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恍若无事站在马边,跟着上来牵马的马夫随口聊了几句。在马夫诚惶诚恐的回话中,韩冈了解到了这几天来珂诺堡中,骑兵们的出战情况以及战马的出动率——虽说骑营和中军放置马匹的地点根本不在一起,但好歹草料都是一处领的,多少都能听到一点准确的消息。
不过马夫知道的东西还是很少,鸡零狗碎的。唯一可以确认的一点,就是春天果然不是出动骑兵的好时节,即使是都配发了一定量的豆粕来加强营养,但还是陆续有近一成的战马失去了战斗力。
但是往好处想,吐蕃人那边的情况只会更差。至少韩冈前面在景思立那里,到的来袭蕃军骑兵,他们所骑乘的战马情况并不算好。景思立手下的几个深悉马性的将校观察了一阵后,都说禹臧家的这些战马,如果不能及时休息和补充食料,回去后肯定要毙命一批——如果双方的战马都出了问题,明显的对更为依赖步兵战力的宋军更为有利。
跟马夫说了一阵后,韩冈的腿脚也终于安稳了下来。向着堡中王韶的行辕走去,外人虽是不出来,但韩冈自己感觉着,走路时双腿还是在打着飘。
“景思立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见到韩冈回来,王韶劈头就问。虽说前面已经收到了情报,但韩冈毕竟是亲眼见到禹臧家的骑兵,他嘴里的话更为直观。
“下官回来的时候,禹臧家的骑兵仍在骚扰临洮城的工地。”
“骚扰?”苗授追问了一句。
“只是骚扰。”韩冈点头。
两千骑兵来攻打万人前后驻防的大营,吐蕃人又没有发疯,怎么可能会硬拼。但他们的骚扰也给临洮堡的修筑带来很大的麻烦,预计的工期肯定要拖延,至少夜中不敢让民夫们继续干活。否则派出百八十名骑兵绕过山间来夜袭,疲累中的民夫很容易会炸营。
高遵裕闻言皱起眉:“那还要几天时间?”
“还要七天到八天,比预定的工期要拖长三日。”韩冈顿了一下,补充道,“不过不会影响景思立率秦凤军来报到,有五千人堵着禹臧家的骑兵已经绰绰有余。就算禹臧花麻大举南下,已经抵达狄道的姚兕姚麟,要去支援也很容易。”
高遵裕和苗授满意的点头,这是他们想听到的。
“这边的情况呢?”韩冈问着。
“香子城已经攻下来了。”
这件事韩冈已经在马夫那里听说了,听到这个最新的战果,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的,理当如此。“那斩首呢?”
“二十四个,吐蕃人是主动放弃的香子城……木征肯定是要在河州决战了。”苗授肯定地说着。
“放弃珂诺堡越是轻易,放弃香子城越是轻易,就越是证明木征不会放弃河州。”
王韶的判断,韩冈心有同感:“如果有了一次惨败,木征可以压倒所有的反对声,主动放弃河州,然后设法在山岭间拖垮我们。但一次激烈点的战斗都没有,他就放弃河州,必定会落到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那样谁都会认为他怕了。”这是连同高遵裕在内的共同的判断,“一个胆小的首领,没人会跟着他的。”
“关键还是在河州城!”
王韶一句总结陈词,熙河路的四名主官相视一笑,几年来养成的默契尽在不言之中。木征既然在河州城摆下了宴席,他们也就却之不恭了。
召集来珂诺堡中诸将佐,还有一应幕僚,十几人济济一堂。
韩冈出面,将几位主官的判断向众将说了一遍,又说起在河州城下可能面对的敌军数量。
“以河州诸蕃部的帐数,如果木征将他手下的蕃部全数动员起来,当能组织起十万人以上军队,这还不包括各部留守的兵力。”
韩冈的话并没有引起众将的骚动,这是他们预先都知道的。
他继续道:“当年包顺都号称他青唐部及其辖下诸部,总计有十二万口之多,而木征下辖的蕃部比他只多不少,十万并不出奇。但以各部的粮秣和战马的情况,木征最多也只能能维持三万人到五万人一个月左右的战斗——这个数字,包括他的援军。”
“董毡还是禹臧?”赵隆问道。
“董毡已经出兵相助……领军之人都打探清楚了,是青谊结鬼章。”韩冈说着,眼睛转向王韶背后的智缘。
智缘会意,出来介绍道:“他是鬼章部的新任族长,贫僧曾见过他一次,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一起提防起来就是了。”高遵裕不在意的说着。
“粮秣可能供给得上?珂诺堡的贮备是不是够用?”
