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逍遥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清明锄禾


大唐逍遥侯 第三百四十章 朝堂上吵开锅了!
长孙无忌的任务完成的很顺利,自个连优惠条件还没说呢,晋宇直接把种痘法子递到脸前面了,至于晋宇说的条件,那要看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怎么决断了。
晋宇也不傻,自个在长安地皮上,李二想要,还能不给?再说,长孙无忌是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可以说是大唐开国之初最坚挺的存在,李二爷的托孤重臣,若不是稚奴这臭小子被美舍所迷,长孙无忌倒下的没那么快!现在为难长孙无忌?难道脑袋被驴踢了吗?还不如以退为进,让他念个好。
“回禀陛下,微臣幸不辱命。灞县伯已同意将种痘秘方交由朝廷处置。”长孙无忌一路小跑进殿,微胖的身材不一会的功夫就被汗打湿了。
“好!哈哈哈!”李二爷下朝后也没闲着,一边等消息,一边批阅奏折,听到好消息后,也不看奏折了,毛笔一扔,欢快的过来将长孙无忌扶起,“辅机不必多礼,快快平身。”
“谢陛下。”长孙无忌很本分,被妹夫看重是一回事,但自己千万不能拿架子……
“那臭小子可提什么过分条件了?”李二爷不容分说,将自己大舅哥按在锦凳上,迫不及待的问道。
“条件倒是提了俩,不过应该不算过分吧?”长孙无忌投桃报李,以迟疑的神态和口气偏袒晋宇。
“哦?那俩条件?说来听听。”李二爷顺手拿过块白叠布递给长孙无忌,“辅机先擦擦汗。”
按以往的惯例,黄绢布是李二爷的标配,不过自从他的几个子女从晋宇拿带回并使用白叠布后,这玩意慢慢的就在宫里流行了,还别说,擦汗、吸水效果杠杠的。
“谢陛下。”长孙无忌恭敬的接过白叠布,毫无形象的抹了一把脸,接下来就把晋宇提的两个条件详细讲给李二爷听。
“交由道门负责一部分倒也可以考虑。不过这第二条是什么意思?朕可不相信那帮倭国矮子能跑到极西大漠中挖归唐的祖坟。”李二爷明显怀疑晋宇话里的漏洞,“是不是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微臣起初也不甚明了,在回来的路上,微臣好像琢磨出了一点想法。”长孙无忌偷瞄了一眼李二爷,见无不高兴的样子,就继续说自己的看法:“归唐好像在提示微臣,此法可依葫芦画瓢,用在任何与大唐作对的异邦身上。”
“嗯?”李二爷听完后皱起眉头,旋即大笑,“哈哈哈,这小子坏透了!不过朕喜欢,哈哈哈!”
“以辅机之见,种痘之法由谁主持推广稳妥?”李二爷笑够了,开始找长孙无忌谈正事。
“全凭陛下圣裁。”长孙无忌的不表态也是表态,表态自己对这项业务不眼馋、没兴趣。
“也好,那就明日早朝再议。”李二爷对长孙无忌的态度很满意,“那如何奖赏归唐?”
俗话讲,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李二爷前一句还是臭小子,后一句就是归唐,亲近之意溢于言表,长孙无忌不想掺和,“全凭陛下……”
“让你讲你就讲,无需顾虑,太过了,朕也不会同意。”李二爷打算长孙无忌的话,连辅机的昵称都免了。
“这个……”长孙无忌这次是真的迟疑了,试探的说道:“是否可加爵一级?”
“开国侯?这主意不错。”李二爷满意的点点头,“再加二百实封可好?”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还有啥不明白的,这是李二爷要重用晋宇的节奏,不过他倒没丝毫不满意,这是提前和自己通气呢。
要说李二爷做这个位置,也挺不容易,丝毫不敢任性,稍有逾越就会被魏征等人喷的找不着北。干点啥事也亏了有长孙无忌这么几个体己人。
从去年开始李二爷就想修个避暑山庄,怎奈户部不批钱,一个劲的和李二爷哭穷。李二爷最后也烦了,近两年内库比之前几年收入有所增长,李二爷一咬牙一跺脚,修!
