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还有小孩子也有人安排,如是有父母亲人照管的孩子,就统一叫到一起,和老人一起去另一片树林里拣柴禾,可以卖给修路的工地,这样一天也能赚几个钱。
妇女们好办,翠锦楼临时在城外灾民们住的房子旁边搭了个简易的房子,把会针线的妇女集中起来,翠锦楼给工钱,让她们做衣服。现在先是做准备卖给灾民们穿的布衣,这一部分,翠锦楼没有赚钱,只是算好衣料的钱和工钱,然后就这样卖出去,所以很是便宜。已经有拿到工钱的灾民开始来买了。
还有一些是很小的孩子。干不了活,就有父母亲人的由各自的父母亲人照管,孤儿就有官府统一垅到一起,这些孩子因为是孤儿了,将来也回不了家乡了。就由官府管着。好在官府本来就有惜幼所,正好这些孩子都放在那里。
因为官府准备充分,因此这些进行的很顺利。这样几天下来,灾民们都各自干各自的活儿。这个时候,后续灾民们到了。这些灾民们不是一起到达的,但是每天都有,一直到了过年的时候,达到了一万多人,这些人就更好安置了,直接就有房子住了,然后就是分男女老幼。各自分配活儿干,只是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官府忙不过来。这个时候,陈文俊和陈文麟本来就在给衙役,书办们帮忙,现在看到给灾民登记的地方太忙了。灾民们排成长长的一对,他们哥儿两个就找到自己平时的好友,都是读书人,一起来帮助衙役们登记造册,这样大大缓解了衙役们的工作量。
陈文蕙也没有闲着。她和她的丫鬟奶妈们,一起去帮助胡氏照顾生病的灾民,在胡氏的带动下,安城很多品行好,善良的大夫们都来城外灾民的住处义诊,只是他们有的送药,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就光是施针,看病。这也不要紧,因为在王义和和蓝尚翰,万家的带领下,城里很多富户都捐赠了药品,衙门里也把储备的药材拿了出来,这样就保证了灾民们用要。
白氏也忙乎着,先是组织安城的夫人们义捐,然后又奔赴德庆城,组织德庆城的夫人们义捐。德庆城的夫人们有心地善良的,立刻就慷慨解囊了,还有一些心地不善的,为了巴结白氏,或是为了害怕别得罪白氏也都纷纷慷慨解囊了。
白氏忙完这些,又去了其余的四县义捐,最后回到德庆的时候都已经要过年了,白氏顾不上忙过年的准备,直接就带着收集来的钱财,衣物,药材去了灾民那里。药材就留给了胡氏和那些大夫们给灾民看病,衣物就给那些没钱买衣服的灾民,特别是那些孤儿们,钱,直接就给了孤儿们用,给他们买粮食,买药材,看病,找婆子照顾他们。在照顾孤儿的时候白氏母性大发,全身心的投入,还拉着有善心的夫人们一起来,这样本来因为灾民越来越多,孤儿也越来越多,惜幼所已经承担不了了,现在这些夫人们加入进来,一下子带来了大量的人手和财物,粮食,衣服,被褥等日用品,现在压力大大缓解了。
陈文蕙也忘记了过年,她每天都跟着胡氏给灾民看病,干的活也不重,她和明珠都是负责给生病的灾民登记的,先是问病情,然后写出来,这样给胡氏节省时间,在询问的过程中,她们有时候也会和灾民们聊聊天。后来,病号多了,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陈文蕙看到哥哥们把自己的朋友们都拉了来,灵机一动,也给自己的那几个好朋友去了信,请她们来帮忙。
这里面来的最快的是新朋友黄语嫣。她父亲现在是安城的县令了,是所有人里面最忙的一个。她的母亲和白氏在惜幼所里帮忙呢。她哥哥们和陈氏二兄弟在一起帮忙给灾民登记呢。现在家里最闲的就是她了,看到大家都忙乎,她早就做不住了,但是身为女孩子,是不好抛头露面的,没想到,陈文蕙会给她信,请求她去给胡氏那里帮忙,那里已经有陈文蕙和明珠两个了,这两个都是她的好友,她立刻就拿着信去了惜幼所找到母亲,母亲本来还有些犹豫,但是一旁的白氏鼓励她去,她母亲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只好嘱咐她多带丫鬟婆子去,注意安全之类的。黄语嫣高兴坏了,家都没顾上回直接就去了胡氏那里,陈文蕙和明珠正忙的发昏,立刻拉着她教给她怎么做,给了个桌子,一副纸笔就让她开始工作了。