珂诺堡将是即陇西、狄道之后的第三个中转站,比起沿途的兵站,其地位更为重要。所以宋军在攻下了珂诺堡后,又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来向堡中运送粮秣军资,以用来准备河州前线的需用。这是所有熙河将校都知道的。王舜臣为人外粗内细,军事之中,他最关心的就是后勤。
“眼下珂诺堡中粮秣军需都已逐渐齐备,大可放心。”
“安全呢?”
这下是苗授的儿子苗履代韩冈回答,他是负责珂诺堡的守卫工作:“这几天还找出了三处暗道,都填埋了起来,堡中的安全不用担心。论起土木之事,蕃人拍马也赶不上我们汉人。”
“秦凤、泾原两军的情况呢?”王舜臣继续问着。
“五千秦凤军后天就能抵达珂诺堡,而泾原军昨日已经抵达了狄道,正待经略的命令。”
一个个疑问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众将的心中渐渐的涌起了必胜的信念。
“各路兵马都已经准备完毕,而我们离河州还有五十里!”王韶闭起双眼,转瞬又猛然睁开,喝道:“就只剩五十里!”
听着殿下准备外出任官的朝臣说着千篇一律的废话,赵顼强忍着打哈欠的**。
这些日子以来,赵顼都没有睡好觉。自从下诏同意了熙河路攻打河州之后,他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到了早间,也自然没了精神。
赵顼很为熙河担心。从狄道到河州,超过两百里的这一步跨得太远。加之还要翻山越岭,与早前的历次战事都截然不同。
狄道城离渭源并不算很远,去年攻打狄道,翻越鸟鼠山,穿过大来谷,几乎没有费什么气力,也就蕃人偷袭渭源让人吓了一跳,但也带来了让赵顼喜不自禁的捷报。
但眼下,随着熙河、秦凤、泾原三路的三万精锐一步步的深入蕃人杂居的不毛之地,身后的粮道拖得越来越长,赵顼也不能不为他们的安危担心。一旦失败,不知其中有多少人能安然而回,尤其是前日,听说王韶急匆匆的提前出兵,更是让赵顼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究竟是为了争夺功勋,还是如王韶连同捷报一起送到的奏疏中所言,是为了打木征个措手不及。赵顼都不知道哪个更为切合实际。
幸好昨日一并听到了攻下珂诺堡的消息。熙河路的沙盘模型赵顼不知过了多少次,重要的寨堡名称早就在心中滚瓜烂熟。珂诺堡是河州门户官军占据了此处,攻打河州的战事,至少是顺利完成了前半段。
另外的一点阴影,就是西夏方面始终没有反应,横山的另一侧始终静悄悄的。赵顼甚至觉得就像是夜中行于孤巷之中,总感觉着背后有人,只是回头时,却是空空荡荡。少年时,赵顼很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失笑之余,依然还有些心头发毛。
‘党项人真的会坐视吗?’他忧心不已。
兴庆府的宫室森严。
朝臣皆已退去,秉常也被带进了后殿,偌大的宫室中只有梁氏兄妹一坐一立。
“听说河州打起来了?”梁氏端坐着,并不赐兄长坐下。
“是。”梁乙埋低头。由于罗兀之战的损兵折将,这年来兄妹两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国内,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周围的变故,“昨日兰州禹臧来报,宋军出兵号称十万,实际亦至少超过两万,由王韶亲领,目标正是河州。”
“木征能不能抵挡得了?”
“恐怕很难。”
“董毡会不会助他?”
“……不会全力。”
“东朝咄咄逼人,今天打下了河州,明天就该是兰州了……”梁氏黯然一叹,“大哥,你说该怎么办?”
