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何峰等人才找回了当初在遇罗山发家的感觉,特别是卖给毛子的军火,有一批就是当时劫军火打下来的,用了这么多年,再转手卖给毛子一个好价钱,恐怕做梦都会笑醒。当然,与俄国多年来从中国攫取的权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罢了,何峰等人暗暗下定决心,这帐,早晚都得算,而且要连本带利地拿回来。
就在中国与两大阵营密切来往的当口,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笔生意也终于成交了。英国迫于德国潜艇的威胁,不得不出动大量巡洋舰级别的军舰为商船护航,中国在美国定制的那批军舰,由英国方面按照原来合同的约定,溢价00%成交,这样一倒手,中国便获得了近000万华元的利润。单就这笔利润,已经完全填补上了因为中日冲突所造成的全部军费、抚恤费与战后重建费用。
当然,海军方面还是非常惋惜的,这批军舰原本都已经在海军规划的限度里,虽然英国人强要不给不行,但萨镇冰、程璧光等人肩负海军建设的重托,为军舰配备的水手和军官都在整训中,一下子军舰落了空,倒真是让人惋惜。
但秦时竹迅速给海军吃了一颗定心丸,从95开始,海军军费每年增加4000万元,用年2亿重新建立自己的舰队,这一次,将不再倚重外**舰,将主要依靠国内的造舰力量予以满足。不仅天气级:指雾、雨、雷、电、风、霜、云、雪舰5000吨级的轻巡洋舰全面开始建设,而且还将建造2艘000吨级别的重巡洋舰(当然,此时还没有重巡洋舰的称呼),另外,根据希望号的改造和使用经验,将全新建造一艘排水量4万吨,载机量在4架的航空母舰,各舰艇最突出之处有两点。第一,全部采用烧油锅炉;第二,全部加装0mm口径的高射炮——中国自己发展了海军航空兵,自然也得提防空中威胁,除了主力舰艇以外,还将建造运兵船、补给船、运输舰、训练舰等一系列物资。在所有常规建造计划之外,海军还有一项秘不示人的黑洞计划,即以德国潜艇为蓝本,直接仿制最新的潜艇,至于图纸,那是德国方面投桃报李的产物。
中国只有一句话让日本方面放心,那便是秦时竹宣称的,战列舰是侵略性进攻力量,中国永远不建造战列舰!也不寻求获得建造战列舰的技术和实物![(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235章 离岸平衡(1)
第25章离岸平衡
满载在中**火的货轮从天津和秦皇岛起运后,顺着中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取道地中海在法国港口卸货,时间长达40来天。
事实证明,这批军火来的正是时候,法军在香槟地区发动了针对德国的牵制性进攻,在霞飞老爹被免职后,福煦元帅接替了他的职位。这是一个同样老派、保守的军人,但是比霞飞出色的是为人更加谦逊和含蓄一点,不会对已经暴跳如雷的内阁形成直接挑战。
在香槟地区的牵制进攻并不是他的本意,因为法国投入使用的0万后备军是好不容易才训练出来的,还没有达到战前常备军的水平,但是,局势已经恶化到不容法国再从容不迫地练兵了——德国人连威胁巴黎的大炮都撤走用于支援东线了,再不动手,只能落得和霞飞老爹一样的下场。再说,福煦也迫切地需要树立自己的威望,法德战线虽然稳定下来了,但是这种稳定是全部体现在法国领土上的,法国北部、东北部等工业基础良好的地方全部落于德国之手,昔日繁华的城镇成为一片废墟,而德国自己的国土却是毫发未伤,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如果说这种情况算是势均力敌,那么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令福煦稍微感到宽心的是,这次英国购买的军火中有一批是他早就想要的物资,战车、飞机、快速野战炮都是他渴望得到的。虽然法兰西人的骄傲使得他不敢吧这些货公开与法国国造的相提并论,但下面实际冲锋陷阵的官兵可不会管这些。
特比是战车和飞机,受到了换装部队的热烈欢迎,一致反映,比法国货强多了,特别是中国空军上一代主力战斗机枭式,几乎是法国飞行尖子抢着要的货色——速度快、滞空时间长、盘旋半径小,足以和德国飞机相抗衡。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面对掠过阵地的德国侦察机,法国人可不是只有干瞪眼着急的份了,通常都是追上去一顿狠揍,飞机配发前线才三天,法国飞行员已经打下了7架侦察法军阵地的德国飞机,即便与德国的战斗机相互较劲也是互有胜负,不至于像以往那样一边倒的局面。
福煦极为高兴,他终究还是实用主义占据上风的将领,当即命令军工部门测绘仿制,准备批量生产——中国人的东西再好,哪有自己生产的好?至于技术专利,让它见鬼去吧。
