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鬼才郭嘉之三国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代鬼才
曹操做过的最大官职是什么呢?是丞相。东汉本来不设丞相,最大的官就是“太傅录尚书事”,人称“上公”,曹操晚年功高权重,汉献帝特拜他为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位在上公之上,论政治级别,除了皇帝就是他了。
东汉工资制度和现在是一样的,干部级别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曹操做过的最小的官是洛阳北部尉,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低;曹操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丞相,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高。
洛阳北部尉属于四百石级别,“四百石”就是年薪相当于400石粮食。实际发工资的时候,并不是全发成粮食,而是“半钱半谷”,就是工资的一部分发成钱,另一部分发成粮食。曹操作为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朝廷每月要发给他2500枚五铢钱、1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东汉官方标准,1斛大米等价于100枚五铢钱,15斛大米则等价于1500枚五铢钱,所以曹操每月的薪水约有4000枚五铢钱。
“斛”是容量单位,汉朝一斛是10斗,折合现在20升,装米16公斤。16公斤米,当时买得花100枚五铢钱,现在买则得花60元人民币,所以从购买力角度讲,100枚五铢钱相当于60元人民币,1枚五铢钱则相当于6毛,4000枚五铢钱呢,自然相当于2400元。每月2400元,年薪自然是28800元。
再看曹操做丞相时的薪水。
丞相属于万石级别,薪水也是半钱半谷,具体说,就是每月能领17500枚五铢钱、17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1斛米等于100枚五铢钱的原则,把实物工资折成货币工资,曹操每月合计能领35000枚五铢钱。按1枚五铢钱等于6毛钱计算,曹操这时候的月薪是两万一千元,年薪约25万元。
您会说:曹操做丞相,年薪不过25万,这跟题目上说的“曹操年薪上亿元”完全不吻合嘛。
别急,咱们慢慢来。曹操作为丞相,薪水只占他总收入的极小一部分,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赏赐。
东汉赏赐很厉害,卢植等人平定黄巾,汉灵帝一赏就是黄金百斤。在东汉后期,1斤黄金可以折成1000枚五铢钱(当时黄金纯度极低,很多文献所说黄金其实就是黄铜),100斤黄金就有10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相当于6万元。曹操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无数,汉献帝给他的黄金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战功赏赐属于不定期的赏赐,这个不可考,姑且不论,我们看看定期的赏赐都有哪些。
据《后汉书》卷43注引《汉官仪》,朝廷每年两次赏赐百官,一次叫“春赐”,凡三公及以上官员赏钱20万;另一次叫“腊赐”,标准与春赐等同。曹操身为丞相,位在三公以上,每年有40万枚五铢钱的定期赏赐,折成人民币,约合24万元。
年薪加上定期赏赐,曹操现在每年收入就有49万元了。
曹操除了“丞相”这顶帽子,同时还戴着“魏公”、“魏王”的帽子。“魏公”是公爵,“魏王”是王爵,公爵、王爵都有采邑。所谓“采邑”,就是朝廷划给你的一块区域,允许你在里面收税,并把收来的税归为己有。曹操的采邑都有哪些呢?《三国志·魏书》里写得明白,曹操采邑包括冀州十郡: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又据《汉书·食货志》,有封爵者一年从采邑里每户居民那里平均征收相当于200枚五铢钱的赋税。著名经济史学者梁平仲先生统计过,冀州十郡在东汉后期共有91万户居民,按每户每年给曹操贡献200枚五铢钱估算,曹操从采邑里一年能拿到一亿八千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是一个亿多一点。
采邑赋税、定期赏赐、固定薪水,再加上皇帝时不时赏给的黄金,曹操做丞相时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一个亿。这就是我把题目定成“曹操年薪上亿元”的原因。
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计算过程,您会发现其中的不严谨之处:我们把东汉大米价格当成了一个常量,每斛等价于100枚五铢钱。这跟史实肯定不符,因为粮价不会一直不变。按《中国物价史》,东汉丰年粮价极低,5枚五铢钱能买1斛米;而荒年粮价极高,最高时1斛米竟然卖到1万枚五铢钱!如果按照最低米价,曹操年收入至少有20亿元;可是如果按照最高米价,曹操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已。
既然用粮价来折算不完全合理,我们不妨再看看当时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多少,这样就能很合理地判断出曹操的薪水是高是低了。
