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步生莲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木源
若是家中无人,哪怕皇后是萧家女都白搭。今上经过太皇太后一事,而且又不是个耳根软的,除非和先帝一样短命,不然很难说。
“来也好,”萧佻坐在枰上,伸了一个懒腰,“让三娘进来。”
家人领命去了,不一会儿一个锦衣小娘子走了进来。
小娘子八岁左右,梳着总角,进来就对萧佻行礼,“儿拜见阿兄。”
“不必,都在家中。”萧佻完全不在乎那些虚礼,挥挥手就让萧妙音起来,指了指身旁的枰让她坐下。
“我听说你一早就从宫中回来了?”萧佻问道。
萧妙音点点头。面上没有半点失望之情。
萧佻看见,心里点了点头,“宫中也不是多好的去处,今上被东宫压制,而东宫本性多疑,是非之地不久留,你出来倒也是好事一件。”
“儿知道,以前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儿被送出宫在别人看来是祸事,但今日焉知不是后日之福呢?”萧妙音在宫中的时候对着拓跋演,心中堪称纠结,好不容易调整好心绪,打算和他好好相处下去,哪怕到了最后还能有个感情加分。结果太皇太后把她给拎出来了,萧妙音心里是真的不舒服,说把她留下,连家都不让回直接就留在宫中,这说要她走,同样招呼都不打,直接给踹回去。
其实她在东宫眼里也就是一个挂着侄女名头的小猫小狗,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吧?
“你能这么想,很不错。”萧佻点了点头,至少肯往好处想,要是换了其他几个同是庶出的小娘子,指不定要如何伤心难过。
“儿听说,阿兄要入中书学?”
“你也知道了?”萧佻觉得有些意外,连刚刚回来的小娘子都知道了,这传的到底有多快。
“嗯,入中书学,日后就算进入朝堂也是有出身呢。”萧妙音想起一开始萧斌心心念念想让儿子做羽林郎,不过照着萧佻的性子,如果肯去做羽林郎那才是有鬼了。
入仕的法子有好几种,那个九品中正制,一般考察的是士族,寒门稍微难过一点。毕竟底蕴摆在那里,想要出头不是很容易,要么就是举孝廉,问题是她家大哥中二名声风靡平城,除非是走特诏察举的路,不然没戏唱。
“难得你小小年纪能够这么想。”萧佻吐出一口长气,靠在凭几上。做中书学生,等于是将自己的优势砍掉一大半,不过东宫尚在,只要他争气点,将来如何到底还是有保证。萧家总不能世世代代都靠和皇室联姻吧?何况这天下也不可能一直是哪一家坐下去。
“再过几日,就要真冷了。”萧佻话题一转,从自己入中书学上到平城的天气上,“你也趁着还没下雪的时候出去走走,在宫里也闷坏了吧?”
宫中规矩多,尤其萧妙音是被当做将来的后妃养,哪怕睡觉,秦女官都要教她不能姿势不雅。听得萧妙音简直恨不得把脑袋给埋到被子里去,至于到处去逛就更不可能了,她不是宫中的什么人,只是寄居宫中的一个小娘子,哪怕是太皇太后的侄女,只要她脑子不蠢,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呆着。至于去和诸王和诸公主那里玩,基本上是没可能。
“嗯,宫里好闷。”萧妙音蹙眉道。
萧佻一瞧她那个样子就大笑,“别人是想进去,你倒是出来了还嫌弃宫中闷。”
“除了陛下,其他的人哪怕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看多了没意思。”萧妙音道。她在小皇帝面前基本上没怎么谨慎,秦女官为了这个,私底下没少说过她。但是她就觉得拓跋演喜欢她那样儿,干脆不改。
“……”萧佻坐在枰上,“那么你出来也算是好事了。”
这个妹妹向来就不爱受拘束,而且性情和所谓的柔顺也不太靠的上边,出宫倒是好事一桩,免得别被那些女官给教歪了。
想起东宫的性子,恐怕三娘这种会不受喜欢。
**
三娘子被遣回的消息,一天没到就传遍了后院,那些和常氏吹胡子瞪眼的妾侍们更是高兴的夜里都多吃了一碗饭,可是还没高兴太久,萧斌就到常氏那里去了。
