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三嫁新室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西米兔
这些日子许三郎又是疏通关系,又是付人工钱,又是准备出行的东西,又是付牲畜的钱,还给几个娃买了几百刀纸,霍老爹的药钱等等,原来的二十两银子,只剩下三两多了。
一朝回到解放前就是霍香梅这个感觉,钱才是英雄胆,现在的霍香梅觉得自己很没胆。
这三两银子省着一分都不花,可能才堪堪够下个月收冬小麦的人工钱。
霍香梅盯着自家刚刚买回来的小雉子小鸭子还有那小鹅,想吃肉咋办?凉拌……
……
之后的日子霍香梅天天忙着织布,这都只能自己做了。被李兰见到一次之后,李兰抢过她手中的线,唧唧复唧唧的织了起来。
那速度,那成品,完虐霍香梅。
霍香梅真的想出钱请李兰帮忙算了,可是囊中羞涩啊!
不过李兰过来帮忙的时候,霍香梅总会给点自己做的吃食,让她带回去。比如说豆腐乳。
过年的时候家里要磨豆腐,后来霍香梅心里一直念叨着豆腐乳这一美食。就按照当年上生物课,老师让做的作业,一步步的来重现,终于得到了豆腐乳。
要知道,当年高中霍香梅和同寝室的女孩子靠豆腐乳塞进了多少饭堂难吃的吃食。
其实豆腐乳不难做,可惜的是没有辣椒,还好花椒还是有的。
把做好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一个木盆子里。一层稻草一层豆腐一层层的往上放,最上面再放一层稻草。让它们静放五六天,长出长长的白色霉。
之后再把准备好的调料,比如磨好的花椒、盐等撒上去,进行第二次发酵。这便是成了豆腐乳。
做好之后放进瓦罐里保存,在上面撒一层麦酒,还能放更久点,味道还挺香的。
李兰拿回去后,七婆倒是很喜欢这道小菜。软软的,适合她这样的老妇子吃。七婆让李兰拿了几条大鱼来换了一小坛子回去,小坛子还是七婆让带的。
这个时候也有人会做豆腐乳了,只不过流传开来的地方并不宽广。
通过七婆让李兰来换腐乳这件事,霍香梅倒是想到了去卖腐乳换钱这个法子。黄豆去年收的还有,石磨自家也有。
可是一般的农人,现在都在采摘野菜当粮吃。手中才几个铜子,是不怎么会愿意拿钱买的。真的买了,也只怕是图个新鲜。倒是拿东西换的话,估计会比较乐意。
这样,霍香梅却是不大乐意了,毕竟除了肉和盐米醋,平时的蔬菜甚么的自家真的不大缺。小农的自给自足生活,就在这时体现了。
不过,先做出来再说,这样家里也能多一道菜。或许杏花河过渡的那些人会愿意买些也说不定呢!
……
这些日子,每当几个娃下塾,霍老爹都带着他们去采摘野菜,回来让霍香梅晒成菜干或者是做腌菜。
霍香梅大多时候都是晒菜干的,因为腌菜费盐,现在家里一个大钱都得紧着花,掂量着花。
二武也有些日子没来许三郎家吃午食了,现在他们家中午也多吃一顿了。
许大郎重新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之后,还特意买了条彘肉送给霍香梅添菜。嘱咐二武,“不要老是去你三叔家蹭吃的,他家也不容易。今年阿爹也让阿娘给你们做午食,吃饱好好跟先生学,到时候考进书院,让阿爹争光。”。
张菊花对那条肉不是没有意见,只是这段日子许大郎对她前所未有的好,她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其实小二一直惦记着去年这时候做买卖的事情,可惜他要上塾里。
这次等布织好了之后,霍香梅就叫上李兰一起去杏花河边摆摊子,卖豆腐乳,去年做的芦菔干、蔓菁腌菜、爆炒小虾米小鱼等等。这小虾米还是跟去年那个小渔郎家买的,不过不是小渔郎,是他家阿爹,因为小渔郎上塾里去了。
霍香梅说了如果自家的卖得好的话,所得的钱分李兰两成。
李兰是挺乐意的,除了帮霍香梅的忙之外,还把许锁头做的小玩意之类的都带上去卖。
霍香梅上午做买卖,下午回家做衣服。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四月底,她家的冬小麦可以收了……
本来和守林老汉约好要收夏茶的,可是许三郎不在家,并不放心其他人。所以和守林老汉商量,还是等他秋季归家再去采秋茶。





三嫁新室 第111章 二合一
