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渡长安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社那
正因真迹已经不在,如今卫钰手里的这个虽为双钩填墨的摹本,却也算得上稀世珍品了。
花渡的目光在扫过《快雪时晴帖》的时候并无波澜,但在瞥见那幅《兰亭序》之后,眼中却闪过了一抹惊诧。
留意到他的眼神,卫瑕不由开口问道,“这字怎么了?”,一面问着,一面不动声色的打量起花渡的神色来。
花渡没顾上回答,只因那惊慌的感觉又闪过了心头。他已经不记得过往的一切了,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不记得自己做过何事,可是在见到眼前这幅字的时候,浮现于脑海中的那幅画面,却又那样的真实。
他几乎可以确信,他们所说的真迹,他亲眼见过,甚至,触碰过……那么,当时站在他身边的其余几人又是谁?与他说话的长者又是谁?
“花渡?”引商轻轻唤了他一声,伸手在他眼前一晃。
花渡总算回过神来,这才看向了面前的卫氏兄弟。卫钰也不在意他的分神,主动说明了来意,“这两幅摹本虽然已与真迹无异,但在看了先生的行书之后,我与舍弟还是觉得先生的笔法更胜摹拓之人,特来向先生请教,请先生指点一二。”
说得好听,其实不过是想看看花渡在看过摹本之后能不能临摹出更加逼真的摹本。
据说东晋时康昕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就连王献之都没有察觉出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卫钰大概也想见识见识这样的功力吧。
花渡不是察觉不出对方的意图,但也没有犹豫的拿起对方带来的笔墨,准备先模仿着写上一遍。
引商对书画诗词一类向来很感兴趣,可是今日她不仅要出门解决温饱,更要为母亲买药送药,即便恋恋不舍,还是在花渡拿起笔之后悄悄退出了屋子,让这三个文人继续探讨切磋。
难得起一回早的华鸢站在门口等她,见她出来便主动凑上去说要跟她一起出门。
引商也不是不想带着他,可是一想到自己还要去张伯家给母亲送药,就觉得面前这人实在是累赘了。
“你要去也成,可是不能乱说话!”先提醒了对方一番,她才肯松口带着他。不然到时候张拾气恼起来追着他打,她可拦不住。
华鸢很不情愿的点点头答应了。
两人去常去的那家药铺买了药,又尽可能的买了些补品,手上拎着几个药包往张伯家走去。今天又是一个下雪天,他们进门的时候,身上都落了厚厚一层雪,在门口站着的张拾一见华鸢便挑起了眉,刚想发作却又被张伯给瞪了回去。
青娘还在屋里躺着,床边烧着炭火,见他们两人过来,便连忙支撑着身体坐起来,“这么冷的天,怎么还进了城?”
引商只说自己在城中有桩生意要做,然后便坐过去依偎在自己娘亲的怀里,“阿娘,好些了没?”
自从夫君去世之后,青娘便因郁结于心患上了这磨人的病,恨不得每天都泡在药罐子里,一连换了好多个大夫,他们明着会说一句,“还需好生调养。”,暗地里却对引商连连摇头。
这病症是治不好的,只能年复一年的靠药材来吊着命。引商平日里舍不得吃穿,攒下来的钱财正是用来给母亲买药。
难得今日青娘的气色比往日都要强些,她拉着女儿的手连声答道,“好些了……好些了,娘亲不用你担心,你顾好自己才是。”
一旁的华鸢托着下巴趴在旁边的案上,目光在这母女二人之间来回看着,最后眼见着引商还是担心母亲的病症,便突然开口提议道,“不如让我来看看。”
不等引商阻止他,他已经窜到了青娘身边。青娘本以为这个年轻人要为她诊脉,可是当她没什么顾忌的伸出手腕后,却见对方根本没有伸手搭在她脉上的意思。
“你真的学过医?”引商在旁边睃拉他一眼,压根就不信他会医术。
“我行医二十余载,救死扶伤,怎么也能称得上名医了。”华鸢漫不经心的答着,倏尔又抬眼看了看青娘的气色,最后沉默着站起身没再说话。
引商心下一沉,也心知对方想说什么。她感激他没有像往日那般口无遮拦的说出口,便硬是扯了扯嘴角笑他,“行医二十余载?您今年贵庚?”
