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王启新呼吸急促,手都忍不住摆动起来,跟帕金森一样,指着顾锦年颤颤巍巍道。
“王尚书,真没骗你,不信你自己看啊,本侯又没拿出灵晶。”
顾锦年淡淡回答。
下一刻。
王启新的声音响起了。
“嘶!”
“不可能,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啊。”
“怎可能有这样的古阵,居然不需要灵晶,自动吸收天地灵气就可以让龙舟飞行?”
“这不可能啊。”
王启新倒抽一口冷气,随后一直嘟囔着不可能。
可当他仔仔细细搜查龙舟内部,的的确确没有发现一枚灵晶,最终王启新不得不相信了。
“哈哈哈哈哈哈。”
“大夏要腾飞了,大夏要腾飞了。”
“国之神器,国之神器,此乃国之神器啊。”
“侯爷,咱们两个要发达了,要发达了。”
很快,刺耳无比的笑声响起,只见五十有三的工部尚书,兴奋的手舞足蹈,甚至到最后更是想要抱住顾锦年。
好在顾锦年眼疾手快,直接推开了王启新,满脸认真道。
“王大人,是我要发达了,这事跟您没什么关系,别蹭。”
顾锦年一本正经道。
踏马的,这事完全是自己一个人主导的。
跟你有什么关系?这也能硬蹭?你搁这里恶心人是吧?
“侯爷,见者有份啊。”
“哈哈哈哈,就算没有功劳也无所谓了,大夏这回真的要腾飞了,老夫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此等神器出世,此乃老夫的荣幸,老夫的荣幸啊。”
“哈哈哈哈哈。”
王启新是彻底疯癫了,他直接躺在地上,想要抱着龙舟大笑。
不过顾锦年也能理解对方的情绪。
很正常啊。
搁谁谁不激动?
正常人即便是想不到,军事战争方面,也知道这种飞行器有多重要。
别的不说,光是贸易运输,就可以促使大夏王朝经济发展,当然龙舟的造价成本摆在这里,想要达到全面运输肯定很难。
但问题是,还有宝船和战车啊。
海陆空三者合一,漕运成本大大降低,促进的贸易绝对是杠杠。
过了半响后。
王启新从兴奋中醒来,随后看向顾锦年道。
“侯爷。”
“这上古聚灵阵是不是可以适用在任何器物上面?”
王启新有些激动,望着顾锦年,一张老脸红润无比。
“某些地方还是不可以的。”
“尚书大人,别多想啊。”
顾锦年微微皱眉,友善的提醒一下。
“不是,侯爷,我的意思是说,器物,您别想错啊。”
王启新虽然不知道顾锦年想到了什么东西,但还是解释一句。
“但说器物的话,应该适用在所有东西上面。”
顾锦年点了点头,如此回答道。
“嘶。”
“那真发达了。”
“侯爷,工部有不少新发明的器物,譬如说有一种东西叫做起重车,可以拉动几万斤的东西,用来修建宫殿。”
“不过只能依靠人力,以至于成本俸禄太大,如若借助灵晶的话,成本更大,所以就没有大批量生产,目前用于宫殿建造,侯爷的大夏不夜城就需要用上这种东西。”
“可倘若有这上古聚灵阵,一来可以省去大量劳力,二来可以用来修桥建路,光是这一项,足可以节省无数开支,而且可打通不少府城之间的主要通道,利国利民,利国利民啊。”
王启新激动无比的说着。
这话一说,顾锦年也来兴趣了。
他大致知道是什么东西,起重机嘛,这玩意的确有用。
只是没想到的是,工部居然连这个都发明出来了,不愧是工部啊。
实话实说,顾锦年一直以为工部纯粹就是围绕军事上发展,没想到的是,居然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建树。
“这个可以啊。”
“还有没有其他发明?”
顾锦年出声。
“有,有很多,只要能确保这个上古聚灵阵,可以适用所有器物的话,工部有很多发明,甚至还有耕地器,只不过也需要灵晶催动。”
“现在如果有了这个上古聚灵阵,配合耕地器,足可以改善许多良田置荒的困境。”
“侯爷,您这东西,可以改变大夏王朝啊,方方面面,太多地方可以改造了。”
王启新激动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工部。
主要就是围绕军事,其他就是铸币,其他发明不是没有发明出来,工部人才不少,想法也不少,只不过大部分东西发明出来,会发现很鸡肋。
譬如说刚才说的耕地器,这玩意早五年前就搞出来了,可搞出来没用啊,因为没有动力,还是需要耕牛来耕种。
甚至需要七八头耕牛在前面拉着,就跟拉车一个道理,而且耕牛不一定会听话,指不定方向走错了,导致器物停止不动。
再说了,要是有七八头耕牛,谁家还会用这玩意啊。
而且主要原因就是,耕牛的力气也会有耗空之时,一但失去了耕牛的动力,那这器物一点作用都没了。
不过可以灵晶来代替耕牛。
但问题来了,一斤灵晶十万两白银,即便可以使用一天,一天开荒一百亩地。
这十万两白银,也可以买一百亩地吧?
