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郭逵越是这么想着,心中的烦躁就越盛。他现在已经是秦州知州,王韶就是他的属下,王韶听他的是理所应当。只要王韶肯遵从他的命令,他郭逵又怎会与其为难。可天子却偏偏不放心,硬是要留着他,为王韶让出路来。
即是如此,那还不如让王韶做这个知州,他去当缘边安抚!
郭逵手上的扇子越扇越快,带起的呼呼风声就像是他心里的怒意在燃烧,绢扇扇面上绣着的图案模糊了起来。当郭逵的儿子郭忠孝进来的时候,就见他父亲手上的扇子啪的一声响,竹枝扇柄断了,扇面一下飞了出去,落到了郭忠孝的脚边。
郭忠孝轻轻叹了口气,俯身拾起扇面。郭逵这样的情绪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他的父亲,精于兵事,尤擅阵法,知人知兵之名,亦传与当世,断人成败如烛照龟卜,百无一错,且善抚士卒,深得军心。但在世人的评价中,可没有一条说他易于相处。
相反地,郭逵为人峻急,性格刚毅,甚至近于刚愎。一直以来都仗着眼光精准,行事少有错漏,很少采纳他人之言。而且随着地位日升,他独断独行的作风越发的强硬,根本容不得有人说二话。
他在延州统管鄜延军事,便把跟他性格相似的种谔踢到了一边站着,自己直接控制进筑横山的战略。而当韩绛以枢密副使的身份担任陕西宣抚使,就变成了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若是他在韩绛面前能稍稍退让,也不至于被赶出延州。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郭忠孝也不指望自己的父亲在现在这个年纪,还能把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给改了。
“大人,孩儿回来了。”郭忠孝在郭逵身边敛手行礼。
“回来了……”郭逵把秃秃的一节扇柄丢到了脚下,问道:“李师中的那个幕僚怎么说?”他在家中亦如严君,对待儿子,就像对待手下的官兵一般,说话直截了当。
向宝此时身在京中,窦舜卿此时身在京中,给李师中打前站的家人也刚刚入了东京城。就像天子要向每一个诣阙的守臣询问地方上的大小事务一样,既然就要成为秦州的主事者,郭逵没有理由不跟他们询问一下秦州的内情。而郭忠孝今天宴请的姚飞,便是李师中手下最得力的幕僚。
郭忠孝道:“姚飞说的跟窦舜卿、向宝没有什么区别。但言王韶奸狡,而他手下的韩冈尤甚一筹,若要对付王韶,最好先剪除其羽翼。”
“哼!”郭逵冷笑一声:“这是李师中要姚飞代他说的话。是要我替他报仇吧?被属官灰头土脸的赶出了秦州,亏他还有脸来求人!”
郭逵在儿子面前没有掩饰他对李师中的不屑,郭忠孝心中有些惊异,“难道大人想听的不是这些?”
郭逵冷声道:“我想听的是秦州内外诸事,能派得上用场的消息,不是李师中、窦舜卿、向宝他们对王韶的怨恨。如果王韶老实听话,为父何苦要与他为难?如果王韶想跟为父打擂台,我自有手段对付他,又何须用一群丧家犬出的馊主意!”