“我啊……”华鸢认真回想了一下,最后答道,“二十……二。”
引商白了他一眼,扭头提醒母亲千万别相信这个人说的话。
万幸的是,华鸢那片刻的沉默并未让青娘放在心上,当娘亲的更关心的还是女儿的终生大事,一见这两人又在家中吵吵闹闹的,心里不禁犯了嘀咕,想着女儿该不会是真与人家有些什么吧。
引商怎么会看不出娘亲的心思,只是这次不同往次,眼见着青娘又要开口劝她找个好人家出嫁,她连忙抢先说道,“娘,有个人我想让你见见。”
青娘在这种事何等敏锐,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忙不迭的问道,“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在哪里……”
不等她问完,引商已是连连摆手,“过些日子您见到他就知道了!”
听到这话,青娘也不急着追问下去了,只不过眉里眼里尽是笑意,就连脸色都红润了不少,看似十分欣慰。
引商又怎么会不知道娘亲最大的心愿便是见她嫁个好人家,可是……
走出张家的大门时,外面还是风雪交加,风刮在脸上的时候,如钝刀子割肉般的疼。但在这样的寒风之中,引商的步伐反而更快了一些,她几乎是跑出门的,然后跑着跑着就慢了下来,直至突然停下脚步,然后蹲下身将整张脸都埋在了膝间。
华鸢站在她身后很远的位置,看不清她的神情,待到走至她的身后刚想扶她起来的时候,却见面前的少女已经自己站起了身,扭过头对他笑笑,“你走的也太慢了一些,还要我等你。”
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华鸢把想要扶她支撑着她的手默默的收了回来,只是站在她身边与她并肩走在路上。一路无言,快要走回邸舍时才倏然开口,“很久之前,我也未曾想过以行医为生,只是为了族人的安危,才不得不妥协退让。明明那时已经一无所有了,每日却还要想着如何做才能让家人安稳无忧的生活……不过,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他转过身,认真的注视着她,难得没有了往日那吊儿郎当的笑容,而是收敛了神色,看着她,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告诉她,“坎坷的路我已经走过一遍了,不会再让你走上去了。”
别怕,总会没事的。





渡长安 第60章
热门推荐:、 、 、 、 、 、 、
引商觉得华鸢最近实在有些奇怪。
甭管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瞧上她的,明明之前都不声不响的,最近这两个月却三番两次的说这些似是而非的话……不知是不是她想错了,好像自从花渡出现之后,这人就着急了起来……
哦……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的引商忍不住瞄了他一眼,却见他还是那副没有半分笑意的表情,她也不得不收敛了神色,没有像往日那般打趣他,最终只是沉默。
有些事,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两人回到邸舍的时候,卫钰刚刚将那锦盒合上,看他的表情,似乎收获不小,引商进门时还听见对方笑着说,“这东西我怕是也要带进棺材里,谁也不给了。”
花渡的表情淡淡的,看不出喜怒,但从那略显轻松的神态来看,似乎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在桌上还散落了十数张临摹的字帖,引商捡起来看了看,不得不为之叹服。但是这些与卫钰收走的那两张相比,无疑是略逊一筹的,甚至可以说是被丢弃的。屋子里有火盆,为了防止那些废弃的摹本落在别人手里,卫瑕未有犹豫,便将其余纸张全都掷于火中烧了个干净。
引商蹲在火盆边取暖,花渡就站在她身侧与卫钰说着话,不时帮她留意着火盆里的火,而她只要稍稍仰起头就能看清他的神情。
自她认识他以来,她还从不知道他的眼中也会闪过那样的光芒。也许他真的曾是文人,“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世人眼中的文人墨客都是飘然出世、心游物外。而一个少年人,身负才学,文韬武略,想必心中也曾怀有鸿鹄之志。
可是他偏偏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年少身死,受尽屈辱,如今又忘却了过往,再也不能忆起旧时风景。
世间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执念,或远超情爱或高于性命。引商发现,自己好像突然明白了花渡心中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可是又有些模糊,因为她还是不知道他曾经经历过什么,不懂得他的遗憾。
终于到了科考当日。
“什么?”正在为炉子加碳的引商一愣,差点被炉中的火星溅到手。
卫瑕倒是淡定得多,“我打算留在这里生活,还请你收留。”
相处多日,两人之间已经不再客气的用尊称了,可是这话说出口时,卫三的语气还是相当的诚恳,正如他所说,这是个请求。
“一直在这里生活?”引商有些摸不透他的意思,“如果一直在道观里生活下去,那岂不是……”
“出家。”卫瑕替她将话说完。
他的意思,就是要出家当个道士。
引商傻傻的看着他许久,愣是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卫氏兄弟的名声长安城谁人不知?他是高门大户的世家子弟,又是皇帝面前倍受恩宠的宠臣,铺在他面前的明明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一条光明大道,他何苦要选择最崎岖的那条小路?