“禹臧花麻已经准备出兵援助木征,暂时交由他处置……而且这个时候,我也不方便离开兴庆府。”
梁乙埋暂时不能离开京城,他必须再坐镇一段时间。经过了一年的大清洗,在兴灵一带,梁氏兄妹的控制力的确是增强了许多,但眼下兴庆府中的稳定,还是少不了他来维持。
梁氏沉默良久,“那就速将仁多零丁招进京来吧,我想听听他的法。”





宰执天下 第398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13)
第9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
王韶已领军前往香子城。六千熙河军,以赵隆领选锋为先导开路,苗授、王舜臣为前军,开始向河州进发。
一日之间,珂诺堡中就只剩王韶留下来的五百守军。不过今天午后,景思立就该到了,倒也不用担心珂诺堡的安全问题。
变得空空荡荡的珂诺堡安静了下来,但韩冈还是没有空闲。
为了能加快狄道至珂诺的转运速度,走康乐寨、当川堡的山道,还有河谷道,都被利用了起来。运送粮秣物资的队伍经过两条道路,一队接着一队抵达珂诺堡,三天之内,就到了五支车队、马队。
点算数目的工作,韩冈有亲信的吏员来完成。但他也有必要时不时的去抽查一下这个工作的完成情况。现在珂诺堡要支援的人数是六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增加到两万。两万将士,加上四千上下的战马,都将要依靠珂诺堡来供给他们的需用。
也许今次作战的难度不及横山面对的党项人,但换作是随军后勤方面的工作,可是十倍于当初的罗兀城了。
韩冈走过在仓囤区。着下面的小吏拿着铁钎***粮袋中,抽出中心部位的,检查袋中的粮食是否完好,有无霉变。
“损耗了多少?”韩冈拿着随车而来的出库单问道。总计十六车,出库有两百四十石,比起在通途大道上能装五六千斤的太平车来,一车只能装一千多斤的份量,实在是少了一点。但蕃区的道路不可能跟正式的官道相比,能超过千斤的运载量,还是韩冈让人将车辆都换了宽幅的车轮后的结果。
“这是从洮水边过来的,袋数都是清点过了,没有什么损耗。”小吏回答着,将清点后的单据签名画押后递给韩冈,“如今人马食用与押运的粮秣分装,也没人敢像过去那般在路上犯事。”
过去运送军粮,都是送一路,吃一路,根本不分。甚至有的民夫会为了运送时轻松一点,故意在路上倾倒一批,然后说路上给牲畜吃掉了。现在将两边分开来,又是一程转过一程的运送,道路上的无谓消耗减少了许多。
只是另一方面,由于兵站设立后,要驻防道路的兵力增加,他们的消耗则多于过往,一进一出,其实又抵消了不少。但毕竟兵站制度对后勤方面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蔡延庆,还是沈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对此要有改动的想法。
而韩冈在实际主持后勤转运的事务后,其实也对之前的随军转运使的工作方式感到很惊讶。过去的随军转运使,是字面意义上的随军,大半时间跟着主帅走。从后方组织押运粮秣的工作,都是交由民夫出发地的州县官。然后到了军中后,再由随军转运使分派。如果路途过于遥远,那粮草就会先送到大军出阵前的驻屯地,再由随军转运使亲自领人去接应。有许多时候,他们甚至就相当于一个押粮官。
韩冈即便对军中后勤再不了解,也不会认为后勤主管的工作会是押粮官这么简单,何况他在几个经略司、安抚司中也经历了许多,后勤上的弊端也得很清楚——后世物流发达,在运输路线上设立转运点的必要,韩冈多多少少心中还有点数。
随车而来的不仅仅是沉重压车的粮草,还有后方带来的消息。
蔡延庆坐镇陇西城,王厚被他点名过来打下手。有王厚配合,秦凤转运司对熙河的支援工作,也变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沈括在接手了随军转运之职后,并没有立刻烧上几把火,仅仅是提拔了两名办事得力的小吏。
该怎么说呢……这应该算是很聪明的手段。在韩冈本人还在同任一职的情况下,若是沈括恣妄威福,来什么下马威,韩冈是绝不会坐视。但提拔两个办事得力的小吏,却没人能干涉。这样的一步步的扎稳根基,也就是为日后在熙河的久任打下基础。即便战事结束后他不能在熙河任职,但沈括的这一番表现,也照样能算是中规中矩。这边的战事功成,必然不会少得了他的一份功劳。
会做人的聪明人,而且还识时务。韩冈放下了点心来。就算还有点小动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韩冈很有兴趣跟沈括见个面,只是他现在还是无暇***。
王韶已经出兵,后面的粮秣运输也要及时跟上去,从珂诺堡到香子城依然还是是河谷道,可以走马车。而从香子城【今甘肃和政】到河州城【今甘肃临夏】,中间还要翻越一座山,尚幸并不高峻,独轮车也照样能够送粮过去。
‘起来要在香子城多放上两营转运粮草的民夫了。’韩冈想着究竟从哪里抽调人手比较合适。
到了午后,景思立在预定时间中率部抵达珂诺堡,刚刚清静下来的寨堡中,一下又多了五千兵马。
听说王韶昨日就已经出发,景思立似是讽刺的说道:“王经略动作好快!追都追不上。”
“木征就在河州等着。经略当然走得要快一点。”
“还有粮食上的问题吧?”
