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铁血强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下官
杨凌就只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不远处几个白梃兵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岳飞在离杨凌最近之处也是在说话,“大人,女真使者处白梃兵防卫得甚是严密,汤怀和王贵只能远远的盯着,这些厮鸟也忍得住,一连好几天都缩在寨中,不出来一步,每日里只见到酒食送将进去。”
“料想赵良嗣已经向童贯禀报清楚,不日双方就将相谈出兵事宜。”杨凌对岳飞道,“不要放松警惕,继续监视着。”我该怎么做,该怎么做,女真若是入了燕地,其祸患更甚,历史惯性的车轮太过沉重,不是我一个百人军头能够逆转的,不管了,且以待时变,总是有机会的。“二哥儿,某前线游骑在白沟河遇到涉河而来的辽人,对方声称乃是辽国使者,要面见童宣帅,他们出示了告身文书,某看不像是假的。”罗延庆快马而来,向杨凌一五一十的禀报道。
“对方有多少人,可曾留下他们?”杨凌转过身,有些诧异的道,辽国使臣也来此地了,这趟水要越来越浑了。
“使臣被俺们留在了岸边,就等二哥那休息处理了。”罗延庆只是唯杨凌所命是从,从不打折扣。
杨凌脑中仿佛电光火石一般转动,这或许是一次改变历史的良机,“立刻将辽国使臣送到我的营中,再向黄业请调帐篷,将其安顿下来,不要短了酒肉,再派人看护。”杨凌安排完毕之后便骑上了马儿,“你且速去,我要面见杨将主,赶紧上报。”
听到辽国使臣前来的消息,杨可世立刻麻爪,直娘贼,怎地辽人的使者也来了。
俺营中还有一拨儿女真人,赵良嗣那厮刚将他们安顿下来便回了河间府,也不知有没有将童宣帅请到。俺就怕女真人不安分,还派兵盯住他们。
这辽人来了,又该如何是好?
“将主请安心,某已经让部下将其好生安顿下来,酒食也未曾短缺,当务之急便是此事事关重大,非童宣帅亲身来往不得解决,当快马向宣帅禀报,你我只需照应起居便可。”杨凌似乎是读懂了杨可世的心思,当下便向其细说了起来。
“对对对,正该如此,正该如此,杨老弟所言也正是某心中所想,本将这就立刻派人向宣帅禀报。”说到此处,杨可世还不禁在暗处红了红脸皮,只觉得火辣辣的。
杨凌也不揭穿他,只是作了一揖,“既然杨将主已有定夺,卑职便先行告退。”
“也好,辽人有什么短缺的你尽管来寻俺讨要便是。”杨可世也是扯着粗大的嗓门道。





铁血强宋 第二十三章 透露
杨凌一出营寨,便直往自己的营中,在自己的军营处,又多了好几顶营帐,便是辽国使臣的临时住所了。
基本上已经搭建好了,周遭还有不少自己麾下的士卒在帮忙固定。
见到杨凌前来,士兵都纷纷向杨凌行礼,杨凌一路行来,只是拍拍这个的肩膀,捶一捶那个的胸膛,“好小子,几日不见便如此壮实了。”
杨凌在部署面前从来都不会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月余整练,不少士卒在训练的时候没有达到要求,惩罚吃食减半,杨凌却是与他们吃的同样的饭菜,同样也不足半,不少人都劝鉴过,但杨凌不以为然,依旧如此。
跟着这样的头,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远处十几名契丹人站定,望着他们安扎营帐,指指点点,却也是为宋人的扎营效率点了个赞。
“在下杨凌,乃是本都都头,当面可是辽国使臣。”杨凌走上前去,抱拳问礼。
当下使者团中,一个面容苍白,二十出头的契丹人上前,此人正是易容而来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带兵往易州方向虚晃了一枪,迷惑了郭药师。随即便调头南下,此次出使,表面上由其部将耶律阿古哲为正使,他居于幕后,为副使。
实际的决断权还是在耶律大石手中,当下耶律大石走出来,同样行了抱拳礼,“杨都头有礼,某耶律海东,乃是此次副使,这位乃是我们的正使大人,耶律阿古哲。”
杨凌对着耶律阿古哲行了一礼,耶律阿古哲也是有样学样的还礼,只不过动作便不似耶律大石那般行云流水,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了。
杨凌陪笑一声,“鄙处简陋,薄待了两位贵使,杨某已经将情况上报,想必不久之后便有人前来会见。”
“有劳杨都头,我契丹本以武功起家,深耐苦寒,况某等身负重责,纵使吃些苦倒不值当什么。”耶律阿古哲上前阴测测的说道,这一番话说出来便有些失礼了,甚至有些倨傲。
耶律大石只是在旁冷眼观之,说实话,平日里一个小小的都头哪里入得了他的法眼。
不过自从杨凌来此之后,举止得体,不卑不亢,哪里是一个地位低微的武夫,他也想看看此人面对阿古哲的刁难究竟会作何应对。
杨凌不温不火的只是笑道,“事且从急,得任何军令,目前环境简陋,也是权宜,贵国有何物短缺只管告知杨某,能应下来的,杨某绝不说二话,待得童宣帅移至雄州,届时便可接贵使进城安居,某也可卸下这等差事。”