“那韩冈呢,”郭忠孝又问着,“他是王韶帐下鹰爪,可是出了不少主意……”
“韩冈奇才!”郭逵打断了儿子的话,而他对韩冈的评价更是让儿子惊讶不已,“光是在军中设疗养院一事的功绩,韩冈就是转官都够资格的。受伤后能及时康复,少了后顾之忧的士卒,可比一群胆怯之辈有用得多。他若是在我帐下,为父怎么也要把他顶到京官的位置上。为父到秦州后主持拓边河湟,动起刀兵来,也少不得要用得到他。”
郭忠孝眨着眼睛,难以置信的着自己的父亲。自他记事以来,几乎没有从郭逵嘴里听到如此盛赞一个年轻人的话语。就连自己,读书读得好,被西席先生赞了,换来的,也不过是郭逵的头点上一点。郭忠孝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一点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儿子嫉恨上了韩冈,而郭逵却还在大赞着他:“而且韩冈还造出了军棋、沙盘,用之推演过往战事,或是排兵布阵,可比起纸上谈兵要直观得多。常人能作出其中一项,已足以留名后世,他却轻轻松松的就拿出了两项、三项。”
赫赫有名的郭太尉在儿子面前,摇着头感叹着,“韩冈之才,在年轻一辈中少有人能及。能孤身夜入虏帐,说服俞龙珂,更是智勇双全的豪举,不比为父当年孤身入保州,说服叛军出降稍差。李师中那三人只到了韩冈的心机智计,却没到他真正的大智慧。”
郭逵对韩冈到所作所为啧啧称叹。作为知兵知人的名将,他对韩冈自入官以来的功绩,感受到的震撼可比那些文官要强出百倍。无论是让伤兵死亡率降到一成以下的疗养院,还是让天子甚至还有他本人都差点沉迷进去沙盘军棋,都是在军事上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比起斩首个千儿八百,要强得不啻十倍、百倍。
而且韩冈还深得圣眷。在郭逵四次于崇政殿中面圣廷对的过程中,天子提到韩冈这个名字至少十几回,而在其中两次被带到武英殿偏殿沙盘模型时,提到的次数就更多了。
郭逵并不打算要跟韩冈过不去,相反地,更想好好的提拔他:“如此人才当为我所用,而不是把他当作王韶的羽翼个剪除了。”
王韶在秦州沉寂一年多,自从把韩冈延揽入帐下后,便一鸣惊人,接连两次大捷不说,还把秦州军中三位主官一起赶了出来。虽然李师中他们的调离,本质上体现的是天子的倾向,但能让天子作出决断,王韶……也许是隐在他身后的韩冈……在其中费了不少力气。
而他本人之所以会从延州任上被调去秦州,就是天子在他和陕西宣抚韩绛之间,选择了从没有带过兵的韩子华,让他主持横山战略。韩绛立功心切,他所倚重的种谔也是个贪功之辈,他们的想法,跟自己实行的战略完全相悖。
而眼下的,正在秦州施行的河湟开边,其中的各项策略,都是郭逵能认同的。既然如此,他也想着从中插上一脚……不,是全面掌控大局。
天子不是喜欢开疆辟土吗?
王韶能做到的,他郭逵一样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他是郭逵!
两天后,郭逵第五次入宫面圣,完成了他的陛辞,终于踏上前往秦州的道路,而与他同行的,还有带着圣旨和十几车赏赐,去秦州为古渭大捷颁发封赏的天使并不是前次颁诏的王中正,而是另外一人李宪。
宰执天下 第222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三)
第222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三)
七月流火。
七夕节过后,别名大火的亮星心宿二开始向西移动,应和着出自诗经中的这一句,昭告着秋天的到来。
不过……韩冈抬起头,就算隔着浓密的树荫,炎炎烈日的热力只剩斑驳的光影,可照在身上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得到。蓝色的天空被阳光映得发白,“白天是不到星星的……”
“谁说白天不到星星?”
来自身后的插话,让韩冈笑了一笑:“当然,太白昼现的时候从来没少过。”说着就转回头,就见着王厚几步并作一步,追了上来,与他并肩往王韶的官厅走去。
“玉昆今天又是春风满面……”王厚了韩冈,便想开开他的玩笑。只是韩冈眼睛转过来这么一瞪,就让王厚咳嗽一声,正色道:“玉昆可是说岔了。十几年前,出现在毕宿天关东南的那颗客星,时交五月,正是夏天的时候。可是连着在白日里亮了二十多天!”
“是至和元年西元054年的那一颗?”韩冈在前身的记忆中找到了答案,而在他自己从后世带来回忆中,也同样有着答案,‘是蟹状星云的超新星。’
韩冈对天文学只是稍有了解,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他知道爆发在北宋,而在几百年后变成蟹状星云的这颗最为有名的超新星。
“玉昆你还记得啊!”
“那时小弟才几岁,怎么可能记得?”韩冈摇了摇头,“是后来听说的。说是开国一百多年,没有一颗客星能有这么亮过,比太白星还要亮。”
“现在想想,至和元年好像也没有出什么大事。”
韩冈总觉得王厚的语气中,好像隐隐有点遗憾。“客星、客星,既然是来做客的,那会跟主人家过不去?这恒星可没有反客为主的说法。”
“反客为主……郭逵来了,肯定是能反客为主的。”王厚突然压低了声音:“郭逵干脆别来算了!现在的李师中老实得很,日日待在后院里,只每天早晚各出来一个时辰视事。”
“怎么可能不来?”韩冈摇头失笑。
王厚对郭逵可是顾忌得要命,而他的担心又不是毫无理由。天子对郭逵的评价是‘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西顾之忧矣。’
以郭逵的身份,就是一具大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被他镇住。要想斗赢他,至少也得是枢密副使韩绛那个等级。
不过正如王厚所说,要是过去的李师中能跟现在一样老实,韩冈他们肯定巴不得他能留任。只可惜木已成舟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王韶的官厅前。
王韶的官厅中,再没有了前些天的忙碌,厅内跑来跑去的胥吏,此时只剩两三人还在王韶身边服侍着。而因为一堆堆从架阁库搬来的旧档案,而一直都弥漫在厅中的灰尘,也被前两天的雨后清风刮得一干二净。
秦州这边该忙得都已经忙完了,古渭寨前两天王韶韩冈他们也去过了一趟。现在高遵裕尚蹲在古渭寨中,他是缘边安抚司同管勾,让他先处理一下衙门中的事务。而王韶则在这里收拾首尾。等着郭逵来后,也会搬去古渭。
韩冈、王厚跨过门槛,走进厅中。
王韶抬起头:“玉昆,二哥,怎么一起来了?”