没错,就是修,不是建。让将作监悄没声的将杨颖他爷爷建的仁寿宫给翻新了一下,既然不花国库的钱,令官也没指手画脚的道理,李二爷逃过一劫。连名字李二陛下都想好了,叫“九成宫”。
要不说起名字是一门学问呢,九成、九成,离十成还差一成。正当李二爷盘算着什么时候去避暑的时候,李渊驾崩了……
老爹都没了,还修啥避暑山庄?将作监全撤回来给老爹打陵墓去!这会户部也不吱歪着没钱了,拨款那叫一个痛快,没人敢在这时候找不自在。
死了爹的李二爷要守孝,也熄了去九成宫度假的信息,规规矩矩的留在皇宫内处理政务。
第二天小朝会,属于小范围例会的性质。在批示完各位大臣的请示后,李二爷开口道:“前几日,太子所提开国灞县伯推广种植良法一事,诸位爱卿以为放六部中哪个有司合适?”
“微臣以为司农寺较为合适。”杜如晦站出来表态。
“司农寺现如今仅有屯监一职空缺。”关于晋宇的一切好事,温彦博就没多少不反对的,即便明面上不反对,也暗地下绊子,比如这次,“微臣切以为此职足矣。”
“呸!温老头,你咋不送你孙子去做囤监?”程咬金一听这话就炸了,屯监是从七品吓得官,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要远赴拢右任职,类似于后世的建设兵团营级干部。
若是让温老头得逞,那秦大哥不就白受罪了吗?程咬金本来就是二皮脸的混性子,指着温彦博鼻子就开骂了,“不就是你孙子和我儿子打架打输了吗?不敢找老夫麻烦,城门失火了,关鱼什么事?有本事下朝别走,老夫和你练练!让你三拳!”
老程这么一开口,在座的几位沙场老将就憋不住笑场了,气的温彦博指着程咬金直吹胡子,平时伶牙俐齿的个人,被点到痛处后却哑口无言。
“温大人,温大人唉,认怂也别答应。他皮糙肉厚,让你六拳你也打不过他啊!”尉迟敬德呲着大牙笑眯眯的“劝架”。




大唐逍遥侯 第三百四十一章 封侯
李二爷看协助自己打天下的小弟们如此肆意,又开始头痛了。
他们这是揪着小尾巴不放,当年若不是因为温彦博坚持力战,大唐男儿也不会被包了饺子。
“哎哎,脸红了嗨!”程咬金指着温彦博大呼小叫,“这是害羞了吗?”
小朝会中的诸位大臣,有的摇头叹息,有的以袖掩面偷笑,武将直接就哈哈大笑。牛进达偷瞧李二爷面有不豫,拽住程咬金衣襟轻轻拉了一下。
“老牛你拽俺干啥?”程咬金诚心让温彦博出丑,才不搭理老伙计的暗示。
让程咬金这么一说,牛进达也没啥好说的了,扭头掩面装不认识这厮。
“行了,都少说两句!”其实听完温彦博的建议后,李二爷心里也不舒服。所谓让晋归唐总结推广种地经验,说白了就是“偷师”的委婉表达,你一竿子把人家支派到拢右算怎么回事?再往西点就是归唐老家了吧?还给人一个从七品下的官职?皇家还要不要脸?若是对人才这么个用法,谁还敢前来投奔?