有这个银子,做点啥不好,去耕地?脑子有问题吧?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顾锦年这个聚灵古阵,大夏王朝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工部很多器物都将发挥出最大效果。
改变整个王朝格局。
王启新能预算的到。
如果当真有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年之内,可以开荒大夏所有荒废的良田。
这样一来,大夏王朝的粮税,至少要翻三倍。
这粮税可是大夏王朝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甚至没有之一这个说法。
大夏王朝每年收上来的粮税,扣除各地自己的预留,一万万两白银是跑不掉的。
翻个三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年三万万两白银入账,再加上百姓有粮食了,也逐渐富裕,商业贸易就更加繁荣,直接就是盛世来临啊。
东荒境对于盛世的评判就是一点,百姓都能吃饱饭。
所以,王启新明白,这东西的价值有多恐怖。
“王尚书。”
“这东西不好说,具体的情况,要看。”
“而且暂时性的话,这上古聚灵阵只会出现在龙舟,宝船和战车大炮上,其他地方应该不会出现。”
顾锦年出声。
给王启新泼了一桶凉水。
“这是为何?”
听到这话,王启新有些惊愕了,明明是利国利民的东西,为什么压着不放?
“王尚书不明白吗?”
“这东西意味着什么,想来您比谁都清楚。”
“倘若大面积使用,必然会被传出去,如若当真传了出去,各大王朝会如何想?”
“到时候,会不会向大夏王朝索要?如若扶罗王朝,大金王朝,甚至是中洲王朝前来索要这上古聚灵阵,我大夏该怎么办?”
顾锦年淡淡出声。
不是他不明白这聚灵古阵价值多少,正是因为明白,所以顾锦年才知道,要藏好来。
至少打造出大量的龙舟和宝船,商业化要有,但军事化更重要。
打造出无敌舰队,以及掌握制空权,只有这样,才不怕敌人觊觎。
真敢伸手要,那就打的对方不敢伸手。
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计划,需要隐忍。
前期拿龙舟和宝船出来并不担心什么,对外宣传大夏王朝发现几座大型灵晶矿,然后为了发展王朝经济,不惜一切代价,用龙舟宝船来运输货物。
对于其他几个王朝来说,固然有些酸,但其实不会让他们直接撕破脸。
毕竟大夏王朝国运起来了,发现几座灵晶矿山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之前大金王朝不也发生过这种事情吗?发现了一座超大型灵晶矿山。
预计至少可挖掘二十万斤灵晶,各大王朝也不是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大夏王朝也发现了,你能如何?
先把国内经济搞好,再暗中训练新的兵种。
待到木已成舟时。
敌人即便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顾锦年的话,让王启新逐渐冷静下来了。
“受教了。”
“侯爷所言极是,是老夫冲动了。”
王启新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他刚才实在是太激动了,所以才会如此。
现在冷静下来,听完顾锦年这么一说,觉得的确没有任何问题。
这东西要是大面积适用,肯定会被人察觉,然后仔细调查,发现你大夏王朝居然有一种古阵,不需要灵晶就可以使龙舟飞翔。
实话实说,人家不蠢,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很多事情。
到时候就是大家一起上门找你索要了。
不给?
不给就打。
还是之前那个道理,当一个王朝拥有毁灭性武器之后,那么会与全世界为敌。
横竖都是死,没有人愿意屈服在你脚下。
可当几个王朝拥有毁灭性武器后,那么世界就会变得很安静。
而只要成为这几个王朝当中最强的存在。
那么你就是世界第一。
“尚书大人这般,本侯能够理解。”
“不过,尚书大人的确可以让人继续发明新东西,先不急着批量生产,好好改善就行,前期用灵晶来测试,等到完善之后,总有一天能用上。”
顾锦年出声。
如此说道。
“行。”
“有侯爷这句话在,老夫接下来定会好好研究一二。”
“到时候找户部批一笔银子就行。”
王启新眼神很笃定,也很兴奋,仿佛看到了大夏的未来。
“行,王尚书,龙舟已经测试完了,去测试测试宝船。”
很快,龙舟回归铸器场。
顾锦年与王启新直接赶往护城河,宝船建在护城河边。
依旧是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夏宝船的正常速度,差不多就是每个时辰二十公里,而且主要靠的是风力,倘若没有什么风的话,一个时辰十公里,一半靠的还是人力,毕竟船这玩意跟龙舟没得比。
顾锦年与王启新测试一番。
在聚灵古阵的加持下,大型宝船速度一个时辰接近六十公里。
相当于前世的货船正常速度啊。
等同于目前宝船的六倍,毕竟到了海上风力才大,国内的河道基本上没什么大风,纯粹就是人力。
六倍速度有多夸张?
