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新政是他们能阻碍的吗?
这帮人当真是贪得无厌。
是该杀。
而且要狠狠的杀。
只不过,现在当真需要这帮人,不然的话,管他们死活。
“新政之推广,是朝廷的意思,你们当真是贪得无厌。”
“当真就不怕悬灯司的刀落下来?”
这一刻,吴章义都有些看不下去了,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在纠结新政。
这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要做一件事情,铁了心的话,下面人敢说什么吗?
你说阻碍一段时间倒不是不可以,但能阻碍多久?无非就是半年,可一旦你敢阻碍,朝廷就会发现,这帮商人居然这么不听话。
那行,等我空出手了,一个个解决。
老老实实答应,这才好,大家都有银子赚,无非是少赚一点,又不是不让赚。
果然,随着吴章义开口,众商不敢再啰嗦了,一个个表态。
“请吴少莫要生气,我等同意。”
“我等只是在思考上件事情,新政之事,自然同意。”
“对对对,同意,同意。”
众人开口,不敢多说什么了。
“总而言之。”
“这一次,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诸位能够配合,我还是那句话,如若配合的好,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安安心心度过此劫。”
“如果谁有异心,被我发现,或者是被人抓住马脚,全家消失,不要给我们带来任何麻烦,谁乱来,谁第一个死。”
“吴家的分量,诸位应当是知道的。”
吴章义开口,虽然事情已经说清楚了,可该说的狠话,还是要说。
“我等明白。”
众人起身,纷纷答应下来了。
就如此,吴章义一挥手,让众人用膳,只不过经历了这么一遭,没有几个人有心思吃饭,都是应付应付,装个样子。
而吴章义也看向长云天,满脸笑容,请对方离开。
两人更上一层楼,来到望江南最上面的雅间,也唯独他吴章义才能上来。
到了雅间内。
吴章义长长吐了口气,望着长云天道。
“长先生,这样做,当真能解决我吴家麻烦吗?”
吴章义出声。
言语当中充满着一些惆怅。
这次大夏天灾,吴家做了一些错事,陇西郡,东林郡,还有南越郡,这三件事情吴家都参与了,但并非是吴家之意,而是他的两个弟弟。
为了证明自己,所以趁此机会,想要狠捞一笔银子。
却不曾想到,大夏王朝解决了天灾,而且如此迅速。
哪怕用一年的时间去解决天灾,他们吴家都可以慢慢处理影响,可两个月就解决了天灾,那批货还在三大灾区啊。
所以吴家不得不慌,也不得不提心吊胆。
这事一但暴露出去,吴家上上下下,只怕没有一人能够逃过劫难。
发国难财。
而且还害死将士。
这可不是小罪,诛灭九族都不过分。
“吴兄放心。”
“只要牢牢抓住秦王这根稻草,同时让我在朝堂当中稳住根底,再加上吴家的势力,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长云天开口,自信满满。
而后者并没有露出喜悦之色,而是叹了口气道。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顾锦年,好在他现在正在闭关悟道,如若这件事情,当真被顾锦年知道了,那才是大麻烦。”
吴章义出声,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所以要牢牢抓住秦王,秦王与顾锦年关系极好,而且这件事情顾锦年怎会发现?当真发现了,秦王第一时间制止,如若顾锦年不卖秦王面子,那便是与秦王闹翻。”
“当真闹翻了,秦王也不会因为顾锦年,从而舍弃江南如此之多的富商支持,这股力量,对秦王而言,不容小视,是秦王与太子争斗最大的底气之一。”
“到时候,秦王一定会想尽办法,解决此事。”
“再不行!秦王当真发狠起来,谁做错了事,杀谁,也合情合理,至少不会连累到整个吴家,而那个时候,秦王与顾锦年之间的关系,必然决裂。”
长云天出声,这是他的想法。
听着这话,吴章义点了点头,他完全认可。
“可.......万一万一,秦王不理会我等呢?”
