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无尽破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隐仙者
“天人承负,原来如此!”
圣姑伽因微微抬手,目光越过琉璃车窗,由近及远,看到了那轰隆运转的蒸汽机械,看到了那流水线前的一个个忙碌不休的苦工劳工,看到了那火灵机器排出的蒸蒸白气,看到了那在广袤田野中奔驰的收割机械……这是一个比以前的人间活跃了百倍的世界,虽然未必美好,未必长久,未必受人喜欢,但是却是按照独孤凤心意而改变的人间。
“不错,天仙羽化飞升,拔紫极,已非我类,自然只需偿还恩仇、解脱因果,就可飘然而去。然而我辈天人之道,身容万象,与世同存,虽无罪孽因果之忧,却有天人承负之责!故而人道之变,造物之奇,不可不察!”
独孤凤微微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看着圣姑伽因。
圣姑伽因也不因独孤凤目光而生气,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将目光视野再度扩展,上绝浮云,下瞰九渊,道:“一得一失,一消一涨,向来是天地至理。既然没有因果雷劫,那担上天人承负之责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三百年来,你在天外天闭关不出,时时刻刻将自身元气注入天地,只怕出了领悟先天祖气,以及铆定世界之外,还有部分原因是要承接天人之负吧!”
在圣姑伽因的视野之中,此界其实开辟未久,尚且处于十分年轻的状态,地壳天穹之中尚且有许多演化星球的混元真气还未完全化开,整个大地还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若非有前古圣皇金仙等等诸多前辈,梳理天地气脉,镇压地壳水火,只怕整个世界还处于十分剧烈的造山运动之中。
然而,如今经历了独孤凤三百余年孜孜不倦的将自身元气注入天地,加天地的循环演化,整个天地的演化进程赫然被加的近万倍,短短的三百年,就已经完成了原本需要几百上千万的演化进程。
虽然这种演化进程不涉及天地万类,人间万灵,仅仅只是将地壳中积蓄的种种地煞毒火混元真气一类的星球原始物质化开,消解其爆裂的本性,降解为能为万物生灵所消化吸收的资源,将整个大地的循环结构变得稳固起来。这等功业,几乎是可以媲美上古圣皇镇压九州、厘定乾坤的成就了。
而且与上古圣皇做完功业,就飞升上界,因果两清相比。独孤凤却是更进一步,将自己本身与整个天地勾连,以自身的无限元气供养世界,可以说是一一人之力承担起天地动力之源职责。所谓天地承负,与善功因果的差距就在这里。
圣姑伽因甚至可以明确的感知到,其实在过去的三百年中,独孤凤身上的一切劫数本来都已经消去,只要她一直承负天地之责,在此界就永远无灾无劫,寿元无尽。
而峨眉派这些年之所以面对独孤凤要退让忍耐,甚至坐视其修为进境一日千里,根本原因就是独孤凤这三百年来一直在做这件对天地大有功德的事业,天眷大势在身,不可直接冒犯。
只是可惜独孤凤要证道成道,必须天地人大三合,这种**裸的篡夺天地主权的行为,自然是要引动天地反噬,天心震怒之下,无论多大功业,一切劫数都再所难免。





无尽破碎 第一百七十六章 诸天之界 人间嘉禾
“天人承负,与善功因果一般,都是求道之法,而非求道之果。玄门羽化飞升,炼虚合道,是为混元之果。而我们是升华意境,弄假成真,是为造化之实。所以天人承负,即脱劫之法,也是借假修真。”
独孤凤知道圣姑伽因在看什么,却也不在意,只是一指大地深处道:“我这三百年闭关,身融天地,气染乾坤,除了催动天地加速演进过程之外,更多的是借助元气在天地间的流转循环过程,体悟祖气之妙。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造化还真之道,最为重要的是无中生有,制造出天地间原本没有的东西来!你看那里!”
圣姑伽因顺着独孤凤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大地深处,奔流不息的气脉网络之种,一道灵气主脉与山川深处的玉石矿脉重合,原本奔流不息跃变不止只是介于虚实之间的灵脉,竟然渐渐的凝视,有一种浓稠的质感,看起来似乎是要与玉石矿脉融合,成为一种蕴含灵气的奇特晶石一般。
“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圣姑伽因略略有些不解,天地灵气沉降、与地底矿脉结合,却没有形成五行之英、太乙精金之类的天才地宝,只是两厢结合,在经历一系列的复杂变化之后,形成了一道道玉石矿脉而已。这些玉石内部虽然也能储存一些天地灵气,但是对于她们这些能够无中生有、凭空创造元气的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任何一个修士,哪怕是刚刚入门的,也可以通过吐纳,从外界摄取元气为已用,天地自有无穷元气可供取用,又何必需要这些玉石?