我摘抄过汉朝居延地区两户百姓的财产清单,一户户主叫徐宗,家里6口人,拥有1所房子、50亩耕地、两头牛、4个奴隶,共折价13000枚五铢钱。另一户的户主叫礼忠,家里7口人,拥有1所房子、500亩耕地、两辆牛车、3个奴隶,共折价114000枚五铢钱。
我们这里不考虑曹操的实物工资,只汇总其货币工资、定期赏赐和采邑赋税,每年合计就有18061万枚五铢钱,是徐宗一家总资产的一万多倍,是礼忠一家总资产的一千多倍。
曹操不是商人,是官员,或者吹大一点儿说,他是政治家。政治家靠老百姓养活,为老百姓办事,收入高些无可厚非,但是高到曹操这个地步,就只能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太冤了,花大价钱雇了个吸血鬼。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东汉是**政体,**政体的政治家都是自己给自己定收入,谁也挡不住他们变成吸血鬼。
(此文参考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食货志》、《汉书·食货志》、崔寔《政论》、《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7《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数》、《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国物价史》、《居延汉简释文合校》。)





鬼才郭嘉之三国重生 第五章 许昌帝都
从前常有人跟我说“因祸得福”,我那时候的反应是淡定地笑笑,然后完全当做是屁话。但是这个贼老天就是有办法让你叹服、臣服、不得不服!
柳颜确实“因祸”,而让我“得福”了。
从我带着许褚像骑着白马的王子一样从天而降,再次解救了柳颜后,我们两人之间也顺理成章地打破了那一层很朦胧、很暧昧、很诱人的薄冰,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如果你觉得可以信的话)。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那天我见柳颜姐妹团圆,我一个外人也不好再继续打扰,于是就扭头走掉了。可我没想到李家家主李长宽的儿子李长寿竟是个侏儒、色鬼外加变态。娶了八个老婆还不知足,见到柳颜前凸后翘的傲人身材、美轮美奂的俏脸后就起了色心,逼着柳秀劝柳颜从了李长寿,当他的“九奶”。
柳颜当然不答应了,她可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真感情的坚贞女子,李长寿难看不说,还是侏儒,更何况还是在他被拒后又利用她姐姐威逼于她。人是种很奇怪的动物,强给的天生就排斥。柳颜说什么也不肯,那丧心病狂的李长寿竟然就把她关进柴房里,日夜毒打,想用淫威逼迫她屈服。幸亏这厮还没来得及劫个色啊,不然老子非得给活活气死不可!
李家家主李长宽老年得子,虽然知道我是曹操帐下首席谋士,权势滔天,可他一来视子如命,二来也听说我不久后也要跟着曹操回许昌去了,所以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子可以理解。
而柳秀在关键时刻没有挺身而出,顾及自己亲生妹妹的终身幸福,选择了拔苗助长、狼狈为奸。这样的做法固然寒了柳颜的心,但她是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心里想着乱世之中柳颜能在李家混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老子也能理解。
但李长寿这王八羔子我是说什么也不能放过。要不是柳颜因为考虑到她姐姐的终身幸福而苦苦哀求,我早就让许褚一刀宰了那小子了,让他李长寿立刻没寿!管他是不是她姐姐两个孩子的爹!
柳颜毕竟心地善良啊,我懂!不过最后我还是砍掉了李长寿的一只手,给他买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免得他继续出来祸害良家妇女。我还让许褚撂下句狠话,李长寿要是敢对柳秀不好,我一定将他李家株连九族。
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了权利所带来的甜头,如此快意恩仇、杀人予以、舒心畅肺。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挤破脑袋、以身犯险也要勾心斗角,力求上位了。权利与实力,是苟活于乱世唯一的法宝。
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我日后为曹操献计献策、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重要砝码。
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前方不可预知的道路唯有斩荆披棘,方能一劳永逸。
虽然有惊无险,但是经过此事后,我是再也不会让柳颜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了。
没多久,我就带着柳颜跟着我的大老板曹操,回帝都许昌了。
……
……
--------这是过完情人节腿虚的分割线--------
许昌位于今河南省中部,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使得许昌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物华天宝、王气蒸蔚,我第一次望见许昌城门的时候,嘴巴张大得几乎可以吞下个臭鸭蛋。这里的城门高达六丈,巍峨坚实、庄严肃穆。
川流不息的人群可以见证许昌的繁华,街上搔首弄姿的女人则可以想象许昌的多情缠绵。
我爱这个地方。
大爱!
