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这《东周刊》虽然叫做周刊,却三天一期,袁克定找来内务部的特务头子陆建章,托他的帮助,监控起民党和其他党派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人,曝光党人的一切**,甚至将文人陈独秀夜宿小腊梅,当晚做了什么,做了多久,都一字不落地写了出来。
王茂如又给顾城庸出主意,说不让他在周刊上攻击民党以及进步党党派,只攻击某个人,就从此人人品方面攻击,万万不能说民党如何如何,给人一种本报的天职就是广播新闻,让民众了解实情,让大众了解真相的感觉,本周刊就是最真实最中立的报纸,甚至还可以报道一些支持陛下的人的一些雅事。
顾城庸听袁克定吩咐说要对王茂如的主意言听计从,便认真执行,小心报道支袁派,大胆报道反袁派,貌似中立地暴露着民党的各种**。又在王茂如的授意下,报道远在日本的孙文,抛弃结发妻子,贪污南洋华侨捐献,在日本流连勾栏场所都报道出来。
有人不信,王茂如出主意让顾城庸派人竟然找到了孙文远在日本被抛弃的妻子大月熏和女儿,将这两人的生活窘迫报道出来,说孙文品性风流,喜爱yin友人**,却又爱抛弃妻子等等。
而此时,孙文正在日本狂追浙江财阀宋氏次女庆龄,年仅二十二岁的庆铃为孙文青眯,也芳心暗许,《东周刊》对孙文屡次抛妻弃女的报道,以及大月熏生活窘迫的照片,甚至连日本报纸都采用给予报道,宋家听闻对他们更是反对。孙文气的连连摔了几个杯子,大骂《东周刊》损人阴德,不是东西,却不能辩驳东周刊所言不实。
民党内部的人也开始对孙文颇有微词起来,他们连忙找到大月熏以及她的女儿,将她们接到孙文身边,以图挽救民党领袖的名声。然而孙文此时心中还不知如何面对这对日本妻女,因为他要追求宋氏财阀的女儿,这大月熏和女儿在身边还怎么追别的女人。这事儿不知怎么又被《东周刊》的记者发现了,更是报道起孙文追求宋氏财阀次女,攀附富贵,抛弃原妻为得宋家财富用尽各种手段等等。宋家听到,更是气愤,愈加坚决反对庆铃与孙文的婚事了。
中国百姓爱什么?
中国百姓爱热闹,爱凑热闹,爱八卦。
极度八卦报纸《东周刊》的出现,让中国百姓有了茶余饭后谈笑之资,并且这种谈笑之资比那些主流报纸还要得百姓信任,越多文人谩骂,这《东周刊》就越红火。顾城庸这位报社老板,一下子成了大报社老板,顾大老板,《东周刊》在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沈阳,长沙,,武汉,成都和济南又开了九家分社。甚至袁世凯也订了一份儿《东周刊》,没事的时候,看看名人的绯闻,倒也乐得不行。
袁世凯叫来陆建章,问他这报社是怎么回事,陆建章原原本本地将大公子版报社搞臭反袁派的事情说了出来,并说自己的特务也负责协助。袁世凯哈哈一笑道:“这臭小子怎么会想到这一招,好,够狠,咱们不用担上骂名,又把孙文那些人打击不行。奇怪啊,云台不会想到这招吧?是杨皙子给他出的主意?”
陆建章道:“这却不是,是交通部飞行科副科长王茂如大公子出的主意,现在他深得大公子信任,私下里给大公子做幕僚。”
“原来是王秀盛,秀盛先生啊。”袁世凯摸了一下自己的光头,笑道:“难得他真心帮我,好,好。对了,他的来历你打听出来了吗不跳字。
陆建章道:“属下打听到的资料是,这王茂如字秀盛,早年家里也在北京,就在东交民巷那边。后来八国联军进北京,老家里人都没了。他从小生长在海外欧洲,父母早亡,在欧洲流浪了几年,也因此游历欧洲各国,倒是见多识广。后来回国之后认识了《顺天时报》的日本记者工臧平良,然后写出《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研究起国际关系,并深受日本人重视。严复严几道邀请他到北大教书,之后严几道辞去北大校长,他也跟着辞职。日本人邀请他去横滨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这王秀盛去了日本之后,说是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便改去了欧洲。他在欧洲和美国靠贩卖丝袜发了财,回国之后开了这些家工厂。也许是在欧美看到了飞机,便开办了飞机厂,不过属下打听到那飞机厂是赔钱货,只是他个人爱好,赔钱也办。其他工厂赚的钱,倒是多半达在了飞机厂上。据说他跟欧美使馆区的夫人们极熟,有人说他是搭了夫人路线,做了入幕之宾,是真事还是谣传,倒是不知道了。还有就是,他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开放式图书馆,名曰百回楼,每日去读书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都是一些学生。我派人去检查过,百回楼中无人说话,保持安静,便是下面的食堂也是秉持食不言寝不语的君子之约,所以并没有人在此集会。”
袁世凯哈哈大笑道:“这王茂如倒也是有些本事,还有呢?”