顿时高兴变成了低声咒骂。
萧嬅自然也知道了萧妙音被送回来的事,不过她没有和那些妾侍一样觉得很高兴。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当年萧妙音被太皇太后遣送出宫,人人都以为萧贵人是再也无翻身之日了,谁知道太皇太后山陵崩,天子后脚就将人接了回来,而且还拜为仅此皇后的左昭仪。而她这个皇后在位一年有余,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几次。
萧妙音的本事大着呢,她才不觉得如此就能高枕无忧。
“四娘子,这个花样不错。”乳母瞧着萧妙音坐在那里仔细做女工,面上流露出笑容。四娘子不爱读书,不过能够做些女工养养性情也好。
“……”萧嬅此时的年纪还不大,才拿起针线没多久而已,她瞧着自己拿到的不过是些花草绣样而已。侯氏的意思是多少都要学一点,读书骑射之类的,要不然学些汉女的东西也成。
萧嬅对书本毫无兴趣,前生如此,此生哪怕知道天子好汉学,她也依旧读不进去,也不觉得读了能有多大的用,干脆就学这个练练手。当初被废黜送到寺庙做比丘尼之后,宫廷中再没有人来管过她。
她一开始觉得陛下总有一天会想起她的好,认清楚萧妙音的真面目,会接她回宫的。
结果诏书没等来,日子倒是过的一天天窘迫了。
毕竟是寺庙,哪怕有供养,也不会日日大鱼大肉,浑身锦衣罗缎的伺候着。她同母所出的两个兄长早就为了自己的前途侍奉萧妙音去了,哪里会想过她的日子好过不好过?太皇太后身边的中常侍在萧妙音被立为皇后之后,被驱逐出宫,哪怕私下接济她,比起宫中的日子,也让她吃尽苦头。
那会她就私下弄些小东西,拜托人拿出去换些零花回来。
萧嬅看着手里的棚子,手指隐隐作痛起来,她一针刺在上面,丢了回去。
“眼累了。”萧嬅说道。
“那四娘子早些休息吧。”乳母说着就来照顾她洗漱。
“阿姨那边呢?”萧嬅问道,她是有意让生母再生一个弟弟,那养在宫中的两个兄长,对她几乎没有任何的兄妹之情。
但是侯氏不争,而萧斌也很少想起这位妾侍来。
“哦,侯娘子在念经,待会四娘子睡下之后,侯娘子也会睡了。”乳母哄她道。
鲜卑人好佛,侯氏自然也不例外,每晚念经念到月上枝头都是常有的事。
萧嬅沉默了一会,让乳母和侍女给她换去衣裳,她也是过来人,知道侯氏这并不是对佛祖有多虔诚,而是漫漫长夜,一个人实在难熬,只能通过念经来打发时日,好让这夜晚快些过去。
第二日,萧嬅被几个同父异母的姊妹们一起拉着去见萧妙音。
这些姊妹,除去已经被定下为王妃的大娘之外,其余的几个多少都有点去看笑话的意思。儿女们都是跟着生母一同生活,性情如何自然受生母影响,生母当着儿女的面嘴上毫无顾忌,孩子们自然也就去看看萧妙音如今如何落魄。
萧嬅不太想和这么一群人搀和在一起,结果还是被拉走了。
到了常氏的院子里,只见着院子内打扫的干干净净,进了门只见着萧妙音含笑坐在床上,她今日着天水碧的料子,一张小脸上白里透红,见着妹妹们来了,从床上下来,“妹妹们来了?快坐。”
说着,不但让侍女摆上几张坐床上来,而且还摆出十分精致的点心来。
看得一群小女孩儿眼都直了。
庖厨底下的人都是人精,对于妾侍们每餐有荤有素,可是美味和菜肴多寡是否,那得看人是不是得宠,常氏经常能够得到好的。正餐不必说,平日里吃着好玩的点心都是要用心许多。
萧妙音哪里看不出来一群小女娃们的用心,看一眼就知道她们想要做什么了,不过小孩子嘛,也好容易对付,几盘子点心端上来,直接就溃不成军。
萧妙音笑看一众小女孩吃着点心叽叽喳喳,几乎忘记了来干甚么了。
她抬头看到四娘,对于这个妹妹她从来没什么好感,但也没什么讨厌,笑笑就转过头去了。
萧嬅瞧着那边不知道在看什么的萧妙音,嘴角扯了扯。
将点心打包送给来的小妹妹们,萧妙音就准备出门了。
她今天是打算出去走走的,趁着平城天气还好的时候赶紧出去溜达溜达,到时候大雪把路上给堵了,再出去就难了。
这次去的还是以前萧佻带她去的道观。
那家道观建了有百来年,传说有得道之人在那里羽化升天。至于是真是假,谁又知道?
