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下官
……
萧余庆在见到这般情景之后,心里就是大感不妙,可这个时候城门依旧没有夺回来,这一群直娘贼的厮杀汉,竟然凭着胸口之中的一口热气,活生生的将东门守了下来,一时之间,心中也是气恼,但是没有城门,他还能凭借什么倚仗死死守住?
当面宋人少说也是上千,更不用说后面还有没有宋军的大队人马援应,就是自己活生生的将手中这数百奚人拼得干干净净,也见不得会稳稳的守下来。
赵鹤寿这厮直到现在都是没有援应过来,若是这厮在此,说不定早就是将当面夺门之人压出城去,白白丢了自家儿郎数十条性命,萧余庆眼睛只是血红的盯着城门之处的厮杀,最后喝了一声,“上马撤,往西门退,俺们去涿州……”
铁血强宋 第八十二章 大功(一)
杨凌到了,在这最后的关头总算是及时赶到,每一个人都是拼了性命的往城头挤辽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给宋人追击的机会,所以断后的数十奚人已经做好了身死准备。
说句老实话,他们是确实没想到宋人反应会如此之快,前番白沟河一败,宋人总归会丧尽胆魄,纵使再度北望,也得给他们好长段时间回过味来。
这般动作着实是出人意料……
局面顿时就翻转了过来,方才还是辽军赶着他们出城,现在就是死死抵抗,为大队袍泽争取撤退的时间。
两军接战,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辽人久久不能夺回城门,本就军心士气不在巅峰,还让他们死死支撑到了宋军赶到,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战心,不过就是死死的顶住。
城门之处已经是堆了为数不少的尸首,辽人也是存了必死之心,厮杀得便是更为惨烈,早就说了,这处地形实在是摆不开大队人马,最后只是狠狠的付出了两倍的代价才将其城门之敌一扫而空。
犹是如此,每个辽人都是打得枪戟折断,待到杨凌杀进城中之时,整个城中,萧余庆所部已经是撤退得干干净净。
杨凌刚刚一踏进城之中便是下令,“所有士卒,紧紧跟着某,不得掉队,不得扰乱百姓,先夺了其余三个城门,接应在外面的辎重粮草进城……”
……
杨凌此时此刻已经站在了州衙门大堂之中,这里曾经的主人是萧余庆,但是现在,这易州城真的是彻彻底底的掌控在了杨凌的手中,岳飞站在下首,向杨凌禀报道,“大人,易州城俺们已经大体上掌控了,城中还有数百常胜军士卒降了,那领军的赵鹤寿也是乖乖的交出了兵权,没有一丝一毫的妄动。”
杨凌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俺们的辎重可是进城了?”
“没有,预计今日午时能够运抵城中,现在城中事情太多,如何决断,还请大人做个断定。”岳飞也未曾料到这易州城真的就抢了下来,虽然付出的代价是惨重了一些,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岳飞越是看向杨凌,越是觉得心惊,杨凌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锋芒峥嵘,都是如此耀眼,给这腐朽到了骨子里的大宋,无疑是注入了些许生机,兴许跟着大人,这天底下就没有去不得的地方。
这场战事,杨凌打得果断,打得漂亮,也打得惊险,甚至岳飞有时候觉得还有几分运气成分在内,如果再来晚一分会是怎样的一番境遇,兵贵神速便是这个道理,有时候战场之上难以打开局面的境况之下,就是要这般,出奇兵之效才能抵顶,但是这场战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显重伤了,现在依旧是昏迷不醒,城中事务繁忙,直到现在为止他都还没能抽出空去看上一眼。
说句实话,岳飞的心中一直是记挂着的,但是如今这般情况,大事小情都得他们一干人做出个决断,亲手操劳,不比得童贯随时行走身边一大帮幕僚宣赞。
但凡遇事,包括杨凌在内,那样不是亲力亲为,就是他也感觉得到,这些日子以来,杨凌都是日渐消瘦,衣袍都有些穿不住了,杨凌沉默了片刻,“城中防务,移交给雷指挥使,他是军伍老人,总归能安排得当的,你之一部,将常胜军的降卒先看管好,城中粮仓给老子开了,不要短了降卒的用度,城中该赈济的就赈济,另外告知延庆,派遣兵马守住城中的各处,以防宵小趁机作乱,行偷鸡摸狗之事,坏了王师的名声……”
杨凌稍稍喝了口热茶,最后才道,“派遣轻骑回返雄州报捷,兵马粮草都要及时运抵,总要将易州妥妥的掌握在手中才好。”
岳飞将这些事情都是一一的记在心中,片刻之后便是出了府衙,做着安排去了。