从大夏京都到扬州河道距离一千五百公里,正常河道的话,算上风速,再加上捷径,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每天必须划船八个时辰以上。
现在最多最多三天的时间。
中间节省十二天,可这十二天意味着什么?
大型宝船的运输载量,是大型龙舟的二十多倍,大型龙舟可承载三千石粮食,大型宝船可承载七万五千多石粮食。
倘若再发生江宁郡这种事情,河道直达的话,十艘宝船运输之下,可解决一切饥荒。
当数据呈现出来。
顾锦年也有些惊讶,至于王启新就彻底傻了。
他几乎都能看到大夏未来的繁荣了。
再测试一下战车,战车这玩意其实没啥好测试的,速度上的确很快,可主要问题在于道路不平,一个时辰的速度,高达接近五百公里。
但地面不平,很容易出事。
除非在平原上。
而且顾锦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战车体积小,按理说速度应该更快,但战车结构很普通,灵气虽然吸收不差,可本体已经超载。
所以战车这个想法可以结束。
索性直接试一试大夏龙炮。
大夏龙炮威力就还不错。
刻印了聚灵古阵,吸收了一刻钟的灵气,其威力虽然比不过大夏龙炮一半,但威力还是有。
最远射程十里。
威力也不俗,一个三米左右的深坑,直径伤害二十米,威力估算至少人龙境也难顶,人龙境以下,大炮伤害范围内不会有任何幸存者。
有不错的效果,批量生产的话,可完美解决匈奴骑兵。
毕竟一千门大炮面前,一轮轰炸下来,至少能歼灭一万铁骑。
这个结果很不错,顾锦年很满意。
测试结果出来后。
顾锦年内心也有了一些衡量。
“咱们要发达了啊。”
过了半响,顾锦年感慨一声,拍了拍王启新的肩膀。
“发达了,发达了。”
“真要发达了。”
王启新丝毫不在乎顾锦年这种行为,而是嘀咕着发达。
“等大夏不夜城搞好了,光是这大夏龙舟和大夏宝船,就能给咱们带来巨大的利润。”
“王尚书,你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加入了本侯的买卖。”
“这两样东西的加持之下,咱们的生意收入,少说得翻个三四倍,要是等大夏王朝百姓富裕起来,往十倍百倍去想。”
顾锦年喃喃自语。
说完这话后,他又拍了拍王启新的肩膀。
“王尚书,劳烦您去趟皇宫,将这些事情告知陛下。”
“我就不去了,还要去书院。”
顾锦年也不打算去宫里了,让王启新跑一趟就行。
“行行行。”
“侯爷,您慢走。”
王启连连点头,但等顾锦年走了以后,王启新突然一愣。
“啥?”
“收益翻十倍?”
王启新刚才一直处于懵的状态,如今回过神来后,他脑海当中只记得一句话。
买卖收入翻十倍?
之前是说,一个月有个几万两黄金收入,现在说翻十倍?
那就是说,一个月有个几十万两黄金收入?几百万两白银入账?
一年下来,几千万两白银?
那工部岂不是等于户部了?
以后工部还需要看户部的脸色吗?
王启新傻了。
他有些不明白,但他一点都不质疑顾锦年。
只不过,小一刻钟后。
王启新也不犹豫,直接朝着大夏皇宫走去。
只是他不知道。
顾锦年虽然消失,但也在暗中观察着,毕竟这聚灵阵的事情不是小事。
他的确要监督一下。
让王启新去宫内,其实就是告诉陛下,王启新也知道这件事情了。
由陛下自己考虑。
顾锦年一直暗中盯着,确保王启新没有任何问题,直至王启新入宫后,这才离开。
而入宫之后。
王启新一路狂奔,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满脸喜色,朝着养心殿走去。
很快,他来到养心殿外。
深吸一口气,耐不住激动道。
“陛下。”
“我有钱了。”
“哦不对,陛下,臣有惊天喜事禀告。”
王启新说错话了,连忙改口。
---------
----------
---------
推荐一本好书《道主游戏具现,从选择诡道开始》
挺不错的克系修仙,很好看,大家可以去看看,蛮不错的,爽文类型。
------题外话------
周末了。
早点更新。
免得大家等着急。
今天没了~
金融体系,我回头查下,然后再来修改!
