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风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涩苹果
这时王维准备好了硬弓,心中却已经隐隐认同崔璎珞的话,他淡淡道:“璎珞所言倒也不错,这路两头围了这么多人,若非只有车里的人才有权拿主意,车队里的人早就该出来悬赏驱狼了。但他们主人不话,下面的仆人没人敢越俎代庖……”
“正是此理。”崔璎珞脸上有自得之色,显然觉得自己的推理很厉害。
王维不免打击道:“也有可能是高官显达家的夫人出来踏青游玩,然后遭遇此事,女人心软,不愿抛弃受伤的马,才有此劫。”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崔璎珞回话,只是提弓驱马上前。隔着二十多步,把坐骑拉横过来,在马上张弓搭箭。王维的动作吸引了所有围观者的目光,而车队中的成员,也出了低低的欢呼声。
其中一些女眷看向王维的目光也变得崇敬热切起来,明明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却有这么大的胆量。
===========
求收藏票票~~~~~~
开元风流 11、贺知章
“噌”得一声弦响,一支长箭激射而出,众人正要欢呼,却见王维的那枝箭偏得离谱,居然射到了马车的车辕上,旁边正埋于马尸肚子里的一头饿狼,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哈……”崔璎珞没心没肺的笑了出来,旁边的看客也发出了嘘声,嘲笑王维前后那种“反差萌”,明明之前一副英勇无比的模样,但关键时候却掉链子。
王维对众人的嘲讽视若不见,只是不爽的瞪了戴着帷帽的崔璎珞一眼,然后继续拉弓,说起来第一支箭射不中的原因,自然是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具身体,虽然接受了原来王维十几年练习弓马的技艺,但使用出来,倒还是有些偏差的。
果然,等到王维再次射出一箭,此箭以比之前更加迅猛的速度向车边的那只饿狼射去,那只狼仿佛察觉到了危险,刚刚抬起脑袋,箭矢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射入了狼的眼珠之中,一时鲜血四溅,还有一声极其凄厉痛苦的狼吼之声。
可这匹被射中的狼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击之力,吼过之后,便毫无悬念的倒下,而其余诸狼也不在意,依旧啃食马尸。
王维这一箭的表现,瞬间就征服了刚刚喝倒彩的看客,嘘声变成了赞美之声,而崔璎珞则神色兴奋,觉得刚刚王维射杀饿狼的动作实在是帅气,而饿狼那痛苦的吼声也让崔璎珞觉得由衷的痛快,她觉得自己内心深处似乎觉醒了什么。
不过让王维有些头痛的是,他的箭术虽准,但箭矢却不过五支,已经射出两支,还剩三支,可剩下的饿狼却还有数十之多。
王维也没空多想,只是将剩余的三支箭冷静射杀三头饿狼,然后下马,提剑悍然往车队中冲去,他自忖可以通过精妙的剑术力敌,刚刚一共射杀四头饿狼,已经让其余诸狼惴惴,看到这个穿着纯白汉服的人,便有几头胆小的饿狼退去。
显然这其中有些狼并不是一个族群的,要不然以狼的团结,才不会有先退去的狼。
崔璎珞捂着嘴巴,难以置信的看着那个白色的背影,只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这个儒雅男人的另一面——勇猛、凶悍,那种与他清俊外表极大的反差感,让崔璎珞心神动荡,连提醒王维要小心的话语都忘了。
而诸位看客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了,整个官道上,只有那呼呼的风声,那个充满霸气的白色背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勇气被激发的看客,想要直接提起手上的农具冲上去屠狼,却又被理智的亲人拦住……
终究有几头凶悍的狼敢于冲上前来围攻王维,它们的速度极快,模样骇人,而王维却神色不变,只是用长剑冷静的刺击,他的剑术并不以快为特点,反而显得精准而稳健,可以稳稳的刺中扑上前来的饿狼的眼珠,丧失视力的饿狼往往便失去了战斗力。
并不是没有章法的硬拼,朴实无华的剑术也无法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那冷漠的刺击是那般让人心头震撼,这个白衣剑客的无敌高大形象,深深的留在了所有看客心目之中。
饿狼的鲜血不可避免的溅射在王维那纯白汉服之上,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红牡丹……
仅仅一会儿,遭受屠杀的饿狼似乎丧失了向王维进攻的勇气,动物那敏锐的直觉告诉它们这个煞星不是它们可以对付的,所以剩余的几头饿狼叼了块肉后便匆匆逃离,仿佛丧家之犬。
看客们都纷纷欢呼起来,而原本被包围的车队中的人也终于从惊恐中恢复过来,望向王维时都露出感激之色。
“啊,终于得救了,多亏了这个太学生!”
“不愧是在太学就读的学子,文武双全,可谓国之栋梁!”