错过了夏茶,霍香梅不是不可惜,可是自家真的找不到人手。不过钱是赚不完的,也不能太贪心,很多人都认为许三郎家已经赚大翻了,眼红的不少。其实他们不知许三郎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在许三郎离家的这段日子里,许家都有去做买卖,然而不是没有事情发生,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家里生活质量的问题。
之前,霍香梅天天都给家里买肉吃。就算是便宜点的彘大肠和彘血都还是有的,更别说为了给霍老爹和许三郎补身子。
那甚么羊肉、驴肉、鱼肉的。每次许三郎或者霍老爹到蔺县看屋子时,霍香梅都会吩咐多多少少买些回来。
可是这段日子,家中的那三两银子是不能动的。剩下的几百个铜子,还得买盐醋酱油等调料。
就算做买卖的主要材料自家有,可是这些调料还是免不了要花铜子的。
上午做买卖赚到的钱,一部分要付给卖鱼郎,一部分买调料,一部分买点针线甚么的家什等等,另外所得还要给李兰二成。
家里的麻线大部分都是李兰帮着织成布的,另外霍老爹现在也没空帮去做买卖,他得时不时去看地里快长成的冬小麦或者是刚刚栽种的稻苗粟苗黍苗还有其他的菜蔬,所以有李兰帮着,霍香梅才感觉能喘口气。
往往要几天下来,剩下的利润才够买一顿好肉。为了不让孩子馋肉,霍香梅只好买一些碎肉,隔两天买一次,分量也没有以前多了。比如彘大肠会和菘菜一起炒,一炒就是一大盆;肉片会和野菜一起炒,野菜的分量非常足,而肉片那就得睁大眼睛找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是去年春耕前家里有这样的菜吃,不说几个娃,就是霍香梅都觉得该满足了。可是后来那段日子,家里就没缺过肉。个个吃得都长肉了,看起来脸色非常的好。
可是现在突然这生活水平下降了,几个娃都纷纷表示不爱吃了。
每次吃饭前,他们都踮起脚尖看胡桌上的菜,往往看到为数不多的肉或者只有野菜咸菜,又或者多一道霍老爹在小溪边捞的小鱼,都露出失望的神色,“阿娘,怎么又没有肉,我想吃酸菜扣肉、排骨蒸薯蓣还有盐水鸡。”。
霍香梅一头黑线,阿娘也想吃啊!可是家中真的没钱银了。
开始的时候,霍香梅并没有跟孩子说原因,只是说改天再买。可是这个改天说多了,孩子也会怀疑,会不相信的。
想了想,霍香梅决定还是把原因说出来,毕竟再小也是一家人,就算不能分担,但也希望不要拖后腿甚么的。
霍香梅耐心的给孩子们解释,“现在家里的钱银不多,大部分都是要留着请人收割冬小麦。已经不能天天都买肉吃,或者是很多肉。阿娘有做买卖,可是还是不能天天吃肉,钱不够啊!家里还欠二武家的家具钱没给,二牛哥帮咱们家挑水,也是要给钱的。这些都得等你们阿爹家来才有钱还。”。
霍老爹皱着眉头,赶紧说,“我这里还有些钱银,不多,大概有四两多。大娘,你先拿去用,给孩子们买多点肉吃。”。这四两如果都是拿去买肉,可以买好多顿了,至少省点能吃到许三郎家来了。
霍香梅不赞同的道,“阿爹,现在很多人家不都是这样的过?甚至一个月吃一次肉的都有。之前我没把握好,想着大家都要补身子,才天天买的。再说,我也不是没买肉,只是少了点。你的钱,你拿好,收好。”。现在的老人都爱自己攒棺材本,霍老爹也不例外,所以霍香梅不想要他的钱,仅仅为了多吃一顿肉。
霍老爹同样一脸的不赞同,“甚么的你的我的,我是你阿爹,几个娃的姥爹。我给孩子花钱,这不是应该的吗?”。
“行行,阿爹,现在真的还没到那个地步。真的需要的话,我会跟你说的。”,霍香梅知道这人一老,就像小娃,认准一条路就往下走,说是很难说得通的,只能哄。
霍老爹看到霍香梅这样说,也就同意了。毕竟再多的苦,他老人家都受过。现在自家有菜有饭吃,只是肉少了点,已经是很好的了。
几个娃见姥爹同意阿娘的,暂时不拿钱买肉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大娃开口,“阿娘,我这里有些铜子,可以给你。我也不是一定要吃肉的,你别生气。”。
“阿娘,我的也给你。”,小二说完,就往他们那屋子跑出去。
其他几个娃都纷纷表示要把自己藏的钱给阿娘,跟在小二后头往屋子跑去。
