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地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扭曲着抽筋
诡异的是没有政府高官前来。
“到底是什么?”压抑肃穆的气氛中,列于队伍中的卡托斯小声询问前排的军官。之前他询问将军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但如果现在还需要保密的话,那就实在太不合常理了。
“苏联人……”
齐肩而立的克尔什尼奇眼神示意远处抬出来的红地毯,跟随在将军们身边的,刚好是他曾经见过的苏联大使。
苏联人!
那些俄国佬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也要插手这场乱局了?
这不是个好现象,卡托斯用膝盖就能猜到苏联人在这种时候来所求为何,他们做梦都想在地中海获得一个出海口。曾经,铁托站在斯大林的对面;现在,又有谁来面对尤里?
靠米洛舍维奇么?
那个在国家陷入危机时一味镇压的总统,实在不能给卡托斯足够的信心。尤里的力量通过传媒早已世人皆知,在这位令人战栗的绝世光头领导下,苏联可以说起死回生,拿着恐怖的黑洞武器时刻准备报复世界。
真是可怕的人啊,与那一位相比米洛舍维奇只是无害的羔羊……么?
卡托斯不由得叹息,夹在两大势力之间的钢丝并不是那么好走,一点稍大一点的风波就会造成惨痛的损失,南斯拉夫的内乱正再次印证这一点。
“终于到这一步了?”卡托斯像说给自己听,“最后还是向苏联人求援。”
前边那位侧了侧脸,插入这两个不安分的家伙的对话:“不,听说是苏联人自己要过来,事先都没什么准备。”
“你怎么知道?”
“我舅舅说的……”
窸窸窣窣的小范围交谈在空旷的机场算不得什么,但当天空中传来沉闷的轰鸣时,大家都自发地熄灭了交流。
东方那个巨大帝国制造的空中怪物“安-124”从云层中穿梭而出,让人无法直视的工业力量的成果来到了贝尔格莱德。
卡托斯仰望着这架航空工业的怪兽从头顶飞过,没来由的联想到一句话:
“他们压迫众生。”
“同感,”听到他嘀咕的好友赞同道,“苏联人的玩意真够大的,听说他们还有更大的安-225。”
“那么,乘着这样的飞机来到这里的,到底是什么人,或者……”卡托斯看到的不仅仅是赤红的旗帜,还有让他感到恐惧的结果,“……腥风血雨。”
————————分割线————————
从空中穿过贝尔格莱德城区,多瑙河沿岸的古城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从凯尔特人到罗马人,最后历经斯拉夫人、匈奴人、哥特人等,这座城市频繁变更着统治者。巴尔干的火药桶从未熄灭,现在,世界各地的阴谋家和本地的野心家一起,再次点起了战乱的火把。
布瑞恩有一种奇妙的直觉:这里很快就将血流成河。
“强行穿过保加利亚领空,真是乱来的计划。”政委嘀咕着,看了眼身后机舱内端坐的一百多位同僚,祈祷这趟政委学习班的结业考试会顺利一些。
按照计划,布瑞恩将带着五个班一百五十位学员,作为苏联军事观察团驻留南斯拉夫,提供政治上的保障和军事支持。随同他们一起到达贝尔格莱德的,是一个连的磁暴步兵和补给。布瑞恩需要在两周内理清南斯拉夫的现状,为随后到达的大规模军事支援打好政治基础。
他们的到达是半公开的,苏联一方本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宣布他们不会放任南斯拉夫被分裂。纪念日当天发生针对天然气管道的恐怖袭击后,苏联大使就和米洛舍维奇沟通,第二天组织好的观察团就上了飞机来到这里。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马克思号和恩格斯号也分别前往罗马尼亚和波兰的边境,超过300辆天启和几十倍的旧式坦克正在集结中;几乎所有能用的大型运输机都被调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同志们,记住我们是来干什么的,领袖需要南斯拉夫!”布瑞恩在降落后起身发言,和他无数次对这些菜鸟吼过的一样。
“忠诚、荣耀还有力量!”
“很好!现在给那些一直游离在共产主义世界边缘的可怜虫看看我们的力量!”
“噢!!”