耶律阿古哲答道,“无妨,在场众人都是沙场出身,吃得苦,打得硬仗之士,不会在这上面有所挑剔。”
“说得也是,那女真使者前来也是极为随意,来此数日,竟然只是在营中闷头大睡,似乎几个月未曾合眼,送来吃食只是狼吞虎咽,未尝有半点挑剔,嗨,要不怎地说是靠吃苦起家的。”杨凌临走之前,有意无意的说道。
夜已深,营帐之内,确定外间无人偷听之时,耶律阿古哲方才对耶律大石窃窃私语道,“林牙,怎么办,听那姓杨的所言,女真人竟然也来了雄州,女真人无利不起早,来此必有蹊跷。”
“女真与宋乃盟约之国,先前便相互约定,合击我大辽,某断定此次女真入宋,所图者必定乃是于我大辽不利。”耶律大石只是眉头紧蹙,“那杨都头乃是宋人,为什么将这等消息告诉于我,需知若是女真来此,在与宋人谈判之时,童贯必定会打出这张底牌,届时即便我等侥幸说服童贯,也会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
“反正俺看宋人直娘贼的花花肠子最多,没有一个是安了好心,俺料想姓杨的轻易告诉俺们这个消息,未必不是挖了个坑使俺们跳下去!”耶律阿古哲向大石林牙道。
“阿古哲,你能想到这一点便已经是极为难得,需知天下无利不起早,送上门的好处定然烫手,只是你的性格还是颇为急躁,此事若是静下心来便不难分析出杨凌此人的真正意图。”耶律大石耐心的解释道,“吾与宋人交手数次,杨凌此人的上头便是白梃军的杨可世,若说杨凌故意透露这个消息给俺们是为他人所指使,必定就是杨可世。”
耶律大石说到此处,耶律阿古哲的双眼不由得瞪大了些,白梃兵,当日白沟河一战,正是这支直娘贼的重骑,冲击林牙的中军,已然撕破到耶律阿古哲眼前的防线,至死之际,每一个人的眼中只是满满的坚毅,这支军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因为除了杨可世以外,凭借着杨凌的职位是无法接触到地位更高的宋将,但是某却听说杨可世此人秉性直爽,休说心计,就连稍稍奉迎上官的事情也未曾做过,且极不懂变通权宜,若说是他唤杨凌前来暗示某家,某却是万箭穿心也不信。”耶律大石一字一句的说出自己的见解,阿古哲却只有连连的份。
“所以,某料定,杨凌所作所为就是他本人故意为之,至于目的,这也正是某疑虑之处,总之这几日告诫麾下儿郎行事小心一些,切莫乱走动,碰上女真人,折死在此,某也只当没看到。”“林牙军令,莫敢不从,某这就去吩咐麾下安分些。”耶律阿古哲只是拱手奉命罢了。
“让萧余庆在白沟河北随时待命,若是有何不测,也方便接应。”耶律大石行事速来稳重,步步为营,未虑胜先虑败,凭此易容孤身前往宋营便可观之其胆魄。
在杨凌后世的历史中,也是两宋之交的豪杰人物,大辽为女真所灭后,耶律大石携数百敢死之士,横渡大漠,白手起家。
经营日久,得以横扫中亚,建立大辽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契丹政权,并登基称帝,史称西辽。
正是由于大石林牙,可以说大辽国祚以另外一种方式再度延续了百年。
ps:今晚有点事情,不能及时三更,各位见谅,稍后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我会熬夜补齐,诸位见谅,明天有事情的朋友就别等了,书就在这里,什么时候看都可以,拜谢。




铁血强宋 第二十四章 胜捷军
即便如此,耶律大石也未曾犹如南宋朝廷般偏居一隅,而是时机成熟的时候,大举东征,以图复国。
奈何天意难违,大石林牙东征之时运气却是坏了一些,茫茫大漠,恶劣的气候给了耶律大石当头棒喝,路上牛羊兵马死伤无数,复国之业方才作罢。
而这个时候,女真也听闻残辽在西竟然还有一个庞大势力,彼时北宋已经灭亡,女真亦派出大军远征耶律大石。
历史有时候具有莫名其妙的偶然性和戏剧性。
大石林牙东征之时最大的敌人成了他的朋友,女真大军在面对大漠之时,依旧是重蹈覆辙,折损无数,兵马十不存一。
耶律大石免了一次刀兵之灾,至此,两国再无兵事。
若不是大漠阻隔,大石林牙复国功成与否暂且不表,起码,历史重新改写便是必然。
而所谓西辽,最后灭亡乃是因为蒙古崛起,蒙古铁骑横扫天下,西辽也为其所灭。
不论成败,以一人之力挽此绝境,耶律大石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代雄主。
并且末世与开国不同,任何朝代立国之初,无不是开国雄主,猛将如云,民心军心顶峰之期。
而末世之下,君主无能,武将畏战,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总之大厦将倾,人心丧乱,更有强敌虎视眈眈,所要力挽狂澜,再延国祚,实比创业更艰。
历史上此等人物数千年来,无非东汉刘秀,蜀汉刘备,再有一个便是大石林牙,其余东晋,南宋,皆是子孙承袭前人祖荫,不思进取之辈。
杨凌自辽国使臣处离开后又巡视了一圈军营,更兼之习了半日马术,将士整练已初见成效,杨凌便不必事必躬亲。
