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也就是说德国人热切祝福跨国婚礼的出现?”艾伦威尔逊终于明白了两人的意思? 这么说话简直太累了,明明可以非常简单的提出解决办法。
这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波恩占领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授意? 或者不授意。
默认这一对冲破世俗的伟大跨国爱情出现? 艾伦威尔逊就能够找到足够多的支持者,比如说婚礼上香烟免费。
媒体的跟进报道也是必要的,比如说英军士兵为了给德国姑娘一个承诺? 宁可退伍也要给心爱女人一个未来。说不定未来英国就少了一个将军呢……
软文这个东西怎么狗血怎么写? 总有傻子会流泪? 就目前德国女人的数量? 说不定傻子还不少呢。
解决德国成年男女比例失调这个问题? 艾伦威尔逊从来不认为是一件错事? 总不能让这些德国女人孤独终老吧。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能够解决多少就是多少。
在前往布鲁塞尔之前,艾伦威尔逊决定把这一次的跨国婚礼当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冲破迂腐的军规和世俗,为跨国婚姻打开方便之门。
他相信英国男人是不会反对的? 毕竟从供需关系上来讲? 能够选择的余地变大了? 谁会反对?艾伦威尔逊会反对伊莎贝拉姐妹同时依靠自己么?绝对不会? 反而此间乐不思英!
“亲爱的,你对英国和德国通婚的事情怎么看?”离开贸易委员会之后,艾伦威尔逊在吃饭的时候冲着波金娜问道。
我站着看!我又不是德国人!心里虽然这么想? 伊莎贝拉波金娜却含羞带怯的道,“艾伦,你要娶我嘛?我心里还没有准备好。”
顷刻之间攻守异位,面带尴尬的咳嗽了一下,艾伦威尔逊岔开了话题,只是着重强调了目前的困难,和大环境的限制,阻挡了英德之间的爱情。
自然这个大环境的限制,也限制了艾伦威尔逊和两个姐妹步入婚姻殿堂。
如果不是看着艾伦威尔逊的手已经伸向了安娜,伊莎贝拉波金娜高低也要给他两句,急忙道,“你这个人正经一点,现在不是谈正事呢么?安娜心里惧怕你你看不出来。”
我没有!安娜心中腹诽,只是摄于伊莎贝拉波金娜的淫威不好说出口。
“我也是在谈正事。”面带尴尬的把手抽回来,艾伦威尔逊低声道,“小点声,别让你母亲听见,我们也要收敛一点不是么?”
自从搬到波恩之后,米娅就住在了另外一个房子,把这间房子空出来作为两个女儿的住处,当然便宜的是在作案现场久久不愿离去的艾伦威尔逊。
“我可以组织妇女去参加婚礼,同时在婚礼现场提供免费香烟。”伊莎贝拉波金娜恢复了淡漠的神色出主意道,“这样应该就可以了吧,哎,我感觉我好像是一个德奸。”
“不会的,不会的。”艾伦威尔逊总算有点男人的担当了,把女人搂入怀中,胸前传来的压迫感差点让他哼哼出来。
虽然心里面就知道这就是德奸行为,但他怎么能说出来呢,未来的联邦德国还是抵御苏联压力的肉盾,说出来过于伤害盟国之间的感情。
在不少人眼中十分勇敢的英军士兵和德国姑娘,同时这一场被认为是英德友谊桥梁的婚姻,冲破了欧洲国家彼此敌视偏见的婚礼,在某些人推波助澜,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共同因素之下,在天气转凉的九月份正式开始了。
婚礼在波恩大教堂举行,波恩大教堂是波恩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
波恩大教堂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修建于十一世纪。波恩大教堂曾是天主教科隆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堂古老而神圣,教堂后面的小广场上,有两个人头雕像。是三世纪的两位在此殉道的基督教圣人卡西乌斯和佛罗伦提乌斯。
在战争期间波恩大教堂也受到了轰炸,因为战后德国经济崩溃,德国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教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举办过隆重的仪式和典礼了。
艾伦威尔逊虽然是英国人,但对英国的印象并不深,在英国的时候没参加过结婚典礼。
直接就去了远东,后来则到达了英属印度,其实不知道像是波恩大教堂这种级别的教堂,会不会用来做结婚仪式的现场。
不过考虑到德国现在是战败国,好像就不用考虑其他问题了。现在英占区的一切都是军事委员会和贸易委员会说的算,征用一个教堂进行婚礼怎么了?