而此时的杨凌更是站起,对着身边寸步不离的汤怀道,“走,随某去会会赵鹤寿,这厮究竟是什么想法,总归要试探一番。”
说实话,对于赵鹤寿,杨凌在历史之上也知之不详,但是对于他的老上司郭药师却是有一定的了解,赵鹤寿此人一直以来不过就是跟着郭药师行事,声明不显,郭药师先是降宋,赵鹤寿便随着降了宋,再是降了女真,赵良嗣便跟着降了女真,而且两人在这乱世之中都是用性命搏出了一番功名富贵。
郭药师降宋之时,上了一道极富感情的降表,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宋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说自己本来对辽忠心耿耿,但萧普贤皇后却报之以怨,降宋实在迫不得已。
对南降之人,赵宋官家一向都是厚待优渥,更不用说郭药师对辽情况的熟识及他拥有常胜军这样一支重要武装,所以降宋之后任命他为恩州观察使,并依旧管辖涿州诸军事。
后来第二次北伐失败,西军上下诸多将领遭到贬斥,可是官家赵佶仍对郭药师恩宠有加,封了他为安远军承宣使,后拜武泰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
进了都门汴梁官家脚下,更是恩赏器重,赐给宅第姬妾,又在后苑延春殿亲自召见,郭药师也天生就是个演员,感激得泪如雨下:“臣在异国,闻赵皇如在天上,不想今日得望龙颜。”
一番讨好,令得赵佶官家龙颜大悦,所以燕地军政大权,悉数交予郭药师统领。
整个大宋都是对郭药师极其上好的待遇,而女真人帮助大宋取下燕地之后,其中归还燕地的条件之一便是将郭药师常胜军所部悉数归于女真。
而赵佶这个时候却是做了一件最为致命的蠢事,便是将松亭、榆关之外的民户悉数送予女真人,以代替常胜军。
而燕云之地的大部分民户之中的人到了女真无非就是做了生口奴隶,如此行事,燕地汉人对大宋民心尽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咳咳,请诸君试想,这些燕地之人当中有多少匠人,他们可以生产打造铁器甲胄,可以生产种植,汉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在那个时代一向都是世界之最,女真得到了人口将养国力,不到一年,挥师南下,始有靖康之耻……
铁血强宋 第八十三章 大功(二)
赵佶的想法很简单,他以为将诸多民户代替常胜军送给女真人,不但常胜军可以保留,而且又得到了那些燕人的土地田产,而这些田土用来供养常胜军,不用国家再出钱粮,常胜军自给自足,自耕自用之下,大宋可谓是不伤丝毫便多养了一支可战之军,可谓一举两得。
可是赵佶完全没有想到的郭药师是不是一心向着大宋,常胜军是不是真的能为自己全力掌控,以为施了一番恩德,皇威王霸之气一震,郭药师便会感恩戴德,俯首帖耳为其所用……
可是事实于此恰恰相反,郭药师治理燕山府期间,自恃徽宗恩宠有加,为所欲为,飞扬跋扈,派遣而来的官员完全不能起到掣肘的效果,反而奉迎于郭药师。
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马匹,朝廷都尽量供给,但是此人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爱财,相反十分的大方,财物金银只是不要钱的往汴梁送,不仅仅是送给官家赵佶,还送给赵佶宠幸之人,包括朝廷权势官员。
郭药师麾下的常胜军正军兵马有5万之众,乡兵号称三十余万,整个大宋中枢不断的打压分化西军,就是为了使其不出现唐末藩镇的格局,但是却是放纵郭药师拥兵自重,虎狼之心,直追安禄山。
郭药师一代雄杰,而且善于审时度势,这样的人岂能甘心居于人下?从其扩军的举动便是可以看出他割地称雄的野心。
而郭药师手下的强将,在历史当中留下一笔的也就是甄五臣和赵鹤寿,此人又岂是易与之辈?
赵鹤寿的府邸私宅不过是一处四进院落,算不得多么的气派,没有什么管家丫鬟,只是三五下人看护打扫而已,而这些下人一眼便可以看出都是久经沙场的人物,身材都是矮壮,双臂都是有力,有一人甚至连脸上都有刀疤。
府中也是简单,没有奢华之气,杨凌来此,也不通报,赵鹤寿仿佛是早就料到会有人登门一般,府中大门都是敞开,也没有下人阻拦,杨凌和汤怀一众亲兵直直而入。
问明赵鹤寿所在之后,杨凌嘴角便是闪过一丝莫名的笑意,左拐第三间卧房,杨凌推门而入,迎面扑来的便是一股子刺鼻的中草药味道,亲卫没有跟着进去,只有汤怀跟着杨凌,寸步不离。
杨凌走了进去,床边有一碗未曾喝完的汤药,一人正躺在床上,面容消瘦,脸色枯黄,便是赵鹤寿了,“卧榻之上可是赵鹤寿副都管?”
