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直至最后,陈松开口,打破了沉默与尴尬。
“其实我想到了一个方法。”
“不知可不可以缓解诸位的麻烦。”
随着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好奇看向陈松。
“老夫是这么想的。”
“李相你无非就是不想拿出金银之物,认为不合理,这情理之中,老夫认可。”
“而律木先生,无非是认为归还十二城,若毫无回报,对吧?”
陈松说出两人的问题。
“对。”
“没错。”
二人也直言不讳,并没有半点遮遮掩掩。
得到二人的回答,陈松继续开口。
“那这样可不可以。”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不希望发生战争,如今天命浮现,我等应当砥砺前行,为生民考虑,故而,由弗洛王朝支付三万万两白银,给予匈奴国。”
“而我大金王朝,遣派十万僧人,前往匈奴国与大夏王朝,建设寺庙,超度怨魂,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匈奴国与大夏的国运。”
“也算是为当年的过错给予补偿,而大夏王朝放下成见,修改史书,诸位觉得如何?”
“当然,僧人的所有费用由我大金王朝支付,不需要大夏王朝和匈奴国支付任何。”
陈松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扶罗王朝给银子。
大金王朝派僧人建立寺庙,超度亡魂,从而增加国之气运。
这话一说,众人的确有些惊讶。
这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居然舍得自己掏腰包,就为了不宣战?
这有些耐人寻味啊。
不过提到了天命二字。
众人的注意力不由集中在这上面,毕竟天命二字,吸引力的确很大。
两大王朝宁可自讨腰包,肯定是有所图谋,这天命值得去研究啊。
否则的话,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是巴不得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宣战,甚至打的两败俱伤最好。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只需要修改一下史书就可以得到十二城,这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
至于僧人过来建立寺庙,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超度亡魂,对大夏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国运。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行。”
“三万万两白银不够。”
“五万万两白银,外加上五十座铁矿。”
“这是我匈奴国最后的底线。”
哈律木出声,认为三万万两白银少了。
“三万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
“再者,匈奴国国运已经开始衰败,如若请来僧人超度怨魂,也算是可以弥补一二。”
“倘若匈奴国当真不愿,那大金王朝退出调和。”
陈松有些没好气了。
在旁人看来,匈奴国的确贪得无厌了。
“扶罗王朝也退出调和。”
扶罗王朝也跟着开口,似乎有意在给对方施压。
果然,话说到这里了,哈律木有些不敢叫嚣。
他微微沉默,思索一番。
最终叹了口气道。
“五万万两白银,铁矿可以不要,这是最后的要求了。”
哈律木出声,铁矿山不要,但五万万两白银必须得拿回来。
此言一出。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的使臣,皆然皱眉。
可两人你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你一眼你。
最终半刻钟后,纷纷点头。
“五万万两白银可以。”
“就这样定了。”
“李相,杨大人,你们觉得如何?”
陈松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同时将目光看向李善与杨开。
“如若只是这个要求,大夏可以答应。”
“杨大人,你觉得如何?”
李善不假思索,直接答应下来了。
因为这个条件,的确比预想好太多了。
边境十二城归还,大夏国运增强。
不需要补偿任何银两出去,相当于白白拿回十二城,还有僧人过来超度亡魂,大夏王朝也能获得国运。
怎么看大夏王朝都没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此事。”
“老夫觉得可行。”
“但,毕竟涉及到议和结果,老夫还是要去问问陛下。”
杨开其实也很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事还是要问问永盛大帝,当然问不问皇帝不是主要的。
而是顾锦年没有在现场。
必须要由顾锦年做决定。
然而,杨开此言一出,扶罗王朝使臣之声不由响起了。
“扶罗与大金王朝,为何调和战争,几乎是付出极大的代价。”
“却没想到,大夏王朝还是不给面子。”
“杨大人,银子不要你们出,矿山也不需要你们给,大夏龙炮也不需要拿出来了,现在只需要修改个史书,这也不行?”
“修改史书,也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并非有其他图谋。”
“难不成这史书修改,能损失大夏王朝的国运?”
