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雕花缕空的灯架啪的一下歪倒在地,将上头的烟罩摔了个粉碎。

    一旁的小宦官一见,忙是弯腰要上前去收拾。

    弘治皇帝突然道:不要动!

    他脸色说不出的古怪。

    可他的心情,却有一种奔放的感觉,他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可还得尽力忍着,至于钱钺的被害,至于米鲁的叛乱,这区区的小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明王朝,不会因为一个土司作乱就亡了社稷,大明朝的一切希望都在皇帝身上,也都在未来的皇帝的身上。

    天下的权柄,集于一身,万千的臣民,生死荣辱也只维系于一人。

    他最忧心和顾虑的事,便是太子。

    发生了叛乱,可以进剿;有了灾情,可以赈济;为政有什么疏失,可以去改正。太子若是不堪为人君,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啊。

    儿子长大了。

    弘治皇帝眼里,竟是有些湿润了。

    此刻的他,不像一个皇帝,却是一个活生生的父亲,一个欣慰无比的父亲。

    他深吸了一口气,虽是激动无比,却完全不敢表露出来,他生怕自己的狂喜,让太子得意忘形。

    棍棒底下出孝子。

    于是,他不得不尽力使自己显得严厉一下。

    说错了吗?朱厚照一看眼色不对,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心里发虚,忙道:儿臣儿臣他本想说儿臣万死。

    弘治皇帝却是用尽力平和的声音打断他,虽然这平和的声音有些颤抖:你还去西山煤矿了?

    朱厚照脸色骤然变了,突然想给自己一个耳光,我是猪啊我,他耸拉着脑袋:是是

    弘治皇帝淡淡的道:谁和你一道去的?说话的时候,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目中带着别有深意的意味。

    朱厚照立即道:儿臣自己一人去的,没有别人呃其实也是有的儿臣带了伴伴刘瑾,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人等

    也幸好刘瑾这些人不在此,否则估摸着要吓得晕过去,这也算是将詹事府上下人等,一网打尽了。

    不过朱厚照还算义气,居然没把方继藩给招供出来。

    可见对方继藩而言,这朋友没白交。

    弘治皇帝眯着眼,深邃的目光中,却更是意味深长,他的目光与刘健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接着慢悠悠的道:只有这些人?

    朱厚照毫不犹豫的道:儿臣是个有诚信的人,怎么会睁着眼说瞎话?

    方继藩忍不住想要抚摸自己额头,太子殿下倒是显得颇有几分义气,可是哎

    方继藩咳嗽一声:呃其实还有微臣。

    认了吧,皇帝又不是傻子,何况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三位大学士,哪一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说实话,方继藩连眼睛都不敢跟他们对视,总害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们这洞若观火的眼睛看的个彻彻底底。

    朱厚照顿时尴尬了,很懵逼的样子。

    弘治皇帝眼里竟是掠过了一丝笑意,随即,看了朱厚照一眼:不可有下次了。

    嗯?

    这棒子都高高的举了起来,朱厚照显得很意外,居然只轻轻的落下,一句不可有下次,对自己而言,不摆明着是说,下次还有偷偷溜去詹事府的机会吗?

    弘治皇帝旋即又看了方继藩一眼,道:方继藩。

    弘治皇帝和颜悦色如沐春风。

    方继藩道:臣在。

    此刻,谁也猜不透弘治皇帝的内心,他只稍一沉吟:卿家提前预警,功在社稷,钱钺之事,朕悔不听卿家之言,即日你,你在詹事府,陪太子读书吧。

    刘健三人面色一凛,立即明白了弘治皇帝的心思。

    方继藩是真正有才的,这等才华,和寻常的八股文章不同,就比如改土归流,比如对钱钺的分析和建言,现在事后想来,方继藩确实有一种非同凡响的才能。

    当然,这显然还不是最重要的。

    刘健捋须,面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意,因为他很清楚,陛下的这个决断,根源并不只钱钺和改土归流之事,而在于太子今日的这一席话,自方继藩入了詹事府,太子和以往,确实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太子乃是国本,至关重要。

    陛下命方继藩陪太子读书,其心思,自然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七十五章:陪读
    对于陛下的决定,刘健竟没有反对,包括了对方继藩有一点不爽的谢迁,此刻竟也是沉默,似乎对此事,虽谈不上乐见其成,却并不反感。

