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清客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道三痴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二人摩挲石碑,遥想书圣当年勤习书法池水尽黑的大毅力,不胜仰慕叹服。
谢榛问:“九鲤小友学书时主要临摹哪些名家的法帖?”
曾渔答道:“晚辈于二王和苏东坡、米南宫四家用力最勤,其实晚辈那时年幼,并非对这四家有格外偏好,而是家里正好有这四家的字帖,就照着临摹了。”
谢榛哈哈大笑:“小友的书法品格甚高,但还须每日练习不辍,老夫以为小友的水墨画在小友书法之上,以水墨来画梅,点染精妙,前所未见,乃小友独创。”
曾渔道:“谢老先生褒奖太过,晚辈惭愧。”
……
这一对忘年交几日来都是这般交往相谈,谢榛见多识广,熟知本朝典故和士林轶事,曾渔从中大长见识,谢榛去年远游八闽,在福建曹御史行署教曹御史之子诗歌,今年准备回家乡山东,因为与临川知县林润之父早年有旧,就迂道去莆田看望老友,林父病足,不能远行,故人来访,自是欣喜,请谢榛回乡途中先到临川县衙盘桓一段时日,因为林润在临川已任满,考评优等,擢升为南京御史,即将赴任,谢榛准备月底随同林润一道去南京——
五月十八日巳时,抚州院试放榜,抚州五县共录取了六十七名秀才,比上一科多取了五人,嘉靖朝以来生员录取名额每科都在增加。因黄宗师行程紧,放榜当日午后就举行大复、磨勘,所谓大复和磨勘,是为了防止舞弊,新取中的六十七名生员要当堂作一篇四书题制艺,限时一个时辰,同时这六十七名考生此前县试和府试的试卷都提调过来与这次的院试和大复的试卷进行磨勘,看字迹是否相符,字迹不符者当然是请了枪手,那就要严惩——
无论抚州考棚和府衙那边如何热闹,这些都不关曾渔的事,他现在只等谢榛的消息,能否有补考的机会只在今晚,因为今晚抚州知府要宴请提学副使黄国卿,抚州府辖下的临川五县的知县以及本地大乡绅都要参加,谢榛有诗名,又有临川知县林润引荐,列席宴会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就要看黄宗师的态度如何?
长夏的午后,日光发白,天气闷热异常,曾渔在聚贤客栈后院凉篷下徘徊,心里忐忑不安,谢老先生固然仗义肯帮忙,但毕竟与黄宗师没有交情,黄宗师能不能给他这个补考的机会实难预料!
踱了一会步,心中空空落落,很多时候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就是这么让人无奈啊,曾渔回到客房,天热,青衫汗湿,干脆脱去长衫,赤膊,下身只着一条裈裤,铺纸研墨,画一幅水墨苍松,把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融入到作画中去,这是心灵修炼的过程,何能宠辱而不惊?何如孤松傲霜雪?嫩枝淡、老干浓,水墨点染,皴擦苔斑,墨松如苍龙夭矫,留白似大雪满山——
时光流逝,一个时辰过去了,一幅雪松图画就,搁下笔,这才觉得室内有些昏暗,脱口问:“天就黑了吗?”
