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郭逵却微笑着,“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说完,也不待韩冈出言逊谢。径直走到坐骑身边,跳上马,与李师中、李宪一起先一步向秦州去了。
周围的官员都了过来,而韩冈神色平和,不出激动、也没有惊讶。只是他的心中却在翻腾。从郭逵的言行中出了他对自己的重,但这情况,比郭逵一门心思跟自己过不去,有着同样的麻烦。
他瞥了眼脸色骤变的王厚:‘这墙角挖得可不地道!’
夜中,州衙灯火通明,数十支巨烛将大堂照得透亮。接风的酒宴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以参与过古渭大捷的几人,都被轮番敬过。
就在酒宴开始之前,李宪已经宣读过了诏书。
王韶因功加官。不过官品到了他这个等级,又是刚刚晋升过,不可能让他一飞冲天。仅仅是晋了一阶,多了个检校水部员外郎的官职,同时又有了一个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的爵位。
而高遵裕,他还在古渭,没有来得及赶回来。不过李宪肯定是要去古渭寨的,不然给青唐部的封赏,以及安抚纳芝临占等部的赏赐,都不好派发了。
至于韩冈,以他在古渭大捷中光彩夺目的表现,使得他入官不过半年,便得到了第二次晋升。只是他从试衔知莱州录事参军事,升到威胜军判官一职,算起来仅仅是晋升了两阶。依条贯,文臣在选人和京官阶段,有出身、有军功者,可越级晋升。韩冈有功于战事,便一次晋升两阶,这点并没有错。但他的功劳真要计较起来,决不止只跳一阶。
韩冈奉王韶、高遵裕之名,夜入青唐城,说服俞龙珂出战,他执行的任务是古渭大捷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他得到的,则比起郭逵当年孤身说服保州叛卒时要微薄了不少。当叛乱军队因郭逵的劝说而出城投降时,他可是得以直升环庆兵马都监、和从七品的阁门祗侯。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韩冈的晋升速度却又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快得多。今年的新进士,除了状元叶祖洽和二三名的榜眼外,其他人都在判司簿尉的这一文官中的最低层熬着资历。自然,进士一步步提升是循例,而韩冈的晋升却是靠着军功来的特例。如果日后再无功劳补充,韩冈还是只能着进士们一步步的超过他。
不过可能是为了弥补韩冈在官阶上亏欠,他在其他方面便得到了补偿。由于父母俱在,以韩冈选人的身份不便封赠,因而他的两名殁于王事的兄长,便各自得到了追赠。这对朝廷来说是惠而不费,而对韩冈来说,他两位兄长的灵位和墓碑都可以换个大一号的了,老子老娘那边了肯定欣慰。而且还有三百两银,两百匹绢,作为赏赐。
‘算了!’韩冈想着,这也是早在预料之中。才二十岁就由选人转为京官,而且还是入官才半年的新近,不知会遭到多少人的嫉恨。无论是从保护自己的角度,还是从饿鹰易于驱用的角度,天子和王安石都会选则把他的官位压上一压这种做法,正常无比,连王韶都是被刻意压制了。
不过如果自己若是再立新功呢?不知到时天子和王相公又会怎么做?很难再压制了吧?
