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警官之救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洁的雪
;





警官之救赎 第百八十三章 磨刀霍霍
苏醒不是唐僧,曾淡泽却是个医生。
因此,尽管有陈楷之启发,曾淡泽还是谨慎的不懂道“三子,我不明白。据我所知,互联网本身就是有统一协议的。那么,谁会放弃搭车的机会,反而愿意以更高的成本获取资源?”
“你不是不明白,你是根本就没听明白我在说什么。”苏醒喝了口茶又点了支烟,拿出长篇大论的架势道“哥,我们现在是在说内网的问题,你觉得,你们公司的一些数据,适合用互联网传输吗?适合对互联网全面开放吗?”
“也就是说,你刚才所谓的那个协议,是在放开传输、联通功能的同时控制和保护限制我公司内部限制访问的东西?”
“哥,你别猜了,还是我再给你举例子吧!”
苏醒觉得自己有被曾淡泽绕懵的趋势,连忙摆手打断他道“哥,我还是以江川公安局为例子。它上计算机,基本上是板钉钉的事儿,而只要它披上计算机化、数据应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一系列看上去尤其时髦的外衣的,这种先进经验自然就有人想办法要往部里推荐,部里推广,除了江川市公安局纵向的公安部以及横向的兄弟单位要跟着学习,司法体系中的另外两个叔伯兄弟,跟着也一定会来凑这个热闹。”
“从相同行业的联通,到相关行业的联通。只要在几个重要的部委里把标杆竖起来,我们想要的标准协议也就初步具备了雏形。后续,不管其他衙门是自己想接入,还是被上级硬性要求接入,他们要么为自己当年迟滞的反应埋单,要么,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跟上级机关众多的利益既得者据理力争。”
“当然,他们与上级机关据理力争又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暂时无法开展工作而导致渎职,另一个,是不按上级机关要求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出现使用互联网传输时发生泄密等犯罪行为。甚至,连那些做买卖的,某天都会发现如果他们不遵守这个协议,连税都有可能交不了……”
苏醒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现阶段与互联网的泡沫经济相比,还是在国内做单一或者纵向、横向,乃至环形的内网协议供应商和服务商来得稳当。
是以,医生听懂了他这段话之后,终于放下颤巍巍的谨慎,亲自给苏醒倒了杯茶“三子,我虽然听不懂技术上是怎么回事,但大概懂你的意思了。但是,这可不是你刚刚说的随便请几个工程师就能做到的事情?”
“咱们三个一起玩儿!”苏醒拿手指轻轻在桌面上敲了两下,冲着眼神中满是忐忑的陈楷之笑道“老陈,别紧张。我的意思,我出钱,以咱们三个人的名义江川做一间计算机科技孵化公司。公司的股份咱们哥儿仨每人三成,剩下的那一成,给淡如?”
苏醒故意顿了顿,见曾淡泽和陈楷之没什么明显的情绪波动,才冲曾淡如耸耸肩道“公司具体运营,老陈你找人具体负责,平常如果不是非需要泽哥帮你牵线搭桥,最好不要让他露面?你不是一直都在找机会跟我们内地的官员联络感情吗,这机会就挺好……”
“完了?”曾淡泽竖着耳朵听了半天之后发现苏醒没了下文,有些欲求不满道“三子,为什么啊?”
“有钱大家赚啊。而且我不觉得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能干成,否则之前华韵的事情,我也不会找你。”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苏醒用力点点头,忽然看着想问不敢问的陈楷之笑道“老陈,你不会是在考虑我是否在害你吧?”
