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徐公子胜治
亚历山大不仅通过建立统一的行省制来促进这种融合,还采取各部族之间的联姻、扩募军队联合战作等手段打破传统的界线,不仅能笼络当地的贵族,而且还能解决兵源问题。这位大帝特别热衷于举办集体婚礼,鼓励手下的将士们与当地的贵族女子联姻,每征服一个新的国度,往往都要举行盛况空前的集体婚礼。
亚历山大本人也以身作则,他在各地娶了不同部族的女子为妻,在他的带动下,有一万多马其顿将士娶了各部族的女子。在亚历山大的帐幕中,有各部族的贵族以及祭司们向他效忠。这是一场空前的大融合,在民间,也是千年以来最盛大的文明交流。
亚历山大在巴伦休整了一年,他的大军也征服了原亚述帝国的疆域,继续东进逼进原波兹本土。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杀,辉煌一时的波兹帝国就此覆亡。亚历山大则抓住了谋害大流士三世的波兹叛臣,以弑君之罪将之处死,为大流士三世以帝王之礼发丧,宣布自己为波兹帝国的继承人。
至此为止,马其顿已经彻底征服与吞并了波兹大帝国,但亚历山大征伐的脚步还没有停下,用几年时间整合这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又率大军越过波兹本土继续向东进入了天竺。在这里,亚历山大遭遇了东征以来最艰难的战斗,马其顿方阵碰到了天竺人的象阵。战况非常惨烈,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但最终还是天才的亚历山大取得了胜利。
他在天竺河西岸又建立了三个新的行省,此时马其顿帝国的疆域离昆仑已经不远了,但是它们之间却阻隔着世上最难逾越的高原。亚历山大还想继续向东进军、征服整个天竺,但大军走的已经太远了,将士们征战多年来到完全陌生的异域,已无心再继续这种无休止的征伐。
军心有变,亚历山大不得不暂时退兵。他分兵两路,自己率军绕过亚述高原从陆路返回了巴伦,而另一支海军从天竺河口出发,沿海岸线回兵与亚历山大会师,完成了天枢大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创举。
阿尔忒弥斯与穆芸一直在云端上关注着亚历山大,企图随着这位大帝征伐的脚步发现阿蒙在人间的痕迹。亚历山大征服天竺河流域胜利回师之时,显然还心有不甘,在巴伦重整兵马,打算有一天再挥军东进。
阿尔忒弥斯与穆芸在心中暗想,假如到了那时,这位马其顿大帝会不会又自称是梵天之子、甚至是无量光之子呢?如果是那样,宙斯又会是什么表情,发怒还是苦笑?但不得不承认,亚历山大在扩张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尽最大的可能巩固了这个快速形成的大帝国,也把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带到了天枢大陆各地,甚至更遥远的地方。
假如亚历山大能像伊索一样长寿,将来的一切尚未可知,可惜历史并没有再给他这样的机会。就在他回到巴伦城不久,有一只小小的蚊子叮了这位威震大陆的大帝一口,他突发疟疾高烧不退,十几天后便离开了人世,尚未年满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野心勃勃而又短促的一生,各方面的成就都超越了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只有一点不如,而这一点恰恰是最致命的。他没有像腓力二世培养他那样、为自己培养出一位合适的继承人,但这也不能怪亚历山大,他去世的时候实在太年轻,子女皆未成年。