“哼!”没人敢对李二爷的金口玉言提出质疑,不过并不影响程咬金对温彦博翻白眼。
这帮武将看不惯温彦博是有原因的。当年温彦博在张瑾军中官居行军长史。
要说这行军长史放在禁军中那就是个标准的闲职,啥也能说两句,但什么也管不着的官。再形象点说,大小官兵看行军长史来了,过来纳头便拜,拜完就一哄而散,犹如后世帮派中关二爷的存在。但在外官员行军长史就是仅次于行军总管的人物,类似于军师兼监军。
当年与突厥鏖战,若不是温彦博力争主战,并以“畏战”相逼张瑾,张瑾大军也不会全军覆没。在一帮沙场老将看来,撤退并不丢人,再说,以太谷的地形,撤出些距离未必没有偷袭的机会。然而就是因为一介书生的“铮铮铁骨”葬送了诸多大唐男儿……
张瑾逃了,温彦博一介书生,跑慢被俘虏,不过节气倒是真在,愣是没交代唐军的军事部署,被突厥赏了个苏武的待遇。苏武放了19年公羊,名留青史。温彦博很想学一下,怎奈运气太好。转过年头李二爷就和匈奴签了渭水盟约,成了“友好邻邦”,温彦博顺理成章的被放了回来。
占了没出卖队友的光,温彦博颇受李二爷赏识,从此和张亮一样,踏上了飞黄腾达的金光大道。稍有不同的是,自那以后,温彦博终其一生未被允许染手军职。
“既然如此,再设个司农监少卿可好?”李二爷说话最管用,不一会的功夫,小朝会就恢复了平静。
“微臣反对!”温彦博现居中书令,对皇帝的决议是有参与权的,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贞观初,陛下金口玉言,天下官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并言足矣。”
温彦博这话噎的李二爷直瞪眼,却没法反驳。五年前,自己意气风发,确实说过这话,被老臣翻出来打自己的脸,有点挂不住啊!
“微臣建议此事容后再议。”魏征难得跳出来和稀泥,“灞县伯有献种痘一法之功,不若先议一下如何封赏吧?”
魏征之前是隐太子的人,温彦博之前是太上皇的人,两人分属不同派别,即便此时李二爷继承大统,俩人也尿不到一壶里。此事说来话长,贞观四年的时候,代国公挥师北上,剑指突厥。朝堂上虽也有人在担心战败如何如何,但也有人在盘算打败突厥后,该如何安置。恰好,魏征和温彦博对此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朝臣都建议将其迁徙河南,散居郡县,实行汉化,魏征与大部分人看法相同。偏偏温彦博认为应该仿照汉武帝的做法,将突厥安置在朔方,而且要保留突厥人的部落、风俗。
那可是朔方啊!也就是后世的河套地区,秦皇汉武为这块地没少打仗,唐朝之后也没停止过!魏征当时都在朝堂上跳脚了,这么好的一块肉就这么喂狗了?
温彦博反而不急了,怼的魏征有理有据,突厥人生性凶残,放到地方上就是不安定因素;突厥人不事耕种,放到地方上只有卖身为奴一条路;这让异邦怎么看煌煌天朝?怎么彰显国威?怎么万国来朝?
李二爷恰巧有打造盛世、超越秦皇汉武的心思,温彦博的主意毕竟有前例可循,且投入少、见效快(就差说是大撒把了),很是心动。
正值魏征一度指责温彦博是突厥人的奸细(汉奸)的档口,任城王的折子到了……若不是晋宇那套“胡萝卜加大棒”理论兼具众家之长,又颇具操作性,李二爷早就选择温彦博的建议了。进可攻退可守啊!成了,就是超越汉武帝,不成嘛,那就再打一次!然后采用魏征的想法再试一次!总有一个法子能超越汉武帝!就这么豪气!
魏征稀泥和的恰到好处,解了李二爷的围,还堵住了温彦博的嘴。封赏这东西还没提出来之前,是没法反对的。难道说种痘之法不足以封赏?自己若是敢这么说,程不要脸就敢在朝堂上动手,还是观望一下比较靠谱。
“诸位爱卿有何想法?”李二爷很不高兴,刚才拆台的不少,就连最先提议此时的太子也低眉顺眼的看笑话,一点胸襟都没有!
