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权柄,怕是不会也不甘心一直沉寂吧?
“不是他的人脉,是老益王留下的。”晏君初捏了捏辛夷的指尖。
“老益王?”苏辛夷微微思量,“哦,我懂了。听说老益王是先帝最喜爱的幼子,当年先帝是很想让幼子坐上太子的位置。”
“嗯。”晏君初微微点头,“只可惜老益王那时年纪与哥哥们相差太大,再加上先帝年迈,已没有足够的时间扶持幼子,便是有些朝臣支持,但是你也知道父皇当年登上皇位虽有些幸运的成分,但是确实也是十分艰难。”
苏辛夷知道一些,“所以,老益王才会选择支持父皇登基,为自己留一条活路。等父皇登基之后,为了卸掉父皇的疑心,立刻决定南下遂州以表立场。但是,当年先帝留给老益王的人脉,老益王怕是没全交出来吧?”
晏君初笑了,“你说的是,现在益王用的应该就是老益王想要留给自己嫡子的人脉,只不过这些人脉用一次少一次,除非益王能得到父皇的重用,可惜眼下是不可能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辛夷,“若不是粮仓的事情提前被发现,让益王早早地浮出水面,等再过几年益王谋划周全,那时候就难说会如何了。”
苏辛夷听到这里却是心神一凛,上辈子容王一直跟太子作对,襄王在背后添油加柴,益王并非没有出手,只是因为隐藏够深,粮仓的事情他一直隐藏得好,所以才能一直藏身暗中。
所以,她在京城没怎么听到益王的消息也是对的,因为益王就没想着让自己站在阳光之下,有容王跟襄王跳出来就足够了。
再说,上辈子的容王做事易冲动,襄王无主见,这二人不管哪一个登上帝位,对于益王而言都是好事,因为他们都很好掌控。
上辈子益王走的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是这辈子阴差阳错,因为自己无意中的推动,让容王早一步发现了粮仓的事情,所以打乱了益王的部署。
尽管益王已经尽快弥补,但是以太子的敏锐,发现了益王的不对劲肯定会追查,所以这辈子的事情走向肯定不同了。
“你在想什么?”
苏辛夷猛地回过神,抬头对上殿下关切的目光,她定定神,这才开口说道:“我只是猜不透益王到底要做什么,他谋划着一切的目的是看向皇位?但是以他的身份,与那个位置绝对没有缘分。”
苏辛夷还是觉得应该让殿下知道她在想什么,虽然可能也不会很准确,但是能让殿下提高对益王的戒备。
晏君初闻言笑了笑,“等把人抓起来问问就知道了。”
苏辛夷:……
这个回答也没错。
晏君初看着辛夷,“今日宴会没什么事情吧?”
苏辛夷摇摇头,“没什么大事,不过我觉得吴王那边怕是不太安宁,季罡那边怎么样了?”
“他威胁赵家的事情板上钉钉跑不了的,但是威胁赵家的根源,他现在还遮掩着不肯完全交代,不过刑部那边肯定会继续查证,也不会拖太久。”
“江大人那边不会坐视不理吧?”苏辛夷问道。
当初晏琼思谋算江仲年,如今季罡跟宴琼思是一丘之貉,江尚书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自然,不过江尚书有文人风骨,有些事情不屑去做。”
苏辛夷懂了,那就是还得需要时间。
“明日你要回国公府吧?”晏君初侧眸看着辛夷,“我陪你一起回去。”
苏辛夷这次没有拒绝,年后回娘家,不像是平常的日子,笑道:“好,正好你帮我试探一下解经略,我听穆邢说鹿鸣林的妹妹鹿云华倒追他,你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晏君初颇有些惊讶的看着辛夷,“穆邢这种事情也回禀?”
苏辛夷看着晏君初,“原来殿下早就知道了。”
听出辛夷话中的深意,晏君初立刻找补一句,“些微小事,又怎么值得你费心,再说解经略可是知道当初史家怎么倒的,鹿云华不要说倒追,就算是追到京城来,他也不敢用眼珠子多看一眼。”
苏辛夷:……
这算是夸奖她?
对上辛夷无语的神色,晏君初大笑起来,微微舒口气,道:“穆邢说的此事我确实知道,但是并不认为解经略会做出什么错事,毕竟他现在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且与大姐感情和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男人,就会坚定地抛弃到能阻碍他的东西。”
苏辛夷这话倒是相信,看着太子,“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殿下明日不用提及此事,我也不会在大姐面前提的。”
晏君初乐了,“我知道,你是个很关照家人的人。”
“晚宴殿下也得过去吧?”