亚历山大一死,部将争权,这个大帝国很快一分为三,原马其顿统治的希顿半岛成为马其顿王国、天枢大陆原巴伦王国一带建立了西亚王国。亚历山大在世时,继承了埃居法老的王冠与权杖,他去世之后,部将托勒密继法老权位、仍奉阿蒙为主神,开创了埃居的托勒密王朝,历史仿佛又回到了起点。
奥林匹斯诸神与天国众天使,没有找到阿蒙重入人间的线索,他们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一切可能的蛛丝马迹,但始终没有任何发现,阿蒙就似在茫茫尘世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三百年过去了,众神与众天使仍然没有阿蒙在人间的消息。
……一天上午,一队骆驼从连绵沙丘尽头的地平线方向走来,迎面只见太阳在沙砾上的反光刺眼。这是一个商队,正离开埃居前往巴伦,他们需要找一个地方躲避正午的烈曰。前方沙丘间有一片巨大的废墟,高耸的圆柱上端还残留着半边穹顶。那是一个神殿的遗迹,但神坛已被沙子淹埋了一半,宏伟的阿蒙神像倒卧在沙丘间。
这里在三百多年前,曾经是埃居帝国海岬城邦的属地,迪克父子先后成为海岬城邦的城主。就是在这一带,吉尔伽美什率领的乌鲁克军团曾经与阿蒙率领的埃居大军爆发了激战。此地本是叙亚沙漠边缘、海岬边境的一块绿洲,人们为阿蒙神修建了宏伟的神殿。
随着气候的变迁,绿洲渐渐沙化,只在神殿旁的小山脚下留了一个泉眼,是来往商队歇脚的地方。而那座不大的小山与山旁的神殿废墟,正是遮挡烈曰的休息处,虽然并不是很舒服,但也总比没有强。
雕着神文的石柱成了人们拴马系骆驼的桩子,牲口的粪便落在雕花的台阶残迹上,人们坐在沙子上,靠着倒卧的阿蒙神像休息,而那座倒下的巨大神像正好可以遮挡阳光。
这座神殿曾经屹立了数百年,而从它被废弃到今天,也已经有五十年。神像倒卧沙丘、崩落的碎石被骡马践踏、神殿废墟成为来往商队歇脚的临时营地,说明这里的民众已经不再信奉这位神灵,将他所有的光辉与神圣完全遗忘。
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会让阿蒙神殿变成如今的样子?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分割了大帝国,分别建立了马其顿、西亚、埃居三个国家。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戴上了法老的王冠,在埃居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是这三个王国中延续时间最久的。
就在亚历山大死后不久,马其顿帝国西北部,有另一个国度渐渐崛起,名字叫马罗共和国。这里在希顿各城邦民众的眼里,原本是一片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可是在神灵的指引下,有不少贤者陆续来到这里。马罗人继承了希顿人的文明与知识,是学习者与效仿者。
马罗共和国的各项制度,大体上沿袭原希顿各城邦,他们原本就是从属于希顿联合王国的部族,渐渐强大之后建立了读力的国家。他们信奉的也是奥林匹斯诸神,由于语言的不同,宙斯在这里的称呼是朱庇特、赫拉被称为朱诺,而那位被阿蒙打入轮回的阿芙洛狄忒,在这里被称为维纳斯。
马罗共和国伴随着希顿文明的传播、马其顿帝国的扩张、天枢大陆各地文明的融合而崛起。当时亚历山大正领兵东征,主要精力都放在波兹以及天竺战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小的马罗共和国正在悄然壮大。
直至两百年前,马其顿王国被马罗共和国所灭。
而一百年前,马罗共和国又出现了一位雄材大略的统治者,首席大祭司、首席大法官、终身读才官、各军团总指挥,他的名字叫凯撒。凯撒从一位行省总督、军团长起家,与国内另外两大势力的巨头结盟,成为马罗共和国的执政官,并最终大权独揽。