熬夜码字,可能写糊涂了。





大夏文圣 第一百六十章:册封大典,佛门之计,东荒魔窟【正文第一卷结束!】
大夏皇宫。
已是深夜。
永盛大帝听闻工部尚书王启新求见,心里大概是明白了些事。
当王启新出现后,永盛大帝心中满是期待。
“陛下!”
“臣有惊天喜事汇报。”
王启新激动万分道。
“宣。”
永盛大帝起身,看着王启新,让其道出喜事。
王启新也没有啰嗦,直接将这次大夏龙舟和大夏宝船以及大夏龙炮的实验结果告知永盛大帝。
当数据说明后,养心殿内,永盛大帝也忍不住攥紧拳头,眼神当中有藏不住的喜悦。
他之前就预料到了部分,但一切的结果,还是要看顾锦年这聚灵古阵到底有没有作用。
眼下结果出现,永盛大帝如何不喜?又如何不激动?
“好。”
“当真是好的很啊。”
“锦年又为大夏王朝,建下不朽之功。”
永盛大帝开口,显得兴奋不已。
龙舟,宝船,大炮的提升,能给王朝带来什么,他心里有数的很。
贸易问题,并不是永盛大帝最关心的,军事战争才是永盛大帝最为在乎的东西。
打仗的核心是什么?
后勤供应。
只要后勤保障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对于大规模战争来说,就是巨大的先机,将士们能够吃饱饭,就胜过一切,鼓舞士气。
外加上国内的一些赈灾送粮,这等等的问题,都可以有效解决。
永盛大帝肯定不同顾锦年,能想到更多方面的东西。
军需送达,赈灾送粮,能满足这两点他就很满足了。
“陛下。”
“可不止如此,侯爷的聚灵阵若是行得通,工部有很多器物,利国利民,陛下还记得耕地器吗?”
王启新兴高采烈,他脑海当中有太多想法和计划了。
“朕记得。”
“不过此物暂时不能大肆宣传,目前阶段,还是主攻龙舟与宝船,维持大夏境内贸易运输。”
“王爱卿,此事你要慎言,除朕与顾锦年之外,朕不希望有第四个人知道聚灵古阵。”
“若外面有任何传闻,发现一点,你应当知道这是什么罪。”
永盛大帝瞬间明白王启新是什么意思,但他更加明白的是,好东西要藏起啦,等到关键时刻才有用。
“臣明白,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死守秘密,倘若有任何风言风语,请陛下赐罪。”
王启新认真说道,他何尝不明白此物有多重要?
所以他主动开口,表达心意给永盛大帝听。
“恩。”
“王爱卿忠心为国,朕一直都明白,朕记得王爱卿长子,如今也已有二十一,过些日子入京吧,吏部缺个员外郎,刚好适合。”
永盛大帝淡淡出声,一句话没什么痕迹,但却让王启新满是惊喜。
他儿子今年二十一岁,虽父亲是工部尚书,可才华一般,正常来说想要入京当官,至少要等到三十岁,如今也算是提拔一二。
而且简在帝心。
尚书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能力有限,但未来混个左右侍郎应当是妥当的。
主要是,这件事情若是王启新做好了,那就真不好说了。
这就是帝王的手段,恩威并施。
王启新满是激动,朝着永盛大帝深深一拜。
“臣,多谢陛下。”
王启新激动出声。
而同一时刻。
大夏书院。
早已经是热闹无比。
顾锦年回来,书院学生自然要好生庆祝一二。
这段时间,书院也走了不少人,一部分是被淘汰,但更多的一部分都是回去准备科举。
仔细算起来,在大夏书院也待了有个半年了。
大夏书院学满的话是一年整,只不过科举在即,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回家备考。
等大家热闹完毕后。
王富贵和江叶舟与顾锦年聊了大半天。
不过两人也要准备参加科举,顾锦年就没有太耽误时间,与两人告别后,直接去找了苏文景。
这趟出去,有些事情还是要问问苏文景。
就好比天命之说。
院长书房内,苏文景依旧在研究棋局,看来这个胜负欲很强。
“文景先生,学生回来了。”
书房外,顾锦年的声音响起。
“进。”
随着文景先生的声音响起,顾锦年也走进书房当中。
“见过文景先生。”
见到苏文景,顾锦年朝着对方一拜,彰显礼仪。
“锦年。”
“这趟大夏议和,你可是出尽风头了啊。”
苏文景面露笑容,夸赞着顾锦年。
“还好。”
“能为朝廷出力,是为官的本分。”
顾锦年谦虚一番。
“这趟议和,你召唤天外火石,应当是天命印记的功劳。”
“只不过,这天命印记,你也不能多用,毕竟要付出巨大代价。”
苏文景知晓这天外火石是怎么来的,故而提醒顾锦年一声,让他多多注意一些。
1...215216217218219...4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