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漂舟
“牛甸乡那边。”来顺儿说了个自己知道的地方,那儿有山。
“牛甸啊,前些日子倒是来过几个。五块一只,全要了。”邢老板听到产地,心中更是确定。随即开出收购价格。
牛甸乡那地方的村民倒是有每年逮蛐蛐进城卖的传统,可惜从来没出产过什么名品。
“老板,你识不识货啊?五块一只,拿来喂鸡的还差不多。”来顺儿听了心中暗骂,于是说话也不大客气了。
正在这时,又有一位干瘦的高个儿中年男子进屋,与邢老板打了个招呼。
“邢老板,我要的货来了吗?”
“是武先生啊,早给您备好了。”
邢老板见了来客,笑容可掬,撇下来顺儿,从货架上取过一只精致的澄浆泥圆罐,递到对方面前。
“正宗咛阳产铁头青背,瞧这菩提头、银斗丝;还有这眼,黑如漆,突出额角;墨牙,色如乌金,黑而发亮。这虫儿斗性极烈,难得的上品货色,要是换成别人要,我可舍不得拿出来。”邢老板揭开盖,详细介绍斗蟋的情况,同时面带得色。
“嗯,不错。”武先生头,表示满意。随后将罐盖盖上。
他又问起价格,邢老板回应就按上回说好的价儿。
武先生拿过手包,爽快地从里面取出一摞红票子,出二十张递给对方。
“我这里还有别的好货,您要不要再瞧瞧。”邢老板见交易达成,心情愉快。又想再挖掘挖掘潜力。
武先生显露出无可不可的表情,随后邢老板又从货架上拿过几个圆罐,殷勤地介绍别的品种。
“老板,你再瞧瞧我的虫儿。”来顺儿先前见对方来了大客户,耐着性子等了一阵。此时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小老弟,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五块一只。你考虑好没有?”邢老板扭头说道,语气中带了一丝不屑。
“哦,让我瞅瞅。”那位武先生闻言,目光转到柜台上的三只小竹笼子上面。一时好奇,凑过来弯腰端详。
“哎,就是些牛甸乡的虫子。”邢老板在旁边搭了一句。
武先生看过之后,摇了摇头。
“这些虫子也就是拿来做陪练的,五块一只全包还真差不多。”
对于高级玩家来说,手中拥有再好的名斗蟋,光养不练的话也无法达到巅峰状态。往往还要准备上几只活靶子,以培养主角的斗技和杀气,就像人类拳王的陪练一样。(未完待续。。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三章 黑麻头的实战
德胜阁店的老板并没有瞧上来顺儿带来的蟋蟀,随口开出了五元一只的价格。
“俗话说虫不可貌相。蛐蛐是拿来斗的,不是拿来瞅着好看的。我的虫儿个个能打能咬。这样吧老板,从你店里随便选一个,咱们试试就知道了。”来顺儿憋了一口气,提出挑战。
“嗬,小老弟,还真不服气啊。我干这行儿都二十多年了,从来没有看走过眼。也成,这会儿没别的事情,让你长长见识。”邢老板更加认定这小伙子是个新手,不知天高地厚。此时临近中午,客流减少,干脆教训他一局。
说罢,他叫来一位年轻伙计,取来一具竹制的器皿,放置在八仙桌上。
这器皿有一个大号的铝制饭盒子大小,形状像南方江湖运河里行驶的乌蓬船,顶盖就像乌蓬船的蓬盖,成等边三角形状,中间最高,两头最低,是用像牙签般粗细的细圆竹棍穿制而成。
每根竹棍之间的间距约二到三毫米,人的肉眼无论站在哪个方位都可透过顶盖竹棍的间距很清楚地看清器具内的一切。整个器具制作得精巧玲珑又浑然一体。
如此专业的东东,来顺儿并不认识,他左看右看,目光有些茫然。
武先生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好心地解释道:
“这个东西叫做‘斗梭’,是专门都蟋蟀用的。这是过导笼,这是闸门……提起来中间就是斗场了……底部是平竹板上再覆以粗毛糙纸,打斗的时候就不会打滑……”