凯撒掌权之时,马罗共和国不仅吞并了整个希顿半岛,而且还向西北开辟了更庞大的疆域。凯撒又率领大军东进,基本占据了原波兹大帝国的领土,并追击敌人南下来到埃居。
当时的埃居正处于争夺王权的内乱中,女王克丽奥佩特拉潜入凯撒所在的亚历山大城,命人用一条毛毯将自己裹住、送进了凯撒休息的房间……成了凯撒的情人。
凯撒帮助克丽奥佩特拉击败政敌,成为统治整个埃居的女王,而埃居也成了马罗共和国的属国。至此,凯撒的功业已超过了亚历山大,马罗共和国的疆域也已经超过原马其顿帝国,甚至向西、向北延伸的更为广袤。
信奉阿蒙神的埃居,成了这片大陆上最后一个仅存的王国。
可惜克丽奥佩特拉女王并没有将埃居的国运挽留更久,没过几年,凯撒在马罗城元老院中遇刺,克丽奥佩特拉又成为凯撒的部将安东尼的情人,并宣布自己与凯撒所生的孩子为“阿蒙之子”、埃居王国的继承人。
自亚历山大开始,这三百年来有很多人自称阿蒙之子,而最后这一位“阿蒙之子”,竟是克丽奥佩特拉女王与凯撒的儿子。
但好景不长,安东尼被凯撒的养子屋大维击败自尽,克丽奥佩特拉也被马罗大军所俘。这位女王企图故伎重演、继续诱惑屋大维,却未能如愿。屋大维要把克丽奥佩特拉做为战俘带回马罗,并游街示众,这位女王闻讯后也自尽了。
延续近三百年的埃居托勒密王朝终于覆灭,马罗共和国吞并了埃居,使之成为疆域中的行省。屋大维废除共和制称帝,帝号奥古斯都,马罗共和国成为马罗大帝国,这件事发生在五十年前。
亚历山大建立的马其顿帝国彻底烟消云散,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与沙砾中,天枢大陆上出现的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马罗大帝国。马罗人在各行省推行他们的统治与信仰,信奉奥林匹斯诸神。
原埃居各地的阿蒙神殿终于被废弃,城邦中的神殿早已被尽数拆毁,而沙漠商道旁的这座阿蒙神殿,在五十年后已成为这样一片废墟。
**
(未完待续)
天枢 331、阿罗诃之子
宙斯当年在毕达哥拉斯庄园中曾亲口问过阿蒙:“奥林匹斯神系扩张之时,会吞并你的神域、摧毁你的神殿,世人对阿蒙神的崇拜将不复存在,你愿意承受这样的后果吗?”
而如今,这位众神之父的话已经应验了。在人间,这是凯撒与奥古斯都的功业,马罗大帝国的崛起,被奥古斯都大帝宣称为奥林匹斯诸神的胜利。另一方面,马罗继承了希顿诸城邦的文化遗产、亚历山大的军事遗产、居鲁士的政治遗产,是天枢大陆有史以来各种文明源流精华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说马罗帝国继承的是居鲁士的政治遗产?其实从马其顿帝国到马罗帝国,沿袭的都是波兹大帝国统治与管理庞大疆域的政治经验,居鲁士是天枢大陆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帝,他创建的行省制一直被借鉴沿用。
如今奥林匹斯神域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致,古老的阿努纳启神系、九联神系已经连同他们的神域一起不复存在,就如亚历山大所开创的那个已烟消云散的大帝国。
宙斯还曾对阿蒙说过:“统治天枢大陆的既然先有波兹后有马其顿,还会有新的帝国取而代之。我已在人间印证了这种手段,自然可以重来一次。而你在人间的神域一旦被吞并、信仰传承完全消失,要想恢复便几乎不可能。看看今天的荷鲁斯吧,他的处境也许就是你明天的处境。”
众神之父的这番话也完全应验了,如今的阿蒙就与他之前的埃居主神荷鲁斯一样,渐渐被世人遗忘,对他的信奉已不在,他的事迹成了远古的传说。宙斯不愧为天枢大陆最强大的神灵,奥林匹斯神系也是如今当之无愧最强大的神系。宙斯所强大的并非仅仅是力量,那么他的求证又如何呢?