比起易州城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许昌无疑可爱多了。
这才是我心目中一展抱负的风水宝地啊!
到了帝都,曹操修整了兵马,为南征开始做准备。
我虽然知道不久后曹操就要面临一场大败,但是诸多谋士,无论是荀彧、荀攸、程昱还是贾诩,都对南征持以十分乐观的态度。我能理解。此时的曹操已经彻底统一了北方,收编了袁绍几十万大军后,加上司州、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兖州、豫州、雍州八地的军马,对外号称百万雄兵,正是士气高涨、气势如虹的大好局面。
曹操神采奕奕,意气风发,他向来有横扫**、纵横无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此番美好前程下,是谁都难免心生骄奢,小觑敌手。可他们又哪里知道刘备会得到“单福”徐庶,而后又三顾茅庐,求得卧龙诸葛亮这等经天纬地的奇才出山相助,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凤雏庞统巧献连环计,最终“一代水神”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将曹操百万大军全都付之一炬……
我无可否认曹操和他的谋士们都是人才英杰,遇事常能料事如神,可他们毕竟不能预知未来啊?
我在曹操帐下虽然是首席谋士,又是曹操最为器重的军师,可我当此大势,难免孤掌难鸣。
力排众议又如何,冒死谏言又如何,曹操,能听我的吗?
凝眸望向许昌城上乌云密布的长空,我陷入了沉思……
---------------------------
林书豪又爆发了!卧槽!连续六场持续爆发,谁还敢说他是流星?!
三分绝杀,巨星风范啊!
林书豪,一逆转,两上双,三分决杀,四破记录,五次吓哥,六场连胜,七上八下,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
后两场都是反败为胜,林书豪牛逼!哥顶你!
采访时,林说这一切都要感谢上帝……
那边德隆,哈里斯,沃尔,鱼总,卡尔德隆哭了,“你妹,你以为就你一个信上帝啊!”
今天还有一更,请大家持续关注啊!
有花的鲜花,收藏的收藏,该打赏还是得打赏哦!
林书豪的故事告诉我千万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咬牙挺住!终有天,会出头的!
我深信!
弱弱的说句,哥不是太监……你懂得。




鬼才郭嘉之三国重生 第六章 收个徒儿叫曹冲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暖洋洋的,温柔地洒在我的身上。
我躺在自家院里的靠椅上,一边喝着小酒晒太阳,一边舒服地摸着身旁柳颜的纤纤小手,心中充满了平静安详之感。
就在前几天,郭奕死了。
他是我的儿子。
不,应该说是郭嘉的儿子。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握着酒杯的手不自觉地滑落了,掉在地上摔成了粉碎。
我不是难过,郭奕我连见都没见过,虽然他是郭嘉的亲生儿子,可与我一点感情都没有。
我是因为震惊。
历史上的郭奕此时应该身体健康、龙马精神,他才多大啊,可我一穿越,郭嘉自然复生了,可郭奕倒死了。我觉得历史因为我的出现,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说实话,我赖以存活的最大依仗就是我能够未卜先知,知道历史的走向,可一旦因为我的出现而导致历史产生改变,最心虚的就是我自己了。
没有人不希望事物的发展都能够掌握到自己手上。
郭嘉是没有老婆的,也许早挂了,起码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原本我希望到了许昌就迎娶柳颜过门,好给她个名分。可郭奕不明不白地就死了,我自然不能马上办理婚事,这遭人诟病、落人口舌的蠢事,傻子都不会干的。
关于郭奕的死有很多版本。
有人说他是患病死的,有人说他是跌入粪坑淹死的,还有人说他是因为情杀,被个杀猪的屠夫砍死的。
我都没有信,因为我没见到郭奕的尸首。
不是我不想见,是因为郭奕已经被烧成了灰。这还是我的大老板曹操“悲痛欲绝”地告诉我的。
我没有深究郭奕为什么会被烧死,因为查不出来,而我对他也根本没有一丝感情。
但是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不能再这样没心没肺地懒惰下去。历史既然已经无可辩驳地发生了改变,那么我就要未雨绸缪,好好打算,毕竟摆在我面前的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是一条无比艰难晦暗的路程。
现在是公元208年年初,曹操当上了东汉帝国丞相。
在7月他就要南征荆州刘表,而在12月,他更要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了。
我是个三国迷,因此对这段历史铭记得特别深刻。
我必须抓紧时间了。
……
……
我捏了捏柳颜白皙滑嫩、精雕玉琢的小脸,和她“恋恋不舍”地调戏一番后,就坐着马车前往曹操的丞相府议事。
到了书房,我一眼就瞥见一个容貌俊美、斯文安静、谦和有礼,笑起来如一弯新月的少年。他的眼睛特别纯真,隐隐中透露着一股睿智。我心中一惊,难道他是……
曹操大笑着迎了上来,指了指那看起来相当聪慧的少年,朗声道:“奉孝,此乃吾家麒麟儿——曹冲!”