之所以德国侦察机屡屡进行侦察,是因为他们已经察觉到了法军不同寻常的调动,非常担心法国人利用德国西线兵力空虚的当口猛扑过来——现在的情形和当初进攻时完全颠倒过来,那时德国的重心在西线,0%的力量如泰山压顶一样扑过来,现在德国的重心在东线,西线除了连绵不绝的战壕,充其量只有0%的力量,而且还抽调走了大量精锐兵器,如果英法在局部造成突破,后果不堪设想——要么法德前线的脆弱平衡被打破,要么德国被迫从东线抽调增援力量。无论哪种后果,其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辛慈的情报速递可是比英国人的海运要迅速的多,借助俄国境内的情报络,他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将德国急需的技术资料通过中东铁路,先后取道中亚、小亚细亚运回了德国,时间不到一个月。一路上,辛慈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情报天分,充分利用了俄国铁路当局的麻木不仁与粗心大意,在俄国警察的眼鼻子底下运走了成捆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一经抵达柏林,立即得到总参谋部的高度重视,迅速被投入生产中去。
因为图纸已经完全是成熟的工艺图了,只要任何得懂技术参数的工程师都可以进行利用,事实也证明了德国人的高效。仅仅半个月的功夫,德国已经将装有机枪同步协调器的隼式战斗机组装完毕,经过飞行员试飞,特别是经过里希特霍芬等顶尖飞行员的使用,纷纷赞不绝口。
但法国人在前线投入新飞机的消息传来后,德国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总参谋部制止了这种盲动,而是果断停止了旧有飞机的生产,将全部优先权赋予最新接受的先进技术。一大批先进装备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至于法国人,先让他们高兴几天再说。
香槟战役果然如期发起,德国人在前三天因为事起突然而有些狼狈之外,到了第四天,局面已经完全稳固了下来,法国人在前进了几十公里以后,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前面是大片大片的尸体一呻吟者的哀号,不过,即便没有能够取得预料当中的突破,就战略层面来说,不是毫无斩获,神经过敏的法金汉从东线调回整整2个师,并且暂停了对俄国人的攻势,让俄国熊得到了喘息的良机。7天之后,法国人主动停止了进攻,香槟战役最终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人付出了49万的伤亡,换来了德国人27万的伤亡和不到60公里的战线推进——法国人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还远远不见曙光。
更让福煦郁闷的是,他倾尽全力下达的仿制指令刚刚深入下去,德国人已经在前线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德国人驾驶着最新式的飞机——居然能从前面开火,将法国的战机打得一败涂地,大批优秀飞行员血洒长空。虽然空战改变不了整体战役走向,但着空中为对手占领,法国人只有挨揍的份,谁心里都不是滋味,大大影响了原本因为伤亡惨重而显得低落的士气。
至于德国人,虽然堪堪挡住了法国人的进攻,但前线暴露出来的虚弱本质让法金汉不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强烈质疑,坚持吧抽调回来的这个集团军留在西线,抽着这0余万兵力后,东线的攻势立马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鲁登道夫设计中的巨钳攻势也无以为继,只能继续和俄国人拼消耗。
消灭了一个师,俄国人组建了2个师,消灭了一个军,俄国人又组建了2个军,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哀叹,俄国人的潜力似乎无穷无尽,永远也不到衰竭的时候。
虽然前次中国供给俄国的很多都是半旧不新的货色,甚至于还有0年前的老步枪,但久经考验的朱尔典同志绝不会公开计较这些事情——连俄国自己都没有抗议,大不列颠操心干什么呢?当然,他对于中国的做法也不是不感到郁闷,但与大局比较起来,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国无非是对昔日军火输出时的报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句话朱尔典还是懂的。
国势 第236章 离岸平衡(2)
第26章 离岸平衡(2)
所谓沈麒昌是第二财政总长的传言在朱尔典等人来那是最恰当不过了,甚至他这个“财政总长”的真实权力还要大得多。当然,中国政府也不完全是瞎闹,各类竞争性商品或者与战略物资距离较远的商品,出口税率还是保持在5%的幅度,例如,手工制品、纺织品等。这类商品,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料易得,生产便利,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虽然也能够与军用物资扯上关系,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容易被取代或者有较多的替代品,那就不适用高关税政策——否则只能是窒息民族工商业。
