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眉鼠眼
…………
奏报很快呈进了太极宫。
李亨接到顾青的请功奏报后,表情很精彩,时红时青,双拳攥得紧紧的,努力许久才忍住了冲口而出的脏话。
这份请功名单很长,上到顾青麾下第一大将常忠,下到神射营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军士,就因为那位普通军士在围剿史思明叛军一战中,一枪击中了叛军的一名将领。
看着名单上冗长的名字,还有顾青特意在每个名字后面备注的应封官职爵位,李亨气得双手直颤。
在请功奏表上,顾青强烈“建议”常忠,沈田,李嗣业等将军封侯,孙九石,马璘,刘宏伯等将军封县伯或县子,其余的低级将领和普通军士皆有升赏,一份名单数百人全都要封赏,可谓壮观。
若换了别的军队,或许李亨不会那么在意封赏,赏便赏了,终归是自家的军队,自从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平定叛乱,以往特别珍视的爵位早已像不值钱的大白菜一样到处乱封,就连在民间召集乡勇抗敌的某位大地主,居然也被李亨封了个县子之爵。
爵位本来已滥大街了,但李亨却非常不情愿给安西军将领升官封爵。
这支早已对朝廷不忠的军队,没剁了他们是因为实力不够,今日却还要封赏他们,李亨心中不知何等憋屈。
眼神喷火盯着面前的奏疏,李亨脸色铁青紧紧咬着牙。
当年做太子时虽说也隐忍了二十余年,但他也没忍得如此辛苦。
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穿着紫袍的鱼朝恩出现在眼前,手里捧着一封书信,走到李亨面前轻声道:“陛下,新上任的剑南道节度使高仙芝派人快马送来密信,高仙芝和封常清已接管了剑南道兵马,目前已率军五万向关中开拔……”
李亨一愣,接着大喜:“高仙芝已顺利接管了剑南道兵马么?”
鱼朝恩躬身笑道:“是的,据朝廷布在益州的眼线禀报,鲜于仲通原本不大情愿交出节度使之权,后来高仙芝请出了圣旨,并带了一百余名亲卫闯入节度使府,扬言鲜于仲通若不遵旨便立斩,鲜于仲通这才不得不交出了兵权。”
李亨喜道:“不愧是当世名将,高仙芝不负朕望,事情也做得利落干脆,好,好!”
鱼朝恩接着笑道:“不过鲜于仲通虽然交了权,但剑南道的蜀军将领们似乎也不情愿换帅,听说军中将士也闹腾过一阵,后来高仙芝接管兵权后,拉拢了一批忠于朝廷的将领,利用这些将领麾下的兵弹压了那些不服的将领,在军中当众斩了几人,立了大威,蜀军这才彻底掌握在高仙芝手中。”
李亨笑道:“高仙芝确实好手段,难怪父皇当年对他如此重视,就算后来失守了潼关,其责也不应在他,若此番勤王能打败顾青,朕定将高仙芝奉以国士厚赏之。”
鱼朝恩躬身谄笑道:“国难之时仍有名将愿死社稷,国之大幸也,陛下洪福,定能安然度此厄难,再复盛世气象。”
李亨大笑道:“说得好,鱼朝恩,你可越来越会说话了,回头赏你两贯钱,算是得你一个口彩。”
鱼朝恩急忙感激涕零状谢恩。
李亨垂头再看看面前的请功奏疏,忽然觉得一阵轻松。
“准了,都准了!”李亨大笔在奏疏上一挥,然后冷笑道:“看尔等风光到几时,朕的勤王大军所到之日,便是尔等灭亡之时!”
鱼朝恩急忙附和道:“吾皇能忍一时之气,而成千秋之功业,有继往开来英主之气象,纵比高祖太宗先帝,亦不遑多让。”
李亨被这记马屁拍得很舒服,不由得意大笑起来。
退出大殿,鱼朝恩谄笑的表情渐渐收起,随即目光变得阴沉。
回头深深看了一眼气氛压抑的大殿,鱼朝恩嘴角露出一抹嘲讽般的笑容。
“大势已去”这四个字,天下人皆已明明白白看在眼里,唯独宫里二圣仍在做着诛权臣,复盛世的美梦,可笑,可悲!
