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爷戴帽

    城下,李牧见姜珝斩杀了一名燕军将领,脸上全是赞许之色。

    姜珝的剑法,李牧全程都看在眼中。军阵之剑经过两次大战的历练已经小有气候,虽然距离小成还有很远的差距,但姜珝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剑道之路。

    李牧的剑势如山岳,每一剑攻出都犹如百万大军。

    而姜珝的剑势则如江海,任你攻势如何凶猛,我自波澜不惊。但每一次必杀之剑出,都如同江河泛滥般吞噬一切生命。

    若将姜珝的剑法看作两军对垒,那么姜珝的守势如同无数盾牌竖起的大阵,看似没有进攻,但却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对方稍有松懈,便会派出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将对面的军阵撕开一道口子,斩将夺帅无往不利。

    一直到李牧下令收兵,姜珝都不知道在自己的剑下究竟死了多少燕军,姜珝只知道自己一直再杀,不断的有燕军倒在眼前。

    这一次退下后,姜珝依然还保有余力。

    战场上的生存之道,姜珝已经深的其法。

    三个时辰后,司马尚率领四万大军集合在西城门前。

    此时已是子时,正是人一天之中最为困倦的时刻。而城墙上的燕军,已经连续九个时辰




第十九章 自毁长城
    (求收藏,求推荐)

    此战虽是十几万人的攻城之战,但无论赵军还是燕军,伤亡都不是很大。

    而且最后赵军攻城时,燕军早已无力再战,基本上就是做做样子的抵抗一下,随后便放下武器跪地投降了。

    此战一胜,燕国再也无险可守,从这里到蓟城将一马平川,而燕国国内剩下的士兵,恐怕已经不到八万人了。

    而且这八万燕军还要分守各个城池,燕国北方接壤匈奴,那里同样也需要兵力镇守,仓促之间,蓟城最多只能收拢四万左右的兵力。

    接下来只要李牧率领大军围城,不断的消耗城中粮草,用不了多时,蓟城必破。

    不过灭燕与否,早已已经不是战场之上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是否要灭燕,不是赵国说了算,而是由秦国说了算。

    秦国当然不希望赵国灭燕,那对秦国来说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招来滔天之患。

    而在秦国的干涉下,赵王一定会下令李牧退兵。

    不过此战赵国毕竟是胜利者,燕国也会割让一部分领土给赵国做为赔偿。

    李牧虽是将军,但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也并非一无所知。

    若赵王下令,李牧一定会退兵。但在赵王命令抵达前线之前,这八万大军仍然由李牧做主。

    “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发兵蓟城。”处理好战后事宜,李牧便做了继续进军的决定。

    如果李牧能赶在秦国反应过来之前灭掉燕国,那无疑是盖世之功。而赵国得了燕国的土地,休养生息数年后,未尝不可与秦国抗衡,重现赵国昔日之荣光。

    随着李牧将领下达,姜珝也接到了军令,三日后随军出征。

    三天的时间一晃即过,李牧只留下一万人守城,他自己则亲率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扑向蓟城。

    一路上,大军所过之处,所有城池届望风而降。

    随着燕国前线大败的消息传回蓟城,燕王大惊之下,征调了附近所有城池的兵马守卫蓟城。如今蓟城附近的所有城池皆以成为了空城,李牧不费一兵一卒,便占据了燕国十几座城池。

    大军渡过拒马河,燕国国都蓟城已经近在咫尺,李牧看了看天色,下令道:“传令大军,我军今日便在此地安营扎寨。”

    “将军,此地距离蓟城还有三百里左右,我们为何不继续行军”司马尚接到军令后,策马赶至李牧身旁,疑惑不解的问道。

    李牧闻言笑了笑,抚须道:“我军已度过拒马河的消息,想必今天晚上就会传到蓟城,届时燕国上下必然是胆颤心惊。我们只需派出几队斥候乔装改扮,在蓟城城门四闭之前混入城中,许诺一些摇摆不定之人重利,那时蓟城将不攻自破。”

