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8小农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名窑
虽然有听说过一些事迹,可最多上学打架,不好好学习之类的,类似现在问题少年,其他的,太遥远了,别说老妈也不知道,加上爷爷奶奶这边光记得被打其他也没问过。
“进来了。”
自行车扎好,蹬蹬瞪跑了进来。“水,水,渴死我了,再不去了。”
“阿妈,我刚进来见着有辆车,咋回事?”
说话才注意到李栋和黄胜男,张宝素三人,家里来客人了。“咦,这高个子长的好像有些面熟啊,真奇怪了。”
“这孩子,别傻愣着,快叫人啊,这是你小叔,成城里来的。”
“别,别。”
开玩笑,这个他叫自己叔,自己喊着他爸,算了算了,各论各的的,小叔就小叔了,唉,难为儿子给爸爸当叔叔。
我的1978小农庄 第942章 老子奇葩一家人
“你怎么回来了,这会不该上学呢吗?”
李福安盯着李庆禹,这混账小子,别是又惹事了。
李栋还在纠结,自己这个叔叔怎么和年轻的爸爸相处,这边爆了一个大雷。
“打架?”
“脑袋开花了?”
李福安一听,这还了得,直接拿出擀面杖,对着李庆禹就要打,边上石秀兰见着赶紧拦着,李栋这边还没搞清楚啥情况呢。我去,爷爷打老子,这家伙李栋有点不知道该帮谁。
只见刚准备跑的李庆禹被李栋伸出一只脚给绊到在地,噗通一下摔在地上,好在地面泥地,不是水泥,要不肯定够受的。李栋真不算有意,只是见着李庆禹直奔着自己过来。
下意识的格挡了一下,没办法,学武之人,李庆禹被李福安一顿棒槌,打的事满头包。“真打啊。”李栋还以为做做样子,等看清楚琢磨明白这才发现,这棍子力道惊人。
“哥,孩子还小,犯错咱们改就是了。”
一把拉住李福安对着李庆禹使了一个眼神,果然是父子,一看李栋眼色,这位赶紧爬起撒腿就跑。“慢点,慢点。”石秀兰追着出去了,摸出一块钱塞给李庆禹。
“买点吃的,今天别回来了,你爸气头上呢,你说说你,咋就安生两天,这就把人头给打破了。”
“妈,他先动手的,我就随便用砖头拍了一下,谁知道他脑袋瓜子这么不经用。”李庆禹这话,李栋这边隐约听到了,这是自己老子,这太浑了一点吧。
你用砖头拍下你脑袋瓜子试试,真当铁疙瘩做的。
“下次可不许了,快去吧。”
得,总算明白了,自己家老子,为啥,这么牛逼,有恃无恐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浑,这才早早的安排结婚了,要不然干了啥,怕是没了自己这个人了。”
“得,这下倒是有事情干了,儿子教育老子天经地义。”李栋觉着只能自己辛苦点了,要不教育出来一个好爹吧。
真是不省心,要说后世老头子最多电电鱼,没了电鱼进项,说是打算买几条猎狗,练习练习捉点野兔子,野鸡卖卖,这话李栋倒是没接着,家里不缺钱。
何必呢,最终还得找个事情做,这不李栋买了两台拖拉机,大拖拉机加上旋耕机等,大铁犁,砸了五十多万,又买了一辆家用车给李庆禹报了驾校。
找点事情做,总比电鱼,养猎狗捉野兔,捉野鸡强一些,没曾想,这家伙跨越四十年,还得忙活,遇到一个不着调的老子,儿子也挺难的。
“这孩子,可真是气死我了。”
说话想起来,李栋不是自己几个兄弟。“栋子,见笑了。”
“福安哥你说哪里话,谁家没个不省心的孩子。”
你还好是个不省心孩子,你知道我有个不省心老子,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还多哄着,多难啊,兄爹。
“唉,这学我看也上不成了。”
李福安说着,叹了口气,家里男娃谁不想出人头地,上个好学,要是前些年倒是还好,推荐上个工农兵大学倒是不算难,可现在要考的,推荐不了了。
这家伙,李福安只能感慨,生不逢时。
“学还是要上的,福安哥,等大侄子回来,我给大侄子上上课。”三年中考,五年模拟给自己年轻的老子上一遍。
“上课,你看看,我给忘了,你娃是大学生。”
李福安一听,直拍手,可不是嘛,这大兄弟可是南京大学的大学生,这年月,整个立新大队都没一个考上大学的,除却几个推荐上大学,正经大学生一个没有。
别说大学生了,中专生,整个夏集公社,这三年时间都没考上一个,不得不说,现在这边经济条件真的差的要死了,大家没心思去搞其他,各家的孩子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想要出成绩太难了。
