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漂舟
既然现在岛屿已经到手,似乎可以考虑多种植一些蔬菜瓜果,让更多人收益才是。
“晨子哥,想啥呢。牌都准备好了。”
喜子将麻将牌翻倒在桌面上,见江逸晨坐在那里发愣,连忙催促一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于是,这唯一亮着灯光的岩洞,不时传出清脆的哗哗洗牌声和喧笑声,打破了夜色笼罩下海岛的幽静。
石锁儿虽然不善言辞,但麻将技术居然不赖,上手就连胡了两把门清一条龙,令人刮目相看。
江逸晨不禁暗暗感叹,麻将这东西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至今仍长盛不衰,真不愧是生命力超强的国宝级游戏,上至庙堂,下至民间,男女老少,随便拉出一个就是熟手。
喜子嚷嚷着新人手气旺,一点儿也不奇怪。
果不其然,接下来就是喜子和来顺儿的表演时间了,二人交替听、胡,不亦乐乎。
江逸晨放松心态,就是陪他们玩玩儿而已,输赢并不当回事儿。
他一边与石锁儿、来顺儿交流着岛上的一些事情,一边随手摸牌出牌。
两圈下来,别说胡牌了,连个听都没上过。还点了两回炮,让喜子连连称赞他是心地善良的送财童子。
可事情就是这样,你越不在意,反而越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变化。
新的一把牌摸上来,江逸晨拈起单张的北风,正要随手打出去。目光不经意地扫了扫牌面,突然发现,这把牌竟然是罕见的十三幺坯子。
他赶紧加北风收回来,插入牌列中。
“晨子哥,第一张就拿不准啊,憋啥大牌呢?呵呵。”喜子咧嘴笑道。
“晨子哥今晚一把都没开张,当然得好好算算了。需要啥牌吱应一声,别客气。”来顺儿关切地说。
“看你们自个儿的牌,操那么多心干啥。”江逸晨瞪了他们一眼,随后仔细数了一下牌面,果真是绝佳的坯子,居然只差两张便可上听。手气开始好转,难道风水变了?
他梳理好牌面,随后打出一张五条,大伙儿依次出牌摸牌。
到了第五轮,随着一张九条的到位,牌面顺利上听。江逸晨再不在意,此时的内心也不禁起了微澜,毕竟这还是他头一回摸上这样的牌胚子。
此时,喜子右手拈起一张牌,大拇指往牌面一捋,嘴角顿时咧开。
江逸晨心中微微一紧,糟糕,好不容易上的大牌就要让这家伙毁了。
谁知喜子并没有马上胡牌,反而犹豫起来。大伙儿见状也明白了,这家伙八成是觉得番数不够大,正在考虑要不要再贪一下。
“能胡就胡了吧,怪不容易的。”江逸晨故意用言语刺激。
喜子闻言一赌气,打出一张南风。
继续摸牌,一轮、两轮,期盼已久的红中终于出现在江逸晨手中。
“自*,胡了。”他吁了口气,将面前的牌推倒。
“总算开张了,不容易啊。瞅瞅啥大牌啊这是?呵呵,十三不靠,挺不错的。”对面的喜子匆匆扫了一眼,便草率做出结论。
“你啥眼神儿啊,这是十三不靠吗?”来顺儿斥了他一句。
“不会吧,难道是……”喜子脸色一变,连忙伸长脖子仔细查看。
“呵呵,不好意思,自*十三幺。十五番。”江逸晨微笑着说道,此时还真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哇靠,胡这么大的牌,怪不得刚才忽悠我呢。”喜子夸张地拍拍脑门,将自己的牌摊开。
原来,他刚才的混一色加对对胡其实已经可以胡牌,就想贪一下,将一对儿南风打掉做清一色,谁知偷鸡不着蚀把米。
自*需三家赔,江逸晨一把就将刚才输掉的全部收了回来。
这也是迄今为止所有人中胡出的最大一把牌。
接下来,喜子不服气,非要做两把大牌赢回面子。什么大三元、大四喜、九莲宝灯的一通招呼,结果越想做大的越胡不出,最后只得落了个惨败的结局。
“风水轮流转,明天到俺家,皇帝轮流做,明天到俺家。”
收牌时,喜子耷拉着脸,嘴里唠叨个不停。惹得大伙儿一通哄笑。(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章对椰果的憧憬、蟋蟀分选
次日清晨,大家一块儿出去走了一圈,检查昨天栽种树苗的情况。
石坑营养水的威力还是一如既往,不负众望。无论是葫芦洼边上的芭蕉树,还是银沙滩附近的椰子树,都挺直了腰身,因长途运输需要,修剪后所剩无几的寥寥几根枝叶,也是一片绿意,朝气勃勃。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对于江逸晨、来顺儿和喜子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并不足为奇。
