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这些教育里面,厨房的活计自然是重点。白氏演示了许多菜式的做法。陈文蕙也吃了不少的东西。白氏的厨艺很好,确切说,面食做的很好,点心做的很好。但是,其他的吗?哈哈,陈文蕙又一次很腹黑的笑了。老天还算待她不错,这么快就给了她一个赚钱的法门。这个时代里的菜式太简单了,烹煎炒炸一样皆无。菜式是以水煮为主,虽然这样吃很健康,可是却不美味啊。还有,植物油太少了,没有豆油,这绝对是一项财源。另外,还有一样重大发现,就是白氏从京里带来的丫鬟,其实都是经过陈府培训过的,所以啊,人人都有绝技。比如,给了陈文蕙的大丫鬟吟红的厨艺就很好,虽然比不过白氏,但是相比一般人家,或酒楼师傅来说却高一点。估计是为了让女儿吃好一点,故意把厨艺最好的吟红放给文蕙,毕竟,文蕙以前身子可不是一般的差啊。
接下来,陈文蕙表现出对厨艺的极大兴趣,并且,充分发挥小孩子异想天开的特性,指挥吟红做了一些吟红从未听过的菜式。做第一道菜就是炸鸡柳。吟红听从自家姑娘的吩咐,一步步的做下来,每一步都觉得匪夷所思,尤其是用那么多油,真是做好了也不敢下口啊。但是,陈文蕙可是陈府的千金小姐啊,是安城老大知县的女儿,不就是浪费点鸡和油吗,算多大点事啊。只要姑娘高兴就行,全浪费了也没有关系。可是做出来后,居然卖相还不错啊,姑娘吃的很高兴,还让自己也吃。吟红其实并不想吃,一想那么多油,就腻得很。但是,姑娘给的就是赏赐,不好吃也得吃。这一点,她们从小就被训过。所以,吟红毫不犹豫的把并不想吃的鸡柳吃了下去。一吃之下,大为惊讶。天啊,原来这么好吃啊。外焦里嫩,没有想像的油腻,只是觉得酥脆爽口。姑娘真是太有天分了,居然会想到这么好的方法,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吟红就因为一根鸡柳就被陈文蕙收服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吟红将陈文蕙的美食理念发扬光大。真的成了一名大厨。
蕙质春兰 第四章 鸡柳
陈文蕙吃着炸鸡柳,开始很高兴又能吃到久违的美味了,后来又皱眉头了,唉,用的油还是不行啊。这个鸡柳是用猪油炸的,味道有些腻,气味不够香。但是火候不错,可见吟红还是很有天赋的。吟红可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烹饪方法啊,第一次,而且是根据陈文蕙的大致的讲解就能做的如此好,吟红要是在陈文蕙前世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厨。
至于这个鸡柳的缺点吗,那是因为用的油不好。如果是在陈文蕙的前世,会用以豆油为主,加上芝麻油,花生油,等多种植物油用一定比例调配好的植物调和油,那一定会更好吃。想到这,陈文蕙问吟红:“吟红,你做饭,只用猪油吗?”吟红赶紧答道:”不是啊,还可以用羊油,鸡油,还有芝麻油。“陈文蕙一听芝麻油来劲了,“哦,有芝麻油啊,那好,你一会去厨房给我拿一点过来。还有什么油?有没有豆油,花生油?”吟红听后很疑惑:“豆油和花生油是什么啊?豆子是有,落花生也有,但是那个能榨出油吗?那是一种菜啊,可以做点心吃的。“原来这里是有豆子和落花生的,只是没有开发用来榨油。陈文蕙接着又想到一点问:”那有玉米吗?有棉花吗?“吟红仔细的想了一下才说:“玉米是有的,做糕点很好吃的。棉花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姑娘,我只是认识各种食材,对于别的就不行了。你可以问一下紫玉姐姐的。紫玉姐姐一直帮着夫人管着田庄,对于农事很熟悉的。”