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爷戴帽

    “下去吧”

    众人依次离开,墨鸦在房中静立片刻,淡淡道“进来吧”

    吱嘎――

    民宅的木门被人推开,发出了老旧的响声。

    月光下,那是一道倩影,年纪不大,十**岁的样子。

    墨鸦眼神转向门口,语气玩味道“你的身份是绝密的,所以春平君那边,是你自己动手,还是我们代劳”

    “又或者我们把他抓来,交由你处置”

    韩熙看了墨鸦一眼,淡淡问道“你就是墨鸦”

    墨鸦歪头轻笑“恩”

    韩熙淡淡道“杀父杀母之仇,我还不需要别人代劳。”

    “另外侯爷需要墨家的消息吗”

    墨鸦轻笑道“暂时不用”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第五百九十二章 吹嘘对手
    雁门,姜军营。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一只信鸽飞落,亲卫上前抓住信鸽交给梅三娘,再由梅三娘转交焱妃。

    拉开门帘,焱妃走进姜的营帐。

    姜正在看书,听到声音抬头问道“绯烟,有什么事吗”

    焱妃坐在案几一侧,先为姜倒了一杯茶,而后将白帛交给姜,缓缓道“墨鸦有消息传来。”

    白帛上面的字迹很小,字数也不多,只有换将令已出城短短五个字。

    换将令并没有出乎姜的预料,临阵换将几乎是赵国的传统了。

    上一次临阵换将还是长平之战时,赵国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降卒。

    秦国虽然被痛骂,白起也背负了人屠的污名,可秦国国力强大,东方六国也就只能骂上几句。

    而这一次临阵换将,却是葬送了整个赵国。

    当然,姜心里也清楚,以赵国如今的局面,即便不换将也撑不了多长时间。

    粮草不足是赵国最大的弱点。

    哪怕李牧的军事能力不在王翦之下,但后勤补给跟不上,又不能速胜王翦,那么最终战败的依然还会是李牧。

    而赵王母子换将的命令,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时间,减少了秦国的损失罢了。

    姜之前不确定的就只有一件事,赵王在更换李牧的同时,会不会把自己也一同换了。

    因为但凡了解姜的人就都应该知道,姜和李牧是不一样的。

    娼后若是稍微了解姜,她就绝对不敢给姜下达这样的命令。

    尤其是在秦国大军压境的关键时期。

    可换将的命令还是来了,那就只能说明娼后自视甚高,多年的太后生涯,已经让她目空一切了。

    这种性格是可以培养出的。

    当别人对你唯命是从,当所有人的生死都在你一言之下时,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目空一切的性格。

    姜将白帛交给焱妃,淡笑道“你也看看吧”

    焱妃看了一眼,缓缓道“恭喜侯爷。”

    姜起身伸了个懒腰,轻笑道“总算可以离开雁门了。”

    和蒙骜在雁门僵持了三个月,姜也有些烦躁了,每天就能呆在军营这么大点的地方,和咸鱼也没什么区别了。

    “算算时间,赵王的使者大概还有四五日就能抵达前线了吧”

    焱妃轻笑道“说起来,这还是侯爷第一次和对手僵持这么久,侯爷猜猜看,天下人会怎么评价蒙骜呢”

    除非双方兵力相差过大,否则三个月真的不算久了。

    在冷兵器时代,那种真正旷日持久的战争,可能要打几年,甚至十几年。

    不过对于姜来说,三个月的时间的确有点久了。

    轻笑一声,姜淡淡道“不管天下人怎么评价,估计蒙骜都不喜欢听吧”

    “不过你说的也对确实太久了”

    兵力的差距,以及雁门易守难攻这两点,虽然可以解释姜的不作为,但也难免会有人以此来攻击姜。

    舆论本身并不在于合不合理,更在于天下人最想听到什么。

    舆论的传播在于,只有大家都觉得这个消息很有趣,说出去会显得自己很有见识,他们才会传播舆论,讨论舆论。

    尤其像是姜与蒙骜僵持三个月,是否是姜不作为这种论点十足的命题,更是会吸引大量自以为是的学子议论。

    一旦有人开始议论,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议论。

    姜前世在网上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焱妃问道“那侯爷准备怎么办呢还像是上次一样吗”

    上次姜与秦国的舆论战,姜以嬴政的情史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但这种事可一不可再。

    第一次,嬴政或许会一笑而过,甚至会觉得很有趣。但若是有第二次,嬴政就会觉得烦躁了。

    尤其是在姜马上就要降秦的关键时刻。

    不过不作为的观点,确实会影响到姜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毕竟,就在这一刻,姜必须是忠于赵国的臣子。

    姜沉思片刻。

    若是有人利用这一点来抹黑姜的名声,也的确会给姜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不过流言就如同洪水,堵不如疏。

    当然,遏制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开始治理。

    只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遏制了流言的源头,那么自然就不会再有流言传播。

    “既然天下人要夸奖蒙骜,那我们就推波助澜,让这把火烧的更旺一些。”

    王翦败于姜与李牧之手时,他说过一句话姜与李牧联手互不补助,已经天下无敌了。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在赞扬姜和李牧的实力,但实际上却是抵消自己战败之后的影响。