趁着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的机会,正是着力发展的当口。除了出口关税保持不变外,其余苛捐杂税一律取消,平均下来,比原先的环境宽松不少。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办厂的,开作坊的比比皆是,人人都从中到了机会,虽然免不了一拥而上、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这样的缺陷,但对中国而言,着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特别是原来以地租收入为主的中小地主受工业发展的感召之深,已经有很多变卖了田产,开始了封建地主向资本主义工商资本家过渡,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生的阶层。
种种的历史迹象与现实发展,竟然与秦时竹在人民党第二届第二次中常委会议(扩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分毫不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业的兴起,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生产者、小所有者投身于巨大的经济运行洪流,从封闭的、自我满足、自我隔绝的小经济圈子里走出来,进入面向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大经济圈子里。
由于这种积极的政策推行,更由于经济景气情况的显而易见,实际上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处在温和通货膨胀中的,无论是劳动力价格、生产资料和不动资产的价格都较战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由于各国陷入战争,通货膨胀情况更为突出与严重,反倒显得中国是经济繁荣、币值坚挺一般。
秦时竹等人认为,温和通货膨胀,对全国0%以上的人口是有利的,对5%的人影响不大,只对5%的人有较大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中国是以农村农业结构为主同时伴有先进工业生产的二元社会,在农村中,90%以上的人口都是赤贫状态或贫苦状态的,大都负有债务而没有现金类积蓄,通货膨胀之后意味着他们的债务负担无形中减少。在城市工人阶级以及农村非农小生产者中,固然因为物价上涨影响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但因为劳动力的价格也在持续上升,工人工资与生活必需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依然维持了稳中有升的局面。受损的5%是什么呢?在农村中是除了货币地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地主,在城市中是以高利贷者为典型的寄生阶级——包括隐匿其中的当铺等行业。但是,制定一项政策不可能00%的人都能包括进去,现在的经济发展思路,就是要把经济搞活,要让深受土地束缚的地主和农民摆脱出来,成为新经济力量的创造者,有0%以上的得益者,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在发展经济问题上,秦时竹等人民党主流派不同于孙中山等国民党左翼“平均地权、抑制资本”的观点。认为,尽管在封建经济形态下,地主的生活比农民优越得多,但如果从土地束缚性上来说,地主其实也和农民一样被土地统制得死死地。地主依赖于地产正如农民依赖于地产一样,地主和农民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对立面,遇到天灾**,地主便是首当其中被冲击着。人性的好恶固然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但归根到底,没有空虚且可以任意填塞的人性,人性背后总是与具体的经济基础和利益链条相联系。你得到的便是我失去的,在这个思维模式下,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历史规律,两者的冲突是必然的。而地主阶层深受土地束缚的要害还在于,他们如果把土地转换成货币资本后因为环境对工商业发展的不利,特别是进口商品的冲击和官僚主义的过度索取实现不了平均利润率——这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转换成工人与资本家阶层后,两者的对立虽然同样存在,但工业比农业有更大的延展性与发展空间,也有更多的弹性。毕竟,不依靠技术进步,不管气候如何优越,一块土地所能产出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但是工业却可以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大幅度增长,远远没有到生产过剩的时刻。换而言之,工人与资本家就蛋糕分配的冲突可以通过做大蛋糕来实现缓和。
欧战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而且还获得了高速增长的空间,这样的机会对于民族工商业来说,更不啻于春天的雨露。即便在历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工商业也出现了大发展,更何况在穿越威力后,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现在呢?