霍香梅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一时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最后只剩下感动,眼眶开始泛红。
霍老爹感叹的说,“大娘,就算以后阿爹去了,也不用担心你了。只要这几个娃顺顺利利的长大,对你的孝心没变。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我家大娘子是个有福之人。”。
霍香梅擦擦眼睛,“说甚么呢!阿爹你得长命百岁的,看着大娃他们成家立业,你还得帮忙我带孙子呢,到时候你再看着我孙子娶妇子。”。
“哈哈哈……,那岂不是成了老妖了。”,尽管如此说,霍老爹已经开始憧憬以后五代同堂的生活了。
几个娃踉跄的跑进来,把小挎包里的铜子抖出来在炕上,“阿娘都给你!”。
霍香梅一看,还真的不少啊,就是小七都有四五百个铜子。所有的娃的铜子加起来已经有三两多了,几乎和家里的存银持平。
霍老爹惊讶的问,“你们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大钱?”。
小三得意的说,“有些是以前帮阿娘做买卖,阿娘给的,一天两个,还有的是帮阿娘扫地,阿娘奖励的。另外有些是阿爹给买糖的。过年的时候,阿娘给的压岁钱也在这里面了。我一个子都没花过。”。
小五把他面前一小堆的铜子推到霍香梅面前,“阿娘,我也没花。”。
看着几个娃亮晶晶的眼珠,和那求赞扬的神情,霍香梅动容的一个个拉过来亲一口脸蛋,她为自己之前的手松羞愧,搞到家里周转不开。
如果说当初几个娃是她抓住活下去的勇气,后来有了感情,成了她的责任和弥补了她做娘的希望,那么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责任,更加是一种血肉相连的融合。
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弥漫在她的心窝。
霍香梅从每个人的钱里数出一百枚,“这是家里暂时困难,你们支持的,其他的你们收好,这就够了。”。
小六擦掉阿娘亲在脸上的口水道,“阿娘,你全拿去,我以后赚更多的大钱给你。”。
小五一脸的鄙视,“大钱有甚么好,阿娘我给你赚金子。”。
“你以为金子就好吗?阿爹说金子要兑换的话,给别人的钱更多。阿娘,我给你赚银子,这更加方便用。”,小二冲小五喷,他经常看不惯小五,爱闯祸,还爱拍马屁。也不知阿娘为甚么那么喜欢他。
其他几个个娃都表示要赚钱给阿娘,姥爹也有,要给姥爹买新的水烟筒。把姥爹感动的嘴唇直哆嗦,说不出话来。
霍香梅一边感动,一边感叹,这几个娃实在是太会哄人了。让人真的想把心肝都掏出来给他们。
之后霍老爹每每出去看庄稼都会带上自家的鱼篓子,在小溪里放着,好歹回来的时候,能有些小鱼,算是给自家娃打打牙祭。
在这件事发生的第二天,霍香梅把它告诉李兰、白水芹还有王大兄。现在他们几个人常常在一块地儿摆摊。他们纷纷赞赏许家几个娃,羡慕霍香梅这个做娘的。尤其是李兰,这辈子还没有做过阿娘的,眼珠都快羡慕得红了起来。
霍香梅赶紧表示,小四以后也是会孝顺她的,自家几个娃都是她的侄子侄女。
……
后来小二几个回来学话,那天晚上白水芹和王大兄都回家问自家娃,如果家里没钱了,他们有钱能不能也全交给阿爹阿娘。许三郎家的大娃他们都把自己存的自动交给阿娘了,令他们姥爹阿娘特别的感动。大娃他们真的是非常的乖。
他们的孩子一开始都说,当然是愿意给阿娘阿爹的。然后问,“阿爹阿娘,那你们甚么时候给钱我们存好?”。
做阿爹阿娘的只能面面相觑,哭笑不得了。毕竟平时他们很少有给钱给几个娃娃,要买甚么都是大人做主,根本不会有钱到娃娃的手里。就算是过年,给的也只是厌胜钱,又不是真的钱。所以真不怪几个娃这样问。他们好些娃一年到头很可能都不会摸上几次铜板。
因此,回过神来的两人都纷纷觉得许三郎家太娇惯孩子了,居然有那么多大钱给他们花。如果不是平时给得多了,孩子怎么可能会个个都存下几百个大钱。
怪不得许三郎家的会说,她家里已经没甚么周转的钱,想要吃个肉,连娃娃都自愿交出自己的小荷包。
两人也不再羡慕霍香梅了,毕竟如此大手脚,手缝空才会导致家里拿不出钱,让小娃娃都担心。
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两面,就算是一枚大钱,也是有不同的两面。
