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明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爱吃醋
这不沈明嫣又去沈芸那里打乱她的修行,“六姐你喜欢的人到底是谁嘛,说出来我帮你参考参考,放心我一定不会告诉别人的,或者我还可以帮你求求情,兴许爹娘就同意了呢。”沈明嫣在佛前供上一本为祖母抄的佛经后,便在一旁喋喋不休。
“看着天色要下雨了,等会雨湿路滑不好走,妹妹还是趁着雨未落先回去吧。”一身缁衣,身上无半点钗环配饰的沈芸心无旁骛的念完一遍佛经,不慌不忙的起身,看了看天色,平静的对沈明嫣说道。她完全不接沈明嫣的话。
“下雨天留客天,六姐你就留我一晚呀。”沈明嫣也转移话题道。
“我今晚住佛堂,妹妹还是回去罢,这不是你呆的地方。”沈芸坚定拒绝。
沈明嫣看看说不动,也放弃了,只好回去。
出了佛堂的门,沈明嫣抬头看一眼黑压压的天际,乌云凝重得仿佛要坠下来,果然是风雨欲来了,怕是有一场暴风雨罢。
作者有话要说:好多潜水党啊,果然是要求评才会有吗
那就继续打滚卖萌,求评论好了
谢谢ladybugzzzz亲扔的地雷,还有被抽没了很久的snake19840605亲,我一度以为乃匿名扔的地雷呢。
怎么看不到更新,我再发一遍
为什么看不到更新,我再发一遍
锦绣明嫣 40第三十七章 天禧之乱
老皇帝欢欢喜喜的过了六十大寿,觉得自己的身体很是康健,定然能再活个十来年,于是趁着高兴,决定改元天禧,所以翻了年,便正式进入了天禧元年。
然而这个年号改得不好,也不知是哪里犯了忌讳,天禧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正月初五的时候,陈太后薨逝,谥号明德。明德太后是陈皇后本家的姑母,无论从情感还是利益上来讲,太后自然是支持立秦王为太子的。皇帝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思,这些年来只是拖着,不肯立储。现在太后一死,死前又留有遗言让皇帝尽快立储,皇帝便没了顾忌,二十七日守孝期满,就召见群臣讨论立储之事,至此拉开了夺嫡之战的序幕。
皇帝终于松口要立太子了!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这一天的秦王党和魏王党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好了,当下群情激动起来,一个二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全心投入夺嫡大战。这下子朝堂之上为了立储之事,两派人马争得面红耳赤的,平日里个个正人君子得很,现下是恨不得挽着袖子给对方一老拳抽趴下喽。而朝堂之下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栽赃陷害,拉人*,时不时的有官员落马,搞得燕京一派凄风苦雨。
本来皇位继承制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今皇帝没有嫡子,长子也是个扶不上墙的(据说是被皇后娘娘养残的),而皇室下一代的品质实在是让人堪忧,诸皇子中除了秦王和魏王,还真没个可看的。
所以太子人选也只有从秦王、魏王中挑了。秦王养母是皇后,虽然没有改了玉牒,记在皇后名下,但他也算得是半个嫡子了,在这一点上就占了优势,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认可,可惜秦王不是老大,他排行第五,要不然也没什么可争的了;魏王则是有皇帝的宠爱,皇帝喜欢小儿子,想要小儿子当太子,但要顾及朝臣意见,正同群臣扯皮中,所以也有小部分人想要借此晋身,力挺魏王。这实际上是皇帝跟朝臣的一次较量,胜负难料,若皇帝被劝住,那就是立秦王,若朝臣服软,就是立魏王,这样的情形实在不好得掺和。
中立派代表如沈琳,早就拖家带口,跑到建康躲着了,万事不管,只等尘埃落定。反正老皇帝身体好得很,最大的靠山不倒,还没必要再找一个。
哪想到在个秋风乍起的时候,刚过了六十一岁生日的老皇帝他居然驾崩了。天禧元年九月初八,天子崩殂,谥为孝仁皇帝。
沈琳捏着京城的来信看了又看,实在不敢相信他一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皇帝表哥已经驾鹤往西天旅游去了,只留下遗言说传位给魏王。
真是太不负责了,好歹也给留张圣旨啊。这下好了,魏王登不了基,秦王一派就咬定了不见圣旨,不肯称臣,因为没准儿是魏王假传口谕呢。孝仁皇帝死得突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曹妃(所以有传言说皇帝死于马上风)和个太监总管。太医大臣们赶到的时候,老皇帝早就嗝屁了。就这两人当人证,也难怪人家怀疑了。
