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士到宋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雨林的晨晖
他首先不考虑安心做生意发财这事了。
当然,如果赵锋有什么好运气,吊到一个愿意一起做生意的大款,再把自己的技术用于生产。就像原来他所看的那些穿越书籍一般,做一堆玻璃镜子肥皂塑料盒之类的超时空物品,拿来卖钱。那自然好。
不过赵锋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现在可是乱世,野蛮的蒙古人随时就会打下来,能不能活命还是一回事呢。
卖奢侈品新奇玩意,估计也不好卖啊。
所以要考虑来钱快的办法。
怎么来钱快
那个死鬼德川,出了一个馊主意。
不过,老实说,他的那个主意,不但没错,而且还很靠谱。
按恐怖主义大师德川的说法,要想来钱快,要么去抢,要么去挖。
第一就是去抢。
抢,就是抢劫。
去抢自然是最快的。不过抢劫需要队伍,自己现在没有。
当然,一个人也能抢,去找些大户干几票就行。
不过赵锋的心还是不够黑,直接去一条路就来个“此山是我开,留下买路财”,这是干不来。也不好大半夜找个大户就翻墙进去,金银珠宝拿了就走。
赵锋自认,自己的良心还是没有泯灭的。
不过,赵锋是就此断绝抢的念头了吗
当然不是。
他只是把这个放在第二步。那就是他并没有断绝去抢的念头。只不过抢的目标不同罢了。
翻墙进去不好抢,心不够黑;拦路抢劫不好抢,脸皮不够厚。那还有的抢吗
有,赵锋想好了。
抢贪官奸臣,抢海盗。
不过自己初来乍到,哪个是贪官,哪个是奸臣,他可不好分。所以开始的时候,没到实在没钱花的这一步,他还是不会去枪这些人。只有在经过长时间观察之后,才知道哪些是乱臣,哪些是贼子,下起手来也就没什么心理障碍了。
不过海盗可以。
自古以来,东南沿海海盗密集的区域,就三块。珠江口的岛群,福建从厦门到福清一带的岛群,以及浙江海域的舟山岛群。这些岛群都是一样的特点,一是黄金水道、商船必经之路,二是岛屿众多,海况复杂。简直就海盗的天堂。
大亚湾过去就是大鹏湾,再往前,那就是后世hk所在的位置。这个地方本身位于珠江口的黄金水道上,商船来往异常密集。同时又是岛屿众多,海况复杂,所以这里海盗众多。赵锋挑着一个去打劫,绝对是有不少油水。
而且打劫海盗,赵锋就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了。
黑吃黑,谁怕谁
不过打海盗,自己总是要有点人马的。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冲上去吧,别说一个人能不能冲上去了,凭借自己这身打不死的装备和一百多发的子弹,冲上去也许没问题,但是,怎么去总不能靠这个木筏过去吧。对方只要有个石头炮之类的砸一下,木筏可就散架了,只能游过去了。
所以,打海盗不是不打,而是要组个小部队,带着兄弟们一起打才行。
第二,就是去挖。
挖就是挖矿。
按恐怖大师的德川的念头,可不是挖什么矿产发展工业。
那玩意太慢。
挖矿,就要挖金矿银矿。
开玩笑,挖什么东西,能比直接挖金子挖银子来钱快
有了德川整理出来的大东亚地区的详细矿产资料。他已经大致把周边的金矿
第十三章 万丈高楼的那块平地(下)
各位亲爱的书友:
本书穿越前部分是《宋末新世界前篇》一书,请各位不吝观阅。
除了金矿之外,就是附近的银矿。
在这附近的小型银矿,有几个。
其中最理想的银矿,要算位于旧时空hk地区的两个银矿。
第一个,就是位于hk新界北区的莲麻坑。
这个矿其实是个铅锌矿。不过由于铅矿中几乎都含有银矿,因此在古代就会通过炼铅来获取银子了。
莲麻坑铅矿在旧时空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一直是hk规模最大的铅矿矿场。
根据hk大学教授戴维斯所做的莲麻坑矿场的生产数据中统计,在1936年一共除了精铅砂3600吨,一共开采了86000盎司的白银,也就是59500多两白银,平均每个月产出有5000两白银。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采矿活动由于战争的爆发而在1940年暂停。在1941年至1945年日本人占领时期,还进行过破坏性的开采。
另外一个,这是位于hk大屿山岛上的梅窝。
梅窝又叫银矿坑,这个地方正是由于在十九世纪挖掘到了银矿而成名的。梅窝那里也是铅矿与小型银矿共存,银含量更足。这个银矿点从1862年发现,到1896年就开采枯竭,银矿点就关闭了。