这次冬小麦的收割,霍老爹是提前几天就和那些有空儿的汉子打好招呼,说好价钱的。
十个汉子,一人一天一百个大钱,一共花了五天才把许三郎家的三十亩冬小麦给收割完。
这下霍香梅不向霍老爹挪他的棺材本都不行了,家里原来的三两加上霍老爹的二两,才把工钱给结了。
现在霍香梅手中的钱银只有几百个大钱了。
钱财是英雄胆,霍香梅不是英雄,可是这会更加的没胆了。就怕哪处必须要用到银子,而自己拿不出来。
就连张菊花多次问,“三郎家的,你甚么时候把家具钱给结了,是不是一定要等三郎回来才给结了?”。
开始的时候,霍香梅还好声好气的给张菊花解释。后来问得多了,霍香梅也烦了,直接说,“现在没钱,肯定得等三郎家里才能结账的。如果阿嫂信不过,也没关系,反正这家什还没拉到我们家。大不了,到时候真的给不出,阿嫂你就卖给其他人家好了。”。
张菊花嘀咕几句,被许大郎训了两句,就不敢说甚么了。许大郎神色似乎有点尴尬,让霍香梅别介意张菊花的话,“别听你阿嫂胡咧咧的,就算三郎给不了这钱,我作为阿兄的就权当送给三郎做新屋的贺喜之礼。”。
张菊花在一边急得翻白眼,你就充大傻。可她也知道这会不能和许大郎呛话,让许大郎下不了台,回去不好过的还是她。
尽管许大郎这样说,但是香梅并没有感动。她这些日子也算是看清楚了,之前的许大郎就是个埋头做自己事情的汉子,还以为他是老实,其实人家只是懒得理会而已。
这会的许大郎看似理会了,可是霍香梅已经看穿他骨子里的自私。就算之前特意买了一条红白肉给孩子添菜,也改变不了霍香梅对他的看法了。
许三郎离家之时,可是又特意拿着酒上许大郎家,拜托他在自己离家之后,多多关照些家里的。可是也不见许大郎怎么上过门,就算是家里吃了好吃的,也不会说让孩子端些过来给阿弟阿妹的。
于是霍香梅认真的道,“哪里用得着大兄送,这家什可是花了大兄和其他阿叔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大兄愿意白送,我们也不能占那些阿叔的便宜啊!那些阿叔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所以这个钱,能给我们一定给,不能给,也不会占别人的便宜的。”。
说完,霍香梅就借口要出摊了,拉着李兰赶紧走了,再也不想理会这一对夫妇,感觉两个人就是一个市侩在脸上,一个市侩在心里。
也不知许三郎回来听见这件事,会如何作想。不过,霍香梅肯定不会隐瞒这件事。她不会做恶人,但是也不会帮许三郎粉饰这弟恭兄有。
……
本来以为收割冬小麦三两银子就够了,可是还得给麦子脱粒,这二两银子是省不了的。
如果是让霍香梅和霍老爹两人把这三十亩的冬小麦都给脱粒,估计前头的吃完了,后头的还没脱。发芽甚么的,那就是肯定的了。要知道平均一亩,大概有三石多,也就是四百多斤,三十亩地,一共一万多斤。
因为冬小麦许三郎家已经是育秧苗再插种的,比新村的撒种子直接播种的不仅要早收,产量还多了不少。这在新村也是足以引起众人的注意的了。
不过新村的村民都没有眼红,因为这次学着许三郎家,他们也是育秧苗种了水稻和黍米之类的,到秋收的时候,自己家也会有如此丰收。只是遗憾冬小麦的时候没有学会,否则现在如此丰收的人家也有自家的一份了。
上次司农程晨明过来看新村种植水稻和养殖稻鱼的情况,这次得到里正的消息,说新村育秧苗后再插秧种植的小麦也比寻常的直接撒种子的收成要高。
于是,这次程晨明这次也带着捕役过来了,还是上次的马亮子和李发财。
里正把程晨明带到许三郎家晒麦子的场地。
铺得满满一大片金黄色的麦子,让程晨明有些震撼。他出身世家,来蔺县也只是为了资历,等混够资历了,自然就会回去的。
现在晋大王的新朝,一直往寒门庶子里选拔人才,其中不乏有想用寒门庶子来削弱世家的意思。可是世家的根深蒂固,不是说动摇就能动摇的。况且,晋大王本身就是世家出身,他熟悉世家的规矩。
就算晋大王想一下子把世家豪族铲除是不可能的,不说本身他上位就有靠世家豪族的原因。他当大王也只是各家衡量的结果,当然不能忽略他也是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君主。
