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逆流伐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李茂林翻了翻眼睛,看来暂时不必再深说了,这个妹子对杨衍锋的好感有限,评价也不算高。
……………
胶东局势在数天内急转直下。先是于七举旗造反,率众攻克栖霞县城,并广发檄文,号召群起抗清;随后,明军于登州府烟台墩登陆,突破沿海迁界所建造的边墙,挥师南进,在国安部潜伏人员的协助下,先头部队——一千龙骑兵迅速与于七所部在栖霞会师。
等到漏网的清军败兵将消息传到济南,祖泽溥大吃一惊,却不知道消息已经是拖延了五天之久。登陆的明军不仅稳固了烟台这个登陆场,还修起了滨海仓库,大量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输上岸,并且与在栖霞起事的于七打通了联络。
而于七所部终于可以得到大批的枪械,开始了整军训练,山东独立师的头批三千人的火枪兵在栖霞成军,指挥官为副将杨衍锋,于七则被任命为山东独立师的师长。
登陆作战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的陆军,水师陆战队也从袭扰中脱身而出,转至渤海,协助陆军攻掠胶东。
栖霞光复,招远光复,龙口光复,蓬莱光复,莱阳光复……明军攻势如风,猛烈扩大占领区。这其中,奉命潜伏的人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明军一至,或是制造城中混乱,或是里应外合,使很多县城不攻自破。(未完待续)





逆流伐清 第二十三章 综合实力
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顶:点:小说 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虽是可行,也要慎重,不可泛滥。此事便由礼部、监察部、吏部共同商议,拟定章程!”朱永兴此言一出,算是定下了基调,而民爵作为将来与士绅抗衡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建立起来。
对于朝会,朱永兴其实是不大重视的。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谁又不是神仙,重大的政策举措哪能听完便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这是一个传统,朱永兴无力打破,只能做些改动,或者在复杂的事情上暂时不做决定。
说到底,朱永兴并不想“金口玉言”,而是持着谨慎的态度,尽量三思而后行,与总理处和各部商议后再发布政令。
“魏君重有奏折,希望增派骑兵部队。”朱永兴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即便是龙骑兵,这消耗也比步兵要多上数倍,恐怕难以供应,起码在短期内是力有未逮。”
骑兵的消耗确实惊人,如果是战马,差不多是步兵的五六倍;龙骑兵骑的是驽马,消耗要少一些,但在目前来看,依然是有困难。(未完待续。。)




逆流伐清 第二十四章 海外助力
历史上,从满清入关到南明灭亡,花了将近二十年,满清才算完成了对大陆的占领。|而从朱永兴出缅入滇,到现在两国对峙,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抵抗异族侵略占领的战争中,仁人志士和百姓民众是尽了力,流了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但所有的付出,都被**无能、内讧纷争等所葬送,直到人们筋疲力尽,却再也看不到一点希望,完全心灰意冷而不得不屈从于异族的统治。
现在则与历史已经截然不同,在民众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烧越旺,重新建立的政权虽然还称明朝,却不再是那个令人失望透顶的朝廷。而满清的暴虐残苛也已经为民众所识、所恨。
彼以残,我以仁;彼以贪,我以义。解其倒悬,便已登之席;出之汤火,斯为沃之清凉。则天下之赤子与天下英雄豪杰,皆我繈袱之子,同气之弟,安有不合群策,毕群力,以报十七年刺骨之深仇哉?逆虏虽有神谋秘策,亦无所再施。况黔驴之技人穷,山鬼之术尽露。全为百姓勘破,毫无足惧。故知一败涂地,必不可支也。
令朱永兴感到钦佩的是,早有人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精僻的阐述。而所谓的民心所向,一是要有希望,一个能够寄予希望的政权,有希望实现的美好生活;二是要有痛恨之敌,才能毫无所惧,并为之牺牲奉献。
这些现在都具备了。尽管因为战争,财政显得紧张,但光复区民众的生活却在日益好转,特别是象云南、广东等老光复区。遭受了苦难,又开始重新恢复的百姓,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更希望早日得到长久的太平。
“不加赋。”朱永兴有自己的底线,他宁肯透支政府的信用从民间借,也不愿将已经施行的惠政收回,“朝廷不能言而无信,虽然有困难,但朕宁愿借。也不会用一纸诏书从百姓手中去夺。至于那些自私自利的富豪士绅——朕也不会下旨劫掠抄家,但朕会记得他们。等到时机,他们将被剥夺缙绅的资格。”