来顺儿瞧了一阵,总算搞明白了,心中不由感叹人家玩儿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器具都做得巧妙无比。哪像自己等人,随便弄个泥盆就斗开了。
邢老板把一只蛐蛐罐中搁在桌面上,再拿一只特制的开孔过导笼放进去,用绑着棉球的小竹棍把蟋蟀赶入过导笼中。然后用食拇两指堵住过导笼两头小孔提出来。将它的一头与斗梭的一端相接,再次经过小竹棍的驱赶,一只黄色蟋蟀便进入斗梭的一侧。
“这是一只油黄,在我的店里算中低档货色,也就两、三百块吧。你可以挑一只你认为最厉害的,不限个头儿、体重。”邢老板介绍道。
因为这种情况属于试斗,不是正式比赛。所以也不用搞得过于细致,比如使用专门的微型秤称量体重、配对以及其它复杂的程序就免了。
“邢老板,你这油黄,啧啧,有点儿……”武先生瞧了瞧斗梭中的黄色蟋蟀,觉得有点儿欺压对方弱小的感觉。但话说一半儿到嘴边便收了回去。
“呵呵。这位小老弟要长长见识,咱们用太差的那不是瞧不起人嘛。”邢老板微笑着说着,他只是想一局就搞定,让对方瞧瞧蟋蟀品种和实力的巨大差距。
“成。”来顺儿答应下来。然后目光在自己竹笼子里面扫视,最后挑了一只与对手体积差不多的黑麻头。
并借了店里的过导笼,有样学样,将黑麻头也弄进了斗梭的另一侧。双方目前是被梭中央的大闸门隔开。
邢老板让伙计用引草对黄色蟋蟀进行撩逗。扫它的触须、头部和身体,这引草端头是用黄鼠狼毛制成,夹入红木的细管中。黄蟋蟀很快被挑起斗性,振翅发出瞿瞿洪亮鸣声。
相比之下,来顺儿这边的装备就差多了,手中的引草就是一根用过的普通牛筋草。
武先生在旁边观瞧,不禁暗暗摇头,各方面的实力相差悬殊。这中一边倒的比赛似乎没有什么看头儿了。
不多时,黑麻头也兴奋地叫了起来,声音浑厚凝重,这一点儿倒是并不弱于对方。不过蟋蟀的鸣叫声在各种考评参数中并不是很重要,现场几人也没有太在意。
见差不多了,店伙计经过双方同意,一探手从蓬盖上方提起大闸门。原来一分为二的梭便合成一间“决斗场”。
两只蟋蟀终于碰面了。
只见那只“油黄”身体油亮,脑袋又圆又大,斗牙粗壮,一举一动沉着大气。颇具大将风采。
黑麻头个头儿与对方差不多,但脑袋与牙都相对要稍小一些。一般人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在行家眼里,两者已经高下立判。
两只蟋蟀对峙,似乎都在观察评估对手的实力。
几秒钟后,油黄率先发起进攻,也不玩儿什么花巧,往前一冲,直接将大牙往下戳,想把黑麻头挑起。
黑麻头稍微退了一步,大牙与对方正面磕撞,发出清脆的咔咔声,随后各自弹开。
试探过后,油黄再次进攻,双方的牙搅在一起。
油黄使出了“留夹”的招式,一埋牙就把对方死死钳住不放,腿脚发力一直往后拖。
邢老板、店伙计和武先生面色轻松,油黄的牙口很重,估计这一招留夹,对方黑麻头无法挣脱,而且时间越久越痛,最后只能被迫弃战。
来顺儿紧张地观战,毕竟这是首次面对专业的斗蟋,在岛上那些都属于业余的玩闹儿。
斗场中,黑麻头被油黄拖动,一步两步三步。
来顺儿的额头渗出了汗珠。
就在这时,黑麻头突然反击了,大牙一紧猛地往上一抬,竟然将油黄整个儿举起,然后转了半圈狠狠摔在地上。
嘢!来顺儿攥起拳头兴奋地大叫。
邢老板三人霎时呆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油黄居然被杂牌货玩了个“霸王举鼎”,在蟋蟀战斗中,往往是双方力量相差较大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定睛再看,那油黄从地上爬起,触须歪了,脚步有些踉跄,看样子摔得不轻。
黑麻头不依不饶,冲上前张开大牙往上一扬,紧接着借助向下的冲力直奔油黄的脖颈处咬去。这一招在斗蟋中叫做“绝命口”,是置对方于死地的杀招。
店伙计的经验相当丰富,也不等老板发话,迅速将引草探入斗场中,遮挡住黑麻头的脸,干扰它的视线。待决斗双方分开一定距离后,咔的一下落下闸门。
油黄这才算捡了一条命。黑麻头随之振翅发出胜利的欢叫。