    我面对的是天下无敌的人,失败自然情有可原。

    但只要姜与李牧分开,王翦就有足够的把握取胜。

    通过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那是下下策,甚至还会显得自己很狂妄,是小人心性。

    而抬高对手,看上去是在宣扬对手,但这又何尝不是宣扬自己呢

    王翦吹嘘姜和李牧联手天下无敌,如果他这一次攻灭了赵国,那他王翦岂不就是天下第一名将了

    别管王翦是怎么胜的,他是这一战的主将,是他亲手覆灭了赵国。

    所以姜打算替蒙骜吹嘘一波,将蒙骜吹嘘成实力还在王翦之上的名将。

    一旦世人认为蒙骜的军事才能还在王翦之上,自然就会认为姜与蒙骜僵持三月也在情理之中了。

    姜忽然想到了原著。

    在秦时名著中,卫庄一向是瞧不起任何人的。

    但是盖聂不同,盖聂在与敌人对战之前,总要说上一句小庄,此人实力不在你我之下。

    例如盖聂与星魂第一次对战,盖聂就曾说幸好你的聚气成刃只有四层功力,否则此刻我已身受重伤。

    然而在盖聂失去内力的情况下,让然以木剑削断了星魂的手脉。

    吹嘘对手,其实才是装逼的最高境界。

    把对手吹嘘的无比强大,输了不丢人,赢了那就证明自己更强。

    目光转向焱妃,姜轻笑道“绯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本侯希望在一个月之内,让世人清楚的知道,蒙骜是一名军事才能远超王翦的将领。”

    “本侯折戟在雁门城下,不丢人”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军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任何一个明星都离不开人设的包装,以及媒体的吹捧。

    想要火,光有好的作品还不行,还要有人帮你吹捧。

    有的是粉丝自发行为,有的是花钱请水军,请媒体。

    在古代其实也一样。

    便如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吹嘘诸葛亮和庞统一般,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

    这话一吹出去,诸葛亮和庞统立刻就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隐居乡野的避世大贤。

    而姜珝如今想要做的,就是雇佣水军吹嘘蒙骜,将蒙骜吹嘘的比王翦还要厉害,从而掩盖自己攻不下雁门的事实。

    安排好了最后一件事,姜珝在雁门这边已经无事可做了。

    剩下的,就是等换将之事发酵,成为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天的时间,一晃即过。

    傍晚时分,梅三娘入营禀报道“侯爷,邯郸来人了。”

    “终于来了”

    姜珝淡笑道“请他们进来吧”

    “是”

    没多时,梅三娘带领一位身穿赵国禁军铠甲的将士走进姜珝大营,拱手道“侯爷,赵王使者到了。”

    姜珝坐在案几后没动,抬眼瞟了禁军一眼,淡淡问道“是赵迁那小子让你来的”

    “大胆”

    禁军将士闻言大怒道“你竟敢直呼王上名讳”

    “啊啊啊啊”

    禁军将士话音未落,营外传来一声声惨叫,那禁军听着熟悉,这些惨叫声,分明就是他带来的那群兄弟。

    “姜珝,你是想要背叛王上,背叛赵国吗”

    禁军将士拔出腰间佩剑,脸色冷然的看着姜珝。

    姜珝淡淡道“秦国罗网伪装成赵王使者暗杀本侯,来人,杀了”

    禁军将士满头大汗,怒喝道“姜珝,你”

    梅三娘挥舞着镰刀,一刀将禁军将士砍死。

    翻了翻禁军将士的身体,梅三娘搜出一张锦帛递给姜珝。

    姜珝打开一看,果然是换将的命令,而负责接管姜珝大军的,正是眼前这名禁军将领。

    姜珝抬头看向梅三娘,淡淡问道“军中都收拾好了吗”

    梅三娘点头道“禀侯爷,军中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拔营离开。”

    姜珝想了想,道“此事宜早不宜迟,等夜幕降临,我军连夜撤退返回代县。三娘,你派人将此事通传全军将士。”

    梅三娘拱手应道“是”

    虽然这三个月来蒙骜表现的好似已经放下了一切,只等回国后安心养老了。

    可姜珝也知道,蒙骜之所以会放弃,那是因为他没有机会。

    一旦给了蒙骜打败姜珝的机会,蒙骜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梅三娘走后,姜珝又写了一道折子。

    这道折子当然是感谢赵王允许姜珝扩军的谢恩折子。

    只要姜珝回到代县开始扩军,赵王迁母子又能拿姜珝如何呢

    哪怕他们气的怒火中烧,可他们还有实力可以控制姜珝了吗

    姜珝此番上表谢恩,赵王迁母子只能捏着鼻子咽下去。

    毕竟赵迁的王命的确是从赵王宫中出发,一路抵达雁门的,这一路上很多人都看到的。

    如今姜珝说这是让自己扩军的王命,赵迁若是敢说一句不字,那无异于是将姜珝推到秦国的阵营。

    这也算是以势压人的阳谋了吧

    只是如此一来,姜珝与赵国就真的是撕破脸皮了,就连赵嘉也很难再容得下姜珝了。

    君王与臣子,其实原本就是对立的双方。

    赵王母子担心姜珝与李牧会造反,所以打算临阵换将,削去姜珝与李牧的军权,压回邯郸发落。

    而姜珝与李牧所做的选择,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选择。

    李牧选择了束手就擒,而姜珝却选择了反抗。

    从赵王迁登基之后,娼后就一直排斥李牧,反而宠信姜珝。

    可事实证明,李牧才是真正对赵国忠心一片的臣子,而姜珝才是心怀叵测的佞臣。

    虽然姜珝就是此事的当事人,可这件事对姜珝却也有些点醒的作用。

    忠言逆耳。

    敢于指出你的毛病的人,一定是一心为你好的人。

    而那些阿谀奉承之辈,他们吹捧你,是因为他们想在你的身上获取好处。

    “来人”

    “侯爷”

    姜珝将写好的谢恩折子递给亲卫,吩咐道“立刻将此信快马加鞭送往邯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交给赵王。”
1...183184185186187...2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