户部尚书易成苦笑了一下,躬身而退。作为主管钱粮的官员,他的责任最重,压力最在,但加赋的建议被朱永兴否决了。
“朕知道现在有困难。”朱永兴缓和了下口气,说道:“但也不是不能克服。朕之前便有过安排,嗯。就算没成功,也会有别的办法。”
在广州光复之后,朱永兴接见过由吕宋逃出的华商。虽然那时候难以抽身对吕宋的西班牙人展开军事报复,但朱永兴却给了华商别的差使。一是联络吕宋的华人,为明军提供西班牙人的相关情报;二是给了这几个华商半官方的任命,让他们与荷兰殖民地,也就是西印度群岛的华商富豪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捐资助款。为国战出力;或者断绝与吕宋西班牙人的商业来往,进行贸易制裁。
如果说之前巴达维亚的华人对这场国战还持有观望态度的话。在明军光复了半壁江山后,变得积极起来。据之前任命的华商传来的消息,巴达维亚的华侨将很快派出代表前来觐见,并有明确的捐资助战意向。
南洋华侨在经济上是很有实力的,但在政治上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可以说,他们是世界范围内受压迫民族中苦难最深、耻辱最大。同时也是数量最多、文明程度最高、财力物力最雄厚、与外界联系最广泛的一个。
但西方殖民者四百年来的屠杀政策,以及拉拢土著人,打压华人的一贯策略,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人才会倾囊相助,一旦中华祖国恢复了自己固有的自信心,成为强大的国家,南洋华人就会获得最纯正的,也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支援,这就是他们追求的长远目标之一。
翻开历史,可知南洋华人的悲苦遭遇由来已久。1603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华人开采金矿,华人据理力争,却被屠杀二万多人;1639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又屠杀近二万华人,幸存者被强迫信奉天主教,被迫交纳高额的人头税;1662年,西班牙又因郑成功收复台湾而迁怒当地华人,进行第三次大屠杀,这一次几乎把当地的华人杀尽;17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人社区突然进行疯狂的抢劫屠杀;大量的尸体被扔进河中,使河水为之变红,史称“红河惨案”;1853年,加里曼丹的荷兰殖民者和土著因为忌妒开采金矿的华人,突然向华人进攻,三万多华人及其家属妇孺老少全数被杀,无一幸免……
这是史上有名的屠杀和打压,至于日常的歧视,欺压,凌辱,绑架勒索华人的事件则无时无了,遍及南洋诸国各地。
炎黄子孙们冒着千难万险,漂洋过海来到瘴气弥漫,蛇羯横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辛勤的血汗劳作,乃至冒着生命危险,给南洋荒地带来了文明和生机。而且,华人沿习汉民族善良的天性,友善地对待那些明显处于劣势的土著居民,截然区别于那些比他们后到的以征服者、占领者、奴役者面目出现的欧洲白种人。
但象南洋华侨这样的中国移民,不仅要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打压和屠杀,即便在当时的国内社会里也饱受歧视,把他们叫做“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以说,翻开史籍,历史记录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颟顸愚钝,对自己海外子民的冷漠无情。
叶落归根,多数海外华侨都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如果能回到祖国,并且光宗耀祖,或者在海外,能够利用祖国这个靠山,当然是他们的心中所愿。
所以,象朱永兴这样敞开怀抱,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海外华侨,收到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逆流伐清 第二十五章 山东攻略
历史上,南洋华人因为长期受到欧洲殖民者和当地土着的双重压迫,迫切希望有自己的祖国(不是满洲清国,满洲清国不但对国内中国人不信任,而且对海外中国人恨得牙痒痒)。
因此,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便受到了南洋华人的大量资助,很多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都是出生在南洋中国人。有的南洋中国人甚至宣布独立,加入中华民国,组建“大中华民国”,但旋即被欧洲殖民者镇压了。
而到了抗战最艰难的日子,从精神和经济上支撑中国的,除了国内的民众,还有一根顶梁柱——八百多万华侨。这些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并因此而遭到了日本人的血腥报复。