若说他为了秀秀一事心如死水了,引商是不信的。哪怕是再难抚平的伤痕,以卫三的冷静沉稳来说,也不至于一时冲动做出这样荒谬的决定来。他既然能说出口,便足以说明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可以说,绝对不会再改变想法。
“为什么?”她不得不问上这样一句。哪怕是他们这个道观高攀了卫瑕,她也想知道他真正的理由。
“虚度了二十余年,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他实言相告,神情中却没有对自己阳寿所剩不多的恐惧,更多是对将来的期待。而在这间奇怪的道观里生活,就是曾经的他所能想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引商生平所见过的人虽然称不上多,但是形形□□都见过不少。有些生来就一帆风顺的人,半生却都是在循规蹈矩的生活着,每每就是这样的人,总想着离经叛道,她曾经对这样的人嗤之以鼻,暗叹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结识了卫瑕之后,却又发现世事远不如所见那般简单,哪怕亲眼所见也一定为真,没有人能对他人的选择妄自非议。
衡量了一下卫瑕的本事和他能为道观带来的声名,引商爽快的点点头。
卫瑕倒像是早就料到她会答应,并未感到意外的道了声谢之后,便将目光投向了这空荡荡的小院,好奇道,“华鸢和天灵去了哪里?”
“还不是因为那位大将军。天灵也不知是冲撞了什么,三番两次的得罪他。”一提这个,引商连气都不打一处来。李瑾自上次误伤了天灵之后,再也没有来过道观,直到今早才因带兵出城经过这里,那时卫瑕刚好与府里派来的仆从出门了,李瑾没有寻到想见的人,便干脆使唤天灵到城里送信。
天灵呆呆傻傻的,又怕得罪这个高官,只能冒着风雪跑到城里去送信去卫府,直到现在还未回来。
“至于华鸢……”说起这个名字,引商才忽然反应过来,“咦?华鸢去哪儿了?”
卫瑕刚刚回来不久,自然不知道华鸢的下落,可是正当他想开口问下去的时候,却见道观之外有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徘徊着。
“进来!”轻声的一句命令,却带着不可违抗的力量。
门上的那道门画也意外的没有阻拦他的这道命令,任由道观外的那个身影不由自主的飞进了观内,最后跌在院内动弹不得。
引商本是不在意的睃了一眼,结果这一看却吓了一跳,“你怎么在这儿?”
那个身影竟然是本该在考场上的季初!
她尚且没反应过来,卫瑕却已经心下了然。当她用困惑的目光看过来时,他点点头确认了她的猜测,“我这点本事,只能命令鬼怪妖魔,于凡人无用。”
*
在出发去考场之前,花渡又借着水里的倒影看了眼自己的模样。
同行的书生去看不惯他这个动作,还在那里嚷道,“季二,快些走吧,有什么可看的。”
季初在家中是排行第二的。
多说多错,花渡并未多言,便跟着同伴们出了门。路上,其他人虽然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复试而紧张,但是同样也在议论着一桩怪事。
这怪事便是萧生。
“听说向主考官的举荐他的人可是圣人面前的宠臣啊!”一个举子忍不住连连咂嘴,似是不敢相信这件事。
明明经了上次的事之后,被他们教训了一顿的萧生应该没脸去考场了,可是对方非但大摇大摆的去了,还被宫里头那个出身东瀛的权贵源伊澄极力举荐给了主考官。
怎么能说不是一件怪事?
