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装突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日鞘层内并不是完全不受激波的影响,但是受到恒星磁场的保护,靠近恒星的地方要比星际空间清爽得多,最起码二十几个天文单位之外的恒星不再那样模糊不清。不过无论往哪个方向看,仍然都是一片赤红的颜色。
“偏航数据出来了吗?”叶飞问道。
“出来了!”夏卓烟马上回答,“偏航距离……零点三三光年。”
“这么远?”叶飞惊诧不已,“看来激波对飞行的影响比我们的预想要强得多……不过隔着零点三光年还能隐约看到恒星的位置,激波好像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厚重。”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谢教授。
“那是当然。”谢教授微微一笑,“激波飞越二百多光年之后,已经比刚刚爆发的时候差多了,其实我们看到的激波颜色很淡,只不过我们身在激波内部,附近缺少参照,天文尺度的激波才让我们产生了激波厚重的错觉。”
“原来是这样。”叶飞觉得自己又长了一点知识。
舰队渐渐靠近恒星,恒星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可是夏卓烟却一副见鬼的样子:“头儿,不对劲儿啊!”
“怎么了?”叶飞一点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你们看,我们现在距离恒星只剩下不到两个天文单位,这么近的距离,激波的影响已经没多少了,可是画面还是那么模糊……”
“是不是激波携带的尘埃粘满了镜头?”叶飞说话时的视线一直停在谢教授的身上。
“怎么可能。”谢教授一下子笑了,“激波是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以光速传播的物质总和,尘埃这东西,能跟着激波以光速飞出二百多光年吗?”
根本不用回答,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谢教授接着说道:“依我看,大概是激波中携带的高能粒子,侵蚀了舰表的防辐照玻璃。”
与辐射有关的光学玻璃有两种,一种是防辐照光学玻璃,另一种是耐辐照光学玻璃,前者用于制造核工业、医学领域等行业的屏蔽和窗口材料;后者用于制造高能辐照下的光学仪器和窥视窗口。
耐辐照光学玻璃对可见光的影响极小,与无色光学玻璃所似,而宇宙中的辐射无处不在,所以战舰的光学系统镜头以及舰表其他需要使用玻璃材料的地方,一般都会使用后者。
不过这两种玻璃虽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辐射,可辐射对玻璃并不是完全没有影响,显然,谢教授认为光学系统的镜头已经在激波中严重受损。(未完待续)





重装突击 1219 极光盘绕
叶飞揉了揉眼角说:“先将就一阵子吧,什么时候彻底看不清了再更换镜头。% ”
仔细回忆一下,刚刚进入激波层的时候,光学系统回馈的图像并不像眼下这样模糊,因此叶飞觉得是镜头损坏得如此厉害,与不久前的超光速飞行有着直接的联系。
眼下的战舰就像在细雨中的汽车,停在原位车上只会落上一层雨水,可是高速行进的话,挡风玻璃上就会迅速积累一层厚厚的水膜。
战舰进行超光速飞行,等于将前进方向的粒子短时间内全部压缩到战舰正面,对光学镜头有所损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想到这里叶飞回头看了一眼,果然,战舰后屏的图像质量明显比前屏好得多。
好在这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从人类第一次建造真正的宇宙战舰至今已经有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中,共和国的重工业部门,特别是军工部门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
早在几百年前人类就知道辐射会渐渐损坏光学玻璃,战舰早有这方面的准备,随时可以用新镜头将老化的镜头替换掉。
只不过老化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期,如果更换频率太高,储备的镜头很快就会消耗一空,因此叶飞决定只在有必要的前提之下才进行更换。
“谢老,您需要的数据都齐了吗?”叶飞问道。
平时看多了单调的星空,总觉得腻歪得很。可是如今进入激波还不到两个小时,他就开始怀念往日那个平静的星空了。
“齐了!”谢教授说。
他看起来一直坐在那里什么也没做,可实际上一直与其它舰上的同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其它战舰的观测取得必要的数据,他自己压根儿连一根小指头都不必动弹。
“情况怎么样?”叶飞好奇地多嘴问了一句。
“很意外,很有收获!”谢教授用兴奋的语调说,“我们发现,不同位置的激波强度是不同的,目前这个坐标附近的激波强度,只有第一次测量时的三分之一!虽然天界早就有这方面的猜测。但是证实超新星爆炸的能力分布并不均匀还是第一次。”
叶飞知道第一次测量是在舰队刚刚被激波淹没的时候进行的。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好证明的,难不成还能没事就引爆一颗恒星制造超新星爆炸?