一旁的小奚僮四喜道:“乌云遮天,要下大雨了。”话音刚落,电闪雷鸣,大雨就下来了,急骤的雨声打得屋瓦响成一片。
四喜大声道:“少爷,这雨就象是我们出石田的那场大雨。”
曾渔看着窗外密集的雨线,心道:“离开鹰潭已半个月,娘和妞妞都还好吧,天气炎热,要保重身体啊。”患得患失的心情虽然平静了许多,但实际问题没解决,忧虑总是难免,不管你玄想得如何高妙、修心养性的功夫如何高明,人总归生活在现实当中,面对的是现实中的种种难题,而现实是如此的无情和坚硬。
这天夜里,曾渔一直等到亥时末,谢榛也未派人来告知消息,只好上床睡觉,凭借多年的八段锦导引法才睡着,次日一早起身梳洗,用罢早餐,正准备到临川县衙去探讯,谢榛的仆人王良来了,告诉曾渔说他家老爷已经把两封书帖当面呈交给提学大人,但当时酒宴上敬酒的人多,提学大人只看了看书帖的封皮,就交给身边的人收好了,并未当场看信——
王良又道:“曾公子,我家老爷请你莫心急,我家老爷上午要再去拜访那位提学大人,定不负曾公子所托。”
王良说完便匆匆赶回去了,曾渔依旧在客栈苦等,听得远处大街在敲锣打鼓,心想莫非是新进学的生员游泮、祭孔,插金花、骑白马,真是意气风发啊,黄提学主持完祭孔典礼就要离开抚州前往袁州了吧,时间紧迫,黄提学极忙碌,谢老先生能有拜访之隙吗?
中午时,曾渔没有食欲,正在房内临摹米芾的《蜀素帖》,忽听王良的声音一路叫进来:“曾公子,曾公子,快随小人赶去华阳码头,快——”
王良满头大汗闯了进来,说黄提学已经动身去华阳码头,准备上船前往袁州,谢榛已经先赶往码头,请曾渔尽快赶去相会。
曾渔取过一顶遮阳笠,吩咐四喜守着行李,便跟着王良出门,这里距离华阳码头有五、六里路,两个人往东急赶,越走越快,最后都是在跑,在盛夏烈日下奔跑,远远的看到华阳码头上一片的方巾襕衫,那是新进学的生员在恭送提学宗师。
曾渔跑在前面,穿过码头上拥挤的人群,看到了河边黄提学的官船,白发萧然的谢榛立在船头向岸上张望,曾渔挥手大叫:“谢老先生,谢老先生。”
谢榛独目一睁,脸现喜色,招手道:“上船来。”一面吩咐船上官差让曾渔上船。
曾渔汗出如雨,青衫的前襟后背尽湿,走上船头张着嘴呼呼喘气,向谢榛拱着手,一时说不出话来,就听有人道:“溟翁,这就是曾渔曾九鲤吗?”
说话的人立在船舱门边荫凉处,须发斑白,黄面消瘦,身穿四品文官云雁补子服,正是江西道提学副使黄国卿,曾渔去年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和今年四月初的广信府院试见过黄提学,赶紧摘下竹笠跪倒见礼:“学生曾渔拜见大宗师。”
谢榛道:“老大人,曾渔从广信府到此,历经辛苦,其情可悯啊,请老大人当面考察他学问。”
黄国卿点点头,见曾渔跑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便道:“烈日灼人,先到舱里,我有话问你。”
曾渔跟着黄提学、谢榛进到前舱,黄提学和谢榛分宾主坐定,曾渔侍立,额头的汗不停流下,恭立也不好去擦。
黄国卿慢条斯理道:“若不是溟翁请求暂勿开船,这船都快到赣江了,曾渔,你日后若有出人头地之时,不要忘了谢先生的恩德。”
曾渔在谢榛足下跪倒,衷心道:“谢老先生大德,曾渔没齿不忘。”语出肺腑,若非谢榛惜才仗义,他虽有吕翰林书贴也很难呈递上去,这千里路就白跑了。
谢榛赶紧将曾渔扶起,说道:“老朽是惜你之才,岂望你报答,且站好,听宗师教导。”
黄国卿看着曾渔道:“吕翰林的信我看了,吕翰林素有清名,轻易不肯为人请托,可见你学问应该是不错的——你去年是否在白鹿洞书院学习过?”
曾渔恭恭敬敬答道:“禀宗师,学生去年在白鹿洞书院学习了三个月,学生的一篇八股文还蒙宗师评点表扬。”
“哦。”黄国卿点头道:“是有点印象,记不真切。”说话时拈起案头一封书帖:“从你这封书信可见你于古文辞用力颇勤,你上回院试是不是临场慌乱,以致文辞欠佳?”
