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李承乾郑重的说道:“先生教诲,弟子记住了。弟子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

    王灿摆手道:“行了,今天就到这里。你也刚从军中出来,有什么事情,那就忙你自己的去吧,今天不必留在府上。按照惯例,明天也给你放假。”

    李承乾道:“多谢先生。”




第2104章 休息
    李承乾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和王灿的一番交谈,他一下子接受了很多,似乎是懂了,但实际上,似乎又没有懂得,所以内心有些疑惑。带着这样的疑惑,李承乾往后院李渊的院子去。

    如今李渊已经结束了农耕,吃过了晚饭在院子中休息。

    李渊如今,生活作息极为规律。

    在宫中时,他因为被迫退位,借酒消愁,又沉溺于酒色,身子骨很差。毕竟上了年纪,再有酒色伤身,那是使得身体极为虚弱的。

    可如今到了王家后,虽说李渊依旧要饮酒,却也克制,不会过度的饮酒。没了酒色后,李渊日日忙碌,生活作息也规律,加上还有袁天罡教导他锤炼身体,所以身体恢复得不错。

    身子骨是日渐的硬朗。

    李渊休息,也和徐福几个老家伙一起聊天。李渊是太上皇,但徐福等人早就习惯了,也不把李渊当作太上皇,就当作一个普通老人,是他们朋友一样。

    众人之间的关系,极为不错。

    在李渊和众人聊天时,李承乾进入,这个时候徐福等人起身行礼,然后就借故离开。

    留下了李渊和李承乾。

    这些人都是有眼力劲儿的,不是什么不识趣的人。

    李渊笑道:“太子来了。”

    李承乾站定后向李渊行礼,然后才在一旁坐下来,说道:“皇祖父,我跟在王先生的身边,如今又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训练。”

    李渊笑道:“老夫知道你的消息,在军中呆了十天。”

    他如今都不再自称朕。

    以老夫自称。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是,孙儿这十天在军中,有很大的收获,开阔了眼界,也了解到了军中的情况,知道了将士的不容易。不过先前孙儿和王先生交谈时,孙儿说了自己的体会,先生点评后,也说了一番话。”

    当即,李承乾仔细说了王灿关于掌控力的问题。

    李渊听完后,笑了起来。

    李承乾道:“皇祖父,您笑什么”

    李渊说道:“王灿这小子啊,当真是有无双国士之才。如果让他来治理地方,那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极为轻松的事情。王灿的话,虽说直接,但事实上,这的确是真正的现实。不管是军中,亦或是朝中,都讲究一个掌控力。”

    “身为君王,或是采取平衡之道,或是采取王霸之术,或是无为而治……不管如何,都是要有掌控力。”

    “如此才能驾驭偌大的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掌控力,而且还没有执行力,那么很多政策命令,就无法贯彻下去。最终的结果,便是彻底荒废。”

    李渊说道:“杨广你是知道的,他身为大隋皇帝。按理说,杨广也是至尊,可实际上,他虽说掌控了大权,却是没有掌控百姓。”

    “因为对百姓的掌控,不仅仅是要勒令百姓听话,更关键的在于,要让百姓自发的遵从。可是杨广的所作所为,最终是让百姓揭竿而起。”

    “这样的掌控,杨广就是错误的。”

    “你是太子,要谨记。”

    李渊继续道:“因为你一旦出了差错,一旦出了任何的问题。那么最终辛苦的,便是最底层的百姓。曾经皇祖父作为皇帝时,其实很多问题看不透。如今却是觉得,兴亡百姓都苦,都不容易。所以你,要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承乾道:“孙儿明白!”

    李渊却是笑了起来,说道:“你小子啊,也真是运气好,因为遇到了王灿。能跟着王灿学习,是你的福分。”

    李承乾道:“孙儿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渊又和李承乾说了很多关于朝堂上的事情,这一次的交谈,却是不仅仅说朝中事情,甚至于朝中的人心叵测,朝中的云波诡谲局势,李渊都是分析给李承乾听。

    因为李承乾跟着王灿学习,已经开始接触到最为复杂的人性。

    已经接触了现实。

    那么李渊也就不再保留,愿意倾囊相授,让李承乾更知道朝中的残酷。同时,也是让李承乾本身,能够少走弯路,知道一些存在的问题。

    李承乾都是自习听着。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听着李渊的话,甭管李渊是否说过的,多听一听,总归是好的。晚上的时候,李承乾并没有入宫去,而是在府上休息。

