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所有的教导,都是教导他要礼贤下士,要体恤百姓,要信任臣子,甚至于宣扬什么尧舜之君无为而治等等。
可所有这一切,仔细的想一想,没有涉及到官员自身的。
有的是对皇帝自身的约束,偏偏真正要交给皇帝的手段,却是半点都不曾提及,这是李承乾最为不喜也不满意的地方。
恰是如此,李承乾对王灿万分感激。
因为王灿是真正的传道授业。
是真正教导他。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12章 联姻之议
王灿如今教导李承乾,更多是填鸭式的教育,因为很多事情,更需要李承乾实践后才知道,才能真正体会到。
眼下,只是让李承乾有一个认知。
仅此而已。
要说有做么大的作用,还真是没有。要说没有作用,可也能开拓李承乾的眼界。至少让李承乾知道,诶,这世界不是想想那么美好的,不是儒士口中的样子。
王灿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地步。
更多,他做不到。
因为王灿不可能手把手的教导李承乾,不可能天天把李承乾带在身边。王灿继续和李承乾交谈,除了对士农工商的阐述外,还有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些阐述。
总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李承乾自是一一听着,内心也是记下来。不觉时间流逝,转眼到了傍晚时分,王灿便停下来,他看向李承乾,道:“太子,说了这么多,懂了吗?”
李承乾如实道:“先生,弟子似懂非懂,很多事情似乎是这个道理,但又觉得,仿佛又不是一样,懵懵懂懂的。不过大方向的事情,弟子都记下了。”
王灿道:“记下了就足够。”
说到这里时,王灿心神沉入系统中,直接兑换了一本《资本论》出来。
这是专门阐述生产关系的书籍,以剩余价值为中心,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科学抽象的进行研究。尤其对于不懂的人来说,读了这本书,必定是有所开悟的。
虽说对李承乾来说,这样的一本书实际上不符合当下的一个阶级关系。因为如今的大唐,仍然是封建时代,但对王灿来说,他可不管这么多,最终李承乾能领悟到什么,那是李承乾的事。
王灿凭空拿出一本书,李承乾却也没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因为王灿这里,有太多奇迹。
王灿把书递给了李承乾,便说道:“这一本书,便给你了。接下来的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仔细研究透彻。”
“是!”
李承乾道:“弟子一定会潜心研究的。”
王灿继续道:“虽说约定了三月之期,实际上,如今该交给你的,都已经传授给你了。不论是强身健体,亦或是其他,都靠你自己了。接下来的时间,你自己安排,就不必天天来了。”
李承乾正色道:“先生,弟子可以再来询问吗?”
王灿道:“可以!”
“多谢先生。”
李承乾站起身,九十度躬身,恭恭敬敬的揖了一礼。
王灿点了点头。
李承乾拿着书籍便离开了书房,不过李承乾却没有离开王家,而是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了《资本论》,仔细的往下看。
当李承乾看到了资本论的内容,心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他没想到,《资本论》如此的震撼。
因为资本论中涉及到的内容,实在是更加的露骨,揭露的消息更为直接。不过还是有些内容,李承乾看得有些云里雾里的,不过他却暂时没有去询问。
毕竟《资本论》一书没有看完。
等看完后再说。
李承乾这段时间,便一直留在府上,白天上午的时候读书,下午的时候跟在李渊的身边务农做事,也陪着李渊,到了晚上又继续看书。
这样的日子虽说简单,但实际上,李承乾却也过得充实。
等到《资本论》一书看完,李承乾内心很多的疑惑,都已经是解开了。不过读完后,也有新的疑惑产生,李承乾采取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再读一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书,遇到的疑惑自然而然也就解开了。