他们议论的热火朝天的,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花渡也听进去了几句话,但还未等他想通这怪事是怎么回事,几人都看到了站在考场门口的那个人。
萧生一改往日畏缩又自以为是的姿态,正站在那边整理衣冠,可是脸上的神情却似有些不耐烦,摆弄了一下皱起的衣襟便懒得动手去扯平了。
其他举子在他身边经过时对他的冷嘲热讽,他也全然像是没听见一般,只是悠闲的站在前方,像是在等什么人。
而花渡眼见着对方的目光始终落在这边,实在是不难看出他到底在等谁。
两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萧生终于露出了一个笑容,这笑与他这个人看起来极不相配,张扬且桀骜,那与生俱来的傲气不是流露于神情中,而是刻在了骨子里。
花渡想扭过头看向对方的时候,对方已经转身向着考场走去,他只瞥见了那个男人右眼角下突然多出来的一颗红痣。
今年考试的“策问”一门,又是以政事为题,让考生们写下自己的见解,比起死板的“墨义”、“帖经”来说,更有难度也更有意义。
就在其余举子还在苦思冥想之时,花渡已经落下了笔。相较起那些刻板的学问来,他自己也在诧异自己能不假思索的飞快写下纸上这些字来,可是有些见解就像是刻在他脑子里一般,无需多想便能落笔成章。
只是就在他最终放下笔的时候,却见坐在他斜前方的萧生突然轻哼了一声。两人离得太近,他将那声轻哼听得一清二楚,而且不难听出对方的遗憾之情。
不屑中又带着几分可惜。
就像是在遗憾可造之材不堪重用。
科考结束之后,花渡再走出考场时已经望不见萧生的身影了。放榜是在下个月,还有些日子。
思来想去,傍晚之时,他还是撑着那把自己那把纸伞走进了主考官等人阅卷的房间。
其实本不该这么早就定下榜首,可是当他踏进屋内之后,却见主考官捧着两份卷子对身边之人感叹道,“实在难分高下。”
“难分高下?不尽然。”坐在一旁的卫钰是赴主考官之邀才来到此处,但是在看到今年的考卷时也不由赞叹了一番。
郑周手里捧着的两份考卷,一份上面的名字是季初,一份是萧生。
这两人分别有卫瑕与源伊澄举荐,本就不分上下,只看文采了。可是当郑周说二人文采也不分高下时,卫钰却单单拎出了季初的文章说道,“此人若为官,必成一代名臣。”
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大了,但是郑周却心知这是事实。
可是,卫钰紧接着却指着萧生的文章说道,“此人若为帝王,必将成就千古基业。”
孰高孰低,确实分不出上下来,因为为君为臣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渡长安 第61章
热门推荐:、 、 、 、 、 、 、
引商听说过“贼喊捉贼”,却还从未听过“鬼喊捉鬼”。
季初畏惧门上那道门画,更害怕面前这两人。风天雪地里,他老老实实的蹲在院子里,等着他们发问。
因为太过惊讶,引商手里捏了道道符往他额上一贴,这才站在他身侧打量起他来。其实这样仔细看去,眼前的“季初”比起前几日见到的那个季初要稍稍年长一些,相貌也不如那个季初清秀,但是他们二人长得无疑很相像。
“难不成那是你弟弟?”与卫氏兄弟相处久了,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兄弟关系。
可是眼前的“季初”却急急忙忙的反驳道,“那明明是我孙子!”
他被贴了道符咒,动也不能动,只能对着面前的人用力的瞪眼睛。引商伸出两个手指头对他比了个戳眼睛的动作,这才接着问道,“既是你的孙子,你还要附他的身,毁他的前程?”
“谁毁他的前程了?我这是帮他!”
