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尹三问
所以吕古的话,只能是半信半疑,具体的还要自己拿主意。
这样的局势早在林昭的预料之中,他最开始的打算是只要搞掉了庆和,其他粮行肯定会乖乖听话。
可是其特殊的背景,注定了在短时间内很难有作为。林昭才将重心转移到了粮食价格战上,常平仓成为他最有利的武器装备,让囤积居奇的粮商着实难受的一把!
林昭很清楚,这场战斗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中间那些摇摆不定的粮商,只要他们倒戈,一切都好说。
故而从一开始去拜访张子恒,无形之中挑拨离间,到近日继续接触一些粮行的东主,目的都在这里。
当然了,最重要还是价格。只要稳住了平价粮,必然会有入坐不住的,铁板一块也会被撕裂开来。这也将成为取胜的砝码,有了蔡京的支持,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而今这个形势正是自己想要的。
可正当林昭准备全力一击的时候,阻碍来了!吕古期盼已久,吕惠卿那迟来的刀终于到了钱塘县!





宋王 第一六一章 补窟窿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邪门,关键时刻容易发生转折,有时候带来的希望,有时候却会出幺蛾子!
眼看着杭州的粮商们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粮食价格战即将大获全胜的时候,偏巧就有阻碍和麻烦出现了,三司负责清查常平仓的官员到了!
来的这位官员名叫章明元,现任度支司常平案勾押官!
宋朝官至,三司包括盐铁、度支、户都三部分,最高长官称之为三司使,号称计相,相当于财政大臣,负责掌管赋税财政事务。
其中度支司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也就是说大宋朝的赋税,收入支出都是他们所掌管的,权力与作用不是一般的大。其长官为度支使,手下僚属众多,分管各项事务。
按照按所掌管事务细目不同,度支司分八案八事,其中掌给、钱帛、常平、发运等八案,分工十分明确。比如钱帛案掌军中春冬衣、百官俸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发运案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折斛、三税等。
而常平案则掌诸州平籴,“籴”者为买进粮食,平自然就是平抑粮价,管的就是各州的常平仓,正经的专属上级衙门。各案都设有判官,其下由孔目官,都勾押官,勾覆官辅佐等。
章明元是一名勾押官,地位其实并不是很高,但他这次也算是是奉旨出京。又是三司所派。多少需要礼敬重视。其管辖的事情虽然不大。权力也有限,但是偏生牵制住了林昭的咽喉。
而且这厮的节奏很快,三司那边做安排耽误了不少时间,章明元接到命令之后的行动十分迅速,立即动身前往钱塘县。最为重要的事,这厮走的是旱路,虽然辛苦,但是速度却很快。
没有几个人知道。当年他因为一桩案件受牵连,是当时还在御史台的唐介查清真相,帮他伸冤的。故而一直将唐相公引为恩人,感恩戴德。唐介死后,他一直耿耿于怀,和大多说人一样认定了是被林昭气死的。
他虽然有心报仇,但到底人微言轻,能力有限。那段时间也上疏弹劾过林昭,奈何那些奏章全部被皇帝赵顼扔到了角落。事情已经过去差不多快一年了,但是章明元一直耿耿于怀。原以为再无机会报仇,没想到竟然等到天赐良机。
当三司要清查各地常平仓的时候。他作为常平案的官员,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至于为什么来了钱塘县,那是因为县令林昭名声在外,一般人不想招惹。于是乎章明元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对他而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坚信,林昭忙于推行青苗法,常平仓这边不可能没有一丝纰漏。只要有问题,他便会大做文章,要林昭好看,以慰唐相公在天之灵。
于是乎,一接到任命,他便立即动身。反而将先行出发,走水路的吕氏兄弟抛在身后。他担心有人通风报信,林昭早有准备,目的就在于杀了林昭一个措手不及。
林昭远在杭州,消息并不是很灵通,三司清查常平仓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晓。之前王雱得悉此事后,便嘱咐了吕惠卿提醒林昭,他们彼此彼此之间有些交情,勉强算是自己人。
王雱却不知所托非人,吕惠卿的目的就是借刀杀林昭,哪里会事先示警呢?最终的结果是,章明元已经过了太湖,林昭才得到消息!