争争吵吵过了十来天,还是没个结论。本以为还能吵下去呢,秦王就带兵逼宫了,捏着人证物证,说是曹妃魏王毒害了先皇,于九月二十的晚上,攻打皇宫(因为魏王住宫里)。
魏王在军中只有威武将军李家可以依靠(这还是老皇帝留给儿子的势力),本就人单势薄了,更有康宁候卫家临时加入了秦王阵营,双方兵力悬殊,魏王只能在一队李家军的护卫下,仓皇出逃,秦王则占了宝座,顺道儿把进京奔丧的藩王们全拿住了(沈琳严重怀疑,秦王之所以等了十来天才动手就是为了抓这些藩王们)。
天禧元年,十月初八,秦王大局在握,就此登基为皇,发下通缉令全力捉拿弑父潜逃的魏王。
天高路远,等到沈琳拿到消息,新皇早就登基,昭告天下了。而这时,魏王也已经在跑路途中了,一面宣传着秦王暗害君父,谋朝篡位,一面打着他才是正统的旗号,直往蜀中奔去。一路上倒也聚集了一堆人马。
这两兄弟追追逃逃,打得热闹,天下民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谁非。然秦王已经在金殿登基,占了先手,对大部分人来讲,自然是向秦王称臣为好。
沈琳跟谢玄之一说,他决定上表向新皇称贺。谢玄之鄙视之,真没见过你这样没节操的。
沈琳脸皮极厚,反驳道,“反正哪个当皇帝都是他老赵家子孙,肥水没流到外人田里去。”
“就算秦王真的是谋反上位,也没关系么?”谢玄之问道,他可没有沈琳那样无节操。要知道先皇在世时军中最信任的就是李厚,身边亲信就是总管太监,如今这两人都追随魏王跑路了,想来皇帝遗言不假,兴许还真是该魏王即位的。
“其实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分别呢,我只担心若是因此而天下大乱,那就不好了。”沈琳一脸忧国忧民。
“所以魏王还是早日被剿灭的好。”谢玄之感叹,先皇在这点上真是不够英明,要是早早决断了,定下太子,不就没这么多事了。
————————————————————————————————————————————————————————
不说沈琳谢玄之在家吐槽先皇一家子,且说魏王一路狂奔,十月底的时候终于到了蜀中。李厚做过镇蜀大将军,蜀中的军事他熟得很,没费什么力气就收服了川蜀,护着魏王进了成都。镇蜀将军顾名思义本就是为了防止蜀王坐大而特设的官职,权力不小,李厚在蜀中的时候就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势力了,现下蜀地大大小小的官员多是他的党羽,一入蜀地,就等于是回了老巢,任谁也奈他不得了。
天禧元年十一月二十,在李厚的扶持下,魏王于成都称帝。李厚仗着蜀道天险,阻隔了身后追兵,秦王多次调兵攻打不下,只得眼睁睁看着魏王称帝,建立政权同他对峙。
第二年,秦王建年号长庆,是为长庆帝;远在蜀中的魏王则改元天佑,是为天佑帝。至此,天下二分为天佑蜀燕和长庆北燕,两国战争不断,强盛一时的大燕因此而走向了分裂,没落。
———————————————————————————————————————————————————————
天佑帝在蜀大搞建设的时候,长庆帝也没有闲着,他是个爱记仇的性子,当上皇帝后立马开始了清算。曹妃当时为了给儿子打掩护,没来得及逃跑,落在了长庆帝手里,长庆帝直接以谋害先皇的罪名赐了她三尺白绫。曹家也没逃掉,被诛了九族,而那些没逃掉的魏王党羽皆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牵连甚广,燕京血流成河,搞得同魏王一系有牵扯的官员人人自危。这一举措,彻底断绝了某些想要投诚的魏王党的退路,更是坚定了他们跟着蜀燕政权走到底的决心,蜀燕一时间士气高涨。
而藩王们被迫留在了京城,轻易不得离京。长庆帝则派人接收了藩王们的地方势力,原本的藩王属地完全落入了朝廷手中。长庆帝以雷霆手段了削藩,使得北燕实力大增。
处理好内政,长庆帝于长庆元年春,调集二十万大军,开始了伐蜀之战。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田肥美,民殷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号。这里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绝对不是个好攻打的地方。李厚依仗着地势天险,蜀地富饶,同北燕军交战数月,僵持不下。
然而上天没有站在长庆帝这边,这年春天潭州、永州、衡州、邵州大旱,四个月没有降一滴雨,赤地千里。到了六月的时候这场旱灾一点也没有缓解的趋势,反而渐渐扩张,向洪州、抚州等方向蔓延。农民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更可怕的是有瘟疫蔓延开来。
