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李承乾说道:“所以从利益上说,自然是不杀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的。放了他们,实际上也不划算,因为是纵虎归山。然而,按照第三点联姻的方式,实际上,仍是不可靠的。靠联姻能控制人,那么历朝历代的联姻,早就起到了成效,可为什么历朝历代对于边境之患,依旧是存在呢所以联姻不可行。”
顿了顿,李承乾继续道:“更何况,儿臣不赞同联姻。我大唐的国泰民安,我大唐的长治久安,如果是靠女人来维系,大唐的万千儿郎有什么用,大唐上下君臣有什么用。”
“我和先生聊天时,曾提到联姻。”
“联姻牺牲的是大唐的宗室女。”
“可实际上,断掉的是大唐皇室的尊严,以及大唐的脊梁。不管是什么时候,靠女人联姻的方式,那都是极为差的。”
李承乾侃侃而谈,他如今有太多想要表达的,因为和王灿一起聊天,很多时候,他都能听到很多新奇且有道理的话语。
李承乾的话,李世民面色略微凝重。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靠宗室女联姻,那是丢掉了尊严,甚至于是戳脊梁骨。靠女人来做事情,靠女人达到目的,即便是赢了,但那也不光彩。
可这就是现实。
朝廷中的政治,本就是妥协产生的。
李世民心中有些不赞同李承乾的话,但他没有打击李承乾的积极性,因为李承乾还小,如今正是培养性格的时候,他赞同王灿的培养。
希望李承乾能是有脊梁和骨气的,更是有大唐储君气度的。
这是李世民希望的。
如果李承乾如此小的年纪,都已经精于世故,且只顾利益,不顾其他,那么李世民又会对李承乾失望了。
李世民捋着颌下的胡须,道:“承乾,你继续说。”
李承乾神采飞扬,显得极为自信,他虽说是李世民的儿子,但这一刻,李承乾却已经忘却了自己储君的身份,忘记了自己是儿子的身份,仿佛他和李世民是对等的。
这是李承乾的感觉。
所以李承乾无所顾忌。
李承乾继续道:“儿臣赞同王先生的一句话,一国的脊梁,那是铮铮傲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此一国,才有凝聚力。”
“君王,自当有君王的气度和胆魄,更要有君王的心胸。”
“所以和亲一事,儿臣是不赞同。”
李承乾继续说道:“所以儿臣认为,不杀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但又不采取和亲,最好的办法,实际上,直接在草原上设立州县,以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在朝中任职,而让朝廷的官员前往担任州长史、县令,负责地方的治理。即便是草原辽阔,可一县一州之地,可以广袤一些。总之不管如何,先把区域纳入大唐的治下。有了大唐的官员前往任职,总能慢慢的同化。总之一句话,绝对是不能纵虎归山的。”
“好,好,好!”
李世民听到后,抚掌称赞叫好。
因为李承乾的一番话,说出来君王的气度,纵然是李世民听到后,也觉得身为君王,自当如此,这是一国君王该有的。
李承乾这说完后,气息恢复,那指点江山的气度消失,变得谦逊起来,说道:“父皇,其实很多都是先生提点的。儿臣在里面,只有一些基本的想法。”
李世民却是说道:“不管如何,这总是有你的想法的。承乾,你小子很不错。”
李承乾道:“父皇谬赞了。”
长孙无垢坐在一旁,一脸欣慰的神情。他的儿子如此,他也就放心了。长孙无垢这时候才开口道:“承乾,你今天休假一天,军中的操练也结束了。那么接下来的新训练,肯定也不容易,因为王灿的操练,都是有针对性的。你后续,也要再接再厉,不能松懈,明白吗”
李承乾道:“儿臣明白的,能跟在先生的身边,那是儿臣的福气。更何况,这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等到这时间结束,估摸着先生就不会再带我在身边传授学问了。所以儿臣这段时间,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不会辜负先生的教诲,也不会辜负父皇和幕后的期望。”
长孙无垢感慨道:“我儿长大了啊,是真的长大了。”
李世民笑道:“吾有佳儿啊!”