李承乾依旧在王灿的府上,从四月到了五月下旬,他对于资本论一书,已经是读了不下于十遍,上的内容,已经滚瓜烂熟,而且对于书中的内容,也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为书中的剖析,极为深刻。
李承乾通过资本论后,对于商人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过在大唐境内,不可能出现资本论中出现的很多状况,因为大唐是君主集权的。
一切的权势,都在皇帝手中。
商人即便是地位抬高了,那也是商人,终究不可能和士人相比较。不过很多事情,李承乾还需要再仔细的研究。
这是他弄不明白的。
这期间,李渊也听到了资本论的事情,李渊闲来无事,也开始看这本书。李渊的阅历和经验,都比李承乾更为丰富。
他读了书后,大为赞叹。
《资本论》这本书,甚至于可以说,把社会的发展和生产,都阐述清楚了。
李渊只是嘱咐李承乾,要仔细研究。
甚至建议把这一本书给李世民读。
李承乾得了李渊的话后,的确是专门誊抄了一份儿,入宫后把《资本论》又给了李世民研究,李世民看完后,也是大有感触。
这对于治国之术,也是有所帮助的。
李世民没有立刻把李承乾喊回来,甚至于,到了六月后,李世民依旧没有把李承乾叫到东宫,还是任由李承乾在王家的。
李世民认为这是以利于李承乾的。
到了七月,李承乾才回到了东宫,不再留宿王家。不过李承乾时不时的,依旧是要去王家拜访的,因为在王家王灿的面前,他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这一日,李世民安排人把李承乾喊到了宫中去议事。
李承乾见到了李世民,行礼道:“父皇!”
李世民摆手道:“坐!”
“谢父皇!”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道谢,便坐下来,他看了眼大殿中,只有他一个人,连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不在。
李世民开口道:“太子,朕今日叫你来,是因为朝中有一事商议。”
李承乾道:“请父皇示下。”
李世民道:“吐蕃方面,松赞干布安排使臣求亲,希望大唐下嫁宗室女,双方联姻。”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此前吐蕃数次攻打大唐边境,不断的寇边。按照吐蕃的态度,应该是我大唐如果不答应联姻,就会一直进犯。”
李承乾咬牙道:“父皇,吐蕃真是该死。”
李世民道:“吐蕃松赞干布,的确是该死。问题是,和吐蕃作战,却不容易。吐蕃和突厥不一样,突厥虽说纵横草原,但我们的兵力稍作安排,且使用新武器,可以将对方击败。但吐蕃地理位置不一样,前线和吐蕃开战的人传来消息说,我们的人数次攻打吐蕃,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个士兵成了软脚虾,全都是身体不适,不适应吐蕃的气候。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想要取得胜利,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所以朝中有官员建议,不过是联姻而已。下嫁一个宗室女,便可以稳住吐蕃,使得边境的百姓不再受苦不再遭到侵扰。”
“这是一部分官员的提议。”
“不过虽说还有一部分官员主战,问题是,眼下我们的军队,一进入吐蕃境内后,便水土不服,所以即便主战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说道:“太子认为,此事当如何安排。”
李承乾道:“父皇,儿臣不赞同联姻,大唐的安危,何至于要用女人来联姻。大唐不是大隋,大唐实力更强。所以如今的大唐,完全可以拒绝总赞干部的请求。”
李世民道:“如何抵挡进攻呢?”
李承乾沉默下来,仔细思考着。
即便眼下遭到进攻,李承乾也认为不适合联姻。
李承乾仔细的想了想,很快有了计策,最终开口道:“父皇,第一,儿臣是不赞同联姻的,因为大唐的安全,不需要联姻解决。而且即便是联姻,就能够稳住吐蕃么?”