    陪太子读书,这分明是将来要大用的征兆,想来,这也是陛下为太子殿下铺路,是要搭起太子的班底。

    方继藩听说陪读,也晓得这其中的厉害,要知道,大明王朝是没有太子陪读的,却有一个皇帝,有一个陪读的同窗,那便是由藩王入京,克继大统的安陆王之子嘉靖皇帝朱厚熜,朱厚熜还在安陆做藩王世子的时候,却有一个陪读,此人叫陆炳。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朱厚熜会成为皇帝,所以作为王子的朱厚熜,自然没有太多礼法的约束,因而便由陆炳陪他读书,此后朱厚熜登基成为皇帝,他的性格,向来多疑,几乎所任用的大臣,无一不是保持着戒心,可唯独对这个从小一起读书的陆炳,却是信任有加,倘若说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值得嘉靖皇帝相信,那么,也只有这个少时的陪读了。

    现在弘治皇帝突然下达了这个旨意,方继藩怎么能不明白呢?

    可是,方继藩有点迷糊,大明没有陪读官啊,他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厚着脸皮道:陛下,陪读算什么官?

    犹如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弘治皇帝的脸上。

    这厮难道就没有一丁点的情怀?这就如朕赏了你一幅好画,你就劈头来问这画多少银子?

    深吸一口气,弘治皇帝决定忍了。

    他风淡云轻的样子:好了,退下吧。

    方继藩没问出个所以然,颇有些悻悻然,皇帝陛下显然不太给自己面子。

    不过好像自己也没有多少面子。

    朱厚照只是如蒙大赦,忙是道:儿臣告退。偷偷朝方继藩使眼色,意思是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方继藩便行了礼:臣告退。

    二人没走几步,刚到了暖阁门口,身后便传来了弘治皇帝的声音:刘卿家,眼下平叛乃是当务之急,可眼看着,就要岁末了,明年开春,便是春闱,会试之事,也要及早准备

    后头的话,隐隐约约。

    是啊,弘治十二年的会试即将要开始了。

    方继藩对这一场会试,满带着期待。

    因为他还有三个门生,方继藩还指望着三个门生能中进士,然后享受三个弟子孝敬自己的成果呢。

    而弘治十二年的会试,本就是最波云诡谲的一场考试。

    这一场考试,甚至在无数的史料中都大书特书,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场考试牵涉到了某个考官的弊案,不只如此,还波及到了一个江南才子。

    这个人方继藩早已耳熟能详,不只如此,方继藩至今还记得他的诗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当然,拜后世某位演员所赐,方继藩但凡只要想到这个才子,方继藩的脑海里隐隐便传来一个声音:红烧鸡翅膀我喜欢吃

    只是相比于影视剧中的形象,历史上的才子十分落魄,二十八岁的唐寅现在已高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成为名噪一时的解元公。

    要知道,解元和解元是不一样的,比如方继藩的门生欧阳志就是顺天府的解元,可这解元的含金量,可就差了许多,因为各省的人才不同,北方各省和南方各省的读书人相比,考试就是差了那么一丢丢,而在南方各省之中,应天府浙江以及江西三地,又是传统的考霸之乡,这三地的读书人,堪称是考霸中的战斗鸡,能从这里头脱颖而出的人,几乎半只脚,就已跨进了翰林院里了。

    唐解元现在也该进京赶考了,他在北京将会因为几个同乡的关系,牵涉进弊案之中,紧接着,他虽是金榜题名,却很快会下狱,遭受非人的折磨,最终朝廷宣布他将永不叙用,到了那时,意气风发的唐解元便将进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至此,落魄一生。

    方继藩心念一动,或许自己可以拯救他,方继藩不相信,堂堂的应天府解元会在科举中作弊,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被人牵连了,因为和某些人走得近,最终成为受害者。

    想要让他摆脱舞弊的嫌疑,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进京之后,不去和这些人有任何的瓜葛。

    除此之外,自己的三个门生,也该好生的用功,考题自己已经夹在自己布置他们的作业之中,这三个家伙,倒也用功,为了读书和作八股,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毕竟没有唐伯虎的才情,所以只好笨鸟先飞。

    方继藩心里琢磨着,身边的朱厚照自暖阁里出来,却是长出了一口气,摸着自己的心口道:好险,好险,方同窗本宫方才没说错话吧。

    方继藩毫不犹豫的道:殿下字字珠玑,佩服,佩服。

    朱厚照却是心有余悸的样子:哪里,哪里,不过本宫见了父皇,心里便渗的慌。

    方继藩道:一样,一样,微臣也觉得,自己就如过街老鼠,而皇上便如天上的太阳,每次到了他面前,便有一种无处遁逃之感。

    呀朱厚照顿时来了精神:本宫也是这样的,哈哈,好兄弟说着,勾肩搭背过来,顺势,一把勾住方继藩的手肘。

    被这家伙毛手毛脚的一通之后,方继藩心里恶寒,忙是小心翼翼的观测附近有没有人,他甚至开始觉得,太子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不轨的企图,转而又想,自己是不是该去找个媳妇了,否则别被人认为和太子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才好。