来顺儿喜形于色,这些日子的心血没有白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四章 生意成交、出租大店铺的信息
黑麻头的获胜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
“嗬,有点儿邪门啊。”武先生弯腰将脑袋凑近斗梭,再次仔细观瞧这只品相一般但绝不寻常的黑麻头。
邢老板面色凝重,也低头在斗梭的另一端观察这只勇猛的黑蟋蟀。但左看右看,搜肠刮肚,脑子里将自己所知的“蟋蟀经”全部翻腾一遍,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
难道是因为油黄轻敌所致,让对方找了个破绽,侥幸得胜?嗯,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向来顺儿提出,想换只蟋蟀再斗一场。来顺儿此时已经是信心爆棚,自然爽快地答应下来。
武先生兴致大涨,见还有好戏,也不走了。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伙计则给在场每人沏了一杯茶。
稍微歇息了一会儿,邢老板换上一只咛阳产红沙青,这虫子养至深秋,重青翅中起红沙,正是斗性暴烈的时期。
继续引草撩拨,开闸,两只虫子斗在一起。
红沙青动作极为敏捷,黑麻头开始吃了一点儿亏,但很快熟悉了对方的套路,稳扎稳打。四个回合后趁双方角力,先主动后撤,再猛地一个冲顶,将红沙青撞翻在地,紧接着上前狠狠一口,将对手的左大腿给卸了下来。
“嗨!”邢老板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仿佛那里也痛得很。
这只红沙青价值四百多元,就此彻底伤残报废。
武先生则目光炯炯,大感兴奋。连续两场胜利,证明这绝不是侥幸,这位酗子的斗虫可真不简单啊。
邢老板眉头紧锁,眯眼近距离对着黑麻头观察了足足五分钟,然后提出要对它进行检查。来顺儿问了一下检查的具体内容,想了想也同意了。
武先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他明白邢老板的意思。
在斗蟋蟀圈子中,一些人利欲熏心。为获取赛场的胜利不择手段,搞出很多作弊的方法。比如早先最常见的就是服用兴奋剂,使斗虫在短时间内超常发挥,以战胜对手。
但自从正规比赛实行赛前公棚喂养制之后,这种方法就不大灵光了。
然后有人挖空心思,又想出歪招给蟋蟀装钢牙、烤瓷牙的,这种作弊的方法更为先进。科技含量更高,同时也没有时间限制。但缺点就是费用昂贵。
所以武先生并不认为面前这位衣着朴素的酗子能玩得起这种手段。
邢老板让伙计帮忙,用专业的检测工具配合放大镜,对黑麻头从头到脚进行了一番检查。结果更是令他惊讶,黑麻头不仅牙钳是如假包换的原装货,而且根据多年经验鉴定。也没有丝毫服用兴奋剂的迹象。
牛甸乡出产的斗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疑惑归疑惑,但生意还是要做的。
于是接下来,他又从来顺儿的竹笼中挑选了其它几只蟋蟀进行试斗,居然一个比一个猛,几乎都不逊色于先前的黑麻头。
观战中的武先生一时兴起,提出要用他刚买的铁头青背来上一局。
谁知比斗之下,价值两千元的铁头青背面对对方一只茄皮紫。五、六个回合中竟然不分胜负。由于这只铁背青头身负重任,还要参加一场几天后约好的大赛,不容闪失。于是斗局被人为打断,匆匆结束。
“小老弟,说实话,先前你这批虫儿我还真看走了眼。呵呵,别见怪啊。”
邢老板身为生意人,看风使舵自然是基本功。于是改换了一副笑脸。与来顺儿套近乎。又问长问短,打听牛甸乡的产地情况。
来顺儿自然也跟着客气几句。至于后者,则虚与委蛇,应付了事。
随后双方针对这批蟋蟀的价格进行了重新谈判,武先生也在一旁帮着撮合。