“季初”越说越激动,干脆将自己生平际遇统统说了那么一遍。什么寒窗苦读,什么考到六十岁都没中举,到死都不甘心……
人死之后,有神无形,容颜全由心定。同样是寿终正寝而死,死后的容貌却有年少年老之分,正是取决于亡魂对生前的留恋与怨念。
想来眼前这个“季初”身为科场鬼,对生前未中举的自己执念太深,到了死后还是这般模样,心中一直期望年轻的自己能高中,从此春风得意光耀门楣。
而他自己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便将心愿寄托在了孙子身上。可惜孙子实在是不争气,险些连乡试都没过……
说到最后,“季初”深深叹了一口气,“若不是我不甘心苦练了一辈子的行书败在一个少年人手里,哪会牵扯出这么多事情来。”
那日酒肆一别,他在震惊之下不由追着花渡出了城,凭着对方手里撑着的那把红伞和那青狮吐焰图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然而追到道观之时又碍于门上的门画不得其门而入。
偏偏就在这时,华鸢为了让花渡进门,特意撕掉了门上那张门画。
想到这儿,引商总算是捋清了事情的经过,但是紧接着又是一愣,“那……他们两人岂不是……”
是人是鬼,她分辨不出来,华鸢和花渡总分得出来。恐怕这两人早在季初接近道观时就察觉到了他的存在,只是事到如今都没有拆穿罢了。
她忽然就有了一个很荒唐的想法。
“今日科考你未去赴试,难不成有人顶替你孙子去考试了?”她捏着“季初”的脖子狠狠晃了晃。
“季初”忙不迭的点点头,“这……这可是他说,他说他定能高中的!”
比起争一时之气,““季初”更想让孙子金榜题名。
“说实话,我也仅仅是行书写得好罢了,诗赋文章倒还真的比不上其他人……”事到如今,他也不得不缩头缩脑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引商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顶替这一次也便罢了,今后你孙子若是高中为官,不说别的,单是笔迹不同,又该如何解释?”
“嘿!你还别说这个!”不知怎的,“季初”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在那儿啧啧赞叹,“那个阴差还真有两下子,我不过是把我孙子写过的东西给他看了看,他才用了半天时间,就把我孙子的笔法学了九成像!听说这些阴差都是枉死城里出来的,他生前到底是……”
他的话尚未说完,一直默默听到现在的卫瑕终于插了一句嘴,他带着困惑左右看看面前这一人一鬼,然后好奇道,“你们说的阴差是怎么一回事?”
*
半个月之后放榜之日,高中魁首的是初次赴考的举子季初。一时间,这个出身金陵的少年成了长安城最受瞩目的才子。
听说这个消息时,卫瑕正与兄长坐在东市一间酒肆之中。纵使两人坐得偏僻不引人注目,卫钰拿出那张考卷时还是小心的打量了一眼四周。
卫瑕留意到,这张考卷上的名字是“萧生”,而他的兄长却说,“这才本该是今年会试的魁首,可惜了……”
可惜榜上连他的名字都没有。
卫瑕却没有问这其中的缘故。他与自己兄长都心知肚明,这人文采虽好,见解虽高,却不容于朝堂,若不是因为这是个大活人,出身来历都写得清清楚楚,卫钰怕是都要疑心对方上辈子是不是真的当过皇帝。这张考卷上的言论,任谁都不敢让宫里头那位圣人看到。
想到这儿,卫钰突然又忆起了自己念念不忘的那桩事,“上一次你说那人从未见过《快雪时晴帖》又如此了解王右军的书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与王右军同为东晋时人,或是干脆师承王右军,而《快雪时晴帖》本是王右军写给友人的书札,他从未看过也是正常的。”
他声音压得很低,却抑不住心中激动,“我现在倒是有些信了。”
“这世上离奇之事本就不少。”看着手里那张考卷上熟悉的笔法,卫瑕不由又想到了道观中那个古怪的年轻人,他微敛了眼眸,唇角已经不自觉的勾起,“二哥,我怕是不会后悔了。”
许久之前初见花渡,他对兄长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这想法也就仅仅是一个再荒谬不过的猜测。直到半月前,在那间看似破烂的道观之中,那个扮作少年模样的少女对他透露了真相。他才发觉,自己似乎做了一个不得了的决定。
前半生循规蹈矩,未有一事如意,今后等着的他却也许是这世间最不思议的经历。
卫钰不知道他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都经历了些什么,但却从未在他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的神采。二十年来,自己**在外,做出了许多离经叛道之事,然而从不知幼弟心中真正想要什么。
“这么久了,兄长能给你的尽非你所求,只愿这一次……你能开心一些。”憋了一肚子的话,千句万句叮嘱,最后脱口而出的只有这最朴素无华的一句。
1...2425262728...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