现在大家还在为吃饱饭努力,学习的事情只有等有钱再说了,加上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初中生教初中,这家伙能考个锤子,李栋记着自己刚上初中那会,一个学校一个省示范高中都没考上,还是等自己上初二,学校这边改革加上地方划归给区里,这才管理严格起来。
到了李栋他们那一届考上十多个省示范高中,那之后大学生才多起来,要不然还跟着先前一样年年考零蛋。
可想而知,这许多年,夏集没出过啥大学生,大学生难得了。
甚至李栋怀疑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出过大学生没有,得,一想到这样学习,自己家老子学习态度,能学几分,不定考零蛋的主,刚似乎不该说这样大话的。
“回头等你侄子回来,我让他好好跟你学,到时候不听话,你给狠狠打,这混账小子不给腿打断了,不知道厉害。”
这事闹的,儿子打老子总归不太好把,尤其是退打断。“不至于,我看大侄子还是懂事的。”
懂个锤子,李栋心说,直接干脑子瓜子,这家伙幸好只是拍破了头,没拍碎头,要不,这家伙真要跑路了。
“小聪明倒是有些。”
那啥不能太贬低儿子,要不然人家不一定愿意教了。
说话间,李庆枝提着水壶蹬蹬跑了出来。“阿爸,我刚听着弟回来了,哎呦,刚忘记了,庆刚刚跟我说,弟打破人家头了,人家要找上门来要说法。”
“啥,这混账小子,你咋不早说。”
李福安,一听,这家伙真要被看笑话了。“走走走,栋子,你们先坐会。”
这不能让人进门,要不闹腾起来,这脸就丢的更大了,虽然留着客人在家,没人有些失礼了,可总好过人家堵到家里跳脚大骂,说着难听话强多了吧。
“福安哥你忙,正好我四周转转,难道回来一趟。”
屋里没啥好看的,要说大小李福安还是生产大队副队长,家里还算不错,院子扎着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是半新的,家里堂屋有收音机,暖水瓶,茶壶茶杯倒是都有的。
摆设当地摆设,长条的条几,再有就是八仙桌,几条长凳子塞在桌子下面,边上还有一小饭桌,木凳子,这倒是比一般家里情况要好,墙壁贴着伟人画像。
条几还有一些小红本本,李栋看了看,还有一些瓷缸子,上面都写着为人民服务之类的标语,屋里摆设老式农村摆设,倒是没显得多富裕。
毕竟地面还是土的,倒是墙根用了灰砖,这里是平原没有山石头可用,只能买些灰砖。屋子不算高,李栋这个高个头,过门头还需要弯腰,现在土坯灰瓦房子已经算李家庄数一数二的了。
李家庄整一个庄子还没一家建砖瓦房的呢,可见这里多贫,毕竟逃荒还时常有的事情,这也就过些天搞了家庭联产承包好一点,再有九十年代初期离着不远开了煤矿,这边多多少少好一些。
现在嘛,吃饱肚子的算是庄子富裕的家庭,饿肚子,亏空的至少有一多半,这庄子比韩家庄还要穷一些。李栋打量一番,四周基本都是低矮的茅草屋。
仔细的找了找,粪坑在南边,那就是说,现在住的地方是老宅基地,四周的都是叔伯家了,李栋还需要了解一些。要知道李福安,兄弟有五个,李福山是老大,老二牺牲了。
现在还剩下老三,老四和老五,李栋的三爷,四爷,五爷,三爷身体有残疾年轻时候落下的,一辈子打光棍,五十多岁就一命呜呼了,四爷眼睛睡觉被鸡给啄瞎了一只,因为也算残疾取了一个傻子当媳妇,五爷,李栋听的不多,似乎没见过,想来中途不知道咋的也过世了。
李栋嘀咕,自己爷爷这个老大当的可不咋地,几个弟弟真是惨不忍睹。“自己当孙子真不容易,回头看看能不能帮一把吧。”这家伙,李栋还真不知道,李家庄这么穷。
要知道自己记事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些家底了,小时候上学口袋装着三五块钱正常,算的小富的,只是后来养猪场被盗,养鸡之类没搞成功。
九八年底亏了七八万之后家里才不景气,当然那时候李栋感觉没那么深刻,之后没两年李栋就上了高中,他倒是没受罪。
“虽然自己老子似乎不务正业,好在自己上学之前,金盆洗手,干了了正事,不得不佩服妈,跟着奶奶外加四个姑姑大战多年,还能顺带制服自己家老子,厉害了。”
想想刚刚听着自己老子说拿砖头拍人脑袋,还说人家脑子不经拍的语气,真是够浑的。
“哥。”
“怎么了?”