洞庭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如今粮仓出事,长庆帝自顾不暇,不得已被迫停止了伐蜀。
趁着北燕大旱,蜀燕得以休养生息,迅速的发展壮大,第二年更是趁机发兵占了江陵、豫州,渐渐有了同北燕一争天下之势。彼时天佑帝年十五,年少未及亲政。威武将军李厚成为镇国将军,同时加封太尉,统领蜀燕兵马,兼揽丞相之职,成为了蜀燕实际上的掌权人。
————————————————————————————————————————————————————————
皇位更迭,天下二分,这些权力之争对平民百姓的影响远及不上这场大旱来得真切。
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
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
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
为了生存,流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徙他处。他们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草根树皮被一扫而空。时有流民抢掠百姓的事情发生。流民是可怜的也是危险的,人心惶惶之下,许多郡县都采取了不准流民入城的政策。
史载:“长庆元年,洞庭大旱,水稻薄收,亩不及斗。秋粮无收,桑麻未种。至次年,自春迄秋旱魔为虐,桑麻皆未交土。旧既没,新亦无望,室罄空悬;谷未熟,菜仍弗生,民多流亡。是为天灾,大祸。”长庆帝为了赈灾,设平粜、赈济两局,差官四处购粮。然脚稀途远,买易运难,虽有赈济,而到达灾民手中的寥寥无几,贫分极次,口分大小,每月放粮一次,大口七斤,小口二斤,‘赈者尽赈,死者仍死’。
作者有话要说:好痛苦,长智齿了,牙疼。又要做一个小组作业,所以拖到现在才来补上下半章。
真是对不起。
这种政治方面的真心不会写啊
改地名
锦绣明嫣 41第三十八章 流民暴动
时值正午,阳光明亮而灼热,打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反射出一片刺眼的光。这样的炎热,就连知了都没了叫唤的力气。
沈明嫣走在这被炙烤得发烫的地面上,热浪一阵阵袭来,虽有紫苏给她打着伞,却还是觉得阳光穿透了伞面,晒得她晕乎乎的,这感觉实在不是很美妙。尤其还是去参加建康贵女们的无聊聚会,就更不美妙了。
自从今年春天,沈明嫣除了服,便时常接到各种宴会的帖子。作为目前建康地界上身份最高的贵女,沈明嫣不得不应付一二,推掉三次,便应一次。这样下来,倒也没人说她目中无人。
“沈妹妹这身衣服做得真别致,是京里的款式吗?”此次宴会的主人,建康太守的嫡女苏婕好奇问道。她来迎沈明嫣,客套话说完正没话说了,见沈明嫣穿着件玉色荷叶领的系带喇叭袖上衫,淡绿绣折枝白玉兰的裙子外又笼着一层月牙白的薄纱,分外飘逸秀美,不由爱美天性发作。
“这是旧年的款式了,”避开是否是京中款式不答,沈明嫣谦虚道:“比不得苏姐姐身上的月色裙好看。”其实她自己也挺满意这身衣服的啦。这还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样式呢,不过的确是旧款就是了,她已经好久没动心思做衣服了。
苏婕微笑:“就算是旧年款式也很好看呢,我也想做一件了。”
话音未落,就有人笑道:“总算是来了,沈家妹妹来迟,快来自罚三杯。”原来已经到了聚会的水榭外,里面的人见到她们过来,扬声唤道。听声音,沈明嫣就知道是她在建康新交的好友,谢玄之的堂侄女谢灵枢。
“谢姐姐你就饶了我罢,我的酒量你又不是不知道。”沈明嫣做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向一身鹅黄衣裙的谢灵枢讨饶道。
一袭翠竹帘栊隔出两重天地,进了水榭,就有凉风习习而来,霎时暑气全消。水榭中摆着一个巨大的冰山,雕成怪石嶙峋的样子,冰镇着时令瓜果。那些瓜果的甜香同清凉的空气混合,十分的好闻。
“不行,三杯喝不了,一杯一定得喝。”谢灵枢也知道沈明嫣酒量浅,不过一杯酒还是能喝的。
沈明嫣知道这杯酒是逃不掉的,也不纠缠,接过来一口喝了,倒转杯子说道:“呐,我可是喝了。”
众女齐声叫好,夸道还是沈明嫣最爽快。
喝过酒,沈明嫣就在谢灵枢旁边坐下了,她们俩的座位向来是挨在一起的。
“你倒是来得早,这么热的天,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聚的。”沈明嫣悄悄向谢灵枢抱怨道。夏日炎炎正好眠,这个时候睡睡午觉不正好,折腾什么嘛。
