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都到了这种时候,艾伦威尔逊也顾不得什么英美特殊关系了,只要能够让大英帝国获得喘息的机会,他管美国去死?反正美国本土没受战争的破坏,家大业大完全扛得住算计。
自称我一句俄语都不会说的艾伦威尔逊,喋喋不休的对福尔采娃大放厥词,后者刚开始还能招架的过来,转眼间就到了中午。
吃了一点东西的艾伦威尔逊,似乎补充了一点体力,福尔采娃却发现,这一次谈判的全程高能才刚刚开始。为了让苏联同意马上开始对日作战,艾伦威尔逊可以说是把美国卖了一个彻底。
来之前爱德华·布里奇斯,也给与了艾伦威尔逊一定程度上的授权。比如可以答应苏联人,利用英国在亚洲的海上力量,完成登陆作战。
事实上就算是这样,爱德华·布里奇斯觉得加上出卖波兰流亡政府,苏联人都不一定能答应,因为这毕竟是要豁出性命的战争,而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战争是要死人的。
凭借谈判就让苏联人进行一个本来苏联就不擅长的登陆战,希望确实是不大。
六月二十九日晚,塞琪琳霍夫宫中,艾伦威尔逊用适度的声音汇报今天暗箱操作的过程。
几乎在同时,福尔采娃所作的事情,和艾伦威尔逊别无二致,汇报的对象则是斯大林本人,提及的则是今天中午之后,艾伦威尔逊全程高能的叨逼叨。
听到英国准备以波兰流亡政府为条件的时候,斯大林表现的不置可否。
听到对卡廷波兰人被屠杀的怀疑,斯大林嘴角微微抽动,心里觉得这件事的后续工作还是要处理干净,不能让任何证据留存世间,被敌人做文章。
听到英国表示可以遣返南斯拉夫人的提议时候,斯大林终于忍不住笑了,他根本不想让那些反对派回到南斯拉夫,问道,“还有什么别的有意思的建议,慢慢说,我不着急。”
“好的,斯大林同志,这个人真的说了很多事情,我一定会完整的汇报。”福尔采娃一边回忆一边,开始重复从中午开始全程高能的谈话。
“当今世界强国,只有美国本土没有遭到一点损伤,现在的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随着福尔采娃的话,斯大林做出侧耳倾听的姿态,脑海中判断这些说辞的真实性。
“美国完全可以利用庞大的经济力量主导欧洲重建,这一点不管是其他国家还是英法都没有抵抗的能力,经济重建必然带来军事和政治上的影响力,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也不是苏联希望看见的。”
“苏联不应该希望英法过于衰弱,一旦英法衰弱到面对美国没有抵抗能力,最终处在附属地位,不管最后英法两国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最终都必然成为封锁苏联的一部分。”
这倒是非常有可能!虽然只是一个假设,斯大林表面上不动声色,却认可这种想法。
福尔采娃最后说道,“斯大林同志,在离开之前,他说美国有一种前所未见的武器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现在苏联不再作出反应,等到这种武器研制成功,苏联将失去一切讨价还价的资本,在我看来就是讹诈。”
斯大林的目光一凝,房间当中落针可闻,就在福尔采娃有些不安的时候,才终于听到斯大林的吩咐,“今天所有的一切,永远是一个秘密,福尔采娃同志。”





大英公务员 第九十三章 光辉时代回来了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进展到了什么地步,斯大林心里一清二楚,英国方面的消息只能说是一个佐证,不需要去求证,因为这件事太重要了。
重要到了福尔采娃一提及,斯大林就认为英国方面已经表现出来了诚意,既然是暗箱操作,自然就有很多方面和正式谈判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该要的支援,斯大林一样不会客气,既然是美国人主动求上门,不多要一点简直对不起眼前的好机会。
另外一个房间,艾伦威尔逊正在眉飞色舞的对爱德华·布里奇斯汇报自己的成果,除了最后露出口风的大杀器之外,没有什么隐瞒的。出卖什么利益都是早就已经定好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代表英国通知苏联的工具人而已。
“我和苏联人说,美国人只是还不能下定决心而已,一旦苏联无法表达出来诚意,凭借现在美国的力量,并不是无法独立作战。”
爱德华·布里奇斯点头,慢吞吞的道,“艾福尔在今天的汇报上说,苏联人的口风有所松动,提及了关于希望将德国商业船队作为抵押交给苏联的意见。”
“那我们不能同意,从欧洲到达远东要多长时间,不论是皇家海军还是美国海军,都可以就近运输苏联军队。”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说道。