最后达成了协议,笼子中的五十二只蟋蟀,德胜阁方面以均价伍佰元的价格全部收购。
武先生做为见证人。插嘴说自己不能白忙活,于是用同样的价格从中分享了八只。
邢老板特别说明,因为现在已至秋天,斗虫的整体价格有所下降。如果时间早点儿的话还能卖得更高一些。
来顺儿说自己还有一批货,大约四十多只。邢老板则催促他尽快送来,只要品级相当,自己照单全收。
最后邢老板用电话银行将两万六千元的货款转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上,交易完成。至于武先生的,他们随后单独再算。
几人又闲扯了一会儿蟋蟀经,来顺儿将邢老板的名片收好,又给武先生留了电话。随后起身告辞,提着空竹筐走出德胜阁的店门。
离开花鸟鱼虫市场,来顺儿给江逸晨打电话,向他通报了生意成交的喜讯。
江逸晨此时正在鼎香园二楼的小库房里开会,于是会议暂停,起身走到窗边接电话。
获悉详细情况之后,他不由暗暗感叹。
几十只非名品的蛐蛐居然卖了两万多块,显然超出了他的预计,先前他可真没把这虫子的小生意当回事儿。
看来现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哪个行当都不容小觑啊。
接着,他让来顺儿先找个馆子吃饭,下午自由活动,在城里随便逛逛,再理个发什么的。毕竟在岛上待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到热闹的地方沾沾人气儿了。
玩累了就去广平街的出租房等他,今晚在那里住一宿。
江逸晨收起手机,回到座位上,会议继续进行。
与会人员还有吴大娘、褚连贵和刘敏秀,此时正在研究交流一张平面图纸。
原来,前几天小刘从别人那里获知一个信息,距离本店东边大约两百米外,有一条与合林街垂直的南北向支路,叫做西水井街。街上有一栋门牌号为十五号的三层楼店铺挂出了整体出租的告示。
随后她和吴大娘一起前往现场考察,还碰见了房东。于是楼上楼下,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觉得硬件设式面大体上还算符合新店的条件。就是这栋铺子面积过大,超出了上次江逸晨提出的要求,让她们吃不准,很有些犹豫。
商铺位于西水井街路口往北五十米左右,门脸看上去处于半新状态,整体建筑面积高达五百多平米。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五章 讨论大店铺的方案
会议继续进行,主题是讨论西水井街道的待租店铺。
那栋楼整体建筑面积达到五百多平米。
一、二层的营业面积加起来有四百平米。东面是一个大后院,店前的停车场有两排车位,显得很大气。
店内的水电设施齐全,而且配备了管道天然气,这一点倒是比许多地方都强。
停车场前的西水井街,街道路面宽度还可以,但商业氛围不足,这方面远逊于合林路。
商铺原先是一家中小型超市,因为经营不善,两个月前宣告倒闭,老板已经结清房租走人。
房东嫌分租麻烦,依旧想整体出手,开出的租金价格为每月两万二千元。但瞧这情形恐怕没那么容易租出去,估计好好谈谈,还有下降的空间。
在江逸晨回来之前,吴大娘等人已经商议过,觉得别的还好说,就是面积过大,对于一个麻辣烫店来说,似乎有浪费之嫌。另外这么大的门面,自己等人都缺乏相关经验,心里没底儿。
“哦,你们都觉得铺子太大了?”江逸晨手持建筑平面图,一边看一边问道。
“是啊,咱们现在这家店也不打算退,要是再加上五百多平米,整个粼江市也没有这么大的麻辣烫店啊。”吴大娘说道。
“我算了一下现在的客流量,其实再有个两百平左右的店就足够了。”刘敏秀在一旁补充道。
褚连贵没有发言,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江逸晨将平面图放到桌面上,连连摇了几下脑袋。
“你们哪,胆子也太小了。怎么,觉得麻辣烫就是一种小吃,不能登大雅之堂?”
