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听到有马肉吃,原本情绪低落的大帐中立刻传出了欢笑之声。
韦泽毕竟是胜利者,所以还能有胜利者的大度。在长沙城内,打了大败仗的清军可就没这么从容了。提出进攻韦泽的军事计划的湖南巡抚张亮基遭到了相当多的责难。虽然张亮基身为巡抚,可以很从容的应对,但是他看向左宗棠的眼神很是有些不友好。
左宗棠算是长沙名人,即便是没有考上功名,但是得到了所有与他结识过的大人物的赞赏。在这次战斗之前,左宗棠做幕僚工作,操持长沙防御也是相当的出色。即便这次战斗失败了,可这个军事计划被提出来的时候也算是颇为惊艳。
束粤匪乃是粤匪中的精锐,长沙清军的将领都承认这点。这帮束粤匪与其他粤匪不同的是,他们不设防御体系,其他粤匪安置营地的时候,都是要层层挖掘陷坑,遍插竹签。束粤匪们有很基本的防御阵地,与清军作战上则是力求在较为平坦的地形与清军进行会战。
左宗棠的建议是利用束粤匪的这个特点,先让和春派兵将束粤匪引到教军场的平地上,然后返回头与从左右出现的清军一起夹击束粤匪。左宗棠甚至认为束粤匪一开始只会派出三千左右的部队,而且以他们那横列的阵法,即便是调动的再灵活,遭到围攻的时候也不可能迅撤退。所以左宗棠还布下一支骑兵,用以冲击前来援助的粤匪后队。
没想到的是,束粤匪们并没有分兵,而是全军五千人出击。这下原本计划中的一万对三千,变成了一万对五千。清军的兵力优势大大降低。加上束粤匪们采取了横队,虽然部队的纵深小,可火力的利用效率远比清军高。导致了正面作战的清军能够投入作战的部队甚至比束粤匪还少些。
最后左宗棠通过张亮基下达命令,让骑兵冲击束粤匪的队列。三百骑兵倒是杀进了束粤匪的阵列,结果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三面阵线上的清军轻则被击退,惨点的责备击溃。
这么精心策划的战斗最后毫无功劳,清军本来就士气低落,此时更是想找出替罪羊来。而这替罪羊无疑就是湖南巡抚张亮基大人了。
听着清军将领们推脱责任互相指责的胡言乱语,左宗棠心中大怒。这次战斗固然最终失败,但是从整体战斗局面上看,战斗的布置已经极好。若是按照清军习惯的做法,正面和束粤匪作战,只怕战斗早早就以清军失败告终。而骑兵的突击绝对是一大亮点,在火枪队连续射制造出的烟雾中,清军骑兵突然攻击极为成功。
如果说是谁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那无疑是这帮清军的将领们。粤匪队列被击破的时候,他们先是傻呆呆的看,等到他们想起应该沿着骑兵队冲开的道路跟进杀敌,粤匪已经调整过来部属,他们倒是利用烟雾向清军主动起白刃进攻,一举击溃了正面的清军。而粤匪调动了部队,围歼了冲入阵中的清军骑兵。
看着这帮胡说八道的将领们,左宗棠只想上去抽他们一通耳光。不过他现在只是一个巡抚的幕僚,身份地位根本无法与这帮将领相比。不管心中有何等泄怒火的想象,也只能归于意淫之列。
争吵就这么持续了一天、两天、三天,最后也没有能吵出个什么结果。倒是颇为理解左宗棠的江忠源稍微替将领们解释了一下,“官军逢此挫折,至少得整顿旬日方能再战。季高也不用太着急。”
左宗棠脸上的横肉抽动了两下,他叹道:“江公,绿营兵实在是靠不住,和你组建的楚勇一比,他们实在是不堪一击。你的楚勇也打了那仗,现在不也已经整顿过来了么?”
江忠源苦笑一下,“季高,若是如此说,束粤匪才是可靠。若他们是官军,天下何等匪徒能够与之相抗?”