“不会,不会。”从怀疑中惊觉过来的陈炳基迅速摇了摇头,但他心里,还真就不相信天上是否会掉馅饼。
“我也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苏醒忽然冷笑一声,而后在不明所以的陈楷之的注目礼下站起身,冲刚刚混进保龄球馆的陈鹏和蓝山招了招手。
其实安安静静的保龄球馆现在就苏醒他们这一拨人,苏醒放下手,之前就一直移动着的蓝山和陈鹏就已经走到了他跟前儿。
能是觉得来得晚了不好意思,也可能是见了曾淡泽之后有压力,不用苏醒招呼,蓝山自己首先窜出来道“泽哥,淡如姐,陈先生,不好意思啊,堵车,堵车……”
“你糊弄鬼呢?大晚上堵车?”苏醒笑着甩给蓝山一支烟,借着轻松起来的氛围拉过陈鹏给陈楷之介绍道“老陈,这是我铁子,陈鹏。现在是咱们国内最好的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也是国内目前风头正盛的华韵证券公司的老板,大金主。”
“陈先生……”异口同声中,陈鹏和陈楷之轻轻的握了握手。
因为知道苏醒之前在香港的遭遇,原本就对香港没什么留恋的陈鹏其实对陈楷之本人并不感冒。但是,陈楷之此刻却像他乡遇故知似的絮叨道“陈先生,当年你离开新创基的时候,家父曾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你,但最后实在是我们运气太差了……”
“否则我们也不能有今天这样的机会一起打保龄球?”陈鹏冲好奇的众人苦笑一声表示了自己不愿提及当年的意思后,直截了当的问曾淡泽道“二子,你们刚才谈哪儿了?我跟山子来的不晚吧?”
二子?
苏醒和蓝山听到陈鹏叫曾淡泽的小名,当场俩人谁也没憋住笑。甚至,就连曾淡如,也对一向严肃谨慎的哥哥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喜剧符号似的小名而感到奇怪。
但是,曾淡泽却没在陈鹏跟前儿端架子,陈鹏问,他就一五一十的回答道“我们正聊计算机跟互联网呢,三子说要跟老陈还有我弄个计算机公司。”
“不是说地?”蓝山伸出脑袋好奇道“三子,你跟老陈不是要谈王府井那块儿地?那我跟鹏哥来干什么啊?”
“你们俩不来能谈吗?我那是热热身,垫场。好了,现在各方人马到齐,可以开始了。”苏醒示意众人重新落座后,泾渭分明的坐在陈楷之对面道“老陈,刚才我说的那些,你不用怀疑。因为,那是我对泽哥给我们机会参与王府井6号地这个项目的感激,也是我们对你和炳叔表示的想要参与这个项目的诚意。懂了吗?”
“礼物很贵重啊!”陈楷之淡然的笑笑,心里重新又默念了一遍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俚语。
不理会他,苏醒真像换了个人似的继续道“老陈,据我所知,现在你们陈氏集团掌握着王府井6号地这个项目77%的股权,剩下的那33%,现在也都落在了霍先生小公子霍港生的手里?”
“你的数据没错。”同样进入状态的陈楷之几乎不假思索的解释道“当时这个项目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陈氏原本没有这么高的股权比例,当时的股权分配,是陈氏的新世纪占57%,richard的霍氏远洋投资占13%,剩下有27%的股权,由香港中银、汇达丰、香港嘉实三家平分,最后3%由燕京四通地产获得。”
“也就是说,你们最少可以转让30%的股权?”苏醒似乎不经意似的点点头,但嘴上却选了“最少”这个词。
而马上,陈楷之就反应过来道“最多可以出让35%,但是无论最后股权比例如何分配,投资都将会追加。因为,现在这个项目的隐性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
“预计追加多少投资?”听到提钱,蓝山忍不住插了句嘴。
陈楷之看看苏醒,见他没什么特别的表示后才坦言道“当时这个项目的预算大概是十七亿美元,根据这个基数,现在大约需要追加5亿美元投资。”
“你们的开发计划不是该了吗?怎么楼低了,价钱反而上去了?”蓝山见没人阻止自己好奇,底气十足道“老陈,你们不是因为信不过我们,又多加了一年停工期吧?”
“停工期是加了,但却不是信不过你们。”陈楷之也苦笑了一声,下意识的只冲苏醒解释道“老三,你应该知道。这个项目除了因为时机的问题原地踏步,其实导致隐性成本不断增加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现在在6号地上,还有一家意大利餐厅没有搬出,如果这家餐厅真的将我们,将燕京东华区政府告上法庭,诉讼结束之前,我们都不可能动工。”
“它会搬走的。”苏醒看了眼一直没说话的曾淡泽,得到他的肯定后说道“老陈,你放心吧,就是没有这笔追加投资,我们也会尽快想办法让这个项目动起来。你所谓的问题,现在都不是问题。而我们关心的问题,也只有一个。不管你们陈氏跟远洋投资之间的持股比例如何变动,我们内地这边儿所占的权益最少必须达到40%。”
“这个,我做不了主,需要拿回去让父亲和他的智囊商量,所以……”
“犯不着着急答应我,听完我另外两个条件再说。”
“是什么?”