“没事,四周看看,你们觉得这庄子怎么样?”
黄胜男和张宝素微微摇头,这这庄子挺穷的。
“倒是挺安静”
李栋打量四周,这庄子里几乎没人,几个小娃子偷摸看,这会上工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家老小齐上阵,即使孩子都下地了,多少还有能挣工分的。
工分是命,可不能落了工分,要不口粮可都不够吃了。
“回去吧。”
“叔,喝水。”
李庆枝暗暗打量李栋,当然是仰头,毕竟李栋个头太高了。“你叫庆枝吧?”
“嗯,叔你认识我。”
‘那可不’认识几十年了,李栋心里嘀咕。
这边李栋想要打听点事,这个傻三姑是最好人选,最好多了解一些自己惹事老子,好好整治整治。“弟上初二了。”
“初二?”
那就是说没毕业就不念书了,得,平时听着老爸说初中生,原来初中根本没上完呢。李庆枝陪着李栋说了一会就跑去天里,要不要扣工分的。
这地方真是穷,瞅着打着布丁跑远的三姑,李栋嘀咕,队长家都没有余粮,要不几个兄弟都光棍取傻子。李栋琢磨怎么帮着一把,李福安和石秀兰正在庄子入口给人赔礼道歉呢。
“三块,那不成,最多一块。”
“一块,我家娃子留了一大碗血,一块钱可补不回来,少三块,我宁愿打破你家娃子脑袋瓜子。”
“行了,三块就三块吧。”
石秀兰一万个不肯,一千个不愿意。
“赶紧的,家里还有客人呢,对了,中午杀只鸡。”
“杀鸡,我的亲娘来,这日子还过不过。”好家伙,石秀兰差点来一场大戏。
“不杀鸡,家里哪来的菜,算了,算了,去喊着庆蓉让她去公社,买些肉来。”说话又拿了两块钱,还有一些粮票,副食品票也掏出几张。
石秀兰一看,这又忍不住了,这简直是割她的肉。“这日子没法子过了。”
这刚去了三块为儿子平事,这一转眼又要花钱买肉招待客人,这又不是自己儿子。
撒泼,哭嚎,这家伙,可算开眼了。
我的1978小农庄 第943章 孙子打算带几个爷爷致富娶媳妇
下工了,李栋见着乌拉拉一群人,如同当时刚到韩庄一样,这集体下工的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要知道立新生产大队有二千多人,光是李家庄生产队就有五六百口子。
“庆枝去喊着你奶,三叔,四叔,五叔过来吃饭就说今天家里来客人了。”
李福安对着李庆枝吩咐道。
“阿爸,我这就去。”李庆枝傻乎乎的,可打小就喜欢热闹,一听欢天喜地娶喊人去了。
“你这是干啥?”
石秀兰一听,喊着老三,老四,老五加上老婆子,再算上李栋三人,这一下多了七张嘴,这得吃多少粮食。“我告诉你,家里可没多少粮食了,这还要给庆禹带去学校。”
“行了。”
李福安一听到提起儿子,一肚子火气。“上什么学,除了惹是生非,干过一件正经事嘛,正好不上了,回来上工,挣工分,过两年说个媳妇。”
再上下去,家里那点家底早晚上没了。“不上学,那咋成?”
“他就不是读书的料。”
李福安越说越来气。“先停几天,在家好好待着,正好人家李栋来,好好给他补补课。”
“人家李栋可是大学生。”
“大学生?”
石秀兰一听眼睛一亮。“大学生是不是吃商品粮?”