嗯,看来白氏的丫鬟各有所长啊。也是啊,因为要远离京城,自然各种人才都需要。能带来的丫鬟肯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除了要忠诚外,能力也很重要。白氏嫁到陈家十几年,凭她的手段一定收拢了一定的下人为己用。在这些人中挑选能力出众的人带来安城也是正常。剩下的人一定还肩负为她通报京中消息的作用。只看白氏虽然身居安城,但是穿戴依然是依着京中的时尚来,就知道,白氏的消息网很给力啊。紫玉作为白氏的大丫鬟管理田庄,自然是精通农事的。那另一个大丫鬟青霜呢?自己这里还有一个飞光呢?陈文蕙笑着问飞光:“紫玉姐姐精通农事,那青霜姐姐呢?”飞光忙答道:“青霜姐姐算账很厉害的,还有她熟悉礼节,管着夫人出门和家里平时节日生日送礼收礼的一些事物。”原来青霜是个会计还是个社交行家啊。陈文蕙又问:“那你呢?”飞光笑了:“我是最粗笨的,没有姐姐妹妹们有着玲珑心,只会做女红而已。”这么说来飞光就是裁剪女红专家了。怪不得飞光的衣饰虽然式样简介,绣的花样也少,但是都透着优雅,透着精致。原来都是自己做的。这可是捡到宝了。也是,陈文蕙还小,别的都用不上,让会饮食和制衣的丫鬟来身边是最合适的。陈文蕙点点头。这两个专家可都是人才啊,是自己发家致富的基础啊。在陈文蕙的前世,有个词—人力资源。人才远比黄金重要啊。
陈文蕙又指点了吟红这道炸鸡柳的诀窍,才让吟红又去厨下做了一份。飞光找来一个雕刻有云纹的红漆食盒,用白瓷的盘子盛了,和陈文蕙,吟红一道送到了白氏面前。这时已是下午时光,因为前衙无事,陈远恒换了家常衣服正在白氏房中和白氏闲话琐事。白氏也穿着家常穿的蜜合色的比甲,只戴着一个赤金盘螭璎珞,耳朵上戴着一对南珠坠子,头上多余的首饰没有,只戴着一个赤金莲池分心。见可爱的小女儿来到,陈远恒和白氏都很高兴。得知是让丫鬟做了吃食送来孝敬父母的,更是喜出望外。直呼还是女儿好,六岁就如此贴心,自己的那两个小子可是拍马不及啊。正说着,陈文俊,陈文麟下学回来,来到母亲房中。陈文俊已经十三岁了,开始抽条长个了,此刻穿着家常穿的蓝绸万字纹直缀,只在腰间系着一跟青色的宫涤,别着一个青色绣着竹报平安的荷包,垂着一方水头很好的玉佩。头上只是简单别着一个青玉簪。陈文麟十岁,还是一团孩子气,穿着家常穿的暗红色茧绸长衫,系着一个松花汗巾,别着同色的小猫扑蝶的荷包,也系着一方美玉。头上却盘着小辫子,辫子角还坠着八宝金坠子。兄弟两听了父母的话,陈文俊只是温和的看着妹妹笑,陈文麟却已经迫不及待的将食盒揭开。食盒一打开,只见细白瓷的盘子乘着一盘金灿灿的食物,却是从未见过的。陈文麟立即扭头对妹妹问:“妹妹啊,这个是什么啊,我怎么没吃过啊?”陈文蕙笑着说:“这个叫炸鸡柳,是我想出来的菜式,让吟红试着做的,父亲,母亲尝尝看啊。”陈远恒一听来了兴致。伸手拈了一个吃,白氏也伸手拿了一个过来吃。白氏吃过很感兴趣:“惠儿,你弄的这个炸鸡柳是怎么做出来的?酥脆爽口,外焦里嫩。”真不愧是厨艺高手,一下子就点评到位。陈远恒也说:“嗯,惠儿做的这个炸鸡柳,为父却是从未吃过,不,是从未见过。”陈文麟一听,忍不住了,伸手拿了两个吃。吃了后,眼放光芒,下手飞快,一边吃,一边大声赞叹:“真好吃,真好吃。”陈文蕙忍俊不已。炸鸡柳这个东西本来对小孩子的吸引力就大。陈文蕙又看了一下文静的大哥陈文俊,伸手拿了一个,递给哥哥。陈文俊宠溺的摸摸陈文蕙的头,接过炸鸡柳吃了起来。一次之下很是惊讶,眉毛扬得老高。可见这个在前世孩子都爱吃的东西在这里也是很吸引孩子的。真是美味无国界啊。
