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不过这个结果也不是多令人意外,朱厚照最后也只能叹了一口气,一挥手道:“罢……就没有指望过他们多出息的,还是赶紧去见父皇吧,只是但愿父皇见了朕,不要揍我才好。”
说起这个,其实方继藩心里也颇为忐忑,自己这个摄政王……不知上皇会怎样的看待呢?
于是一番准备,二人在护卫的重重护卫之下,一路沿驰道进发,这一路都没有停歇,只是越往北,天气越是冷冽,朱厚照的心情……也愈发的沉重,上皇寻的地方……似乎有些不好。
…………
感谢看书总是醉醉哒同学成为本书新盟主,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见过上皇
一路向北,无数的农庄星罗棋布。
偶尔……会有一些农户,他们用木头搭建起来了简易的庄子,一户人家,大抵有七八口人,别看庄子简易,可这里的主人,往往是附近数千亩地的持有者。
数千亩地,在许多地方,都称得上是地主了,哪怕是在佛朗机,也绝非是普通的阶层,可在这里……不过是最简单的农户而言。
他们往往已豢养了一些牛马,猪舍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屯田卫引进来的猪,早已得到了大多数农户们的喜爱。
家里的劳动力大抵有四五口。
妇人们喂马养猪,而男人们则下地耕种。
上皇的行在便在湖泊的北面,带着数万的大臣、宦官、宫娥、禁卫,以及投奔而来的移民们在此定居,开垦出了土地,用土夯出了一座方圆十里的城池。
朱樘的屋舍,也不过是比寻常人要大一些而已。
虽是方景隆送来了一些贡品,朱佑樘却将大多数的东西赐予了左右之人。
随来的大臣们,起初自是哀号遍野,不过……人就是如此,起初的时候,他们在船上感觉朝不保夕,只想着能够活下来,历经了七八个月的航行之后,到达了陆地,他们便有了大难不死的感觉。
人就是如此,吃过了航行之苦之后,慢慢的开始适应了环境,哪怕当下需要身体力行,上皇给与的恩赐毕竟有限,一切都需自己重新开始,结舍定居,带着家人开垦一些土地以作家用,也渐渐可以适应下来。
这里的天气明显更寒一些。
南面是一处湖泊的码头,可以打鱼,北面是一片片的耕土。
弘治皇帝每日清早起来,都要四处走走。
起初不能批阅奏疏,令弘治皇帝其实很是不适。
可慢慢的,他就习惯了这样慢节奏的生活。
而萧敬越发的老了,身子佝偻着,而且在这种气候里,不得不扶着一根杖子走路!
此时天空已是大雪纷飞。
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天气,大多时候,人们还是躲在屋舍里烤着炭火。
在这里,煤炭炉子是不流行的,大家也不喜烧煤取暖。
倒是附近树木多,因而有商人专门伐木建窑烧炭,这木炭,倒是很是畅销。
这些从前的王公们普遍认为,煤的气味不如木炭,最重要的是……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一点坚持了,只有如此,仿佛才能让他们不忘记自己原本高贵的身份。
上皇帝带着人,会到夯土的城楼上走一走。
他身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须发皆白,任寒风吹打,满是皱纹的脸上,却有一双有神的眼睛,当眼睛落向大明的方向,他总是沉吟很久。
那里……终究有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
萧敬在一旁,虽是老迈,可在此时,却总是手忙脚乱,但凡大风将上皇帝的衣角吹开,萧敬总是担心寒气会侵入上皇帝的身体,引来病症,因而,他便这边捋一捋,那一边又遮一遮。
“上皇,天色不早啦。”
上皇帝只颔首点头,随即眼睛落在了萧敬的身上:“昨日送来的急报……不知厚照会不会来见朕。”
萧敬露出担忧之色。
他很清楚上皇为何来黄金洲,上皇是希望早早将自己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好生的磨砺,不只如此,将这些旧王公大臣们带来这黄金洲,也是让新皇帝少一些阻力。
萧敬没有儿子,可和上皇接触久了,却比谁都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
只是……昨日消息传来,皇帝居然也来了黄金洲,这……
上皇的问题,萧敬不敢回答。
弘治皇帝反而微笑道:“萧伴伴,你又在怕什么,担心朕不高兴吗?”