陆建章忙低头说道:“此人在国内办起了兴华实业,开了五家工厂和四家货店,倒是北京商界的大老板了。此人经历颇多,据说大土匪盖天久掳走他面粉厂八名工人,这人单枪匹马进土匪窝子,将人带回来,盖天久佩服此人气度,扬言直隶道上谁也不允许碰王茂如,人送外号枪神书生。”
袁世凯笑问:“他和民党有关吗不跳字。
陆建章又道:“我观此人跟民党非但无关,而且还看民党颇不顺眼,就是他给顾城庸出主意搞臭孙文,让孙文得了现代陈世美之名的。民党的人都把孙大炮当成神一样供着,断然不会出这种绝招。不过此人与宗室子弟倒是相熟,额尼贝勒府上的老三浦继是他拜把子弟兄。此人八面玲珑,四处结交,北京商人但凡求到他,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袁世凯摸了摸嘴上的胡子,笑道:“这人有意思,多大岁数?”
“二十七。”
袁世凯点头道:“有机会让我见见他。”
袁克定得了王茂如资金的帮助,王茂如也得了袁克定资源上的帮助,在得到袁克定的认同之后,又通过袁克定,认识了许多北洋政府的人,如袁世凯的鼓吹帝制六君子和十三太保,这些人能力甚大。王茂如每次与他们几个去八大胡同厮混,出手大方,让这些人对他心存好感。期间内务总长十三太保之一的朱启钤修建北京中央公园(后改名北平中央公园)的时候,王茂如积极支持,并资助五万大洋,又在公园中增加了许多健身设备,将公园扩大许多,得了个善人称号。朱启钤见他如此义举,便帮着他在内务部登记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内务部参赞,享有内务部警察豁免权。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三十七章 东周刊
第三十七章东周刊
王茂如又给顾城庸出主意,说不让他在周刊上攻击民党以及进步党党派,只攻击某个人,就从此人人品方面攻击,万万不能说民党如何如何,给人一种本报的天职就是广播新闻,让民众了解实情,让大众了解真相的感觉,本周刊就是最真实最中立的报纸,甚至还可以报道一些支持陛下的人的一些雅事。
顾城庸听袁克定吩咐说要对王茂如的主意言听计从,便认真执行,小心报道支袁派,大胆报道反袁派,貌似中立地暴露着民党的各种**。又在王茂如的授意下,报道远在日本的孙文,抛弃结发妻子,贪污南洋华侨捐献,在日本流连勾栏场所都报道出来。
有人不信,王茂如出主意让顾城庸派人竟然找到了孙文远在日本被抛弃的妻子大月熏和女儿,将这两人的生活窘迫报道出来,说孙文品性风流,喜爱yin友人**,却又爱抛弃妻子等等。
而此时,孙文正在日本狂追浙江财阀宋氏次女庆龄,年仅二十二岁的庆铃为孙文青眯,也芳心暗许,《东周刊》对孙文屡次抛妻弃女的报道,以及大月熏生活窘迫的照片,甚至连日本报纸都采用给予报道,宋家听闻对他们更是反对。孙文气的连连摔了几个杯子,大骂《东周刊》损人阴德,不是东西,却不能辩驳东周刊所言不实。
民党内部的人也开始对孙文颇有微词起来,他们连忙找到大月熏以及她的女儿,将她们接到孙文身边,以图挽救民党领袖的名声。然而孙文此时心中还不知如何面对这对日本妻女,因为他要追求宋氏财阀的女儿,这大月熏和女儿在身边还怎么追别的女人。这事儿不知怎么又被《东周刊》的记者发现了,更是报道起孙文追求宋氏财阀次女,攀附富贵,抛弃原妻为得宋家财富用尽各种手段等等。宋家听到,更是气愤,愈加坚决反对庆铃与孙文的婚事了。
中国百姓爱什么?