夫妻两人都是欢喜不已。
李承乾坐在下方,却是有些不适应,因为这夸赞的话他是头一次听到。当然,内心还是有欢喜,因为他得了父皇和母后的认可。
长孙无垢忽然道:“陛下,承乾如今也不小了。而且承乾是太子,所以道如今,也应该是可以选妃了。这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吧。”
李世民道:“观音婢安排了就是。”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
李承乾听到后,倒是没有说什么,反正作为太子,不可能没有太子妃,所以这一点,李承乾是有心理准备的。
毕竟一国的太子,太子妃的人选是千挑万选,是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不可能随意任性。所以李承乾没有说什么。
他又和李世民、长孙无垢交谈了一些其余家常事,待吃过了午饭就离开了。
第2110章 士农工商
李承乾把消息告诉了李世民,那么大方向的政务,李承乾就不需要去管了。因为朝中自有三省六部的官员谋划,自有无数人绸缪。
李承乾自己,却是回到了王家。
等待着王灿的安排。
因为他期待明天,王灿会传授什么知识。
不过他回到王家还早,所以干脆去了后山陪李渊。李承乾倒是没主动说地图的事情,反倒是李渊询问王灿又传授了什么学问,所以李承乾说了世界地图的事情。
李渊是头一次听说。
要说西域之地,李渊是知道的。
自有汉以来,西域打通后,世人就知道西域之地。可到了如今,世人对西域也仅仅知道西域,仅仅知道天竺而已,再遥远的地方,世人却是不知。
李渊作为皇帝,能查阅的资料多,可也是不知道极西之地,还有这么多的国家。甚至于那些国家的疆土,都远比大唐更为广袤,资源甚至都不输给大唐。
李渊听完后,感慨道“真是不出大唐,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不知天下之大。朕一辈子在大唐,甚至连远征都不曾做过。如果看来,却是井底之蛙了。王灿这小子的才华,还真是不一般。朕,还是小觑了这小子。”
李承乾附和道“皇祖父,先生的才华,以及先生的能为,的确是当世罕见。甚至于以孙儿看,先生宛如生而知之一般,因为一个二十左右的人,哪里能一下知晓这么多的知识。唯一能解释的,便是生而知之。所以孙儿认为,先生至少能堪比五百年一出的圣人。”
顿了顿,李承乾继续道“若论教化,先生自是比不得孔子,但先生的眼界,先生的学识,甚至先生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孔子。”
李渊说道“王灿的确是不错,这小子可惜了。他有如此能力,却是不愿意出仕。”
李承乾笑道“虽说先生不曾出仕,但也造福了万千的百姓。”
李渊道“你小子如今,对王灿可是一千个一万个佩服啊”
李承乾面色转为严肃,说道“因为孙儿越是接触先生,就越是觉得高山仰止。总觉得似乎,先生已经就这样了,但转眼,先生又让我开拓了眼界,又让我惊讶了。”
李渊颔首道“不过不管如何,你要记住,你是太子,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自己的判断。因为一个皇帝,没有自己的判断,那是绝对不行的。”
李承乾道“孙儿谨记皇祖父的教诲。”
李渊忽然道“世界地图的事情,你已经告诉了你的父皇吧。”
“是”
李承乾点头就回答。
李承乾说道“孙儿先前已经入宫去,把世界地图交给了父皇,由父皇来处置。”
李渊道“这是对的,你父皇睿智通达,且有雄心壮志,这世界地图在他的手中,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且因为知道了天下万方的情况,也就能提前布局。”
李承乾道“皇祖父所言甚是。”
李渊摆了摆手,道“你小子停下来休息做什么,来,来,接着干活。今天这里的活儿,不干完不能收工的。”
先前李承乾来帮忙锄草挖土,到了现在,却是停下来休息。李渊见状,便直接吩咐,他对于李承乾可没有什么好怜惜的。
更何况,李承乾是太子。
更要体验农耕的不易。
李承乾对于这些事情,其实没什么好惧怕的,而且他也能熟悉。
李承乾跟着一起干活,等到傍晚时分,天色暗了下来,才和李渊一起回到了后厨吃饭。待吃过了晚饭,他径直回到自己的院子洗漱,然后静下来看书写字。
在王家的这段时间,是李承乾最为纯粹的日子。什么都不需要去考虑,什么都不需要去琢磨,只需要好好接受王灿的训练,只需要好好的看书写字即可。
这是李承乾最为喜欢的。
李承乾早早睡了,翌日清晨,一大早便又再度到王灿的院子外等候。这样的事情,李承乾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即便他身为太子,可在王灿这里,他就是弟子。和王灿一起吃过了饭,就再度径直回到了书房中。
王灿看向了李承乾,说道“今天的事情,是来说一说士、农、工、商的事情。对于这四者,你怎么看待。”