整齐划一的动作,如同复印机重复制造的表情,未来的政委大能,现在的苦逼境外实习生们士气高涨。他们都是经历过战争并有突出表现的青年军官,在战后军队整编的浪潮中但当着脊梁的作用。来到南斯拉夫的都是被认为是“精英”的学员,他们精通鼓舞士气、团结战士,并且有着丰富的基层作战指挥经验。
当这些人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下飞机时,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军官们可是被这些黑色的家伙们怔住了。
没有军绿色,也没有领导人,下来的都是华丽身穿黑大衣的怪人。改头换面后的苏联政委名声已经随着各种恐怖的事迹被人传唱……或者诅咒。他们的楚翔一时间居然让军乐队都停止了演奏。
气氛,僵硬了。
应该说政委不愧是自带冷场光环的职业,兴冲冲欢迎苏联访客的将军们用眼神再三确认这些政委中没一个是正经的将军时,脸色已经阴郁地可以。名义上的“军事交流”却没有一个够分量的人镇场子,苏联到底在算计些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大使先生?”国防部长韦利科.卡迪耶维奇大将用严厉的眼神询问同样一头雾水的大使,“我被告知来得应该是一支经验丰富的军官团体,可这里只有……政委。”
“我知道有人希望能给与那些塞尔维亚笨蛋更多实质性援助,但现在我们做不到。派一些政委是表明态度,南斯拉夫的问题,不可能在南斯拉夫解决。”
分析下一步行动时,尤里在将军们面前断言。睿智的领袖将目光从南斯拉夫上挪开,扫过整个中、东欧平原。波兰、罗马尼亚、德国、奥地利等等,十几个国家仅仅是这场名为“大国游戏”的势力角逐中的棋子。莫斯科和华盛顿无时无刻不再动用力量试图打击老对手;这次,无非是和之前几十年一样,第三国流血,两极之一得利。
“不仅仅是美国,恐怕欧盟更想借此机会彻底拔掉这个南欧的钉子,并通过这次事件整合力量,不再作为美国身后的小弟,而是像中国那样成为双方中间举足轻重的力量。欧洲经济的发展注定了他们要逐渐成为统一的经济体,这会对美国的美元霸权构成严重挑战。”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加一把火!”尤里把地图上代表重重军队的旗子都扫开:“虽然在军事上他们必然会联合对抗我们,但目的上的分歧必然会导致内耗。我们同时在多个方向上摆出战略进攻的态度,他们就不得不分割现有力量。”
将军们若有所思。
“我们打不打并不重要,但一定要让对手明白我们会打!这样才可以迫使他们先一步跳下自己挖的坑。最好的情况,是在我们对塞尔维亚提供军事援助前,北约借用联合国的名义进入南斯拉夫维和;届时,被拖入泥潭的将不仅仅是我们,而是整个欧洲。但不论怎样,我们都需要欧洲流血。随着时间发酵的战争会让西欧国家与我们在欧洲问题上取得共识,这也是决定未来欧洲势力划分的基石。”
“而对美国而言,南斯拉夫乃至东欧的行动都是由他的盟友埋单。西欧与我们因为前华约国家的问题交恶或冲突,必然会促使欧洲的资本流向美国,进一步加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所以在一系列问题上美国扮演的都是搅局者和挑唆者的角色。欧洲的问题属于世界,南斯拉夫不过是欧洲一隅,对整体战略态势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撬动全世界的基点,在哪呢?”他的手指跨过大平原,翻过高加索,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尤里转向亚欧大陆那片冲突之地:“世界的中心,据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蛮荒之地,愚昧和严酷的宗教封禁了人的思想,但隔绝不了工业和资本的掌控……相信那位巴比伦雄狮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准备一些弹道导弹,和弹头,我要见伊拉克的特使。美国人会喜欢我们给那个军阀的见面礼,让一切问题,在中东解决!”
c
日在地球 第十八章.东之殇(五)
前言:这两章标题无误!另外,山口丁更新了,你懂的……
————正片开始——————
当卡托斯从新闻上知道“尤里.马林亲切接见伊拉克特使”的消息时,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发展,从冬日渐寒的天候到沙漠骤然焦灼的纠缠,一切不过是有力量的人在地球上画出的丑陋涂鸦。
以鲜血为颜料,以亿万之民为笔杆,莫斯科和华盛顿……
“真是龌龊的政治。”
卡托斯任凭对面那个打着“军事观察员”旗号的政委面色不善地看着自己。他是布瑞恩……上校——卡托斯知道这个人平时喜欢被称为大人,但他永远不会那么叫——也许这位政委的名号在苏联可以止小儿夜啼,但这里可是南斯拉夫,曾经诞生了铁托那样敢于直接向斯大林叫板的硬汉领导人的国家!