“晚宴父皇不会出席。”
苏辛夷就明白了,陛下不露面,殿下自然要去主持大局,“那殿下赶紧休息一会儿吧,等到了时辰我叫你。”
“你陪我。”晏君初知道辛夷这一日也不轻松,索性叫着她一起。
“一时半会的睡不着,我在这里陪你吧,正好我看点东西。”
晏君初这次没说什么,靠着软枕慢慢的闭上眼睛。
苏辛夷起身去了书房拿了舆图出来,商路等开了年陛下肯定会让他们再出发,这次出行跟以前又不一样,经过休养生息,不知道鞑靼那边还会不会有什么异动。
本来,没有益王这个意外的话,苏辛夷是打算今年能将商路彻底开辟出来,分化鞑靼诸部,让他们不能联合起来。
但是因为益王作乱,这件事情就耽搁了,如此一来鞑靼那边经过这么久的修养,明年未必就肯安分,不过肯定也不会大举兴兵,想要恢复之前的战力,还得再过一年的才成。
这样的话,明年榆林卫那几个地方就得加强戒备,不管是兵力储蓄,粮草供应,还有边关百姓都得提前有所准备。
且,粮仓的粮食被掏空,等到新粮入库还得等新一季的粮食下来,那就得还得小半年,调粮也是个难事。
若是能找到益王藏粮之处就好了。
苏辛夷将舆图收好,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把太子殿下叫起来,打发人进来服侍梳洗。
元徽宫那边的晚宴皇后特许她不用过去,所以就能轻松几分。
晏君初熟悉过后换了正装,走过来看着辛夷道:“晚上不用等我,你早些歇着。”
“知道了,殿下少喝些酒。”苏辛夷叮嘱一句。
晏君初边走边点头,到了门口,伸手按住辛夷的肩膀,“别出去了,夜冷风寒。”
冬日的夜晚来得早,宫檐下悬挂的宫灯映照得晏君初的眉眼格外的柔和。
苏辛夷是真不怕冷,但是她没拒绝,笑道:“我听殿下的。”说完,伸手将大氅的带子给殿下系好,看着他缓步踏下台阶,目送他远去。
晏君初步下台阶,走了几步忽然回头。
东宫明亮的灯光下,苏辛夷站姿笔直的凝视着他的方向,眉眼间带着轻松惬意的微笑,那一双眸子被灯光照的更是熠熠生辉。
晏君初忽然很想走回去,而他也这样做了。
东宫的灯光他从没觉得会这样的温暖,他知道,那是因为灯下有他喜欢的人。
苏辛夷被晏君初紧紧地抱进怀里,苏辛夷被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唬了一跳,随即听到有宫人低声抽气的声音,她的脸不由红了。
纵然她觉得自己重生后脸皮相当厚,但是此时此刻觉得还是薄了点。
“殿下……”苏辛夷提醒一声,你倒是注意一下,你可是储君。
晏君初微微贴着辛夷的耳边轻声说道:“孤拥抱自己的妻子,他们只是羡慕而已。”
苏辛夷:……
或许,脸皮最厚的不是她!
今日更新送上,有小可爱问加更的事情哈,最近真没时间加更,三次元的生活太忙碌了,我下个月找个日子,看看能不能加更,感谢小可爱的支持,谢谢大家厚爱。
(本章完)
太子入戏之后 448:推波助澜
苏辛夷一早起来梳妆打扮,昨天就让人给国公府传信今日太子也会过去的事情。
清晨她这里还迷糊着,张鉴就来叫起,太子匆匆离开,现在还未回来,瞧着时辰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回国公府。
对着铜镜梳妆,连翘在妆奁盒里挑了一支羊脂玉的钗环插进发间,觉得素了些,正想要换一支赤金嵌宝的,苏辛夷就道:“就这样吧。”
连翘应了一声,手指却极快地又拿了一个赤金缧丝嵌各色宝石的鬓钗戴上,这才觉得满意了。
苏辛夷对着镜子一看确实显得人精神,也就没摘下来,起身便往外走边问道:“前头可有消息?”