转过身,鱼朝恩回宫里的居所换了身寻常百姓的衣裳,然后匆匆出了宫门。
顾青王府内,鱼朝恩仍然一脸谄笑,在顾青面前时刻保持弓腰的姿势,言必以“奴婢”自称,显得非常卑微。
顾青饶有兴致地打量鱼朝恩,心中却有些感慨。
为何古往今来的帝王都容易被身边的宦官太监而左右情绪,直至最后被蒙蔽,被欺瞒,成了史书上痛骂千古的昏君暴君。
其实有时候还真怪不得那些昏君,主要是身边的宦官太会说话,太会讨好,当他们用一脸真诚的表情夸你好厉害,好激烈,奴婢幸福得要死了之类夸张的话语时,正常人很难保持淡定,通常都会沾沾自喜……
嗯?思维好像走进了奇怪的方向……
“剑南道的勤王大军已开拔了?多久能到关中?”顾青含笑问道。
鱼朝恩躬着身子道:“据宫中接到的高仙芝密报,此时剑南道五万蜀军已越过了秦岭,快到梁州了,大约半月后会到长安城下。”
顾青笑道:“辛苦你了,这个消息很重要,回头好好赏你,说说看,你想要什么,我可斟酌一番。”
鱼朝恩陪笑道:“殿下的话透着诚信,让奴婢甘之如饴,奴婢什么都不想要,只盼殿下江山鼎定那一日,让奴婢能身边侍候您,于愿足矣。”
“你想多了,我身边只要女人侍候。”顾青断然拒绝。
鱼朝恩急忙道:“殿下,宦官也有宦官的好处,服侍您的活计上,可比那些粗手笨脚的宫女强多了,哪怕您更衣如厕都能将您侍候得周周到到的。”
顾青瞥了他一眼:“如厕怎么侍候?帮我掏出来?扶出来?还是毕恭毕敬请出来?”
“下等人的事,奴婢不敢污了殿下的耳,但宫里历代帝王用宦官可都很顺手的。”
顾青摇摇头:“先不说这个,你回宫后继续帮我留意天子的言行举动,有消息马上递出宫,你颇受天子宠信,亲自出宫风险太大,我已在宫里布下了一些眼线,回头我会让他们与你接头,你有消息递出只需在宫中找到他们即可。”
“殿下为奴婢考虑周到,奴婢感激铭内,无以为报……”鱼朝恩露出感恩戴德状。
顾青静静地盯着他的脸,良久,忽然笑道:“我知道你改投明主的心思,但这些逢迎阿谀之辞就不必说了,我与那些帝王天子不同,我喜欢踏踏实实做实事的,若真想我高看你一眼,就实实在在干点事出来让我看看。”
鱼朝恩一凛,表情终于不再夸张,而是严肃地道:“殿下的话,奴婢深深记在心里了,奴婢定不负殿下嘱托,为殿下实实在在多立几桩功劳。”
“好,辛苦你了,回去吧。”
待鱼朝恩走后,顾青走进了王府的书房。
偌大的书房内不仅有书架和各种摆设,正中还有一张硕大的沙盘,沙盘上是缩小了比例的关中缩略模型,上面标注着关中各个城池,道路,山川河流等,非常详尽。
顾青走到沙盘边,取过一面小小的白色旗帜,沉吟片刻,在沙盘上的秦岭以东梁州城方向插下旗帜。
这面旗帜代表着高仙芝的五万蜀军,而沙盘上不仅仅只有这一面旗帜,在长安北面的陇州城附近,也插着一面白色的小旗,那是陇右节度使仆固怀恩率领的三万陇右兵,还有河西节度使曲环的三万河西军,三支兵马共计十余万,正朝长安城进发,对长安隐隐呈半圆包抄之势。
值得欣慰的是,曲环的河西军兵马迟迟不见动静,多日来都按兵不动,他确实遵照圣旨率军开拔了,只是行军之缓慢,行动之拖沓,简直慢如爬行。
曲环的心思顾青大约明白几分。
当初终究与顾青有过一段同营袍泽的情分,在平定叛乱的几场大战中,曲环的河西军也曾与安西军并肩而战,如今战友袍泽眼看要变成敌人,不仅是曲环,恐怕所有河西军将士心中也是不情愿的,所以开拔以后行军才如此迟缓,为的就是拖延,不愿与安西军兵戎相见。
“该解决了……”顾青长长一叹:“毕其功于一役,让天下快些恢复太平,也好施展手脚,变法图新,试试有生之年能不能开创一个盛世江山。”
神情凝重地盯着沙盘,顾青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待了很久,走出书房时已是傍晚。
从王府后院出来,顾青叫来了韩介。
“派亲卫去召集安西军各位将军,来王府议事。”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六十九章 战云密布
