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似乎在一夜之间人口减少的问题就突兀地出现了。

    不过这不是万峰操心的问题,他现在操心的是陈文心能不能给他绣好商标还有扒苞米的问题。

    商标的要求不算太高,万峰的要求是只要图案有七八分像就行。

    那只是一个标志而已。

    陈文心信誓旦旦地说她一定能干好。

    那么万峰要操心的问题就剩下一个了。

    今天是九月一号,离收山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万峰算计了一下应该来得及。

    下午上学的时候老师讲什么万峰也没听,只是在桌子上写写画画的。

    他要回忆设计出一台小型玉米扒皮机。

    大型的他就是回忆出来也造不出来,一个是当时的工业水平另一个当然就是钱的问题了,张海肯定不会给他太多钱的。

    那就不如不费那事儿弄个轻便小型的,这台小型机的价钱不能超过一百元。

    这玩意万峰一点都不陌生,上一世他可是摆弄很多农业机械,各方面的都有。

    尤其10年以后,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有几台用电烧油的机器,方圆二十里范围内这些机器出了点什么故障几乎大多数人都会找他修理。

    原因是他修理的好而且收费低廉。

    因此让他弄一台玉米扒皮机出来只要环境允许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单玉米方面的就有扒皮机和脱粒机,以及整合到一起的扒皮脱粒机。

    整合到一起的扒皮脱粒机其实并不能说很实用,比较有些地区扒皮和脱粒是要分开进行的。

    像本身湿度大的玉米刚从地里弄回来就扒皮脱粒,你到哪里去弄那么大的晾晒场地不晾晒干了你敢入仓装袋吗

    还有一个原因是扒皮脱粒机容易出故障而且维修麻烦。

    因此万峰是没打算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扒皮归扒皮、脱粒归脱粒。

    反正张海只犯愁扒皮并没有担心脱粒。

    玉米扒皮机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一台电动机,一个框架,一套扒皮机构,一个叫压送器的东西外加一些弹簧几乎就是它全部的家当。

    这些部件里电动机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虽然只是小功率的电动机,但它最低也得花去三十到四十块钱。

    几乎占去了万峰预算的一半儿。

    电动机和框架这都好办,东北的城市不管大小就有一点优势,就是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工厂凑合着能生产出很多工业产品,国家第一工业基地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像电动机这种在当时算是高端的产品红崖县电机厂就有生产,甚至勇士公社的机械厂也生产一些小功率的电动机。

    既然这机器叫扒皮机当然关键的地方就是扒皮机构了。

    扒皮机构的主要部件是两根滚筒,分别叫破皮输送棍和橡胶剥皮棍,破皮输送棍上有破壳齿。

    破皮输送棍为全金属辊筒,剥皮棍则是金属轴外套橡胶齿套。

    工作原理是当带皮玉米进入扒皮部位时,破皮输送棍上的破壳齿把玉米的苞衣抓破,接着玉米棒被相对旋转的输送棍和剥皮棍夹紧移动把苞衣从玉米棒上扯掉,从而达到扒皮的目的,然后被扒皮的玉米棒从出料口排出,苞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私营企业的第一台录音机
    出门万峰就又钻进了广播室用一包一毛三的代价把老洪那一套电烙铁设备借到了手。

    回到姥姥家万峰开始他的研究创造。

    先把那几个广播匣子里的喇叭拆卸下来,经过测试证明它们还可以工作后就用螺丝钉把它们两两一组上下并列牢牢地固定在小匣子里。

    在匣子两边他预留了安装位置。

    这个小匣子里面被他分成了三个部分,中间有隔板,这样两边放喇叭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小音箱。

    可惜没有专业的低音喇叭只能用这玩意代替了。

    制作音箱他也是有一套的,当年他制作的一对音箱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上一世卡拉最早在红崖出现是九三年夏天,当时一台四千多,加上组合音响就是一万多块。

    这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得了的。

    到了九九年两千年左右,的价钱直线降到了一千元左右,杂牌机在八百元左右,这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卡拉也开始真正的在这个小城流行起来。

    那时候一到夏天,从勇士公社到红崖县城的大道两边有很多唱卡拉的。

    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一个就可以在道边开业了。

    两块钱唱一首谁上去唱都行。

    爱唱歌的万峰经常去唱,花了不少钱。

    后来一想花这冤枉钱不如自己弄一套在家里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反正自己有,只要买个功放机加一对音箱就行。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就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对音箱和一个功放机。

    回来接上一唱,声音惨不忍听。

    八百块钱的音响组合简直就是扔大街的货,声音能好到哪里去

    这不是问题,万峰可以自己改。

    买放大版买元件改变压器,一个四百多块钱的破功放机竟然生生地被他魔改成了不次于人家过千元的产品。

    而音箱被他贴了一百元卖给了同村的一个村民,他用卖音箱的钱买了一对直径二十厘米的低音喇叭,又买了一对高音后自己用组合版做了一对舞台造型的音箱。

    音响效果是行了,但是有杂音,低音重的时候音箱就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麻痹的老子又不是苏联人要乌拉干什么!

    原因找到了,制作音箱的板太薄了,一受声波的流动就会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

    制作音箱应该用最低不低于一厘米厚的组合板,他因为头一次接触不太懂就,买得是那种只有三四毫米厚的板。

    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总不能拆了再重做一个吧。

    万峰就跑大街上瞎溜达想辙,想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偏巧大街上公路队在修公路在滤沥青。

    万峰一拍脑袋:有了。

    他跑去要了一些没化的沥青回了家。

    干啥音箱板不是薄吗,不是有震动发出杂音吗!老子给箱体灌上沥青,看你还震动不!