这个时候赵鹤寿假寐的双眼才微微睁开,“正是赵某,不知……”
“在下大宋都指挥使杨凌,于童宣帅帐下听用!”杨凌也不客气,直接的坐在了床边的凳子上,和赵鹤寿对答起来,“今日不请自来,倒是叨扰了副都管!”
赵鹤寿勉强的撑起身来,“原来是贵人上门,某有病在身,不曾远迎,还望见谅!”
杨凌摆了摆手,“副都管既然如此,就无需多礼,杨某来此,也不为其他,此时此刻,易州城已经归于大宋,不知赵副都管能否弃暗投明,为大宋效力?”
杨凌一脸郑重的向赵鹤寿询问,这般模样,不知情的看起来,就是求贤若渴,恨不得立刻就将赵鹤寿从床上抬下来,立刻就为建设大宋添砖加瓦,“眼下易州初定,诸多不稳,还望赵大人以大局为重,出面主持,如此民心方才可定,这易州才算是稳稳的到了大宋的手中,况且常胜军士卒还需要大人一番安抚。”
这个时候就连一旁的汤怀都有些狐疑的看了一眼杨凌,大人莫不是出门的时候没吃药?怎么会说出这般糊涂话来,偌大一个易州城,俺们弟兄不知道花了多少气力才辛辛苦苦的打了下来,就这样白白拱手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接管!
想到这里,汤怀看向赵鹤寿的眼光不禁有些不善起来,杨凌却是站起身来,向着赵鹤寿遥遥的一作揖,“杨某在这里替易州百姓谢过赵副都管了。”
杨凌就真的想请赵鹤寿出来主持局面?非但不是如此,而且杨凌对此人甚为反感,不为其他,就是心中冥冥觉得此人不可不除,否则日后必成大患,但是斯时斯地,常胜军方才归降,杨凌日后还有用处,就这般将其杀之而后快,岂不是冷了常胜军的心?
但是若是赵鹤寿如果在这番恳求之下,应下差遣,杨凌便是绝对会狠下心来,除去此人,哪怕担下不可估量的后果,一旦赵鹤寿应承,便是证明此人权欲之心不曾稍减,留着一个历史上有本事,而且有野心的人在这里,无异于安下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有危险。
赵鹤寿急忙欲要挣扎起身,慌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杨大人这般大礼,赵某如何让担当得起,而且某名望不显,更是得不了如此重大之差遣!”
杨凌顺势站起了身,此时更是往床边坐进了一步,“找副都管统带常胜军多年,名声和威望都摆在这里,若是赵大人担不下这差遣,便观易州之地,便无人能够胜任。”
这话说得便是极其的信重之意,可是杨凌毕竟不是久经官场的人物,年岁也小了一些,这个比不得其他,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的磨砺,赵鹤寿此刻已经彻底的听出来杨凌话语之中深意,试探,此人仅仅是在试探自家而已,赵鹤寿此时心中却只是谨慎与忌惮,此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心机,当真是可怕……
赵鹤寿更是做出一副病怏怏的神情,长叹一声道:“杨大人当面,某不敢推脱,只是赵某实在是突发恶疾,重病缠身,无力担此大任,易州城中百姓安抚之事,大人只消张贴榜文,赈济粮米,再约束麾下秋毫无犯,一时之间也能稳定局面,至于常胜军上下,俺在这里就托付给杨大人,只愿大人能好生对待俺的这一干老弟兄便是了……”
铁血强宋 第八十四章 大功(三)
赵鹤寿一番对答已经是极为的得体,还为杨凌指出了解决之道,这些办法就算是杨凌,一时之间也就能想到这么多了,赵鹤寿其中推脱之意再是明显不过,杨凌这个时候再是多说已经是无用。
汤怀不是笨人,这个时候也能从赵鹤寿那讳莫如深的言辞之中窥得一二,虽然是后知后觉,但是对于一个军汉来说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了。
杨凌口中只是连连感叹可惜,“赵副都管如此人物,却不能出任大事,实在是杨某位卑,传令下去,赵大人府中用度不要短缺了半分,好生相待,赵大人好生将养,待病情稍缓,赵大人是要为易州出力的,军中之人,谁敢在此闹事,军棍可不是拿来耍的……”
汤怀顿时答道,“俺晓得了,自然会好生吩咐下去!”