杨凌有暇进了一趟雄州城,准备购买一些孩童穿用之物,马方旭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军中条件有限,只得以马奶代替。
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的耐苦能力是极好的,雄州城外大军云集,但城内依旧是集市闹热非凡。
这个时候,大批的粮草缁重都陆陆续续从河南诸地转运而来,堆积在雄州城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街上更为拥挤,不时便可看到民夫成队推着小车押运粮草的景象。
所以若非特殊身份之人,不得于市骑马,所以人来人往,倒是秩序有度。
杨凌手中拿着包袱,里面装了各种物什,正在准备回返的时候,一队快马由东向西顺着街市向前小跑去,当先两人手持牙牌,上书河北,河东宣抚使,“宣帅进城,闲杂人等,两侧退避,胆敢扰了宣帅,俺手下的鞭子可不认人。”
听到如此,来往行人推车挑担的无不急忙往两侧闪开,当先骑士与庞厉是一路货色,均是关西大汉模样,便可以看出这些骑士乃是从西军当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杨凌已然知晓,此军便是童贯从西军当中组建的胜捷军,这支军队的统帅乃是王禀,靖康之变中,所向无敌的金军在太原城下受到顽强阻击,而那时的太原,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
胜捷军是童贯负责西北边防时为自己招募的一支数万人的亲军,行伍出身的王禀从一名普通的士卒逐步擢升为宣抚司的都统制,在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后北伐辽国,败于白沟,后来女真侵宋,童贯逃离太原,留他为副都总管负责守城。
在重重包围中南顾王师,望穿秋水的太原守军没有盼来自己的援兵,兵临城下的却是宗翰大军。宋代的太原只是一座政治与战略地位都不重要的小城,物资储备极为有限,太原军民已经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八个多月,存粮基本用尽,士卒先是宰杀牛马骡等牲畜,后来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而城中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尽管如此,太原军民依然矢志不渝,拒绝了完颜宗翰的数次劝降而决心以死报国。
做为一个游牧民族,女真人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为了夺取太原,金军总结了攻取辽国五京时的作战经验,除了早已实施并卓有成效的“锁城法”外,还制定了一整套在当时极为先进的攻坚战术。金军运来三十座大炮,能将大于斗的炮石抛入城内,城头用于防御的敌楼屡屡被击中摧毁。
北宋立国之初,收复晋阳时,就曾在城外构筑过起防护作用、名为“洞屋”的掩体工事,而金军更是建造了五十座下部安有车轮的大型机动洞屋,其作用尤如现代的装甲运输车,金军企图用它来运送土木填平护城壕。在攻城时,金军制造了集洞屋与云梯于一体兼顾防守与攻击的鹅车,这种形如鹅状的装备下安车轮,上冠皮铁,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
太原守将王禀针锋相对,对于大炮,在敌楼前设立栅墙,楼顶覆盖糠布袋,这样敌楼即使被击中也不会有大的损坏而能够迅速修复。对于填壕,宋军挖掘地道直通护城壕,等金军填满木柴后就放火焚烧使其前功尽弃。对于鹅车,宋军在城头设立了也如同鹅状的跳楼,从跳楼上将系有绳网的巨石套在鹅车顶部,使其重心上升,然后用搭钩和绳索将鹅车拉倒。
但是一但城中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可以想象到战事已经惨烈到何种局面,同时意味着这座孤城的坚守已经支撑到了极限,在金朝生力军半个月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于九月初三失陷。
即便是在城池陷落的条件下,王禀依然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卒坚持巷战,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围出城,金兵全力追赶,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投汾河自尽。金兵得到王禀的遗体后,完颜宗翰命令士卒策马踏为肉泥以泄其愤。
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
胜捷军结局,凄凉若斯,壮烈若斯,非太原军民对不起赵宋,乃是赵宋对不起太原军民。




铁血强宋 第二十五章 长夜无眠