尤其是又有了一个对自己赏识的新上司的时候。
韩冈举起酒杯,回应着郭逵的善意。





宰执天下 第224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
第224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
“郭仲通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酒宴过后,自家的客厅中,王韶皱着眉。今天在酒宴上,郭逵很明显的向着王韶、韩冈示好。完全没有他们事先猜想的那样摆出泰山压顶的强势。事出反常,总是让王韶有些难以安心。
“大概是因为李宪在吧。若是郭太尉表现得太过跋扈,他回去后少不得会对天子提上几句。”
韩冈今天在酒宴上被人多敬了几杯,面皮泛红,有些酒意上头。端起王家下人送上来的醒酒汤,啜了一口。满嘴的酸苦味,差点让他把喝进去的醒酒汤给喷出来。不过酒倒是彻底醒了。王家的厨子水平不够,醒酒汤的确能醒酒,却是因为难喝的缘故。
“这点我知道。”王韶也端起茶盅喝了一口,大概是喝惯了,没什么不良反应。只是他一口把醒酒汤喝完,也不放下茶杯,就在手中转着,“以郭逵的身份,也用不着玩什么下马威。在秦州,无人敢对他有丝毫不恭。”
“可郭太尉也没必要表现得这般殷勤,只要礼数到了,谁也不能说他的不是。”王厚像是在反驳他老子的话,可他一边说着,一边却偷眼着韩冈的反应。
韩冈低下头去,对付起比起严素心的作品,要难喝上几十倍的醒酒汤来。不过这一次,他喝得心不在焉,一点感觉都没有。
其实郭逵今天表现出来的殷勤,有七成是对韩冈的。王韶、王厚都在眼里,但在韩冈面前,他们有些顾忌着,不好明着说出来。故而言辞间,都有着旁敲侧击,刺探韩冈心意的意思在。
韩冈心下暗叹。这是何苦呢,生辰八字都换了,可以说就是一家人了,有话直接说不就可以了。不过再想想,换作是自己处在王韶的位置上,怕也是一样不会明着说。越是聪明人,心中的计算就越多,反而难以放得开,倒也不可能怪王韶。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郭太尉当是想在河湟之事上有一番作为吧……”韩冈还是选择了把话题捅破,表明自己的态度,省得王韶、王厚给自己绕着说话,“郭太尉今日越是殷勤,日后心愿不逞时,攻击之声怕也越是激烈。”
从韩冈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想着能左右逢源最好。同时在王韶和郭逵手上得到好处,才能把他的利益最大化,尽可能早的从选人转为京官。
选人转为京官,正常情况下必须拥有五名路一级的监司官的推荐,一份荐书称为一削,五削圆满,号为合尖,此时方可转官。
如果不走正常路线,只依仗军功,也不是不能转为京官。不过在韩冈来,现在朝廷大概是抱着压制王韶和自己的心思,不让他们进用过速,以防日后功成,难以封赏。
以至于他在古渭大捷上的功劳,都换不来一个京官。除非河湟已复,否则韩冈都不指望他能靠军功脱离选海,而王韶更是不用指望还能再升多少其他功劳立得再多,也不过是增添食邑,把检校官、勋、散官这些没什么用的虚衔提上几级。
王韶那边韩冈是管不了,但如果他自己有着郭逵相助,把五份荐书搜集到手,朝廷还能再压制他吗?明面上的事情总不能做得太过分。功赏之事还有商榷的余地,只要有说的过去的借口就可以随心调整,但若是已经五削圆满还不能转官,谁还会再辛苦卖命?
只是韩冈的如意算盘是建立在王韶和郭逵同心协力的基础上的。如果要他从王韶和郭逵之间选择一个,那他就只能站在王韶的一方王韶荐他为官,尽管韩冈对王韶的帮助,已经足以回报这份恩德,但世间,会被人指脊梁骨的蠢事韩冈不会做,何况他跟王家很快就是姻亲,没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
王韶听出了韩冈的言外之意,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素瓷茶杯,笑道:“还是按玉昆的说法,察其言观其行。日后郭仲通究竟会怎么做吧。”
“大人说的是。”王厚也轻松起来。
今天到郭逵在酒宴上不顾身份差距,对韩冈举杯敬酒,他的心都提起来了。韩冈是王韶的谋主,他有多少才能王厚最清楚。要是他被郭逵招揽去,对王韶的打击几乎是抽梁扒柱一般,几乎就是毁灭性的。
见两人放下心来,韩冈便换了话题:“郭逵这边且着日后。而李御府那边,好像也是对河湟之事很上心的样子……”