做事有先后,先定太平,再谋盛世。
顾青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他甚至对未来数十年的谋划定下了时间。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最容易解决的,它的周期不会太长,史思明被剿灭后,剩下的只有被李亨召集而来的各藩镇勤王大军了,这是李亨的最后一张底牌,也是大唐境内的最后一场战争。
此战过后,顾青要做的是巩固朝堂,肃靖地方,给天下各地州县换上新鲜血液,使之气象焕新,从根源上为盛世做铺垫。
至于盛世还有多久到来,顾青对此并不盲目乐观。
这辈子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吏治的腐败,权贵的奢靡,世家的势力,以及土地制度的崩坏等等,每件事都是非常艰难的大事,顾青甚至觉得终其一生也许都无法彻底做好,有些根源性问题或许要留给下一代。
没办法,顾青也只是凡人,不是神,他能做的是尽量利用前世的知识,让大唐少走一些弯路,不犯愚蠢的错误。
眼下顾青要解决的,便是用一场战争彻底鼎定乾坤,耗尽李亨手中的最后一张底牌。
下午时分,郡王府门前停住了一批又一批的战马,安西军将领带着各自的亲卫登门而至。
顾青亲自站在王府门前迎接,见将领们过来时都是由亲卫牵着马儿,他们则老老实实步行,顾青脸上不由露出微笑。
诸将见顾青站在门前,急忙上前见礼,顾青环视众将,含笑道:“你们没有在长安城中策马乱市吧?”
常忠摇头道:“末将等人恪守王爷立下的规矩,不敢在城中跋扈坏了安西军的名声,从进城门开始便是一路步行而来。”
其余诸将纷纷附和。
顾青欣然笑道:“好,心中对百姓有敬畏,我们才能走得长远,民心所归,无往不胜。”
说完顾青朝众人招了招手,道:“走,进府详谈。”
领着众将入了府中前殿,众将待顾青落座后,他们才各自坐下。
府中宫女很快端上了各色点心,还有顾青独创的炒茶泡的茶水,众将好奇地打量着沸水中上下沉浮的茶叶,然后面面相觑,不知这是个什么新奇物事。
顾青笑道:“喝里面的茶水便是,泡过的茶叶看个人爱好,此物若传到西方蛮夷之国,那些贵族们往往将茶水倒掉,捞出里面泡过的茶叶当点心吃,嗯,也算一盘老虎菜,吃起来嘎嘣脆。”
众将大笑,然后小心地捧起杯子,浅浅地啜一口滚烫的茶水,被烫得龇牙咧嘴。
品过茶水,众将表情各异,对于新奇的物事他们一时不太习惯这个味道,咂摸咂摸嘴,觉得就是略带几分回甘和清香的苦水。
顾青摇摇头,有明珠暗投之憾,对这些粗鄙的武将来说,或许喝泔水都比喝茶有味道,下次就用泔水招待他们。
“今日聚将,首先有件事恭喜各位……”顾青微笑环视众人。
众将正襟危坐。
顾青笑道:“恭喜各位,我昨日向天子请奏,历数近年安西军将领立下的军功,并为你们每人请奏封爵,天子已准了。”
众将闻言大喜,神情顿时振奋起来。
对将军来说,升官封爵是他们一生拼战沙场的动力,从天宝十四载安西军入玉门关平叛,时经三年余,如今功成名就,已是人人封爵,大丈夫不负此生。
众将狂喜许久,然后同时起身朝顾青躬身一拜,异口同声道:“多谢王爷恩典。”
顾青笑道:“要多谢天子,是天子恩准的。”
众将一怔,再次重复道:“多谢王爷恩典。”
顾青笑容渐敛,目光带着深意环视众人,良久,洒脱地一笑:“罢了,都坐下吧。”
众将听话地落座。
一来一往两句对话,顾青与众将已将许多不可言之事尽付谈笑中。
安西军只认顾青的统帅,也只认顾青对他们的升官封爵,众将绝口不提天子恩典,这便是众人的立场。
顾青召集众将议事的过程非常务实,没有什么假大空的虚话,每件议程都是接踵而至,说完一件马上说第二件。
“第二件事,安西军拟增节度副使一人,在座各位都没份,我属意冯羽任节度副使,今日当面问诸位,冯羽可能服众乎?”