“你说呢。”
吃商品粮,这在农村绝对是大杀器,无数人羡慕对象。“那你说,这孩子有没有对象,咱们家庆枝,庆蓉都是好姑娘。”
“瞎说啥啊,人家有对象。”
“刚你没见着人家对象就在边上,我跟你说,人家对象可是北京人。”李福安白了一眼媳妇,真是啥都敢想,人家一大学生会找农村女娃。
“我就说说。”
石秀兰颇为遗憾,想想庄子口的李福林家里二丫头,一把大,要啥没啥,没曾想不声不响的嫁到城里去了,想想去年过年回来时候风光,真是眼馋死了。
“赶紧去烧饭去吧,对了,上次庆霞带回来的两瓶酒,一会拿出来,我陪着李栋喝几杯。”
“这又是肉,又是酒,天大家业也不够你这么糟蹋的。”
“咋的,为了你儿子,你还心疼上了,你算算光是这两个月,你儿子惹了多少事情。”李福安说道。“这两瓶酒本来是想托媒人的,现在我看还是算了吧,怕是别人听到庆禹名声,不愿进咱们这个家门。”
“庆禹咋了,要个头有个头,要相貌有相貌。”
谁也不能说自己儿子不好,石秀兰眼里儿子啥都好。
“你啊,你就惯着吧。”
李福安真来气了,哼了一声进屋去了,石秀兰骂了几句,去锅屋烧饭去了。“这可办,一下多了七张嘴,这两天口粮要折在上面了。”
“来了,来了。”
“妈,三叔,他们被我喊来了。”
李庆枝一脸笑嘻嘻,石秀兰见着忍不住用烧火棍抽着两下。“高兴啥,快来烧锅。”
“哦。”
“庆蓉回来了?”
“没。”
“这丫头,又跑哪去了。”
石秀兰,自己生的这些孩子,没一个省心的,一个个咋的就不上进一点呢,咋的,连福林家一把小的二丫头都不如呢,真是气死我了。
“妈,我回来了。”
十四岁的庆蓉提着肉和豆腐,高高兴兴回来了。“妈,你看,这肉多肥。”
“这么大块?”
“你买了多少?”
“爸给的钱全买了啊。”
李庆蓉颇为得意说道。“我说了阿爸名字,人家还多送了一块肉皮呢。”
这肥肉多,瘦肉少一大块肉,少数二斤,石秀兰听着李庆蓉这个好吃的胖丫头把钱全买了,气的手里水瓢,直想要往这丫头脑袋瓜子砸。
自己咋就生出这样的,一个个不是好吃啊,就是惹是生非,要不就是傻里傻气,唉。
“妈,你没事吧,要不我来烧饭吧。”
“去去去,你烧,两碗肉我怕没上桌就少一碗了。”
“我哪里会吃这么多,最多吃半碗。”李庆蓉嘀咕一声。“那我去看城里人。”
说话蹬蹬跑进屋里,李栋一看一个跟着小静怡有些像,胖乎的小丫头,颇为意外,现在还有这么胖乎的孩子。
“奶,三叔,四叔,五叔。”
说话又瞄了一眼李栋,忍不住看了黄胜男和张宝素见两人穿着衣服鞋子,再看自己穿着灰布褂子,磨的都泛白的裤子,还有扣子大口布鞋,一时间有些小羞愧。
磨蹭不好意思进屋,李福安笑着。“庆蓉,喊人啊,小叔。”
“小叔。”
庆蓉,这不是自己小姑嘛,没想到小时候就胖乎,只是个头似乎有点磕碜,不过想到后来小姑个头没多高,一米五都没突破,不过现在看着还有点可爱,肉呼呼的小脸真想捏一把。
“来,吃糖。“
李栋抓了一把奶糖塞给小姑姑,庆蓉一见着奶糖,眼睛发光了。糖果,还是奶糖,这算她第二次吃,第一次是二姐结婚的时候,二姐夫带来,可好吃了。
只是那次只有二三个,这一次竟然有一把,至少七八个,这可乐坏了,这个贪吃的小胖妹。“谢谢小叔。”
“真乖。”
最终李栋还是没忍住捏了捏小姑姑肉肉小脸,真可爱,果然小的肉乎都是可爱的。
“庆蓉你去帮你妈烧饭去吧。”
“嗯。”
李福安这边已经介绍李福山,李福雨,李福来,这几位除却李福来,李栋都算熟悉的,至少上大学前,三爷,四爷都没有过世呢。至于老太,李栋印象不多,记得是小学三年级时候去世的。
这是一个笑口常开的老太太,李栋小时候喜欢这个老太太,多余奶奶,总觉着奶奶不是追着自己,就是打自己,或者是对表哥,表姐,表妹好的路上。
“福安哥,我看咱们这里还是以旱田为主啊?”