第二天,又来了一个,出乎陈文蕙意料之外的是,这人居然是李书玉。要知道,这帮朋友里面,家里家教最严的就是李书玉了,出身书香世家的她从小学的是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卖,平时她们的聚会都不能每次都参加,现在没想到,她会第二个过来。陈文蕙和明珠,语嫣尽管很忙,还是抵不住八卦之火,先拉住书玉问起来。书玉很是无奈的看着小伙伴们,其实她出来很简单,本来她接到信,就想着家里定然不会让她出来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和母亲说了,她母亲不敢做主,正犹豫之间,她祖父知道了,直接就让她收拾一下,第二天就去。这下子,书玉和她母亲都很意外,但是祖父积威之下她们都没敢问,就这么来了,现在还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家里为什么放她出来。
陈文蕙听了这些,眼睛闪了一下,也没说什么。下午,剩下的王瑶珍,蓝家姐妹,万巧珍都带着丫鬟婆子们来了,这下子浩浩荡荡一大群人,一下子人胡氏的地方变窄了。陈文蕙一看,忙叫自己的奶妈郑妈妈负责分派,有些去煎药,有些去收拾药材,有些去照顾病患,姑娘们娇贵些,只负责给病人登记,这样一来井井有条,胡氏看病的速度一下子就加快了。
陈远恒到快年关的时候也回到了安城。本来官员们小年的时候就开始封印的,但是因为今年特殊,他特下令今年不休息了,全部都要继续工作,只是过年从除夕放假到初三,初四就要继续工作。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从其他几个县里调集的衙役,捕快,书办们。毕竟,这么多安民,治安问题很重要,靠安城的人手肯定不行,这几天下来就有很多事情发生,虽然都是小偷小摸的事情,毕竟也不利于民心的稳定,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衙役,捕快们,安城的百姓都放下了心,安心准备过年了。
陈远恒还带来了朝廷下发的一些救济灾民的物资。朝廷里听说他们这里开始收留灾民,并且工作进行的很好,很是高兴,还特地提出嘉奖,并说要等到战争过后,论功行赏,这一下子好像给德庆的五县一府所有官员都打了鸡血一样,本来是被知府陈远恒压着头不得不干活,现在是拼命干活,拼命表现。
旁边几个府里看到救灾还有这好处,也开始收留来本地的灾民们了,这样这些灾民们终于不用跋涉了,能安定下来了。只是他们那里没有安城以工代赈的好,因此灾民们都首选去安城,有些缓过劲儿来的灾民,在短暂的休息后,听说安城安置灾民给看病,给活儿干,能赚到钱,又开始往安城去了。
这样来安城的灾民越来越多了。后来因为灾民太多了,陈远恒和黄庭珍商量一番后决定,不能光修安城到德庆这一条路,因为一万多灾民,被说干活了,就是站着都能排到德庆城去了。因此,他们找来了王义和,向银行借款十万两银子,开始修建两外两条路,担保就是安城明年和后年的税收。这下子,王义和也高兴了,本来他就在发愁他的银行银子太多了,一时间不好贷出去,现在可是好了,一下子就有了十万的生意,顿时喜出望外。
ps:
感谢书友们的评论。
求订阅,求推荐,求收藏。
蕙质春兰 第八十一章 意义
陈家人就这样在忙碌中过了一个腊月。到了除夕这天,忙碌的陈家人都回到了县衙的府里,黄县令虽然上任了,但是并没有搬进来,所以,陈家还继续住着。和陈家人一起过节的还有胡氏和明珠。
一桌人在一起吃饭,饭菜倒是很丰盛,是吟红亲自做的。陈远恒看着一桌子的人,胡氏和白氏都满脸疲惫,但是精神很好,陈氏二兄弟和文蕙,明珠都消瘦了,但是眼睛更亮了,人也更精神了。