陈远恒问道:“蕙儿从哪儿想的这种古怪又好吃的食物啊?”还没等陈文蕙说话,白氏就说:“老爷,前一阵子蕙儿突然对厨艺感兴趣。我教了她一些,但是这个确实我也不会。”陈远恒说:“怪不得这一阵子我也跟着吃了好些夫人亲自做的菜式。但是,蕙儿身子刚好,年纪又小,每天晚间都随我识字练字,白天又随夫人学习女红厨艺,唉,不可操之过急啊。”白氏忍不住责怪丈夫爱女太甚。陈文蕙忙说:“父亲只是爱我,母亲其实也是宠爱太过了,都不让我亲自下手,每次只是让我在旁边看。”“哈哈哈”陈远恒听后大笑起来。陈文蕙又说:“其实,这个菜式是我在杂书上看了,原是前朝一个读书人游历异族,学到异族的菜式。我告诉了吟红,让吟红试着去做,没想到倒是成功了。可是,有好些食材没有,要不还要更好吃。”陈文麟一听还能更好吃急了:“母亲,妹妹需要什么食材,你赶紧派人去采买吧。别耽搁妹妹学厨艺。”白氏一听乐了:“你不是关心你妹妹学厨艺吧?你是关心好吃的。”陈文麟一看心事被母亲揭穿一阵尴尬。陈远恒连忙声援儿子:“夫人,文麟也是一片好意,你们跟着我来到这小小安城已是委屈了蕙儿,莫要再让她学艺不成啊。安城虽比不上京里繁华,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什么你就派人去采买,买不到就和陈材说。让他去弄。“陈文蕙听后喜不自胜,正要答应,却又被二哥抢先答应了。又惹得陈远恒一阵大笑。白氏也笑了。陈远恒回头和白氏说:“蕙儿弄出这么好吃的炸鸡柳来,我也不能白吃孩子的,我刚刚得了几块好砚台,你叫人去前头找陈才要了来,给蕙儿挑一个。”白氏忙答应着,让身边伺候着的媳妇,陈才家的去了。陈文麟刚刚却有些臊了,低着头不吭声。陈文俊看着弟弟,笑着和父亲说:“父亲得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不能光偏疼妹妹,也要给我和弟弟分润分润。”陈文麟一听这话,也顾不得害臊,忙说:“不了,不了,都给妹妹吧,只要妹妹多给我做点好吃的就行了。”这下,大家又笑起来了,陈文俊苦笑着摇摇头,他本来是为了给弟弟解围的,可是这个小子啊,就惦记着吃,活该被笑话。正说笑间,陈才家的已经拿着一个蓝布包裹进来,打开来,却是四方紫金石砚台。陈远恒说:“好了,你们兄妹三人每人挑一块。”陈文俊上前把四个砚台盒都打开,仔细看了,却是一方寿松老叟的,一方牧童吹笛牧牛的,一方猴子捧桃的,一方墨梅飘香的。陈文俊说:“这个墨梅飘香的倒是雅致,给妹妹正好,这个牧童牧牛的我很喜欢,我看,这个猴子捧桃的最适合弟弟了。”陈远恒和白氏又笑起来了。陈文蕙也笑的不行了。只有陈文麟傻傻的问:“大哥分派的很好啊,你们笑什么?”顿时,满屋子绝倒。
蕙质春兰 第五章 启动
第二天,陈文蕙还真的列了一张单子让吟红呈给了白氏。白氏一看,有许多都看不明白,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淀粉,胡椒粉,辣椒,还有一些海鲜的名称,如鱼翅,鲍鱼,石斑,龙虾等。找来陈文蕙问了一下,陈文蕙细细的把每一样都形容一遍。白氏叫来紫玉,一起想。这些东西居然都有,只是有些名字不一样。如:辣椒名叫番椒,土豆名叫山药蛋,红薯名叫地瓜,黄豆名叫金豆,鱼翅,鲍鱼等海鲜更是没有。原因是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没有这么先进,只有一些海鱼和虾类,螃蟹更是没有人吃的了。还有这个时代的人很少吃动物的内脏。猪、羊的内脏都是喂狗的。狗肉也有人吃,但是市场上绝对没有得卖。还有,买肉食,一定要提前定。因为这是封建自然经济,百姓还不会大规模养殖,因此肉食很少。
