓一事,苏翼的功劳还能少了?
到底是不一样的。
“到底不是自己人。”齐贤妃无奈笑了笑,“吴王好歹还能跟那边搭上线,你看我的景王却是连边都挨不上。”
阮明妃听到这话心头一动,抬眼看着齐贤妃,试探着问道:“贤妃姐姐,你也觉得大婚的事情皇后娘娘一定能秉公处置?”
齐贤妃自然听懂阮明妃话里的意思,这回她痛快地点点头,“皇后娘娘做事一向公正,自然会秉公处置。”
俩人一时间都沉默下来。
皇后娘娘与李贵妃斗了这么多年,前些年俩人虽然说旗鼓相当,其实隐隐的还是李贵妃略胜一筹,毕竟陛下对李贵妃着实宠爱。
但是这两年,尤其是太子妃嫁进皇家门之后,陛下的态度就开始有了变化,当初皇后娘娘的娘家出了事儿,大家都会以为陛下会因此迁怒皇后,甚至于心生厌恶,但是没想到陛下只是处置了束家,对皇后反而比以前多了几分宽容,连带着在元徽宫留宿的日子都多了。
陛下为何这样做,反正阮明妃与齐贤妃看不太清楚,但是能隐隐察觉到陛下对李家与李贵妃似乎有了些不满。
也是后来,她们才听到些风声,当初束家的事情,似乎李家那边出了手。
这就不得不令人思量,陛下对皇后虽然不见得多喜欢,但是也不希望有人动摇皇后的地位,让皇后名声有暇。
陛下喜欢容王这个儿子,自然也就愿意护着皇后几分。
也就是从那以后,李贵妃在陛下那边的处境就隐隐的开始下落。
后来又出了尤香薷的事情,李贵妃母子现在的处境比以前还要差一点。
但是谁也不敢断定,以后李贵妃就不能翻身,毕竟李贵妃能在陛下身边得宠这么多年,那手段也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
恰逢现在几位皇子要大婚,成亲之后的皇子就是正经的大人了,这些王爷的分量在朝臣心中自然与以前也不同。
而且,陛下的心思与先帝时也不同,先帝不仅对自己的手足防备,对自己的孩子们也防备,但是陛下却在几个儿子没成亲时就会让他们去办一些差事,等成亲后只怕也不会让他们清闲起来。
正因为这样,阮明妃与齐贤妃才着急,就怕自己的孩子一着不慎,落得个凄凉下场。
之前言语试探一番,二人都有投靠皇后的意思,现在皇后带着容王虽然不能说板上钉钉上了东宫的船,但是想要下来也不容易的样子。
若是她们二人也能齐心协力同时站在东宫那边,李贵妃母子独木难支,她们就不怕她们报复了。
齐贤妃与阮明妃也都怕对方想法不同,若是二人一个上了皇后的船,另一个却是上了贵妃的船,那还是有些不妙。
现在知道彼此的选择,二人脸上都露出了几分真诚的微笑,这可真是个好事情。
大方向大家既然是同路人,剩下的话就好说了。
阮明妃脸上的笑容都带着轻松的味道,看着齐贤妃笑道:“贤妃姐姐,我原想着要不要去元徽宫走一趟,毕竟六尚局这一出事,吴王的婚事我怕有什么波澜,你说我现在要不要过去一趟?”