这个话题未免太过沉重,束粤匪们起来造反,行军打仗极有章法。左宗棠对自己从来自信,他知道自己制定的那个计划的优点所在,若是别的部队,哪怕是江忠源手下颇为善战的楚勇,在那样以一敌二的,被三面包围,还遭到马队冲击的境地,无论如何都会大败。
这几天他反复思考打败仗的原因,那些束粤匪们战斗的情形现在左宗棠还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即便是身处逆境,也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身陷包围,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人数处于很大的劣势。左宗棠从高处看到的是,束粤匪自始至终有条不紊的战斗着。硬是靠他们整齐的阵列,训练有素的射击,将官军给击破了。
左宗棠读过太多的书,自打考取功名无望之后,他就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其中也不乏兵书。这样的数千人与兵书中记载的中国古代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精锐部队一模一样。而他们仿佛从地下突然冒出来一样出现在长沙城下,左宗棠感到很奇怪。这些人是怎么聚集在一起的呢?
以这帮束粤匪的能耐,他们应该早早的就起来造反了。为何直到现在才突然出现,并且从广西一路打到了长沙?
正在想着要不要与参加过广西诸多战斗的江忠源请教此事,外面却有亲兵慌里慌张的冲了进来,见到左宗棠之后,那亲兵气喘吁吁的说道:“左先生,粤匪烧了岳麓山书院,据说还几乎把书院里头的人都给杀了!现在书院那边有人逃过来请救兵!”
“什么!”左宗棠腾的站起身,不可思议的问道。岳麓山书院是湖南最著名的书院,更是湖南读书人共同的根。他们的老师,老师的老师,大多数都在那里读过书,求过学。而且岳麓山书院不是什么军事要地,怎么就会被粤匪烧了?左宗棠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852铁血中华 第40章 战长沙(十八)
石达开烧了岳麓山书院完全是奉命行事,按照洪秀全的命令,是要石达开把岳麓山书院彻底摧毁的。而石达开也只是把书院随便烧了烧,把孔子的牌位砸了一下。如果石达开知道了这么做在长沙城内的文人中到底引了何等的强烈怨恨,他可能会感觉很委屈。因为石达开是真正的手下留情了,若是按照洪秀全的命令,岳麓山书院连个渣都剩不下来。
但是石达开根本不会考虑读书人对自己的想法,他是太平天国的将领,渡过湘江的目的是在湘江西岸站住脚跟,收集粮食。在枯水期的湘江上建起浮桥之后,石达开能够轻松的往来于湘江两岸,大量的粮食也运送到了长沙城下的太平军大营里头。
韦泽也接到杨秀清的命令,把营地向北移动。韦泽的部队在长沙城东,运粮距离最长。所以韦泽击破了清军在北城外的营地之后,也开始在湘江上搭建浮桥。一方面确保自己的部队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行动,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部队能够从湘江以西得到粮食补给。
经过了校场一战,清军再也不肯出兵与韦泽厮杀。上万人的部队尚且被韦泽击败,没谁想再自找不痛快。所以整个十月下旬,甚至在11月上旬,韦泽的日子都很轻松。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头,韦泽都在城北城东操练军队,不时的向更东边派出部队征粮。还要经常做势进攻长沙城北城东。
只是韦泽并没有动真格的,此时长沙城内的清军正规军,以及各路募集的武装力量,数量差不多有十万人。经过数次战斗,长沙城的防御体系也日渐成熟。十月的时候,城头清军还是颇为散漫。十一月的时候,长沙城的清军就看着像模像样。每一个垛口都有清军在守卫,韦泽多次到城下观察,现清军们也不交头接耳,更没有嬉戏打闹。就是木桩子般站在城头防御。