“都监大可放心。庙算不胜,如何敢出阵。粮草供给,可是庙算中第一个要计算的。”
韩冈对后勤压力并不担心。经过一个冬天的抢运,熙河路的存粮大概能给三万大军使用到四月底。而五月初,就是麦收的时节。只要蔡延庆能在四月底之前,给补充陇西城补充上三五万石的粮草,便不会造成断粮。王韶虽说提前出兵,但其实消耗并没有增加多少。有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补充二三十万石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且以今年熙河路预期的收获,更足以将眼下的三万大军,维持到九月以后。
“都监在珂诺堡中休整一夜,就可以上路追上去了。不待都监的主力抵达,经略也不会贸然跟蕃人决战。不过经略留信下来,还请都监在珂诺堡中,留下步骑各一个指挥,以助守后路粮道。”
王舜臣驭马领军,在山道上疾速前行。
流经香子城、珂诺堡的河流是洮水支流的大夏山水,而河州城则是位于离水【今大夏河】之滨,洮水和离水都是黄河的支流,王舜臣所部正要翻越就是两条黄河支流之间的分水岭。
这道分水岭南坡陡峭,上山的道路要曲曲折折的绕上两个回弯。可北坡平缓得很,翻过这座山口,下面就是一路缓坡。
就在山道边,几处吐蕃人设立的堡垒上,有着火燎过后的黑色痕迹。夯土的墙体上还能到历历箭痕,尤其是靠着路边的几面墙,被神臂弓射上去的箭矢密密麻麻的排满了一片,如同毛虫身上的毒毛一般密集。
“赵隆来是拼了命了。”
一夜将道路上的据点给拔出,熙河选锋表现出来的实力,并不比前广锐将校稍差。
刚刚骑马上了山口,尚未来得及远眺北方风土,一名骑兵就赶过来向王舜臣汇报,“都巡,吐蕃人正在攻打选锋军,还请都监速去支援。”
不用这名哨探多说,王舜臣就已经见了千多名吐蕃骑兵,正攻击只有他们一半不到的大宋官军队伍。
“立起我的将旗,击鼓,准备作战!”
王舜臣不怕对手多,只怕对手不来。几句话下了命令,他所率领的前军就已经在坡道上列阵。
鼓声传递去了下方的战场,交战中的宋军和蕃人一时缓下了手脚。
同时抬头仰望,一彪宋军战士,正从坡道上下来。对手的援军突至,令吐蕃人士气沮丧,而下山的缓坡也帮了宋军的一个大忙。
王舜臣让麾下的士卒横队站在坡顶,一边向下射击,一边缓步向下。山坡多树,吐蕃人骑着马不便进入林中。只是留在坡道上,就会被宋军用弩箭尽数攒射。
见势不妙,在号角声中,千余名吐蕃骑兵徐徐而退。重新恢复平静的坡道上,受伤的士兵和战马被留在了战场上,就像退潮后的沙滩上的贝类,孤零零的好不可怜。
让人收拾战场上的伤员,王舜臣见到了赵隆。王韶身边率领选锋的亲信将领,正坐在路边喘气。他身上的甲胄都有着各处箭创,胸口的护心镜也凹下去一块。胯下的坐骑,不再是昨天到的那匹黑马。
“怎么打的这么厉害?”
“蕃人连吃奶的气力都拿出来了,我们扎个营都难。”
赵隆这一天也是拼了命,连他这个主将一天来,也就现在才有机会坐下来喘口气。他们这些先头部队,自下了山之后,仗着各个战力精悍,一味猛冲硬打,击破敌军的攻击有三四次,但自军伤亡率也变得很高。
“早知道就换个手段了。”赵隆为自己人的伤亡叹着。
“不要说废话了。一开始不就知道木征会给我们来个下马威吗?”
站在山口上,王舜臣远眺极远处的吐蕃人。青葱嫩绿的山岭下,帐幕连天接地,填满了离水两岸。
“有五万吗?”赵隆低声问着。
“起来只多不少!”
“来木征有足够的兵力来抄截我们的后路了。喂”他叫着王舜臣,“你说木征会抄那条道?”