吴章义好奇问道。
提到这个,长云天微微一笑,他站在楼顶,望着这江南美景,一片繁荣。
“明日,你就会知道,秦王会不会答应了。”
长云天没有解释,而是让吴章义等到明日。
如此。
转眼之间。
便到了翌日。
大夏天灾的事情,依旧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但宰相李善被满门抄斩的事情,也传到了各郡各府,一时之间,话题热度不亚于大夏天灾。
堂堂宰相被抓入大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李善的罪名,惹来了无数百姓唾骂。
只是一些世家权贵清楚,这件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而对于大夏京都而言,他们早早的便知道李善被抓,故而大夏京都百姓,一直在议论着此事。
本以为这件事情应当是最近几日最火的话题,却没想到,一则新的消息,使得大夏京都沸腾。
御史台,十二位大儒,联合上奏,抨击秦王,为求政绩,不顾将士,白白牺牲上万人。
这件事情直接引得大夏朝堂一片哗然。
秦王前往东林郡救灾,如今灾情定下来了,虽然完全是靠顾锦年,但秦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不曾想到的是,如今被人弹劾,而且还是御史台十二位大儒亲自出面,这可不是小事。
十二位大儒亲自出面,永盛大帝就必须要立刻处理此事。
不仅仅十二位大儒出面了,很快,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有兵部尚书都多多少少收到了一些罪证。
关于秦王的罪证,有将士口供,有百姓口供,大体意思就是,秦王做事激进,完全不顾百姓安危,也不顾将士死活。
为救一人,让数百位将士冲入死地,人没有救回来,数百位将士只有三人逃生,全身上下大面积烧伤,而秦王不管不顾,甚至因为伤员救援问题。
怕影响军心,也怕影响救援速度,直接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二来是,秦王自己的将士兄弟在后勤处理事情,天羽军去送命,一些药物也被秦王护卫抢走,天羽军还要排队,哪怕伤势严重,也必须要等。
因为这件事情,使得一些将士白白牺牲,错过最佳治疗。
再有,山火发生,一些百姓想要逃离东林郡,都被秦王拦下,霸道无比,也不管这些百姓饿不饿,有没有饭吃,就是不允许对方离开东林郡。
甚至亲口说出,死也要死在东林郡,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而最恐怖的是,以上所有的事情,有人证物证,算得上是铁证如山啊。
不过也是,若无这样铁证,御史台十二位大儒,又怎敢去弹劾一位王爷?
一位亲王?
此时此刻。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望着堆在面前的罪证,他的脸色冰冷,他的目光几乎快要喷出火来。
这些罪证,绝对不可能造假,落款也好,名字也罢,层层审查,最终递交上来,如果有人敢造假,先不说弹劾的是秦王,就算是造假,把人喊过来对峙一二就清楚了。
而且,身为秦王的父亲,永盛大帝岂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什么性格?
自幼跟随自己,而后跟随镇国公,七八岁就在军营混,性格凶狠,做事也激进,这样的人,很像自己。
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是真的。
为了立功。
为了政绩。
为了想当皇帝。
这些都是他相信的理由。
砰!
下一刻,永盛大帝一拍玉桉,几乎是怒吼。
“传朕旨意。”
“将秦王给朕押送京都,让大理寺,悬灯司,御史台,宗人府,亲自审查此桉。”
“如若罪证确凿,严格处理,不可姑息。”
永盛大帝怒吼道。
身为帝王,他最在乎的就是名声,自己这个儿子,做了这样的事情,如果这些都是真的。
他一定一定不会放过自己这个儿子的。
这简直是不为人子。
不过,等怒气消除过后。
永盛大帝又深吸一口气,看着一旁的魏闲道。
“立刻暗中调查,吏部,刑部,兵部,礼部,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罪证,还有御史台,他们又是什么地方得到的证明。”
“再去暗中调查这些事情是否属实。”
“十二个时辰内,朕要知道所有的事情。”
永盛大帝开口。
他气归气,毕竟御史台十二大儒亲自弹劾,这件事情必然要传出去,对皇家声誉极其不好。
可身为帝王,他岂能看不到其他东西。
秦王好端端为何被弹劾?
这么多罪证,为何不直接给刑部即可?这么多股势力都能知道?而且都能拿出来?
这背后到底有没有太子的身影?
亦或者这背后是不是有其他人。
但综合以上种种。
永盛大帝知道的是,有人要针对秦王。
当然,也不排除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秦王做的事情,实在是太狠了,以致于惹来如此民怨。
这个可能性,他希望不大。
他更希望的是,有人想要针对秦王。
仅此而已。
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为了这个皇位,去做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是为人父母对自己儿子最后的底线,也是最后的要求。
不求你才华横溢,只要秉正良心即可。
如此。
随着朝廷内的消息传出去后。
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彷佛一团火星坠落野草堆一般。
瞬间蔓延。
短短不到半天时间,整个大夏王朝,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而东林郡。
军营当中。
一道沉闷低吼声响起。
“太子!”
“你害我!”





