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蜀山异闻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迷奇梦蝶
送到都江堰火葬场馆的尸体八成都是小童,家长都涌到殡仪馆苦候儿女火化,不过有家长仍然不死心,在火葬场不断为孩子做人工呼吸,希望子女“死而复生”……
救援人员在清除瓦砾时候使用了起重机,隔夜的大雨对救援形成了阻碍,被挖掘出的尸体被排放在学校操场的一角,到处可见地震造成的影响:坍塌的建筑,许多地方断电、断水,供人居住的临时帐篷,帐篷周围散放着他们的生活物品。中国当局动员了十五万多人的部队参加救灾,但是这次地震的规模巨大,通往灾区的许多道路中断,人们担心在今后几天,地震死亡人数会急剧上升。
15日21时30分,随著贯穿成都—雅安—马尔康—理县—汶川的317国道上最后一块拦路石被炸碎,外界通往10万人生死不明的震央汶川的首条「生命线」,终于被打通!此时距离12日的大地震已经近80个小时。
武警水电三总队130名官兵携带22台大型机械设备,从13日16时起,沿理县通往汶川方向的道路,昼夜不停地清理山体塌方、泥石流,排除危石,扫清道路障碍。
据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说,阿坝交通干部职工冒着山上滚碎石的危险,于15日21时抢通理县至汶川公路,谁料到没过多久即遭遇塌方,前方工作组又用半个小时清理塌方,终于在21时30分贯通全线,共耗时53.5小时。
西线恢复通车之后,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的车辆可从成都经雅安、马尔康直接进入汶川县城,15日晚,首批运输车辆已经从雅安出发。
由于213国道塌方严重,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库区完全断道,前往汶川的抢险人员、装备受阻。因缺少大型机械设备,抢险速度大大延缓,为此,成都军区调遣某工兵团在紫坪铺库区开始搭建门桥渡场。
目前,该工兵团已成功架设了四座漕渡门桥,抓紧时间把灾区急需的人员和装备送去,都江堰通往震央汶川映秀镇的水上道路被打通,大型机械和大批部队进入汶川映秀镇抢险成为可能。
记者沿途都听说子弟兵把自带干粮送给了灾区群众,并在灾区一线忘我战斗,记者还亲眼见到一位当地果农用车推着从自家果园采下的百余公斤水果,翻山越岭送给救灾官兵,后来陆续看到一些企业宰杀了存栏猪,把最好的部分送给一线救灾部队,在许多集市,商家看到军人来购买物品,就执意不肯收钱……
当地老百姓说,这些情景无疑是历史的再现。据说,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二、四方面军都曾途经四川,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款待,当年,红军在汶川期间,当地乡亲先后为红军筹粮10多万公斤,当年,正是汶川的羌族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赶编竹绳,两次帮助修复被炮火毁坏的索桥,才使得红四方面军主力全部顺利通过岷江……
看来,中国百姓对解放军是很拥护的,gongchan党的执政地位在人民中间相当稳固,不像我们西方所说的那样民怨沸腾,危机四伏。
2008年05月15日 bbc记者格雷菲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52北京时间 00:52发表。
本文来自看書罔小说





蜀山异闻录 第一百九十六章 渔水浓情谱新篇
彭州市位于成都市区北郊,与德阳市的什邡、广汉交界,与成都市的新都、郫县、都江堰为邻,与阿坝州的汶川、茂县接壤。彭州属古蜀定居立业之地,与三星堆、金沙一脉同源,故而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瞿上(今彭州新兴镇)。
彭州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阳平观曾经是道教创立时二十四治之首,还有东南亚最高佛塔——龙兴寺81米的舍利塔,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元和郡县志》中说:“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华阳国志》说:“蜀王鱼凫于湔山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郭邑”,“湔山”即起于彭州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郭邑”乃桂花镇、隆丰镇、丽春镇、庆兴乡相毗连的“九陇”黄土丘陵。