收回胶州湾、与日本大战辽东,除了民族主义的既定国策之外,还有展示国力的意味。只有让民众到政府对民族产业的保护与扶持,才能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实业发展洪流。在这个背景下搞“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只能是本末倒置——中国固然是一个分配很不平衡的国家,但首先是一个极端穷困落后的国家,若不是因为有穿越优势的北方实业撑着,中国随便哪个指标都不是列强的对手,但北方实业作为金字塔塔尖,需要越来越深厚的金字塔基础,这个基础便是竞争性的、技术和资金准入门槛低、发展见效快的企业。
在这个意义上,对战略物资采取高出口关税,对竞争物资采取减税政策符合整个逻辑。前面可以让政府获得充足的财力,不但有条件扩张国力,也有能力扶持民族工商业,后者则是放水养鱼,快速发展的根本基础。
都说“无工不富、无粮不稳”,在民生物资当中,对粮食的控制也是大头,北方实业利用原来沈麒昌访美期间的成果,在美国准备了大量的粮食期货,以小麦为主,还包括一部分玉米,一方面发挥规模优势,用来对冲国内的物价,另一方面用于进行战略物资拨付,营造铁路、对外出口都与这笔小麦密不可分。粮价是一个异常敏感的东西,虽然在出口时粮食也是极端重要的战略物资,照理说价格越高越好,但粮食作为民生物资,首先要满足国内的需要。过高的粮价,一方面会造成农业平均利润率提高,降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率,另一方面又会提高劳动力价格,减少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从长远来,还是控制在较低水平比较适宜。
在短期利益和整体经济布局利益不可兼得的条件下,秦时竹等人做出了服从大局的决策,这也使得这批粮食期货没有能够像钢铁期货那样获得超额的利润,但因为期货杠杆的作用,哪怕只有5%的涨幅,也足够让北方实业捞回近亿华元的利润了。
所以,面对朱尔典上门来的生意,秦时竹等人完全是有充分把握和底气的,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利用这批物资发挥最大效益——除了本身的经济利益以外,还要利用俄国需要物资的急切心理获得溢出效应。
“公使阁下,没有想到,您竟然需要这么多的物资,委实有点难办。”秦时竹接过朱尔典递交过来的文件一,心里便有了底,上面罗列的物资,从服装到粮食,几乎囊括了士兵所需装备的全部。
“阁下,还有军械部分。”朱尔典苦笑一声,又递上一张。
总后勤部部长宁武刚刚完成对中日冲突所需物资的总调度,对各类商品有着异常的敏锐性,马上判断出这里大约有近0万人份,整整一个集团军的需求量。
“您是说,这个0万人的集团军需要我们武装?”
“是的,而且……”朱尔典来也是被逼急了,一点矜持都没有,直接苦笑道,“我这边还有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份订单,倘若中国可以供应,我就不必去找日本了……”
“恐怕日本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供如此众多的物资。”秦时竹狡黠地一笑,他才不相信朱尔典的“好意”。
“不知贵使希望何时交付?”