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场婚礼可以堪称简陋,比如男主人公还穿着英军的军装,而德国姑娘也没有穿婚纱,而是穿着平常的衣服。
艾伦威尔逊从颜值上面进行了评判,德国姑娘可以说颜值上处在德国女性中中等偏上的位置,至于英国士兵嘛?就十分的泯然众人了,一般货色。
比起男女主人公的简单,波恩大教堂则十分的热闹,教堂里面座无虚席,甚至教堂之外的街道上,也满是赶来祝贺的男女。
这种热闹的场面,被兴致勃勃而来准备搞一个大新闻的英国媒体记者全部记录了下来,这些英占区的记者收了钱,自然就会在随后的报道当中歌颂一下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当然报道当中还可能夹带一些私货,比如说战争同样为作为发起国的德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造成了德国男女比例失调的事实,很多年龄合适,肤白貌美的德国姑娘找不到人生伴侣的事实。
这种痛心疾首的事实,一旦被英国男性得知,艾伦威尔逊不知道是什么后果。说不定一拍脑袋就来德国扶贫了,男人嘛,为了裤裆里面那点事什么事干不出来?
婚礼上艾伦威尔逊还塞进去了几个人发表讲话,无非就是希望这一场婚姻,会成为英德两国和解的起点。对这一场英军士兵维护爱情的决心,应该大家歌颂。
同时也直白的表明,确实存在不少占领军士兵和当地女性相处的事实,呼吁更多的士兵考虑清楚,是不是要勇于承担责任。
虽然这一切,只是吸引了婚礼上德国女人的注意,并没有进入享受免费香烟的德国男人耳朵当中,可说和不说就是两件事。
英占区第一场公开出现的跨国婚礼,至少在场面上是绝对壮观得,大教堂内外都水泄不通,似乎都是过来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的。
跨国婚礼成了波恩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随后以惊人的速度在英占区传播,最后传回了英国本土。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会向政府低头
而在波恩,艾伦威尔逊则接待本国的媒体记者,进行在报道上的沟通,其实倒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报道更加的贴近事实。
软文有软文的好处,但是如果加上数据的话不是更加的直观一些么。
分属于不同报纸的记者面前,都摆着一份统计数据,上面介绍了军事委员会对英占区男女比例统计数据,数字绝对称得上是触目惊心。
目前英占区全年龄阶段,德国男女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六和百分之五十四。一百个人当中,女性比男性多出八人,实际上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只是直面感觉似乎问题不大。
随后艾伦威尔逊又拿出来了另外一份数据统计,分发给了记者们,这一份数据是目前英占区二十到二十九岁的男女比例数据统计,而在这一份统计上,英占区二十到二十九岁男女百人比例是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六十三。
也就是说十个这个年龄阶段的德国男人,平均要对应十六个德国女人。这还是建立在英占区的战俘几乎已经全部释放的前提下,美占区还存在莱英大营呢,相信美占区的人口比例失衡程度,只会比英占区更加的严重。
“尊敬的记者们,这是目前德国的普遍现象,所以对于占领军士兵的苛责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士兵也是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用军令禁止无济于事。”艾伦威尔逊在记者看统计数据的同时,带着无奈之色道,“万物在于一个平衡,一旦男人过少就算是女人也会闹事的,对了,听说最近国内出现了离婚潮?”