曾渔道:“学生把当日的小题八股当面背诵给大宗师听,请宗师当面批评,不知可否?”
黄国卿点点头:“好,你诵来听听。”
曾渔便将上月广信府院试时作的四书题八股文琅琅背诵了一遍,黄国卿瞑目听之,心里有数了,开口道:“也还清通,可以进学深造,其实再磨砺三年对你并非坏事,但你家境我已悉知,这样吧,你赶去袁州等我,届时我会让人给你一张袁州院试的结票,凭票参加院试,曾渔,本官给你这次机会,只望你好生珍惜,努力上进。”
曾渔又跪下道:“多谢宗师垂悯,学生一定努力。”
黄国卿又对谢榛道:“溟翁,曾渔不能随我同船去袁州,恐惹非议,这种补考本就是特例。”
谢榛忙道:“是是,老大人怜才,已经仁至义尽,曾渔能考成什么样,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和勤奋了。”





清客 第三十五章 仙女洗浴
黄国卿以江西学政的名份赏了曾渔二两银子作为去袁州的盘缠,要求曾渔在本月三十日前赶到袁州,他的学署官船要逆赣江而上再经袁水至袁州,逆水行舟也快不了,总要十来天才能到达,袁州院试暂定于六月初二举行——
学署官船在烈日下远去,谢榛乘竹轿跟着曾渔一起回到城南聚贤客栈,曾渔要立即动身赶往袁州,今日是五月十九,要在三十日前赶到袁州行程也颇紧,毕竟这里去袁州还有六百里路,耽搁不得。
谢榛取出五两银子相赠,曾渔婉拒道:“谢老先生,晚辈原就打算去袁州,盘缠早有准备,老先生又非富家翁,晚辈何敢要老先生赠银,万万不敢收。”
谢榛笑道:“小友还有句话没说,老朽自身也是到处混吃骗喝打秋风对吧。”
曾渔忙道:“老先生说笑了,老先生的银子晚辈的确不能收,那日关王庙卖画只想遇到有懂画识画的人,结识同道,并非穷得要卖画,却巧正遇老先生。”
谢榛道:“也遇到罗家恶少。”一笑而罢。
曾渔结了店钱,背上书笈出门,四喜额头和膝盖的伤都已痊愈,背着大包袱紧跟着,到了罗针巷巷口,曾渔请谢榛不必再送,天气炎热,老先生今日为他的事奔波辛苦,就在巷口作别吧。
谢榛看着曾渔精神抖擞的样子,微笑道:“九鲤小友年轻力壮,能文能武,是能走天下的人物,老夫耄矣,大江以南此生不会再至了,小友以后若北上,可来临清探望老朽,若老朽那时已是黄泉中人,小友可到坟头烧些纸钱给我用,哈哈。”
谢榛说着、笑着,独眼流出眼泪,老年人最伤离别。
曾渔也是热泪盈眶,这个老人与他萍水相逢,只因为喜欢他的水墨画,就竭尽全力帮助他,他又能回报这个老人什么呢,千言万语,只有一句简单的话:“老先生保重,晚辈一定会去临清看望你。”
拜别谢榛,曾渔主仆向西门大步而去,红日已偏西,赶在天黑前还能走三十里路,在城门口看到有卖麻糍和金桔饼的,这都是抚州特产,曾渔便两样各买了一些,以备没找到投宿的地方时也能有点食物果腹——
四喜忽然道:“少爷,那个罗二少过来了。”
曾渔转头看时,就见罗上翔和几个狐朋狗友嘻嘻哈哈摇摇晃晃走近,罗上翔左脸颧骨还有些乌青未褪尽,这家伙一眼看到曾渔主仆,脸色顿时一变,对身后几人低声说了几句什么,便有一人叫道:“既是那姓曾的,那就狠狠教训一顿啊。”
林知县还未卸任呢,罗上翔摇了摇头,离曾渔一丈远站定,问道:“你们往哪里去?”