杨凌接着道,“至于常胜军士卒都是敢打敢杀的好汉,杨某还等着他们为大宋出力,将来立下功勋不是话下,自然不会薄待半分!”
赵鹤寿微微一笑,“如此,便有劳杨大人操心了。”
杨凌这个时候便站起身来:“今日实在是叨扰了赵副都管,某还有要事,就不多逗留了!”
“大人有事直管去,赵某这里便不多送了!”赵鹤寿说完之后便唤道,“老丁,替俺送杨大人……”
杨凌微微点头,便是丝毫不曾拖泥带水的出了们,待杨凌掩门之后,赵鹤寿那枯槁无力的身躯顿时直起身来,眼中更是泛起一阵精光……
杨凌方才一出门,便是冷冷的对汤怀问道,“此人如何?”
汤怀牵过马来,淡淡的道,“赵鹤寿倒是识趣,未尝有半分非分之想……”
杨凌长长的叹了一口,心中却只是有些不安:“若是此人真的没有非分之想,某倒是安心了,汤怀,你要记住,这幽云之地豪杰并起,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若是此人直接了当的接过差遣,老子不过就是生生的打杀了便是,可是他越是明哲保身,我心里就越是觉得有些忧心!”
……
易州城中,此时此刻,大街小巷都已经是为之一空,只有各处要道,站着数名军士,来往之间偶尔有一队大宋官兵巡街,昨夜动乱,厮杀声音已经是震天般的响动,普通百姓家庭哪里还敢出门,各自都是紧闭房门,家里有男人的都是将锄头,菜刀一干能派上用场的铁器放在触手可及之处。
不是他们担忧,这个时代的兵马本就是如此,每破一城,虽然是大喜之事,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就是将主对部下大头兵约束力最薄弱的时候,往往一进入城中,厮杀军汉就是不分贫贱富贵,踹门进了一家就是抢,若是稍稍敢于出言反抗的,便是刀枪不认人,杀了再说,有点姿色的妇女自然还逃不过一番欺凌。
好事的军汉,还会放上一把火,场面便是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战争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好事儿,尤其是平常百姓家,说到底,到最后来,哪里不是苦了他们而已!
可是这一次也有些不同之处,这厮杀声从半夜一直响了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便是尘埃落定,可是民户依旧不敢稍微放松一丝一毫的警惕,男人只是死死的在门背后坐了一晚上,妇孺老幼更是在被窝里盯着自家男人瑟瑟发抖,哪里还睡得安生?
待到了天明,厮杀声早就是没了,可是这个时候,一般的普通百姓依旧是不敢出门,宋军在各处已经是觉得此城没有了一丝一毫的生气,只是无聊得数太阳了,如果不是上头三令五申,不得扰民,这些军汉恐怕就会跑到百姓家门口,咚咚咚的敲打着木门,“老乡,开门啊,老乡,俺们是八路……”
“你要是再不相信,俺就一头撞死在门前!”这个时候里面一定会响起一个声音,“到隔壁家去撞,他家的柱子结实,可以来个痛快,保证又痛又快……”
当然这一切都是臆想而已,只是想说明一点,太阳都快到晌午了,依旧是没有人走上街头看上一眼,还是一如既往的空旷,不知到了什么时候,终于有一家民户的门口开了一道缝,一双眼睛透过缝隙往大街之上看了看,见到空无一人,又急忙把门关了起来,美国多久,这户百姓的门口却又是开了一道缝,确定外间无人之后便是将房门哗啦一声打开了。
里间走出了一个身体粗壮的汉子,家里祖传的铁匠手艺,人称张铁匠,四十多岁了还没个婆娘,前两年又送走了单亲老娘,所以张铁匠身无记挂,这个时候便是大步的踏上了街道,“俅娘的,真是快憋死俺了……”
张铁匠自家却是不知道,就在他踏出门口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双百姓的眼睛从自家门口向他偷偷的望过来。
说完之后,只见自家的墙上贴这一张安民榜,张铁匠也是识得几个字的,便是依次的念道,“宋军客军来此,已然收复易州,衙门之处搭设有粥棚赈济,特此安民,秋毫无犯……”
张铁匠只是拍手称赞道,“嘿,到底是南人,这当兵的都是素质极高的,俺且去衙门看看……”
将要走的时候犹是记起来什么,只是扯着嗓门喊道,“王麻子,李老三,还不赶快跟俺去衙门领粥,晚了可就被别人抢了先了!”