吴大娘三人听了这话,不由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思路得换了。咱们的鼎香园开张也有一年多,诸位都是一同过来的。怎么个情况还不清楚吗?前些日子为了排个队居然都有打起来的,还把店门给砸了。呵呵,人家那到处开连锁的洋快餐都没这动静吧,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依我看,这家铺子挺好,咱们的鼎香园新店就要整就整个大的,一步到位。省得往后折腾起来麻烦。”江逸晨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说出自己的看法。
吴大娘的岁数摆在那儿,思想上多少有点儿保守,这么大的跨越自然令她有匈疑。
刘敏秀与褚连贵则不然,听了小江老板的话后,好胜之心被激起。脸上也出现兴奋的表情。这明显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啊,想想看,从一个小门脸变成一家五百多平米规模的大店,自己的地位岂不是很自然地跟着水涨船高。这做大店的什么经理主管的感觉,与小店可完全不一样啊。
“对,人家的火锅店、烧烤店还有面馆都有很大规模的,我相信鼎香园一定没问题。”刘敏秀快速转弯。做出积极表态。不管那么多了,大不了自己今后勤学多充电,无论如何必须守住大堂经理这个位置。
“大就大点儿吧,现在的客流直接搁上去可能有点儿少,估摸着过一阵子就会补上来。”褚连贵说道。
他琢磨了一下,目前鼎香园的客流量相对于新店来说固然不足,但应该是受规模限制。一旦营业面积扩大,相信客流也会随之上升。
“其实。我们的思路还可以拓宽一些,新店还以麻辣烫为主,但是可以搞一些多种经营啊。比如烧烤、凉菜、炒菜、甜点什么的都可以,反正地方够大。”江逸晨继续提示道。
其实如果不考虑客流的话,面积越大经营越灵活,难得碰上这么大的铺子,机会不容错过。
“嗯。这么大的店,要是光做麻辣烫确实有点儿单调。对了,现在城里的酒楼办婚宴很吃香,我听说排队都要提前一个月呢。”刘敏秀也循着思路动开了脑筋。
“没错儿。现在的小年轻,都好面子讲排场,结婚摆酒席没个几十桌的根本拿不出手,街上的一堆小馆子可办不了这差事儿。咱们新店地方大,还有后院子,要是接上婚宴,临时请几位大厨来帮忙都成。”褚连贵做出补充说明。
“呵呵,看吧,这就是大铺子的好处。随便动动脑子,花样就能出来一串儿。不过具体要做什么,还得看将来的实际情况再说,划算才行。”江逸晨笑道。
吴大娘听他们讨论得火热,也被打动了,参与进来。
她说那家店原先的超市做过装修,地面平铺大方磁砖,墙面浅色壁纸,顶子是方块石膏板,瞧着成色都还行。能用的地方修整修整尽量留下,可以省一笔不小的费用。反正自家的买卖是以麻辣烫的味道来吸引顾客,不像有些店大头儿得靠装修风格。
当然,厨房、操作间、柜台、卫生间那些地方基本上就得完全重建了。
另外,由于原来的超市是那种大开间布局的,一层食品、二层日用百货加衣物,隔断墙不多。这样倒是省了拆除的麻烦,不用整一堆建筑垃圾,直接搬过来重新布局即可。
根据平面图纸,几人大致讨论了一下关于新楼的功能区域分配。
新鼎香园以大型快餐店的形式出现,一、二层都做营业大厅,这样营业面积可以达到四百平米左右,三层做办公室、会议室、库房、管理人员宿舍等,后院很大,届时可以考虑搭建一栋两层的活动房,做为员工休息室、杂物间之类。
这一分配,大家都发现了面积大的好处,各种功能区域可以划分得细致而齐全,客流进出、交通路线也很容易灵活控制,以达到高效率。完全没有小店那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几人越讨论越兴奋,于是大方案就这么定了下来。
下午,刘敏秀带着小江老板专门到西水井街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江逸晨里里外外看了一趟,感觉与平面图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于是便确认这件事情。交代刘敏秀做为己方代表,次日和吴大娘一起与房东进行租金价格以及各项具体条件的谈判。
先把铺子搞定,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安排。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二十六章 租下新店、筹备工作开始
傍晚,江逸晨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回到广平街的住所。
此时来顺儿已经在楼下等了一阵子了,期间还遭到小区保安的数次盘问。先是问他有什么事,找什么人,后来又说最近楼道里的小广告暴增,问是不是他贴的,为此还检查了他的竹筐。
“呵呵,你小子才剃了头,就这么不招保安待见,以前还没觉得他们有多负责任哪。”江逸晨望着身着夹克衫、脑袋上新整了个板儿寸发型的来顺儿,不由打趣道。
“啥啊,穿了身黑皮就觉得自个儿了不起,其实还不是一样从乡下来的。还拿俺当贴小广告的,呸,狗眼看人低。”来顺儿不忿地说道。
“好了好了,跟我上楼。”江逸晨挥挥手,进单元门往楼上走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