    为了防止灌好的沥青时间一长受震动而脱落,他在箱体上钉了一些钉子,在钉子上拉上了一些铁丝,最后把沥青化开兑了一些松香等可以加粘的物质把音箱的底部和边角全部灌上了。

    结果怎么样

    什么杂音也没有了,音色杠杠的。

    后期有专业人士看到万峰这无厘头一般的音箱眼珠子差点飞出来:这特么也行!

    正因为有上一世的经验,现在万峰设计制作个小音箱完全无压力。

    喇叭安好,把录音机机芯装在那个预留的稍带长方形的四方框里,接着就是安装变压器、计数器和连线。

    待一切都弄好了以后,万峰深吸了一口气,插上了电源。

    预留的指示灯亮了,这说明电源接通,喇叭里也有轻微的杂音。

    万峰用稍微颤抖的手按下了录音机机芯上的键,前进、后倒,放音一切正常,只有录音键因为机盒里没有磁带的原因按不下去。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是鹰就得用枪顶着
    吃完饭万峰就出来了,没有等小姨和小舅而是自己匆匆地向栾凤家走来。

    还没进栾凤的屋子就听到里面传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歌声。

    栾凤像哨兵一样站在门口迎接万峰,脸上笑得贱啦吧唧的。

    也不知怎么回事儿,看到栾凤贱了吧唧的笑万峰非常的想给她一个五指扇。

    “袁文把衣服捎出去了吗”

    “嗯,捎去了六十五条,钱也捎回来了。”

    仅仅供应县城万峰和栾凤一天就有三十多块钱的收入,这要是被别人知道别说眼睛了连眼眶子都得红了。

    在八零年,他和栾凤算是红崖收入最高的人了。

    “你背个包干什么里面这四四方方的是个箱子”

    “别瞎摸,摸坏了赔得起吗”

    万峰把背包摘下来把自制的录音机从背包里拿了出来。

    栾凤看着这个小匣子眼珠子滴溜溜乱转,看了半天不知道什么玩意儿。

    江敏也凑过来看,看完和栾凤面面相觑,她也不认识。

    不认识就对了,你们若是一眼就认识,我还靠什么装比。

    别以为只有别人会装比,老子若是装起来他们都得靠边。

    “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此时的万峰像个砖家一样,一副莫测高深的架势。

    两人女人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栾凤一点不含糊上来一把掐住万峰手臂:“少装蒜,快说。”

    在蛮不讲理的栾凤面前,万峰装比失败。

    “这东西叫录音机,你们应该感谢我。”要不是老夫你们认识这玩意儿最低还得三年,江敏在县城住可能认识的早点,但也早不到那里去,而栾凤三年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这玩意儿呢。

    “这就是录音机录音机就这模样”两个女人还是上次和万峰上街在五交化商店里听到万峰和那个小伙说起这个名词。

    闻听这货就是传说中的录音机,忍不住又看了半天。

    万峰过去把留声机的电源拔掉,把录音机的电源插上,按下了放音键。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刘正那发飘的声音在屋里回荡。

    栾凤的眼睛当时就直了,仿佛看到美羊羊的灰太狼,和江敏双双趴在录音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录音机。

    “这个歌好听,比唱片里的歌好听。”江敏喃喃地说,似乎陶醉在音乐之中。

    “嗯!”栾凤使劲儿点头表示赞同。

    说实在的,刘正那在万峰听来有点大舌头的歌声也就那么回事儿,这货当年能成为天皇巨星估计就是唱歌的人少,没什么竞争对手,否则就凭他的大舌头天皇巨星的帽子也不会扣到他的头上。

    不过这货的校园歌曲唱的确实不错。

    “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晚风轻拂着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醉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第二首歌曲这时响了起来。

    “这个更好听,好听的要死!”栾凤的比喻向来是与众不同的,不鸣则已、一鸣吓人。

    “嗯!”这会江敏点头表示赞同。

    “你们两个别光顾着听,帮我给这个家伙打扮打扮,主要是前脸只要能好看就行。”

    这时,诸艳和江雪也来了,不出万峰的所料,她们两个也加入听戏的大军里。

    那口柜上一溜趴着四个妇女都听音乐去了。

    这不耽误干活吗!

    好在她们没有全部去听音乐开始就美化录音机献计献策了。

    “这个角我觉得画一个凌空扑下的老鹰比较猛!”栾凤指着录音机的右上角说道。

    别说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

    “我觉得这个角画一朵牡丹好看。”江敏指着录音机的左下角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建议也不错,万峰准备采纳了。

    “可是”

    栾凤一句可是万峰心里就是一惊,这货又要发表什么高见了

    “可是,老鹰扑



第二百四十九章 蝴蝶效应
    一九七八年,父亲让一个尚海青年在回家探亲的时候捎了一台熊猫牌收音机,一百二十块钱。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败家的行为。

    作为农垦工人,当时父亲一个月四十多块的工资在龙江已经算是高收入阶层,但花一百二十块钱买个收音机,这确实非常的败家。

    据说这熊猫收音机在火车都能收到电台,好像那时很多收音机到了火车上就成了哑巴。

    这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反正那时父亲可是非常的牛比,经常拎着它在队里的大街上溜达。

    按照万峰现在的话这种行为就是装

    打住!这个词用到自己老子身上似乎用词不当,那就算了。

    这台收音机用四节二号电池,一副电池可以听一个礼拜。

    可是后期父亲用二号电池也感觉受不了,就换了四节一号电池,用个纸卷个筒把四节一号电池放在纸筒里,绑在收音机后背。电池两端用胶布粘上电线和收音机里的两级连接。

    收音机就响了,用一号电池好像一个月用两副就够了。
1...7778798081...9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