从这些事例上可以看出,海外华侨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更希望有强大的母国作为后盾。因为,依靠别人终究是被动的,就象浮萍,只能随风流而动。赚到的财富亦是空中楼阁,为他人作嫁衣裳。
就算是排除政治权力,而只从经济利益考虑,与已经拥有半壁河山并且日益稳固的明朝政权搞好关系,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海外筹款,朱永兴嘴上说得谨慎保守,心中还是很乐观的。而且,在最早支持南明的暹罗,已经有很多华侨华商采取了实际行动,给予了明朝政府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华侨也在商贸中赚到了利益,并且被承认了试行中的双重国籍,摆脱了“弃民”的帽子。
借力于四面八方,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求突破,这正是朱永兴所长。单从筹措物资钱财方面,就早已经把满清甩得看不到影儿了。
尽管朱永兴在生活上照比历史上的帝王要简朴得太多,但崇祯还穿过补丁衣服呢,却依然没有钱粮赈济百姓,支撑战争。所以,仅仅在这方面,群臣便异常钦佩,钦佩朱永兴能在惠民的同时,还能筹措越来越充裕的物资来进行跨海登陆。
山东战事作为北伐的序曲,虽然暂时还面临着物资供应的困难,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光明的坦途便会出现在眼前。这是很多人都能够预见的结果,这从战略的主动权被明军所牢牢把握,便能看得出来。
虽然短期内难以在山东继续增兵,但明军还有水师可用,渤海湾广阔的海岸线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牵制和袭扰,为战局的稳定争取时间。
为了统一指挥水陆大军,匡国公皮熊带着一些年轻的参谋赶到了山东,组建了前敌指挥中心,使陆军和水师能够更有效地协调配合。
“魏将军,最快也要半个月,才会有第二批兵力投入山东,或许时间还有更长些。”匡国公皮熊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便郑重地告诉了魏君重具体的情况,也就否决了魏君重要增加龙骑兵的请求,“在这段时间里,只能依靠现在的兵力,并在本地招募,来支撑战局。你要知道,现在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而是后方筹措物资的困难。”
“末将知道后方的难处。”魏君重犹豫了一下,解释道:“但以目前的兵力,确实难以扩大战果。最理想的情况也便是在胶东(胶东,名称来源于秦朝胶东郡,因处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及其以东地区而得名,是东、南、北三面环海半岛地区)站稳脚跟,再向外掠地扩展便力有未逮。”
“圣上与总参谋部的意思也是如此。”匡国公皮熊指着地图说道:“不要求急攻猛进,能稳固占领胶东地区,便是胜利。陆军或许有些单薄,但满清要调集军队,也要花费时间。况且我军有水师助战,三大舰队的陆战兵力加起来亦有七八千,运用得当的话,也差不多够了。邓将军,你说呢?”
靖海侯邓耀点了点头,胶东地区三面环海,水师确实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使清军因为担心侧后方而不敢过于深入,“陆战队可以上岸助战,或者袭扰牵制,想必会使清军有所忌惮。”
“圣上殚精竭虑,四方筹措,我等也要为圣上分忧。”匡国公皮熊用手指在地图上虚划了一下,正是胶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小块,“哪怕是只占据这么大的一片,只要能坚持下来,圣上亦不会怪罪。”
“国公所言极是。”魏君重在地图上凝视半晌,释然一笑,说道:“末将要求增兵,亦是想扩大战果,或许能一举占领山东。若是以稳固地盘为要,依目前的兵力,再有水师助战,清军又能奈我何?不是末将夸口,这一师兵力,是精锐之师,能抵挡数倍清军。”
“精锐之师,亦是百胜之师。”匡国公皮熊赞赏地看了魏君重一眼,说道:“成军最早,胜绩最多,连圣上,亦是金口褒奖。山东呢,正是魏将军和邓将军再创辉煌之地。北伐之头功,非二位莫属。”
“另外——”皮熊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之前的计划还是要努力实现,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在山东至少要招募组建一个军,并要进行实战的锻炼。算算,还有**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充裕,可若要有意外,就无法向圣上交代了。”
“招募扩充一个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魏君重看起来比较有信心,但也说出了其中的困难,“粮草物资上虽有困难,但可以延缓一两个月再大量扩充。现在趁着清军尚未集结,末将以为应当继续攻城掠地,为以后打下基础。”
“于七的独立师何时能够组建完毕?”匡国公皮熊沉吟了一下,说道:“就算不能马上战阵厮杀,维持地方治安应该可以吧?”