“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切都是枉然,别人想怎么进攻,那就怎么进攻。”
“这才是根本。”
“所以儿臣认为是拒绝吐蕃的请求。”
李承乾继续道:“至于吐蕃方面,因为我们不同意,就要派兵袭扰边境,这一事情更是简单,我们暂时虽说没有反攻吐蕃的机会。可是,我们可以暂缓进攻,先安排人在边境抵挡进攻。虽说如今的实力,要杀过去不容易,自保却不难。”
“毕竟,我们武器更为厉害。”
“眼下要做的,当务之急是操练士兵,让士兵习惯吐蕃的气候。只要是习惯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和吐蕃一战。”
“凭借我们的武器,以及将士的实力,那是足以击败吐蕃的。”
李承乾说道:“我们能够灭了突厥,同样的,也可以灭了吐蕃。只要是稍稍谋划,即便是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但儿臣认为,我们等得起,可以暂时等着。一时的荣辱,不算什么。能够覆灭吐蕃,那才是根本。”
“好,好,朕有佳儿啊!”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一番分析,顿时大笑了起来,脸上尽是赞许的神情。
他很是欢喜。
因为李承乾的一番话,让李世民觉得儿子长大了。
因为李承乾的一番分析,虽说强硬拒绝了吐蕃的请求。可是李承乾不骄不躁,也稳稳的提出了针对吐蕃的计策,最终更是报仇雪恨。这样的一个计策,是李世民为师赞许的。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13章 禄东赞的谋划
李世民沉声道:“如今这吐蕃的使臣禄东赞,就在长安城内。他不过是第一次来见了朕,接下来,禄东赞再度入宫来,就由你来负责接待一事。以及要如何拒绝,也是你来安排。这一事情,朕不插手,你全权决断。你是要现在拒绝他,还是以后见了禄东赞后,再拒绝他,朕都不管,总之你一力决断就是了。”
“儿臣遵旨!”
李承乾立刻就应下。
对李承乾来说,这是一个历练的机会。
李承乾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后,也就不再逗留了,起身离开了大殿,回到了东宫。在李承乾回到东宫时,李纲却是来了。
如今的李纲虽说上了年纪,但精气神极好,毕竟有王灿的丹药救治,使得他如今的精气神看上去,那就是五六十岁的人。
李承乾道:“老师,您今日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纲道:“却有一事。”
李承乾说道:“老师请说。”
李纲捋着颌下的胡须,不急不躁的道:“太子,如今朝廷上下,所关注的焦点,是关于吐蕃要求取公主一事,希望双方联姻。老夫认为,以王灿的性子,他绝对是不会赞同这样事情的。太子秉承了王灿的学问,估摸着,也会反对此事吧。”
“是!”
李承乾直接回答。
对于王灿的价值观,以及王灿对待吐蕃的态度,李纲是极为赞许的。
他认为这个没有问题。
堂堂大唐一国,如果靠一个女人来解决大唐边境的问题,靠一个女人来维持大唐的和平,那么大唐也就太让人失望了。
李纲正色道:“如今朝中主战派,多是朝中的武将,太子一力反对和亲。那么,便会得到这些武将的拥戴,甚至于一部分文官也会赞同太子。所以这一点,自是极为不错的。”
李承乾说道:“老师,弟子倒是不曾去考虑这些。对于弟子来说,就单纯反对和亲。因为大唐,不需要靠一个女人支撑。”
李纲笑道:“太子能这么想,自是最好的。”
顿了顿,李纲继续道:“朝中和吐蕃大相禄东赞交谈时,当时朝廷还未决定的。接下来,禄东赞还会入朝觐见陛下,到时候,太子也列席参与。太子既然要拒绝,老朽认为,太子的处理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方面。”
李承乾一听,眉头上扬露出了意外神情。
单纯这拒绝有三个方面。
李承乾道:“请老师赐教。”
李纲说道:“其下策,便是直接拒绝禄东赞的请求,让禄东赞死了这一条心。可是这样的拒绝,却是生硬无比,全无半点的手段。同时,也会激怒吐蕃。吐蕃方面,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那也是掌握了大权的。如今吐蕃数次寇边,所以一旦激怒吐蕃后,恐怕这反而成为松赞干布凝聚人心的手段。”
李承乾眼眸眯了起来,忽然道:“老师的意思是,松赞干布会把大唐拒绝的消息传出,甚至于说大唐羞辱禄东赞,完全不把吐蕃放在眼中,完全是欺辱吐蕃,激起百姓的民愤,借此把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李纲赞叹道:“殿下实在是聪明,一点就通。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说是下策。”
李承乾道:“老师,您的中策呢?”