“美国人已经说会慎重考虑。”爱德华·布里奇斯打破了艾伦威尔逊的幻想,“看来这件事应该是差不多了,相信在三国领导人交流当中,杜鲁门也答应了斯大林什么。”
新世界霸主还是略微稚嫩了一点,可能刚刚从美洲走向世界舞台,还不适应新角色。
谁让杜鲁门这个美国总统刚出新手村,身边又没有跟着有经验的国务卿呢,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爱德华·布里奇斯已经判断出来了问题在哪,不过那既然是美国人的问题,他就不好说什么了,不然就是干涉美国人的内政。
“总的来说,你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答应的条件都在许可之内,明天再和苏联人见一面。把事情定下来,现在全世界都等着这一次会议,拿出来的第一个共识。”爱德华·布里奇斯不再废话,对艾伦威尔逊夸奖道,“不管是正式谈判,还是暗箱操作,两方面都有协议,才是达成共识的基础。”
内阁秘书的意思,按照艾伦威尔逊的理解,翻译过来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只是不知道明天苏联人会不会给出想要的结果。
在正式谈判上,英国代表团充分实践着英美特殊关系,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上施压,表达英美两国在对日作战问题上的同仇敌忾。
艾福尔在会议上,强硬驳斥了苏联关于和日本有中立条约的说法,“从前德国也和苏联签署了中立条约,这不耽误最后德国突袭了苏联,英美希望苏联能够认识到原来的错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
此话一出技惊四座,赢得了美国人的认可,似乎一时间大英帝国的光荣时代又回来了。
“艾福尔那个人,除了对法国人强硬之外,对任何国家都谈不上强硬,那不过是演戏给美国人看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现在英国还欠美国人钱呢。”第二天和福尔采娃的见面之时,艾伦威尔逊表示一切都是误会,为了赚钱嘛,不寒碜。
再表达了歉意之后,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道,“美国人不是已经松口了,愿意以德国的商业运输船抵押给苏联。昨天艾福尔也提议愿意协调,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帮助苏联完成登陆计划,当然了,全部指望我们两国,你们苏联人可能不放心,但我相信苏联在远东不是一点海上力量都没有,日本海军现在只存在于纸面上,能不能出海都是未知数。”
说句不好听的,艾伦威尔逊已经惦记上了日本联合舰队剩下的军舰,看看能不能在赔款的时候占据多一点的份额,就算英国皇家海军自己不需要,专卖也是可以的,日不落帝国到了今天,也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很难想象,大英帝国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具有如此的灵活性。”福尔采娃的话当中暗含讥讽,指的是正式谈判和暗箱操作,英国人表现出来的两幅面孔。
“这正是三百年来,大英帝国的生存之道,这不是坏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艾伦威尔逊完全把福尔采娃的话当成是夸奖,只要目的达到了,听一些不中听话的胸怀,他也是完全具备的。
“英国方面愿意调配远东力量配合苏联登陆,不知道时间上可否来得及?”福尔采娃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希望艾伦威尔逊给与保证。
“这不是问题,英国在亚洲的力量,处在蒙巴顿将军的管辖当中。我正好是对英属印度的联络官。”艾伦威尔逊表示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这件事不是问题。
如果是别人,他还不敢做出这个保证,但如果这个人是蒙巴顿嘛,蒙巴顿最大的愿望就是杀到东京,让日本落到和德国一样的下场。
在暗箱操作当中,艾伦威尔逊表示英国答应,让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滚蛋,怎么处理就是苏联的事情。在正式谈判当中,经过讨价还价,英美两国的代表团,表示愿意将德国商业运输船交给苏联作为赔偿的一部分。
对日作战的问题已经出现曙光,最终斯大林在和杜鲁门、丘吉尔进行首脑会谈的时候,表示只要英美两国答应的条件具备,苏联就可以进攻日本,结束战争。
六月三十日晚上,关于波茨坦会议的第一个共识正式出炉,不过细节上略有不同。比起英美的明确态度,苏联的表态其实很有技巧,既有对对日作战的认可,又没有把话说死。
和英美两国的报道相比,苏联的表态当中故意删除了无条件投降的条款。