不过那里幽静,的确算是个好去处。寺庙里的和尚肥头大耳一个个,看着她就不舒服。
带上仆妇家人几十人出发,到了山上,萧妙音下了犊车,才入山门见到一个唇红齿白的小道士站在那里。
小道士手持一只扫帚在清扫地上的落叶。
他姿容出众,哪怕只是一身粗布道袍,也穿出一份清隽秀丽来。
萧妙音站在那里,瞧着这个小道士觉得有几分眼熟,自己应当见过他的吧?
小道士这会听到人的脚步声,停了洁扫抬头去看,看到面前的萧妙音,他一手拿着扫帚,手掐阴阳诀,“无量天尊。”
妙步生莲 第43章 前路
“……”萧妙音看着面前的这个小道士,觉得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是哪一个了。她应该在这座道观里遇见过他。
“请问女客是哪家小娘子。”小道士长得眉清目秀,说话也是彬彬有礼。人都是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萧妙音也不例外。
“儿是萧家女。”萧妙音答道,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是萧太傅的萧家。”
小道士一听面上露出恍然大悟之感,“原来是萧娘子,请随贫道来。”
清则对萧妙音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他记性不差,但一个人两年不见面,多少还是会忘记一些。
听到萧妙音自报家门,他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小娘子的阿兄不就是经常找师父玄谈的那位郎君么?
清则对萧佻记得很清楚,他平常每隔那么几日,就会带着人来道观里谈玄,观主见到这位有南朝名士之风的郎君,当真是头大如斗,偏偏这个郎君又是权贵子弟,轻易得罪不得。清则可没少看自家师父被骚扰,自然是记忆深刻。
“……”萧妙音瞧着清则领着自己往里头走,“师傅记得我?”
“萧郎君时常来观中。”清则笑道。
不过那笑落到萧妙音眼睛里就格外的意味深长。她上回跟着萧佻来过一次,自然知道萧佻把人家观主烦到什么程度。她想到这个有些不好意思的手虚握成拳,放在唇上轻轻咳嗽一下,“观主可好?”
“师父身体安康。”清则答道。“今日诸多杂事离身,也终于能够入定参道。”
好像她在家听说这段时间因为准备着入中书学的缘故,萧佻老实了好一阵子,也没出去胡闹了。
观主也是因为这个才能够松口气,好好的做自己的事吧?
清则是观主的徒弟,萧妙音想起头一次来道观的时候,似乎这位小道长也是在扫地,观中是照着辈分来定等级,可是观主的徒弟到底是比平常弟子高上不知一星半点,不可能道观里没有其他的小徒弟吧?
清则将人待到一处供客人休息的房舍中,他对萧妙音行一礼就要退出去,结果萧妙音眼疾口快的叫住他,“小道长如果没有要紧事的话,可以留下来陪我说两句话吗?”
小道士看上去和拓跋演差不多的年纪,可能也就大上那么一丁点而已,还是个孩子,萧妙音撑死也就只有八岁,两个豆丁凑一堆都没有甚好绯闻传的。而且东宫娘家的流言传出去,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耐不耐得住刀锋。
“……”清则有些奇怪的看着她,屋内的火盆已经生好。此时的平城外面已经开始刮冷风了,再过些时日,恐怕就要下雪粒子了。外面冷的很,屋内暖和,清则点了点头,“蒙小娘子不弃。”
这话若是换个人来说,说不定就能说出一股子猥琐气息来,偏偏这句话清则说的光风霁月,不过年纪摆在那里,又是在道观中长大的,说话的口吻自然和山下人不同。
说是说话,并不是就清则和萧妙音两个人坐在屋子里头,近身服侍的侍女就有十来人站着,一排侍立着。
“……”萧妙音这些天心情也不太好,她有些担心宫里的小皇帝怎么样了。东宫生性多疑,而且下手无情。谁也不知道东宫会做出什么事来,尤其还有先帝那么个例子在,要是东宫再狠点,说不定一杯毒酒就送过去了。
萧妙音虽然只是见过那位姑母几次,但是她从来不怀疑东宫会没有这样的胆子。杀父亲是杀,杀儿子也是杀,既然如此,又有何不同?