石锁儿则不一样,芭蕉树倒还好说,但椰子树在粼江地区可是很难见到的,其栽种难度可见一斑。没想到到了这儿,居然就这么简单轻松地全部成活,看来晨子哥说的什么公司专利技术确有其事,而且相当厉害。
顿时,云沙岛和江逸晨等人在他的眼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得他平添了几分对前途未来的信心。
“晨子哥,这树啥时候能结椰果啊?”来顺儿望着椰树问道。
“这是高种绿椰,有四岁了。我估计明年就能结果子。”江逸晨估算了一下,加上空间混合冰水的催生因素,这个时间应该差不多。
“上回电视里演了一个琼州的旅游节目,那椰子树长得可高了,人要站在下面,这脖子都得仰到后面去才能瞧得着树顶。还有,那树干光溜溜的,连个杈子都没有,可不好爬啊。后来人家还专门训练猴子上树,摘了椰子往下扔。差点儿把记者的脑袋给砸开瓢了。”喜子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不禁有些担忧。
他长这么大,除了在电视里,现实中这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种奇特的植物。虽然现在还不大,但就冲石坑营养水的能量,他毫不怀疑这些椰树完全能长到电视里同类的高度。
“这种椰树最高能长到二十五米以上,确实有点儿难度。喜子,你小子打小爬房上树的,身手不是挺利索嘛,顶替猴子应该没啥问题吧?”江逸晨打趣道。
“咱哪儿能跟猴子比呢?来顺儿还差不多,他们是亲戚。”喜子连忙推脱道。
对于这种身手矫捷、跟人类有些相似的灵长目动物,他确实很有些羡慕和好感,但实在是自愧不如。
去,来顺儿瞪眼作势欲踢,喜子赶紧躲开。
“呃,其实有别的办法,比如把竹竿绑上钩子,伸到顶上去就把椰子钩下来。如果不够长的话,还可以接竿。”一直沉默的石锁儿突然发言了。
“哦,这倒是好主意。不过要是二十几米长得用粗竹竿,份量不轻,举着不容易掌握平衡啊。”江逸晨又提出新的问题。
“竹竿是重了点儿,还有个法子。电工脚扣你们见过没有,套上那个爬电线杆子都没问题。到时候我用木料、铁丝和胶皮做两副就行了。”石锁儿并没有被难住,很快想出了别的办法。
“嘿,要说有个专业木匠就是不一样,往后这些事儿都交给你了。小伙子要努力,以后跟着我混,有前途,我看好你。”喜子用港片的台词鼓励道,并拿出社团大哥的架势伸手在石锁儿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石锁儿面对领导的鼓励,有点儿尴尬,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来顺儿知道喜子的大哥瘾犯了,将他推到一边去。
“行了,其实果子还个没影儿呢,咱们现在讨论这个有点儿超前了。”江逸晨摇摇头,于是带着三位手下离开此地,开始今天的工作。
石锁儿今天就算正式开始上班,由来顺儿带着四处走走,先熟悉环境再分配工作。有了他的加入,岛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得以缓解。
下午的时候,来顺儿让石锁儿帮忙,在洞外的一个石头平台上,将处理好的蛐蛐罐一溜儿排开,然后提出两只竹笼,准备给里面的蛐蛐分配住房。
这相当于从大集体宿舍分到单间,待遇级别大为提高。
江逸晨见状,也走到旁边饶有兴致地观瞧。不过他对于蛐蛐的品相等级并不了解,只知道个头儿大的肯定比小的好。
“先把最好的挑出来,放到前面这几只罐子里。”
来顺儿交代道,同时做示范,将一只竹筒伸进竹笼中,对准目标蛐蛐的头部,另一只手拿着根引草,捋蛐蛐尾巴,将其赶进竹筒。
然后把竹筒拿出来,在敞口的蛐蛐罐沿上磕两下,将蛐蛐倒入罐子中,随即盖上盖子。
“啥样儿的最好啊,就是个头儿大吗?”石锁儿问道,看样子也是个外行。
“嗯,头圆、牙大、腿须长,颈粗、毛糙、势要强。就照着这个标准选。”来顺儿一边解释一边用草指点着笼中蛐蛐的各个部位。还把另一只小竹筒交到石锁儿手上。
石锁儿点点头,打开旁边另外一只竹笼的门,学着来顺儿刚才的样子给蛐蛐搬家。
“来顺儿,这岛上的蛐蛐到底咋样儿啊,能打不?”江逸晨看着他们挑选蛐蛐,不禁问上一句。