但表面上,这也是英美代表团,尤其是英国代表团在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值得庆祝,艾福尔已经成了英国代表团的明星,志得意满,见到艾伦威尔逊高兴的招呼道,“艾伦,这两天你干什么去了,你不知道我在谈判中的精彩表现。”
“听说了,光辉时代回来了。”艾伦威尔逊大为赞叹。




大英公务员 第九十四章 第一条共识
至于艾伦威尔逊干什么去了,仔细回忆一想他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除了因为对日作战的问题和苏联暗箱操作之外,好像还提及了苏联和英国现阶段同病相怜的互补性。
具体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如果英国包括法国被削弱太多,西欧以后必然会以美国马首是瞻,如果英国在和苏联重合的利益区,受到了苏联武装的威胁,必然会引来美国的协助,苏联不但达不成目的,也会让英国的势力被美国取代。
这主要是说伊朗,目前伊朗南部有英军驻扎,北部则有苏军驻扎。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大英帝国和帝俄对抗的时期,就已经在伊朗划定了势力范围。
经济方面的话题也聊了聊,苏联虽然地大物博,但归根究底是一个高纬度国家。很多经济作物和资源要么没有,要么开发成本很大。这不是让人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就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橡胶、和其他热带作物,苏联就无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差距抹平。英国是有热带殖民地的,只要苏联愿意付出报酬,进行贸易,这种原材料英国是愿意提供的。这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可以迅速的从战争当中恢复过来。
至于其他什么咖啡,芒果,就算是美国也没有理由干涉英国,出口热带水果进行贸易。
好像还有一个战后恢复的想法,因为德国投降在五月,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苏联也一直在进攻没有时间恢复农业,只要苏联愿意拿出来一定的外汇购买,大英帝国完全可以筹集一定的粮食,帮助东欧度过粮荒。
牺牲的地方艾伦威尔逊已经决定了,就牺牲英属印度,说不定粮荒出现尼赫鲁还能老实一点。至于北海道只有两个师团的小事,不仔细回忆,他都忘了自己说过没有了。
这毕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他说的话肯定都会转达到斯大林的耳朵当中,苏联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对斯大林有所隐瞒。
作为过气世界霸主,现在的大英帝国就是求稳,稳定大于一切,事情越少越好,这样才有时间调整政策,最终平安落地,苏联不找事,就已经是在帮助英国了,就怕苏联不安分。
只是这些话艾伦威尔逊没有办法和刚刚大出风头的艾福尔分享,只能面带笑容,衷心祝福对方,在这么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找到了存在感。
碰了一杯,艾福尔兴致勃勃的说了两句便问道,“其实你也应该加入到正式谈判官的行列当中,不然也不会没有存在感了。”
“我们服从指示听从安排就行了。”艾伦威尔逊谦虚的摇摇头,他明天还有事呢,要联络印度总督府,派出舰队前往远东。
在亚洲的英国舰队足够了,目前英国皇家海军,如果算是护航航母那种凑数的,一共有九十五艘航母,诺曼底登陆之后,大西洋一线的制海权已经夺回,一部分力量便派往了亚洲。
其实军盲眼中二战美国的上百艘航母,其中将近一百艘也是护航航母。
又不是诺曼底登陆的大行动,还需要筹备,目前在亚洲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完全够用,加上苏联自己的准备,运送个十几万苏军轻而易举。
至于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就不好预测了,不过艾伦威尔逊也不悲观,因为东南亚英军总司令是蒙巴顿,蒙巴顿可是英国军舰航速保持者。
二战刚开始蒙巴顿担任了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凯利”号驱逐舰的舰长,头一次上舰,蒙巴顿就亲自开着凯利号出海,还把战舰开到三十八点五节,技惊四座。
有这样一个英国皇家海军速度保持者的总司令,相信在东南亚的英国舰队会受到一些感染的,事实上他待会就准备发电报,时间紧任务重嘛。这是考验一个公务员的关键时刻!