在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那八级强震猝然的袭来,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地震瞬间,造成成都地区4276人死亡,光彭州市就有952人遇难。
四川省医院内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楼21楼,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共有68名病人,其中一半是无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
陈晓沪安慰着不知所措的家属,让能走的病员由家属扶着从楼梯下去,却忘记自己有孕在身,到了下午4时许,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医生面带遗憾地告诉她:“这是先兆流产!孩子恐怕没办法……”
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各家医院都在最短时间迅速转移出病人,12日15时20分,地震后仅32分钟,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近900名住院病人全部安全转移到院坝上的“临时医疗点”,无一病人在地震中受伤,而川大华西医院,近5000名病人也被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大地震时,彭州莹华中学一百多名学生被压在教学楼建筑物下,部分学生逃离现场,86人死亡,只救出来16人,家长聚在一起痛哭失声,救灾的人则更不好受,地震来临时,一位学前班中班的代课女老师趴在瓦砾堆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守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为了身下的三个幼小的花朵,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莹华中学的另一位老师李佳萍,地震发生时,学生们正在教室上听她讲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打开班级的门,拉着推着学生们往外逃。就在这时,楼体摇摇欲坠,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都安全地出来了,而李老师,这位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一片废墟之下,献出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距彭州市区50多公里的龙门乡镇,大面积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13∶50—14∶30的时间,正是龙门乡镇小学下午第一节课,在幼儿园大班,34岁的代课女教师周玉菡吩咐学生们在教室里睡觉或写字画画,周玉菡其实是小学4年级2班的班主任,当时是临时抽调到幼儿园上课,14时28分,房屋开始强烈颤抖。
“娃儿们,快往门外跑,快!”意识到地震来了的周玉菡惊慌得大吼。
班上学生都是4-6岁的幼儿,吓得脸青面黑、双腿发软并大哭起来,哪里还有力气跑?教室里一片混乱。
“快跑啊!”周玉菡抓起两个学生就往小操场上跑,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学生也跟着她跑,周玉菡叫已经跑出来的10多个学生蹲在小操场上后,就第二次又跑进教室。
她在短短十几秒里摇醒睡觉的娃娃,地震越来越厉害,冲出去向孩子们在教室门口形成拥堵,她赶紧理顺他们出门顺序,又一脚踹开后门,看见吓得直哭的小娃娃,左手提两个,右手抓三个,一路飞奔跑到小操场放下。
这个时候,地面剧烈地震动着,弹起的灰尘变成浓烟笼罩着整个学校,街上的房子开始倒塌,教室屋顶的瓦片在周汝兰头上哗哗作响,周玉菡隐隐约约地看见教室里还有三个小孩子,趴在课桌底下大声哭泣。
“不好,教室里还有学生!”她又第三次冲进教室,已经疲惫不堪但又急红眼的她,抓起那三个学生朝外奔逃,三个孩子在她连拽带拖下,像几只飞旋的小铃铛,迅速地落在了操场上,趔趔趄趄地摔在了地上。
当大多数孩子已经成功转移到操场上时,整个龙门乡镇已是地动山摇!房屋坍塌声不绝于耳,周玉菡双脚发软地站在操场清理人数。
“52人?不是54个人吗?还有俩没救出来!”这一惊非同小可,周玉菡全身冷汗直冒,顾不得那么多了,她猛地转身,第四次冲进教室,此时教室里能见度相当低,周玉菡只得在教室大喊:“还有人吗?”