“微臣建议加封县侯,加封二百户。”长孙无忌自知到自己表演的时刻了,主动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微臣附议。”代国公李靖睁开惺忪的双眼,一反常态,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微臣附议。”魏征偷偷瞧了一眼温彦博,老温头已经气的脸色铁青了。
“微臣附议,陛下圣明!”程咬金也不甘人后,喊完还不往看向温彦博,朝他示威。
爵位这东西,本来就是皇帝说了算,不用征求中书令意见,所以温彦博张了张嘴,还是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准!”李二爷大手一挥,一言九鼎,盖棺定论。




大唐逍遥侯 第三百四十二章 乐疯了!
接旨嘛,晋宇一家有经验,这次传旨的是新面孔,估计是三省的秘书。
封侯嘛,喜事。晋宇本来是打算按照以往的惯例招待一下传旨的天使,但被小秘书以公务在身婉拒了。晋宇这才知道,原来不是谁都敢留下来大吃大喝,也就前面长孙、魏征等人位高权重,且没人不长眼敢开口刺挠,才会留下和晋宇表示一下亲近。
天使带着晋府准备的食盒欢天喜地的回去复命,走之前不忘传达长孙无忌的原话:好好收拾一下,过几天老夫登门贺喜!
喜事,大喜事!
整个晋家庄与有荣焉,有个下人一时失嘴,一声“小侯爷”还没喊完,就被陈瑞一巴掌拍矮了一头,“哪来的‘小’?以后要叫侯爷!这一巴掌给你长记性,下回棍棒伺候!”
侯爵啊!晋宇没多少感觉,自己认识的那帮老爷子,绝大多数都戴着国公的爵位,很了不起吗?
“了不起。”杨颖满眼小星星,一脸崇拜的给予了肯定。隋唐官制一脉相承,杨颖对这一套的认知远远要比晋宇深刻。“夫君穿上试试,过几天大宴宾客要着盛装,马虎不得。”
“就是地多了点,俸禄多了些吧?又不算个官职。”晋宇配合着试穿,衣服是官上赐下来的,但不会非常合身,还需要再自家微调一下。
“哪有这么简单?”杨颖一边给晋宇调整着衣服,记下哪儿不合适,一边给自己的夫君科普,“官职有职官、散官、勋官、爵位之分,其中散官最易得,职官次之,勋官虽说也不太容易得,但爵位最难受封。凡是被授爵位的都代表朝廷认可,这是一种名望,名门望族就是这么来的。爵位还分实封、虚封。要妾身说,夫君这种封赏最合适,有实封,而且封禄比禄米和月俸多很多!现在只拿封禄不管事,还没人敢得罪,最重要的是可以世袭,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呢。”
“这么说还挺厉害?”晋宇还真不知道名门望族的由来,后世只有欧洲残存爵位制度,这片爵位起源的古老大地已经没了爵位的踪迹。
“当然厉害。”杨颖点头肯定,“连职官、散官、勋官算在内,目前在世的从三品以上的肯定不超过二百人,说不定堪堪只能凑够百人。”
“这么少?”晋宇有点懵,在世的很好理解,像李纲,病逝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最大的用处就是青史留名……晋宇对品级不感冒,但对人数很敏感!开国首次授衔中将以上仅有二百五十名!自己一不小心就在唐朝混到这个级别了?有点晕……
“当然少了,朝堂上很多人身兼多职,算下来人更少。”杨颖很为自己的夫君骄傲,“况且不是谁都能有资格被封爵的。前两年病逝的李三司,官居一品,却没有爵位。虞少监(虞世南,贞观八年封国公)也年过花甲了,也仅仅是个子爵。像夫君这么年轻却封侯的,少见的很呢。”