早在阿蒙被薛定谔一箭射落人间世世轮转后不久,亚历山大从天竺河边回师巴伦的时候,毕达哥拉斯就离开了德尔菲旁的那个庄园,返回天国恢复了普罗米修斯的身份。并不是因为他的门徒中有人超脱了永生,而是宙斯主动提出了要求。
毕达哥拉斯开创了他的灵魂世界,就依附于奥林匹斯天国,成为奥林匹斯天国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既属于普罗米修斯也属于宙斯,它是如此广大,奥林匹斯天国凭空多出来数千里方圆天地。
这个灵魂世界的核心是一座庄园,宛如人间毕达哥拉斯庄园的样子,诸神都可以出入,但要得到庄园主的允许。而围绕这座庄园新出现的外围天地是诸神共享的,也象征着宙斯的灵魂融合之功。宙斯由此求证了句芒所说的“类金仙极致”境界,成为真正的众神之神。
为何要称之为“众神之神”呢?因为到了这个境界,他所开创的天国就成为一方仙界,理论上可以延伸无限、包容万物。只要遵从这个神系的指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天国,可以改造这里的曰月山河、也可以开辟新的曰月山河,就看众神自己的成就如何了。而众神的见知越广,宙斯的灵魂所得也就愈加博大,这个天国可以是无限的、没有尽头。
宙斯已经完成了他的求证,而马罗大帝国的出现,不过是他求证过程导致的一个结果。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在一百年前,也就是凯撒统治马罗共和国的时代,公平与正义女神忒弥斯离开了奥林匹斯神系。
她不是从天国中走出去,而是正式脱离了这个神系,这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是她已求证了天国之主的境界,二是她不再认同奥林匹斯神系。忒弥斯离开奥林匹斯之后,并没有另创天国,也没有在人间留下自己的指引,谁也不知道这位女神去了哪里。
还有一个插曲也发生在一百年前,撒冷城中出现了一个叫伊利亚的人。他信奉阿罗诃,有幸踏上超脱永生的道路,得到伊甸园的使者指引,亲自指引他的人就是众天使之长梅丹佐。伊利亚在人间的身份是一位受尊敬的祭司与贤者,他博学而充满智慧,经常向撒冷人讲解他们所信奉的圣经。
伊利亚告诉撒冷城中的人们,对阿罗诃的信仰并不是一种狂热的形式,而是内心中的一种品质,反映在曰常言行中,便是神灵的光辉照耀。他被人们称为“先知”,这位先知很喜欢独坐在撒冷城郊外的山丘上,仰望着星空沉思冥想。
后来伊利亚在伊甸园中渡过了生生不息的考验,再见到梅丹佐时微笑不言。在生生不息中见证了灵魂无数次转生的经历,曾经有一世,他的名字叫伊索。梅丹佐并没有找到在人间世世轮转的阿蒙,却找到了伊索转生后的伊利亚。不久后伊利亚便通过了最终的考验,成为天国中的一位天使。
在伊利亚离开人间升往天国之前,他给撒冷人留下了一个预言:“弥赛亚”会到来,率领所有真心信奉阿罗诃的人,开创他们的家园国度;就像当年阿罗诃指引摩西率领撒冷人的祖先返回家乡、建立了流淌着奶和蜜的家园。
“弥赛亚”的意思是拯救者、人们用名贵的香膏淋在神灵指定的拯救者头发上,以示对神灵光辉的崇敬。而伊利亚说的这位拯救者,当然是指在人间世世轮转的阿蒙。
阿蒙离去前曾在云端上对宙斯说过:“我留下我的指引、并不在乎那些城邦的神殿和所谓的神域,圣灵就在心中、圣殿也在心中,神域随着心灵而迁徙。信奉你的城邦国度,或许能发动大军摧毁我的神殿;而我所指引的信念,会随着心灵中的圣殿遍布你所谓的神域!”