她在宫中的时候,小皇帝对她颇为照顾,甚至还会讨她欢心。其中不管真心还是假意,终究她是受过他的好处。萧妙音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坏,尤其小皇帝虚岁才十二,那么一个小孩子,她难免不忍心。
“小道长,我……有件事,想说出来,不知道小道长是否愿意听?”萧妙音迟疑一下对清则说道。
清则在另外一张朴素的木床上坐下,听到萧妙音这么一句,点了点头,“小娘子请说。”
“我认识一家人,他阿爷早逝,大母将他养大……”萧妙音斟酌着,结果才开了个头,觉得就算把皇室那一家子给掐头去尾,她说出来还是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
“如今大母和他不合……,那人似乎有性命之忧。”
“若是祖孙之间,小娘子倒不必担忧。”清则在道观长大,虽没有亲人,但上有师父师叔,也知道伦常。
“不是。”萧妙音也知道东西两宫的那档子事要是放在平常人家,简直就是
“各人有各人的道。”清则见着萧妙音面上似有忧愁,他心中摇头,“小娘子所说的那人自然也有他的道法。”
“小道长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上天都安排好了么?”萧妙音蹙眉道。
“大道始一,但不终于一。”清则年纪小小,但已经能够窥见日后的风范,甚至他给萧妙音说这些大道理的时候,都是面上带笑,语速不急不缓。
“……”萧妙音嘴角微微动了两下,她对这些什么道啊禅啊,基本上没多大的兴趣,“小道长的意思是?”
“小娘子心下担忧,但可否助他一臂之力?”清则这话一针见血,萧妙音几乎脸上涨得通红。
她还真的帮不了小皇帝什么,甚至在太皇太后眼里,她这个小侄女都是阿猫阿狗一样的存在,更别说帮他什么了。
“不能。”萧妙音摇头。
“世间皆有道法,小娘子不能插手,那么便袖手观之。”清则道。
“道长年纪小小,说起话来却和修道几十年的老道人一样。”萧妙音听了清则的话,半是调侃道。
清则坐在那里,微微垂下头来。
“若是我……要是她的话,会怎么办?”萧妙音想了想,“我绝地不会就坐以待毙。”她对东宫没有多少感情,从燕王府到万寿宫,和东宫见面的次数还不如对着小皇帝的次数多。
而且萧家一事,本身就是一个死局。坐大了,前面有诸吕结局等着,而且她可不觉得哪个有作为的皇帝会放任外戚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说句实话,吕后家里还有那么多的人才,萧家……好吧,萧家现在长成的就萧佻一个,还有两个被养在东宫里头。照着古人三岁看到老的习惯,除非他们后来发奋,不然很悬。
至于家里那一堆弟弟,她没怎么相处过,不知道资质怎么样。
“那么这也是小娘子的道。”清则笑道。
“道?”萧妙音想了想,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清则的说法,她看了一眼阿昌,阿昌会意拿出一盒子饴糖出来。
“……”清则瞅着面前的那一小盒子的饴糖,一时半会不知道要如何反应。饴价贵,一般只能是那些富有或者是权贵人家才能享用的东西。
而这位小娘子似乎是把这么一盒都送给了自己?