大夏文圣 第二百零五章:儿臣李遂,请父皇赐死!顾锦年悟道,文钟震响【求月票】
东林郡。
大营内。
愤怒。
难以言说的愤怒。
秦王死死地攥紧手中信封,眼神当中是无法抑制的愤怒。
朝堂当中有他的人。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
御史台十二大儒联合弹劾自己,吏部,礼部,兵部,刑部也来弹劾自己。
这让秦王如何受得了?
吏部,礼部是太子的人,兵部,刑部虽然不是太子的人,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们虽然没有选择太子,也没有选择自己。
而且御史台十二大儒亲自弹劾,大夏王朝开国至今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可这些,都不是他愤怒的地方。
而是窝火与委屈。
这次东林郡,自己几乎是舍身求仁,付出了多少代价?
虽然,东林郡山火熄灭,是因为顾锦年,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退一万步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秦王都已经准备好了,回京领赏,甚至哪怕不领赏,他也不难受。
大夏王朝能安定下来,他自然开心。
再者就是,自己大哥在陇西郡确确实实做的非常好,比自己优秀,虽然不想承认,但他还是认。
可没有想到的是。
等来的圣旨,不是嘉赏自己,而是一则这样的信。
让自己回京。
扣押自己。
悬灯司,镇府司,宗人府,大理寺一同审查自己。
他甘心吗?
他不甘心。
愤怒吗?
极其愤怒。
自己是王爷,大夏的王爷,永盛大帝的亲儿子,年轻时就上战场,浴血杀敌,为大夏王朝镇压内乱。
虽然自己想要当太子,可也是通过正当手段一步一步去争取。
凭什么年长几岁,就能决定一切?
“每日满嘴的仁义道德,兄弟长,兄弟短,却没想到这样对待我。”
“东林郡之灾,我虽无有功劳,但也不至于如此,你已经在陇西郡得到好处,又为何还要加害于我。”
“太子,你当真要逼我走上这条路吗?”
秦王心中怒吼,发生这件事情,他没有理由不怀疑太子。
御史台十二大儒。
吏部,礼部,刑部,还有兵部,这么多势力一起加入弹劾自己,谁能左右?
唯有太子。
也只有太子能做到。
“启禀王爷。”
“刑部派人来了,说是有要事找王爷一趟。”
此时,一道声音在帐篷外响起。
告知秦王,朝廷的人已经来了。
这动作很快。
比救灾的速度还要快。
“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开口,声音冰冷无比。
“王爷,刑部说有旨意。”
将士开口,提醒秦王一声。
“本王说了,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强调一句,后者也不敢说什么,连忙去通知。
而大营内,站在秦王身旁的中年男子,不由皱眉出声。
“王爷。”
“眼下这件事情,极为麻烦,如若处理不当,王爷只怕........”
这是秦王的谋士,他开口望着秦王,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只怕什么?”
秦王望着对方,直接询问道。
“只怕,深陷牢狱之灾,被贬庶民。”
后者叹了口气,但还是实话实说,也不去做过多的解答。
“牢狱之灾?”
“凭什么?”
秦王眼中发狠,望着对方如此问道。
“王爷。”
“十二大儒弹劾您三大罪,这三大罪,您......其实都犯了。”
后者硬着头皮,如此说道。
此言一出,秦王直接瞪大了眼睛。
“本王何时做过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他有些恼了,也有些不解,自己干没干过这个事,谁不知道?
“王爷,您自己记一下啊,刚来东林郡的时候,您派遣一百四十名将士,救一对母子,这件事情您还记得吗?”
对方开口,询问秦王。
“记得。”
秦王回答。
“这一百四十名将士,全军覆没,连同那母子也死于山火当中,这就是事实啊。”
谋士开口,有些无奈道。
这话一说,秦王瞬间怒了。
“你放屁。”
“其一,当时火势并不凶勐,将士入内后,火势突然变大,而且有山风原因,充其量是我判断失误,再者那对母子中,孩子还在襁褓当中,自然要救。”
“只可惜我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不然本王就上前了。”
“这也是罪过?”
秦王不服了。
“王爷,您说的话,谁信?”