一番询问下来,白氏觉得女儿给这些食材起得名字比本来的名字好,不由得好奇女儿是怎么知道的。陈文蕙自然又拿了老借口,说是杂书上看来的。白氏自然相信女儿,就不追究了,陈文蕙则是两眼亮晶晶,因为她发现很多致富之路。比如,这里的人们不会拿大豆榨油,白氏听女儿说大豆可以榨油很疑惑,只是答应让买来大豆,按照女儿的方法试试看,看看能不能出油。若是果真可以,那可是一个很好的致富之路啊。善于理财的白氏想到这里不禁期待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紫玉、吟红在陈材的协助下找到很多食材,除了海鲜外,基本上都找到了。陈文蕙前世喜欢优雅的生活,当然作为一个白领,她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很好,工作后又喜欢泡网,对于穿越小说无比熟悉。因此,她还是能记得一点穿越中常见的技术,比如说,大豆榨油技术。陈文蕙画出一副简图来,交给陈材,声称是自己看杂书中看到的异国榨油器。陈材找来安城最好的工匠很快就造好了。随后,陈材出于好奇,亲自领着几个小厮用榨油器榨出了大豆油。大豆油出来后拿到白氏那,白氏一看真的做了出来,很高兴,连忙吩咐厨房拿去试做一下。大豆油做的东西果真好吃,没有动物油的油腻。白氏在其中发现了商机。和陈远恒商量着要办一家油坊。当然,作为一县父母官,陈远恒要想找个便宜又合适的地方太容易了,要想借贷启动资金也太容易了。同时,因为古代的奴仆制度,陈远恒叫来牙人,由白氏挑选了一些人,买下来,一下油坊从工厂到资金,到工人就齐备了。当然暂时交由陈材监管,伺机再找一个掌柜就可以了。这些事情对于陈远恒和白氏来说驾轻就熟。陈远恒可是世家出身,又因为是庶子,从小就被培养管理庶务,白氏更是管理高手,两人联手,加上能干的陈材和青霜,再加上安城官场老大作为背景,油坊以最快速度建好,并且投入使用。
这些,白氏并没有瞒着陈文蕙,因为陈文蕙每天都跟着白氏学习管理家务,自然对油坊的进度很了解。通过油坊的建立,陈文蕙切实感受到了,权利在这个世界的好处了。陈远恒只是在一次和当地乡绅的诗会上随口说夫人想要建一座油坊。立即就有城中大户王家家主声称自己在城外不远的安河旁有一座油坊原是用来榨芝麻油的,现在经营不善,多年来一直在赔本,情愿不要钱倒贴钱送出去,只求不再赔钱。陈远恒适时的关心一下油坊的情况。王家家主立即叫来管家将油坊的图册拿来,分明就是一间上好的油坊,地方很大,除了已有的榨芝麻油的一应器具外,还有很大地方可以用来发展。最重要的因为是建在安河旁,利用河水做了三架大型的水车作为动力。实在是太理想了。随后第二天,王家就送上了地契,文书,陈远恒象征性的给了二十两银子,但是红契上却写明是两千两成交。一场交易完成皆大欢喜。王家为了感谢陈远恒收下他的据说很赔钱的油坊,还把十个油坊伙计,三个油坊师傅,连同家人的卖身契送来,声称不想看到这些管理不好他产业的奴才了。这下连买人都不用了,买好料就能生产了。当然陈家其实也买了人了,这下都放进油坊里去,人多了规模大,自然多赚钱了。
一天,白氏正带着陈文蕙理事。管家陈材来报说,油坊已经都收拾好了,新做的炸豆油的器具也准备齐全了,并且已经出油了,问白氏要不要看看。白氏一听很是高兴,立即吩咐套车,带上陈文蕙就坐车出城了。
城外一派晚春光景,江南的郊外很没,这是陈文蕙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出门,很是好奇。坐在马车里,从窗户看向外面,陈文蕙很兴奋,还是没有环境污染的春色好看啊。在陈文蕙前世,莲叶何田田的江南已经遍布工厂,环境污染了。这里春光明媚,花儿朵朵,娇莺婉转,面对如此风光,受到陈文蕙的感染,白氏也高兴起来,命令随从将车帘子四下打开。原来这里可以这么开放的,对了,这里还没有经过程朱的谬论,女人的社会地位还算可以。马车是由两匹杂色的马拉着一个青色轮子的木车,绿绸布的顶子和围帘。四面围帘都可以卷起来,一点都不会气闷。陈文蕙被白氏搂在怀里,车后着白氏的大丫鬟青霜和文蕙的大丫鬟吟红。其余的婆子,小厮们都跟在车的左右。管家陈材骑着一匹马在前面引路,陈材后面,马车前面走着的是安城的一队衙役。开玩笑,老婆大人和乖女儿出行,陈远恒自然利用手中职权给予安全保障了。陈文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如画的美景,感叹,有个当知县的老爹就是好啊。