而根据赵锋从德川那里挖掘到的矿产细节来看,梅窝银矿坑在前期的银矿都比较集中,易于开采,所以在前期就让矿主大大发了一笔财。
这两个矿点各有不同。
古代寻矿的规律,“有铅必有银”,银矿一直是作为铅矿的伴生矿而存在的。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种铅锌矿物。
一种是“银矿铅”,系指与辉银矿等共生的方铅矿,这类矿中银的含量高,运气好的话,更多都是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白银的产量高。梅窝铅银矿就属于这种。
另一种是“铜山铅”,系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的多金属矿,这种矿的白银含量相对第一种难提取一些。莲麻坑铅锌矿,正是“铜山铅”矿型”,也就是铅锌铜复合矿。
赵锋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位于hk的这两个矿点虽然小,但是距离自己这里是比较近的。
而且hk附近在这个时代,人烟罕至。莲麻坑这里这完全是荒无人烟,不过梅窝这个地方,在南宋却是有人居住的。
根据史料的记载,梅窝位置隐蔽,一直是海盗盘踞之地,而在民间传言中,这里是海盗藏宝的地方。
在南宋时期,这里已经有人在此居住,称之为碙州梅蔚。
不过就算有渔民在海边居住,位于深山之中的银矿坑也是很难被发现的。在旧时空,这里就是一直到了19世纪hk大开发时,才被人所发现。
这两个矿点相较而言,赵锋首选是梅窝。
不过梅窝银矿,也有几个事情要考虑。
一个是因为梅窝是位于大屿山岛上,去那里必须要坐船。另外一个,那就是那里一直都是海盗最喜欢的港湾。
无他,就因为这个港湾水深又理想,风浪又小,位置还很隐蔽,而且广州北上的船只几乎都是要从大屿山岛前面过去的。这实在是打家劫舍的天然好地方啊。
当然不用担心海盗会发现银矿。
这个地方的银矿可是位于深山密林中的,到了19世纪后半叶,hk被英国占领后,大屿山进入大开发阶段,这个银矿才被人发现出来。
一旦搞不到船只,或者发现梅窝有海盗,那就不能去梅窝挖银矿了。就只能去莲麻坑开采了。
这些是自力更生的路子,而另外一条,则是借鸡生蛋的路子。
这个借鸡生蛋怎么实现呢简单而言,就是去投军。
大宋朝是募兵制的,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兵源可就紧俏了,宋末各地乡绅勤王,都是采用募兵的方式来招揽兵源。
现在是宋朝末世,到处兵荒马乱。元朝部队又特别能打。当兵的风险应该来说很高。不过这些对赵锋来说却不是问题。他有足够的信心,凭借自己这把刀,这跨时代的枪支,一身基本上就是刀枪不入、袖子还可以放电当电棍用的防弹衣,加上自己的这副身手,在这个时代的军队或者护卫中,只要小心一点,不是被冲在第一线当死士,保命可是很简单的。
这样就先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同时也很容易脱颖而出,混个头目当当,培养出一群手下。
就连赵锋所在的时代,军队中的军官对他的下属都有很强的调动能力。何况是古代这种等级森严的体制了。所以,只要能进的了军队,混个头目,就能带出一只忠于自己的队伍来。到那一步后,后面就好弄了。他可以带着兄弟们搞吃的啊,实在不行,就去抢。凭借自己的千里眼设备,抢劫效率绝对是所有土匪里最高的。如果实在抹不开良心,就学学梁山泊,做个义盗,良民咱们就不抢了,抢一些土豪劣绅就够发财了。
如果军队混不进去,就去当个保镖护卫什么的,也不错。这里也能带出一堆能打的人来。赵锋要的是队伍,只要能搞到队伍,那就行了。
而这时候的战局是非常混乱的。
就拿历史上的南宋广东、福建的大小战斗来说。从1276年开始一直到1279年南宋小朝廷的灭亡,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各个州府的战斗几乎是拉锯战,真的称得上是城头变幻大王旗。
&nbs
第十四章 三月廿三拜妈祖
难民村。
等小云都收拾好之后,已是日上三竿。
此时,村民们开始准备上山拜妈祖了。
三月廿三拜妈祖。
娘娘的祭祀是一个大日子,所以村里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走的动的,都会去庙里拜一拜。除非病的太重要留一个人在家里看着。