七月的第一天,英美苏三国在波茨坦会议的第一个共识被确定下来,就是对日作战问题。虽然美中不足的是苏联将自己那一份,删除了无条件投降的条款,但无损于波茨坦会议一个好的开始。
很快对日作战,敦促日本投降的报道,就登上了各大报纸的版面。美国代表团的成员都非常高兴,从这些谈判代表的脸上,艾伦威尔逊估计现任总统杜鲁门心里也是高兴的。
既然已经见报,几乎就可以认定为事实,只是不知道核弹成功爆炸之后,到时候杜鲁门会不会后悔,自己急切请求苏联对日作战的举动。
考虑到杜鲁门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总统,想要明目张胆的出尔反尔的食言,在大英帝国从旁边的见证下,转而对苏联撕毁共识,估计也要下一番政治决心才可以。
达成对日作战共识,短短时间就传遍了全世界,同样也传到了日本政府的耳朵当中。
三次担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对日本天皇阐述了个人意见,“战败是必然结果,结束战争的阻碍来自于军部,英美中目标是打垮日本军部,军部倒台了,战争的性质也会为之转变。”
曾任驻苏大使的东乡茂德面告天皇的判断是:《波茨坦公告》只是《开罗宣言》翻版,虽然应当接受但为了等待请求苏联调解的结果,应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
“苏联的公告当中没有无条件投降的注解,可见苏联对进攻日本本土仍然是有疑虑的,如果能让苏联出面调停,进行有条件投降,这个目标是现在外务省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哪怕放弃一部分千岛群岛也是可以的。”
印度总督府,巴伦爵士拿着刚刚送达的电报,里面除了艾伦威尔逊对英属印度的想念之外,剩下就是对波茨坦会议对日作战共识达成的态度,电报当中表示,英国能够避免进攻日本本土带来的损失,让苏联承担本身就是一个胜利。
亚洲的皇家海军舰队应该马上赶赴远东,帮助苏军进攻登陆,不能耽误哪怕一天,造成既成事实,苏联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在英属印度的收到欧洲电报的同时,早已经到达远东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同样接到了莫斯科方面的电报。




大英公务员 第九十五章 我们的人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已经到了远东一年了,事实上苏联对对日作战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早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之后,最高统帅部委托华西列夫斯基着手为苏军在黑龙江沿岸,滨海地区和外贝加尔地区集结进行初步计算,确定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所必需的物资。
柏林战役之前,远东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莫斯科的同意,德国正式投降之后,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
不过比起苏联在陆地上的游刃有余,所依赖的海上力量只能说杯水车薪,虽然在柏林战役前后,莫斯科方面骤然加大对远东的支持,苏联所能组织起来的力量,也仅仅能够支撑五万到六万人规模的登陆部队。
当然同时到达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手中的电报,也表明了大本营不惜一切的决心。并且表示在东南亚的英国舰队已经星夜赶来,会为登陆作战提供支持。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改变了在千岛群岛的登陆计划,将目光放在了日本第二大岛北海道的身上,远东司令部当中,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对着自己的部下们道,“如果情报真实的话,北海道的日军数量,还真的不比千岛群岛的守军多多少。太平洋一线的战斗当中,美军采取了一种叫跳岛战术的作战方式,对于我们本身就捉襟见肘的海上力量而言,制定明确的进攻目标,不浪费军力在无价值的目标上更为重要。”
跳岛战术是美军在反攻日本时候采取的战术,不逐一或依次攻克各个岛屿,而是隔开一个攻击一个,从而既达成了对所攻击岛屿的切实占领,又迫使别的岛屿不战而屈兵。
所以冲绳战役爆发了,诈骗岛却还在日本的统治下,因为诈骗岛就是美军跳岛战术跳过的据点,占领冲绳截断日本本土和诈骗岛的联系。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得知莫斯科的急切心情,便放弃了千岛群岛的登陆,准备复制采取美军的跳岛战术,进攻北海道。
“虽然客观条件不足,但是同志们也不用过于焦虑,我们也有有利条件,比如莫斯科方面的电报当中,也说明了日本求和的言论。根据外交同志们的分析,日本对我们苏联的态度是避战求和,而对美国的态度应该是以战求和。”