曹冲,字仓舒,曹操第七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于公元208年病逝,年仅十三岁……
我心中回想着曹冲的生平,深深地看了那个少年一眼,一抹沉痛掠过心头,脸上却强作欢颜道:“我早年便多次听说仓舒乃少有的天才神童,名声之大,可谓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曹冲乖巧懂事地上来行了一礼,作揖道:“先生之才,惊天动地;先生之名,响彻宇内。仓舒挣得些许虚名,怎比得上先生指点江山、运筹帷幄、计谋百出。父亲伟业,多赖先生之才。请先生受我大礼拜谢。”
我连忙扶住这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摇了摇头,轻声道:“仓舒,最近可曾觉得身体不适?”
曹冲与曹操面面相觑,不知道我为什么有此一问。
历史上的曹冲早薨,死因不详,但确实是在公元208年突然病逝的。
曹冲自小聪明伶俐,人见人喜,长得也好,非常逗人怜爱;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性格温顺宽厚、通情达理,对待普通百姓下人也是礼遇有加、谦和友爱。曹操事业如日中天,第一个想到继承自己千秋功业的后继之人就是曹冲。叱咤风云,鞭挞九州,需要曹操这样的枭雄;而统御字内,恩泽万民,则需要曹冲这样理想的聪慧仁爱之君。至于嫡庶之别,长幼之序,固然有先王的成例,但曹操乃是盖世英雄,是蔑视一切故典成例的,只要他想怎样做,就会不顾一切地达成目的,谁也不能动摇他的意志。
而曹操最爱的就是曹冲,常用腮上的胡子去扎他,把他亲个够。曹操的舔犊之情,此处可见一斑。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哭得稀里哗啦,别提有多伤心了……而我对曹冲也是喜爱异常,所以才关心地询问他的身体。
曹冲茫然地看了我一眼,虽然疑虑,却还是恭敬回道:“多谢先生关怀。仓舒近日未感大碍。”
我叹了口气,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救下曹冲的命,他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幼主,继承曹操百年大业的不二人选。虽然曹丕够精明,征战之策、御人之术,可谓文武双全;曹植够多才,诗赋文章、才高八斗、令人刮目相看。但是他们都少了一项,作为帝王最主要的仁心。
曹操疼爱地摸了摸曹冲的头,对着我温声说道:“奉孝,冲儿早慧,一岁时已能识字数百,五岁时便能谈史论今,诸家名言见解倒背如流,十岁时与我论起治平之策时也是多有心得。我欲百年之后,将宏图大业传承于他,你看如何?”
我咳了一声,收起心神,拱手肃然道:“明公高见,郭嘉赞同。不知仓舒可有师者?”
曹操抬了抬眉梢,旋即反应过来,一脸高兴道:“奉孝可有收冲儿为徒之意?”
我用力地点了点头,疼惜地望了曹冲一眼,回声道:“郭嘉不才,愿将心中所学,倾囊相授。”
曹冲兴奋地惊呼出声,双眼中慧光闪烁,拜倒在地道:“请先生受徒儿一拜。”
我温柔地将曹冲扶起,望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心中一片宁和……
---------------
曹冲的死,让多少人挥泪惋惜,蹉叹连连。
我在写下这段的时候,也禁不住一阵感动。
但愿天下人人平安,但愿有此等仁爱之主治理国家。
幸甚!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编辑竟然主动发信息给我要签约了!
太感动,太激动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也谢谢编辑阿福的慧眼识珠!




鬼才郭嘉之三国重生 历史上的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官职:司空军祭酒 洧阳亭侯 谥曰贞侯 。
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开始,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言论: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阳亭侯。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12345...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