    一想到媳妇,方继藩便又来了精神,顿觉得龙精虎猛。

    却在这时,有宦官小跑着来,躬身行礼:娘娘听说太子殿下和方总旗进宫来见驾,特意命太子殿下和方总旗去坤宁宫,请方总旗为公主殿下复诊。

    方继藩这才想起公主殿下的病还未复诊呢,乖乖和朱厚照随宦官至坤宁宫,才一进殿,没见公主殿下,倒是见张皇后依旧还是那雍容华贵的气度端坐着,张家兄弟眉开眼笑的见人进来,一见到方继藩,张鹤龄眉飞色舞:方总旗,你好呀。

    很热络的样子。

    朱厚照自是一副讨好似得样子,跑去了张皇后身侧坐着,方继藩先是朝张皇后行礼,厚颜无耻的道:臣见过姨母,姨母金安,呀,姨母的气色更好了,臣差一点以为,公主殿下端坐在此呢。

    这番话已经突破了人无耻的最下线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居然形容成了小姑娘。

    张皇后抿嘴一笑,颔首点头:好,好虽没有表露大喜过望的样子,不过女人被夸年轻,总是难掩心喜。

    方继藩这才看向张家兄弟。

    张鹤龄很开心的朝方继藩笑。

    方继藩呢,也很开心的朝张鹤龄笑。



第七十六章:复诊
    不晓得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见过两位世叔,世叔,听说你们二位,联名弹劾了晚辈?

    张鹤龄脸上的笑容有点儿僵。

    弹劾是肯定弹劾的,为了弹劾的奏疏,他可没少费功夫,他原以为皇帝陛下还未处置方继藩呢,所以方才笑的很开心,可现在方继藩居然将此事摆到了台面张鹤龄有一种一万头草泥马在心头奔过的感觉。

    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已经当着方继藩的面,‘处理’过这件事了,可现在方继藩完好无损,还如此开心的跑来告诉自己,你是不是弹劾了我啊

    就这样平安过关了?

    方继藩依旧在笑,还笑的很张狂和得意。

    张皇后听到弹劾,一头雾水,便狐疑的看向张鹤龄。

    张延龄立即耸拉着头,而张鹤龄则是仔细打量方继藩,不可能啊,搜罗了这么多罪证,怎么可能

    谁料方继藩这时又笑着道:陛下真是鸿恩浩荡,非但没有加罪于晚辈,反而还要让晚辈去陪太子殿下读书

    张鹤龄还没反应过来。

    可张皇后霎时之间,便明白了什么。

    陪读?

    二十年的夫妻,张皇后又怎么不明白夫君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的心里,世上再没有比太子更重要的了,国朝没有太子设陪读的规矩,可现在特意命方继藩陪读,而且还是在自己这不成器的兄弟弹劾之后,那么除了说明自己兄弟的弹劾纯属污蔑之外,还说明,方继藩一定做了什么事,令太子得到了某种改变,而使陛下深信,方继藩将来会在太子身边,给予太子殿下巨大的帮助。

    这两个不成器的兄弟啊。

    相比于自己儿子,两个兄弟的分量自然要差一些,何况,她对方继藩的印象也是极好。

    何况,陛下在弹劾之后,做出的决定,显然别有用心。

    现在想到这两个家伙居然惹是生非,张皇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方继藩,你去偏殿,给公主殿下复诊吧。

    语气平淡,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方继藩道:臣遵旨。

    说着,很开心的去了。

    方继藩一走。

    张鹤龄和张延龄依旧还未回过劲来。

    便听张皇后厉声呵斥:跪下!

    张鹤龄一呆:姐

    张皇后面带愠怒:平日就知道你们两个,是没王法的东西,本宫念在姐弟的情面,一再纵容,哪里晓得,你们还想要构陷忠良不成?

    张延龄吞了吞吐沫,很小心翼翼的纠正张皇后:阿姐,方继藩不是忠良

    住口!跪下说话。

    张延龄立即道:姐,我不跪,我不服气

    他话还未落下,却见自己的兄弟张鹤龄啪嗒一下跪了,张鹤龄比自己的弟弟智商还是高那么一丢丢的,他已察觉不对劲了,他很实在,毫不犹豫的跪了。
1...3536373839...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