韦泽的部队擅长的乃是野战,韦泽本人所了解的防御战都是一战的堑壕战与二战武器下的战斗。对于长沙这样的大城,韦泽觉得铸造一些大口径火炮,强行轰开城墙,应该是比较靠谱的办法。即便是实施工兵作战,也得制作出烈性火药,而不是用黑火药去炸。
在部队的这个难得的休整期,韦泽倒是利用缴获的一百多匹战马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清军的骑兵冲锋给维泽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拿破仑一世老近卫军中,胸甲骑兵有着众多讨论,但是无一例外的,大家都认为那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清军的骑兵肯定没有四十几年前法国胸甲骑兵的战斗力,就能冲破韦泽的步兵阵列。韦泽是个骑兵大外行,他不认为自己能够训练出优秀的骑兵部队,所以这支新的骑兵部队主要是充当假想敌。用这支部队来操练战斗中如何应对骑兵攻击。
而攻击长沙的主要方向就落在了城南的东王杨秀清那里。清军不敢在进攻韦泽,却还是敢去碰一碰杨秀清的。1o月下旬,长沙城内的清军数次出击,却被杨秀清击败。
然后杨秀清就开始实施地穴攻城的办法。靠了从郴州道州等地投军的矿工为骨干,太平军开始大量实施挖地道,爆破城墙的战术。
长沙城内的清军则是针锋相对,他们横着挖了很多壕沟,在壕沟中注水。一旦太平军挖到了壕沟,在壕沟中的水就会大量注入地道。地道中的战士们固然会性命不保,进水的地道也无法再次使用。
即便如此,太平军也完成了数次成功的爆破。然而清军在城内有十万之众,兵力密度大,即便是相当一部分部队得防备城北的韦泽,在城南还是能够随时集结其相当的兵力。太平军主力数次爆破进攻,最终都失败了。
在城西的战斗倒是激烈起来。咸丰皇帝已经下令,如果在桂林的向荣不肯带兵,那就配去新疆充军。向荣只得动身来到长沙。虽然顶了个总指挥的名头,向荣却在湘江以西作战。11月初,向荣在牛头洲与翼王石达开来了一次会战,结果向荣遇伏,3ooo部下几乎全军覆没。向荣仅靠“良马”方得以逃脱。自此,太平军靠在湘江上架设的两座浮桥自由行动,清军困守城池与营地,根本不敢出动。
到了11月2o日,杨秀清命令韦泽到城南大营商量军务。此次来的人不多,都是真正的高级将领,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陈承瑢、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还有韦泽。
杨秀清没有废话,“现在有一条地道直通魁星楼,五天后攻城。若是此次能破城,我等就破城,若是不能破城,我等立刻就走。”
韦泽没想到杨秀清如此果断,说打就打,说走就走。不过他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太平天国是建都南京,若是此时就打下了长沙,肯定就会建都长沙了。而且韦泽并不相信历史不可能改变,只是以现在太平军的能力,是打不下来长沙的。即便是能够拼尽最后一点力量夺取了长沙,周围的清军也会大力反扑。到时候太平军也守不住长沙城。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的离开长沙。而且韦泽还有自己的打算,等占领了南京,他就想去看看能否购买欧洲的新式火枪。韦泽知道一些武器展史,这一段他带着军工部门研武器,很多思路就非常简单的出现了。而这些思路与历史上的名词一对应,不少“新式武器”的想法也随之出现。
但是这些武器都有一个问题,需要更坚固的枪管做改装基础。清军的火绳枪枪管太差,韦泽希望使用英国佬带刺刀的燧枪为基础进行改装。可这先就需要能够弄到燧枪才行,若是缩在这长沙,根本不可能从英国佬那里购买到武器。