陈远恒说:“夫人和胡夫人都辛苦了。特别是胡夫人,你治愈了这么多灾民,现在灾民们都称你为活菩萨呢。”
胡氏不好意思起来:“这算什么,我一个没有用的人,现在终于有用处了,这一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是我过的比过去几十年都快乐。我想了,以后,就是灾民们都走了,我跟着你们去德庆了,也要弄一个小铺子,给人看病。专门给穷人看病。反正我有田地,有铺子,我和蕙儿两个又不缺吃喝,剩下的钱白放着,还不如拿来施药给穷人呢。”
陈远恒和白氏肃然起敬,没想到胡氏会又这样的想法。真准备说话,胡氏又说:“就是到时候还要陈大人和妹妹多看顾着点儿,毕竟我一个妇人抛头露面的,也要防备一下。”
陈远恒立刻说:“胡夫人请放心,到时候我一定专门派衙役多巡逻你的铺子,保证没有上门找事的。再说若是同行嫉妒,也没有关系,本来看不起病的穷人他们就不管的,你又没有和他们抢生意。胡夫人这样做,我一定要向朝廷为你请赏。”
胡氏却说:“请赏就不用了,我自从街道京里堂妹的消息说父亲在北地不但没有颓废,反而开课讲学,带了好多学生。还帮助当地的百姓们,教他们新的耕种方法,为他们设计水利,在北地被百姓们尊敬。那个时候我就想,我愧为父亲的女儿啊,我这么窝窝囊囊地活了这么多年,要不是遇到妹妹还在窝囊的活着呢。若是有机会,我也想向我父亲学习。现在。刚好我有了这么个机会,所以我很高兴。干着干着,我发现,当我亲手帮病患们去除伤痛时,当病患们病好了时,我心里很有成就感,这些本来不应该是女人有的感觉,我现在切实体会到了,而且上了瘾,所以。我以后要开个铺子,给穷人们义诊。”
陈远恒听了重重点头说:“胡夫人这番感受我能理解,想我以前也是,天天就想着如何出人头地,如何让人看得起我。现在,我看到因为我,因为我带着人做出的努力,成千上万的百姓不用死去,好好的有希望的活着,这种感觉很奇妙。”
白氏也说:“是啊,我这一段时间都待在惜幼所,因为照顾的孤儿多了,这些孤儿们都喊我“娘”,开始我不习惯,现在我听了很开心。”
陈氏二兄弟和文蕙,明珠听了也心有所感,是啊,他们这一段时间太辛苦了,要知道以前他们可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姑娘啊,但是这一段时间他们却觉得空前充实,他们都爱上这种感觉了。
陈文蕙想了想,说:“父亲,听说灾民们太多了,现在县里光修一条路安置不了这么多灾民,就又开了两条路修,是吗?”
陈远恒说:“是啊,本来冬天不宜动工的,但是为了安置灾民,只好修路了,好在江南很暖和,今年尤其暖和,连下雪都不曾,修路进展的很快,灾民又太多了,我们只好向王义和的银行借款十万两修路了,幸好之前开了银行,要不需要银子可怎么办?现在朝廷可出不了钱,钱都拿来去打仗了。”
说到这里,胡氏又说:“我听说现在西北三省都乱了,不知道陈大人有没有我父亲的消息?”
陈远恒摇摇头,一时间,气氛低沉了起来,白氏忙说:“胡大人积德行善,姐姐也治病救人,老天一定会保佑胡大人没事的。”
胡氏点点头。陈文蕙忙岔开话题:“父亲,我觉得除了修路,其实有些灾民也开始干点别的。”
陈远恒问:“还有什么活儿干?”
陈文蕙说:“其实,我这几天因为有几个小姐妹帮忙,活儿轻松了许多,就经常和生病的灾民聊天,发现这些灾民中间有许多是有技术的。比如说有些是木匠,有些会做豆腐,有些会编织等等。还有一些读书人呢。”
陈远恒点点头说:“是啊,我看衙役们的登记时也发现了。”
陈文蕙说:“那这些人干修路采石的粗活不是浪费了,我觉得可以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做点什么,能让他们多赚点钱,就像我们把会针线的妇女集中起来做活一样。”
陈远恒听到这里,想起一事问白氏:“我们的翠锦楼集中了妇女做活,现在怎么样了?”