当真是措手不及,使得杭州本来一片大好的局面瞬间发生了变化。
最开心的当属于吕吉了,可以说是在最后关头,就要绝望的时候,希望来了。
三司来派人查常平仓了,吕吉听到这个消息,几乎笑出了声。他很清楚,孟氏粮行之所以能支撑这么久,就是因为动用了常平仓粮食的缘故。而今,朝廷派人来查,林昭该怎么补上这个亏空呢?
想想就开心,釜底抽薪之计,林昭挪动公帑,动用朝廷常平粮,可是一桩大醉。没有人作对了,那杭州的粮价就是自己说了算……
“大兄,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大郎总算是出手了!”吕善满脸笑意,完全是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也许是压抑的太久,骤然间吕吉特别开心,难得大笑道:“不错,总算是赶上了!”这些天他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
“嘿嘿,大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这次林昭要为难喽!”吕善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满脸得意的笑容。
此刻,只需要满心欢喜地等待吕升卿、吕和卿兄弟的到来,一同看好戏!
杭州其他的粮商们也终于松了一口,他们暗中已经得知消息,林县令可能是用常平仓的储粮在支持孟家。而今,这个来源就要断了,杭州地面上就没有平价粮了,那么……好多人已经开始在梦里数钱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聪明人,或者说见识高远的人敏锐意识到了危机。吕吉说让等五天,果然有了转机。
只是他们没想到,转机会是这样的!
大宋朝三司都参与了,吕吉怎么会知晓朝廷会派人来呢?联想到之前又传言,难不成吕家在朝廷真的有后台,竟然可以请动三司!
这件事已经不是一场商业竞争,已经上升到了朝堂争斗的地步,弄不好是会出事的。虽说目前局势似乎对吕家有利,但是天知道接下来会怎样。经历了之前的杭州叛乱与私盐案,只要是有心的杭州人,怎么敢轻看林县令?郡王都倒台了,难不成吕家背后的人比郡王还要厉害?
钱财是好,可要有命才能花才行。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本就是有风险的事情。朝廷要是真想治罪。他们一个个都跑不了。想必之前林县令也是顾忌吕家背后的人物。同时有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所以也才隐忍不发的。
现在把林县令逼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不好说?有道是官官相护,要是真出了事情,官府兴许不会动吕家,可是他们呢?说不定都会成为替罪羔羊。
一时间很多人心里都有些忐忑,对于比较理智的人而言,此刻赚钱多少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如何全身而退才是最要紧的。
可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很多人懊悔不已。当初一时贪念,跟着庆和一起行囤积居奇之事,听信了吕吉的话,现在某种程度是被吕家给绑架了。不过想要脱离也不是没有机会,就看怎么选择了!
其实这就是一场赌博,赌的事林县令能够获胜,还是吕家背后的人更厉害?所以这把迟来的刀,确实帮吕吉挽回了局面。从临死的边缘拉了回来。但是在某种程度也种下一个更大的危机,让更多人动摇。走向了观望的中间地带。
至于接下粮商们会怎么选择,那就要看,林县令与之章勾押官的交锋胜负了!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
林昭接到消息的时候,章明元已经过了太湖,数日之内就会到钱塘。
三司的人突然要查常平仓,这让林昭有些意外,而且还直奔杭州,还是如此关键的时刻,这未免有些不同寻常。可是三司一向与制置三司条例司不对付,不像是吕惠卿的动作!
林昭心中有疑惑,更有担心,明明奏章已经送去了汴京,皇帝为何还要下旨调查呢?是皇帝赵顼没有收到奏章,还是不以为然,有意如此的?