“您有理,但谁能为您作证,人都死了。”
“再者,王爷,其他不说,这最先到的药物,的的确确是咱们的人,抢占药物,这件事情,不好说啊。”
谋士垂着头说道。
“可本王第一时间知晓后,立刻阻止,并且分发下去,抢占药物之人,都挨了军棍。”
秦王继续解释道。
“可王爷当时心慈手软,没有把他们杀了,一顿军棍,又算的了什么?现在满朝文武拿这个做文章,王爷百口莫辩啊。”
“还有,那句话王爷的的确确说过,就是要死也要死在东林郡。”
谋士实在是无奈,对方算是断章取义,但偏偏这断的真好。
“放屁。”
“本王说这话的意思,是希望全城百姓相信本王,本王绝对不会临阵脱逃,若大火吞噬东林郡,本王死也会死在东林郡,也希望百姓能如此。”
“怎么变成了我威胁百姓?”
秦王听到这话,更是火冒三丈。
“王爷啊。”
“还是那句话,现在不是您说了什么,而是人家听到了什么,罪证摆在面前,说上一句铁证如山,也不足为过。”
后者哭丧着脸,如此说道。
听到这里,秦王有些冷意。
“那本王就回京,看看谁敢针对本王。”
“真金不怕火炼。”
秦王出声,他心中窝着一团火,回京都闹事去。
“王爷。”
“人家已经开始针对了,御史台,礼部,吏部,有些东西属下不好明说,但有人在针对王爷,王爷现在背腹受敌,眼下只有一个办法,才可以解决危机。”
“否则的话,任凭王爷巧舌如黄,也辩不了欲加之罪。”
对方开口,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秦王沉下气来,等待着对方的计谋。
“找天命侯。”
“唯有天命侯,才可化解王爷您这件事情。”
后者出声。
这的确是一条出路,找顾锦年。
听到这话,秦王有些沉默,他一瞬间就认可这个办法,可他知道的是,顾锦年正在文宫参悟圣道,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打扰顾锦年,他有些不太好意思。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锦年正在参悟圣道,本王不好去打扰他。”
秦王出声。
顾锦年威望越大,他就越不可能让顾锦年帮自己出手,因为这种人的交情,只能帮自己出手一次,而这一次,他想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不是现在。
是往后未来。
“王爷,如若不找天命侯的话,属下当真不知道该找谁了。”
对方低着头。
顾锦年是唯一的希望,因为现在的秦王,可以用深陷泥潭来形容。
稍稍有一个地方不处理好的话。
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王爷。”
“刑部的人,再催了。”
一道声音在大营外响起。
扰的秦王心烦意乱。
“让他们候着。”
“再敢啰嗦,本王决不轻饶。”
秦王怒吼,这个时候还在这里罗里吧嗦,催什么催?
“遵命。”
后者不敢惹怒秦王,连忙起身离开。
但过了一会。
又是一道声音在外响起。
“王爷。”
“有客人来了,说是可以帮您解决麻烦。”
随着一道声音响起。
让大营内的二人神色微微一变。
这个节骨眼,有人上门,可以解决自己的麻烦?
“王爷,要不见一下,既然不找天命侯的话,倒不如看看?”
秦王谋士出声。
“这个时候来找本王,只怕心怀不轨吧。”
秦王显得平静,虽说自己深陷泥潭,可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了,退一步说,自己当真为了功绩,牺牲将士生命,老爷子无非就是逼迫自己就藩。
还真杀了亲生儿子?
自己老爷子又不是圣人,帝王又如何?无非就是明面上严格惩罚,意思意思差不多,就让自己滚去就藩。
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再说自己也没有做这种事情,所以并没有病急乱投医。
“王爷,无论带着什么心思,见一见总是好的。”
“毕竟天命侯正在参悟圣道,王爷也不好打扰。”
对方出声,还是劝阻秦王见一见。
“行吧。”
“让人进来。”
秦王也不啰嗦,平息心中的怒火,端坐在椅子上。
不多时。
一道身影走来。
是长云天的身影。
“学生长云天,见过秦王殿下。”
长云天开口。
他一走进来,便十分夺目,光是面相,就让人倍增好感。
“长云天?”
“本王记得你,大夏天灾,你好像拿出了半卷天命圣人经文,是吗?”
长云天这个名字,在百姓心中好像没什么记忆,但各大势力还是记住此人,毕竟半卷天命圣人经文,可不是等闲之物。
外加上长云天做了好事,也没有留在大夏京都,让人不由敬佩。
不过长云天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大部分人下意识并没有深究,毕竟吃饱没事干,谁去研究一个毫无相干之人啊。
更何况那天,顾锦年大放光彩,也没人去关注长云天。
“王爷夸赞,学生只是尽德。”
长云天微微一笑。
“本王没有夸赞你,只是记得这件事情。”
秦王显得很平静,这长云天虽然优秀,可对比顾锦年来说,算什么东西?
1...292293294295296...4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