众将又愣了。
顾青解释道:“冯羽此人与我是同乡同村,但我提议此人出任节度副使并非我任人唯亲,冯羽这些年的事迹,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安禄山谋逆之前,冯羽已奉我之命潜入敌营,这些年在敌营忍辱负重为安西军暗中传递出了不少重要军情……”
“安禄山在冯羽的谋策下被刺死,史思明被冯羽用性命拖住,方才被我的好友李白击杀,冯羽做的一切,若论战功的话,应该不逊于在座各位吧?”
常忠起身率先道:“末将服气。冯贤弟是条好汉,他立的功劳比咱们真刀真枪沙场厮杀只强不弱,让冯贤弟任节度副使,末将心服口服。”
众将也跟着附和:“末将皆心服口服。”
李嗣业咧嘴笑道:“冯贤弟确实够格,他做出的事虽不为人知,但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而且改变了整个天下的局势,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死都出自他手,少年英雄,果真不凡,本事比我强我便认,他任节度副使,李某一百个心服。”
顾青含笑环视众人,道:“都是袍泽兄弟,有什么异议当面提出来,若不服气可以理论,我做事向来公正,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
众将异口同声道:“末将心服,并无异议。”
顾青嗯了一声,望向殿外大声道:“冯羽,你进来,与各位将军见礼。”
殿外一道瘦削的人影一闪,冯羽满面带笑走了进来。
众将急忙起身,主动朝冯羽躬身一礼,众人神情肃然,行礼周正,心底里都非常敬重冯羽这些年在敌后的付出。
冯羽笑吟吟地还礼,道:“各位兄长,愚弟不才,受宠若惊,日后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各位只管当面说,愚弟若做事让大家不满意了,指着鼻子骂娘也不要紧,呵呵,反正我脸皮厚。”
众将大笑,殿内的气氛顿时愈发融洽,冯羽短短一句话便融入了安西军将领这个群体中。
李嗣业上前勾住了他瘦弱的肩膀,使劲拍了拍,道:“身子瘦了些,不称斤两,但为人却是一条好汉,来,你坐这里。”
说着李嗣业将冯羽踉跄拖拽到顾青的下首,俨然第二把交椅的位置,强自将他按下去。
李嗣业后退两步,端详了冯羽一阵后,满意点头道:“不错,坐在此处像回事了,往后李某便认你是节度副使,可不敢扣我薪俸军资,否则我真骂娘了。”
众将又是一阵大笑。
众人笑闹一阵后,顾青脸色渐沉,缓缓道:“第三件事,安西军即日起整顿兵马,将士枕戈待旦,要开战了!”
众将一怔,接着露出明悟之色。
常忠沉声道:“王爷,可是各地藩镇勤王兵马将至?”
顾青点头:“目前有三路兵马,陇右节度使仆固怀恩率三万陇右军已至陇州,剑南道新任节度使高仙芝率五万蜀军已至梁州,河西节度使曲环率三万河西军出凉州后行军拖延,似有观望犹疑之意,再加上宫中的三万朔方军,可谓内忧外患,我已决定,这次安西军独面四方兵马,毕其功于斯役。”
众将的神情纷纷凝重起来,常忠起身抱拳道:“请王爷下令。”
众将一齐起身,喝道:“请王爷下令!”
冲天的战意毫无预兆地充斥殿内,一股凌厉的杀气弥漫空气中,刚刚还在说说笑笑的将军们,瞬间化作杀人如麻的魔王,舔舐着淌血的刀口。
顾青满意地看着众人的昂扬战意,点了点头,道:“这次各位会有些辛苦,我定下的总战略是各个击破,趁各路勤王大军还未聚齐,我们主动出兵,从各路击溃他们。”
领着将军们走到沙盘前,顾青指着沙盘上早已插好小旗的三个地点,道:“梁州,陇州,还有曲环所部河西军拖沓行军的甘州附近,这三个地点有主有次,主要是狙击兵马甚多的五万蜀军,高仙芝是当世名将,纵观他曾经在安西节府的用兵之法可以看出,此人用兵颇为刚烈,习惯以大军对敌碾压,是直来直去的刚猛路数……”
顾青说着抬起头,望着孙九石和马璘道:“神射营五千兵马加上马璘三万骑兵,迎击蜀军五万兵马,有把握吗?”
孙九石和马璘二人一凛,异口同声道:“有把握!”
顾青点点头,道:“神射营五千兵马居主阵,正面击敌,节节推进。马璘两万兵马押住左右侧翼,策应神射营阵前推进,剩下的一万兵马作为伏兵,绕路至蜀军后方,待战事正鏖之时,从后路发起突袭,大抵的战术便是如此,若战场情势有变,你二人可相机行事,我不干涉,只要胜利的消息。”
孙九石和马璘挺胸大喝道:“末将领命!”