“在外面碰上的。”王厚回了一句,跟着韩冈一起上前给王韶行礼。
韩冈直起腰后,道:“下官方才把秦州疗养院的一应准备又查了一遍,应该没有问题了。等到郭太尉接任之后,请他把建造疗养院的营盘划过来,交给仇老郎中,下官就可以去古渭了。”
王韶点了点头,韩冈能把他管的另外一摊子事未雨绸缪的提前办好,这是最好不过。要是到了古渭,身边没了韩冈帮忙,有许多事都做不顺畅。
“哦,对了。玉昆你这个。”王韶想起了什么,递过来一份公文。公文露出的背面是由白色绫花的绸绢制成。
韩冈心中一动,接过来打开,便露出了里面的黄色纸面。
‘果然是敇!’。
他再习惯性的了一眼最后的印章和画押,就到了天子和政事堂大印,以及副相陈升之和以王安石为首的几个参知政事的签押。
有宰相执政签押,并奏覆天子,而由中书门下颁布的命令,就称为敇。而敇书,通常都是写在浅黄色的纸张上的。
不过敇书的质地倒没什么,关键是里面的内容。韩冈一目十行,完后便抬头笑道:“终于来了。”
“是啊,”王韶也是轻松的笑道,“终于来了。”
这是韩冈前日撺掇王韶上的奏章的回覆。韩冈想给自家弄块地皮,手上却没什么钱财,便跟王韶和高遵裕商议过后,上了一份奏章,请求在古渭寨附近,划出一片宜垦荒地,供给缘边安抚司的官吏和古渭寨中驻军的将校们。
‘如果在古渭任职的官吏都不敢在当地置办田产,怎么能让招募来的百姓安心屯垦’韩冈想出的理由光明正大,现在提前请了上命,日后也不怕跟御史打嘴仗。
同时,韩冈想要做买卖,让冯从义出面赚钱来补贴家用,但他手上没有本钱。幸好王韶有钱,他主管市易,手上有着数万贯的本金韩冈前次用度牒作为借款抵押的提议,现在朝中的回覆也出现在这份公文中,同样得到了允许,三百份度牒,可以一半抵押给秦州、一半则抵押给陕西转运司。
所以韩冈便又撺掇王韶在奏章上建议,朝廷发给缘边安抚司的市易本金,可以借贷给商人,用出息以佐军需这是惯例并请求允许官吏亲眷和门客借贷。不过他们借贷的利息要比普通百姓高上一成。
在外人来,这是防止主持市易的官吏监守自盗的措施因为基本上所有榷场的市易贷款,许多时候都是落到官员的亲眷和门客手上故而在这份敇书上,甚至还能到隐隐的赞许。
韩冈其实也可以不多此一举,私下里让冯从义从王韶那里借钱就行了。不过那等做法,常见却不合法。在朝中和秦州本地都始终有人用不善的目光,盯着缘边安抚司的时候,却不能这么将把柄送给人拿着。韩冈要未雨绸缪,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找来一个合法的名义。日后御史找起他的麻烦时,也可以一巴掌反手打回去。
多出一成的利息,他并不放在心上。边境回易,向来是高风险高回报。商队被抢掠的有许多,但满载而归的则更多。把风险和回报权衡起来计算,其利润往往有三五倍之多。
而在新开的榷场中,交易的风险大大降低了,而利润虽然也会因为要缴税而降低,但降低的比例并不多。官员在任职地经商,本身就有先天上的优势,可以把交易的风险压到几乎为零,而利润由于身份的关系,反而会增加。
最后能得到的利润,韩冈自己计算过,也让沿着渭河在永宁、三阳这一带,跑了一年多冯从义计算过,据韩冈所知,王韶让元瓘也算过,而高遵裕同样让他的门客计算过。最后的答案都差不多,就算要多给出一成利息,仍能保证有一倍半的利润。
“只多付了一成的利息,利润依然能保证,而且还有了朝廷的背书。这笔买卖做得也算值了。”韩冈笑着把敇书递给王厚,让他。王厚则摇了摇头,他方才是出去办事了,这份公文其实已经过。
王韶抬手收回了敇书,对韩冈笑道:“也是玉昆你才会想得这么周全。”
韩冈谦虚的躬了躬身,对王韶的赞许表示感谢。
王韶觉得韩冈这个人有时很难透。勇猛直进、行事果决的情况不少。但很多时候,他又能把事情做得像几十年的老吏一般滑不留手,不留后患。这般行动处事的手段,张载是绝对教不出来,韩家夫妇也绝对教不出来,真不知他从哪里历练出来的。