中国百姓爱热闹,爱凑热闹,爱八卦。
极度八卦报纸《东周刊》的出现,让中国百姓有了茶余饭后谈笑之资,并且这种谈笑之资比那些主流报纸还要得百姓信任,越多文人谩骂,这《东周刊》就越红火。顾城庸这位报社老板,一下子成了大报社老板,顾大老板,《东周刊》在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沈阳,长沙,,武汉,成都和济南又开了九家分社。甚至袁世凯也订了一份儿《东周刊》,没事的时候,看看名人的绯闻,倒也乐得不行。
袁世凯叫来陆建章,问他这报社是怎么回事,陆建章原原本本地将大公子版报社搞臭反袁派的事情说了出来,并说自己的特务也负责协助。袁世凯哈哈一笑道:“这臭小子怎么会想到这一招,好,够狠,咱们不用担上骂名,又把孙文那些人打击不行。奇怪啊,云台不会想到这招吧?是杨皙子给他出的主意?”
陆建章道:“这却不是,是交通部飞行科副科长王茂如大公子出的主意,现在他深得大公子信任,私下里给大公子做幕僚。”
“原来是王秀盛,秀盛先生啊。”袁世凯摸了一下自己的光头,笑道:“难得他真心帮我,好,好。对了,他的来历你打听出来了吗不跳字。
陆建章道:“属下打听到的资料是,这王茂如字秀盛,早年家里也在北京,就在东交民巷那边。后来八国联军进北京,老家里人都没了。他从小生长在海外欧洲,父母早亡,在欧洲流浪了几年,也因此游历欧洲各国,倒是见多识广。后来回国之后认识了《顺天时报》的日本记者工臧平良,然后写出《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研究起国际关系,并深受日本人重视。严复严几道邀请他到北大教书,之后严几道辞去北大校长,他也跟着辞职。日本人邀请他去横滨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这王秀盛去了日本之后,说是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便改去了欧洲。他在欧洲和美国靠贩卖丝袜发了财,回国之后开了这些家工厂。也许是在欧美看到了飞机,便开办了飞机厂,不过属下打听到那飞机厂是赔钱货,只是他个人爱好,赔钱也办。其他工厂赚的钱,倒是多半达在了飞机厂上。据说他跟欧美使馆区的夫人们极熟,有人说他是搭了夫人路线,做了入幕之宾,是真事还是谣传,倒是不知道了。还有就是,他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开放式图书馆,名曰百回楼,每日去读书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都是一些学生。我派人去检查过,百回楼中无人说话,保持安静,便是下面的食堂也是秉持食不言寝不语的君子之约,所以并没有人在此集会。”
袁世凯哈哈大笑道:“这王茂如倒也是有些本事,还有呢?”
陆建章忙低头说道:“此人在国内办起了兴华实业,开了五家工厂和四家货店,倒是北京商界的大老板了。此人经历颇多,据说大土匪盖天久掳走他面粉厂八名工人,这人单枪匹马进土匪窝子,将人带回来,盖天久佩服此人气度,扬言直隶道上谁也不允许碰王茂如,人送外号枪神书生。”
袁世凯笑问:“朗斋,你知道不知道他和民党有没有关系?”
陆建章又道:“我观此人跟民党非但无关,而且还看民党颇不顺眼,就是他给顾城庸出主意搞臭孙文,让孙文得了现代陈世美之名的。民党的人都把孙大炮当成神一样供着,断然不会出这种绝招。不过此人与宗室子弟倒是相熟,额尼贝勒府上的老三浦继是他拜把子弟兄。此人八面玲珑,四处结交,北京商人但凡求到他,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袁世凯摸了摸嘴上的胡子,笑道:“这人有意思,多大岁数?”
“二十七。”
袁世凯点头道:“此人我前次征辟却拒而不受,如今却给克定做了幕僚,真是……”
陆建章溜须道:“我倒是觉得此人看的远,走一步看三步,否则也写不出《大国崛起》这样的文章来。他如今是克定手下头号智囊,将来克定接了大总统您的位置,他还不弄一个第一功臣?”