“别紧张,剩下两个简单。第一,6号地项目中规划的那座临街的奢华酒店,由我母亲名下的唐纹连锁酒店来做,第二,项目的命名权,要在我们内地这一方。”
“我的这三个条件,不能单独割裂开妥协。如果陈先生能接受,我们马上可以开始合作,如果不能,我只好跟你只在咱们的计算机技术孵化公司这个项目上寻找共鸣……”
;




警官之救赎 第百八十四章 百宣娇
王府井六号地,是国内商业地产版块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座金矿。这是不明所以的外界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也是陈氏父子当时力主开发这个项目的初衷。
但是等真正介入到这个项目当中,他们才幡然发现,自己眼前的金矿虽然亦如之前远望时金光灿灿,但却是一座开发难度最大的蜂巢型伴生矿。想真正从矿石中提炼出真金,除了需要十足的决心和充裕的资本外,最关键的,还得有个懂得点石成金的炼金师。
而在他们父子眼中,曾英华和唐雅雯就是这样的炼金师。
两天前苏醒和唐雅雯坐在一起密谋的时候,其实陈炳基也在和陈楷之定计。陈炳基从当年那桩事出发,以自己对唐雅雯的了解为基础,他最后定下的底线是让出这个项目一半的股权。
因为,不仅王府井6号地项目现在被拖的成本一直增加,就算是项目真的做起来,未来五年以内也不可能出现盈利。在众人退却,惟独唐雅雯认同陈炳基赔本赚吆喝的投资理念这种情况下,除了彪炳青史时的平分秋色,陈炳基想不出唐雅雯还想要什么。
当然,这是陈炳基父子一厢情愿的想法。
所以,当为了今晚的谈判做了充足思想准备的陈楷之听到苏醒的那三个要求时,他再次败在了苏醒不按套路出牌的套路下。
虽然苏醒念出自己的条件时用的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但他所提出的所有条件,却都远没有触碰到陈炳基的底线。加之他之前十足的诚意,不仅陈楷之不明所以,就连熟悉苏醒的蓝山,也有点儿不认识眼前这个曾经有仇必报的家伙。
可是大家又不能直接表示怀疑。
气氛沉闷了一阵子,一直假装思索的陈楷之才在众人灼灼的目光中下应付苏醒道“老三,你提的条件我没办法马上答复,我需要回去跟父亲商量。”
“嫌条件太苛责?老陈,我觉得我可是够诚意了。”
“不,不,我只是需要向父亲汇报一下,由他定夺。”
“不?那你就是因为觉得我诚意太足,怕我其实是忽悠你,想借着合作的话题宣传我们家公司的知名度,等名声赚够了,其实一份力气也没出?”
苏醒说出这句不该在此情此景下说出来的真话后,趁着大家错愕的机会,忽然跟下了多大决心似的叹了口气“老陈,其实你怀疑的对,我跟你说实话吧……”
“实话?”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愣在一起,脑子里几乎全是对自己猜中苏醒想法的欣慰。
“实话。”苏醒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只冲陈楷之一个人解释道“老陈,大家都知道王府井6号地开发出来之后不可能马上赚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妈其实是想要跟你们平起平坐。赔本儿赚吆喝的事儿,有先有后就没意思了,是吧?”
“这不可能……”
“我知道不可能,所以我说服我妈妈把她想要掌控的股权比例降到了40%!”苏醒像真听不出陈楷之说什么不可能似的,完全自说自话道“老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是因为之前咱们说的那个科技公司能弥补这部分失去的收益?”陈楷之理所当然的顺着苏醒的思路想了想,但当他看将来一旦科技公司成型之后有可能决定第一大股东人选的曾淡如时,却又想不通了。
最后,还是苏醒自己又叹了口气“老陈,你知道我不喜欢你什么吗?我就不喜欢你整天处处提防的胡思乱想。本来挺简单的事情,非让你想复杂。我跟你说实话吧,其实我是想跟你借人。”
“不是刚才说的那些工程师。”见陈炳基想要插嘴,苏醒这次没选择再用装傻去衬托他的聪明。
不过,苏醒又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德行忸怩道“老陈,其实工程师、合作公司什么的,那是我随便一划拉就有的事儿。我拿出这么大诚意来,其实就想跟你借一个人。本港中文台的‘柴郡主’你熟吧?”