而韩冈的这些提议,也是多方得利的典范。屯田之事就不用说了,给官员田地,朝廷肯定不吃亏,而韩冈给的借口其实也是事实。
市易贷款之事,朝廷也不亏,官员的亲属来借款,朝廷就能多得一成利息。至于官员本身,他们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证。
“最多四个月!其实三个月就够了,七**这三月,是商队来往最多的时期,光靠这三个月赚到的钱,足够吃上一年了。而榷场可是开办在古渭寨旁,光是占个好市口,就能财源滚滚。”
这是当日韩冈与王韶、高遵裕商议几条建议,元瓘这个假和尚表示支持时所说的。能合法合理的攫取财货,王韶也不会清高到表示拒绝。
世事通明,人情练达。王韶觉得韩冈当得起这八个字了。
几天后,从陇城县连夜传来了消息,新任知州郭逵,以及宣诏天使李宪,一行人已经在县城中,当天夜里,就被派了出去。第二天清早,李师中终于从衙门的后院中出来,带着秦州上下的一众文官武官,远出十里之外,迎接郭逵和李宪。
随着夏末的烈日逐渐升上天空,昨夜派出去的迎宾骑手,也带着消息,一匹一匹的返回。
“郭太尉和李御府已经动身。”
“郭太尉和李御府已经出城。”
“郭……已经到了二十里外。”
“……十五里……”
“……十里……”
当最后一匹骑手回来,车马声已经清晰可辨。远远的一片灰黄色的尘头高高扬起,被一阵突入起来的狂风卷入云霄。
弥漫的黄烟渐渐散去,绵长的车马队伍出现在秦州官员们的眼前。让秦州上下等候已久的郭逵郭太尉,终于抵达了秦州。
宰执天下 第223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
第22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
韩冈第一眼到郭逵的时候,就被惊到了。
这倒不是郭逵长得骇人听闻,惨绝人寰。前任的延州知州,新任的秦凤经略有着一副堂堂相貌,眉正鼻直,须髯盈尺,威严自生。身材又是雄壮硬朗,比韩冈还要高大一点。再加上可能是因为他在枢密院镀过的金身,虽然与李师中等出迎官吏言笑不拘,但仿佛随身就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威压,让他身边的人不由自主的感到拘束。
不过韩冈连王安石都见过,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村夫,不至于被郭逵的气场惊到。之所以会吃惊,却是因为郭逵实在年轻。
韩冈一直都听人在说郭逵是宿将,久在军中,老于兵事。听得多了,耳朵里都要生茧。渐渐的,在他心里形成的郭逵,是一个须发花白,虽然显得老态但眼神锐利如电,精神矍铄不甘服老的老将形象。
但今天一,郭逵却是才五十不到的模样!比他旁边年近六旬的李师中起来要小上许多。而正与郭逵说话的张守约,他这个老军头常年熬打筋骨,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而当了钤辖之后,心怀舒畅,更是显得容光焕发,六十岁的人说他五十岁都有人信。可他在郭逵面前,也同样显老。
韩冈站在人群中,着郭逵微笑着跟来迎接他的官员一一问好寒暄,毫无不耐之色。他笑起来亲切温和的样子,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样难以相处。
“玉昆,怎么一直盯着郭太尉。”王厚的声音自身侧传来。
韩冈将头微微偏过,神色依然庄重,用着只有王厚能听到的声音说:“小弟是在想,郭太尉是在年轻,比起李经略来,就像是两代人。”
“李经略比郭太尉大了十岁还是九岁,当然显得老气。”王厚同样保持着严肃端正的姿态,嘴皮微微动着,“不过这些日子,李经略也的确显老了……心中不痛快嘛!”