……
而车队的主人终于在一位美貌侍女的搀扶中从马车中走出,这是一位约三四十岁的妇人,姿色寻常,身材也不怎么样,不过观其衣衫服饰,显然是富贵人家。
看到王维身上的制式汉服,这中年妇人露出了然之色,显然已经知晓这个英勇的年轻俊才是太学生,她向王维行了个礼,然后颇为感激的说道:“奴家吕氏,多谢英雄救命之恩。”
声音并不动听,却显得庄重大方,王维面不改色,也郑重的回了个礼,淡然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既然夫人无恙,王某还要赶路,就不作陪了,还请勿怪。”
王维的声音总是显得清正平和,能安抚人心,他很快便翻身上马,在上马时他的目光却像车队最后那辆不同标记的马车看了一眼,神色微讶。
那位美貌的侍女用羞涩热切的目光看着他,显然已被这位文武双全的太学生所迷,倒是中年妇人见王维这姿态不似作伪,只是微微一愣,然后连忙叫道:“这位恩公且慢一步,还请留下姓名,奴家夫君在长安为官,恩公若至长安,奴家也可让夫君一酬救命之德。”
“施恩望报岂是君子所为,夫人有心了,却是不必,王某告辞。”王维在马上拱了拱手,带着微微迟疑的崔璎珞潇洒离去。
那美貌侍女望着王维渐渐小去的背影,悠然神往,中年妇人也感叹道:“这小郎君还真是有君子之风……”若此时李白那首《侠客行》已经流出的话,这妇人定然会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来形容王维了。
美貌侍女忍不住幽幽道:“真想知道那人叫什么名字。”
“老夫倒是知晓。”一个略微苍老的声音响起,循声望去,却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的气质极好,和蔼慈祥,还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
“老人家你怎么知道?”这美貌侍女倒是活泼,一点都不惧老人身上显露的淡淡官威。
“绿珠不得无礼,这位老人家可是太学的贺博士,文动天下,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弟子叫什么。”吕氏却是已经替这位宫女解答了。
贺知章听到“文动天下”四个字,也不推辞,他为人本来就旷达不羁,自号四明狂客,少时便以诗文闻名,而且还在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了乙未科状元,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又升迁了太常博士。
不过贺知章显然对这位吕夫人微微敬重,倒也可以看出这吕夫人的那位夫君确实权柄显赫。
没有卖关子,贺知章便用赞赏的语气说道:“此子名为王维,出身太原王氏,如今年已十七,据说他九岁便能写诗了,在太学已经学习了两年,其文采风流,让人惊艳,确实是个才子,不过老夫知其文采,却不知他还有如此勇力,真不愧是太原王氏的名门世家子弟。”
贺知章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显然是有在吕氏面前推荐王维的意思,他身为博士,自然明白如今科举考试中的一些猫腻,能够中进士的,除了才华以外,还要名声与人脉,要知道唐朝时期的“行卷”可是极其普遍的。
行卷便是把自己的诗赋等作品制成卷轴,向社会贤达人士投递,恭请他们评点提携、制造舆论并向主考官(礼部侍郎)进行推荐,行卷以精为要,只要诗几首、赋几篇即可,也有连篇累牍者,如杜牧行诗一卷,一百五十篇,皮日休则有十卷二百篇作为行卷,都是惊人之举。而历史上那位“诗圣”杜甫在长安闲居十年,此事也没少做,不过他名声是有了,但人脉不行,所以科举并不怎么顺利。
而在进士考试之前,为了制造声名,应试者不择手段,如原是浪荡不良少年的陈子昂,就是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初唐诗人,他忽然发奋读书而进长安城考试,他刻意制造了一次新闻事件,即他在人们极度关注之下买来一名贵古琴却当众摔毁于街上,其声名顷刻传遍长安城。
绿珠听了贺知章的话,对王维更加犯花痴了,只觉得那个出身名门,文武双全的青年真是太出色了。
吕氏微微颔首,也附和道:“这小郎君德行操守确实不错,贺博士教的好弟子啊。”
贺知章抚须轻笑,其实他这个太常博士当得异常随性,平日里更爱与一些名士清谈饮酒,哪会真的去教授学子,况且太常博士一职更偏重于祭祀这样的事情,他能知道王维,最大的原因便是王维在太学生中极其耀眼优秀,诗才虽然还稍显稚嫩,但那种雅致淡然的韵味已渐渐形成。
不过贺知章对王维那种豪门子弟的繁文缛节很不爽,觉得太拘束麻烦,与他那旷达不羁的性格不符,所以也没有刻意去结交王维,但经此一事,他对王维的形象大为改观,觉得此子虽然迂了些,但确实算得上真君子,有侠客之风。
而这次偶然被王维所救,他当然要投桃报李,在吕氏面前说王维的好话,虽然他并不是掌握实权的官员,但在文坛确实挺有声望,说话很有分量,所以吕氏对贺知章的话深信不疑。
=============
求收藏票票~~~~~~
开元风流 12、长安
先一步离去的王维与崔璎珞两人两骑,并行在官道之上,此时已渐渐看到那繁华古都气势磅礴的厚实城墙,仅仅是外郭城,便已有当时世界最繁华都城的风范。
崔璎珞忍不住将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问出:“为什么你救了那人,却不领对方的报答之情?”