    翌日,清晨。

    一大清早,李承乾早早起床洗漱后,吃过早饭就离开了王家,往宫中去。

    只是在宫中时,李世民正在接见外臣,都是突厥的一些人。如今突厥被覆灭后,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等都是投降的,这些人在长安,所以他们有事求见李世民。

    李承乾不曾去,就径直往后宫去。他进入时,长孙无忌也在,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垢正在交谈,而且交谈的内容,是长孙无垢希望长孙无忌能再低调一些。

    毕竟长孙无忌是外戚。

    不能过于张扬。

    以便于授人把柄。

    李承乾自是坐在一旁听着,待长孙无垢和长孙无忌说完后,李承乾才上前行李。

    长孙无垢笑道:“承乾,这些日子不见你,你又清瘦了一些。”

    李承乾道:“母后,儿臣虽说又清瘦了一些。但实际上,儿臣的身子骨,却是愈发英朗。如今儿臣,可是天天锻炼身体的。”

    长孙无垢笑道:“总之,不能亏了身子,知道吗”

    李承乾道:“儿臣知道了。”

    长孙无忌对于李承乾最近的训练,其实也是知道的,他开口道:“太子,你跟在王灿的身边学习,那是好事情。毕竟王灿这个人,有国士之才,但其人有些神秘,很多地方,即便是臣也看不透。你跟着他学习,要尊敬他,但也要有自己的心思,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事事都受到王灿的影响。否则,你最终的学习,便是邯郸学步,学了个四不像。你不是王灿,不可能按照王灿的方式做事情的。”

    对于王灿,长孙无忌其实是感激颇多的,不仅是他的儿子,亦或是他的夫人,都是牵着王灿的恩情,可是在李承乾这里,长孙无忌却是要泼冷水。

    因为李承乾是储君。

    是未来的大唐皇帝。

    长孙无忌可是听说了,李承乾已经被王灿折服了,如今事事听从王灿的安排。

    这样的一个结果,长孙无忌认为不妥。

    长孙无忌继续道:“太子,臣所说,并非是要挑拨你和王灿之间的关系,只是提醒你,你是当朝的太子,要有自己的想法。”

    李承乾对长孙无忌的话,是不赞同的。

    王先生从未左右他什么。

    王先生也从不强迫他做什么。

    尤其王先生也从不灌输什么思想给他,都是引导他,让他自己去发现。最终,王先生再提出他的观点。

    这样的王灿,李承乾是尊敬的。

    在李承乾的心中,王灿和李纲是对等的,都是他的老师。

    不过长孙无忌并非是外人,是他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也是支持他的,所以李承乾笑了笑,说道:“舅舅的教诲,承乾铭记于心。”

    他没有拒绝。

    反正答应下来就是,到底怎么面对王灿,那是李承乾自己说了算。

    李承乾在后宫陪着长孙无垢说话,长孙无忌坐在一旁,虽说呆了一会儿,但长孙无忌还是离开了,因为留在这里,实在是有些尴尬,毕竟人家母子十多天没有见面了,说话时他这个舅舅插不上嘴,所以干脆就离开。

    李承乾和长孙无垢交谈,他说着军中的趣事儿,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长孙无垢听完李承乾的描述,内心既是为李承乾而感到自豪,又心中怜惜李承乾。因为李承乾一直在宫中,哪里去过军中和一众士兵一起睡觉,还在军中和士兵同吃同住。

    不过总体,长孙无垢是满意的。

    因为如今的李承乾,不仅是温文尔雅,而且谈笑自若,极为镇定,半点不见慌乱。这样的一个李承乾,是长孙无垢所欢喜的。

    在李承乾和长孙无垢交谈时,李世民回来了。李世民也有好些天,都没有见到李承乾,一看到后,欢喜道:“承乾回来了啊,你母后昨晚上,就一直念叨着,说你又完成了一轮训练。可是晚上不回来,她可是好一番担心的。”

    李承乾说道:“让母后担心,儿臣惭愧。”

    长孙无垢道:“傻小子,惭愧什么,又不管你什么事情。”

    李世民沉声道:“太子,你既然得空回来,看样子今天,又是放假,然后明天,又开始下一轮的训练了吗”

    “是!”