“是啊,不过这两年县里似乎有意改水田,打算引进水稻,搞稻麦两季。”李福安擦了根火柴给几个兄弟点燃纸烟,李栋一大学生,不好当人面吸烟。
最主要着纸烟,自己做的,好家伙,搓搓就算了,还用口水,李栋实在下不了这个口,等会自己搓一根再说吧。
“那不是挺好嘛,水稻高产。”
“这谁说的准呢,没种过水稻。”
李福安似乎不太热情,其他几个同样的。
“麦子,黄豆,麦子能做馒头,黄豆能做豆腐,这才是正经。”李福雨吸了一口烟,这是除却李福安唯一成家的,家里生了二个娃子,大闺女跟着李庆禹差不多,儿子也有十一二岁了。
其他两个,李福山腿瘸了,四十来岁还光棍呢,最小是二十多岁李福来,李栋瞅着这个只是听说几乎没有任何印象的五爷爷。这个五爷绝是几兄弟最周正的一个。
长的不差,个头不矮,这样的人咋的,说没就没了,真是怪了,甚至很少提到,要不是上坟的时候会顺带烧一把纸钱,李栋还真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五爷爷。
回到问问爸爸,这里边到底怎么回事,要是能搭把手的话,李栋肯定愿意搭把手。
聊了一会,李栋对几兄弟现在情况大致有些了解,一个字,穷,现在没搞家庭联产承包,没搞旱田改水田,水稻小麦两季种植,只是小麦和黄豆之类一些作为种这。
主要粮食就是小麦,主食馒头,当然想要白面的太难了,最多逢年过节吃一顿饺子,平常想要吃白面馒头,难度系数还挺高的。
“妈,爸说要做白面馒头。”
“啥?”
石秀兰傻了,这还过日子嘛,白面馒头。
“去拿筛子。”
白面,要用筛子好好筛一筛粗面里的麦皮,要不可搞不出白面馒头,即使说是白面馒头,可最多麦皮少点,真跟着后世一样白面馒头,食堂一样白面馒头还是有差距的。
一个烧肉,一个豆腐,加上炒了一个青菜,一匾子带着麦皮的白面馒头,这算的十分丰盛了。
“来来来,倒上,倒上。”
“难得来一趟我们这里,这酒一定要喝好了。”
兄弟四个齐上阵劝酒,这地方习俗,先客人喝三个,主人家才懂杯子,这习俗,李栋懂,只是后世基本不用了,这家伙,本来嘛,这有点灌酒的意思。
不过搁着现在可不是灌酒,现在人还不富裕,酒这好东西,不是随便想喝就能喝的,你想要当酒鬼,还的口袋有钱呢,穷人没资格当。
酒是好东西,肯定先紧着客人,这才有了客人先三杯,主人才倒满杯的说法。
得,李栋没推着,直接干了三杯,黄胜男和张宝素对视一眼,想要劝着,李栋摆摆手。
“来,再满上。”
这才开始,主人和客人互相敬酒,李栋这个客人倒是十分入乡随俗的,二瓶酒,主要是李栋和李福雨,两人,李福来还凑合,李福山还行,倒是李福安这个副大队长酒量不怎么样。
二三酒盅下来,这就有点趴了。
李栋这边喝了点酒,少不得要吹嘘一下韩庄,啥家庭联产承包一下就被抛出来。
“啥玩意?”
李福安一听,这还了得。“你们胆子可真够大的,不怕坐牢杀头啊。”
“爷……福安哥,你这胆子太小了点,改革开放了,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跨大一些,大步向前走。”
“步子大了容易扯到淡。”
李栋无语。“我跟你说,不家庭联产承包可不成,咱们韩庄靠着这个,现在家家盖新房。”
“真的?”
石秀兰一直没进屋,站在外边听着,一听到家家盖新房子忍不住了。
“那可不,全是砖瓦房。”
我的1978小农庄 第944章 来来,叔叔给你们带礼物了,快来上
“国家就不管?”
“家庭联产是趋势,大政策,国家正在推广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