扶罗使臣有些没好气。
的确,他说的没错,修改史书不是一件大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可如果修改一下史书,便可以收复边境十二城,这的确是一件喜事。
听到这话,杨开不由立刻出声。
“老夫并非是此意。”
“只是觉得有必要与陛下汇报一二。”
杨开出声道。
“算了。”
“此事本相做主。”
“议和条件可以答应。”
但下一刻,李善开口,他不啰嗦,直接答应这个议和条件。
这议和条件对大夏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
“好。”
“那就按照这个走。”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使臣瞬间露出喜色。
不过就在此时,哈律木继续开口。
“还有一个条件。”
“加设防线。”
“既十二城归还,十二城外,要加设一道防线,否则的话,匈奴国将人人自危。”
哈律木出声,这是他额外加的条件。
“若在大夏管控范围内,这个条件可以答应。”
不等杨开出声,李善直接答应下来了。
加设防线,也说的过去。
前提是要在大夏王朝的监督下。
“可以。”
哈律木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了。
如此,众人几乎不给杨开任何一点说话的机会。
直接起草一份议和契文。
李善很直接,要代替大夏王朝签下这份议和契文。
“李相,此事必须要禀报陛下,不可就此签下啊。”
杨开出声,他极力劝阻着李善。
虽然他觉得条件很不错,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需要问问陛下。
“此事由本相承担。”
“如若现在不签,待事态恶化,对大夏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杨大人,你就真想看到大夏宣战吗?”
李善望着杨开,声音平静,但目光却凌厉无比。
一时之间,杨开沉默。
而最终,在李善的操作之下。
议和契文。
也签订完毕。
一时之间,整个府城内瞬间热闹起来。
如此。
转眼之间。
到了翌日。
西北边境。
古城当中,军营扎堆,这是边境古城,名为潼关城,专门给将士居住的地方。
而此时。
百里外。
一支长长的队伍,朝着潼关城驶去。
这是顾锦年的队伍。
可就在此时,一道人影快速朝着队伍疾驰而去。
待人影出现在队伍面前时。
雄厚的声音,立刻响起。
“世子殿下。”
“奉杨大人之令,前来通知殿下。”
“李相爷已经与三大王朝签署议和契文。”
“还请世子殿下速速前往边境古城。”
声音响起。
玉辇当中。
顾锦年微微皱眉,而顾老爷子却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
----
----
实在抱歉。
先说一下,赶早上六点的火车,一晚上没睡,坐火车,一边坐一边码字一边吐。
总算下午赶到了,然后各种核酸,各种检查,各种信息登录,回到住处,难受了一下午,不敢睡。
现在好不容易写完了,实在抱歉,希望大家能原谅,七月去睡了,明天起床尽可能早点写完。





大夏文圣 第一百四十四章:拒绝议和!掌掴宰相!大夏宣战!匈奴暴怒!
“世子殿下。”
“议和契文由李相签署,奉杨大人之令,请世子殿下速速赶往边境。”
声音响彻,透过人群,直接传入了玉辇当中。
玉辇内。
原本正在闭目休神的顾锦年,陡然间,不由睁开眸子,皱紧了眉头。
李善签议和契文?
这件事情,跟李善有什么关系?
陛下的密令,是让自己抉择。
李善只是辅助罢了。
即便自己没来,也应该是杨开杨尚书签下这契文啊。
而玉辇内,顾老爷子却不禁流露出冷笑之意。
让顾锦年更加好奇。
“爷爷。”
“此事你怎么看?”
顾锦年望着老爷子,满是好奇问道。
“没什么好看的。”
“他已经浮出水面了。”
顾老爷子显得十分淡然,对于李善的所作所为,他没有半点惊讶。
“浮出水面?”
“爷爷,您的意思是说,李相有问题?”
顾锦年瞬间便明白老爷子的意思。
但他有些惊讶。
堂堂大夏宰相,要是有问题的话,的确是一件大事,难以想象。
“朝堂当中,每一个人都有问题,他们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官位越高,身后牵扯的利益就越大。”
“而且往往很多事情,都不是个人可以左右,就好比倘若这次议和,倘若是爷爷让你答应,你也会因为顾家的原因,改变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做好一点,做的稳妥一点,李善这一次,也算是露出了马脚。”
顾老爷子没有直接说明李善有没有问题,而是用解析的方法,让顾锦年自己去想。
“露出马脚?”