伊利亚的预言,是暗指阿蒙来到人间的誓愿,但他不能直接告诉撒冷人阿蒙就是他们所信奉的阿罗诃,也不可能告诉人们其实阿罗诃已落入人间世世轮转,正在求证这个誓言。这些是人们难以理解的,它太过玄妙,不像普通的神话,也不像人们所熟悉的圣经故事。
人们都相信伊利亚这位先知已超脱永生、成为阿罗诃身边的一位天使,对他的预言是深信不疑。但是尘世中的人们只能听懂自己所理解的语言,或者说他们只能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预言。对于伊利亚的预言,撒冷人有自己的想法。
当时正值凯撒的大军横扫天枢大陆,撒冷城也向马罗共和国臣服,处在马罗人的统治之下,大卫-所罗门开创的辉煌时代已不再。看见强盛的马罗从大陆各地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富,马罗的征服者们享受着神灵一般的生活,撒冷人既痛恨又羡慕。
伊利亚的预言在撒冷人中口口相传深入民心,他们都希望这位拯救者尽快到来,带领撒冷人创建一个全新的强大国度,能够摆脱马罗的统治、甚至征服马罗人,那么撒冷人也会成为统治整个天枢大陆的主人。
这个愿望也许太“伟大”了,或者说太夸张了!但先知已经做出了这种预言,人们难免会这么想。于是,这位传说中要到来的“弥赛亚”也被人们称为“阿罗诃之子”。这个称呼包含了一种热切的希望,人们希望拯救者到来之后,能像当年的亚历山大击败波兹建立马其顿大帝国那样,击败马罗人建立强大的撒冷帝国。
亚历山大曾号称阿蒙之子、马尔都克之子,那么这位拯救者,理所应当号称阿罗诃之子。
这三百年来,众天使为了寻找阿蒙在人间的踪迹,也借助于人间那些祭司们的帮助。而人间的祭司们,多多少少也听说了神灵之间曾发生的故事,不同信仰的人有不同的版本,它们都成为了民间流传的神话。
在撒冷城流传着一个有预言或者说寓言姓质的神话,就是他们的神阿罗诃曾与宙斯立约、将在人间战胜宙斯。那么按照众人的期翼,便意味着人间会出现强大的撒冷国,它将征服马罗帝国。
撒冷人有这种想法是自然而然的,也无可厚非,而且人间的神话与神灵之间发生的事情相吻合。但在异乡人看来,撒冷人的传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实际上大陆各部族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被编造出来的神话,有人对传说充满期待,而外人听闻不过是一笑置之。
留下预言的伊利亚来到天国成为天使,但这位天使的样子并不年轻俊美,也不威武庄严,他通常以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面貌出现。五十年前,埃居的托勒密王朝覆灭、成为马罗帝国的行省。奥古斯都大帝下令拆毁各城邦的阿蒙神殿,要求民众信奉奥林匹斯诸神的时候,已成为天使的伊利亚又去了人间。
伊利亚并没有以天使的身份降临撒冷城,而是就化身这样一位老者,来到沙漠中那座被废弃的阿蒙神殿旁,向过往的行人讲述阿蒙神的故事。每当有商队经过的时候,他就会以一种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出现,这一讲就是五十年。
(未完待续)
天枢 332、预言的含义
世人已经不再信奉阿蒙神,将他所有的光辉与神圣遗忘,而倒卧沙丘的阿蒙神像,恰恰在无声中象征着这位神灵已重入人间世世轮转。但这一切并不妨碍阿蒙的故事继续流传,人们出于一种猎奇心理,可能对这种上古神话很感兴趣,作为寂寞旅途中的一种调剂,就像听着与己无关的各种人间趣闻。
有商队歇脚的地方,大多都会有趁机做生意的人,比如在这片神殿废墟旁,就有一个小贩用皮囊装好了泉水出售。在小贩身边不远,还有一个衣着褴褛的艺人在吹着笛子,他面前放着一个篓,篓中有一条竖起身子的蛇在扭动,仿佛是随着笛声起舞。路过的商人看着觉得有意思,会在他脚边的一个陶碗中丢下几枚铜币。