如果是后者,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倒也不知没有可能,毕竟在赵顼心目中当下最为重要的便是青苗法,耽误了此事,皇帝心中恼怒也是正常的。
但林昭觉得,应该不会是这样,通过与赵顼的几次接触,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是这种人,至少不会这么冲动,这么快翻脸不认。
那么一定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滑稽的是,同一天苏州江南河终于打捞了沉船,恢复了河道通行,那艘沉没的驿船也被发现。
驿船沉了,奏章也全部沉入了河底,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最为关键的事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很严重。
没了奏章,便不能证明林昭之前有奏请。那么性质就变成私自动用常平仓粮食。而且从始至终,为了让奸商们摸不到头脑,方便维持市场,林昭都是在借助孟氏粮行出售粮食,平抑粮价。
但也很可能被说成是以权谋私,甚至是贪污挪用公帑,关键就看别人怎么看了,总之需要的是证据。
现在唯一正证明自己清白的,便是知州赵抃了。赵老先生素来以铁面无私著称,很有声望,他的证言应该很有说服力的!
只是赵抃一定会百分之百帮自己吗?会不会因此事反而让赵老先生受牵连呢?现在这一切都不好说,也说不清。所以必须未雨绸缪,至少要先应付了章明元才是!
可是,到底该怎么办呢?
钱塘县常平仓的粮食几乎已经见底了,到时候该怎么向三司交代呢?不止如此,还欠了蔡京许多的粮食,之前阴了人家一道,将蔡京蒙上船,现在不能再连累人家。
可是一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粮食填补亏空呢?
填不上,后果必然很严重。一个是少不得有人要弹劾自己,说不定还会论罪。另外一个,杭州好不容才有起色的粮市只怕又要一塌糊涂,受伤害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这是林昭不愿意看到的。为今之计,粮食才是关键,林昭觉得,得去见见某人,尽量争取,将这个窟窿“补”上!(未完待续。。




宋王 第一六二章 冒险大戏
夕阳西下,天边一片通红与金黄相间,晚霞很是绚烂。余晖从云层之中透射出来,洒在西湖之上,波光粼粼,风景格外动人。
尤其是湖边的雷峰,以及峰上的黄妃塔(雷峰塔),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之中,倒影在湖面上,与湖光山色一起,组成一幅绝美的西湖晚照图。
雷峰夕照,不愧是是西湖十景之一!
林昭赞叹一声,随即登上雷峰塔,站在塔顶凭栏遥望,西湖风光尽收眼底。青山巍巍,湖光荡漾,游船荡漾,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美妙。再远处的山峰郁郁葱葱,夕阳下山脊镶上了一道金边。
孟若颖已经在那边的山上购置了许多土地,购买茶园,种植茶树。想想要不了许久,兴许就能喝上第一杯正宗的龙井茶了,林昭心里有些小兴奋。再远去,还购置了大片的田产,准备来年用来种植棉花!
远处杭州城高大巍峨,房屋鳞次栉比,屋顶上飘起了袅袅炊烟。看到这一幕,林昭露出一丝笑意,这一两个月的坚持总算没有白费。至少钱塘县的百姓们还有粮吃,还能如此从容地生火做饭。
不知道再过些日子会是什么景象?想想就让人心烦!突然,一阵风吹来,林昭只感觉寒意扑面而来。
天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了?转念想想,如今已经是熙宁二年的年底了,十一月已经快结束了。来到这个世界,也已经快两年了,时间过的真快。两年来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正在沉思之际。楼梯上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随即隐隐有脚步声,林昭吩咐身边的于玄道:“去迎一下张东主!”
林昭今日要见的人就是广济粮行的张子恒,之前有过接触,现在林昭很需要帮助,心中也在酝酿一个大计划,因此再次找到他。
雷峰塔本来是游览胜地,之前赵世琚在杭州时,经常登塔作画。这里也成为其谋反策划地之一。谁愿意和谋反沾边呢?所以人们有意无意地都选择避开。
加之陈琦有绑架了孟若颖,最后死在雷峰之上,打那之后,便很少有人来这里,故而显得越发的冷清。
林昭选择在此处见张子恒,就是为了清净无人,同时也是为了让张东主安心。上次林昭上门拜访,并赠送礼物,实际上就是一种挑拨离间,张子恒很被动被利用了。
即便他一再解释。也被怀疑了许久,几乎是百口莫辩。对林昭的戒心也比较重。所以第二次上门并不合适,直接约见,张子恒难免会多有顾及,所以这僻静的雷峰塔倒是个好地方!