白氏说:“前一段主要都是在给灾民们做衣服,被褥,鞋子等,基本上都卖出去了,我们可没有赚一分钱,还倒赔了灯火,饭食呢。现在灾民们基本上都有衣服被子鞋子了。这个活儿就可以停一段了。我们就又开始让他们继续干活,专门做美衣和鞋子。暂时先存着,毕竟,年后我们开分店,到时候一下子开四个分店,正是要多准备点货,趁着这个机会就多做点,多存点,反正我们准备的银子还多,到时候实在不够了也向银行借钱,这样就能让那些妇女们有活儿干,赚点钱。”
陈远恒点点头说:“这个法子好,要是多几个这样的生意就好了。”
陈文蕙说:“现在可以现开办啊,比如可以把木匠集中起来,专门打造家居,然后拿去卖,还用我们翠锦楼做衣服那种流水线作业法,这样就能很快做出家具,家具卖了钱,就能给木匠们开工钱啊。这样就能解决一部分灾民,不用都去修路了。”
陈远恒眼睛一亮:“是个好办法,还有铁匠也可以这样。我明天就和庭珍商议一下,找个人,先办个木工厂,再办个铁作坊。这样能解决一部分灾民。”
陈文蕙又说:“还有读书人,其实可以找灾民中学问的读书人,出钱请他们给惜幼所的孤儿们讲课,教他们识字,这样孤儿们长大了能识字,有一技之长,也可以早点不用官府管。还有可以在灾民中也设一个这样的学校,教灾民们的孩子读书。也可以官府出钱,请这些人去安城的乡镇去,教乡下那些孩子读书。”
陈远恒说:“是啊,这个我倒是没有想到。”
陈文蕙又说:“还可以贷款给灾民,只要有保人就行,让他们开个小吃摊子,卖个豆腐,小吃之类的,这样也能解决一些灾民。”
陈远恒兴奋起来:“是,是,快些吃饭,我饭后就去找庭珍。”
白氏笑起来:“今天可是除夕啊,哪里有去别人家里的,再说黄大人也累了这么多天了,也要让人家一家人团聚一下啊。”
陈远恒拍拍自己的脑袋说:“看我,把过年都忘记了,好了,我们今天不说公事了,好好过年,明天我还要给四个孩子发压岁钱呢。”
胡氏也笑了:“是啊,我也准备了压岁钱,到时候发给你们。”
孩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连陈文俊也一脸的喜气。
第二天虽然是大年初一,陈家人和胡氏娘两个都只是在早饭是发压岁钱,早饭过后又去各忙各的了。
初三一过,灾民中的木匠,铁匠就被从工地上叫走了,告诉他们官府要开一个木作坊,铁作坊的事情,工钱比工地上的高,毕竟这些是技术活儿。这些木匠和铁匠一听都很高兴,谁不想干本行啊,赚钱也多些,这样不但能养活自己一家子,还能剩点钱,将来战争打完了他们回家路上要花钱,回到家里从头开始,也要花钱,用钱的地方多了,谁不想多赚点钱啊?
就这样木作坊和铁作坊就红红火火的开起来了。只是这两个作坊都不是官府开办的,毕竟现在官府哪有那个人手,再说也不懂啊,这个是由安城的两个家族开的,这两个家族本来就是做木材生意和经营农具生意的。现在只是打着官府的名义,实际上是由他们来办。
但是木作坊,陈文蕙给他们提供了洗头盆,躺椅之类的图纸,还教会他们用流水线的方法生产家具,所以,占了木作坊的两成股份。这个木材商是安城最大的木材商马家,家主是马左义。这样陈远恒的投靠者中,又多了一个马家。当然马家是不知道这些躺椅,洗头盆之类的设计图是出自陈文蕙之手,陈远恒对外宣称这是他发明的,大家都知道陈知府出身贵族之家,多才多艺,会发明这些也是情理之中。而且因为是知府发明的,大家都争相购买,使得木作坊的生意火爆起来,活儿也就更多了。
铁作坊,陈文蕙就没有管了,毕竟对于这个陈文蕙可是不懂的,但是管理作坊的是安城老铁匠铺子,安城的农具大部分都是他们打造的,很有经营头脑和技术,就是钱少了点,这个很好解决,由陈远恒牵线,王义和贷款给他们,所以铁作坊也运作的很好。
ps:
现在写作已经成了我的很好的休闲方式,只有在陪儿子的时候,和写作的时候才开心。
蕙质春兰 第八十二章 消息
这样,一直到正月初十,安城的灾民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还好,陈远恒他们早做了准备,现在总共三条路在修,还有木作坊和铁作坊也吸收了一部分人手。
在灾民中有一个名字叫宋三石的,他带着老婆和父亲,母亲,弟弟,两个孩子一起来到安城,他们是第一批到达安城的灾民。他们家以前在西北有个铺子,住在县城里,本来日子过的很安稳,家里在县城外还有几十亩的薄田,都佃给人家住,收个租子就行,家里有祖传的制豆腐手艺,做出的豆腐最好吃,在小县城很有名,因此收入也不错。可是,铁壁关破了,蛮人杀进了城里,他的妹子也被蛮族的人抢走了,他们一家趁夜逃了出来,开始了灾民生活。
初开始出来的时候,带的还是有粮食和银子的,慢慢的,粮食吃完了,银子也用完了,他们能卖的都卖掉了,终于来到了这个温暖的江南小城。来到了这里,他们已经走不动了,因为两个孩子都生了病,他的父亲也生了病,眼看就支持不住了。宋三石想,一家人大概要交代在这个地方了,因为没有地方会收留他们,一路上他们看到太多不收留他们的城镇了。没想到,这个小城收留了他们,在这里有饭吃,还有免费的大夫给他们看病。