    “原来如此,此计攻心,恐怕蓟城之内有不少人想要打开城门迎接我军入城啊。”司马尚哈哈大笑道。

    虽已定下破城之计,但李牧偶尔望向西方,眼眸深处却隐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

    现在,就看是秦国的速度快,还是李牧破城的速度快了。

    傍晚,李牧正在营中与众将士议事。意识到姜珝年纪虽小,但思维敏捷,心思灵活,李牧便将姜珝也叫了过来,一同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此刻营中众将士皆是热血沸腾,战意滔天。开疆扩土之功就在眼前,此战若胜,在场众将都会加官进爵,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将军,不好了!”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的连通报都没有就闯进营帐,见众将目光射来,整个人颤抖的跪在地上,焦急的喊道:“将军,邯……邯郸来人了,此刻就在军营门外,好像还带着大王的旨意。听他话



第二十章 所谓臣子(求推荐)
    郭开离开后,整个营帐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众将双目通红,脸色狰狞,一个个看着李牧,就等李牧下达最后的命令。

    所有人都希望李牧能够不理赵王的命令,而是像之前商议军事时那样,一脸从容镇定的定下破城之计。

    “传令退军!”李牧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了这四个字。

    “将军!”

    “不能退啊!”

    “蓟城破城在即,将军,我们不退!”

    众将心有不甘,有些激进的甚至想要劝进李牧拥兵自立,攻下蓟城后自立为王。

    只可惜这种事只能在心里想想,谁若敢说出口,哪怕他是忠于李牧的将士,李牧也会把他拉出去斩了。

    “你们是想要让我违抗王命吗”李牧喝道:“退军!”

    “再有多言者,斩!”

    “是!”

    所有人退出营帐后,李牧高大的身影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

    这一刻或许李牧终于懂了廉颇的无奈,同样是赵国名将,同样的功高震主,同样的不被赵王信任。

    廉颇已经被赵国逼反了,李牧不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珝儿”

    将姜珝还没离开,李牧摆了摆手,道:“你有什么事禀报等回邯郸再说吧!为师累了!”

    “是!那弟子告退了!”

    姜珝的确有话想和李牧说,但见李牧如此,只能行礼告退。

    其实在姜珝的眼中,李牧的确是能带兵打仗的好将军,但他却不是一个好臣子。

    是的,李牧虽然对赵国极为忠心,但他在姜珝看来,却并不是一个好臣子。

    在姜珝的心中,李牧是忠臣,是能臣,但他同时也是权臣。

    李牧的权利和声望有多大

    李牧拥兵近二十万,在军中威望极高,同时在民间也有不弱的声势。

    在赵国,只要李牧说一声‘我想反’,就会有无数的人站出来拥护李牧,包括郭开在内。

    别看郭开现在每天借着赵王的权势狐假虎威,但如果李牧造反,郭开为保性命,一定会站在李牧这边,说不定还会亲自砍下赵王的脑袋来向李牧邀功,以求晋身之用。

    虽然李牧是忠于赵国的,他也不会造反,可赵王心里却不一定会这么想。

    说到底,李牧还是不太会做人。

    若李牧只想做一个能臣,守卫赵国疆土。那他完全可以在带兵打仗之余,败坏自己的名声。

    历史上有多少功高震主的将军,在立功之后,只向君主索要豪宅、良田和美女,将自己的名声败到极致。表示自己就算有心造反,也不会有人支持自己,从而让君主放心。

    可李牧不这样。

    李牧在坐拥二十万大军之余,他还爱民如子,在赵国的声望比赵王还高。

    若李牧只想做一个权臣,那便学一学韩国的姬无夜,完全将君主架空。

    即使不篡位,也要让赵王听李牧的命令。

    这样一来,李牧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所想发展赵国,而不必听从赵王的狗屁命令。

    所以李牧能臣不是能臣,权臣不是权臣的,除了有一颗正直忠心外,将一名被君主所忌惮的臣子演绎到了极致。

    别说赵王这种没什么心胸的君主,就算是号称不杀开国功臣的李世民都未必能容得下李牧。

    在唐朝贞观年间,同样是功高震主的李靖,为求自保甚是开门睡觉,好让李世民的百骑司探子随时都能看见他。

    若李牧不是姜珝的师傅,姜珝一定会大声嘲讽:“你有今天完全是**自找的。”

    李牧终究没有



第二十一章 丰厚的赏赐
    (求收藏,求推荐啊!新书期间,周推荐每超过100加一更,跪求推荐票。)

    李牧的大军在易水之畔停留了十天方才撤军,燕国最终还是答应了赵国的条件,两国以易水为界,重新划分了国界。

    经此一战后,燕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国家,李牧释放俘虏后,整个燕国境内竟然就只有十几万大军,连韩国现在都要比燕国强大。