“李宪方才已经说了明天就去古渭。”王韶说道。
“这么急?”韩冈抬了抬眉毛,以示自己的惊讶。
王厚回想起了王中正,便笑道:“王都知上次来,还在秦州待了两天,收了点孝敬。李御府今次走得这么急,可是要少赚不少,真不知他怎么想的。”
“不管李宪怎么想,既然他明天要去古渭寨,我也得与他一起去。”王韶转过脸对韩冈道,“玉昆,你在秦州还要待几天。”
韩冈考虑一下:“疗养院这边的事有些棘手,不知安抚能不能让处道兄在秦州留上几天,帮着处理一下。等此间事了,我和处道兄一起再往古渭去。”
韩冈要留下王厚,这是他要自证清白,心中并无任何改换门第的心思。但王韶能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吗?当然不可能!这么做可是明摆着不信任韩冈。
所以他说道:“古渭有许多事急着要办,衙中少了玉昆你,就不能再少了二哥儿了。玉昆你把秦州疗养院的事安排好后,也尽速赶去古渭。李宪在天子面前很受重,今次机会难得,你与他多说上几句,在御前也能得几句好话。”
王厚也道:“愚兄可是同管勾机宜等事,玉昆你这正牌子的机宜不去上任,愚兄再不去,不知会耽误多少事情。如今已是入秋,古渭寨的榷场再不快点开张,明年的日子就难过了。还有屯田,不趁这两个月招徕一批人来,就来不及垦田种麦了。”
“就让王舜臣先跟着玉昆你。”韩冈已经说了自己缺帮手,虽然只是安人心的借口,但王韶却得把明面上的事做圆满了,“有什么事,要他帮你处理着。他现在可是右侍禁了,反压在傅勍头上,去了急了反而有些麻烦。给傅勍几天时间,等他把寨中事务处理好,王舜臣再来不迟。”
王舜臣和杨英比郭逵一行要早上两天回到秦州。据他们所说,在路上跟郭逵、李宪的车队擦肩而过,不过没敢上前打招呼,直接从路边超了过去。
今天他们也参加了酒宴,而且坐得位置还不低。整个宴会上,就听着王舜臣举透着兴奋的喝酒、说话,纵声大笑,说话的声音也吵得直传上了天花板。最后喝得酩酊大醉,路都走不稳了,被人抬着送了回去。他最后的模样,就跟好酗酒的傅勍差不多去,让韩冈得担心不已。
在所有参与了古渭之战的官员中,王舜臣是今次晋阶最多的一个。他护送韩冈去青唐城,又直接参加了伏击董裕大军的作战,手上还有一个斩将之功为董裕奔走,招徕从逆部族的蕃僧结吴叱腊就死在他的刀下,虽然实际上是杀俘,但知情的都保持沉默官位就因此一口气跳了四阶,从最低的三班借职,一下跃居右侍禁。
韩冈倒不会去嫉妒王舜臣晋升得比他还快。在北宋,文武两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武臣有战功,往往都是几阶几阶的跳级,如果没有战功,靠熬资历的话,七年才能升一级这是为了鼓励武将奋勇杀敌不过若是犯错败阵,跌下来也容易。
可王舜臣还没到跌得时候,他现在正是春风得意。韩冈曾建议让傅勍权知古渭寨,让王舜臣等人则负责具体军务。可现在王舜臣的官阶已经彻底压倒了傅勍。这让在军中蹉跎已久的新任古渭寨主,怎么指挥他?
而且参加了古渭之役的杨英也是一样跃居傅勍之上。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上过阵,只守着王韶。但瞎药送了他五个斩首的功劳,而俞龙珂听说之后,立马又送了他十个斩首,虽然王韶没有着他们乱来,只让杨英从俞龙珂两兄弟手上各收了五个首级作为战功,但杨英也是因此而越阶超转,压在傅勍的头上。
秦凤路中,甚至是秦州本州,都不是没有其他可以适任古渭知寨一职的官员,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挥着王舜臣和杨英。但现在木已成舟,王韶和高遵裕一力提拔傅勍的奏章刚刚得到批准没两天,又要将之换人,那会让人笑话的。
“不知王舜臣到古渭寨之后,还会不会听着傅勍的指派。”王厚现在就有些担心,“两人官阶差得这么大,王舜臣不去理会傅勍的将令,也不好说他不是。”
“先做着吧……”王韶此时也显得有些无奈,对他来说,王舜臣肯定是要比傅勍亲近,也比傅勍可信。如果王、傅两人相争,他很难去为了傅勍而责罚王舜臣。
韩冈眨了眨眼睛,也没说什么,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责任毕竟傅勍是他推荐的。
只好有空就多提点提点王舜臣了,韩冈想着。




宰执天下 第225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
第225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