“你这个世外桃源人是不知道如今城外有流民聚集的吧。”很肯定的语气,见沈明嫣点头,便一边用种看吧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的得意眼神鄙视沈明嫣,一边解惑道:“阿婕叫大家来是商量施粥的事。”
“不是说旱情缓解了吗,怎么还会有流民到建康这里来?”沈明嫣疑惑道。听沈琳和谢玄之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都开始降雨了,流民应该返乡了呀。
“就算旱情缓解了,今年的收成是没有的了,流民返乡也没有活路,不若在外面还有一线生机呢。”谢灵枢摇摇双蝶恋花团扇,语气中带着淡淡的怜悯。
听了谢灵枢的话,沈明嫣表示了解,也就不再纠结。认真听苏婕说话。
“虽然家里自有主张,但是我们也该表表心意,略尽绵薄之力,”苏婕先是解释了今日聚会的目的,然后开始劝人慷慨解囊。
其实也不用多说什么,没人会不同意这个提议。大燕的贵女们自由度相比前朝较高,像这样以闺阁女子的身份,开个粥棚施粥,没人会指责说没规矩,反而能得个心善的评价,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受邀的都是建康城比较有地位的贵女,人数不多,只七八个人而已,却筹集到了一千五百多两白银,不是笔小数目。当下制定了章程出来,安排好采买等事宜,决定后日开始施粥,同时继续拉人行善,筹集善款。
此时,她们都没想到,这些流民会给这个城市,给家族,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故。
————————————————————————————————————————————————————
建康自来繁华富裕,城中富户施粥者众,官府也制定了措施安置流民。然而流民却越来越多,渐渐有了数千人之众,聚集在建康城外,隐隐有围城之势。不说沈琳这样的政客,就连沈明嫣这种闺阁女子都感觉到了不对。
然而,这时候已经晚了,不过几天的时间,建康城已经被流民围困,消息不通了。
建康的世家众多,若是几十年前,单就世家的私兵未尝没有同流民一战之力,可是这些年来,在皇室的打压下,世家的势力一落再落,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实力。
而如今的建康早也不是大燕的军事重地,全部守军不过两千人而已。常年的安逸,这些守军早就被江南的靡丽消磨了士气。所以,当流民攻城的时候,建康很快就投降失守了。
那是黎明将要破晓的时候。沈明嫣被人从梦中叫醒,迷迷糊糊中就听到了喊杀声。
天空还是一片浓墨般的黑,沈明嫣匆匆穿了衣服到吴氏那里去。心中满是惶恐,她几乎是跑了起来,喘着气到了正院。
灯火通明的明堂里,沈琳同吴氏坐在上首,平静安稳。 沈明嫣不由在门口停下凌乱的脚步,调匀呼吸,慢慢走了进去。
“阿嫣。”吴氏看出了沈明嫣的不安,招手叫了女儿过来,揽在怀里。“别怕,别怕有你爹在呢,没事的。”吴氏的手抚着沈明嫣的背,一下一下,轻轻的。
沈明嫣就奇异地安定了。反正是祸躲不过,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好。
世家风度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全新的体现。沈琳甚至有闲心同沈明远,沈适讨论他新作的文章,父子三个为了一个词的用法吵得不亦乐乎,沈泽瑞也掺和在里边,不管懂不懂,只要支持爷爷就对了。沈明达则无聊的玩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比起在这里等,他更乐意上城头一战。
女眷这边,吴氏抱着小孙子,沈明远同吴玉仪的次子,刚满周岁的沈泽熙,婆媳俩个满面笑容的逗小孩,不时乐出声来。就连沈芸也出了佛堂,坐在一旁念经。
沈明嫣看着大家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觉得自己担心受怕是为哪般啊?擦!心理素质要不要这么好啊?
吃饭的时候,沈明嫣看着比明显平日丰盛了许多的饭食,突然有种最后一顿的感觉。于是她严重吃撑了,难受得躺床上撑着去了。唉,撑死真是个痛苦又幸福的死法啊。
——————————————————————————————————————————————————————
日中时分,伪装成流民的军队全部入了城。因城守投降开城,所以算得是和平解放,军队有序入驻,倒没有暴力现象发生。
这一天,建康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安静里。所有人都在等待。
作者有话要说:颓废了一个星期,我要振作!