“在现有的条件下,远东战役的核心,要在朝鲜半岛上想想办法,补充北海道一线的准备不足,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的距离不远,请同志们记住一个名词,对马海峡。”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话音刚落,远东司令部当中陷入了一阵沉默当中,马海峡是北太平洋西缘,日本群岛西南端,对马岛与壹歧岛之间的水域。对马海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二百千米,最窄处四十千米,水深五十到一百米。大陆架十分发达,峡底比较平缓。
那还是日本帝国海军击败帝俄海军对马海战的地点,不过对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来说,几十年前的海战并不是他要说的目的。
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他要说的,“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你的任务是进攻日占朝鲜,一直冲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最近的对马海峡,其他事情你不要管。歼灭半岛上的日军,同时搜集半岛可以渡海的船只,根据占据进展在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明白了,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马利诺夫斯基出生于敖萨德,现在是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是欧战结束之后才到达远东的,比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晚到了一年。
在对作战计划进行修改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率领的外贝加尔方面军主攻目标,放在了朝鲜半岛上。掩护苏联对北海道的进攻!
不提远东司令部对作战计划修改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波茨坦会议还在继续。甚至艾伦威尔逊还在进行暗箱操作,本来他以为对日作战问题确定下来,自己的工作就结束了。
事实证明他一个英属印度的公务员,在对待暗箱操作的问题上还是比较天真,暗箱操作这种东西只要开始了一次,就必然会是无数次。
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两句话就击碎了艾伦威尔逊的天真,波茨坦会议正式会谈一天不结束,私下和苏联的讨价还价就没有理由结束。
见到艾伦威尔逊吃惊的样子,爱德华·布里奇斯淡然的解释道,“慕尼黑会议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谈判对象换了,大英帝国还是当事人。”
“可我没什么可说的了,对日作战问题不是谈完了嘛?”艾伦威尔逊苦笑道,“总不能和一个苏联女人,每天对着吃饭品红酒吧。这不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嘛。”
“是啊……”爱德华·布里奇斯认可了艾伦威尔逊关于浪费国家资源的认识,并且给与了鼓励,但不改初衷的解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我们一般管这叫外交……”
这也太世故了吧?艾伦威尔逊哭笑不得,苦着脸道,“爱德华爵士,我不应该和苏联人接触过多,我还想要进步,我太想要进步了。如果在波茨坦会议上,我秘密和苏联人进行暗箱操作的事情,以后被人知道,对我的未来可能会产生麻烦。”
“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一切言行都会存档。”爱德华·布里奇斯不慌不忙的道,“不存在有泄露的可能,谁也无法查证。”
“可是马上要选举了,万一下一届政府知道了呢?”艾伦威尔逊也知道这种事不能乱说,刻意压低了声音。
“就是反对党上台了嘛?你认为我们尊敬的首相和外交大臣,对主动和反对党的领袖说?自己又出卖了忠实盟友的利益?放心,你是我们的人。”爱德华·布里奇斯眉毛一挑,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道,“这几天我就说你处理英占区的事情了,快走吧。”




大英公务员 第九十六章 美差
说实话,艾伦威尔逊是真的没话说了,能说的不能说的,苏联方面就没有不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总要照顾一下大英帝国的利益吧,他又不是苏联干部。
但显然爱德华·布里奇斯并不知道艾伦威尔逊内心深处的键盘侠属性,对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其实并不擅长,仍然要求一个太想进步的公务员,和苏联人扯皮。
就在话题已经从战后重建,转移到苏联女性的时尚趋势时候,同样并不是专业外交官的福尔采娃,主动帮助艾伦威尔逊找到了事情做,“我们是否应该谈谈或者实地看看,准备移交给苏联的德国船队呢。”
1...2425262728...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