长长的队列之后便是童贯的官轿,非是童贯不善骑马,只是暮气已深,非是不到特殊场合,童贯也就免了,在官轿两侧,文武二人各自骑马站定,一人身着黑甲锃亮,便是胜捷军统制王禀,另外一侧之人便是杨凌之前见过的赵良嗣。
童贯已经抵达雄州,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接见女真使者和辽国使者了呢?不知这位在传奇演绎当中臭名昭著,而历史上功过参半的童宣帅又该倒向哪一边?
杨凌预料得到,在自己未曾出现时空,童贯选择了女真人,隧有第二次北伐幽云,但面对大石林牙和萧干两位宿将,依旧是惨白,最后不得不求援女真。
说到底,杨凌对于北伐事及其赞成的,不管是南宋北宋,前有辽国,后有金国,他们占据幽云十六州对宋朝的战略地位造成了极大的被动,燕云以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河北河南都是骑兵的天然战场,除了黄河天险,整个帝国几乎没有别的地形可以依托进行防御,而辽和金的骑兵无疑在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是最为强盛的。
尤其是女真人的铁浮屠骑军,说一句极端的言语,女真铁浮屠乃是纵观整个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最为强悍的,没有之一,后来的蒙古铁骑虽然攻伐到了欧洲,但是比起铁浮屠,窃以为还是差了不少。
一般的敢战之士,在两军交战中冲杀七八次便是极端强悍的战力,这个时候体力也有些难以支撑了,但是女真人生于白山黑水苦寒之地,在史书之中,历历可查女真人于阵列而反复冲杀二十余次的记录。
这样的战力,再加之得于辽宋两国的精良铁甲,铁浮屠可以说乃骑兵之最,但是女真人口极其稀少,所拥有的战力不过数万人,其中真正的生女真则是少之又少。
立国百年之后,金国承平日久,难免战力衰退得厉害,这才有了蒙古人的崛起,但是即便是成吉思汗时期,女真若是能拉出一支铁浮屠,便足以震慑他们了。
汉家民族自从秦皇汉武之后,文风日盛,武功稍弱,所以地理优势和兵甲精良便成为了最大的优势,幽云之地一失却,高屋建瓴之势立刻不再,骑兵南下便无法防御,甚至到了冬季,黄河结冰,骑兵凭借机动性,数日之内便可直插大宋腹心开封,“靖康之耻”就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战略形势下发生的中华民族的浩劫。
幽云十六州自石敬瑭拱手送予辽人之后,便成为了汉家儿女永远的牵挂,北宋开国以后,重取燕云就成为对北方战事的基本国策,宋太祖,宋太宗省吃俭用,筹备军饷,挟开创大宋王朝的精兵强将一次又一次地向北方冲击,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
原因无他,这是对中华民族生死悠关的战略要地,但面对居高临下的冲击势能十足的北方骑兵,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最终仍免不了一败涂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宋帝国对收复北方失地心灰意冷,不得不在华北平原上劳民伤财地构筑大量的坚城,组建百万禁军抵御北方铁骑来去如风的侵袭,据史书记载,宋军数量最多的时候高达一百二十万,为此,宋国不惜落下冗兵的病根。
赵宋更是不惜许下,“复燕者为王!”的天大赏头,惨痛之处不止于此,赵宋甚至还想到在华北平原,积水成湖,广种树木来阻滞骑兵活动的怪招,幽云十六州不复,战略劣势永远不会改变,后世的明成祖朱棣有鉴于此,这才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也就是当下的燕京,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幽云之地的战略地位,大明更是上演了一出长达两百余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可歌故事。
杨凌对童贯又能多说什么,幽云之地必须收复,但是不能借女真之手收复,汉家儿女不是没有敢战之士,虽说大宋再也没有开国之初数十万精锐禁军的强悍战力,但是需知辽国汉化日久,更是被女真打得精锐所存无几,整个大宋若是上下一心,不再如之前那般相互掣肘,要是再不能收回国土,某杨凌就将田字倒着写。
杨凌摇头叹息,说到底自己的实力还是太弱了,若是有一天,能够有改天换地的能力该多好啊,这是杨凌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是夜,待得杨凌照顾好马小英和孩子入睡之后,和衣而起。
月明星稀,草鸣啾啾,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个月了,却是眼睁睁的看着历史朝着既定的轨迹运行,心中不免生出一种无力之感,汉家民族难道真的要如历史书写的那般再度经历一次血火煎熬吗?