除了韦泽之外,还能保持冷静的只有负责挖掘地道的几员大将。其他人都是颇为讶异,他们没想到杨秀清竟然如此果断。
但是杨秀清的命令不容拒绝,从萧朝贵突袭开始,围攻长沙已经7o天了,到现在还攻打不下长沙城。太平军的火药、铅子与食盐都到了谷底。大家都在永安待过,那时候可是真的没了火药、铅子与食盐。当时靠的是韦泽袭击清军粮道硬抢东西,现在太平军这五万多人,即便能抢到东西,也是杯水车薪。
最后翼王石达开提出一个建议,若是真的没打下,那就不妨派个人到长沙城内玩假投降,就说太平军已经挖了一条极长极隐蔽的地道通入城内,准备来一次更大规模的爆破。用假情报忽悠住长沙守军之后,太平军就能够从容撤退。
商量好了计策,太平军就开始做准备。韦泽的任务就是在城北开始尽力骚扰清军,把尽可能多的清军吸引到城北来。
韦泽回到大营就开始安排。他命令部队先在城北外开始修筑长墙,逼近长沙城墙。而且每天都派部队半夜敲锣打鼓的吓唬清军。而韦泽则是派部队晚上趁夜色沿着浮桥到湘江以西,白天让这些部队大模大样的通过浮桥从湘江以西到长沙城北。
这番动作让清军大为紧张,他们本来就忌惮韦泽的部队,见到城北不断“增兵”,都是吓得不轻。清军各部队都要求增加城北防御。
湖南巡抚张亮基也是如此想的,但是左宗棠却唱起了反调。“大人,我看粤匪绝对不会从城北进攻。”
“为何?”张亮基对左宗棠的判断很是不信。
左宗棠答道:“束粤匪乃粤匪精锐,据我看,他们不过五千人马。可每次从浮桥上过来的都是束粤匪,我看了看,就这两天白天,至少新来了三四千粤匪。他们那里有那么多束粤匪?”
“哦!”张亮基恍然大悟,若是真的有一万多束粤匪,只怕长沙城早就被打下来了。
“再者,我每日派人打探,束粤匪一直在整顿练兵,若是他们想攻打北城,早就该造攻城器械,训练爬墙。可我打探到的束粤匪所操演的,却是队列,以及如何防备骑兵冲击队列。他们断然不会突然就开始攻城。只怕上次与束粤匪相战,他们对骑兵冲击心有余悸,这才会拼命训练!”因为上次战斗失败,不少人对左宗棠都有怀疑,所以左宗棠不得不强化了自己打探到的情报,以证明自己是真的给束粤匪们造成了巨大威胁。
张亮基并不想因为自己误解过左宗棠而道歉,所以隐藏的话题他就跟没听到一样。倒是左宗棠提出的两个观点颇为有力的支持束粤匪不会从城北动进攻。若是左宗棠没有判断错,现在反倒是应该强化城南的防御。
没两天就到了11月25日,这几天风雨大作。视线很差,清军没有能观察到太平军动向。太平军挖掘到魁星楼下的地道中塞满了火药,爆破之后,大地都震动起来。魁星楼侧的城墙上被炸出了八丈多宽的口子。秦日纲部立刻开始带着长梯开始进攻。
清军已经把防御重点放在了城南,立刻就有清军部队开始冲上崩塌的城墙,用长钩拽住长梯,从侧面拉倒。进攻受挫,加上看到城上的清军准备充足。秦日纲立刻带兵撤退。清军倒是想沾点便宜,竟然追击出来。秦日纲早就设下了埋伏,等清军追兵逼近,伏兵立刻出击,枪炮齐下,清军伤亡上百人之后被迫撤回长沙。
杨秀清并没有等下去,得知了爆破失败之后,他立刻命令已经做好准备的部队随时准备出动。此时正好是雨天,在雨天撤退已经是太平军的拿手好戏。
韦泽的部队也得到了消息,到了三更天,南北两支部队都直奔湘江上的浮桥。韦泽的部队这几天为了迷惑清军,已经抹黑走惯了浮桥。甚至那一百多匹战马也在前几日趁着夜色运去江北。部队迅沿浮桥撤退,清军根本没有觉。
回头看了看夜色和雨幕中根本看不清的长沙城,韦泽突然想起一词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回想起逝去的西王萧朝贵,韦泽忍不住叹口气。他转身对身边的警卫说道:“给我拿把单刀过来。”
警卫很快就弄来一把单刀,韦泽将单刀抛入湘江。这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韦泽对西王萧朝贵的祭奠。说起来也无情,这是韦泽真正想起要祭奠萧朝贵的在天之灵。