韩冈没再听下去,王厚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又惊讶了一下。李师中今年虚岁五十八,几个月前,他做寿的时候,韩冈还跟着王韶去他府上送了寿礼。如果王厚说得没错的话,郭逵比李师中还要上九岁十岁,这么一算,几年他虚岁才不过四十九!
韩冈在心中又算了算,既然郭逵现在才四十九,那他英宗治平二年进入枢密院的时候,就仅仅四十五岁。这个年纪就已经升到了本朝武将所能达到的巅峰,再张守约,或是被踢出秦州的窦舜卿,怕是每一个都会在心里叫着,这人和人的际遇当真不能比就像韩琦三十多岁进位宰执,而以王安石之才,则是到了快五十岁才在崇政殿中有了一席之地一般。
而所谓宿将的说法,也很容易就能解释了。领军多年的将领就是宿将。如果二十多岁就开始领军,到了五十,领军二十余年,一般就可得到这个称号了。郭逵是靠着父荫入官,而他的兄长郭遵三十年前战死在三川口后,他就靠着郭遵阵亡得来的荫补升了两级,这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将领了。三十年领军,得称一声宿将,也是理所应当。
韩冈在打量着郭逵,同时,也有人在打量着他。
郭忠孝沉默的跟随着他父亲向前走着,不过他眼角余光都在人群中梭巡。没费他多少功夫,很容易的就从一群人中找到了韩冈的身影。
秦州年轻的官员并不多,二十上下的就那么几个。而在这几人中,有一高大俊朗,年岁介乎青年与少年之间的年轻人。气质纯粹、风仪出众,立于一众卑官之间,就如鹤立鸡群一般,显得分外显眼。
而且站在他旁边,有一个与他年岁相当的青袍官员,跟方才通过名的王韶长得极为神似,当是王韶带在身边的次子王厚。会与王厚并肩而立的,不是敢于孤身夜入古渭,于军事上亦多有发明的韩冈韩玉昆,还会是谁?
郭忠孝自己也不过二十三四,以家世论,足以自傲,右殿班直的荫补就在身上。以学问论,他弱冠之前,就已经在二程门下就学过两年,深得程颐赞许。只是到了风姿秀挺的韩冈,他原本因为郭逵对韩冈的赞许,而升起一点嫉妒心没了,却多了一些不服输的念头。
韩冈能做到的,自己一样能做到,二程的门下,不会输给横渠弟子!
韩冈总觉得有人在瞥着自己,就是那个跟在郭逵身后的青年,相貌与郭逵有几分相似,多半是儿子。而郭逵本人,也是不时地扫过来一眼,有几次他和韩冈的视线差点就给对上。
韩冈不知他们父子两人到底为什么总是着自己,但他们的视线,让韩冈觉得很不舒服。有窦舜卿、李师中在前,郭逵父子对他的关注,登时就让韩冈心中警铃大响。
不再着郭逵,韩冈的注意力落到了差着郭逵半步的李宪身上。勾当御药院的大貂珰脸上的笑容有点发僵,眉心微微皱着,感觉上他对眼前的郊迎之礼有些不耐烦了。
韩冈此时心里,也在想着快点结束这个见鬼的郊迎仪式。早些回到州衙,也好李宪到底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郭逵好像是听到了韩冈的心声,在跟十几位州中文武高官一一见礼之后,他不再跟穿着青袍的底层官员用着些废话寒暄了,而是跟着李师中,和李宪一起从来自秦州的成群的文武官中走了出来。
‘终于完了。’韩冈正这么想着,却不提防郭逵在他面前停了步。
与韩冈面对面的郭逵,眼神幽深难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只是上下打量了韩冈几眼,便问道:“可是韩玉昆?”
‘甫见面就找上门来了,还真是心急。’韩冈暗叹了一声,向着郭逵拜倒:“韩冈拜见太尉。”
“不须多礼!”郭逵伸出双手,一把将韩冈牢牢托住。韩冈腰腹用力,想要硬是拜下去,把礼数做足。但他却偏偏弯不下腰,郭逵的双手如同铁铸,从被抓着的两条手臂上传来的力道中,他的阻拦决不是在做样子。
韩冈又试了两下,发觉郭逵没有松手的意思,终究还是顺势直起身,“韩冈失礼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