搞研究的人,哪怕看起来再正常。神经结构也和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叶飞犹豫了一下问道:“还需要继续吗?”
谢教授了然地笑笑:“已经可以了……给我星图看一下。”
调出星图的叶飞心说老爷子还真不客气。
谢国辉在星图上点了一下说:“下一个目标是这里。”
确认目标位置的叶飞点了点头。正准备命令舰队出发。夏卓烟突然说道:“头儿,我觉得你最好看看这个。”她伸出一根食指指着屏幕的一角。
“看什么?”叶飞没发现那里有什么异常。
夏卓烟笑了笑没说话,动手将屏幕的一角放大。一颗在屏幕上毫不起眼的类地行星迅速拉近,舰桥里顿时冒出一片讶异的惊叹。
行星本身只是一颗普通的类地行星,但是现在,这颗行星的上空到处飘满了五颜六色的极光,绚丽的极光仿佛要将这颗行星包围起来一样漫天飘拂,几乎要形成一层蛋壳般的炫彩光壳!
几个女军官的眼睛里不约而同地冒出了不明星体,相对冷静睿智的男军官同样个个赞叹不已。
不是碰上超新星爆发,这样的宇宙奇景怕是几辈子也看不到一回。
谢教授是所有人中最淡定的一个,他用教科书一样平实的语气说:“这么重的极光?我大概知道外面的粒子流有多强了。小姑娘,你不用光盯着这一颗行星,其它的行星,只要有大气层和磁场,都能看到类似的极光,巨行星的极光还要更漂亮一些。”
“因为巨行星的磁场比较强?”叶飞挑了挑眉头。
“也因为巨行星的大气比较厚。”谢教授说。
星系有着一定的形成规律,一般来讲,黄矮星的黄道平面上,多多少少都能找到几颗类地行星和巨行星。
于是夏卓烟听完马上开始在这个星系中寻找巨行星,很快,一颗混身环绕着装饰彩带的巨行星出现在屏幕之上。
“教授,这是为什么?”夏卓烟好奇地问道。
类地行星上空的极光分布非常随意,就像把无数彩色布条一齐扔进水里;但是巨行星上的极光层次分明,就像许多个光环一层层叠加地套在行星之外,虽然颜色混在一起,但分布十分规律。
靠近赤道的部分几乎完全拉直,像腰带一样盘旋在巨行星的赤道上空;由赤道向两极,极光渐渐地由直而曲,并且颜色也越来越明显,直到两极上空才是正常的极光模样。
更让人惊奇的是每一层光带的旋转方向都不一样,居然是交错而行互不影响!
谢教授呵呵一笑:“这是因为巨行星的大气循环非常迅速,也就是说,行星上的风非常的狂暴,大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快,被电粒子流电离激发之后,仍然按照原本的方向运动,所以就产生这这种现象。”
夏卓烟恍然大悟:“怪不得越靠近赤道,光带的颜色就越淡,原来是风吹散了极光!”分层且方向不同的光环,肯定是与巨行星的风带分布吻合。
谢教授不由地苦笑,有心纠正一下,想想又忍住了……小姑娘不过是看个热闹,又没钻研天的兴致,他又何必喋喋不休地说教个没完,影响年轻人的心情?
叶飞耐心地等了一小会儿说:“怎么样?都录下来了没有?准备出发了!”