李纲微微一笑,说道:“老臣的中策,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说如今的朝中,着实没有合适的公主,所以联姻一事,自是不可能了。如果吐蕃愿意和大唐永结盟友,那么吐蕃方面,其实可以安排女子到大唐来,下嫁给大唐的宗室男,亦或是让吐蕃王子来到大唐,等一些年身,让吐蕃王子迎娶宗室女。”
李承乾笑了笑,说道:“老师真是睿智通达,想出了这般的办法。老师的中策,名义上是不拒绝,却是婉拒。如此一来,就不至于如此的直接,也并非是撕破脸。更何况,吐蕃王子是绝对不可能来的。”
李纲笑道:“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继续道:“老师,您的上策呢?”
李纲正色道:“所谓的上策,那就是让吐蕃见识到大唐的实力,知难而退。我大唐方面,不论是文臣,亦或是武将,都是人才济济。而吐蕃方面,毕竟是小国,毕竟是小地方,不可能有多少的人才。所以朝廷中,只需要安安排人设立关卡,使得吐蕃的人难以过关,那么这一事情也就妥当了。”
李承乾眼眸眯了起来,心中却是思考着。
设立关卡一事,李承乾的内心,还是有些想法的。因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李承乾实际上认为,大唐已经不需要给吐蕃什么好脸色。
吐蕃即便是时常袭扰,但大唐不惧。
大唐即便是因为天气等原因,无法杀到了吐蕃腹地,但实际上,大唐如今边境的实力,却也是足够自保的,不需要委曲求全,也不需要担心遭到吐蕃攻打。
李承乾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多言。
因为没必要反驳。
李承乾说道:“老师的教诲,弟子铭记于心。请老师放心,弟子会考虑好应对措施的。”
李纲道:“太子明白了,那也就轻松了。老夫就是担心太子,遇到了事情后应对不力,以至于出现问题。”
李承乾说道:“老师放心,弟子自有分寸的。”
李承乾又和李纲说了朝中的事情,最终李纲才转身离去。
李承乾心中,却是仔细盘算着。
思考应对之策。
因为迟早,禄东赞还会入宫来觐见,到时候,他作为朝廷的太子肯定是要列席的,就得亲自和禄东赞等人对话了。
所以必须要有准备。
……
长安城,城南。
一处普通的宅院中。
这一处宅院,赫然是如今禄东赞居住的地点。他作为吐蕃使节,原本是可以居住在驿馆的,但是禄东赞没有去驿馆,而是自己单独找了居住的宅子。
原因很简单,朝廷一直对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不同意。
所以禄东赞很焦急。
一直都不曾离开。
禄东赞虽说焦虑焦急,但自始至终,节奏却不曾乱,甚至于禄东赞本身,仍是在积极的应对,希望能把事情打通。
以便于促成联姻。
禄东赞如今在吐蕃,担任吐蕃大相。事实上这吐蕃的大相一职,就等于说是大唐的宰相一样,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只不过,吐蕃很是贫穷。
实力也更弱。
所以吐蕃大相的官职,没有足够的含金量。可即便是如此,吐蕃实力却也不弱,纵横在高原上,是鲜有敌手的。原因很简单,中原的军队进入吐蕃气候不适应,即便是中原军队战斗力去,那也无法杀到吐蕃去。即便是杀到了吐蕃境内,也因为水土不服,以至于死伤无数,所以最终是没有人能攻打吐蕃。
导致吐蕃一直在发展。
吐蕃的发展,实际上松赞干布的父亲,占了一个极大的重要性。
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松赞,在任期间,积极的扩张,尤其朗日松赞打压曾经的老贵族,提拔新贵族,使得吐蕃原本的格局变化,更使得无数人升官加爵,使得吐蕃的发展迅速,更是短短时间内,屯兵了诸多的部落。
只不过朗日松赞死得早,好在有朗日松赞的辅臣尚囊辅佐松赞干布。尚囊其人,是朗日松赞时期的大相,是个极有能力的人。
他辅佐松赞干布稳定了局势,不过却已经过世了。
如今如今的大相是禄东赞。
这禄东赞本就是尚囊的弟子,而且深得松赞干布的信任,所以才能担任大相。