“说实话,品种一般般,可咱们不是有好东西吗,养上几天就是猛将了。”来顺儿信心十足地回应。
等五十个罐子全部装上住客,来顺儿还用水笔在表面做了记号,应该是标明蛐蛐的不同等级。
傍晚的时候,来顺儿专门为江逸晨进行了一场斗蛐蛐表演赛。
先是由两只体型相仿的蛐蛐较量,其中一只已经用特种蔬菜和营养水喂养了几天,另一只则喂的是葫芦洼普通泉水和野菜,做为对比样本。
双方始一交锋,高下立现。只见前者步伐灵活、速度快,牙口更是凶猛。后者单独来看还瞧不出什么,但同场一比,明显呆滞许多。决斗开始没一会儿,后者就被前者咬得连滚带爬,满场逃命。
“呵呵,还挺灵的啊。”江逸晨笑道,没想到区区几天,饮食对于斗虫的影响就如此巨大。
石锁儿也瞪大眼睛,那只胜利者的勇猛程度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而原因据说什么吃了什么特制的食物。
来顺儿连忙用小网罩将失败者罩上,斗赢的小家伙跳到一旁,振翅发出响亮的鸣叫。(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一章状态保持问题、木匠带来的便利
接下来,来顺儿又取出两只条件几乎一致,都享受了几天特种饮食的蛐蛐进行战斗。
结果两个小东西斗得势均力敌,双方轮番使出“吹夹”、“喷夹”、“背夹”、“荡夹”等绝技,战况精彩纷呈,令观众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因担心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未等胜负分出,来顺儿就使用引草将两者分开。
“不错,确实够猛。”江逸晨站起身,给出肯定的评价。
他琢磨了片刻,接着又问来顺儿,目前来看这些蛐蛐顶多也只能算“窝里斗”而已。要是在外面碰上了名产地的高级品种,情况会如何?
“没有实地较量过,谁也说不准,再说我也没见过那些名贵品种。不过感觉上应该有的一拼。”来顺儿想了一下,用比较保守的态度说道。
“嗯,不要好高骛远,能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试试水,至少可以给明年积累经验。”江逸晨点点头说道。
今年蟋蟀的日子已经所剩不多,又是初次试验,期望值确实不能定得太高。
另外他又提醒来顺儿,这件事情只是做为一项小副业,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进去。
来顺儿和石锁儿将台子上的蛐蛐罐整理一番,然后开始给新住户们喂食喂水。
江逸晨见状,想起了一个问题。
最近他在网上浏览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到当前的斗蟋蟀市场赌风盛行,无论何种规模形式,哪怕是那几个正规的大型比赛,明的暗地都会有人坐庄,大量的爱好者下注参赌。
这就是现状,也可以说是人性。否则斗蟋蟀比赛也吸引不了这么多人的参与。
这种事情并不以他的好恶而有所变化,他最多也就能管住身边的几个人。
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参与的各路资金量越发加大。利益驱使下,作弊现象也时有出现。据说常用的伎俩有给蟋蟀的牙钳上涂抹辣椒、给蟋蟀喂食兴奋剂等等手段,以使得自己的选手更加勇猛。
为了避免此类“老千”手段出现,维护公平,比赛组织者现在通用的对策是,参赛前五天,玩家们的蟋蟀要送到“公养棚”,必须先用萝卜熬的水洗澡,由赛场的工作人员统一喂食、统一上水,养户不得动手操作。而且公养棚要上好几道锁,多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门。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
岛上的这批蟋蟀之所以如此勇猛,显然是因为食用特种蔬菜和营养水产生的效果,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蟋蟀们是天然野生的,享用特殊饮食也是短期之内的事情,对于其根本体质的改善恐怕很有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那些搞兴奋剂的也有一定相似之处。