“奴婢……奴婢以为……”萧敬的话只说了半句。
弘治皇帝就道:“朕既然禅位,厚照如何治理天下,朕就不打算去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这不是朕可以管的。何况朕细细思来,朕终究是不太聪明,而厚照呢,这些年来所做的,足见他聪明伶俐的,还有方继藩等人的辅佐,他即便胡闹,也一定有所节制。此番既来黄金洲,想来,他们一定有所布置吧。”
萧敬听了上皇帝的话,顿时松了口气,他就怕上皇气坏了身体。
弘治上皇帝又是笑道:“厚照是朕的儿子,没了朕的庇护,这天下万千臣民的福祉便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朕有时也心疼哪,可再心疼也没有办法,他生在帝王之家,这是他的命啊。朕相信……他不会辱没列祖列宗的。”
萧敬连忙道:“上皇说的是,实是一语中的,明察秋毫,奴婢佩服的很。”
弘治上皇帝说罢,紧了紧狐绒披风,便要走下城楼。
此时,却有人气喘吁吁的登上了城楼来,跌跌撞撞道:“上皇,上皇,急报,急报,自新青岛来的急报。”
上皇帝微笑,四顾道:“看来朕的龙儿要启程来了。”
他伸出手,竟有些颤抖。
在黄金洲平淡的岁月,已让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宁静。可在这一刻,似乎自己的骨肉,又让自己的内心里起了波澜。
他深吸了一口气,接过了急报,轻轻打开。
他眼睛已经有些花了,看不大真切,于是萧敬忙探头上去,想要帮上皇帝念出来。
萧敬面带笑容,正待要张口,可嘴刚刚打开,随即竟是僵住了。
于是……风雪之中,竟是变得无比尴尬起来。
上皇帝见萧敬如此,皱眉,于是……他努力的揉揉眼睛,去分辨急报中的文字。
风雪呼号。
上皇帝也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皇帝加封方继藩摄政王,凌驾诸王之上,辖制黄金洲军政……
萧敬脸色……变得惨然,他抬头,小心翼翼的看着上皇,而上皇帝,却陷入了深思。
久久不语。
……………………
天气真的很冷,冷的刺骨,但是此时,朱厚照和方继藩终于到了。
一路疾驰而来,自是免不了疲累,但朱厚照显得急迫无比。
马不停蹄的入城,随即……看着上皇的宫殿,便吸了吸鼻子。
那大明宫是何等的富丽堂皇,京师是何等的繁荣喧闹,可这里……
说好了不能流眼泪的。
可朱厚照此刻的眼睛,好像进了风雪,很想揉一揉。
方继藩的目光往四周看了一圈,最后也不禁叹息道:“这地方……哎,不曾想上皇帝如此的清苦,不如在南边,臣给上皇帝建一座万寿宫吧……不过……”
好吧,细细想想,好像在这地广人稀的地方,特意修一座宫殿,十之**也收不回成本啊,方继藩觉得自己好像激动过头了。
外头,早有百官在此迎接了,这些发配来此的人们,皆都裹着严严实实的,外头则罩着他们各自品级的官袍,依旧还是头戴着翅帽,此时纷纷拜倒。
“臣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朱厚照发现这里有一些是老熟人,甚至……包括了刘健。
刘健老了,一脸皱纹,此时见了朱厚照,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朱厚照道:“上皇在何处?”
“上皇就在殿中,专侯陛下,请陛下与摄政王入殿觐见。”刘健回答道。
朱厚照和方继藩面面相觑。
这摄政王三字,自刘健口里出来,自然别有意味。
方继藩不禁深深的看了那朴素的宫殿一眼,心里不知是畏惧,是忐忑,亦或者是激动和即将重逢的喜悦。
二人一前一后的鱼贯入殿。
便见一老者正坐在炭火边,微微颤颤的给炭火盆里添着炭。
朱厚照一见这人,便立即拜倒:“见过父皇!”
第一千七百五十章:父子君臣
殿中。
弘治皇帝抬了抬头,看了朱厚照一眼,随即露出了微笑。
他站了起来,萧敬连忙上前搀扶。
此后,弘治皇帝咳嗽,朱厚照和方继藩二人拜着,心里尚在打鼓。
只是此刻,心里又不禁为之担心起来。
弘治皇帝道:“起来吧,起来吧,你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摄政王,见了朕,何须行什么大礼。”
朱厚照起身,方继藩却心里琢磨起来,摄政王三个字很刺耳啊,他忙道:“陛下,臣岂敢称之摄政,这实是……实在是……”
哪怕是今时今日,方继藩面对着上皇帝,依旧怀有敬畏之心。
上皇帝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道:“君无戏言,世上岂有朝令夕改的道理?”
他顿了顿,又道:“朕久在黄金洲,又怎会不知道这黄金洲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好地方啊,能在此颐养天年,也是朕的幸事。”
弘治上皇帝说罢,竟是笑了:“这个布置,是皇帝想出来的罢?”