走了没多久,就来到油坊了。这个油坊占地极大,足有三进大小,分成三个跨院,一个院子住着工匠的家属们,一个院子是榨芝麻油,一个院子是炸豆油。侧面还有一排仓库,院子面朝大路,背靠安河,奔腾的安河水带动三个水车不听的转动。此时空气中充满了芝麻油的香味。白氏领着女儿转了一圈后,来到帐房坐定。
陈材家的奉上一盏茶。白氏接过后慢慢的饮了一口,然后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人?”陈材家的回说:“这里有十个长工,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卖身契都是和王老爷签的,王老爷转给我们家,已经办好了。这十个长工都是青壮,还没婚配。之前王家有婚配了的长工,都领回家了,这十个都是外头买来的,已经在油坊干了三年了,签了契,还没到婚配年龄。王老爷说我们是新手,外面买还要训练,干脆这十个都留下。除开这十个长工,还有三个师傅,分别是安师傅,刘师傅,王师傅。都是以前王家外面聘用的师傅,也是签了卖身契的。其实之前油坊还有两个师傅,但是那两个师傅都娶得是王家的世仆,所以,王家就将其带走了。这三个师傅都有家人孩子,现在都属于我们陈家的了。安师傅的老婆负责这个油坊的灶上。王师傅老婆负责院子的浆洗。刘师傅的老婆负责院子的洒扫。另外还有灶上,浆洗从外面各雇了两个婆子。洒扫雇了三个婆子。之前,我们也买的有五个小厮,都放在油坊里先当学徒。这个是花名册。”说着,陈材家的把一个小册子交给了白氏跟前的青霜。青霜把册子递给白氏,白氏慢慢的翻着。白氏看过一遍后,抬头对陈材家的说:“你去把三个师傅和他们的家人子女都叫过来让我见一见。”陈材家的口称是,一边退出去。这时屋子里只有白氏和青霜还有陈文蕙。吟红在外面烧水。白氏对青霜说:“你去灶上把吟红也叫来学学。”青霜忙打帘子出去。白氏见屋里没有人,对陈文蕙说:“蕙儿,今天母亲要交你如何收家仆。这个王老爷很有心计。他贱卖给我们这个如此好的油坊,又送给我们这些个仆人,你看出什么来没有。“陈文蕙想了一下说:”母亲,这些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却又和王家没有干系,这样是白送我们人情,又不让我们误会王家想插手我们陈家内务。“白氏很欣慰:”蕙儿,你说的很对。一个家里,主人能有几个,最多的人还是这些仆人。所以,管理仆人是我们这些内院妇人最主要的事情。要管理仆人,首先要签卖身契。尤其是这些铺子,庄子,工坊的师傅们更要签,防止吃里爬外,更防止技术外泄。对于主要的人物,比如庄子的庄主,坊里的师傅,铺子的掌柜,这些人光是签卖身契还不够,还要把他们的儿女弄到内宅去,要不当个丫鬟,要不当个小厮。还要多给些体面。这样,这些人就能牢牢的拴住,而且他们还会对主子无比感激。待会,我会从这三家里给你挑几个丫鬟放在你身边算二等丫鬟。本来你有两个一等的丫鬟,却只有两个二等丫鬟本就少了,趁着这会子给你添上。“陈文蕙心里惊叹,原来古代的管理学和现代的差别这么大,一定要虚心学学。白氏看见女儿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说:”蕙儿,你这么聪明,不愧是大家子出身。只是在这个安城里委屈你了。要是在本家,你早就会配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八个三等。只是在这个安城里人才不多啊。“