杨凌手中提着酒壶,却是坐在草垛之上呆呆无语,不时灌下一口索然无味的米酒,真是没有后世那般味道,直娘贼就和饮料差不多。
“某就出来透透气,未曾想到杨都头却有兴致在这里饮酒。”正在这时,耶律大石走了过来,坐在了杨凌的身边。
“原来是贵使!”杨凌礼貌性的抱拳问候道。
“说甚鸟贵使,说句难听的,俺也不是什么值得高攀的人物,若是杨都头瞧得上俺,便换一声兄弟便是了。”耶律大石笑道。
“海东兄。”杨凌顿了一顿,“此夜无眠,某却是因为心中郁郁,来此图个逍遥,你又是为何?”
“某与兄弟皆是一般,俺们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现下只求无战而已,只是使命艰巨,难免有患得患失之感。”耶律大石说完之后,只是将腰间的酒囊解了下来,“你们南人的酒实是索然无味,来,喝一口俺们草原儿女的马奶酒。”
杨凌也不多言,只是接过酒囊,仰头就是豪饮,此酒品在喉中会感觉辛辣中带着一股浓香的奶味和淡淡的甘甜,然后是一阵**的感觉,这种**从舌头一直热到胃里。
“哈哈,却是借了海东兄的好酒!”




铁血强宋 第二十六章 秉烛夜谈
“好喝吧,俺们大辽立国之初,草原儿女射骑精通,性子豪爽,几乎人人都喝这酒,而今立国百年,反倒是没人爱喝这烈性的马奶酒了,我们学宋人的吃穿住行,生活饮食。”耶律大石说到此处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国事艰难,民不聊生啊……”仰头又是一大口烈酒吞下。
杨凌安慰道,“是非成败,转头皆空,天下没有永恒不灭的帝国,只有永恒不灭的人心,海东兄若是有心,来日不妨效仿阿保机皇帝,再做一番事业便是。”这个马奶酒是有些醉人的,按照后世的说法,大约也有三十几度的模样,杨凌本来酒量就不甚好,再加之今日尽兴之处,难免醉得很快,说起话来也是没了平日间的拘束。
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说到心坎里去了,“海东兄,杨某其实心中又何尝不是担忧,辽国尚且与大宋和睦百年,未生战事,可是女真呢?你们是见识过的,为了收复幽云以至伐辽实是无奈之举,若无幽云,高屋建瓴之势便不复存在,我们大宋又不知要提心吊胆到何日。”
耶律大石心中猛地一惊,未曾想到杨凌竟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这个某却是明白得紧,自古无义战,两国相争,不过各为其主,不妨你我下来依旧是知酒好友,不过为兄倒是愿意听贤弟对于女真的高见。”
“高见不敢担,不过是区区念想罢了,女真久居苦寒,数十年之内蛮性难易,侵略乃其天然本性,大辽国事糜烂,断然难以续命,某却是一直在想大辽若覆,大宋有如何抵挡女真南下?”
“贤弟就如此料定女真会侵宋,要知道你们可是盟约之国啊!”耶律大石有些诧异道。
1...56789...2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