说着,深深的凝望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顿时觉得心虚,九五至尊了许多日子,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耐霸气了,可现如今再面对自己的父皇,依旧又恢复了当初的模样。
若在往常,方继藩是完全不介意背一口锅的,可今日……却知道这事儿自己绝不能出头,于是默默的低着头,心里数着绵羊。
朱厚照看了方继藩一眼,最后只好硬着头皮道:“是。”
弘治上皇帝却叹了口气,而后又露出了微笑,道:“皇帝长大了啊,已渐渐成熟,能够轻松驾驭天下了。如此……甚好……”
说着,他坐下,用火钳子细细的拨弄着炭火。
朱厚照也不知父皇这话到底是讽刺还是夸奖,竟是一愣。
弘治皇帝却是继续道:“什么是天子呢?”
弘治皇帝说着,加重了语气:“在臣民们看来,天子便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父亲,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九五至尊,一言九鼎。”
“这些话,是说给臣民们听的,可是为君者,却万万不能相信。皇帝应该相信自己和普通的庶民没有任何的分别,不过是靠着祖宗的厚福,方才得以克继大统,正因如此,做皇帝的,未必比寻常的臣民更聪明,更遑论,未必比他们更孔武有力了。皇帝也是血肉之躯,有生老病死,有七情六欲,明白了这一点……方才能认清楚自己。只有清楚了自己,方才会滋生敬畏之心。”
弘治皇帝叹道:“有敬畏才是好事,敬畏祖先,因而不敢使自己辱没了门楣。敬畏臣民,因而不敢胡作非为,为政时,如履薄冰,生恐怠慢。最重要的是……要敬畏天道……”
“天道?”朱厚照听得云里雾里得,看着自己的父皇,满心疑惑,他无法理解,怎么好端端的,父皇居然一来便和自己说这些话。
弘治皇帝道:“朕在此处见这里寒冬腊月,大雪皑皑,一眼看去,万里冰雪,方才知道,在天道面前,人是何其的渺小。所以要常怀着敬畏之心,不要狂妄自大,不要自以为这天底下的事,凭着自己……便可改变任何事!祖先的基业交给了皇帝,那么为君者,只需做好两件事便可以了。”
弘治皇帝凝视着朱厚照:“其一:统一天下,以消除战乱。今我大明放眼天下,方知天地之大,远非想象!我大明为天朝上国,中土之国,为君者,当效法秦始皇,剪除不臣。天下臣民的愿望,不过是安居乐业而已,消弭战争,才是他们的愿望,这……便是天道。”
“这其二:则为制度垂范,以求长治久安。能得天下,固然已是了不起了,可若不能制度垂范,不能长治久安,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弘治皇帝接着道:“百姓们的根本愿望,方才是天道。你是皇帝,要做的便是不要去违背他们,顺天而行,去满足你的臣民,完成这两件事。至于敕封继藩为摄政王,可见你已心性成熟,已自有自己的定见了。黄金洲的诸王公是什么样子,皇帝知道,朕也知道,你我心里都有数,他们既然不能匡扶朝廷,不能为朝廷守住黄金洲。那么……就让能守住的人来!所以……朕得知你的诏书之后,心里甚是欣慰,做天子的能深谋远虑,因势利导,顺势而行,一举消弭掉未来黄金洲的隐患,这……令朕放心了许多。”
听到这里,无论是朱厚照,还是方继藩,心里都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关算是过了?
他们对视了一眼,方继藩道:“上皇英明,儿臣佩服的不得了……”
“此番你们来黄金洲……所为何事?”弘治上皇帝压压手。
方继藩心里轻松了,上皇还是那么的深明大义呀,于是立即道:“上皇,臣与陛下率水师驰援北方省,一举歼灭西班牙,葡萄牙舰队,解了北方省之围,所以顺道便来了。”
弘治皇帝听罢,一愣。
随即,他眉梢隐出喜色:“西班牙者,豺狼成性,野心勃勃,他们仗着舰船之利,处处与我大明争锋相对,一旦剪除了他们的舰队,那么……他们便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如此……佛朗机可定,好……好的很哪!”
弘治皇帝龙心大悦,显出喜出望外之色,眼眸也一下子亮了几分,整个人显得精神了许多:“一旦稳住了中佛朗机,那么接下来,理应就是奥斯曼啦了吧?这奥斯曼也不容小觑,他们幅员广阔,兵卒无数……假以时日,终究还是心腹大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