当然,想到这一点时卡托斯完全忘记了铁托不是塞尔维亚人而是地道的克罗地亚贫农出身。
卡托斯是被派来和这些政委接洽的军官之一,他对这些苏联来的政委团的印象并不算好,因为这些人一个月以来除了四处转悠外几乎没做出任何值得称道的事情。他们就像是来闲逛的公子哥儿,而从头到尾都表现得殷切的人民军则是被耍的傻瓜。
没有军事援助,没有政治声援,除了越来越冷的生活外南斯拉夫什么都没收获到。
这种状况理所当然地让卡托斯这样的中下级军官感到不满。特别是当以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前华约国家的境况越来越糟的消息传来:当苏联因为寒冬已至而缓慢维修边境的天然气管道时,各国本就因糟糕的经济状况深感不满的人民,在不堪忍受的低温下越来越多地自发上街游行,要求执政当局做出必要的举措。
与之相比,地中海边上的南斯拉夫,其气温好歹还可以忍受。不过随着“塞尔维亚人勾结邪恶红色恶魔苏联”的“谣言”广为流传,国内各加盟国高涨的民族情绪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彻底引爆。克罗地亚人铁了心要和塞尔维亚划清界限,边境的战乱无一日间断。虽然塞尔维亚反倒因为这个传说变得稳定下来,但是长期的经济困顿还是没有丝毫改善。
“真是龌龊的政治。”
卡托斯再次说道,同时用拳头砸着桌上的报纸,以此发泄着积累的不满。
虽然更多是表现给那位苏联同志看,起码,要用这种方式从这个守口如瓶的家伙嘴里套出点什么。
布瑞恩犀利的眼神随着眼睛眯起来而被掩饰下去。
默念“淡定”,他可不想为了和这个小小的联络官争执而影响到莫斯科布置的使命。
“正是政治上的平衡和幕后的黑暗交易,才有你们曾经的繁荣;而导致你们现在这种悲惨下场的,也正是你们曾经的选择所导致的。”布瑞恩难得地用平缓的语气“纠正”这位人民军军官的偏见,如果是他的学员在场,绝对要对此大吃一惊。但尽管如此,实际上他的口气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友好。自从跟随伟大的领袖粉碎一系列敌人的阴谋后,布瑞恩的思维方式越加显得僵化。
若是尤里知道这位基层军官的状态,立刻就能明白这是早期受到严重心灵控制的后遗症,布瑞恩的信仰太过坚定,以至于在远离尤里的教导后依然留下深刻的印记。
只可惜卡托斯永远不会知道这一点,血气方刚的军人立即尖刻地反驳:“我不认为那有什么错,难道说像北方那些‘阶级兄弟’一样才好吗?”
卡托斯成长于南斯拉夫强盛的70年代,勃列日涅夫在全球的战略进攻让这个南欧地区强国的力量一度达到巅峰,东西方两面讨好的它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成就让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瞩目。虽然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严重,但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充裕的。
自然,内心依然充满了自豪感的卡托斯稍微带上点对北方“穷亲戚”的鄙视。嫌贫爱富乃人之常情,何况是南斯拉夫这样特立独行的国家,不比烂的话如何显示出自身独立自主发展的优越性呢?
“阶级弟兄?你在说什么傻话,几十年前这个国家就和伟大的理想分道扬镳了。”布瑞恩的态度永远是冰冷的。他努力不把这个杂鱼当做敌人,看在领袖的份上,他必须保持克制。
在进入这里前,对卡托斯这样典型的南斯拉夫人心态有一定了解。如果不是这次行动是为了确保苏联能获得地中海出海口的话,他也不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耐心”和这里心怀叵测的人们周旋。
“所以他们在背叛后一文不值,他们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我们的对手无情地抛弃。”政委维持着平静的面容,指出现实:“夹在两大势力间当骑墙派就要做好被染指的觉悟,你们现在的不幸无非是之前势力均势被打破所造成的后果。”
这个人,也不是纯粹的军人!