“这些可是灵石矿脉啊!”
看着圣姑伽因不解的模样,独孤凤不禁一笑。这也是生在蜀山世界中人的幸福之处,整个世界的底层构架是由元气化生,别说星球物质,甚至连一些生灵万类,也有直接应元气化生而成的呢!在这样的世界中,天地间自有无穷元气可供取用,自然无需画蛇添足的利用什么灵石来修炼。
而且蜀山世界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世界,整个星球的演化才刚刚开始不久,甚至连化生星球的混元真气都还没有完全演化完毕,世间的生灵很多都是直接秉承元气而生的第一代生物,而不是经历亿万年演化之后的一个稳固而平庸的世界。
所以现在整个蜀山世界天才地宝无数,修道人根本不缺资源。至于在其他修真世界最为关键的灵石的等物,原本还远远没到演化出来的时候呢!灵石矿脉这种东西,其实类似于石油煤炭铀矿石之类的能源,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某些特殊的条件才能演化出来。
若非独孤凤气染乾坤,人为加速蜀山世界的演化进程,甚至有意深处底层世界,修改蜀山星球的基层法则,这些灵石矿脉根本不会出现。
当然,这些灵石矿脉,对于蜀山世界的原本修真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他们本身就能通过吐纳心法吸取日月精华天地元气,利用灵石不过略微方便一点罢了。而且蜀山的修行,最为注重炼化,无论是来自天地的元气还是来自灵石的灵气,都要经过自身的炼化过程,化为本身真元,更为注重质的提高,而非简单的量的增加。
不过,在独孤凤的计划之中,这些灵石本也不是给修士个人用的,他们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为了服务整个人类社会,将人类现阶段的工业革命升级为灵石修真文明时用的。对于底层的修士或者凡人来说,灵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消耗性资源,而对于散仙地仙一级的高手来说,灵石矿脉只不过是一种花费一点功夫和时间就能人为制造出来的可持续资源。
而在独孤凤设计的天人承负体系之中,低级底层的修士可以通过书写符箓,创造机关等等法门,参与到整个人道文明的整体协作之中,而对于较高层次的散仙地仙,却不必参与到这种低层次的繁琐事物之中,他们只需要以自家的洞天福地为核心,运转地脉,转化灵气,人为的生产灵石矿脉之类的天地资源,作为整个文明的基石即可。
在这样的体系之中,散仙地仙级高手只需要负担起基本的责任,即可以在这个世界中逍遥长生,虽然未必是完全的没有约束,但是却比现在的地仙每隔个几百年就挨一次雷劈好多了。
“不离于世,却又不入红尘。这样演化下去,未来的旁门散仙可不就成了诸天天人了吗?”
圣姑伽越听独孤凤的诉说,越是觉得熟悉,最终稍稍推演了一下,赫然发现这种文明模式继续演化下去,整个人间的人道文明不断晋升,最终甚至会形成诸天天界一般的程度。忍不住瞄了独孤凤一眼,哑然道:“天人之道,果然也是天人之道。没想到,旁门之路最终走通之后,竟然是另一条通往诸天之路。”
“神仙本是凡人做,释家二十八天也好,道家三十六天也好,除了少数如大罗诸天三清圣境,为道境化生而来,其余诸天,未尝不是昔日人间晋升而来。不过仙佛渡人,天人渡世,其中差异,也不是不可分说!”
独孤凤要证就造化,自演天地,对于天地结构,世界的演进方向,却是不能不了解。而在她看来,想要演化一个完整的多元宇宙,那么除了物质世界大千宇宙之外,同样还要有诸天上行,统领总纲。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道家的三界三十六天,还是佛家的四界二十八天,都是一个十分完整完美的世界体系。
独孤凤雄心万丈,目光远大,自然不会将成道的位业定在区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的大自在天位业之上,所以她一开始就在构建自己的诸天万界体系,准备另立天庭,自成宇宙。现在的种种,不过是未来预演罢了!
……
而就在独孤凤和圣姑伽因谈玄论道,预演未来的时候。李英琼父女和那白衣人,正坐在一辆马车中,沿着平坦的官道,向着成都府缓缓驶去。
官道是官府花下大力气整治的,上面铺有泥石等物,硬如岩石,平如镜面,马车行驶在上面,感觉不到半点的颠簸。
李英琼透过车窗,好奇的打量着两边的风景,却发现蜀中风物,与她在北方所见,大有不同。比如,那在道路两边的田野中所种植的许多作物,李英琼都是第一次见到,完全叫不出名字来。
“琼儿在看什么?”