于是各家个户都准备着自己的祭品,陆陆续续出了门。大家成群结队,去往七娘山山脚的妈祖娘娘庙。
五娘也坚持出了门,只是放心不下小栓子,请秦大娘帮忙看一下。小栓子已经不发高烧了,只是咳嗽与昏睡。秦大娘则是走不了,要时不时看一下秦老爹才行,就叫虎子跟着大家一起上山来祭祀。
众人一行,向着娘娘庙缓缓走去。
…
娘娘庙,就是妈祖娘娘庙。
中华东南沿海地带,大多信仰妈祖。这种信仰,大抵是从北宋时期开始。
妈祖,原名林默,本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且乐于助人的莆田民间普通女子。
在北宋宋太祖建国当年的三月廿三,兴化军莆田县湄洲屿的林家,诞生了一个女婴。由于她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父母便取名为“林默”。
林默从小聪明好学,居然会识字,而且过目成诵,知识渊博。
同时,她与渔家孩子一样,从小熟悉水性,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海上谋生的本领。
林默还懂得“灵慧巫术”,宋代碑刻记载:“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材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福。”
她正是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和防疫消灾之法,经常为百姓驱邪避难、治病救人,深受乡亲邻里的赞赏。
自小聪慧的林默,认真观察海洋气象,经常提醒渔民、海商注意台风暴雨。每当海上能见度不佳时,她就登上湄峰顶,举灯引航,深受渔民和航海者的爱戴。难能可贵的是林默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从未嫁人,矢志从善,积极为乡亲们排忧解难、避凶趋吉、驱魔治病,渐渐声名远播,在百姓眼里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在林默28岁那年的九月初九,林默为了搭救海上遇险船只,不幸遇难,终年28岁。
村民们不肯接受她逝去的事实,认为她是神灵化身,来到人间救苦救难的。于是尊她为妈祖、神女,把她遇难当日,当成神女升天,并于兴化湾湄洲岛上湄峰上建庙祭祀。
史料记载,她“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从此后,位于福建莆田的兴化湾湄洲岛的妈祖娘娘庙,后来被尊称为湄洲祖庙。
祖庙建成后,沿海百姓经常到湄洲祖庙烧香祭拜,“祈祷报赛,殆无虚日”。
朝廷官方后来开始重视此事,历代皇帝都给妈祖敕封神位,这么一来,妈祖娘娘的盛名更为远播,影响力从沿海地区渗透到了内陆,江西大部分地区也都信奉妈祖娘娘。
后人更是将他成为娘妈、神女、神姑、妈祖等,其中叫的最广的,就是妈祖娘娘了。
特别在东南沿海各地的贫苦百姓中,妈祖娘娘几乎是他们心中的第一主神。
不管是出海打渔、还是面临病灾,人们都会虔诚地到妈祖庙前,向娘娘磕个口,许个愿,祈求娘娘保佑个平安,诚恳地倾诉着平民百姓心中的一份朴实祈愿。
七娘山脚下的这个娘娘庙,是由原来这里渔村的先人建造的。
村民的都是生计艰难的,根本就没什么金钱大兴土木。不过就算这样,渔村原来的村民们也是费尽心思,在半山腰处,背山面海之处,夯土为墙,建了一个很简陋的土木结构的小庙。还请了南澳那边一个心灵手巧的木雕师傅雕了一尊娘娘像,供奉在此。
从此以后,这座娘娘庙就成了渔村居民的信仰寄托。
三月廿三,是娘娘的诞辰,也是娘娘庙最大的节日。
这一天各地妈祖庙都是最热闹,大家不管贫富贵贱,这一天都扶老携幼,要到妈祖庙
第十五章 庙前
难民村的队伍,正向着娘娘庙一路走去。
小云也跟在队伍当中,跟随前行。她的手上,挎着一个篮子。
篮子里,有一条鱼。
这是昨天后村的一个村民给的鱼,已经早早就蒸好了,盛在一个破碗里。
这是她准备的祭品。这个篮子还是村里一个手巧的大叔,用山藤扎的,送给了小云,她好用这个去采些青草药。
在小云身后,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妇人。
这个女人衣着破旧,身上衣服打满了补丁。眉目间流露着忧愁,还有一股淡淡的悲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