说完之后便是一溜烟的往衙门方向跑去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各家大门都不约而同的打开了,望着整洁的街道,和远处站立,岿然不动的数名穿着宋军服饰的官兵,实在是未曾想到,就在这里,昨晚还是生了一场战事。
而这一场战事,险些让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从此便永隔世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纷纷往着衙门方向前去,到底是南朝富庶,竟然还赈济施粥,要知道在涿易二州,早已经是不见这般情形了,这两年就算是大旱,蝗灾之年,大辽也不会管上半分,众人都是有些难以置信……
铁血强宋 第八十五章 大功(四)
易州城之中,随着民众出行,回归于正常的轨道,总算是有了一丝丝烟火气息。
校军场当中,一顶顶帐篷搭设于此,此处便是常胜军所部降卒暂时安扎的所在。
每个人的脸上也总算是不再那么面黄肌瘦,更重要的是泛起了一丝丝红润的笑颜,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们有了心里盼头。
这易州落到宋人的手中,俺们的日子倒是好过了一些,虽然说依旧有官兵看押监管,行动不得自由,可以吃食从来都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短缺。
这秋季已经深了,就连是军袄也是送了一些来,不至于向以前那般,气候变化,总归会冻死两个弟兄。
现在这般,已经是好到不行的待遇,谁要是还不识趣,闹事作乱,莫说宋人饶不过,就是自家兄弟也免不了一顿老拳。
乱世之中,就算是他们逃又能逃到哪里?他们军伍多年,已经不会伺弄庄稼了,再是逃到燕京当中,免不了还不过是被辽人抓了做生口,整日整夜食不果腹,活计还累得要死,军中粗活重活都得他们来干,累得发昏了,手脚稍微慢些就是一顿鞭子。
其他的不说,起码杨凌所部到了易州没有为难他们这群常胜军厮杀汉半分,薛大虫这厮昨日城门厮杀眼看着就要断气断气的了,可是不到一日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就这般生龙活虎的站在他们面前。
若是说话的时候中气再足够一些,想必就是屁事儿没有了。
“老薛啊,你这眼光倒是毒辣,怎地就跟宋人搭上伙了?俺当初可被你骗得苦了。”李顺这个时候便是坐在地上,就这般盯着薛永。
一群厮杀汉说话自然是敞亮,薛永吊着半支胳膊,陪笑了一声,“哈哈哈,哥哥莫怪,当日那般情形你也是有些见闻,俺怎么敢透露如此军机,稍微不注意就是人头落地,不过俺行事之前却是问了杨大人,总归不会为难俺们常胜军的厮杀汉就是了。”
李顺听到这里,眼前顿时一亮,低耳细语的问道:“病大虫,你老老实实的告诉俺一声,这宋人究竟靠不靠得住,值不值得俺们卖命?”
薛永看了李顺一眼,“值不值得还用得着俺说么,就是这般待遇,俺从最初的怨军到而今的常胜军,也是从来未曾享受过,以后靠不靠得住,俺一时之间也拿捏不稳,不过俺看着这杨大人虽然面相文弱,可骨子里却有一股子狠劲,临阵之际,从来都是在俺们身侧,总不至于弃了俺们军汉吧……”
李顺点了点头:“俺私底下已经摸了摸弟兄们的底,却都是愿意跟着这大宋搏一场功名富贵,却不知杨大人收不收容?”
薛永等的便是这句话,拍了拍李顺的肩膀,“老哥哥,你这是说的什么混账话,俺在这里也是一句话,杨大人要是不收容俺们这几百号弟兄会吃喝都照应得如此周全?俺们厮杀汉嗓门大,一身汗臭,脾气还不好,虱子比毛都多,值得这般对待?说白了,还不是想将大家整编为大宋一体!”
李顺点了点头,“此番大功,你却是得了大头,有甚差遣可别忘了俺!”
薛永笑道,“俺们常胜军在此,怎么也有几百号弟兄,一个指挥使的差遣是逃不了的,不过也总不可能将常胜军所部一成不变的统归一处,总得打散一些,这都是惯例,没甚大不了的,届时俺说上几句好话,总得将老哥留在身边便是,老哥的本事俺是知道的,都头位置打死都能作数。”
“如此,全仗老弟运筹了。”李顺点了点头,心里也是好一番感慨,这薛永本来厮杀武艺都是极好的,奈何就是奉迎之上差了些,要不然凭借军功早就是升上去了,可是这厮也是运道转了,如今鸿运怕是要挡不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