大王这次广建书院可以说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错,可是毕竟破坏了大部分世家的利益。如果不是有他后来紧接着的一系列措施,他早就该下台了,或者至少小部分战乱是免不了的。
开启民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事,从长远来说,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
尽管程晨明做为一个世家子,可是在看过大王的所做所为之后,也是深深为他折服的,可惜一直未得圣颜。
本来程晨明打算在这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待够时间就按照家里铺好的路子回去高升的。
前些日子得到消息,好些业绩好的县长、司农都被大王亲自接见了。这只要不犯大错,可谓简在圣心了。既然如此,程晨明当然想做出一番业绩出来,他还年轻,若能名字上达天听,不禁家族锦上添花,自己也能开创一番事业,说不得哪天也能成为桑弘羊之流的人物。
大司农和司农,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日子以来,程晨明几乎天天往下面村子跑,就想找出些典型的例子,或者看看有哪方面自己能使上劲的,再借助家里的势力,只要做出成绩,就没有人敢坑他。
……
蔺县北边有个村子的村民在山上砍树想修彘圈子的时候,掉进一个大坑,居然发现里面有煤。那村子的里正后来上报到陆捕头那。陆捕头告诉了县长,县长让程晨明负责这件事。
本来这时候的世家豪族之人或者富商都有大量燃烧煤来取暖,然后炼铁还是多用木炭,毕竟煤,尤其是露天的煤,很少被发现,就算发现,都归当地的豪族占去了。
自从大王登基后,下达明确公文,盐、铁、煤这些都归国家管控。前两种私人大量售卖必须得官府的引子,后者一旦发现必须上报国家。
虽然说还是有不少人私下开采贩卖,只是总不能那么的光明正大的了。
据说大王成立的甚么科学研究院,已经找到了快速用煤把铁炼成武器和各种农具的方子,所以大王越发的盯紧那个研究院了。
好些世家豪族都想使法子安排人手进去,暗子甚么的估计都使出了。可惜研究院一直都是大王的班子,目前还没有人能渗透进去。
这些管控物的政令早就颁发下来了,加上大王这两年免税的行为和各种益民的措施,使得越来越多下层小百姓对他膜拜与拥趸。一旦发现煤都有上传给国家。
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你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他们对你的忠诚愿意用性命相担,你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人。
这次蔺县北边那个村子就是上报了,按照规定给他们全村免了三年的税,另外还独自奖励那个发现煤的汉子一百银。
现在程晨明还在派人守着那煤矿,并且从附近的村子招人来挖矿,另外今年有些要服徭役的汉子也拉了一批过去。
县长在上报邑长这事的时候,也有把程晨明的名字报上去。县长还是前朝留下来的,现在是新朝,他家以前的势力很多都是使不上劲了。现在这程司农具他所知,背景还是有的。所以县长很乐意卖他这份情。
程晨明开始时是从县长那得到县长在向大王上报的时候,也有提到自己的名字的消息。不过没等到家里的消息,他是不大相信的。后来这消息还是家中族长亲口告诉自家阿爹的,才让程晨明这颗上进的心都越来越跳动了。
程晨明是世家弟子,也是嫡支的,不过,不是那五大世家的。现在大王一边压抑五大世家,一边提拔其他小世家和寒门。程晨明的家族正处于中等世家,现在得看好方向和形势才能走了。
上次新村这新鲜的育秧苗法子和稻田养鱼,程晨明听到消息,就带着捕役过来了。毕竟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司农。
无论大王怎么鼓励商业的发展,现在国家的立国之本就在于农。如果能找到提高粮食的法子,那么对于程晨明来说就是一大业绩。
1...484950515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