其实这章写了好多天了,就是写不出来。
捉虫
锦绣明嫣 42第三十九章 被打包了
黄沙大道上,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头。车轮滚滚而过,漫天都是沙尘。
此次蜀燕趁着北燕大旱元气大伤,派人乔装流民,同时招揽流民,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多处攻城略地,一时间大获全胜。他们每攻下一城便留了部分人手守着,同时把这些江南富庶之地收刮一空。如此一来,便是将来这些地盘守不住,也不亏了。而这车队就是运回蜀燕的战利品。
作为战利品的一员,沈明嫣坐在自家豪华大马车里,很没有忧患意识地在纠结到底是掀着帘子呢,还是放下帘子。这时的天气闷得像蒸笼似的,从车窗吹来的风都是热的,还一吹一脸沙子,但是不打开帘子呢,又闷得要死,半夏和月见两个都晕呼呼了,再闷下去她也要晕车了。
纠结半晌,沈明嫣决定还是吹沙子吧。她有块澄水帛的帕子,虽然没有传说中神奇,但是倒上水,还是很清凉消暑的,可惜太小,只刚够她捂脸的,正好可以拿来遮沙子。
于是骑马而过的押送官之一,四品都尉郭长贵跑过去又跑了回来。“弟妹,你这是干嘛呢?”郭长贵睁着一双牛眼,好奇的看着沈明嫣脸上搭着块薄如蝉翼的湖色帕子,怪模怪样的靠在窗前。
“吹风。”沈明嫣拉下帕子,有气无力道。一听这叫唤她就知道是郭长贵这个浑人,整个车队除了他没人会叫一个未婚姑娘家弟妹。郭长贵同是卫源他们那一伙的,混过好几顿沈明嫣做的饭,算是熟人了。
此人最服的是李昊,最要好的却是卫源。沈明嫣同卫源那点子纠葛他们那伙人就没有不清楚的,直认定了沈明嫣嫁给卫源是板上钉钉的事,弟妹这名号暗地里早叫开了。当然都是不敢在明面上叫的(沈明达听见一次揍一次,又没人打得过他)。只有郭长贵这浑人不怕揍,见到沈明嫣开口闭口都是弟妹弟妹的,沈明达要是听见了,免不得一场好打(其实沈明嫣严重怀疑郭长贵这是对她家五哥虐恋情深,大家都懂的哈)。
李厚挟着魏王跑路的时候带走了一大批军中的人,这些人都是李厚的铁杆粉丝,坚定的李党,大多数是李厚当山大王时候的手下,绝对的忠心。他们的家眷早在两王争夺皇位的时候就被送出京城了,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跟着李家混,所以现在的蜀燕可以说是李党的天下。那郭长贵他老爹就是李厚的得力手下,郭长贵则是跟着李昊。
“哦,”郭长贵憨憨的黑脸上满是疑惑,搞不懂吹风还拿块湿帕子搭脸上干嘛,只能归结于女人都很奇怪,便改个话题道:“天气是很热哈,再走二十天左右就到我们的地盘了,到时候我给你弄座冰山来。虽然小六子(卫源童鞋滴爱称)不在,我们也不能亏待他媳妇不是。我就说嘛,大哥怎么让我去攻建康呢,那么弱,杀鸡…那个…用什么刀来着?”挠头,想不起来了,郭长贵用求知若渴的眼神盯着沈明嫣。
“杀鸡焉用牛刀。”沈明嫣扶额,小眼神太瓦亮了,有木有。
“对头!”郭长贵猛地一拍大腿,听声音沈明嫣都觉得肉疼,“到底是弟妹啊,就是知道得多,难怪跟我们小六子是一对儿。呵呵……”一串憨笑。
“喂,郭长贵你又皮痒了,是不是?”坐在后面一辆马车上的沈明达听到笑声,探出头来。要不是沈琳勒令他乖乖坐车,他早就出来骑马了。听到郭长贵又在败坏自家小妹名声,沈明达马上来精神了,正好活动活动,这几天他闷坏了都。
“你以为老子怕你啊。”郭长贵梗着脖子,满不在乎,反正他皮糙肉厚,不怕挨打。他是打不过沈明达,不过沈明达要想打倒他,自己也得挨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