四喜有些担心地看着曾渔,曾渔收好麻糍和金桔饼,紧了紧书笈的缚带,对那罗上翔道:“你们跟来便知。”迈步便走,主仆二人走到城门边,四喜回头看了一眼,低声笑道:“少爷,那一伙恶少站在那动也不敢动。”
曾渔严肃道:“他们定是看到我肩头的剑了,以为我是剑侠。”
四喜笑道:“少爷是剑仙。”
“对,半夜飞剑取鼠辈首级。”
曾渔哈哈大笑。
……
江西学政黄国卿是坐船走水路,从抚州去袁州要绕上百里的弯,而且是逆江而上,行进速度并不快,但船夫两班轮换划船五、六个时辰,一日可行驶七、八十里;而曾渔主仆走的陆路,从抚州向新喻县而去,沿途问路,有小路就走小路,翻山越岭走捷径,有时遇到车马客商就花几分银子搭个便车,且喜一路顺利,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到达了新喻县,黄昏时分赶到袁水码头边向人打听江西学政的官船过去了没有,都说没有看到,曾渔料想黄提学沿途有州县官员迎送,没有这么快就到,新喻县距离袁州府治宜春县有一百八十里,今天是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八定能赶到那里——
曾渔总算可以松口气了,这几日赶路实在是急,大热天的又不是空手走路还背着三十多斤行李呢,颇为辛苦,所以这日傍晚便早早觅店住宿,洗浴、用饭、临摹百字碑帖后便上床睡觉。
五月二十六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曾渔叫醒小奚僮四喜,主仆二人各吃一大碗羊肉粉,出门在外,身体健康第一,赶长路这么辛苦,饮食不能太节省,不然身体垮了,那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主仆二人精神饱满上路,沿袁水溯流往袁州府宜春县而行,长路漫漫,为打发时间,曾渔一路给四喜讲故事,蜀山剑侠、西域魔戒,想到什么讲什么,在这新喻县当然要讲仙女下凡的故事了,干宝《搜神记》中写道: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乃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无衣独不得去。男子娶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曾渔讲来,自是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听得四喜是张大嘴合不拢,半晌问道:“少爷,你若也有这样的仙缘,那还考秀才不考?”
曾渔笑道:“还是在人间自在,天上谁知道什么样呢,也许整天就打怪夺宝呢。”
四喜道:“那白得一个仙女老婆也不错。”
曾渔大笑,说道:“有什么不错,过几年老婆连女儿全飞走了,岂不凄凉。”
四喜当真了,说道:“把毛衣藏好就没事了。”
曾渔忍笑道:“不说了,再说你又要摔得头破血流了,走路要看路。”
四喜道:“我当心着呢,脚抬得高高的,就象十五都的山里人走路一般。”
曾渔道:“那就好。”
走了两个时辰,临近午时,主仆二人走出三十多里路,正好道旁有一小村,便在村头小酒家用饭,曾渔要了两碗甜糯米酒与四喜一人一碗,暑天走长路喝些米酒既解乏也解暑,菜是一尾草鱼和一大碗豆腐肉片汤,鱼和汤要咸一点,因为出汗多,主仆人狼吞虎咽,吃得个稀里哗啦,饭后曾渔用酒家的汤水泡了一杯家乡的梧峰云雾茶,慢慢喝了,四喜把两个葫芦都灌满凉茶水,其中一个葫芦是在金溪浒湾买的,一个葫芦的水不够喝,那天在陆坊乡走夜路真是渴怕了——