“现在还没有,不然奴婢去问一句?”连翘立刻回道。
苏辛夷摇摇头,“不用了。”
既然没消息回来,指定就是殿下那边还没得空给她送信,那就是说明事情还挺紧急的,昨晚上太匆忙,苏辛夷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先摆膳吧。”苏辛夷道。
连翘忙下去吩咐。
她便是没什么胃口,但是肚子里还有一个,多少也得吃点。早膳太子殿下没有回来,但是吃了早饭没多久,就有人来传信,晏君初让她先回国公府。
苏辛夷就让人准备回娘家的事情,传话的人只带回来这么一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瞧着时辰差不多了,佘嬷嬷过来说道:“太子妃,该起程了。”
苏辛夷点头起身,坐上东宫的马车,一路往齐国公府而去。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探亲,这一路上车马不少,东宫侍卫在前开道,苏辛夷的马车畅通无阻直达国公府。
展桥快一步先回来再传信太子暂时不能过来的消息,苏辛夷一下马车,就看到家里人正在迎接她,她立刻走了过去。
“见过太子妃。”
苏辛夷忙让众人起来,她知道今日的日子她正经回娘家,这些礼节是少不了的,等进了国公府的大门这才微微松口气。
等一路到了太夫人的院子,老太爷与太夫人已经在门口候着了,苏辛夷忙迎上去。
大老爷等人也都在,一家人寒暄过后这才相继落座。
解经略瞧着苏辛夷这么大的架势,心里啧一声,人跟人不一样啊。
家里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太夫人这里的是家里的长辈,平辈都在花厅候着。
老太爷看着辛夷问了几句话,知道太子临时有事,便道:“宫中事情繁多,今日便是殿下不能过来,你回去也莫要计较。”
苏辛夷知道祖父担心她因此不悦,笑着说道:“祖父放心,我晓得轻重。”
老太爷点头,“我自然知道。”
他这个孙女,惹事虽然本事大,但是处理事情本事也大。
提起太子,大老爷就问,“殿下那边是否遇到什么难事了?”
苏辛夷摇摇头,“殿下走得匆忙,我也不知道,不过大伯父不用担心,应该无碍的。”
苏二老爷笑呵呵地说道:“太子殿下这两年做事越来越稳重,朝臣对东宫越发的恭敬,大哥确实不用担心。”
苏三爷跟着应和一声,看着辛夷便道:“等过了初五,我就会把翁家长房那边的证据递上去。”
苏辛夷一愣,“初五?这么快?”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拖延太久,许他们过完初五,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苏三爷道。
苏辛夷想了想便说道:“那边的证据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当然,除非翁家真的想与我们为敌。”苏三爷神色凛然的说道。
苏辛夷就看向祖父,“祖父,您说呢?”
老太爷笑呵呵地说道:“你们觉得可以那就去做,其他的不用担忧。”说到这里一顿,“这个年李太师怕是过不好了,你们也要多加小心。”
苏辛夷听着祖父的话微微皱眉,“难道李家现在还敢与我们直接动手不成?”
莫不是李纪的事情走漏了风声?
许是看出了辛夷的疑惑,苏三爷就道:“李太师三朝元老,门生广布,有些消息很是灵通,李纪的事情虽然不是咱们亲手做的,但是消息来源总有些痕迹,怕是查到了咱们头上。”
苏辛夷明白了,李太师那边虽然怀疑到苏家头上,但是没有证据在手,祖父让他们小心,是怕李太师也出什么别的招数对付他们。
“以攻为守,我看不仅翁家的事情要放出去,其他的咱们也该动起来。”苏辛夷自从知道上辈子的事情背后有李家的影子后,对李贵妃跟李太师就十分厌恶。
“事关重大,你还是要跟太子殿下商议后再说。”苏大老爷忙开口说道。
这个侄女太虎了,这种事情牵连众多,怎么就能一口下定论,她身处东宫,自然事事要与太子殿下商议。
“大伯父说的是,我回头便与殿下说此事。”苏辛夷笑着应了一声。
苏大老爷这才松口气,但是解经略却觉得苏辛夷那样子,可不觉得之前的话说得太过快,只这么痛快的应下,是想要让家里人放心。
许是解经略的眼神太过实质,苏辛夷不由地望了过去,却见解经略对着她露出一个完美的笑容。
真假!