    战国时期,人口大多集中在中原,而北方和南方则人口稀少。

    可以说,从此以后,燕国很难再有崛起之机。

    而韩国虽弱,但地处中原,国内兵马数量接近三十万左右。

    只不过韩国处于四战之地,四周的国家都能打他,虽然韩国相对富裕,但也难以发展。

    李牧将五万兵力留在赵国边界防备燕国反扑,而他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三万左右人马返回邯郸。

    半个月后,姜珝和李牧回到邯郸李府。

    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洗澡,洗过澡后,姜珝简单的吃了顿饭,随后便躺在床上,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

    这一次随李牧出征,前后足足将近半年,每日在军营里是吃不好也睡不好,可谓是吃足了苦头。

    不过姜珝也不后悔,这一次随李牧出征,姜珝的收获可谓巨大。

    军队操练以及行军打仗等相关事务,姜珝都已熟悉,有了这些经验打底,日后再出征便可独领一军,不需要再在其他校尉的手底下混事做。

    如果说这一次伐燕谁的功劳最大,那一定是李牧。

    姜珝虽说也立了一点功劳,但姜珝的这点功劳,别说和李牧比,就连司马尚等军中将领的功劳也要比姜珝多得多。

    但要说这一次赵国伐燕谁最出风头,那一定是姜珝,就连李牧这一次的风头都没有姜珝足。

    燕赵两国的战事已经结束将近一个月了,这场战役之中所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流传到七国之内。

    在此之前,姜珝只是作为李牧的弟子,被很多关注李牧的人所知晓。

    但那些人也只是知道‘姜珝’这个名字而已,而对于姜珝本人,根本没有谁会过多的在意。

    而这一次赵国伐燕之战,攻破武阳城的疲兵之计便是出自姜珝之口。而且攻城之时姜珝作战勇猛,几次攻城都最先登上城头,手中之剑杀敌无数,更有一位燕国将领死在姜珝的剑下。

    如果这些功劳是其他人所立,那还不算什么。李牧伐燕,攻破的城池多了去了。

    但如果这些功劳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所立,那就有点惊人了。

    秦国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动动口便拿走了赵国五座城池,回国后官拜上卿,成就了十二岁拜相的美名。

    而赵国竟然也出了一位神童,十一岁上战场,出谋划策,斩将立功,本身又是赵国大将李牧的弟子。

    当这些事情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那这个人就要出名了。

    在其他六国之中,或许只是朝中臣子以及国内贵族听过姜珝的名字,但在邯郸城内,大街小巷全都流传着姜珝的名字,很多赵国人都感到心中振奋。

    如果说李牧是接替了廉颇的班,成为了赵国的守护神,那么姜珝便被视为接替李牧的人。

    李牧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而姜珝则正值年幼。

    至于赵王的封赏虽然还没下来,但姜珝已经等候多时了。

    战国时期,很多官位都是世袭的。

    就比如张良的爷爷张开地是韩国的相国,张开地死后,张良的父亲张平也成了韩国的相国,若是韩国不灭,未来的张良也要当韩国的相国。

    如今各国的很多官职都被国内的贵族把控,这也是为什么姜珝年仅十一岁,但军中很多校尉不但不因姜珝的年纪而有所轻视,



第二十二章 独领一军
    “你可别高兴的太早,为师之所以给你新兵,是因为你年纪还小,即便有些功劳,还有为师的面子,有些老兵也未必肯服你。但新兵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娃娃,有那些老兵们帮衬,倒是容易收服。”

    说到这里,李牧话锋一转,严肃道:“不过训练新兵的任务可不小,几月后,为师会去你的军营视察,若你训练的不好,为师便会收回你的兵权。”

    “师傅,您就放心吧!弟子一定将这些士兵训练成战无不胜的百战精兵。”

    姜珝神情依然难掩激动,这可是八千兵马,都足以打一场小型战争了,这绝对是李牧给自己开了小灶。

    “珝儿!过来!”李牧招呼道。

    李牧将一张赵国地图铺在桌案上,指着一处对姜珝问道:“珝儿,你看这里。”

    “漳水”姜珝皱了下眉,随后恍然大悟:“师傅想让我在此地练兵,同时防备魏国”
1...45678...2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