听店家说往前再走六、七里便有个路亭,曾渔主仆便重新上路,到路亭那里再歇凉,如果没什么人还可以躺在石凳上睡一觉,这一路上他们主仆二人都是这么干的。
六、七里路慢慢走过去也要小半个时辰,从烈日下一走进路亭,全身都是一凉,亭内空空荡荡,没有其他人,四喜赶紧把包袱放下,又帮着少爷卸下书笈,然后抢占最干净、未破损的石凳坐着,清风徐来,四喜乐不可支。
路亭靠右侧土墙开着一个月洞门,从月洞门就能看到汤汤袁水就在十余丈外奔流而过,水面风来,在这路亭纳凉实在是爽极,不过曾渔还是觉得不够爽,走了三十多里路,衣衫有些汗湿,粘在肌肤上不大舒服,便取了一条干净的裈裤,对四喜道:“看着行李,我去河里洗浴。”
四喜道:“少爷小心些,若水急就不要下去。”
曾渔笑道:“我这么大的人还要你这奚僮叮嘱,我的水性比你差吗。”主仆二人经常在丰溪游泳。
四喜道:“是奶奶吩咐的,水火无情,暑天下河洗浴就要小心些。”
四喜还持有尚方宝剑哪,曾渔应道:“晓得了,随便洗一下就回来。”
曾渔已经出了路亭,四喜忽问:“少爷是想找洗浴的仙女吗?”
曾渔大笑道:“说故事而已,你还当真了!”摇着头一路笑着下到河岸,找了一处水流平缓的河段,下河洗了个澡就上岸,换上干净的裈裤,赤着上身,将换下的衣裳就在水里搓洗,夏天的衣服还算好洗,拧干后晾在河畔柳枝上,忽听路亭那边传来四喜的大叫:
“少爷,少爷——”
四喜叫声颇为急迫,曾渔不知发生了何事,也不及收衣服,飞跑着向路亭奔去。




清客 第三十六章 黄连之苦
奔出河畔柳林,阳光耀眼,只见路亭外停着四辆大马车,几个车夫正把马从车辕卸下牵向路亭边荫凉处,从月洞门望进去,路亭内似乎挤满了人,人声嘈杂,乱纷纷的。
只着一条裈裤的曾渔大步奔过去,一跃上了月洞门,立在红麻石门坎上向路亭内打量,一个肥头大耳财主模样的老头正训斥四喜,让四喜赶紧出路亭,他们有女眷要进来歇息,四喜当然不服,没有个先来后到吗,但对方人多,他一人势孤,所以大叫“少爷少爷”——
曾渔当然没见过这胖老头,但这老头的声音极耳熟,老头喉咙里总含着痰,说话稀里呼噜,说两句就要咳嗽几声,这分明就是端午那日在青田村外黄栀茅舍遇到的那位陆员外嘛,那日没有碰面,只是听到这陆员外与严婆婆说话,当时陆员外吩咐严婆婆劝女尼陆妙想尽快上路去某地,怎么又会在这里遇上?
四喜看到曾渔回来了,叫道:“少爷,这些人太不讲理了,这路亭又不是他家的,竟要赶我们出去!”
那肥头大耳的陆员外转头看着曾渔,见曾渔打个赤膊,忙道:“快出去快出去,我有女眷要进来,你这样子成何体统。”
曾渔示意四喜找他一件长衫出来,对那陆员外道:“这位老爹,我穿上衣服便是,这外边日头太毒,如何待得住,我二人在这头,你们在那头,又有何妨。”江西乡间,称呼有点身份的老年人叫老爹。
这陆员外还没说话,一个恶声恶气的嗓门先叫了起来:“原来是你们两个,这小猢狲的声音老身一时没听出来,你这穷措大的声音老身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了——”
声到人到,一个高胖的老妇冲到曾渔面前,竖起扫帚眉、瞪大老花眼,冷笑道:“还真是巧啊,又遇上了,说,你跟着我们想干什么!”