顾锦年沉思。
李善最大的问题就是越级签署契文,这件事情是礼部为主,李善虽然贵为宰相,但也无权干涉,除非陛下特意下达密令。
不然的话,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越权,不仅仅越礼部的权力,更主要的还是越了陛下权力。
自古以来,相权与皇权就是对立的,相辅相成也有,但那是初期。
相权辅佐皇权。
可越到后面,相权的力量越大,那么皇权的力量则会越少。
当相权超越皇权的时候,结果无非两个。
被杀或者篡位。
这就是宰相的命运,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宰相能够得以善终。
并不是皇帝气量小,而是相权影响太大了。
当朝堂当中,皇帝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相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时,那么不杀宰相,就意味着慢性死亡。
只不过。
这件事情,明显不是相权越制,很显然这个李善有自己的私心。
顾锦年心中浮现许多种可能性。
而顾老爷子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派他来。”
“是有用意的。”
“藏了这么多年,也该露出马脚了。”
顾老爷子看的很透彻,他道出一个关键点,让顾锦年彻底恍然大悟。
这次议和,永盛大帝派李善过来,摆明了就是一种试探。
他要用议和之事,来试探李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可以有私心,可以贪赃枉法,可以掌握权力,但绝对不能通敌。
建德难之后,永盛大帝不相信朝堂百官任何一个人,他对谁都有戒备之心。
但他立志要做一位好皇帝,所以很多事情,没有绝对证据的情况下,永盛大帝不想走杀臣之路。
不想复制太祖的路,他希望用自己的能力,震慑百官,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让百官看到,他是一位好皇帝。
但永盛大帝可以容忍一切,却有着自己的底线。
顾锦年彻底想明白了。
试探。
一切都是一个试探。
陛下在试探李善,同样的陛下也在试探很多东西,祁林王,宁王,包括自己的老爷子。
甚至陛下还在试探自己。
给予权力,看看自己怎么做。
是啊。
皇帝不就是这样的,让你掌握权力,去做一件事情,无论你怎么做,结果如何,都不可能直接改变国家的命运。
但通过一件事情,就可以知道你到底是跟谁站一起的。
天子疑心。
当真令人细思极恐。
“锦年。”
“接下来,做你想做的事情,也做你该做的事情。”
“你记住,无论皇帝怎么做,他不会对你起疑心,你是他的外甥,而且你走的是儒道之路,蕴养浩然正气。”
“他们不同,他们是官员,是皇帝的臣子。”
“李善露出马脚,陛下会处理他,你要记住,你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
“要使我大夏振兴,百姓富足,这是爷爷对你的期望,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也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心系百姓,你将不败。”
顾老爷子严肃开口,这是他的告诫。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与百姓站在同一阵线上,那么都将所向睥睨,立不败之地。
“孙儿明白。”
顾锦年点了点头。
很快,契文送入玉辇内。
顾锦年仔细观看着这份契文。
上面写清楚了各国条件。
扶罗王朝愿给予五万万两白银,大金王朝遣派十万僧人,自费建寺,为两国超度亡魂。
大夏王朝只需要答应修改史书,再同意匈奴国设立防线即可,不过有特别标注,会在大夏王朝的监督下,修建防线。
看完这份契文。
这回顾锦年确确实实有些不解了。
扶罗王朝出银子。
大金王朝派僧人。
大夏王朝只需要修改一下史书,外加上同意设立防线,就答应归还边境十二城,这跟白送有什么关系?
史书这东西,改与不改,其实不是太大的事情,因为不是抹去这段历史,而是改的笔墨不太重,促进友好团结。
看对方给什么好处。
十二城归还,只为了修改史书,这不算什么。
至于修建防线,算有些过分,但也不算太过分,毕竟十二城归还,修建防线还好,真正开战的时候,这种防线也没有任何作用。
这份契文,怎么看都感觉还不错的样子。
是的。
还不错。
这契文的条件,无论是哪一种,对大夏王朝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下子顾锦年总算明白李善为何敢直接越权了。
他的确有越权的理由。
因为这个条件,好到无法挑剔。
如果是这样的契文,李善还真有理由去解释。
“爷爷,您看。”
顾锦年将契文交给顾老爷子。
后者只是扫了一眼契文,随后叹了口气。
“锦年。”
“你还没明白陛下的心意吗?”
顾老爷子望着顾锦年,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这话一说,顾锦年当真有些不理解了。
“陛下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要议和。”
“这一仗。”
“大夏必战。”
顾老爷子出声,仅是三句话,却让顾锦年愣在玉辇内。
这的确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
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议和之事?