    李承乾点头回答。

    顿了顿,李承乾继续道:“只是眼下,还不知道先生明天怎么安排。”

    李世民道:“不管是什么,都好好训练。你在王灿的门下学习,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好的表现,不要让王灿失望。”

    李承乾道:“父皇,儿臣明白的。”

    李世民眼珠子转动,忽然说道:“太子既然回来了,碰巧朕刚刚接见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等一众向大唐投降的突厥人,这些人表示自己归顺了,而且突厥也覆灭了。他们希望,能够回到草原上去。这一点,你怎么看”



第2105章 君王
    李承乾听到李世民的询问,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仔细的思考。

    李世民也不催促。

    他如今看李承乾,是越看越满意,觉得他这个儿子,是真的不错,不仅是恭谨孝顺,而且对于民情也有了体恤,已然是脱胎换骨。不过政务上,却不是李承乾跟在王灿身边短短时间,就可以扭转过来的,需要时间来沉淀,更需要经验来弥补。

    长孙无垢坐在一旁,也是静静的看着。

    虽说她膝下李泰有些乖张,也不听话,但如今去封邑了,也有了大儒教导,所以长孙无垢倒也是不怎么担心。

    她期待着李承乾的回答。

    希望能不错。

    好半响后,李承乾开口道:“父皇,儿臣想要知道,如今朝中是怎么样的一个态度是否已经有了最后的决定。”

    李世民笑道:“眼下只是讨论,暂时没有最终的决定。不过你询问,为父倒是可以告诉你,供你参考参考。”

    他对于李承乾的要求,也不觉得过分。

    毕竟李承乾少接触政务。

    了解一番也正常。

    君王的能力,不在于要能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在于能综合各方的意见,形成自己的一个答案,这才是最关键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便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说道:“眼下的一个情况,大体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建议释放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回到突厥去,因为如今突利可汗、颉利可汗不足为惧,释放他们回去,有利于宣传大唐朝廷的威严,让天下人知道大唐的实力。”

    “第二种情况,是直接拒绝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的建议,甚至于认为两人既然是想着回到草原上,肯定是野心还存在。这样的人不能留着,不需要铲除,所以建议杀掉两人。”

    “第三种情况,是依旧准许他们回去,但安排朝廷宗室女,嫁给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以笼络两人。毕竟突厥虽说覆灭了,可草原上还有部落。既然有部落,就肯定还会产生实力。突厥灭了,会有其余的部落产生,所以堵不如疏,还是要安排人执掌突厥。以联姻的方式,取得对突厥的掌控。”

    李世民说道:“眼下朝廷中,主要是这三种方案。当人,第二种方案的人最多,因为杀掉了两人后,便是一了百了,什么威胁都没有了。”

    李承乾听到后,便是快速的思考着。

    片刻后,李承乾说道:“父皇,杀掉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其实不算是上上之策,因为杀了人后,草原上的部落中,许多牧民会仇视大唐。”

    李世民笑道:“你倒是看得真切,的确是如此,不论是颉利可汗,亦或是突利可汗,在草原上都是有威望的人。杀了他们,便会引起仇视,会使得治理草原很难。”

    李承乾继续道:“可是放了他们,不划算。按照先生的说法,这世间的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终究还得归咎在一个利字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治理朝政,实际上也可以看做一个利,或是利百姓,或是利朝廷。”

    这其实有李承乾自己的看法。

    不过他和王灿交谈时,有一些是王灿的提点,所以李承乾直接说了出来。

    李世民听到后,眉头上扬。

    显得很惊讶。

    李承乾的这一番话,着实是有些震撼人。但实际上仔细的想一想,也的确是如此的,天下间本就是一个‘利’字当头的,这就是现实。

    如果作为皇帝,无法看清楚这些事实的本质,却相信什么之乎者也,相信什么真善美,那就是傻子,是一个容易被蒙骗的昏君。

    李世民按理说应该开心的。

    因为李承乾如今所展露出来的心性,已经有了成年人的心性。只是儿子一下长大了,李世民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继续说。”
1...787788789790791...8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