王维脸上带着迷人的浅笑,总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舒服感觉,他略带敷衍的说道:“当然是因为那个欧巴桑长得太丑了,让一心想英雄救美的我很失望……”
崔璎珞无奈的将自己的秀发缠绕在指尖,没好气道:“欧巴桑?这是日本话吧,没想到你涉猎挺广。”
王维心头一惊,刚刚一不留神居然很随意的说出了比较现代的词汇,而崔璎珞居然能听懂,他只能略带疑惑道:“日本?不是该叫扶桑或者东瀛之类吗?”
崔璎珞随意解释道:“武周朝时,倭人来朝,便赐名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王维暗暗佩服崔璎珞的博学,忍不住赞一句:“你还是真是什么都知道呢。”
崔璎珞眨着美目,玩着自己的头发,微笑道:“我只是知道我知道的而已。”
王维觉得此时崔璎珞的模样漂亮极了,而无疑只有他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这又让王维忍不住想到,历史上出名的美人很多,并且因为名气而对美貌有所加成,而更多的却是那些美丽却毫无名气的女人,就这样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崔璎珞忽然抚额,郁闷道:“阿维,为什么话题偏的这么远了啊,别以为我会信你刚刚的鬼话!虽然那个欧巴……啊呸,妇人长得不怎么样,但很明显她背后站着的人颇有权势,这不正是你期待的吗,可你却白白浪费了别人报答的机会。”
王维却反问道:“你就不认为我是真正的救人不图回报的侠客?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崔璎珞骤然听到那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忍不住赞道:“咦,这一句诗倒是极好,你什么时候又走豪迈风格了……啊,又被打岔了,阿维,你就不能别卖关子吗?”她当然不会相信王维是真心不图回报,这不是对他救人前说的话出尔反尔嘛。
崔璎珞有些撒娇,咬着丰润的樱唇,唇红齿白的模样有种诱人的美感,而那种对王维自然而然的亲昵也随时都流露着,能够让男人觉得挺有成就感。
“真拿你没办法啊。”王维面带从容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么简单的欲擒故纵你怎么看不透,若当时便留下已获取回报,哪里有现在这么让人印象深刻,想要更加高大的形象,不作秀怎么行?”
我只是一个政客,王维对自己默念道。
崔璎珞虽然痴迷算学,但出身豪门大族的她同样心思玲珑,几乎一点就透,她恍然道:“原来如此,真没想到阿维你生了一场病之后整个人忽然就开窍了啊,以前的你哪有这么多歪歪绕绕……”
见王维听到她的话后神情有些不自然,崔璎珞却温柔的抓住王维的手,柔声道:“我更喜欢这样的阿维,以前的你就是太君子了,太柔弱了,就像一只小兔子,完全不能给人安全感,不过现在不同了,你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只伺机而动的毒蛇。”
被崔璎珞那柔若无骨的手握着,王维极其享受,对崔璎珞的话,王维也颇为理解,身在豪门之家,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其中的竞争也实在激烈,若太过懦弱,显然会被人欺,况且王维志在官场,所谓宦海险恶,太过单纯的人进入后永远只会是上位者的垫脚石。
“不过,你为何连个姓名都不留下呢?”崔璎珞终究有些不甘,作为女人,她的格局还是有些小,觉得王维费了那么大力救出别人,就这样走了,有些亏。
王维这时才耐心解释道:“无妨,若那人连探查出我的名字的本事都没有,那我觉得这回报也无所谓了,况且……我还在那里,碰见了认识的人,想必我的姓名也无需自己留下,总有人帮我的。”
“是那个留在车队后那辆马车上的人吗?是谁?”崔璎珞好奇道,心里却异常佩服王维的心思缜密,而王维那种**裸的利益至上的风格,实在让她觉得愉悦。
“四明狂客贺知章,正七品的太常博士,却比国子祭酒还威风,不过这老家伙向来不拘小节,整日饮酒作乐,虽然他也算对我欣赏,不过大约看不惯我那副谨慎有礼的样子,觉得我虽是世家大族出身,但实在毫无情趣。”王维根据这个身体中的记忆,回答了崔璎珞的问题。
其实他本人倒是对贺知章这样旷达不羁的风流人物很欣赏,毕竟这位文动天下的大诗人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留下过《咏柳》《回乡偶书》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博士,但日后可是官运亨通,显然与这位大诗人结交,对王维的仕途很有帮助。
崔璎珞却笑道:“阿维你以前确实毫无情趣,只知埋首于佛经之中,看起来这次你救人最大的收获,便是这位贺博士了,只要他为你吹捧一二,名扬长安可期。”
王维也不介意崔璎珞话语中的调侃,比起贺知章,他更加期待那位不明身份的妇人,大概是因为贺知章作为太常博士,他这个太学生可以随时接触到,以前的王维并不善于交际,空有才华却不太会炒作自己的名声,但现在的王维可不同了,作为一名来自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博人眼球实在太过简单。
像之前那救人之后不留名的英雄举动,被那些围观的看客看到,肯定会传扬出来,加上又有贺知章这样掌握舆论的名士证明,王维想不出名都难。
不知不觉两人已来到长安城下,王维颇有些激动的看着这气势磅礴的长安城,那种时空的错乱感让他觉得异常奇妙,他在见证历史,也在创造历史。
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一度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长安城中各个坊市规划得极其齐整,用“百千家似图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再恰当不过。