“公子,张东主到了!”于玄在身后欠身禀报。
林昭这才转身,见到略微有些气喘的张子恒,微笑着歉然道:“张东主受累了!”
“林县令客气,能来此饱览西湖风光是张某的荣幸!”张子恒很是客气。
“不知道张东主的风湿症好些了吗?”林兄继续与之寒暄。
“已经好多了,多亏了林县令赠送的棉裤,相当保暖,如今虽然已经到了寒冬,但一都不冷!”提及此事,张子恒还是很兴奋,很满意。只不过一瞬间,他的脸色就有些不自然了。
有道是拿人家的手短,林县令故意提到这茬,是名让我报恩吗?张子恒不由有些拘束了。
林昭见到张子恒眼神,便已经心中有数,摇头道:“张东主别多想,林某只是随便问问,不过今日找尊驾前来,确实有要事商量!”
“林县令有何吩咐?”张子恒心中一凛,该来的迟早要来,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
“吩咐谈不上!”林昭一摆手道:“今日还是要与张东主谈生意,开诚布公地谈!”
见林昭的表情异常的坚定,张子恒没来由地心中一震,说道:“林县令的意思是?”
“借粮!”林昭直言不讳。
广济粮行能成为钱塘第三,证明张子恒还是有能力的,他的消息也很灵通。现在大抵是个什么局势,他心里有数,现在两下里一印证,更是了然于心!
“借多少?”既然是开诚布公,张子恒也不拐弯抹角,林县令已经第二次找他了,要是还不识相就有些过了。实际上他也是无奈,被林县令盯上,左右为难是肯定的。
林昭随即说出了一个数字!
张子恒有些惊讶,这个数字远比想象的要少,而且少的不是一。
“林县令,只是这些吗?”在他看来,如果林县令真的遭遇了危机,这些粮食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应付。
林昭头道:“是的,借用几日,若是粮价上涨,则连本带利归还。若是下跌,则以今日价格三倍归还,张东主以为如何?”
如果单纯是一笔生意,以这个方式归还,怎么都不会亏,是稳赚不赔的。何况数量远比心理预期的要少,又欠了林昭一个人情,要是不借,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张子恒迟疑片刻,头道:“好,在下将便借粮给孟氏粮行!”
这老家伙久在商场,经验老道,有些话要说明白。只是借粮给孟氏粮行,是商业行为。而与县衙,县令等政事无关,即便出了什么事情也不至于牵连到自己。
“好,多谢张东主!”林昭松了一口气,张子恒肯答应,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布局成功开始。
“张东主,明人不说暗话,我知道你的储粮也不少,我建议你尽量早些抛售,否则会损失惨重!”林昭迟疑了一下,又说了这么一句。
张子恒心底顿时一震,林昭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忽悠,想要骗我给予帮助?可是林昭的眼神始终坚定自信,根本不像是无的放矢。
难道局势根本就没那么严重?否则何以只借这么少的粮食呢?想必林县令已经成竹在胸了。
不知道为什么,林昭透露出来的这种强大自信,让他不由自主地信任。正是因此,他才愿意答应借粮。
那么关于粮食价格一事,也将确有其事吗?
林昭见状,笑道:“张东主,你我也算有些交情了,何况尊驾本就是仁善之人,多有顾虑,迫不得已完全可以理解。林某不愿意看到尊驾这样的好人受损失,想必对那些黑心钱你也不屑一顾,所以……
请你相信,也许之前我有利用你的意思,但是这次不会。我对自己有信心,也请张东主对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张子恒再次心中一动,林昭这算是完全的开诚布公吗?
林昭道:“张东主慎重考虑下,我有事就先走了。今日林某欠下尊驾一个人情,来日定当厚报!”说完便扬长而去。
张子恒呆呆站在原地,似乎在沉思什么。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赌注,而今看似在选择,实际上无形之中已经下注了。只不过是赢多少,输多少的差别!
“希望我的选择没有错吧!”张子恒喃喃自语,一抬头正好瞧见天边晚霞无比绚烂!
于玄随着林昭下了雷峰塔,但是一路上心底都在犯嘀咕,到了塔下他终于忍不住,轻声问道:“公子,只借这么粮食够用吗?”