“今年年宴大宴上,李太师一系的人提出想要各位王爷出京历练的事情,你可知道?”苏大老爷看着辛夷开口说道。
苏辛夷还真不知道,轻轻摇头,“这两日宫里宴会不绝,很多事情也顾及不到。不过,李太师的人在年宴上就提及此事,会不会太过着急了?”
“因为李纪的事情,李太师现在有些事情也不好出面了,只能让自己的门生故旧去做,开这个口不过是试探陛下而已。”苏三爷道。
“虽是试探,但是也能窥视李太师的几分心思,看来益王的事情让李太师也有些慌了手脚。”苏二爷跟了一句。
解经略此时忽然开口说道:“商大人回京后,陛下让他休养,等到开朝怕是一场大风波难免。”
苏辛夷就看着解经略道:“大姐夫说的有道理,只是,一旦翁家的证据上交,只怕不用等到开朝了。”
解经略秒懂,推波助澜嘛。
他就知道,苏辛夷的性子怎么可能吃亏。
所以,初五就让翁家的证据浮出水面,这就等于是迈出了挥出了第一刀啊。
苏辛夷想得更多,穆邢估摸着能从许玉容那里拿到些东西,届时再用这些东西去忽悠晏琼思,有明慧师太在手,益王肯定担心她会招供,一步一施压,等到商君衍再摆出新证据,等到那时候益王便是插翅也难逃。
苏辛夷与长辈们说完话就去找姐妹聊天,大家都在花厅说得正开心。苏京墨已经临产,所以今日不能来,苏辛夷来得早一些,此时苏朝颜跟苏希仙也还没到。
大嫂曾氏跟着大伯母理事,花厅里现在只有赵氏跟苏白薇,苏辛夷前脚刚进来,苏兰茜就到了,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还没说几句话,苏朝颜跟苏希仙也是前后脚到。
苏辛夷透过窗子看到几个姐夫凑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解经略在人前一向不像是个武将,今儿个还穿了一件玉白色的直裰,越发显得儒雅温和,苏辛夷嘴角抽了抽。
站在他旁边的真正的文人三姐夫,还有二姐夫这个勋贵子弟看上去竟然十分的和谐。
顺着苏辛夷的眼神望过去,苏白薇就笑了笑,开口说道:“是不是挺奇怪的?”
苏辛夷听着大姐的话微微转头,对着她道:“倒不是奇怪,我就是很佩服大姐夫,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他都很容易跟人相处好。”
苏白薇闻言就道:“也是没办法,想要好好活着,就得比人更懂事。”
“大姐这是心疼大姐夫了?看来当初大姐夫娶大姐是真的遇到良人了。”
苏白薇脸一红,看着辛夷就道:“怎么嫁了人你这嘴巴倒是更厉害了。”
“我跟大姐一样,也是遇到良人了呗。”
“你啊……”
苏白薇一笑,旁边的几个人就转过头来,听着辛夷的话也都乐了。
苏辛夷轻咳一声,难得有点不自在,好在苏希仙没有开口说什么酸话。正在这个时候,几个小家伙就跑进来了,解鲲最大,带着几个萝卜丁的弟弟妹妹,看上去一脸的无奈,苏辛夷乐得不行。
解鲲:……
六姨母可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
晏君初没能在午饭的时候赶过来,不过特意让杨津走了一趟,给苏家人送来了年礼,苏辛夷没想到殿下这么周到,苏家其他人心里也满意,说明太子对辛夷很是看重。
四夫人最高兴,眼睛里都像是放着光,若是丈夫还活着,见到辛夷这样子也会开心的吧。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饭,吃完饭后,一群男人去了演武场,二姐夫跟三姐夫也去凑热闹了。几个孩子更不用说,苏辛夷跟苏希仙都是孕妇自然不去,她们不去,其他女眷也就懒得去看热闹,就在花厅喝茶闲聊。
苏辛夷看着大嫂曾氏如今倒是有了几分当家的样子,看来大伯母有心把大嫂教出来了。
二嫂赵氏刚进门的小媳妇,又是书香门第的姑娘,面皮还有些嫩,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认真听的样子,与人说话也很和善,总是带着浅浅的笑,看上去就令人舒心。
苏希仙坐在辛夷身边,与她闲聊,说着说着就提起了苏京墨,“过一日,就要去催生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四姐姐那边都还好吧?”苏辛夷问了一句。
苏希仙就点点头,“母亲年前去探望过,一切都还好,接生婆都找妥当了,就等日子了。”
苏辛夷闻言也安心几分,催生是娘家的事情,她一个出嫁的姑娘自然不用管,她只等着四姐姐生了后添喜钱就行了。
“我大舅舅来京了。”
苏辛夷正想着催生的事儿,不想听到这么一句话,转头看着苏希仙,“我听三伯父说初五就要把翁家给的证据递上去,这个时候翁大老爷过来也不奇怪。”
苏希仙哼了一声,“他哪有那么好心,说是送证据,不过是存着侥幸之心,还想着劝我姨娘呢。”
苏辛夷微微皱眉,“翁家人怎么没完没了了?”