袁世凯笑起来,说:“有机会你帮我约一下,我倒真想见见他了。”
袁克定得了王茂如资金的帮助,王茂如也得了袁克定资源上的帮助,在得到袁克定的认同之后,又通过袁克定,认识了许多北洋政府的人,如袁世凯的鼓吹帝制六君子和十三太保,这些人能力甚大。王茂如每次与他们几个去八大胡同厮混,出手大方,让这些人对他心存好感。期间内务总长十三太保之一的朱启钤修建北京中央公园(后改名北平中央公园)的时候,王茂如积极支持,并资助五万大洋,又在公园中增加了许多健身设备,将公园扩大许多,得了个善人称号。朱启钤见他如此义举,便帮着他在内务部登记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内务部参赞,享有内务部警察豁免权。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三十八章 家宴
第三十八章家宴
袁世凯第一次正式见到了王茂如,却是在家里袁世凯举办家宴,这本该是两年前就该发生的。因为袁克定推荐王茂如,其他人也推举王茂如是大学问家,《大国崛起》作者,对于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分析国内无人能及。作为外交部高等秘书的顾维钧也颇得袁世凯的欣赏,因为顾维钧在一旁推荐,袁世凯便问其他国际形势,问他对欧美有何见解,王茂如立即说道:“大总统阁下,下官断言,欧洲必将一战,欧洲必将一战呐”
其余人忙问何出此言,袁世凯也很好奇,问道:“秀盛,不要危言耸听。”
王茂如忙拱手谢罪,道:“下官非危言耸听,如今欧洲各国积极备战加大进口,就是为了备战。各位前辈也知道,欧洲共有七大国,分别是英国,德国,法国,奥匈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德国和奥匈国同种族同语言,两国皇帝还是表兄弟,组成了同盟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了牵制他们而组成协约国。两个集团冲突不断,其中英国法国和俄国最先瓜分世界财富,而德国奥匈新晋崛起,并且其崛起速度之快让其他老牌帝国胆寒。两个集团冲突摩擦不断,欧洲如今已经是火药桶,只差一点火星即可引爆。而一旦引爆,欧洲内战,咱们中国就有了发展良机了。”
秘书杨度反驳道:“一派胡言,欧洲内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王茂如反问道:“请问前辈,这欧洲人内战,打得是什么?”
“自然是军队。”有人回答。
王茂如笑道:“答对一半,除了军队,打得还是资源,是后勤,包括枪炮,食品,钢铁。如是咱们抓住机会,向欧洲倾销咱们国家产品,国富民强岂不是指日可待?”
杨度笑道:“说来说去,还是牵扯到你们商人那里,秀盛啊,你是时时刻刻不忘赚钱呢。”其他人也哈哈笑了起来,都知道他最近开了一家罐头厂,因为内务部的关系,驻守在直隶的北洋陆军第一师,第三师,以及新近组建的北洋陆军第七师都下了订单。要是罐头厂建成了,光是每年从军队中拿到的订单,收益就有几十万大洋。
王茂如嘿嘿一笑道:“各位没有想过赚钱不成?什么水壶,军被,军靴,武装带,子弹,枪炮,罐头,铁杯子,叉子勺子,欧洲人一旦打起来,或许一两年不会缺,然而一旦战争超过两年,这些东西就缺急了,诸位发财的机会也来了。”
杨度又笑道:“你倒是抢了梁财神的饭碗了。”
王茂如心说你丫这不是挑拨梁士诒整我吗?看来你个杨大秘书长不咋地,心眼挺坏,便哈哈一笑道:“晚辈哪能跟梁老比,他考虑的都是一国之财,我考虑的,只是一家之财,我轻松多了,哈哈。”
梁士诒脸色这才转好,袁世凯点点头道:“不错,你倒也有能让大家赚钱的本事。”就因为袁世凯这一句话,北方商界联合会便要他做会长,王茂如推脱下去不肯担当。倒是商界有什么纠纷,别人去求王茂如,他秉公协调,颇有名声。
六君子十三太保都是极力鼓吹帝制的,有人建议说大公子想要继承皇位,万万不可没有军权,建议大公子去领兵,袁克定便请父亲让他带兵。
袁世凯在没有当大总统之前,让自己子女做官任要职,可是当了总统之后,为了避嫌,反而不允许袁家人出来做官了。不过北京兵变的时候,袁世凯发现手下派系林立,他已经逐渐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
于是,袁世凯在掌握政权之后便着手重建自己的军队,而这时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蒋方震提出编练“模范团”以重整军威,袁世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各级军官分别充当军官和士兵,建制为团,训练半年后派到各师充当军官,以改造优化军队中的军官结构。