艾伦威尔逊的询问,让不少记者非常尴尬,因为目前国内出现的离婚潮十分汹涌,离婚率比战前暴涨了五倍,不少战后归国的士兵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民政部门成了伦敦现在最繁忙的部门。
刚开始公务员还对离婚进行调解,后来随着等待离婚的人群蜂拥而入,完全超出了调解的能力,光是英国远征军士兵回国到现在,已经有上万士兵选择了离婚。
归根究底,二战英国是作为跳板反攻欧洲大陆的,就这样美国派了一百万的部队,驻扎到了英国的本土。从宏观的战局来看,这对英国的好处非常明显,他们可以不再担心本土被入侵,派出去的英军可以安心地在外作战。
可外出作战的英国士兵,导致英国国内男性人口不足,就和目前的英占区一样,美军长时间驻扎在英国,很多美国士兵都和英国的女性同居了。
这些女人,很多都是英国前线士兵的妻子,因为丈夫在前线生死未卜,再加上美国士兵在国内守护英国,时间一长双方有了感情。
再加上英国国内的男性人口数量非常少,所以不少英国女性都选择了和美国士兵同居。
现在出国作战的英国士兵回来了,面对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干脆选择了离婚。
不过波恩这一场婚礼,艾伦威尔逊已经了解过了,和德国姑娘结合的士兵是未婚状态。
这也不是没有道理,本身没有家庭,做起来事情才没有顾忌,宁可申请退伍也要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说不定真的是一个很纯真的爱情故事。
“相信各位记者都是具有同情心的绅士,把德国现在面对的困境应该如实的让本国的公民知道,信息的准确性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艾伦威尔逊看着bbc的记者道,“作为公民最为重视的报纸,bbc应该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艾伦先生,你可能还十分年轻,对自己的工作可能还不是这么的明晰,bbc当然一直保持着客观中立和准确性。这是出于媒体人的责任,而不是政治上的压力。bbc不会向政府压力低头。”bbc驻英占区的记者麦克海尔微微昂头,表达中立媒体人的操守。
哇哦!艾伦威尔逊轻佻的吹了一个口哨,让自己的助手马克打过来一叠文件,一边翻阅一边堆在麦克海尔面前,一点一点的介绍道,“一直秉承着自由理念的政府,怎么会让bbc低头呢,绝对没有审查,麦克海尔想多了。”
“根据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汇总,bbc出现同情希特勒的报道为一百五十三篇,其中三十五篇是在不列颠空战之后。”
“很多人都担心bbc对政府的敌视态度,可能是因为bbc内部有德国人的间谍爬到了高位,对于bbc的调查在政府当中也引起过讨论,当然我们还是相信没有这回事。”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bbc在战争当中一直以对事情的善意报道,维持着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麦克海尔说到这话锋一转道,“而且艾伦先生是不是在对中立媒体进行政治施压?”
啪!伸手从口袋中把军情六局的证件掏出来仍在桌子上,艾伦威尔逊平时着面前的空气,淡漠的道,“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当然从专业性上来讲,准确而贴近实施的报道一直都是bbc所追求的。我们要让公众看到真实的报道。”麦克海尔见到艾伦威尔逊的证件之后,毫不尴尬的把话圆了回来,“传媒的作用是不能伤害公众的知情权,所以对英占区真实的报道就极为重要。”
“也可以让国内的公众,知道贸易委员会和军方为英占区的重建耗费了多少心血。”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在旁一唱一和道,“在这段艰难时期,公众和政府要一起渡过难关。”
“不会是屈从于政府的压力吧?”艾伦威尔逊按捺住心中的鄙视,明知故问道。
“纯粹的胡说八道,当然没有什么压力,我们也不会向政府压力低头。”所有报纸的记者全部都异口同声,斩钉截铁的否认道。
“这样就好了,我相信所有的报纸都是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的,在面对共同的敌人,额,朋友的时候都是如此。”艾伦威尔逊冲着马克隐晦的挥挥手,这些记者在英占区和德国妇女进行买卖交易的照片就不要拿出来了。
这些照片会破坏政府和媒体人的默契程度,暂时保管等着下一次和媒体人沟通的时候再说。
关于这一场跨国婚礼的报道,继续堪称爆炸性的后续,在双方富有建设性的商量之下,很快就见诸于各大报纸之上,很多报纸都以同情者的态度报道此事。