“elaine?”陈楷之咧着大嘴念出这个名字,忽然一下子踏实了。
因为,这个叫elaine的女孩儿,的确值得苏醒付出如此的诚意。
elaine本命柴萦,今年刚刚年满二十岁的她,现在是本港中文台和庄瑾齐名的两朵“并蒂莲”之一。而且,若不是近乎于负担的年轻和漂亮这一劣势作祟,她甚至有可能超越庄瑾成为本港中文台名至实归的一姐。
如果说庄瑾在香港的奋斗经历是一部女性励志小说,那么,比她小了十多岁的柴萦的经历,则完全就是一幕对香港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的咏叹调。
1976年5月1日,柴萦出生于香港一所当时和她一样连名字都没有的私立小医院。像许多因为注定不平凡所以总要先从命运多辄开始自己生命历程的人一样,她一出生,就因为自己那个不负责任的母亲,沦为了香港教会圣玛丽孤儿院最小的一名孤儿。
那时候的孤儿院,远没有现在电视上演的那么奢侈,虽然柴萦不用像国内一些孩子似的每天因为没有铅笔和书本而发愁,但他们对面包的渴求,却几乎一摸一样。若不是她五岁的时候被一对来孤儿院领养孩子的夫妇从孩子堆儿中选中,一向自闭、腼腆的她,甚至有可能熬不过那年夏天。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从小被教育着要懂得感恩的柴萦,近乎偏执的在心里埋下了对养父母的爱与依恋。
而领养柴萦的这对夫妇,其实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靠着一间钟表修理铺子维持生计的他们,除了能给予柴萦温饱,唯一对柴萦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每天谆谆的教诲和希望她好好念书出人头地的希冀。
柴萦也很争气。
虽然当时因为廉政公署风头正盛,全港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都把念书当做了出人头地唯一的天路,但这,却并不妨碍或是影响柴萦从念书开始就始终唯一优秀着。
直至后来本港的太阳花基金会以奖励的方式将柴萦送至英国罗婷女校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选拔考试,本港各个中学的莘莘学子,才因为柴萦又一次的认真而终于躲过了头顶的这块阴霾。
而这,也成为了柴萦命运的分水岭。
在离开香港之前,柴萦对念书的理解,其实只存在于因为需要感恩而珍惜的概念上。直至来到罗婷女校,她才真正对为什么念书产生了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思考。也就是在这一年,柴萦近乎疯狂的迷恋上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
因此,尽管柴萦在罗婷女校生活的这段日子十分拮据,但毕业之后,她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回到香港继续过那种暂时温饱的日子,选择了剑桥大学理论新闻专业作为自己生命的下一个落脚点。
在剑桥三年,柴萦读到了理论新闻专业、数据工程专业两个学位,和六个国家的交换生拼居过一间阁楼,做过除了裸体模特之外任何一种的工作。同时,也积攒了许多人一辈子兴许都不可能全部听说的人生阅历。
1994年,当陈楷之因为购买英国传媒大亨伍德福德在香港的有线电视业务而见到柴萦时,第一眼,便被其对人生那种精致的态度折在了那里。此后,为了将柴萦作为陈氏的储备人才招致麾下,陈楷之在正常对香港有线电视进行并购的行动之外,为了防止柴萦离职,甚至专门让猎头公司为她也准备了一份收购合同。
后来事实证明,柴萦的确对得起陈楷之开出的那一年四百万的陈氏集团股票期权。
从柴萦离开伍德福德专门为出售有线电视而组织的谈判机构,到她成功转型为有线电视本港新闻台财经女主播,再到本港新闻台总编,再到偶然因为一篇关于网络科技的预测性文章进入和讯管理层直接参与、促成和讯在香港买壳上市。
两年时间,柴萦从资本市场上帮陈楷之卷回了近四亿美金,从无到有的打造了一个全港最能把握数码科技脉搏和动向的专业化团队,真正意义上让传统传媒与现代网络科技结合之后的新兴传媒产业,在香港这个之前只是自由港、金融港的地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数码泊位。
如果没有刚刚在央视焦点访谈跟“小水”面对面的那个来自印度的十三岁it神童,柴萦甚至将超越杨致远,成为现阶段全球计算机领域最年轻的一位风云女性。
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未知,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已知,有些人,则改变未来。
当苏醒想到要在江川做国内的硅谷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名字,就是柴萦。柴萦现在的角色是和讯科技运营总监、本港中文台正点财经新闻女主播以及陈楷之旗下香江有线电视集团副总经理,算得上是陈楷之在传媒科技这一块的中流砥柱。苏醒在这个时候明抢似的挖陈楷之的墙角,陈楷之虽然肉痛,但至少会相信苏醒之前的诚意的确是真的。
当然,陈楷之也不会因为一个高级打工仔换一件名传千古的地产工程而马上就窃喜。为了哄着苏醒高兴,他依旧是不断念叨着那句商量,商量……
;




警官之救赎 第百八十五章 开始
送走仍旧说要回去跟他老子商量的陈楷之,蓝山第一个忍不住跳出来好奇道“三子,柴郡主到底谁啊?怎么你一提她,老陈立马儿跟缺心眼儿似的就相信你了?”