辞别了王韶父子,韩冈踏着月色往家中去。
天朗气清,一轮半月正在天顶,银色的月光毫无阻挡的照着韩冈脚下的路面。更夫手上的梆子声从临街传来,长长短短的几声,告诉韩冈现在已是二更时分。
韩冈没想到会在王家待得这么晚,在说过了郭逵和李宪的事后,又讨论了屯田和市易的事王韶明天就要领着李宪去古渭,自己大概还要在秦州待上十天半个月的样子,许多事必须现在就商议出来不知家里等急了没有。
入夜之后,秦州城惯例的宵禁让街上已不到一个行人。以皮革为底的官靴踏在石板路上,没有什么声音,只有身后传来的马蹄声哒哒的响着。
李小六牵着两匹马,静静跟在韩冈的后面。他不清楚韩冈为什么要走着回去,但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保持安静。而且韩家离得王家又不远,就算慢慢走,一刻钟也就到了。
韩冈正需要这份安静,能让他想些事情。他想的当然不是郭逵的事。就如他早前对王韶说的,察其言观其行。要先了郭太尉接下来会怎么做,才好作出应对。而不是事前东想西想,自己吓唬自己。
韩冈想得是自家的事。他撺掇王韶向朝廷要求土地和贷款的提案,已经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以他的身份,在古渭寨边上,靠着河滩处,弄上七八顷好田不成问题。而向衙中借贷,至少能有七八百贯,加上家里的积蓄……还有今次他升官应该能收到的贺礼,林林总总一千五六百贯不成问题,这些钱作为本金也够了。
并非韩冈贪于财货他现在更重的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是这世上当真是无钱不行。
商业繁荣的结果,自然带来人人爱财的风气。北宋承平百年,世风越发的奢靡。韩冈去东京城,去的几家酒楼,无论碗碟皆是银器。关西这边的风气好上一点,可秦州城中,但凡有点余财的人家,都少不得穿着绸衣,套着丝履,绝不在吃穿上节省。
而官员么,像王安石、包拯那样清正廉洁、只靠俸禄吃饭的官员毕竟是少数而且无论王、包,文字、书法皆不差,靠着润笔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韩冈可没这本事为了争娶十万贯嫁妆的寡妇,把官司打到天子面前的两位宰相就不提了,连刚来的郭逵都是个好财货的主。
郭逵一年来镇守鄜延,前面跟党项人打得你死我活,后面照样派着亲信带着商队去西夏回易。据说郭逵的夫人为此劝过他,好不容易才收敛了一点,不过不是不再回易,而是把赚到的钱多分了一份给参与回易的士卒这是高遵裕前段时间打听来的消息。
韩冈猜高遵裕大概是想抓郭逵的小辫子,好用在日后,才仔细打听郭逵的事。不过对于做到节度留后、检校太尉这一级的高官来说,赃罪也好,回易也好,根本就不是罪名。所以高遵裕才会把这事当作笑话说出来。
世风如此,韩冈为了自家打算,当然得想办法置当家产,以养家人。田地、货殖,农商二事如果做好了,家财万贯也是轻而易举。以韩冈在古渭的地位,联手王韶、高遵裕,这两件事当真不难。
同时只要能加强他在蕃人中的人望,回易之事也会更加安全,也可以买到更加优良的蕃货。
韩冈在古渭寨设立的疗养院,为他在青唐等部的蕃人中争得了不小的名声。前次去古渭,遇上的蕃人只要听说他的名字,都少不了向他行个礼。而俞龙珂和瞎药都托人带过信给他,为送族中的病人到疗养院中治疗,而向韩冈求人情。
韩冈现在都想着,是不是在渭源堡开一个小型的疗养院,用以救治蕃人,好让自己的名声再响亮一点人脉是资源,才能有时不足为凭,而人脉却是长久的保证,这个现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
主仆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拐过街角,迎面就是一溜气死风灯。灯笼提在一队巡城甲骑手中,幽幽的灯火昏黄,只在灯外,有一圈光晕。
两边猛然打了个照面,韩冈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
“什么人?”从骑兵队列中紧跟着就传出了一声低喝。刷刷几声响,那是拔刀的声音。
韩冈停住脚,心头微怒,有几个奸细会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的,不是巡城路线的小巷子多得很。李小六从后面上前报着他的名字:“是缘边安抚的韩机宜!”