表达战争是残酷的,作为发起国的德国男子大量战死,二十到二十九岁的年龄段,男女比例为百分之三十七对比百分之六十三,十个男人要面对十六个同龄女人。
“这个年代的德国女性,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场战争孤独终老,一辈子也找不到人生伴侣。世界大战带来的伤害可见一斑。”
“关于占领区士兵和德国女性的情感问题,单纯的军规已经无济于事,只要英军士兵能够见到德国女性,总能被当地的德国女性所追逐。”
而黄色小报更是以鼓动般的标题报道了这一次的婚礼,“显然大英帝国的绅士们,具备吸引一切德国女性的优秀特质,既不像是美国士兵野蛮粗俗,也不像是法国士兵对爱情不够忠贞,英国的男人们受到占领区女人的欢迎是理所应当的。”
这些报道表面上同情德国因为发动战争而付出的代价,可是在目前英国国内爆发离婚潮的大背景下,读到这些报纸的离异男性,记住的只有十比十六的男女比例,在这些刚刚失去家庭的男人眼中,德国现在不吝于一个男人的天堂。
也许这些刚刚因为战争付出家庭代价的男人,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找到心灵上的藉慰,重新得到爱情的咨询。
艾伦威尔逊和英占区的记者勾搭在一起,当然并不仅仅是确认报道的中立和客观性。那只是一个方面,而另外一个方面,他这个资深键盘侠和笔杆子正在做的事就是,开地图炮。
在道德观念、行为方式方面。在道德伦理上,突出的差别是欧洲人比较宽容、美国人比较狭隘;欧洲人通情达理,而美国人只会刻板保守。
欧洲人富有知识和内涵,美国人狂妄自大而无知,欧洲人尊重传统,美国人仿佛处在莽荒时期,至于什么缺乏教养,不修边幅等等的事实就不多说了。
到了这个阶段,艾伦威尔逊发现各大报纸的记者,各个一下子表现出来了专业性,没想到小小的英占区,竟然同时出现了众多的卧龙凤雏,真是令人大吃一惊。
我笑那美国无谋,苏联少智,真能够普遍得到欧洲国家欢迎的,还的我大英帝国。
这些地图炮段子自然是不会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很快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在英占区流传。
“我马上去布鲁塞尔参加一个会议!”艾伦威尔逊摸着伊莎贝拉波金娜光滑的脊背,体会美妙触感的同时,凑到女人的耳边道,“可能会一段时间不见。”
“你想说什么?”伊莎贝拉波金娜翻了一个身,狐疑的反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艾伦威尔逊有些不好意思,偷偷小声的祈求道,“三个人一起行吗?”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四十四章 梦想成真
“你也真的能说出口?”伊莎贝拉波金娜怒极反笑,眼前这个英国官员不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么,好像一切就本该如此一样。
艾伦威尔逊给予的回应就是,手又加了一把劲,用渣到不能在渣的口吻展开劝说,“亲爱的,实话实说我一直梦想着有什么一天,我和你们姐妹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家人,这样才能亲密无间不是么?”
同时还以目前德国的真实情况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开脱,表示虽然原则上德国仍然会坚持一夫一妻制,但肯定会对一王二后的事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如此,既然如此,那么保持家庭和睦就非常重要了。
虽然伊莎贝拉是姐妹关系,可是想要保持和睦的关系这样还远远不够,应该做到同吃同睡,亲密无间,这样才是一家人。
艾伦威尔逊作为英占区的官员当然知道一切都不是白来的,不过谁让英国是战胜国呢,从这里得到一点战胜国的待遇,应该是不过分。
何止是不过分啊,简直就是坚守了内心最后一份善良。
他就不相信其他英占区的英国人,能像是自己这么尽力,帮助无依无靠的海尔曼一家,在混乱的战后实现阶级跃升。
“感情都是相互的,付出就应该有回报。”眼见着伊莎贝拉波金娜没有回应,艾伦威尔逊嘴巴又凑上来了,提醒自己对两姐妹的生活多么上心。
“好,好吧。”伊莎贝拉波金娜歪过头,最终点头答应了。只是心里却砰砰直跳,只要一想到那个场景,就忍不住面红耳赤,可不想又做不到。
艾伦威尔逊得到了首肯之后,准备给怀中的龙骑兵一个奖励。
自己马上就要去布鲁塞尔为了大英帝国鞠躬尽瘁了,现在就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过分么?
应该是不过分,甚至都谈不上私德有亏,他只是在身体力行的解决德国龙骑兵的刚需问题,这也算犯错误?