“好了好了,马上就好!”夏卓因赶紧回答。
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叶飞是个很好说话的人,眼下也就是夏卓烟和阮鹏才了解这个秘密。
因为正面的镜头损坏严重,她不得不与易琪商量一番,调整战舰的方向,利用舰艉方向几乎没怎么受影响的镜头记录下清晰的影像。(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重装突击 1220 险象环生
六小时后,舰队在一颗红矮星附近脱离超光速,这颗红矮星是谢教授指定的第三处目标,而此时的时针指向2223年2月26日午夜,即将进入27日凌晨。
然而新源号战舰,准确地说是整个舰队愣是没有一个人回宿舍休息,全都聚集在舰队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不是大家的觉悟都高到了必须不眠不休地步,而是叶飞下令在舰队脱离激波之前,所有人都不得脱下战斗装甲,如此一来哪怕回到宿舍也没法躺下休息,反正身上穿着装甲,启动强制休眠程序就能直接进入深层睡眠,呆在舰桥和呆在宿舍完全没有区别。
舰队脱离超光速,前屏耀眼的红色陡然褪去。估计是舰艏的镜头已经老化得不成样子。不用看也知道,前屏上除了一片赤红之外什么也看不到,侧屏的情况就好多了,后屏则完全没受到任何影响。
叶飞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激波浓度似乎要比前面淡了许多,然后突然觉得右手边的光度比左手边暗上一些,没等他扭头看个清楚,先一步转过头去的易琪就见鬼一样猛然间指着舷窗,惊呼着跳了起来。
大家本能地向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舰桥里顿时一阵剧烈的抽气声,差点没把舰桥抽成了真空。
就连一向自认见多识广,定力超人的叶飞也不例外——左舷外的阴影,是一颗悬浮在窗外的巨大类地行星。战舰几乎要陷入行星大气外层绚丽的极光包围之中!
如果刚刚脱离超光速的位置稍稍偏那么一点,整个舰队就会一头撞到行星上!
叶飞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心脏咚咚地一阵猛跳:“快。离这家伙远一点儿!”双方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近到叶飞觉得舰队随时都有可能被行星的引力扯过去。
换做平时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意外,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一则战舰正面的镜头老化严重;二来赤红的背景光影响了光学系统的观察力,这才导致了战舰脱离超光速的时候过于靠近行星而不自知。
一阵阵后怕的易琪赶紧操纵战舰离行星远一些,好在其它战舰脱离超光速时并不在行星附近,幸运地没有任何一艘战舰验证行星的表面硬度。
“各舰的情况怎么样?”叶飞问道。
谢教授指定的那颗红矮星就在新源号侧面。目测距离舰队最多不超过两个天文单位的距离,若不是脱离超光速的坐标太过惊悚。这一次的超光速飞行就完美了。
“一切正常!”刘蕾回答。
“谢老?”叶飞语气挑了个高音,用来表示自己的疑问。
谢教授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个星系里有一颗初级生态行星,我想看看它的情况。”
“明白了。”叶飞点点头,“小夏。听到了没有?”
“了解,正在搜索行星……找到了!”夏卓烟马上将目标放大,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暗红色斑点。
“刘蕾,联系其它单位,我们靠过去。”叶飞命令道。
新源号在易琪的操纵下原地徘徊了一阵子,将叶飞的命令传达到所有的战舰上之后,所有的战舰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同时启航,转眼之间就飞到了斑点附近。
这一次舰队脱离超光速的位置离行星足够远,可是战舰稳定下来之后。眼前的景象同样令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那个阴影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初级生态行星,而是由两颗质量相近的类地行星组成的一对儿双星系统。
双星虽然罕见,但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大伙顶多就是多看两眼就算了,然而这一对双星与以往完全不同。
只见激波中的两颗行星表面电光隐隐,时不时地有飘场的电弧升腾,突然间两道电蛇分别从两颗行星的表面升起,间距少说有半个光秒的两颗行星居然像两个电极一样在宇宙间释放了一次超大规模的闪电!