“奇女子。”曾淡泽替苏醒应了蓝山一句,但同样不懂道“你真的觉得,柴萦值得你付出这么大代价?”
“你们都知道王府井六号地的开发计划,最早是由陈炳基的妻妹狄美薇向他提出来的,但你们知道狄美薇是怎么想到这个计划的吗?一封建议信改变数十万人的命运,这世上,很少有几个女人能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做到吧?”苏醒惬意的点了支烟给自己,马上,原本就没什么动静的保龄球馆就只剩下了参差不齐的呼吸声。
不仅是他们,当年苏醒偶尔曾瞥见历史的这个角落时,也曾花了很久的时间来消化。
乐的他们因为对柴萦这个名字翻来覆去的拆解而不给自己捣乱,苏醒重点跟曾淡泽强调道“哥,我觉得,你还是没听懂我刚才说的那些。”
“我是压根儿就不看好什么网络科技,至少这几年不看好。网络都还没普及,何谈科技?”
“我也不看好!”再次逗得众人一片诧异,苏醒一脸得意道“哥,我给你讲个故事?”
陈鹏和蓝山知道苏醒只要一讲故事肯定就得有故事发生,他俩静下来,曾淡泽跟着也不明所以的又被勾起了些期许。
清清嗓子,苏醒回忆道“我刚记事儿那会儿,有一次江刚总厂技术革新处的一个伯伯来我家找我爹喝酒,说是为了给我爹庆祝他帮着江刚革新配电柜安全电阻技术。你们也知道,我爹他是电气焊出身的‘电工’,哪儿懂什么配电柜组装技术啊?”
苏醒抖了个包袱,而后以为看见静静聆听的曾淡如甚至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当即自己先忍不住笑道“你们猜我爹是怎么干的?他那年夏天去宝钢学习,偶尔有一回和同宿舍的一个来自包钢的专门研究配电柜的伙计喝酒,听说人家革新了配电柜技术,所以,就偷了人家的……”
“包钢的技术革新没有推广?”曾淡泽实在不觉得苏醒的笑话有多好笑,第一个提出了疑问。
早知道有人会问,苏醒一点儿不含糊道“哥,包钢推广是肯定的,而且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否则,他们也不敢把技术拿出来说。”
“那……”
“我爹他聪明啊!”苏醒不忘夸一句自己老子,而后才继续自娱自乐“包钢革新配电柜的技术,其实说白了也简单。配电柜的安全电阻系统里头,有个专门起挡流作用的小铜拨片,包钢的技术革新,就是针对这个小铜拨片的厚度和弯曲的角度展开的。所以,我爹当时就想,你们把铜片做成9个厚度的,我就做11个厚度,你们让铜拨片弯曲35度角,我就让他弯曲40度角……”
苏醒这段儿话也不用再讲完,他说到这里,刚才一直没说话的陈鹏就第一个没忍住跟着笑了出来“三子,老叔这也忒逗乐吧?这也叫技术革新!”
“至少当时有人认同……”苏醒看看唯一还没笑的曾淡泽,点点头道“哥,这回你应该真懂了吧?刚才我跟陈楷之说的那些,都是胡说八道,但这种概念性的东西,在现在计算机这一话题炒的这么热的背景下,却又必然有太多人要相信和推崇。”
“那以后呢?也变成一个笑话?”
“所以,我才要请柴郡主来帮忙!”再次提到柴萦,苏醒表情变认真道“柴萦擅长什么,我不说你也知道。计算机行业除了技术,同样也需要话题,而两者,都是柴萦最擅长的。她北上江川之后,只要我们给她足够宽泛的空间,她未必不能替新公司找到真正的方向。”
1...4041424344...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