目光又望向常忠,顾青道:“陇右军三万兵马便交给你了,给你两万骑兵,能胜否?”
常忠拍了拍胸脯,道:“若不胜,末将当阵前自戮以谢罪。”
顾青温和地笑道:“若不胜,也须尽量保存有生力量回来见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的机会不止一次,所以不要动不动说什么生啊死啊谢罪啊,你们每个人对我来说,比胜利更重要。”
众将感动地抿紧了唇,神情却愈发坚定。
顾青盯着沙盘,又道:“仆固怀恩此人我不太熟,但我打听过他的来历,还有陇右军的作战手段,陇右节度使设府之时的初衷就是为了抵御西面的吐蕃,而且是大唐边镇的重中之重,朝廷向来重视陇右,设军数十年,与吐蕃大小交战不下百次,有胜亦有负,近二十年来,负者居多。”
“归结陇右军对战吐蕃之战法,大多是分兵而动,利用山脉高原和平原地势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出兵,所以陇右军的特点是兵种繁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此外步兵还分矛兵,盾兵,弓箭,长戟等等……”
见常忠神情愈发凝重,顾青笑道:“也不用太担心,陇右军还有致命的缺点,这几年陇右军奉旨入中原平叛,他们的老兵在平叛之战中消耗了不少,如今的陇右军大多是补充招募的新兵,论战力自是大不如从前。”
“更重要的是,节度使仆固怀恩是去年底才新近调任过去的,仆固怀恩此人原本是朔方军中大将,他的习惯战法是面对北方突厥游牧骑兵的平原正面作战,并不熟悉高原平地以及多兵种配合作战,而且他初来乍到,陇右军中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此时陇右军的战力恐怕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低。”
看着常忠略微轻松的神色,顾青笑道:“给你两万兵马,对阵三万陇右军,我是经过周密思考的,想来应该不会太艰难。”
常忠轻松地笑道:“末将保证将陇右军拿下!”
顾青又望向刘宏伯,道:“曲环的三万河西军,我给你一万骑兵,再加上我的一封亲笔信,你怕不怕?”
众将一愣,刘宏伯也颇为吃惊地看着顾青。
在安西军所有的将领里,刘宏伯其实是最低调最不出名的,在平叛之战的中期,刘宏伯已很少上战场,而是被顾青派去招募和操练新兵,在很多人眼里,刘宏伯已属于后勤队列,不再直接参战了。
顾青这次倒是真敢用人,不但让刘宏伯一人率军面对河西军,而且只给他一万兵马,还有,亲笔信是什么鬼?
顾青见众将不解,于是笑道:“曲环,曾是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手下的大将,哥舒节帅因病隐退,但河西军却曾与咱们安西军有过同袍之谊,我们曾经并肩战斗过,他们拥戴的节帅哥舒翰我也请了不少大夫医治,河西军将士向来对我颇为感恩,这也是曲环至今拖沓行军的原因……”
“所以我估计,就算我们与河西军战场相见,河西军将士大多是不愿与我们为敌的,刘宏伯可派人拿我的亲笔书信送至河西军,这场战,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
刘宏伯想了想,挺起胸道|:“末将绝不辱命,若然真开战了,末将率军以死抗之。”
顾青点头,然后望向李嗣业,笑道:“三路兵马开拔后,长安城内的安西军还剩下三四万之数,由我亲自指挥,这次好好掂量一下朔方军的成色,李嗣业,你的陌刀营可以出战了。”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七十章 宫闱夜宴
一片平静的气氛里,战争悄然来临。
顾青和李亨都别无选择,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大家都已无法再退一步了,李亨的身后,是大唐历代先帝的英灵,皇位传到他这一代,他不能当亡国之君。
顾青的身后是十万安西军将士,他若退一步,将士们身家性命不保,李亨举起屠刀后不会对安西军任何一个人留情的。
一山不容二虎,世上只能有唯一一个王者。
众将在王府商议之时,长安城的另一角兴庆宫里,李隆基也在大宴宾客。
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对大事来临之前的预感总是很强烈的,李隆基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今夜他宴请的客人,正是北方世家子弟。
以陈郡谢氏谢传经为首,包括太原王氏,柳城李氏,兰陵萧氏等等世家子弟皆在座。
宫廷酒宴,琼浆美食,歌舞撩人。
太常寺的宫廷舞伎在殿内如狂风中的柳絮,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每一记眼眸流转,都留下了妩媚的余韵,观者无不心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