感受到顾锦年的疑惑,顾老爷子没有说一句话,而是让队伍继续前行。
大约半个时辰后。
大队伍即将抵达潼关城时,顾老爷子忽然开口。
“停。”
他开口,随后目光平静,从玉辇中走了下来。
顾锦年也不啰嗦,立刻跟着自己爷爷下车。
待爷孙二人走下玉辇后。
顾老爷子让队伍继续前行,回潼关军营。
自身则带着顾锦年前往另一处走去。
顾锦年不清楚老爷子想要做什么,但没有多问,而是跟着自己家老爷子往前走。
两人走了很久。
差不多有半个时辰。
终于,在一处平原当中,老爷子止步了。
远处,是一处陵园。
只不过,显得荒无人烟。
这处陵园很大,大到只能用一些碎石搭建城墙,当做防护。
陵园的入口,有一些将士把守着,但看到顾老爷子出现后,这些将士们齐齐立正身躯。
“我等见过镇国公。”
他们纷纷开口,显得无比恭敬。
顾老爷子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顾锦年前行。
一老一少走进这陵园内。
刹那间,一阵清风吹来。
一阵阵的黄沙吹在脚下,而陵园内,是一个个石墩,很奇怪不像其他坟墓一般。
陵园内部很大。
一个个石墩出现在顾锦年面前。
黄沙滚滚,又有一种道不出的荒凉。
没有什么雕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甚至连墓碑都没有,有的只是这一个个石墩。
只不过,这石墩上都摆放着一些东西。
但这些东西都很古怪。
老爷子前行,走了一会后,他忽然停住了。
而后指着这一处的石墩缓缓开口。
“锦年,你低头看看。”
他开口。
顾锦年低下头,望着这块石墩,而石墩上有一张风干无比的人皮,人皮僵硬,且有泛黄,但上面还有淡蓝色的纹字。
字体扭曲,可顾锦年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夏狗】
一瞬间,顾锦年不由皱起眉头。
而顾老爷子的声音再度响起。
“这是大夏,山魁军,第五方阵的将士,一共一百七十二人。”
“十三年前,边境十二城失守,大夏驻城将士,藏于城内,反抗匈奴,被活捉,在背部刻夏狗二字,随后撕下其皮,送于大夏。”
顾老爷子平静开口,语气之中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而是一种平静。
然而顾锦年听完此言,不由沉默了。
紧接着,顾老爷子再往前走了几步。
他指着一处石墩出声。
“再看。”
声音响起,顾锦年看去,这处石墩上,摆放着数根腿骨。
“永盛元年,六月十五,十二城失守,天魁军,第九营,战至二百四十人,匈奴人使其下跪,高喊大夏子民如猪狗,天魁军二百四十人,无一跪下,宁死不屈。”
“被斩断腿骨,抛尸荒野,饱受折磨。”
顾老爷子说完此话,又指向另一处。
顾锦年将目光看去。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处石墩上,是一口锅。
“永盛元年,六月十五,匈奴破城,大军屠戮,一户人家当中,正在起早做饭,浑然不觉,匈奴将士冲入此人家中,将男子斩杀,将这户人家刚出生的婴儿,丢进沸水锅炉当中,这口锅就是罪证,他的母亲,更是被数十人糟蹋。”
顾老爷子的声音,平静无比,没有任何情绪。
可他又往前走了一步。
“六月十六,寅时三刻,十五名不足十岁孩童,被匈奴人用战马践踏而死,浑身骨裂。”
“六月十六,午时一刻,十二城沦陷,数千大夏百姓被集中,三千四百五十人,无论老少妇孺,无一幸免。”
顾老爷子说着一件件事情,他的语气看似平静,可每一件事情,却给顾锦年极大的震撼。
尤其是看到这一样样的罪证,内心怎可能止水?
很快,顾老爷子来到一处怪异的石墩面前,这些石墩都不大,但密密麻麻,看起来至少有五百以上。
“六月二十一日,匈奴人抓来五百四十九不足十岁孩童,封控四街,任这些孩童随意逃亡,十名匈奴将士,持战刀追赶孩童,见到一个,杀一个,挖其双眼,断其双臂,为其战利品,提供匈奴将士玩乐。”
说到这里的时候,顾老爷子沉默了。
他的内心,有一些触动。
再往前几步。
顾老爷子继续开口。
“匈奴将士,将我大夏女子囚禁于一楼之中,三百余人,最幼者五岁,那一夜,匈奴人笑声从城内传到城外。”
1...189190191192193...4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