看着李英琼目不转睛的盯着一片田地在看,李宁不禁笑问道。
“父亲,哪里种的都是什么啊!”
李英琼指着官道外的大片的田野,好奇的问了起来。
李宁和那白衣人同时顺着李英琼的目光看去,只见那大片的田地之中,种的是一片奇怪的作物。这种作物的叶子很想菠萝叶,根根如剑,层层舒展,而在剑叶中央,一根三尺余高的主干笔直向上,主干上如缀满了一颗颗拇指大小,白白圆圆,珍珠一般的奇异果实。
“喔,琼儿不认得了?那就是嘉禾!你以前还曾经吃过呢!”
李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了哪里种的是什么作物,顿时不禁一笑。
李英琼闻言,不禁脸色微微一红,她以前常听说过一些城里人不识稼轩,误把麦苗认作韭菜的笑话,没想到今天自己也闹出了同样的效果,顿时不禁感到十分害羞。
“哈哈,嘉禾喜温喜水,不耐干旱寒冷,故而多在南国种植,北方少有得见。侄女久居北方,不认识也不奇怪!”
同车的白衣人看出李英琼的尴尬,不禁一笑为她解围起来,说道:“嘉禾乃是自海外传来的作物,据说是由仙人培育而成,因其果实形似珍珠,故而又有珍珠果之称。”
“啊,原来是珍珠果啊!”
李英琼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顿时想了起来,这种果实她以前还没少吃过呢!珍珠果看似是水果,但是淀粉海量极高,几乎不逊于稻麦等主食,煮熟之后,果肉柔韧弹牙,香甜可口,在北方的大小城镇中,经常都有小摊贩沿街售卖这种煮熟后的珍珠果,又便宜又管饱。以前她跟着爹爹风餐露宿时,来不及准备干粮的话,就会带上一些煮熟的珍珠果作为充饥之物呢!
“这些年来,自海外着实传来了不少奇特风物。你看那一片竹林!”
那白衣人说完嘉禾之后,又随手指点,为李英琼介绍起其他的风物来。
李英琼顺着白衣人所指的地方看去,顿时又看到大片的即像是竹子,又有点像是甘蔗的奇怪作物来。“那就是粉竹了,北方又叫做面竹。因为那竹子成熟之后,里面会充满淀粉,即像是米粉,又像是面粉,所以才会……”
“啊,这东西,我也吃过耶!”
李英琼顿时想起来了,这东西和珍珠果一样,也同样在大街小巷的摊贩中时常的出现。这些叫面竹或者粉竹的东西,竟然被砍成一节节的,放在火上烤,烤熟之后掰开竹壳,里面就是蒸蒸可口的面食呢!




无尽破碎 第一百七十七章 仙姑庙会 三宵诞辰
“呵呵,嘉禾和粉竹,还只是寻常作物!在这蜀山,还有一种能够自产美酒的酒竹呢!你看那一片小青竹,就是了!别看它们矮小多姿态,不怎么起眼,但是那竹枝之中,满满的都是醇香的美酒,只要削下一枝来,插入瓶中,一日之后,即可得满瓶佳酿,根本无需发酵酝酿……”
白衣人又接连指点,介绍了许多种在北方从来没有见过的风物,顿时看的李英琼目不暇接,连连称奇!
“蜀中天府,南国风物,果然是与北方大有不同!”
不仅仅是李英琼,就连见多识广的李宁也是看的惊叹不已,原本蜀中天府之国,就以物华丰茂、出产丰富而闻名,现在更多了这些由外海而来的良种佳物,自然是更加富饶的没法形容,因此忍不住感叹道:“关中、齐鲁,昔日也算是富饶之地,但是与今日的蜀中一比,却是相差太远了。哎,这些自海外传来的良种,适合北方的物种太少了!”
这些年来自海外传来的高产作物,如嘉禾、粉竹之类,大多喜热喜水,不耐干旱寒冷,因此多在南方种植,北方少有。反倒是长绒棉,速生草,一类的适合织物、放牧的作物在北方大行其道,若非番薯、洋芋、土豆一类的高产作物,同样在北方大量种植,量产颇丰,只怕北方的粮食产量要大幅的下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北气候风土不同,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白衣人移居蜀中多年,初时也与李宁一般惊异于蜀中的富饶,只是在见多了之后才明白,嘉禾、粉竹固然高产,但是对风土气候却是要求颇高,别的地方也是羡慕不来的。因此道:“其实,现在比以前已经好多了!稻麦五谷之属,纵然风调雨顺,一年勤苦,也不过亩产二三百斤而已,而嘉禾、粉竹之类,亩产何止千斤?纵然天下不能处处种植,所得之粮,也足以养活天下人口绰绰有余!”