“那一年能有多少封禄?”晋宇好奇的追问,封爵好久了,愣是没关注过这个问题。
“夫君不知道?”杨颖诧异的抬头看晋宇,“后院粮仓里的粮食一大半都是夫君的封禄啊。”
“这么多?我还以为那些都是咱的地租呢。”晋宇自己很吃惊,后院有二十多个粮仓,每个粮仓半径三米多,地下四米,地上近两米。当初盖粮仓所花的功夫比盖房子还多,一个粮仓能装百十吨的样子。“跟封禄比起来,在国子监的俸禄还真没几个钱。”
“那可不,要不能说封侯万里?封禄太少,谁还下跑那么远死力?”杨颖调皮的朝晋宇眨眨眼,“还是夫君这样好,在家运筹帷幄,远胜奔赴千里。”
“班超若是活着,听你这么说能被气死。”晋宇心虚的摆摆手,人家那是一刀一枪拿命换来的爵位,自己是沾了多出一千多年见识的便宜,还是低调点好。
“别乱动,胳膊抬起来。”杨颖不搭理晋宇的话茬,专心将玉带銙给夫君系好,“这白玉泛青,质地一般,回头妾身亲自给夫君操办一条玉带銙。”
“又不是花钱买来的,别那么挑,差不多就行了。”李二爷会做人,玉带銙是侯爵附带的装备,晋宇摸摸腰带,感觉不错。
“那怎么成?”杨颖不满的瞅了晋宇一眼,“之前夫君的爵位标配金带十銙,没资格拿玉石做腰带,现在级别够了,还不好好捯饬一番?夫君若是这么传出去,没人说夫君,却会有人背地里说妾身不体面。”
“那顺带捯饬两个手把件玩玩。现如今玉还不怎么贵,留着当传家宝也不错。”晋宇捻捻玉带銙,要不说这年头男人惨呢,没啥好玩的不说,出门也要学女人化妆、捯饬首饰。身上不挂点饰品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目前光朝廷鼓励男人佩戴的的就有三样:腰带、帽子、佩刀。鱼袋就算了,六品以上才有资格佩戴。
有品级的用玉石、贵重金属做腰带,商贾用整块布做腰带,普通百姓用点碎布缝起来做腰带,再穷点的用麻布,但没人用麻绳,除非家里有长辈离世才用麻绳。
帽子的讲究就更多了,有品级的多戴梁冠,能把身高硬生生拔高十五公分左右,这就是所谓的“身高不够,帽子来凑”。没品级的也能将帽子玩出一朵花来,各种千奇百怪的造型。
佩刀就更不用说了,唐人尚武,哪怕从牙缝里省,也要省出一把刀,打尖住店,把刀往桌子上一拍:小二,来两斤好酒!太有范了!
“成了。”杨颖绕着晋宇看了一圈,满意的点点头,“若是头发再长一些,腰里再挎把佩刀就更英武了,肯定能迷倒一片!”
“娘子手巧,装扮的好。”晋宇看看铜镜里的自己,虽说有点模糊,但不影响帅气!头发就算了,长得慢,目前才堪堪能扎起马尾。




大唐逍遥侯 第三百四十三章 压力山大
封侯不仅给晋宇带来了名望,同样还有收益,封禄是比较稳定的一部分,还有朝廷对府邸的修缮费……这一条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即便是后世没有了爵位,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同样会有单位宿舍分,当然了只有一部分是别墅性质,更多的是楼房。若不是大宴宾客迫在眉睫,杨颖早就进行新一轮的扩建工程了。
人是趋利性动物。鉴于封侯后带来的种种收益,所以才有人远赴千里博取军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还,可见军功得来之难,却仍有妇人“悔教夫婿觅封侯”,悔的原因仅仅是自己那抹青春年华,而非担心夫婿安危。这种媳妇娶之何用?为了在头上顶座大草原吗?