老妪虽然蛮横凶恶,曾渔却并不恼怒,从容穿衣,一面含笑道:“严婆婆,是我先到这路亭,要说跟也只能是你们跟着我。”
那陆员外奇道:“严大姑,这人是谁,你是如何认得的?”说着歪头斜眼打量着曾渔。
却听那严婆婆答道:“这穷措大不知往哪里赶考,前些日子路过青田村,夜里迷路闯到十三娘清修的住所,叫门求借宿,老身哪里肯开门,当然是把他臭骂了一顿,这穷措大甚是无礼,还与老身对骂。”
曾渔暗暗纳罕,这老妪怎会掩饰那夜他在女尼茶寮歇息之事,当时老妪不是跳着脚骂他吗,还有,十三娘又是谁,难道就是女尼陆妙想?
这时,停在路亭口的那辆马车传出一个少女焦急的声音:“哎呀,不好了,我娘晕过去了。”
曾渔听这声音就是那个垂髫少女,心头不禁一紧:那美丽女尼怎么了?
严婆婆剜了曾渔一眼,回身去马车探看。
那陆员外见曾渔穿上衣服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说话便客气了一些:“书生,还请避让一下,我有女眷要在此歇息,她身子不适,咳咳咳——”
曾渔问:“莫不是中暑发痧?”
陆员外咳了两声道:“是啊,天气炎热,路程赶得急,我这侄女身子又弱——”
“那赶紧抱下车通通风透透气啊。”
曾渔打断陆员外的话,大声道:“赶紧把病人抱下车,还闷在车厢里怎么行!”又声明:“在下父兄都是养济院的医生,懂得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这发痧若是轻微,自己也能痊愈,但严重的也会有性命之忧,现在人都晕过去了,还不赶快抬下车救治。”
陆员外听曾渔这么一说,也有些慌了,反身叫道:“快抬下车,抬下车。”
两个仆妇和严婆婆七手八脚抬出一个穿浅色绫罗裙的女子,这女子衣裙淡雅,虽是横着抬出来的,那细长窈窕的身形一眼可见,只是头发甚短,只绒绒一茬,不是那女尼陆妙想又会是谁。
那垂髫少女最后从车厢里跳下来,向曾渔一点头,便扶着那女尼的头,迭声唤:“娘,娘,你醒醒呀。”
曾渔把书笈搬到一边,空出那条石凳,说道:“让这位师姑躺在这里吧,别铺什么凉席了,赶紧让她仰卧,人散开些,不要都挤在这里,汗味、热气对病人不利,用湿面巾给病人擦拭额头、脖颈、手心,不停地绞水更换着擦,拿扇子给她扇扇风。”
两个仆妇忙得团团转,就连那严婆婆也听曾渔指挥了,一个仆妇叫道:“车上水都不凉,晒得发烫了。”
曾渔朝袁水一指:“速去那边取水。”回身从大包袱里摸出一个药囊,对陆员外道:“我这里有霍香和姜黄连,你们车里有炭炉没有,那好,赶紧烧水泡霍香姜黄连水给这位师姑喝下去。”
一个男仆提着一只挽桶飞奔着去河边取水,一个车夫搬下一只小泥炉在路亭边发炉子烧水,曾渔把他和四喜的一个葫芦里的凉水倒出来供这女尼擦脸降温,那垂髫少女跪在女尼身边,一边用湿面巾给女尼擦脸擦手心,一边低声唤:“娘,娘,醒醒呀。”声音里有些哭腔了,转头对陆员外道:“二外公,这怎么办啊,我娘身子发烫呢。”又看着曾渔道:“曾书生,你还有什么法子没有,先让我娘醒过来啊。”
曾渔当然不好贸然上前,还得这个陆员外发话。
这陆员外没想到侄女发痧这么严重,方才在车上还只是有些头晕欲呕,要求停车在这路亭歇息,没想到这么一会工夫就晕了过去,这胖老头这时也咳咳畡的六神无主了,朝曾渔拱手道:“这位书生,你既会治病,请——”
1...1112131415...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