行星表面的山峰直接被闪电拦腰汽化,两颗行星相对的那一面焦黑处处。早已破损得不成样子。
“我去,这也太夸张了吧?”叶飞也是一阵后怕。刚刚若是再靠前一点,舰队没准就被卷进闪电里去了。
两颗行星之间能够形成闪电,得多高的电压?击穿战舰的绝缘层肯定不在话下。
“也不奇怪。”谢教授说,“这两颗行星的磁场肯定都比较弱,甚至没有磁场,在缺乏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才会因为激波的冲击而积累大量的电荷。你们看,这两颗行星已经互相锁定,而且刚刚一颗行星正好在参宿四它的伴星之间,挡住了激波之后,行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大量的电荷……呃,总而言之,这事儿挺复杂就是了,我需要一点时间研究,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
谢教授虽然有了一点研究方向上的眉目,不过从来也没见过这种现象的老教授,在得到实际证据的支持之前,绝不会把话说死。
谢教授的解释听得大家似懂非懂,好在没谁不知深浅地凑过去谁刨根问底。
“十几万公里的闪电倒是真挺壮观,但是这两颗也不是什么生态行星啊?”叶飞疑惑地说。
“搞错了呗,我记得那颗生态行星就在双星内侧,再找找看。”谢教授说。
“小夏,这次别再搞错了。”叶飞说。
“是!”夏卓烟偷偷地吐了吐舌头,幸好身上穿着战斗装甲,压根儿就没人能看到她的表情。
战舰又一次开始搜索行星,几分钟后,才在恒星的另一侧找到了目标。
由于这里的恒星是一颗质量相对较低的红矮星,因此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极近,为了防止意外,舰队异常谨慎地飞近目标,安全起见,甚至没有使用超光速方式飞行,而是以常规方式慢慢地靠过去。
花费了一点时间赶到目标行星附近,终于确认这颗行星就是谢教授的目标。
为防止行星本身积累的电荷太多,舰队没敢靠得太近,只能在安全距离之外,使用光学系统对行星的表面进行观察。(未完待续)




重装突击 1221 混合重力
行星的大气层中同样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极光,这给光学系统的观测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很难直接观测行星的表面,舰队只能见缝插针地寻找极光间的缝隙,一点点收集行星表面的情况数据。
初级生态行星上的生物群落十分简单,陆地上一片荒凉,即看不到动物也找不到植物,只有海洋里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虽然这颗行星的磁场强度还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星,激波不仅夹带了强悍的粒子流,还携带了极高的温度。
激波将大量的热传递给行星的大气层,这颗可怜的行星就像放进微波炉里烘烤的苹果,占据行星表面积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海洋剧烈地沸腾……叶飞无法想象,若是站在行星的表面看烧开了锅一样的海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不管海里有什么,现在都已经煮熟煮烂了。
同样目睹这一切的谢教授唏嘘不已:“我记得这颗行星的海洋面积是百分之六十几,这才几天的时间,就只剩下这么一点儿……现在外面的温度是多少?”
“小夏?”叶飞将皮球踢给手下。
夏卓烟脆生生地回答道:“接近零上六百度!”
“怪不得。”谢教授说,“这个温度和火炉旺盛燃烧时的温度一致,怪不得外面是一片赤红的颜色。”
叶飞不由地一愣:“您是说。外面的颜色是因为温度?”
“也许。”谢教授很不负责任地说。
这算什么答案?
泄气的叶飞无聊地望着被极光包围的行星,不知怎么着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刚刚离开不久的双星:“要是那一对儿双星是生态行星,是什么模样?”
谢教授惊奇地瞄了叶飞一眼:“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突然想到的。好像电影里有这样的情节。”叶飞说。
“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谢教授的语气突然一沉,“哪怕那两颗行星拥有生命诞生的所有必要条件。”
“为什么?”叶飞好奇地问。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叶飞已经发现谢教授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否则一定不会说出“绝对”这样的词汇。
“还能因为什么,当然是重力!”谢教授仿佛叹了一口气,“从天的角度讲,双星系统的引力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但是对生活在行星上的生物来说,必须各算各的。你想过没有。两颗行星距离那样近,质量又差不多,它们相对的一面,会受到对方引力的强大影响。如果有海洋的话,海水肯定会在这个部分高高地凸起;没有海洋,地质结构也会因为引力的影响而变得十分脆弱,出现火山的几率极高;甚至两颗行星的大气层都是互通的。”
叶飞听得莫名其妙:“这和是不是生态行星有关系吗?”