如果从小进行人工喂养那就是另外的情况了。
既如此,将这批蟋蟀卖出去,再到比赛现场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无法接触特种饮食,它们的状态很可能就会逐渐衰减。至于衰减程度则不好说,因素太多,但如果因此影响比赛成绩,那么反过来就会影响己方的信誉和出售价格。
当然,现在已经接近深秋,留给蟋蟀打斗的时间所剩不多,能扛过这段儿就成。
为了延长这些斗虫的状态,恐怕还得加料了。根据以往的经验,空间冰水原液的能量与稀释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想到这里,江逸晨背过身去,待他转回来,手中出现了一个装着淡绿色透明液体的玻璃瓶,容量大约五百毫升那种。
他将玻璃瓶交给来顺儿,告诉他这是一种特殊的浓缩营养水,比葫芦洼边上石坑里的更高级。将它与泉水按一比二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用来喂养蟋蟀,一直到出售为止。
再有,回头把蟋蟀卖出去后,要保持与收购点老板的联系,以获取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来顺儿接过玻璃瓶,也不多问,便点头答应下来。
石锁儿自上岛之后,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也开始显露自己的手艺。
而大伙儿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工作生活都改变了许多。
以前很多凑合用的东西,经过他的改造,也拾缀得正规起来。
比如岩洞内的顶部照明灯,原先只是用两根水泥钉挂着,然后电线顺着石壁而下,需要点亮的时候,就将插头插在从蓄电箱引出的接线板上。
石锁儿嫌使用麻烦,于是从电料箱中找出开关面板、插座面板以及电线,对洞内进行重新布线。
分出双控开关,一个固定在入洞左手墙壁,另一个固定在石床床头上方。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对顶灯进行控制了。
还将插座面板分别置于石床两侧、餐区一侧,便于手机、剃须刀等小电器随地充电。
这严格来说本属于电工的初级活儿,但岛上肯定分不了那么细致。
还有岩洞的洞口,目前只是使用一道竹帘与外面隔开。这东西挡风能力实在有限,天气暖和的时候倒是无所谓,能挡住蚊虫就行。但眼瞅着天气就要一天天转凉了,到了冬季寒风往里面灌,竹帘子肯定不顶用。
于是,石锁儿动用现成的木方、木板、大芯板之类材料,做了一樘双开门,门框两侧及上方不规则空隙则用石块儿和泥土进行封堵。门扇装上合页、木拉手和插销,再套上一把挂锁,岩洞驻地的大门就算正式完成了。
别小看这东西,现在从外面看上去才像是一栋居所的门面,此前无论怎么瞧也只是一个山洞而已。
另外,岩洞中当前只有三个成品大货架,除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工具、物资之外,个人物品也放在上面。
石锁儿与来顺儿他们商议了一番,用剩余的木板等材料制作了几个小型置物架,安装到各个相关部位的墙面上。
岩洞外的平台上,现在每天都要响起呲啦呲啦的锯、刨声,以及木工锤的敲击。
随着这动静的延续,木工台、燃气灶台、脸盆架、挂衣架、镜箱、鞋架等等也纷纷出现。
有了这些物件,驻地变得正规起来,生活上方便了许多。这也是木匠能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吧。(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二章 花鸟鱼虫市场、看货
数日后的一个清晨,蓝箭630驶离了天然小码头,向龙湾村方向疾驰而去。
岸上,喜子带着石锁儿将撤下来的跳板和竹篙往南边搬,与沙滩躺椅、遮阳伞存放在一处。
随后他招呼一声,两人一前一后往山上走,开始今天的工作。
快艇驾驶舱内,来顺儿端坐于驾驶座位上,手把方向盘,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
“放松儿,老这么端着架子很累人的。再说这海面上也没画个车道线,就算跑歪儿也不会有交警来找你的麻烦。”
江逸晨坐在旁边的座位上,见状指道。