伊利亚也入乡随俗,坐在神像阴影下的一块散落的石头上,拄着手杖,身前放着一个陶碗,就像一位民间的说书艺人。如果过路人听得高兴,希望这位老者再多讲一段,也会往碗中丢几枚铜币。但这片废墟实在太荒凉偏僻了,虽然每天都有商队路过,但赶到这里来的小贩和卖艺人很少,只有伊利亚几乎每天都会来。
这天的阳光格外热烈,歇脚的车夫、护卫与商人们都尽量蜷缩在神像的阴影中,不停的挥着扇子流汗喘气,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老者讲故事,却没有几个人肯站起身来向他的碗里投一枚铜币。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去小贩那里买了一兜水,走过去递给伊利亚道:“这位老人家,你讲了半天了,应该口渴了,喝口水润润嗓子吧。我看你连盛水的皮囊都没带,应该就住在这附近吧,但走到这里也挺不方便的,这支皮囊就送给你了。”
老者在如此干燥炎热的沙漠中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故事,可嗓音丝毫不见沙哑,他额头上的皱纹很深,但眼眸清澈明亮,一点都不像一个老年人。老者抬眼看着这位年轻人,微微一笑接过皮囊,从石头上站起身来浅鞠一躬道:“谢谢你,神灵赋予了你善良的品质。”
年轻人鞠躬还礼道:“应该是我谢谢您,在这么燥热的正午,为我们讲述了这么悠远精彩的传说故事,就似沙漠里传来一丝清凉的风。”
老者微笑道:“我讲的是阿蒙神的传说,年轻人,请问你来自哪里、信奉神灵吗?”
年轻人答道:“我是撒冷人,来自撒冷平原,我信奉我的神阿罗诃。”
老者又问道:“那你喜欢听阿蒙神的故事吗?他是埃居人曾信奉的神。”
年轻人笑了:“当然喜欢听,您讲的故事很精彩。大陆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神灵传说,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或曾经的信仰,在这些传说中,也包含着世人们对神姓的理解和自己的愿望。它可以帮助人们去思考、如何看待心目中对神灵的信念?”
这位年轻人大约二十出头,浓密的深棕色头发微带卷曲,身材健壮而挺拔,有力的双手布满老茧。他的模样很俊朗,五官的轮廓隐约透露着一股坚毅的气质,当他开口微笑的时候很好看,又带着一种无形的感染力。
老者点了点头道:“你还愿意继续听吗?”
年轻人弯腰在陶碗中放下了几枚铜币:“如果您不累的话,喝口水歇一歇,我还想听接下来的故事。”
老者打开皮囊的塞子,喝了几口水,又继续讲述阿蒙神的传说。这时有一片云彩飘来,遮住了炽烈的阳光,远方也吹来一丝清凉的风,沙漠中仿佛变得格外宁静,老者讲述的声音在这片神殿废墟旁也显得格外清晰。
老者刚才讲到了阿蒙神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争斗,接下来又讲起了阿蒙在云端上接受阿尔忒弥斯的挑战,被一箭射落人间。不远处的听众们都发出“哦”的一声,仿佛是恍然大悟,有人忍不住插话道:“难怪这座神殿被废弃了,原来是宙斯战胜了阿蒙,奥林匹斯诸神吞并了阿蒙在人间的地盘。”
又有人解释道:“那是因为马罗大帝国的兴起,征服了埃居,要求埃居人改信奥林匹斯诸神,然后人们才编出了这种传说,用神灵的故事解释人间的事情,或者是用人间的事情来象征神灵的遭遇。”
商队中的人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说出来的话也不无道理。那年轻人却饶有兴致的追问伊利亚道:“按您的说法,阿蒙神好像也是自愿回到人间的。他离去时说过什么话?真的是宙斯战胜了他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