“我们希望从下个月就开始交付,每个月交付订单的三分之一,半年交付完毕。”
这些物资,平均下来的基准价大约是00华元/人份,按照60万人,2个集团军计算,总量亿,考虑到目前通货膨胀和必要的利润,宁武给了秦时竹一个数字,建议不少于5亿。
秦时竹见了,微微一笑,把前面的5字样改成了一个大大的5,对宁武道,“就按照如此办理。”[(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237章 离岸平衡(3)
第27章 离岸平衡
朱尔典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被中国敲竹杠的准备,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中国是否有能力在半年以内武装起60万的俄**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东线战事如此激烈,俄国节节败退,德国已经占据了北起里加湾,中间过明斯克,南面到乌克兰草原的俄国领土,其面积已经超过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本土面积总和。现在,俄国不但没有能够占据一寸外国土地,本身就有大片土地沦陷,更要命的是,还有大量的工业、农业产区也一并丧失。
别俄国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俄罗斯帝国的真正活力在于乌拉尔山以西的那片欧洲领土,没有了这些,俄国就只能屈膝投降。
唯有军队和物资,才是支持俄国继续战争下去的唯一动力。法国人发动了香槟战役,除了吸引德国一个集团军外,其他什么便宜也没有捞到,也不足以改变东线的态势。但效果还是有一点的,德国在东线的全面推进变成了在中路和南翼的重点推进,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没有理睬法金汉的阻挠,依然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在他们身旁,则是俄国昔日的手下败将——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两个国家得益于德国的强势,居然也能够趁火打劫。
随着保加利亚的加入,俄国又多了一个新的敌人。现在,从柏林到巴格达的“bb”铁路已经畅通无阻,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苦于没有充分的兵力,否则,他们一定会要求从柏林加派2个集团军抵达土耳其前线,从两个方向夹击俄国人。那样,战术上的钳形攻势就变成战略上的钳形攻势了……可惜,德国只有600万人口,目前的军队数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虽然后备力量每年可以90万的速度增加,但一年中德**队的消耗量也在0-90万左右,新增部队堪堪能够抵消损耗。自然,如果进行总动员还可以筹集更多的兵力,但现在,无论是法金汉还是威廉二世,无论是兴登堡还是鲁登道夫,还没有做好全民总动员的准备。因为,尽管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但他们脑子里还是一场速决战的准备,没有从战略相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德国也不容许有这么奢侈的想法,即便天才如鲁登道夫,总体战依然还是脑海角落中的一个零头思绪。
与德国相比,俄国的情况简直就是糟透了。俄国一年的后备力量在0万左右,但从94年7月开战以来,俄国在战场上整整损失了近00万军队,军队数量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着不下降,纯粹是因为当局将大批农民强征入伍的缘故。这些未经训练的农民在炮火中轮番走上战场,甚至连步枪都不能人手一杆,只能静静地等待炮火过后丧生同伴手中的步枪。
这供应60万部队的物资,无疑是俄国战场眼前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按照俄国人的估算,在每年0万的新增部队中,俄国自己只能满足0万左右的装备,还有0万的缺口。另外,超过0万的损失部分,还需要进口物资加以填充,这部分的缺口在00万左右。总体上,俄国需要0万左右的物资。这其中,英法只能供应俄国5万左右,这还是费尽心机从本国配额上扣减下来的,美国方面能够满足55万——美国因为还担负着向英法输送物资的任务,在俄国方向只能挤出这么多来。剩下60万的缺口,英法就把主意打到了中日两家身上。
听了宁武5个亿的报价,朱尔典即便再沉得住气,也吓了一跳,这相当于6000万英镑。原本他想讨价还价的,一秦时竹似笑非笑的眼神,立即就明白过来,因为汇率变动的缘故,华元比以前大大值钱了,所以显得数额较高,如果按照原来的汇率推算,大约相当于5000万英镑。他只好说道:“中国愿意何种货币结算?”
“首选黄金、白银,其次是美元和华元,然后是英镑和法郎……”
“卢布呢?”
秦时竹也不说不要,只笑着道:“俄国现在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卖呢?”
“敝国和法国的国债呢?”
“倘若贵国和法国愿意交还几个租界,我就愿意接受国债。”
朱尔典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开玩笑,租界都是英法在中国的命根子,哪里肯轻易交还。
“俄国可以用物资折抵。”
朱尔典这时候只有苦笑了——俄国的矿产虽然丰富,但运输能力是个瓶颈,一列车原油在价值上还抵不过一车皮粮食,即便能够提供,铁路也非瘫痪不可。
“俄国方面已经同意部分用物资折算,部分用黄金折抵。敝国方面,还是用现金支付。”英国最近向美国出售了不少海外资产,获得了一大批收入,在支付能力上,暂时没有困难。
“那好。”秦时竹爽朗地大笑,“贵使是个痛快人,我唯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是俄国而是一直由贵国前来交涉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