李承乾熟读经典,对士农工商自然也是清楚的,他略作思考,便说道“回禀先生,弟子认为士农工商,便等于是人之四肢,是缺一不可的。士作为中枢,是执掌整个大唐走向的,农作为根本,是使得大唐能衣食无忧的,工则是确保大唐井然有序,能够一切顺利推进的。至于商人,则是货物流通的根本。这四者,虽说有先后贵贱之分,但是却缺一不可。”
王灿听到了点了点头,说道“你刚才的话,说到了先后贵贱之分,显然你是认为,商人最为低贱,对吧。”
“是”
李承乾想都不想,直接就回答。
作为太子,李承乾有诸多老师教导,而且有诸多书籍看,所以他有自己的观念。再者,李承乾在王灿的面前,也不喜欢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
错了可以改正的。
这是李承乾的想法。
李承乾继续道“先生,这商人逐利,一个个偷奸耍滑的,一旦商人身份抬高后,那么对于大唐体系,肯定会产生冲击的。所以商人的地位,必然是要低贱。如此一来,才能压制商人逐利的根本,不能让商人冒头。”
王灿却是摇了摇头道“商人逐利,这个的确是如此。但是,士人难道就不逐利了士人一辈子读书,皓首穷经,为的是什么,为了高中科举,为了扬名立万,为了出人头地。最终,不也是逐利吗”
李承乾辩解道“先生,士子虽说也逐利,但是,更多的士子却是要治理地方,却是有着远大理想,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王灿道“太子这话,却是站不住脚啊士人逐利,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商人逐利,为什么就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人当中,做官的人,十个官员九个贪,只要是彻查,就没有多少人经得起查证的,只是多少问题。而且评价一个官员,大多是看地方的发展,地方发展不错,官员即便有贪腐,百姓也觉得不错。”
“商人呢”
“商人虽说逐利,可如果商人不逐利,谁来做生意呢傻子才做亏本的事情。而且商人赚了钱,并非是人人都囤积货物,并非是人人都只管自己,也有好商人。”
王灿侃侃而谈,继续道“因为一句话,就把商人否定了,却是有些不妥当。”
“甚至于,太子可曾想过一件事。”
“到底是谁,认为商人逐利,认为商人奸宄的。是这制订了士农工商规矩的士人,是士人说商人逐利奸宄且油滑不可信的。”
“这不是客观的存在。”
“是被一群士人定下规矩,所以才有了商人逐利的观点,才有了商人不可靠的观点。”
王灿说道“太子仔细的想一想,是否是这样。”
李承乾闻言,心头大震。
因为王灿的话,仿佛是晴空炸雷般,在李承乾的脑中响起,甚至于要撼动李承乾的内心,要搅动李承乾的基本价值观。
然而李承乾仔细的琢磨,又发现这事情,似乎还真是这样的。
商人的定义,是谁制定的。
是士人。
可凭什么士人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呢
商人逐利,士人也逐利的。
李承乾一时间,脸上浮现出了迷惘的神情,因为王灿的一番话,给了他太大的影响,使得李承乾自身,都是受到了影响。
王灿继续说道“太子,从你跟着我一起学习,我就一直让你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所看所思所想,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认识。如果你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如果全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很多都不适用的。”
顿了顿,王灿继续道“书本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理论上的,都是最为理想化的。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无比复杂,却是无比困难的。”
李承乾眼中一下明亮了起来。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一句话,一下提点了李承乾,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李承乾本身的思想,的确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很多固有的观念,都已经被打破了。因为李承乾接触了太多的人和事,所以知道事情并非单纯那么简单的。
李承乾深吸口气,道“先生的教诲,弟子谨记于心。”
王灿颔首,又继续道“言归正传,还是说回到商人上来。商人的身份,一直以来都卑贱,但是太子可曾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国家越是贫穷时,商人越少,经济发展月越低,百姓的日子也越发的难过。商人越是活跃,经济发展越好,反倒是百姓的日子越好,反而成就了太平盛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