齐贤妃想了想说道:“暂且观望一两日吧,皇后娘娘身边还有个太子妃呢,那一位可不是好相与的,我倒瞧着如今皇后娘娘做事强势起来……”
剩下的话齐贤妃没好说出口,但是阮明妃肯定听懂了。
“贤妃姐姐说的也有道理,咱们这位太子妃确实与众不同。”阮明妃就想起去元徽宫请安时,李贵妃有时说话便夹枪带棒的,太子妃可是哪一回都给撅回来。
这一位不吃气,一丁点也不成,有仇当场就报的那种。
陛下给太子挑了这么一位太子妃,之前她们还觉得陛下这次怕是看走眼,现在再琢磨琢磨,就觉得好像这婚事太棒了。
先皇后早逝,现在的皇后与太子的关系一向不怎么亲近,而且之前容王还一直跟太子对着干,但是自从太子妃出现在京城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现在容王因为跟太子妃之间的关系,连带着上了东宫的船,皇后因为儿子的关系对东宫现在多有照拂……
太子妃这个人,挺邪性。
哪家的闺秀敢打皇子王爷的,太子妃还没做太子妃的时候就敢打,打了人皇后还得让人上门道谢,后来太子妃对容王又有两次救命之恩……
慢慢的,本来是针锋相对的继后与继子,因为太子妃的关系,现在反倒是婆媳相得,母慈子孝,兄弟和睦。
就很诡异,却偏偏就是这样。
阮明妃与齐贤妃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的心有戚戚。
太子妃这人有毒。
从齐贤妃这里回去后,阮明妃放下一块心事,她就等着过两天再去元徽宫走个过场就成了,顺便在皇后面前表个忠心。
齐贤妃跟阮明妃私下里达成什么协议,苏辛夷与太子自然都不知道,六尚局的事情事发突然,眼看着吴王大婚,自然是要干脆利落地把事情处置了。
只是六尚局牵连甚广,想要彻底清除是不可能的,太子便对陛下进言,为了不耽搁吴王大婚事宜,可先临时组建一个衙门专办此事。
不能因六尚局的错处,倒是让一位王爷大婚的事情跟着受损。
临时衙门?
专办婚事?
这倒是开了一个新的思路,苏辛夷也觉得这个可行,太子殿下果然厉害,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临时衙门由谁主管,吴王大婚事宜谁来主持,从礼部调一位大人过来临时过渡一下,还是新提拔一位,临时衙门组建又以什么规制,匹配多少官员……
林林总总的事情繁多,吴王大婚的日子不能推迟,所以临时衙门组建的非常急,苏辛夷很意外的是太子举荐了黄仲声,陛下居然点头了。
黄仲声可是东宫属臣,这一位虽然平日总是笑嘻嘻的像是弥勒佛一般十分令人觉得好相处,实际上东宫的计谋多是出自这位之手。
太子举荐黄仲声,果然朝堂上有人赞同举贤不避亲,但是也有人出言反对,自然是李贵妃一系的人。
六尚局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太子趁乱要组建什么临时衙门,但是若是这次六尚局真的不能自保,这个临时衙门说不定就能翻身,一脚揣了六尚局,直接就接管了内廷事宜。
这可是小事。
朝堂上两方人马你来我往口水官司不停,太子提议之后,就没有再表态,一副由着陛下处置的意思。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提醒一句,再不定下来,吴王大婚真的要耽搁了。
于是陛下一眼定乾坤,建临时衙门主管吴王大婚一事,总不能临时衙门,临时衙门的叫,于是又给起了个名儿,六尚局分六局互相辖制,结果六局沆瀣一气,皇帝大约是这股子火气还没压下去,直接定下临时衙门便称作内廷府。
内廷府……
这个名字又让李系人马心头一震。
黄仲声走马上任,他平日总是笑脸待人,很少与人结怨,人缘在朝堂中居然还很不错,上任之后也没大刀阔斧的做什么,就规规矩矩为了吴王婚事前后奔走,一副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小心翼翼的样子。
这样一来,其他朝臣倒是觉得李系实在是欺人太甚,瞧把黄仲声这么个老好人给吓成什么样了,人家当差也不是自愿的,太子殿下不忍心弟弟的婚事办的不体面,太过仓促,这才把自己身边得用的人都给扔出来先给弟弟办婚事,这有些人就是想得太多,心也太黑。
苏辛夷知道后,对着太子说道:“黄大人,厉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