“你去布鲁塞尔什么时候回来?”伊莎贝拉波金娜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下来,才知道为什么艾伦威尔逊这么着急,原来是要去比利时了,只是不知道要去多长时间。
“实话实说,还会不会回来不一定,上面特别看重我。我也要给予足够的工作能力,现在的大英帝国处境尴尬,美国和苏联都虎视眈眈。”艾伦威尔逊又恢复了帝国公务员的智慧,“如何维系大英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可是要好好谈谈。”
“哦!”伊莎贝拉波金娜心中一动,顺着男人的话问道,“这可是一件难事呢?”
“可不是嘛!能不能维持住西欧的独立声音,可不仅仅是我们努力就行了。”艾伦威尔逊长吁短叹,丝毫没有对刚刚被自己灌满的女人有防备之心,“目前来看,苏联的威胁更加直接一些,但是就殖民地而言,苏联十年内是没有可能对大英帝国产生威胁的,这一次会议大概也是谈这个问题,反而我们可疑的盟友美国,在殖民地问题上才是真正的敌人。”
“现在最怕的就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有默契,一旦欧洲这些国家的殖民地瓦解了,我们就完蛋了,不过看苏联短时间同样需要重建,目前欧洲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敌人是美国。”
战结束后美国的最大对手不是苏联,而是旧有的体系,说明白点是欧洲势力,马歇尔计划欧洲凭什么就愿意让美国进入欧洲市场?
就是因为苏联控制了东欧,让西欧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从欧洲开始,一个遍布全球,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开始建立,只要这个体系还在,美国就依然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目前即将要举行布鲁塞尔会议,艾伦威尔逊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几天在波恩的时间,他就在做这件事,必须首先表明苏联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强大。
有句话怎么说的,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苏联对于任何单独的欧洲国家都是庞然大物,但并不是完全不可对抗的。
艾伦威尔逊以德国的战后事实,来推测苏联在同样烈度的战争当中,下场不会比德国好多少,问题可能没有像是德国这么大,但十年之内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
只能用推测来估计苏联的实力,艾伦威尔逊总不能大嘴一张苏联阵亡了三千万人,他怎么解释自己的数据来源?苏联又没有公开?
但是推测就不需要证据了,可以从德国战俘的审讯记录当中,来表明苏联确实受到了重创,在战争刚结束的这个时间,也算是一种政治正确。
“休息一下吧?”第二天处理资料的时候,伊莎贝拉波金娜端着水果进来,温柔的看着艾伦威尔逊,以及手中为布鲁塞尔会议准备的稿件。
“好。”拿过来一个在此时的德国绝对称得上珍惜的苹果,艾伦威尔逊咬了一口发出一声脆响,含含糊糊的道,“亲爱的,不管我到了哪,只要条件允许一定会和你经常联系的,东方有句话叫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会记得这段日子的美好。”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艾伦威尔逊感觉到最近,伊莎贝拉波金娜似乎变得温柔了一点,艾伦威尔逊觉得这可能有日久生情的元素。
果然,伊莎贝拉波金娜说出了让艾伦威尔逊欣喜若狂的话,“晚上我和安娜一起睡,你如果想的话,就过来吧。”
伊莎贝拉波金娜也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自我催眠要不是为了布鲁塞尔会议的资料,她绝对不会舍弃心中的坚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是嘛,安娜同意了?”艾伦威尔逊搓着手,直接站起来来回走了两步,原来梦想成真就是这种感觉,早知道的话,自己可能也不会对回到欧洲心生抵触了,忽然回过神来问道,“安娜呢?”
送情报去了!伊莎贝拉波金娜面带笑容的道,“可能是去学校了,现在波恩已经有学校还是复课了,安娜应该好好上学,实际上就是我也应该半工半读,把因为战争耽误的学习弥补回来。”
学生身份嘛?艾伦威尔逊伸手捂住了嘴,挡住了一闪而逝的猥琐,这也太刺激了。
一个苹果很快就被吃完了,这个时候艾伦威尔逊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补充营养的机会。毕竟想要承担艰苦的工作,就不能没有一个好身体。
就如同一辆车,本身已经过了保修期,有些事情就不是车技能够弥补了。虽然他自认为刚刚新手上路,可也必须勤加保养才行。
可惜从英属印度回来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满脑子都是干出一番事业,没带回来点特产。
这一夜的波恩,分外的漫长,艾伦威尔逊自己为了大英帝国鞠躬尽瘁,也应当得到这样的回报,以后还要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1...4041424344...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