“哎,我知道了。还是海上好啊,没有红绿灯,没有十字路口,城里那车我瞧着头都晕。”来顺儿头附和,身体也随之放松了一些。
江逸晨又观察了片刻,看他的操作动作还算规范,以前自己教的技术要领貌似也没还回来。于是慢慢放心了,身体靠在椅背上,侧头望向窗外的海景。
自从购买快艇以来,一直是由自己驾驶,当初的新鲜劲儿逐渐过去,现在做做乘客,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儿。
快艇的后甲板上,搁着需要更换的液化气罐,以及几大包葱姜调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绑了绳子的竹筐,面上盖一块白布。筐内装着一堆由细条竹篾编成的长条形小竹笼,每只竹笼中住着各种蟋蟀五、六只至七、八只不等。
这些小竹笼都是石锁儿的作品,由于要得急。做工不算太细致,但却很结实。
这也是来顺儿此行的目的,准备一上岸就前往城南的花鸟鱼虫市场,将这批货色销售出去。
前天夜间岛上的几人又出动了一次,新捕捉了一批蟋蟀,并从中挑选出四十多只比较像样儿的留下来,现在正住在上回购买的那些陶制蛐蛐罐中,照例用特殊饮食供养着。
由于季节的原因,今年最多也就搞这么两批了。
半个小时后,快艇抵达金昌俱乐部码头。泊好船。二人一起将各种货物卸下,液化气罐交由码头工作人员代劳更换。
接着江逸晨到外面租了一辆面包车,将其它货物装上。汽车随之启动,离开了龙湾村。
司机根据客人的要求。先将他们带到了位于南城边的“福龙”花鸟鱼虫市场。来顺儿提着竹筐在这里下车。
随后面包车继续向城里驶去。
因为张凤兰那儿以及鼎香园都找江逸晨有事情。所以他不能在这里耽搁了。蟋蟀的买卖全部交由来顺儿处理。
来顺儿手攥住绳索,将竹筐往肩上一搭。徒步走进福龙市场。
向保安打听了一下,根据指示很快找到了蟋蟀贸易区。虽说已经过了今年的高峰期。但目前来看人气还算可以,看货的、试斗的、谈价的,人头攒动,每个店铺门口都不断进出着形形色色的顾客。
另外,据说现在饲养技术大为提高,使得蟋蟀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整个市场自然也受益匪浅。
来顺儿先是四处溜达,看货品,听人家侃价,了解了解市场行情。
大约逛了一个小时左右,他感觉差不多了,于是背着竹筐走近一家名为“德胜阁”的店铺。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这家店铺的规模瞧上去不小,二来是门前还挂着收购蟋蟀字样的牌子。
“陈先生,请慢走。”一位四十多岁、腆着个大肚子、长了一对儿金鱼眼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将两名客人送出门。
“邢老板,留步。”手中拿着两只蛐蛐罐的客人转头说道,随后离去。
看样子这位就是店老板了,来顺儿随着他进屋,四处环顾了一番。
店里的装修古色古香,墙上挂着字画,实木多宝阁、太师椅、陈列架摆放得错落有致,还有一张镶嵌大理石的八仙桌。
陈列架和柜台上摆着各种小玩意儿,除了各种材质、档次的蛐蛐罐及配套用品,还有玉石、鼻烟壶、小摆件等杂物,看来这家还经营旧货古玩之类。
“老板,你这儿收购蛐蛐吧。”来顺儿也不耽搁了,直接说明来意。
“哦,小老弟,你有什么货,拿来瞧瞧。”邢老板回应道。
同时上下打量了面前的小伙子几眼,面皮较黑,头发有儿长,衣着朴素,还带着个竹筐,瞧模样应该是从乡下来的。这样的顾客他接待过不少,估计也就是粼江附近一带的村民,不会太远。
来顺儿答应了一声,然后放下竹筐,从里面取出一只长条小笼子,搁到柜台台面上。
邢老板不经意地拿过来一瞧,笼子里有五、六只大小色泽不等的蛐蛐,正在慢慢爬来爬去,看品种就是一些普通的金钱黄、茄皮紫、黑麻头之类,至于品相,从他专业的眼光来看,也很是一般。
“还有吗?”邢老板语气平淡地问。
“有。”来顺儿答应一声,又拿出两只小竹笼搁在对方面前。
邢老板用目光一扫,跟刚才那只差不多,没什么很好的品种。从头部、色泽、斗丝、眼、脸、牙几个部分观察,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都是从哪儿拿的啊?”邢老板已经对此做出了评判,一批大路货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