一个灯笼挑了过来,对着韩冈主仆上下一晃,照出了韩冈阴沉着的一张脸。
韩冈在秦州大小也是个名人了,认识他的人不少,现在又穿着官服,身份当做不得假。到冲撞了新近得意的韩机宜,巡城的队正吓了唇都青了。连忙带着手下下马行礼,为方才的无礼连声道歉。
一群士卒单膝跪在韩冈面前,一叠声的说着,“还请韩机宜恕罪,还请韩机宜恕罪。”
“罢了,尔等也是尽忠职守,本官也不会加罪。尔等自去,”韩冈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这半个月都没下雨了,天干物燥的,巡察时都注意点。”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巡城队正点头如捣蒜,起来后,也不敢在韩冈面前直接骑上马。这一队巡城不得不牵着坐骑,一直走到十几丈外,方才上马离开。
见着他们诚惶诚恐的模样,韩冈发觉自己不知不觉间,也是有了不小的官威。
经了此事,韩冈便不再在路上耽搁,也上了马,直接回到家中。
开门的是韩冈找来守门户的一个老兵,是从经略司里找来的。五十多岁的老夫妇,又没个子女,亲眷也没几个,韩冈在他老实忠勤的份上,把他调了来。现在韩冈家的排场日大,没有些得力的仆佣的确不方便。
这老兵开门后一到韩冈,便连声道着恭喜。韩冈点点头,笑道:“等明日,自有一份赏赐下来。”这话他是对着老兵和李小六一起说的。
韩冈升官,连两位过世的兄长都得了赠官,这喜报早早就有人通知了过来。韩冈得到的赏赐,连着韩冈大哥、二哥的告身也一起遣人送回家来。
街坊邻居相处了有了近半年的时间,听到消息,都过来道贺,与韩冈,送得贺礼堆满了半间堂屋。而韩冈进门时,已经是二更将晚,来贺的邻里早已各自都散了。
几根蜡烛照着堂屋,严素心、韩云娘在忙里忙外的整理着礼物。而冯从义则是坐在一边,对照着礼单和礼物,并在账簿上一一记录下来。这些人情往来,一桩桩都要记着,今次邻里送来贺礼,等有机会,还要还赠回去。韩冈瞧着他们忙忙碌碌的样子,觉得得给自家招些个可靠的仆佣的需求更迫切了。
韩冈跨入堂屋,惊动了三人。立刻,道贺的声音一齐响起:
“恭喜三哥。”
“恭喜三哥哥。”
“恭喜官人。”
听到外间的动静,韩阿李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可是三哥回来了。”
“正是孩儿!”韩冈应了声,正想走进里屋向父母问安,韩千六和韩阿李已经先一步出来了。
到韩冈,韩千六激动不已,“三哥儿果然是没白读书,这官升得一次比一次快。还给大哥、二哥争了一份告身来。”
韩冈笑道:“孩儿官位还不够,只让大哥二哥受了追赠。等再过两年,孩儿一定会为爹娘博个封翁封君的诰敇出来。”
韩千六听着点头直说好,韩阿李却有点不高兴:“升官是好事,但有几个向三哥你这样冒风险的,这个几个官都是卖命换来的!三哥你前日从古渭回来什么也不说,尽瞒着家里,要不是今天来送告身的衙役说了两句,娘还给你蒙在鼓里。”
韩冈孤身夜闯青唐城的事没在父母面前提过提过,都是含糊了过去,韩家就剩他一个独苗,出了意外,哪里找人承香火?韩阿李气得有礼。
韩冈也不得不笑着赔罪,“孩儿不是怕娘你担心吗?”
“怕娘担心,你就不会尽做着这些冒风险的事了!”
不过韩阿李气了一阵也就过去了,毕竟儿子还好端端的在眼前。着供在两个儿子灵位前的两份追赠告身,韩阿李抹着眼泪:“想不到大哥、二哥也有官身了,若是他们还在,不知该有多好。”
“大喜的日子哭什么!”韩千六说着。
“三哥这是光宗耀祖的事,该挑个好日子祭拜一下。”冯从义则在旁岔话。
“过几日,当是要把灵位都找人重新做过。”韩冈随口说了一句,又问韩阿李,“今次孩儿因功得赐绢银总共五百匹两。不知家里还有什么地方急需要用钱的地方?”
韩阿李知道他儿子现在但凡说话必然藏着心思,擦擦眼睛,直问道:“三哥你有什么地方要用钱?”
“孩儿本想着给家里置办些田产。不过最近听说子厚先生从京中辞官回横渠镇乡中,说是要办一间书院。教化关中子弟。只是办这书院耗费不小,子厚先生做官多年也没挣下多少身家,现在正愁着钱不够。而孩儿在子厚先生门下时日不短,深受子厚先生教诲,一直无以为报。就想分出一半给子厚先生送去。”
“这是应该的!”韩阿李说话毫不犹豫,“没有横渠先生,也没三哥你今日的光彩。知恩不报,读书就读在狗身上了。照娘说,家里现在也不缺钱用,也不必一半一半了,都给你先生一起送去!”




宰执天下 第226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
第226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
韩冈闻言便吃了一惊,堂屋中也陡然静了下来,几个人都是目瞪口呆着韩阿李。韩阿李则很平静的对儿子说着:“都送去,要做就做得大方点。”
韩冈感觉自家老娘的语气,平淡得就像是过去家里做多了菜,让自己给邻居家送一点过去,混没有将这么一大笔财富放在眼里。
1...8889909192...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