“多半是珂诺堡吧……不是说蕃人挖了好几条暗道吗?他们肯定不知道我们已经都给找出来了。”这时候,又是一堆蕃军骑兵攻来,着吐蕃人在山坡下啊耀武扬威,王舜臣冷眼着他们一下,“等王经略到了就会有他们的好了,那才是真正的决战。”
在赵隆所率的选锋军中,已经找不到是谁对河州蕃军射出的第一箭。但当王韶和高遵裕率主力抵达离水之后,河州决战的最终戏码,也终于上演到正章。




宰执天下 第399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1)
第99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
已经是第三天。
昨日景思立率部上来了。泾原军的主力也抵达了狄道。依照王韶的分派,姚麟将会前往狄道北方的临洮堡,负责抵挡禹臧家的任务。而将剩余的秦凤军,一部分守护珂诺堡,剩下的将会和姚兕所率三千泾原军一起,与主力在河州城下会合。
可王韶所率领的熙河军现在并没有攻到河州城下。
在他们的下方,是离水支流所在的谷地。这条支流与离水的汇合处,便是河州城的所在。
河州城下,听从木征召唤而来的数万吐蕃士兵将离水河谷整个占据,并且瞅准了宋军攻来的方向,不断遣出骑兵进出于支流谷地。
木征军逐日上攻,只要宋军一有进驻谷地的动作,便立刻发动攻击。下山的宋军但始终无法顺利展开阵型,同样也难以在蕃军的攻击下,设下营地。总是很快就会被赶上去。
吐蕃人以骑兵在谷地奔驰,速度比起宋军要快得多。不论王舜臣和苗授选在在哪里下山——甚至是穿过山坡上的树林,刻意挑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可只要一露头,数千蕃骑也很快就会迎面杀来。
支流谷地成了战场。由于战场范围的***,河州城下的数万蕃军只能有一小部分投入进来,但也有万人左右的数量。也因此,宋军纵然能够将战力在同一时间投入战场,但兵力上的劣势依然存在,想方设法也无力向前***过去。
一时间,王韶被逼得只能在山坡上段,下令全军驻扎下来。
草木深重的山坡上,根本安顿不下加上景思立的秦凤军,总计超过一万的兵马。砍树伐木出来的空地,也只安排下其中的三千人。迫不得已只能在山南的险坡处,扎了几个连珠小寨。最后还是有两千骑兵,不得不回到香子城中。
再过两日,秦凤军的余部,再加上三千泾原军就要过来。如果不能在他们上来之前打开局面的话,这个脸可就要丢到整个关西去了。
王舜臣踢着脚回来,这些天他上马下马,在山道上来来回回的走着,牛皮缝制的马靴前头都张开了张嘴。心里想着要回帐换双靴子,但他还是往王韶的主帐走去。
王舜臣今天又试了一次。赵隆的三百名选锋,还有他在麾下本部中选取的四百射手,在晨曦未上的时候冲下山坡。
七百精锐的列阵速度很快,在吐蕃蕃骑赶来之前的片刻工夫中,就已经排下了阵势。用强弓硬弩轻而易举的就遏制了多达千人的蕃军骑兵的突击。
而后苗授也找计划随之出阵,但他们下来的速度实在赶不上骑兵的迅速,被另一支千骑上下的蕃兵硬是堵在山林中。西军步卒虽是堪战,但如果不能组成阵列,对上骑兵还是没有多少胜算。
眼见苗授那边支援不上,又发现了第三支吐蕃骑兵已经冲入了谷地,有反抄后路的打算。王舜臣当机立断,立刻将人撤了回来。断后的他大发神威,一张长弓射落了数十名咬着尾巴追击上来的蕃骑。就如单薄的堤坝,挡住了滔天而来的洪水。
只是个人再是武勇,无法改变计划的挫败。
‘难道真的要等泾原军过来?’
有了泾原军,加上秦凤军的余部,总计两万兵马,的确可以杀进谷地,修起与河州城对峙的营寨。但王舜臣明白,王韶需要的是对麾下战力的绝对的控制权,如果在窘迫的情况下,必须靠姚兕姚麟才脱离困境,他这个经略使的指挥权肯定要打折扣。
今晨一战,苗授和他不动用昨日抵达的秦凤军,而只是熙河军出阵,也是因为明了王韶的想法,才如此行事,只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没有太大的伤亡。
1...158159160161162...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