他立刻带着孩子和父亲来到了胡氏那里看病。胡氏的医术很好,再加上他们的病很容易,就是饥饿,困苦,寒冷,疲惫造成的,吃了几剂发汗的药就好了。在治病的过程中,宋三石和胡氏,还有胡氏院子里的文蕙。明珠都混熟了。等孩子们的病好了后,宋三石加入了打工的行列,先是建造房子,然后是修路,好在他们家里的人多,他,还有他父亲。他弟弟都能干活,都能每天赚工钱。他老婆和母亲也没有闲着,老婆针线好,去了翠锦楼做针线活儿,每天也能拿工钱。他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每天就捡木材卖钱,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已经懂事了,能帮着干活了,因此他们家里没有吃闲饭的。很快家里又赞起了一点点钱,这些钱他们用来给家人们买了被褥和御寒的衣服,还剩下了一百多个大钱。
这天。他干活回来的早了点,就自觉的去胡氏的院子里帮忙,其实来胡氏院子里帮忙的人很多,大多是被胡氏治好的病患。在胡氏的院子里他又和陈文蕙聊了起来。陈文蕙以前听他说过会制豆腐,看见他来了。忙拉着他,告诉他城里有个银行,可以给他贷款,他就能重新做豆腐了。
宋三石听了激动坏了,忙问了方向,陈文蕙还特地给他写了个东西,说是愿意给他担保,这样宋三石就很顺利的去了银行,然后顺利的贷了款。其实也不多,也就是一两银子。但是这一两银子就够了,宋三石取出他存的那一百多个大钱,用这一两多银子先是去买了制豆腐的工具,如石磨,筛子,大缸,还有石膏,当然还买了几斤豆子,然后就在自家一家的简易小房子里做起豆腐来。
他们一家都是做豆腐的,都来搭把手,第二天这豆腐就做好了。宋三石忙用个担子挑着,去卖了。不到下午就卖完了。宋三石数数钱,开心的很,可是比做修路工赚钱些。
就这样又卖了十来日,宋三石积攒的钱多了,就多买了些豆子,多做了些,他发现豆腐反而不好卖了,原来,城中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都是做豆腐生意的,卖的人多了,自然就不好卖了。宋三石想了想,决定不在城里卖了,而是担着挑子去了附近的村镇上,这下子果然好卖多了。宋三石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就不让父亲和弟弟去修路了,跟着他一起做豆腐,卖豆腐。
像这样的有手艺的人还有一百多,都是这样贷了款做起生意来的。一时间,安城做买卖的人多了起来。
这天,宋三石豆腐卖的很快,他突然想起文蕙来了,就留了几块豆腐,送去了胡氏院子里。在胡氏院子里意外的没有看到胡氏温和的把脉的情景,而是看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情景。
此刻,胡氏正做在看诊的桌子旁嚎啕大哭。
宋三石这下子石化了,楞了半响,忙打听一下,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这天,胡氏还是和以前一样榜灾民看诊,有一个灾民很斯文,胡氏就和他聊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人是个读书人。胡氏就感慨了一下,问了一下这个人都是读什么书,有功名没有,结果这个人说他叫曲鸣,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读书人。因为他本来是个农家孩子,因为跟着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免费教导他,他才认识了字,读了书,还侥幸中了秀才。
胡氏就顺口问一句,这么好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曲鸣就说,他老师名讳是胡知礼。哪知道,胡氏一听这个名字就掉了眼泪,而且很急的问他胡知礼的情况,问了多大年纪,是干什么的,长什么样子。
曲鸣就奇怪了,但是因为胡氏在灾民中声望很高,被灾民们尊为活命菩萨,所以尽管奇怪还是仔细回答了胡氏的问题。结果,他越说,胡氏哭的月很,等到后来他说,兵灾来了,他们都逃命了,他和师父走散了,师父下落不明时,胡氏就这样嚎啕大哭了。
这个时候,明珠和文蕙也过来了,问明了情由,明珠也跟着哭起来,文蕙忙和曲鸣解释,他师父胡知礼就是胡氏的亲生父亲。这下子大家都明白了。
曲鸣说:“胡夫人,我以前就听师父说过他有一个女儿从小就冰雪聪明,不但学得他学问中的五成,而且他杂学都被女儿学去了,反而儿子们只是继承了他的学问,杂学会的不多。只是可惜,后来女儿嫁了人,现在都不知道随着丈夫去哪儿做官了?”
文蕙说:“是啊,你师父说的这个女儿就是我胡姨啊。胡姨的医术就是和胡大人学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