“是呀,现在确实比以前好多了!天下之粮,养活天下之人绰绰有余,只是可惜人心不足,欲壑难填,越是富者越是想要贪婪多占,纵然天下的粮食比以前多出了十倍,也不一样富者粮仓满堆,腐坏无闻,而贫者仍然负债累累、食不果腹……”
李宁长叹一声,神色郁郁,却是看到蜀中的丰饶富裕景象,忍不住的又想起昔日的种种经历,顿时愁绪萦绕,难以释怀。
白衣人见大哥神色不好,似是触到了伤怀处,连忙转移话题,问道:“大哥此番入川,有何目的呢?”
李宁微微摇头,叹息一声道:“世事败坏,气运如此,我还能有什么目的呢,无非是寻个僻静处,避祸隐居而已。”
白衣人闻言,却是不见欣喜,范围微微苦笑道:“大哥若是想要寻个清净的地方隐居,只怕是来错了地方了!”
“喔,贤弟此言何意?”李宁不禁微微惊讶,问道:“西蜀山水多奇,名山景秀,多有深山密林,幽谷大泽,找一处人迹罕至,僻静方便的地方,应该没有什么难处吧!”
“大哥说的,那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白衣人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道:“我来到四川,已是三年了。初时,也是如大哥一般,想要在峨眉后山,寻得了一个风景奇秀,幽静偏僻的石洞来隐居辟世。结果我倒峨眉山上转了一圈,却发现其中山上到处时宫观楼宇,几处适合隐居的地方早已经被人占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宁顿时大吃一惊,他在中原颠沛流离、屡屡碰壁,早已经起了辟世之心,只因为心中一个莫名的念头,才一心牵挂着来蜀中峨眉隐居,却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情况,不禁问道:“以峨眉山之广大,又有何人能够占全?既然近处已被人占去,左右我们辛苦些,远远的寻个地方就是了。”
“大哥有所不知!”白衣人摇头苦笑道:“现今的名山大川,早已经不是清净之地了!这数百年来,天下道风日盛,武风日烈,早有无数的剑侠高手在山中开山立派,划定山门。这峨眉山中,早有十七家剑侠门派给占距,各自划定了山门范围,所以,以峨眉山之大,并无无主之地了!我们后来者,想要寻个清净的无主之地来隐居,非要辛苦跋涉,深入不毛之地数千里才行!”
李宁听得不禁目瞪口呆,他虽然也知道现今天下门派林立,剑侠仙门与道术学院层出不穷,但是却没想到数量多到了这种程度,连西蜀这种偏远之地都有这么多门派来划分山头。
“哎,蜀中景秀,山水多奇,正是天下间一等一的修真养性之处。天下间的聪明人,并非只有你我,我先前没有多想,就匆匆而来,却是莽撞了!”
李宁微微摇头,自嘲一声,先将这些烦恼放下,又向白衣人问道:“如此只能先叨扰贤弟,在蜀中盘庚些时日,再做打算了。对了,但不知贤弟现居何处?你我俱是避地之人,可曾改易名姓?”
白衣人笑道:“大哥说哪里的话,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气。我如今虽易名,却未易姓,现在一处蒙馆内任教师,在外人之前,大哥叫我周淳即可。”
二人正说话间,马车前进的速度却是慢慢的缓慢了下来,李英琼推开窗户,伸头向前面以前,却发现官道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岔口,熙熙攘攘的人流正堵在岔口之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顿时陷入人流的包围之中,不得不减速慢行,在官道上排出了一条长长的车流长龙。
“前方是怎么回事?莫非这深秋时节,蜀中还有什么庙会不成?”
李宁也朝窗外看了一眼,却见前方人潮汹涌,男男女女,扶老携幼,仿佛赶庙会一般的拥挤在道路上,而在官道两侧,更有许许多多商贩、货郎撑起临时的摊位,高声吆喝着吸引顾客,看起来十分的热闹。
“各位客官,请稍安勿躁。我们也是赶巧了,再过三日,正是三宵娘娘的诞辰,所以附件十里八乡的香客们,都来仙姑庙烧香还愿!这才堵了路面,不过各位客官不同担心,也不会堵很久。”车夫对路况十分的熟悉,因此听到李宁的疑问,连忙回头解释。
李宁抬头往前方看去,顿时看到那在官道岔口的那条道路,正有无数老老少少的香客,正一脸虔诚的向前叩拜行进,而在道路的尽头,香烟缭绕、钟磬隐隐,甚至从树梢中,隐约可以看到飞檐斗拱的宫观一角。
“原来是三宵娘娘诞辰了,难怪这么热闹!”