“周老师快出来,今天有两个学生请假了!”直到该班班主任杨老师赶来,周玉菡才从教室里跑了出来,至此,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地震过去了,看着整整齐齐蹲在地上的孩子们,周玉菡的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晚上7点多,周玉菡刚见到女儿张凤宇张口就问:“你们学校有没有学生出事?”,得到肯定回答后,这才关心起女儿当时的安全,张凤宇显得有些委屈。
周玉菡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心疼地安慰道:“我的乖乖,不是妈妈狠心不关心你,实在是当时抢救幼儿园的小朋友时,我根本就没空去想你,顾不上想那么多,别怪妈妈,好吗?…”
一句话,说得张凤宇破啼为笑:“我不是怨妈妈,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的英雄举动,妈妈,我为你骄傲,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的壮举,巳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深处!……”
龙门山镇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把周玉菡的家震成了废墟,把龙门山镇的街道震成了裂缝,震后前两天,跑到临近村子的周玉菡和女儿,只能住在路边临时搭建的雨棚里,母女俩身上裹着油布捱过了两晚。
五月十四日,一支解放军救援部队出现在了周玉菡的眼前,在她失去信心、失去希望的时候看到了部队,顿时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全部,当时她甚至没有问部队的名字,但是脑子里隐约记得士兵的肩章上写着济南军区71823部队。
从此,每天部队官兵会准时叫她母女俩过去吃饭,还抽空去龙门山镇帮她拿回了震后剩下的财产,不仅如此,部队官兵专门辟出一间帐篷,开办了“军营帐篷希望小学”,政委任校长,部分硕士军官与她轮流任老师,教授文化及军事特色课程,周玉菡十三岁的女儿与另外三十多名孩子成了第一批学生,十三岁的女儿从小就很崇拜军人的神气,没两天就把部队的一名政委认作了干爹,她把自己写的一篇作文《我想当兵》倒背如流给干爹听。
部队里有些士兵娃娃只有十八、九岁,比周玉菡的女儿大不了几岁,未入武之前,恐怕还都是些父母的心头肉,他们每天救灾奔跑于废墟现场,一个个脚走得起了泡,有些人的手也磨烂了,她每天看着这些都心疼得不得了,她便跑到战士们住过的帐蓬里,找衣服、被褥去洗浆,末了又掏出针线,将战士们在救灾慌乱中蹭掉的衣扣和刮破的衣服缝上。
部队炊事班在做一日三餐时,周玉菡带着女儿和一帮村中中老年妇女就争先恐后地洗菜、切菜,虽说是苦累,但一天天下来的日子却也过得很充实,她们甚至忘记了地震后痛苦和悲伤的存在,每天还和战士们说说笑笑,有时,她也有看着战士们累得滩软在地的时候,她便心疼地提水上前问候、关心,像关心自家的孩子似的,几天下来,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周妈妈”。
彭州市的龙门山、白鹿、小鱼洞、磁峰、通济、新兴等六个镇受灾最严重,百分之九十的房子倒塌,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伤亡惨重。受灾最严重的银厂沟是风景名胜地区,“农家乐”饭店集中,由于山势很陡,两面都是山体,中间是河道,地震后,山体崩塌,完全阻塞河道,尸体很多,不少是游客的尸体,由于气温很高,大多数尸体已腐烂变质“出味”了,从龙门寺逃出的僧人宏永进山时候,刚好遇到山体塌方,他“埋”在水里,才躲过一劫,很快,他也成了济南军区71823部队救灾队的一员,协助解放军战士救出被困在寺里的僧人。
地震来临时,李成贵和67岁老伴杨蓉芬两人在屋里刚刚吃完午饭,正在灶房收拾,突然,一阵激烈的晃动,瓦片、砖头胡乱地从天而降。
杨蓉芬喊了一句“糟了”,就拉着李成贵往外跑,她前脚刚走出房门,房子就整个塌了,她回头一看,老伴下半身被砖头埋往了,手伸在外面无力地挥动。她的心当时就沉了,什么也不顾,赶紧用手刨着砖头,想要把老伴拉出来,杨蓉芬当时以为他快不行了,所幸,解放军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很快便闻讯赶来,和她一起,用木棒一块一块地撬起掩埋的砖头,几个的多小时后,在废墟里挣扎了几天的李成贵平安获救。
“亲爱的,房子倒了,我不会倒,你的脚划破了,我们的爱情不会破,我背着你,爱着你,只要有你,我就拥有了所有。”杨蓉芬拉着受伤的李成贵站在倒塌的建筑面前说道。
“是的,有的时候发现,死亡在围绕你,包围你,不经意间他就会给你一个吻,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李成贵苦中作乐地幽默了一下。
“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妈好要珍惜,即使遇到了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要乐观的面对,不要放弃一丝求生的机会,要知道如果你死了,也是一种不负责,要知道我是那么地爱你的,加油吧!为了自己的生命……”杨蓉芬哽咽着泪水,无限深情地说道。