“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吗?”谢教授说,“在相对的一面,两颗行星的引力会互相抵消,而在相背的一侧,两颗行星的重力会叠加,侧面的得力则侧倒向伴星的方向。你能想象在这样复杂的地方出现生命是件多么超出想象的事情吗?”
“呃,明白了。”叶飞并不觉得双星的引力复杂,就会导致生命灭绝。
也许这样的环境对高等生物来说确实是致命的。但是对初级生物,特别是微生物而言,应该没什么影响才对。
只是他并不想因为这个话题与谢教授陷入没有意义的争论。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觉得挺有意思,如果那一对双星上真的产生了智慧文明,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最起码,他们的建筑一定要非常、非常的结实。不然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引力强度和方向都不一致,地球上任何各类的建筑放到这里。肯定用不了几天就会彻底倒塌……嗯,不过两颗行星实在是太亲密了,恐怕早就锁定了彼此,永远一面冲着对方,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舰队又停留了几分钟之后,谢教授和他的团队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
这一次谢教授没有再指定新的坐标,而是交给叶飞自行决定,叶飞当即命令舰队直飞参宿四。
舰队进入超光速,舰桥前屏上的画面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模糊,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地在镜头上任意涂抹,除了一片红色,再也看不清其它的东西。
叶飞强忍着更换镜头的冲动,耐心地数着时间。
根据谢教授的推测,激波层的厚度最多就是几个月的光程,如果推论正确,那么舰队至少应该渡过了激波层三分之一的厚度,剩下的部分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通过。
正在叶飞一个劲地琢磨的时候,前屏的赤红突然间消失不见!
情况变化得太快,以至于大家都没能及时做出反应。
“快,脱离超光速!叶飞看了一眼时间,从舰队出发到红光消失,居然只用了七分多钟而已。
不过想想也对,超新星爆发快则十天慢则数月,就算是参宿四的爆发比较拖拉,也不可能连续爆发半年,三四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往多说了,正常情况下,飞越四个月的光程,只需要二十分钟而已,战舰覆盖了多余的装甲之后速度虽然略有下降,可是也差不了太多,半个小时用不了的用。
不是谢教授非得看什么星星,舰队早就脱离激波层了。
想到这里叶飞不由地一阵怨念,这老爷子,非得在激波层里看这看那,这不是折腾么?
果然不出所料,战舰脱离超光速后虽然还能看到零星的流光,但舰外的环境已经正常了许多,环境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七十度左右。
“头儿,什么情况?”新源号刚刚脱离超光速,来自于海州号的紧急通讯就接入了战舰。
叶飞哈哈一笑:“没事,确认一下环境情况。”
姜宇飞一脸地蛋疼:“事先也不说一声,你想吓死几个啊?”
新源号突然脱离超光速,事先一点预兆也没有,海州号的磁感仪上突然失去了旗舰的信号,姜宇飞吓得心脏差点没跳出来,赶紧命令海州号脱离超光速。(未完待续)
ps:抱歉,今天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没倒出时间码字,更新晚了。




重装突击 1222 一帆风顺
其他战舰的情况也差不多,结果各舰脱离超光速的位置都不一样,最后一个脱离超光速的战舰,与新源号的距离足足拉开了一百多个天文单位。
回到了正常空间,叶飞立即命令各舰更换了舰艏镜头,看着重新清晰起来的前屏,叶飞的感觉就像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一般舒坦。
神清气爽的叶飞大声命令:“刘蕾,通知各舰向我舰靠拢,各舰安排值班人员,不必要的人都给我回宿舍睡觉。”
“是!”刘蕾立即照办。
“谢老,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叶飞礼貌地问了一句。
稳如泰山的谢教授看了叶飞一眼:“你是不是想直飞参宿四?”
“您的意思是……”
“超新星爆炸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建议还是谨慎一点好。”谢教授说。
1...415416417418419...5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