从林昭说出那个数量的时候,他便在疑惑,如果这是这么,那完全是杯水车薪。他很疑惑,公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这会可以说是一头雾水。
“我知道!”林昭头沉声道:“可你觉得如果数量再多,张子恒能答应吗?”
于玄头,又猜测道:“公子是打算从余杭县,可是……”
“你也知道,三司来人,蔡元长现在也是自身难保,不能麻烦他!”林昭道:“索性我们只是从余杭县取了少许粮食,现在全部还回去……”
“还……?”于玄有些懵了,现在粮食最为缺乏,最为紧要的时候。借都不够用,还要往外还,开什么玩笑?
林昭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道:“事已至此,我们根本借不到足够的粮食,所以只能赌一把了!”
于玄猛地看着林昭,有些明白了,看样子公子是胸有成竹了,只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到现在他竟没看出一头绪!
林昭一招手,让于玄附耳过去,低语一番。
于师爷眼睛里渐渐多了一抹亮色,不过又有些迟疑,低声道:“公子,这样做风险会不会太大!”
“这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吗?只能铤而走险了!”林昭叹道:“风险大,收益也大,要是成功,不仅解决目前的困局,还能够趁机反击,一击必胜,所以值得冒险一试!”
“好!”这个时候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全力一试了。不管林昭做出什么选择,于玄都会坚定不移地追随支持。
林昭嘱咐道:“这件事你亲自去办,一定要抓紧,更不能走漏风声,成败前程,乃至于身家性命都在此一举!”
于玄省的轻重,头道:“公子放心,一定妥当!”
“好!”林昭头道:“稳妥起见,我再去一趟州衙,如果赵知州和苏通判配合,这场戏或许能演的更好!”
林昭觉得,现在自己就是一个导演,人物、道具都有了,接下来的表演环节至关重要。
剧情能否朝着预期发展呢?林昭有些紧张,奈何没有退路。唯有全力以赴,导演好这场冒险大戏!(未完待续。。




宋王 第一六三章 准备就绪
三司派人清查常平仓,接到这样的消息,蔡京顿时有些懵了。
怎么会这样?这不合理啊!
林昭不是已经上书官家了吗?难道官家没同意?应该不至于啊!反过来派人清查又怎么讲?难道是龙颜大怒?难不成林昭失宠了?这也太快了吧?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看来是一点都不假!
蔡京有些震惊,但更多还是担忧,他突然有些后悔,不该借粮给林昭的,现在有麻烦了。
不过好在才只是个开始,运出去的粮食并不多,只要掩饰做得好,估计能马马虎虎过关。反正这边青苗法已经开始推行,放出去不少的青苗粮,统计不是特别清楚也是有的,现在就希望三司的官员不要太较真就是了。
正在考虑怎么蒙混过关的蔡县令怎么也没想到,林昭竟然把粮食送回来了,这又是什么情况?
林昭的亏空那么严重,怎么还如此爽快地归还粮食呢?蔡京很意外。
难道是因为林昭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不想连累别人?仗义,蔡京很感动。
亦或者林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成竹在胸?神奇!蔡京很好奇!
不管怎么着,蔡县令算是服了林昭了。言而有信,为人仗义,能力出众,这样的人值得交往。
蔡京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局势,看看林昭这边到底如何应对,是个什么结果,如果能帮上忙,定然义不容辞。
而此时,处于风口浪尖的林县令正匆匆赶去杭州府衙,去拜见赵知州和苏通判。
苏轼也已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虽然不大赞同青苗法,但对执行者并没有什么偏见,毕竟皇命难违,何况这个还是林昭。彼此之前一起合作,剿灭叛乱。查清贩卖私盐,彼此间的关系不错,苏轼对林昭也是多有赞赏与好感。
他已经听赵抃说起过,林昭打算动用常平仓赈灾的事情,对林昭的这种义举很是赞赏。故而有些事情看在眼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可能给予方便。
却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问题,朝廷竟然派人清查常平仓。不早不晚,真实的,两位保守的大臣第一次对旧党的做法感到厌烦。
1...656667686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