在龙门山区救灾现场,济南军区的救援士兵已经很多天昼夜没有合眼、没有休息了,只靠水和干粮过日子,快撑不住了!“我抬尸体,抬到头皮发麻! ”士兵赵刚勇说,不是身体疲惫,而是心里难受,难受得无法言语。
“我们进去后,就从瓦砾堆里,把伤者拉出来,但是拉出来的大多死了, 我们甚至眼睁睁地看着,有些生命就这样走了! ”有个战土哽咽地对林容哭泣着说,引得旁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嚎啕大哭。
周玉菡见被视为“铁汉”的军人们都伤心欲绝地哭了,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是好,她试图用她伟大的母爱去安慰这些只有20岁左右的士兵们,是啊,她很理解战士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尸体,又不是在战场,而是在灾区,况且,处理的尸体又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同胞,老的犹如自己家中的爷爷奶奶,中年的胜似家中的父毋,年轻的犹如自己的兄弟姐妹……亲人们一个个在痛苦中走了,哪有不伤心落泪的呢?
可是,还有这么多活着的人们啦!活着的人们应该坚强起来,走出痛苦的阴霾,周玉菡含泪默默地安慰战士们,其实天不暗,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其实山不险,条条路可攀,其实路不远,一切会如愿,悲伤痛苦的日子总会过去的,咱们坚持在艰难困苦的日子,自己保重每一天。
过了几天,听说解放军救援部队就要离开彭州转移走了,周玉菡哭了又哭,甚至跪下求他们不要走。与林容一道对部队官兵恋恋不舍的,还有帐蓬希望小学的全体孩子们,他们亲眼看到,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叔叔为大家抢财产,为群众搭帐篷,给老百姓送水送菜……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当五月二十一日下午部队军车转移开走时,这些地震过后立志捡瓶子给自己挣学费的孩子们,静静地站在路边,衣服的前襟上还印有未干的泪痕,周玉菡和乡亲们拉起红色横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点滴之间,感受国家的伟大,一笔一划、一挫一扬、字里行间,吐露文明芳华。盛世和谐载党恩,感谢亲人解放军。”
而张凤宇和孩子们齐声喊:“我要学解放军叔叔唱军歌,以后回到学校教给我的同学们唱,长大了,我也要当光荣的解放军……”
周玉菡和孩子们一路追撵着部队军车送了很远、很远:感谢你们陪我度过灾后那些风那些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感谢有你们的帮助、鼓励,感谢在我孤独无援的时候你们的“雪中送碳”,亲爱的解放军官兵,谢谢你陪我走过灾后人生那段艰难的时光,岁月会带走美丽,时光会带去风雨,但是纵使一切都会改变,也带不走我对你们的感激,和你们为我们老百姓付出的点滴。
感谢清晨,给我清新宁静的空气,感谢正午,给我明媚艳丽的许坚强,感谢夜晚,给我整片灿烂的星空,感谢你们给我无限美好的回忆!感谢敬爱的党啊,及时派来了人民子弟兵,给我们希望、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周玉菡感谢的泪水也跟着部队的脚步洒了很远、很远,直到泪水模糊了眼晴,看不见队伍、军车绿色的影子为止……
本书首发于看书罔




蜀山异闻录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望帝春心托杜鹃
崇州市崇平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而眼看崇平中学教学楼摇摇欲坠,教导主任、政治老师姚崇秋急命学生赶快奔出教室逃生,突然教学楼垮塌,预制楼板折断坠落下来,为救四名学生,张开双臂,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死死护住桌子下的四个孩子,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四个孩子全部生还,而他却献出了51岁的生命。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四个娃儿,我哪里知道就是你……”李婉蓉扑到丈夫遗体上放声恸哭,姚崇秋来自湖南祁东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被国家分配到四川崇州市崇平中学教书,一扎根四川,就是青春辉煌时节的27年。