卡托斯立即意识到布瑞恩的使命并不是“军事观察”或者政治表态这么简单。这不是个军人在敏感时期应该说的话,作为苏联人的头,布瑞恩明显知道很多。他仔细回想这些日子苏联人的作为,这些人除了到处看看外,一次前往冲突前线的要求都没有提过。
他们在等待着什么……
“你很聪明,少校。”在政委面前,卡托斯的心思太容易被洞悉;布瑞恩给了他一个冰冷的凝视——目光从额头下降到脖子,之后从右往左平直地扫过——如刀切一般难受之政委的视线,给予警告:“所以有点耐心,嗯。我们面对的可是整个世界,而你们,早在几十年前就日益资本主义化。在这一点上你们真应该学学中国人,想要毫无保留的帮助,那就像他们一样拿出实绩来。”
布瑞恩的话让少校半饷无语,自己明白的事实从这个人口中说出来,充满了强权和欺压的味道。作为弱者的卡托斯却没有办法去驳斥他,这种纠结的感觉令青年军官分外不爽。
布瑞恩倒是没有继续追加打击,他看了看手表,明白时间已然不早。“说说今天的行程吧,少校,我们也该干点正事了。”他说,手指点着地图上塞尔维亚南方的黑山地区,指着那个靠近海岸的首府:“我们要去波德戈里察。”
“波德戈里察?!”
…………
苏联和伊拉克的密谈瞒不住全世界的目光,莫斯科也无意对他们的行动遮遮掩掩;很快,北约成员国的情报机构就找到了某需要重点关注的军事基地有神秘物件搬迁的情报。面对土耳其的一个短程弹道导弹营被抽调,数量不明的ss-22短程弹道导弹被运往基辅,地球最大飞行器安-225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了保障这次运输,还有一个联队的苏-27被调动,黑海舰队动员起来,开往叙利亚的军港。
面对北约的包围,苏联人非常轻松地抡起了核大棒,砸向刚刚被多国联军清洗过的伊拉克。被半个世界轮大米的萨达姆对于这一项“对中东问题改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帮助抱有浓厚的兴趣。一旦苏联人成功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连接起来,其军事力量可以成功前出波斯湾,对这个世界能源最重要的地区造成实质性威胁。
与三十年前那场悲剧性的古巴导弹危机不同,中东之于苏联实在太接近了。在这里,苏联可以轻易将自己的力量辐射到各个国家,时刻威胁北约的中东战略。不论是绕道叙利亚,还是从高加索前往摩苏尔,土耳其和伊朗都不可能真正挡住莫斯科的决心。安卡拉和德黑兰的统治者无法直视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对北约而言,当面正在集结的苏军明显更具有威胁。
而被自由世界寄予厚望的白宫……
主张对苏联强硬,在重新开启的冷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乔治.布什在11月3日成功击败主张“振兴美国”的民主党帅哥威廉.杰弗逊.克林顿,意气风发的正要重整自由世界声威。但他们已经在这个大选年耗费了太多太多时间,以至于当白宫重新将目光转向亚欧大陆时,总统先生才发现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正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酵。
北约的“沙漠风暴”迅速扫平了伊拉克的武装力量,美国也成功将波斯湾纳入掌控之中。但苏联的触底反弹是谁都没有预料的,萨达姆和尤里的苟合,将让美国几十年的布置前功尽弃,连带着以色列都要笼罩在毁灭的阴影下。
“是时候做出决定了,总统阁下。”国务卿劝诫着从选战中走来的胜利者,苏联和美国明里暗里的冲突已经让所有人不安,资本主义世界需要在这种时刻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将战争边缘的态势恢复到可以接受的冷战。“中东,还是欧洲,美利坚的力量还没有能顾全两线。中东产油国的核扩散和欧洲的势力平衡,我们只能选择一个。”
“而我们,承受不起石油危机的损失,是吗?”布什充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地图上那片占据了世界北方的赤红。莫斯科的手段既凶狠又狡诈,直接打在了美利坚的要害上,美国不得不在妥协和斗争中选一个。
c
日在地球 第十九章.冬之殇(六)
“r—p—g!!!”
伴随着驾驶员充满惊愕的喊叫,一道灰白的烟雾被脍炙人口的杀器拖曳着砸进装甲车。
“轰!”