这外郭城开了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
王维与崔璎珞两人在闭门前幸运的赶到了长安城中,与王维想象中的那种一条街道,两边各种商贩摆摊的古装电视剧情形不同,城中的道路显得颇为通畅,并无商贩摆摊之类。
根据记忆,他知道那种在官道上摆摊的行为是违法的,会有坊丁也就是所谓的城管巡查,商品交易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里坊之中,其中最繁华商品买卖之处应该算是东市与西市。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东市的面积,据文献记载:“南北居二坊之地”。据考古实测:东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广24米,面积为0.92平方公里。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北(即春明门大街)宽120米,东、南、西三面各宽122米。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可以说,有身份地位的人,都以能够在东市周围坊中居住为荣。
而作为长安城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市场,西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若干个同类的商品聚集起来,以肆(或相当的行、店)为单位组成的,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局和平准局。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西市由于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但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其原因便是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大食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唐朝,再从唐朝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其中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则时有少年光顾。
李白在《少年行》就有“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
唐朝对长安城市场特别是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唐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并设有门吏专管。
除了东市西市以外,每个供人居住的坊市中都会有固定的店铺,以方便人民生活。
==========
求收藏票票~~~~~~
开元风流 13、挚友
就在王维如同没见过世面的小人物一般在这长安城中东张西望之时,有一辆看起来极其精美华贵的马车行驶到了王维与崔璎珞两人面前。
崔璎珞看着马车上的标志,对王维说道:“这是韦家的族徽,是阿维在长安的好友吗?”
王维神情一滞,却是以飞快的速度搜索脑中记忆,发现有其中有一个名字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可以说,王维在长安最亲密的好友,便是这个名为“韦陟”的名门公子了。
而这辆精美华贵的马车,便是韦陟的座驾,见马车停在自己面前,王维也从容下马,便见到一个风华绝代的男人,在美貌侍女的搀扶下走出马车。
说这个男人是风华绝代,一点也没有出格,韦陟穿着极其华贵的衣衫,戴着金冠,气度极为雍容,那股出身京兆韦氏嫡系的名门气度,能够让人自惭形秽,他看起来是如此的自傲,以至于给人一种极难接近的感觉。
他那狭长的凤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总让人觉得很不自在,略显阴柔的容貌总是一副冷峻的模样,抿着的薄唇,在看到自己亲密的友人时,才露出一丝柔和的弧度。
清风吹起他那披在背后的柔顺长发,倚着马车向王维望来的韦陟,如同遗世独立的仙人,他无论走到哪,都极其吸引别人的目光。
王维被这古代美男的容颜震慑一番之后,才缓缓答道:“嗯,这人确实是我在长安的好友,京兆韦氏的嫡系出身,名为韦陟,父亲乃是名臣韦安石。如今刚刚进入政事堂的那位相公宋璟曾称赞他‘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崔璎珞听到王维语气中包含的推崇与赞美,然后又看了看不远处特意来此接待友人的韦陟,蹙眉想道,这韦家公子看起来很不好相处啊,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也不知阿维怎么会与这个人成了至交好友。
不过崔璎珞也不得不承认,这韦陟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男,一举一动都有一种让女人着迷的魅力,看起来就高傲冷酷的性格,肯定更让某些女人陷落,但韦陟那种处处高人一等的架势,让她很不舒服。
崔璎珞还是喜欢“上善若水”的王维,在容貌上,王维也不比这个韦陟差,只是王维向来穿着随性,不修藻饰,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容易接受。
“十三郎别来无恙,看来韦某似乎来迟了,勿怪。”韦陟走到王维面前,颇为熟稔的拍着友人的肩膀,一副极其亲密的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