“这是怕我姨娘真的跟翁家断了,幸好母亲让姨娘提前回了府,这才没让他们见到。”苏希仙道。
苏辛夷看了苏希仙一眼,“难不成不回府,翁姨娘还想见他?”
“还真说不准。”
苏辛夷被苏希仙这话给逗笑了,“你也别太担心,我觉得翁姨娘这次应该想明白了。”
“我也逗你呢,我姨娘恨死他们了,怎么会轻易原谅。”
苏辛夷:……
苏希仙看着苏辛夷的神色笑的开心,然后说道:“我姨娘还跟我说,要我替她谢谢你。”
“这倒不用,我也没做什么。”苏辛夷摇摇头道。
“反正话我带到了。”苏希仙心情很好的说道。
苏辛夷忽然想起漏了一个人,就问道:“怎么没见五姐夫?”
“他今日巡营,我爹亲自安排的。”苏希仙还能说什么,自己亲爹做的事儿,她这个当女儿的只有支持了。
“四姐夫也没来?”
“四姐临产就这几天,家里递信过去,让四姐夫多看顾四姐。”
苏辛夷点点头,“这也是应该的。”
“嗯。”
曾氏过来正听到这句,就笑着接了一句,“四妹夫是个知礼的人,今儿个虽然没来,但是昨晚上特意走了一趟全了礼数。”说着又看着苏希仙,“五妹妹别多心,我没别的意思。五妹夫不能来,那是三叔的安排,可不是五妹夫的缘故。”
一屋子人就笑了起来,苏希仙就看着曾氏说道:“大嫂说的是,等回头再让他过来给大家赔礼。”
“那可别,你大哥知道了,肯定会怪我多嘴,你就当没听到这话。”
曾氏这话让大家笑的更开心了,苏辛夷在一旁看着也跟着笑,眼睛落在苏白薇的身上一转,又想起鹿云华的事情来。
解经略的性子一般人可拿不住,所以鹿云华到追着他跑,是他故意的还是无心的?
这件事情她还是要问清楚,若是解经略真的有别的心思,还是要跟大姐说清楚才成。
我们又又又封城了,孩子又开始上网课,我……连叹气的力量都没有了,刚解封几天又封了,唯一目标只有不断更了,泪。
(本章完)
太子入戏之后 449:撬开晏琼思的嘴
午宴时十分热闹,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便置办了酒席分了两桌落座。
苏辛夷陪坐在太夫人跟四夫人身边,大夫人带着曾氏这个儿媳忙完才落座,太夫人的气色今儿个瞧着也不错,一直等午宴后才与老太爷离开。
两位长辈一走,大老爷也带着三爷他们去说话,一下子就乐呵起来。
苏辛夷得了个机会,走到解经略身边,侧头看着他,笑道:“大姐夫看来在京城养得不错,气色好了,人也胖了。”
解经略拱手一笑,“太子妃说的是,全仰仗岳家待我亲厚。”
苏辛夷闻言盯着解经略,道:“鹿云华现在在哪里?”
解经略脸上那完美的笑容一僵,轻咳一声,压低声音,“六妹妹,你都知道了?我就知道穆邢靠不住,原本也没想着瞒着你们,这不是这事儿我也是冤枉的,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没有提。”
苏辛夷嗤笑一声,方才还一口一个太子妃,现在就成六妹妹了,解经略这张脸可真是能屈能伸。
对上苏辛夷略有些嘲讽的神色,解经略也觉得头大,这姑奶奶没当太子妃前就不好惹,现在有太子护着就更加不能惹,想到这里神色倒是郑重起来,道:“六妹妹,鹿云华的事情我是真无辜,鹿云华跟鹿鸣林同父异母,你要知道鹿云华的母亲是鹿鸣林的继母,所以懂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