魏君重苦笑了一下,说道:“于七抗清倒是坚决,可其手下良莠不齐,恐怕要经过一番整顿。顾大人便有所疑虑,希望能与国公尽快进行商议。”
“江湖习气吗?”皮熊对此并没有显出太意外的神情,只是微微点头道:“嗯,吾明日便赴栖霞,与顾大人商议,也见识下于七。”
……………..




逆流伐清 第二十六章 提点
良家子弟,饷粮充足,待遇优厚,严加训练,军纪严明。这是明军早已经形成的扩军和强军的规范。
所谓的良家子弟,多数则是老实的庄户人家出身,他们更容易养成服从的习惯,更能够遵守纪律,也没有兵痞、兵油子的坏毛病。
在这一点上,于七的那些手下多数便不合格,会被排斥于军队之外。事实上,新组建的独立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三百多名军官全部都是抽调而来,牢牢地控制着这三千人的军队。
对此,难免会引起于七等人的不满和猜疑,而说服和解释工作其实早就开始。在顾应慧等人来到山东之后,便首先对于七进行了劝导,使其明白,现在的明军不再是靠人数取胜,不再是靠个人的武艺,也不是什么人都被招募的军队。而纪律和组织,将是军队取胜的关键因素。
也许于七以前对此并不是十分信服的话,在新训练的数百火枪兵成功伏击了祖泽溥的督标人马后,他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简单、有效、有组织的火枪攒射下,武艺和骑术,甚至盔甲都已经不再是战场上获胜的主要原因。
而登陆明军的精悍,更让于七明白他手下那些成千上万的江湖好汉,在战阵厮杀中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朝廷也向他表明,各人有各人的用处,正规军有正规军的打法,个人武勇也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侠以武犯禁,于将军想必对这句话是有体会的。”顾应慧已经是国安部山东局的局长,此时正站在高台上,与于七观看着新兵的训练。“圣上于潜龙之时,便痛恨扰民害民的恶行,不管是军队,还是地方,为此杀的人可不在少数。即便是兵少将寡之时。也绝不宽贷。”
“顾大人请放心,末将会严加约束手下,若有触犯国法,亦绝不庇护。”于七说得很痛快,但目光有些闪烁。
“于将军——”顾应慧脸沉了下去,加重了语气。“你现在是独立师的长官,这三千人马才是你的手下,以后将是一万,两万,直至扩编成一军之众。请问。除了朝廷任命,你又哪里来的别的手下?”
于七悚然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顾大人见谅,末将一时口快说错了,是警告以前的手下,要遵守国法,末将与他们日后再无关系。”
“不必如此绝情。朝廷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顾应慧轻轻摇了摇头,放缓了语气,说道:“遵守国法是肯定的。但不是要将他们怎么样,而是有安排的。比如象杨副将这样的,于将军可以推荐他们去讲武堂,或者从军;还有国安部,也要招募一些北方人;还有各地的衙门,也要招募差役。于将军完全可以因材推举。使他们减少日后触犯国法的机会。这样呢,对他们好。对于将军也好。另外,万岁还是很看重于将军的。也赞赏将军的旧部在山东战事中所立下的功劳。很快就会有恩旨予以褒奖,于将军可以借此将他们尽量安置妥当。”
“末将明白了。”于七稍微放下心来,试探着问道:“要不要末将备些土产礼物上贡朝廷,也表表末将的一番忠心。”
“呵呵。”顾应慧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不必如此。万岁可不喜欢这样的虚礼,你若这样做了,反倒令万岁不喜。其实要表忠心,也很简单,安置好旧日手下,然后在战场上建功,便足矣。有些事情还需保密,我也只能透露一点,那便是在山东组建的军队日后要有大用,于将军好生去做,前途无量啊!”
1...188189190191192...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