清则向后退了退。
“我并不懂道。”萧妙音叹口气道,其实刚刚小道士陪着她说了那么几句话,也该给人家些什么。
“不过方才小道长说的那些,我都记着了。”萧妙音道。
万物皆有道,这是小道士说的话。听来似乎什么都没有,不过也不像是说什么生死有命之类的丧气话。不过能陪着她说这么久的废话,也算是有耐心了。
而且也没拉着她,说来弘扬佛法皈依佛门之类的话。就冲这个,她都会对小道士有好感。
“这些,是我谢小道长的。”萧妙音答道。
“……”清则坐在床上,过了一会才起身,“贫道不能受小娘子的好意。”
“啊?”萧妙音看不上那么一盒子糖,哪怕这会糖还是个奢侈品,但是在她家里头,几乎不算是个事。
“小道长?”萧妙音眉头蹙起,小孩子不是最喜欢这个么?而且这会的道士也并不是苦修来着。
甚至还可以在家修道呢。
“……好。”萧妙音看出来小道士并不是真的和她玩什么推辞几下就收下的把戏,既然人家是真的不要,那么也没有必要硬要人收下,至于面子不面子,那还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多谢小娘子。”这位比她稍微高出一些的道士弯下腰。
从道观里出来的时候,阿昌还在替萧妙音不值,“那个小道长还真是,小娘子送饴糖给他,那些东西就是一年他也吃不上几次吧?还真的是……”
“好了,别说了。”萧妙音不知道阿昌今日怎么这么多嘴,“毕竟是修道之人,自然是和常人不一样的。”
阿昌见着萧妙音不高兴了,只能闭了嘴,想起那位小道士的形貌,阿昌心里有些幸灾乐祸。山门里出了那么一个俊秀人物,再等上五六年,恐怕就要被不少贵女盯上了。
贵女们性情彪悍,里头的彪悍事不少。将来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呢。
萧妙音从道观中回来,在家里老老实实呆了许久,她在家里,常氏还是能给她淘来不少外面的消息,这会女子还没和后世那样,被圈在后院里不能出去。甚至鲜卑女郎中还有不少精通武艺的人。
萧妙音瞧着那边的阿难陪在自己身边,阿难比她大几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阿难是家中婢女之子,父亲是谁连阿难的阿娘都不知道。
不过奴婢之中也不追求什么要知道父亲,反正不知父就从母。阿难当初被选到萧妙音身边,还是因为当初萧妙音去上学,需要有个人照顾着,同龄或者是大些年纪的小丫鬟,那些小丫鬟不是年纪小力气小做不了这活,就是年纪较大心思活泛了。别借着小娘子的名头来做些什么事。于是就挑中了年纪什么都合适的阿难,阿难出了长得不如花似玉之外,其他什么的都好。
“阿难到了三娘子身边也好。”阿梅在一旁唠唠絮絮的说着,“这孩子最近吃的多,她阿娘可没少打她。”
萧妙音对下人平和,几乎就没罚人过。阿昌等人难免说话上随和了那么几分。
“……”萧妙音看着那边已经快要比她高出一个头的阿难。
“阿难要不要去学个甚么?”萧妙音说道,就算她以后能带着阿难出门,也不可能保阿难一辈子。
“三娘子……”阿难垂着头。
“三娘子,阿难想学棍棒。”阿苏答道,她看向阿难的眼神都有些恨铁不成钢。去学棍棒,到时候就去做个壮婢,那些壮婢都是做些粗活,就算能够贴身保护小娘子的安全,也实在是谈不上有多少体面。
“你想学?”萧妙音自然是没有阿苏那些想法,她听到阿难这么说想了想,“要是真的想,那么就去。”学的一手棍棒骑射,到时候就算遇上什么事也有自保的能力,她也正在学骑射,就是还没多少力气,还不能拉开弓。
“三娘子。”阿难站在那里,有些局促不安。
“无事,学就是。”萧妙音点点头,言语间是鼓励,“阿难若是站在这上面学出个名堂,也不错啊。”
在场众人没有想到萧妙音竟然会这么说,惊诧之下,纷纷都转过头来看着她。
“不过学了之后,阿难还是来我身边好了。”萧妙音说道。这算是保证了阿难日后的前途。
“多谢三娘子。”阿难喜出望外。
萧妙音坐在那里笑嘻嘻的。
家中和乐融融,朝堂上却是安静的连呼吸都是放缓了力度,身旁会触及到珠帘后的人。
今日上朝,天子没有出现,朝臣们已经习惯了天子的存在,如今天子不在了,群臣面面相觑。
而更奇怪的事在后面,连续几次朝会都没见到天子。
而今日朝会之上,太皇太后竟然流露出要废帝另立的意思。
废立之事事关重大,汉臣们听完太皇太后的话,立即纷纷站出来反对。
太皇太后坐在珠帘后,听着那些臣子一句句为拓跋演说话,她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
“哦,可是朕觉得先帝余留下的皇子资质也很是不错。例如常山王……”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贸然行事!”汉臣们这次纷纷进言。
“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朕才会和诸公商议此事。”太皇太后缓缓道,拓跋演这个孙子不是对自己不恭顺,可是他小小年纪,展现出来的才能已经超出她的预期,再这么任其发展下去,到了她不在人世又会如何?
“陛下,天子行事向来无过,无过而废,恐怕天下不服。”尚书右仆射莫那缕道,莫那缕是鲜卑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鲜卑贵族们。
太皇太后见群臣反对,眉头紧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