禄东赞如今到大唐来,是他辅佐松赞干布扫荡吐蕃的一步棋。因为一旦迎娶了大唐的公主,那么松赞干布就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借助大唐的力量震慑吐蕃一部分人。
在这一前提下,许多还抵抗松赞干布的人,也就不敢抵抗了。
所以即便是李世民不同意,禄东赞也不曾离开。
踏!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却是一名侍从进入。
侍从直接进入了书房中,在禄东赞的面前站定,躬身道:“大相,已经有消息了。据我们打探到的消息,是朝廷关于是否下嫁公主的事情,争论很多。而且眼下最大的争论,那就是趋向于反对的。”
侍从顿了顿,再度道:“说起来,大唐的实力的确是更强。我们吐蕃和大唐开战,想要取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禄东赞叹息一声。
吐蕃实力弱,连士兵都清楚了。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要劝说李世民下嫁公主,那就不是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情。
禄东赞心中思虑了一番后,很快就有了主意,说道:“我有办法了,我们劝说皇帝不行。那么,就换人去劝说。这王灿可是一个极有影响力的人,甚至连太上皇都在王灿的府邸上。所以我们这一次,只要是说服了王灿,有他出面劝说,一切也就容易了。”
侍从道:“大相英明!”
禄东赞当即道:“准备马车,我要去拜访王灿。”
“是!”
侍从的得令,转身就退下。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14章 禄东赞尴尬
禄东赞这一次出访,是极为郑重的,身着华服。当抵达了王家大门口,禄东赞便立刻安排人上前去敲门通报消息。
等门房回转禀报,禄东赞便静静在门口等待着。
他内心颇为期待。
期待能说服王灿。
只要是王灿愿意出手,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王灿是能够影响皇帝的人。更何况,王灿的府上还住着太上皇。
这样的人,简直是太稀少了。
所以当禄东赞得到门房通知,王灿在书房等着他时,便激动的进入。步履间,也是更加的轻便了,可谓是步履生风。
不多时,禄东赞进入了书房中,看到了正在看书的王灿。
他又扫了眼周围。
看到了书房内所有书架上的书,一本本书籍搁在书架上,古色古香,透着满屋子的书香。
这个时候禄东赞才正色道:“吐蕃使臣禄东赞,见过王公子。”
“坐!”
王灿摆手点头。
禄东赞一番道谢的话后,便再度道:“王公子在长安,虽说深居简出,也不曾参与朝中。但长安百姓提及王公子,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甚至于,有百姓说王公子虽为布衣,却是布衣卿相,足以影响到朝廷的决断,足以令皇帝都赞同您的安排。”
王灿说道:“禄相赞缪了,我不过区区薄名而已,实在不值一提。”
禄东赞顿时语塞。
他夸赞王灿,是想要引出后面的话。可王灿干巴巴的回了一句话,后续就什么都没有了。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禄东赞也不好接话。
直接说出目的。
那太生硬。
禄东赞继续道:“王公子如此年轻,却是学富五车,而且有这般的才华,真是让人赞叹。也就是大唐这物华天宝的地方,才能有这个可能。换做其他地方,那都不可能。”
王灿呵呵一笑。
这一次,干脆什么话都没说了。
禄东赞心头郁闷,因为他现在是有些明白了,王灿极可能是故意如此,故意不说这些的。禄东赞却是不甘心,再度道:“王公子,吐蕃虽说也处处学**唐,但吐蕃毕竟缺少了底蕴,更缺少了像是王公子这样的人才。不知道王公子可愿意去吐蕃,并非是去做官,而是作为赞普的座上宾,由王公子在吐蕃传道授业。总之,不管王公子要做什么,赞普都会同意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