最开始的时候,袁世凯打算让云南来京的蔡锷(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才生,辛亥**时任云南都督)担任“模范团”团长,但这一提议因遭到北洋系将领的反对而作罢。袁克定在听说此事后,便也想学习袁世凯当年小站练兵的经历,于是他就向老头子提出由他来担任“模范团”团长。袁世凯开始觉得不妥,袁克定便说自己在德国的时候,发现德国皇族在国内只能担任军职,不得干涉内政,这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好办法。
(没法子,一直在审核中,我只好删减了一些内容,不足两千字,有些地方也有点儿生硬,等到审查之后再重新上传完整内容吧。只是奇怪出现什么需要审查的内容了,王茂如舌战群儒,没什么不和谐的地方啊)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三十八章 袁府家宴
第三十八章袁府家宴
王茂如做在美国发石油财的时候,正因为刺宋案南方发生二次**,北京地区也发生了学生运动,甚至保定陆军大学学生闹气事端罢课游行,袁世凯敕令整顿学风。一些学生被抓捕,保定陆军大学参与闹事学生立即开除,这令各国大使非常震惊,北京政府与西洋大使们的关系非常紧张。王茂如借口俄国大使夫人举办生日宴会,替北洋政府官员跟各国大使重新修好关系,不但平息了这次外交指责,还让大公子袁克定跟外国人拉近了关系。甚至因为这次事件,袁世凯愈加对王茂如欣赏起来。
陆建章派手下秘书找到王茂如,说明大总统想见一见你,王茂如淡淡的点点头说知道了。等人走后赵佳诚道:“秀盛,你不愿意见他?”王茂如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怎么不愿意见他,只是这个邀请晚了将近,两年前他就该见我,却只是随便打发我去教育部,当真把我当文人了。”赵佳诚道:“原来如此,那此去秀盛你要准备怎么待他?”王茂如笑道:“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瀛台,原来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袁世凯第一次接见了王茂如,却是袁世凯举办家宴。因为袁克定推荐王茂如,其他人也推举王茂如是大学问家,《大国崛起》作者,作为外交部高等秘书的顾维钧也颇得袁世凯的欣赏,因为顾维钧在一旁推荐说王茂如对于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分析国内无人能及。王茂如跟着袁克定在晚辈那桌吃酒,等酒席散了,有人传话给王茂如,让他过去,便与袁克定一同到了内务。一进屋,吓了一跳,屋里十多个人,定眼一看,什么十三太保等等都在此,袁世凯倒是直接,道:“秀盛先生?你终于肯来见我了。”说的好像是王茂如恃才傲物一样。
王茂如笑着敬了一个晚辈礼各各位,这里面就他岁数最小,而且袁世凯举办的也是家宴,敬个晚辈礼数也是恰当,道:“晚辈岂敢,晚辈岂敢。”
“你胆子好大,我给你教育部的经费审计科科研都不当,倒是跑到美国发财去了。”袁世凯道。
王茂如说:“哈哈,当不得发财,只是略有所成,比起财神爷来,晚辈是小黄鱼见着海鲸鱼了。”
梁士诒晒然一笑,杨度道:“小狐狸,真会说话。”
“国士无双杨皙子前辈谬赞了,谬赞了。”王茂如冲杨度敬了一个抱拳礼道。
袁世凯道:“我听克定和顾维钧说你通晓国际形势和欧洲各国秘闻?你便说一说这欧洲形势,对欧美有何见解。”
王茂如立即叫道:“大总统阁下,下官断言,欧洲必将一战,欧洲必将一战呐”
“荒谬,荒谬”一旁肥壮的曹锟叫道,“你懂得什么?还欧洲必有一战,欧洲百年和平,哪会一战?”
其余人忙问何出此言,袁世凯也很好奇,问道:“秀盛,不要危言耸听。”
王茂如忙拱手谢罪,道:“下官非危言耸听,如今欧洲各国积极备战加大进口,就是为了备战。各位前辈也知道,欧洲共有七大国,分别是英国,德国,法国,奥匈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德国和奥匈国同种族同语言,两国皇帝还是表兄弟,组成了同盟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了牵制他们而组成协约国。两个集团冲突不断,其中英国法国和俄国最先瓜分世界财富,而德国奥匈新晋崛起,并且其崛起速度之快让其他老牌帝国胆寒。两个集团冲突摩擦不断,欧洲如今已经是火药桶,只差一点火星即可引爆。而一旦引爆,欧洲内战,咱们中国就有了发展良机了。”
秘书杨度反驳道:“一派胡言,欧洲内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王茂如反问道:“请问前辈,这欧洲人内战,打得是什么?”
“自然是军队。”有人回答。
王茂如笑道:“答对一半,除了军队,打得还是资源,是后勤,包括枪炮,食品,钢铁。如是咱们抓住机会,向欧洲倾销咱们国家产品,国富民强岂不是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