李宁听得车夫的解释,顿时了然。三宵娘娘虽非社稷正神,但是传说中三宵娘娘救苦救难、渡世济人,这些年来自海外传来的种种高产作物,种种济世良方、救命神药,据说全是出自三宵娘娘之手,因此虽然并无官方组织,却又无数的百姓自发的为三宵娘娘建庙立祠,从山陕到齐鲁,从中原到江南,几乎各地全都有祭祀三宵娘娘的仙姑庙。
“三宵娘娘福佑世人,功德无量。几位客官要不要也去上柱香,求个签?”车夫却是十分热心的人,见前方香客云集,马车行走不便,干脆和李宁等人攀谈起来:“几位客官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这座仙姑庙的符水、灵签都是十分的灵验,无论是求子还是求姻缘,都……”
车夫倒是十分的热心,只是无论是李宁还是周醇都是侠客中人,虽然对于三宵娘娘的功德十分敬佩,但是毕竟都是慕道之人,对鬼神香火之事,向来都是敬而远之,自然也是不愿意去上香许愿。反倒是李英琼年纪尚幼,对于热热闹闹的庙会十分向往,倒是很想去仙姑庙里面逛逛!
……
“伽因姐姐,我们等会去三宵观上香求签可好?你听,这蜀中百姓都说了,三宵观、仙姑庙的符水、灵签,无论是求子还是求姻缘都很灵验呢!”
刚刚和圣姑伽因一并走下轨车、站在月台之上的独孤凤不禁嫣然一笑,笑吟吟的向圣姑伽因推荐去处。
圣姑伽因不禁莞尔一笑,忍不住看了独孤凤一眼,道:“三宵观也好,仙姑庙也好,不都是你在人间的香火吗?哪有自己去求自己的道理?再说了,就算要求签,不是还有你这真人在前的嘛!本尊大佛即在,又何须去拜雕像泥偶?”
“姐姐这可说错了!”
独孤凤突然正色敛容,一本正经的说道:“旁人去上香求签,才是求拜雕像泥偶,我去上香求签,正是求人不如求己!”
圣姑伽因不禁哑然,却是仔细的看了独孤凤两眼,微微摇头道:“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这句话里面哪里有点不对!”
独孤凤轻轻一笑,嫣然道:“求亲求子,自然是求人不如求己!”
圣姑伽因目光微微一转,顿时明白独孤凤话中的意思,顿时不禁面色微红,没好气的瞪了独孤凤一眼,说道:“本来看你诞辰将近,我好心要送你一件礼物,不过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




无尽破碎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道预演 大千难成
成都府北郊金牛驿,北有陈成轨道横穿秦岭古道、横跨千山绝壁直通于此,东有成渝轨道贯穿巫峡绝壁、俯冲千里直达渝中,是集客货两运,通达汉中、江南的两大运输主动脉的中转枢纽。蜀中的一切钱粮、钢铁、布匹等等物产人流,有七成以上,倒要赖此中转运输。
整个金牛驿轨车云集,客货齐聚集。轨车靠站之后,无数的乘客打开的车门中汹涌而出,在月台和轨车之上上上下下,汇聚成了一道道汹涌的人流。而在与客运轨车的对面,运货工扛着巨大的货箱,健步如飞的跳下轨车,如勤劳的蚂蚁一般,迅的将轨车上的货物转运到货仓之中……
轨车撞击铁轨的轰隆声响,轨车蒸汽的长鸣汽笛,带着明显各地方言风味的官话呼喊,以及各种各样的吵杂人声,如一道道喧嚣的浪潮,肆意的宣扬着人间的热潮与繁荣。
独孤凤和圣姑伽因就在这一片喧闹之中,顺着汹涌的人流,悠然踱步。所有人经过她们身旁时,都不自觉的绕道而行,为她们空出一个丈许方圆的清净空间来。
仙道版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飞提升,在火灵机车、道法机关的广泛运用之后,整个轨车驿站就仿佛庞大无比的饕餮异兽,无时无刻不再贪婪的吞吐着庞大的货物和客流。
1...135136137138139...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