爆炸不仅仅是可怕的弹头,还有路边的汽车炸弹。大量的炸药瞬间就把车队一分为二,残骸截断了军队,制造出难以逾越的天堑。紧接着,周围楼房的窗口开始发出让人愉悦的“哒哒哒”,伴随着更多rpg给予这支队伍惨痛的打击。
苏联人装备的牛蛙并不是普通的轮式步兵战车那样脆弱,很多时候它们要扮演高速火力截击支援的角色。作为铁锤坦克后的压制火力,牛蛙关键部位的防护能力和坦克比也不相上下。当倒霉的南斯拉夫人都被炸上天时,东欧修罗场里爬出来得悍勇之士们全副武装爬下牛蛙,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展开战斗队形,对袭击者还以颜色。
双方的交火在瞬间就将街道染成硝烟的模糊色泽。
布瑞恩并不知道这些向他们发射可笑的小花生米的杂兵是什么人,南斯拉夫混乱的民族形势早已经到了国民互相用子弹招待的地步。他对己方开火的家伙一视同仁,将其称为“将要成为尸体的渣滓”。
“突击!!”
政委们使用的手枪或者冲锋枪在和卡拉什尼科夫的杰作对射时处于明显下风,但他们可不会傻傻地在不利地形玩对射打伸缩。利用一身良好的防护,喊叫着“乌拉”顶着枪林弹雨冲锋的政委为数不少。子弹虽然不足以穿透他们的大衣,但动能足够令其失去平衡,没有甲壳防护的四肢也无法对抗这种撞击,一时间倒在冲锋路上的政委足有一打。
但这阻止不了政委的决心……
——————分割线——————
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非常狼狈的状况的?
卡托斯扪心自问,被爆炸和冲击波震荡得有些糊涂的脑子实在没法在这种时候投入思考的工作中。胸口被滚烫的金属压着,头昏眼花的他完全使不上力气。
被伏击了!
他脑海里只剩下这个念头,随之而来的是幻象般的画面:惊叫,爆炸,还有地动山摇的震荡。
“……该死的苏联人!”
一个听起来有些耳熟的嗓音,听在卡托斯耳里非常地飘渺。他努力从连续不断的爆炸和枪炮声中分辨出这声咒骂的主人,但很可惜,这实在是项高难度的选择,少校很快就放弃了。他转而努力给自己找一支兴奋剂,除非他想面对劫后余生后的黑色结局,就必须要来一发。
很幸运,卡托斯的身体虽然被卡住,但右手不包括在内。由于这次的行程被苏联军事观察团临时变更为从科索沃边境地区进入黑山,“视察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卡托斯可是为了可能的冲突做足了准备——包括向那些准备过剩的苏联人要来了点“效果极佳”的好东西。
“我可宁愿自己这些准备用不上……”他嘀咕着,然后摸着大腿扎下去。这种苏联式的战场药剂释放速度极快,随着血液循环只要一分钟就能起到明显作用。药效释放的舒适让卡托斯几乎呻吟出来,好在他脑子也随着清凉的感觉恢复了清明,这一切才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
整个装甲车此时已经完全侧翻,一发从侧面射来的rpg恰到好处地将驾驶舱炸成烂糊,汽车炸弹的威力造成了车体侧装甲的严重破损,卡托斯万分幸运地没有被碎片变成筛子,但他同车的战友就没那么好运了。
“真是倒霉……”他听见交火声音完全没有停歇的迹象,偶尔夹杂着恐怖的惨叫,饱含着对生命眷恋和对某种事物无边恐惧的叫喊就连卡托斯这样的军人都不寒而栗。还有引擎轰鸣和小口径火炮的轰鸣——那是步兵战车的嚎叫——这意味着大家从突袭中反映过来,并能做出有效还击。这种状况比完全没声音好多了,不过第一时间座驾就被炸翻的他还要对自己再说了一遍:“真是倒霉。”
但这不合情理,自己的车之前是在队伍前段,敌人靠近这里的话完全暴露在装甲车的火力下,难道那些人都是刀枪不入的超人么?
卡托斯无法确信,现在出去看看可不是好主意。袭击者很明显把这个几乎报废的步兵战车当做棺材,他没必要冒着风险撑开装甲板去拼命。
“进攻,进攻!”
又是同样的声音,明显这就是敌人的指挥者。
紧跟着的就是一连串惨叫。卡托斯通过密集的枪声就能知道来袭的火力何等凶残,期间还有阵阵“兹啦”的怪啸。
磁暴步兵!!
少校猛的记起苏联人可是装备了不少钢铁盔甲,为了这次视察他们可是全副武装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