蕙质春兰 第六章 收仆
说话间,青霜就和吟红一起回来了。一会,陈材家的也回来了。请示了白氏,就一家子,一家子的带了上来给白氏磕头。白氏每个都询问几句,最后定下刘家和王家各一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八岁。白氏和刘师傅,王师傅说了,是要她们进内宅做姑娘贴身丫鬟。刘师傅和王师傅看看立在旁边春葱一样的青霜和吟红,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头上戴着的是金银,想着以后自己的女儿也能像她们这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刘婆子和王婆子更是伏地磕头。陈文蕙看看这两个女孩子说:”你们叫什么名字?“这两个孩子早就懵了,哪里答得出来,一旁的刘婆子和王婆子忙代女儿回答,一个叫刘小翠,一个叫王小莲。陈文蕙点点头,说:”既然跟了我,就改个名字吧。一个叫翠翘,一个叫碧莲。“翠翘,碧莲在母亲的带领下磕头称谢。白氏点点头。
一旁的安婆子心里不是味了。他们不过是油坊干活的,比农民都不如,现在刘家和王家居然能到知县家里去当丫鬟,这是多好的事啊。孩子不用养了,还能拿月钱。知县千金的身边人啊,这足够亲友们羡慕的了。正想着。白氏又对安婆子说:”我看你家这个小子不错,几岁了啊?“安婆子大喜,忙回说:”十一岁。“白氏点点头说:“嗯,正好给大少爷做小厮,叫什么名字?可认识字?”安婆子不好意思的笑了:“就叫狗儿,我们这样的人哪里能识字啊?”白氏说:“不识字也不打紧,以后进府里了自有教他识字的人。不只是跟爷的小厮,跟姑娘的丫鬟也会有人教她们识字算账的。安狗儿就改个名字吧。大少爷已经有了一个贴身小厮叫洗砚,这一个就叫春波。”这话一说完,不止是刘家和王家的人高兴,安婆子也高兴了。识字算账,那可不是一般人会的。有了这两样本事,将来就是不在主家了,或是换了主人了,也能比一般人过的好,婚嫁也容易些。安家和刘家、王家的人忙磕头谢恩。安师傅、刘师傅、王师傅原本淡淡的脸上充满了感激之情。陈文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看着。心想,又跟古人学了一招。
处理完这些人事,白氏又去看了账本。原先的帐房先生早就回王家去了。之前属于王家的账本也带走了。这个帐房先生是新近找的,姓袁,人称袁先生。其实才不过20多岁,但是担任帐房已经多年了。白氏先把袁先生叫来细细询问。这个袁先生20出头,皮肤白净。白氏问:“我听管家说,你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当帐房已经快十年了,是吗?”陈文蕙一听十分好奇。袁先生说:“晚生袁茂,是本地帐房袁家的人,所以,自幼由本家长辈教授帐学。十岁时就开始在铺子的帐房里当学徒,三年后出师,做帐房至今已有九年了。”白氏听后释然。又问了几句,然后开始看账本了。看了一阵,和袁茂讨论了一阵。约有顿饭功夫,袁茂才走。陈文蕙连忙问白氏:“母亲,帐房袁家是什么家啊?”白氏说:“一早就知道你是要问的。帐房袁家是本地很有名的家族。也算是安城的一大特产。袁家的家族不小,但是全家族的人都是帐房,我们大楚朝几乎有一半的帐房是袁家的人或是袁家的徒弟。所以很是有名。也只有这样的家族才能有这么年轻的优秀帐房。”这下陈文蕙乐了,感情遇见中国古代犹太人了。这可是个好资源,一定要好好把握。陈文蕙暗暗记在心里。面上却并未表露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