李婉蓉仔细擦拭著丈夫遗体,把他脸上每一粒沙尘都轻轻拭去,又细细梳理他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当李婉蓉拉起姚崇秋的手臂,再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又一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外星飞碟攻击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李婉蓉轻揉著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李婉蓉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崇秋啊崇秋,我亲密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崇秋啊崇秋,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遭受袭击的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啦?请你让我跪下来吧,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崇秋啊崇秋,你在舍己救人的一刹那,是不是早已羽化飞仙?……
成都市崇州市(古称蜀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置江原县,公元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领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升为崇庆府,亦领数县,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降为崇庆州,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州改为崇庆县。
崇州市历史悠久,汉代称蜀川,唐代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43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起源地,《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指的就是古蜀州即现在的崇州市,它以治水为特征,以江源文明为标志,孕育和发展出优越秀冠的天府农业文明。
建筑样式上乃巢居文化,以林盘为特征的农耕人居文化,林盘是蜀人川西平原人居的特色。杜甫在西蜀注意到了特殊的巢居文化:“殊俗状巢居”,“野人半巢居”,“可怜处处巢居室”,“峡人鸟兽居”,这就是从剑阁到成都府再到夔州僚人的巢居文化。
另一个就是以栈道与笮桥为特征的交通文化,早在古蜀时代即有陇蜀金牛道开凿。“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梯石栈相勾连”,五丁力士开山辟栈道的神话,是蜀人源远流长的栈道文化的写照。
再一个就是“天数在蜀”与“易学在蜀”的中华起源文化,春秋时资州人苌弘,专著天文研究,成绩斐然,为此,还当过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老师。汉代阆中的落下闳,唐代的李淳风、袁天罡等大师,其历法、卜算、阴阳之学,都是师出蜀中最早土著苌弘之学问典籍。“易学在蜀”,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话,称赞四川易学传承有独到特色,连贩夫蔑叟都懂易经。汉代严君平、扬雄的“太玄学”和晋代范长生的“蜀才易”,唐代的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明代的来之德的象数易学皆世传于蜀。
西蜀自古出文宗,很多文化巨人出生或生活在西蜀,由西汉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后有汉代“孔子”扬雄、唐代文宗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章独步天下”的苏轼、剑南诗宗陆游、明代文坛宗匠杨慎、清代函海百科李调元、性灵南宗张问陶,直到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巴金。“吾蜀擅宗匠,天地有大文”(〔宋〕张翥:《谒文昌阁》),这些文坛宗主多出于蜀,或虽不是蜀人,却是蜀山水与文化熏陶而成就的天下第一秀才。
“才女在蜀”,凌蒙初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专门写了一回“女秀才移花接木”,他在其中盛赞“蜀中女子自古多才”,他还把王昭君称为“成都姑娘”。从卓文君到武则天、杨贵妃、浣花夫人、花蕊夫人,直到黄崇嘏、黄娥,都是蜀中才女。
“菩萨在蜀”是唐代的故事,这里用来说明禅宗在西蜀的发展。佛教向有“言禅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不可不知禅”的说法,就是指西蜀在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当六祖在岭南创立禅宗南派的时候,六祖的师兄弟智诜则在资中创立了净众——保唐禅系,是兼融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的蜀中禅系,什邡人马祖道一则进一步弘扬了六祖惠能一系,提倡“平常心是道”,创立禅林制度,使禅宗生活化、人间化,成为禅宗八祖。
1...909192939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