晋家庄之前也有过几次大规模宴请,但这次是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长安城里有名有姓的世家、国公、侯爷大部分已经将贺礼提前送来了,扎扎实实的真金白银!刚开始的时候,晋宇还有些沾沾自喜,随着送贺礼的越来越多,晋宇就有些惶惶不安了。
一个侯爵而已,从三品的待遇,换成后世顶破天还够不着副部级呢,何况还没点实权?咋就那么多送礼的?
请教秦老爷子后,晋宇才明白,自个这爵位不仅有种痘法的贡献,还有马上要推广种植良法的功劳。
现在缺啥?人!粮食!比之前朝,人口锐减!在历史长河中,人口代表着一切,历朝历代都很鼓励生育。种痘法能有效减少儿童夭折数量,但没有粮食支撑,依旧没法实现人口的稳定增长。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
可能有人质疑,贞观不缺粮啊,接收了前朝那么多粮仓,吃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吧?能问这种问题的可谓之“何不食肉糜”的五谷不分者。
后世真空包装的大米,明确标注的保质期也仅有18个月!那过期的还能吃吗?吃呗,反正吃出问题来自个负责,人家生产厂家不管。
王珪是说过一句“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但人家有个时间前提——至开皇末年,也就是公元600年。杨颖他爹上位的时候,人口也不少,各种挖、建、修,人吃马嚼能顶多久?更何况后面的小三十年战乱不断,没人耕种,即便是有老本,能顶多久?再退后一步,即便有剩余的,存了三十年的粮食,谁敢吃?李二老板上位后,明文规定“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著于令”。
可能还有人质疑,斗米四五钱、斗米四五钱!米价都这么便宜了,怎么可能缺粮?
不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知道这年头的百姓面对的是什么。
贞观元年,山东大旱,河南、陇右大霜,李二老板因天下饥荒主动减膳。李二老板都吃的少了,你说不缺粮?
贞观二年,仍旧是旱,还出现了蝗灾,关内百姓鬻儿求食,大赦(牢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没粮食,养不起了)。
贞观三年,仍然是旱!连旱三年,怎么办?李二老板也很无奈啊!亲自下地耕田做示范,好让大家稳住。缺粮到了啥程度呢?就连赏赐都换成了粮食!也是在这一年,大军开拔,远征突厥!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离者咸归乡里”、“米斗四五钱”,粮食喜获丰收!米贱伤农听过没?丰收了,粮食就便宜了,然而,先不要着急,还缺不缺粮呢?缺!家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虽说丰收了,但异常天气还是有的,见过能倒拔垂杨柳的大风吗?贞观四年就有!谁都不敢保证下一年还能丰收!所以,李二老板是如何奖赏远征突厥的有功者的呢?免今岁租赋!给他们家中多留些余粮而已。
在这年头,粮食有多重要呢?上至王爷,下至百姓,待遇多用粮食结算,所以杨颖才说,家里的米仓存的多是晋宇的禄米。百姓认钱的也不多,打散工也好,薪资月结也罢,很多百姓都选择粮食,而非铜钱。就连商铺也接受用百姓用粮食结算商品价值。所以说粮食才是硬通货,没钱是可以的,但没粮食是万万不能的!也顺带造就了百姓对土地的执着,土地兼并其实是深入骨子里的一种偏爱,饿怕了!
“斗米三五文”只是个参考,真正去买粮的并不多。再说了,贞观的粮店和后世的粮店还真不一样。后世的粮店很难见到发霉变质的粮食,米是真正的米,什么小米、大米、糙米都很齐全。贞观的粮店呢?发霉的、掺沙子的也很齐全。这年头没有真空技术,么玩意的保质期都相对较短。为了延长粮食保质期,老百姓是怎么做的呢?没错,就是带壳存储,就连收租都是带壳的,随吃随磨。所以,三五文一斗的米,绝对不是什么好米,发霉、变质、带沙子、带壳的……文字游戏嘛,耍的贼溜。
1...139140141142143...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