1852铁血中华 第1章 下金陵(一)
行军,晕船。晕船,行军。
这就是韦泽对自己从11月25日到12月中旬的最多回忆。杨秀清展现出了高的战略以及战术策划,太平军离开长沙之后清军竟然没有追击。此时长沙附近一直下雨,等清军开始追击的时候,已经是五天之后的12月1日的事情了。
此时太平军在完全没有清军追赶的情况下转向岳州,12月5日在当地早就投奔了杨秀清的天地会帮助下轻取岳州。在太平军攻打岳州的时候,清军堵塞了河道,在岳州截留了大量船只。现在数千大小船只都归了占据岳州的太平军所有。
夺取了大量船只,大批船工、水手、渔民都加入了太平军。数千只大小船只上乘坐了数万太平军人员,大船队轻松突破了清军的防御,驶入了烟波寥廓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所谓“湖南”就是洞庭湖之南的意思。它北面通向长江,南面接通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条大河。太平军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武汉三镇。
韦泽觉得自己是搞螺旋桨设计的,早就该习惯了水上生活。但是这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习惯了海上数千山万吨大型船舶的生活,可未必就能习惯内河上小船的生活。半天过去,韦泽就开始晕船。
若是按照以前的太平军,好歹也会有在6地上行军的部队。韦泽估计上了6地参与行军就行了。可这次部队的6地行军的都是由缴获的马匹组成的骑兵部队。辎重等物都靠船只运输。韦泽勉强试了试骑马,他就现晕船的自己在马背上更难受。
清军没有能够阻止太平军的水上力量,这只能说他们自己活该。这帮人把湖南以及洞庭湖附近的船只都给搜罗到岳州去,为了防止船只为了生计私下逃逸,清军还堵了河道。等早就掌握了这些情况的杨秀清杀进岳州,几乎整个湖南一半的船舶都归了太平军所有。
守武昌的湖北巡抚常大淳倒是知道了一些城市防御的知识,这年头的城市的主城墙外面都是大量的民房,太平军挖掘隧道的时候,都是从这些靠近城墙的民房中开始挖掘的。而这些民房也是太平军攻击城墙的重要依托。
所以常大淳得知太平军进攻武昌的时候,立刻命令武昌城外的百姓商家们撤进城内。城外百姓商家请求宽限三天,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常大淳下达命令的当天晚上就命令清军焚烧城外的民房。
大火连焚烧六昼夜,无数的百姓家产化为乌有。等到太平军在12月18日抵达武汉的时候,当地百姓们纷纷投军,即便没有投军的,也尽力给太平军提供各种情报。很快,太平军就已经彻底清楚了武汉城的整体情况。
韦泽好不容易从晕船中彻底恢复,那都是到了武汉的事情。太平军先夺去了长江北岸的汉口,并且在长江上架设起了两条浮桥。此时武昌的清军早已经放弃了外围防线,龟缩在武昌城内实施防御。
有了围攻长沙的经验,部队先彻底围死武汉城。接着就开始挖掘地道,这地道并非是以往那种单条直奔目的地的地道,而是数条双层地道。清军也是仿照长沙的防御,横着挖深沟,在地上埋了瓮侦听地下传来的声音。他们也一度现了太平军的几条上层地道。
只是清军以为摧毁了上层地道之后就完事了,没想到在这上层地道下面更深处,太平军还挖的有地道。
1853年1月1日,地道完工,凌晨时分一声巨响,文昌门下三条地道同时起爆。文昌门城墙被炸开二十余丈。太平军早就三更造饭,四更出,五更爆破。林凤祥率领的精锐部队立刻冲上城墙的缺口,杀了进去。
此时杨秀清下了严令“官兵不留,百姓不伤。违者斩!”而且他命令部队在浮桥对面的汉口造饭,做熟的饭菜送到文昌门外,太平军官兵们饿了就到文昌门外吃饭,吃饱了继续进城打仗。在严厉的军令以及有效的管理之下,太平军进城之后秋毫无犯。
而深恨常大淳的武昌百姓们在太平军攻破武昌城的时候点起了爆竹庆贺,家家开门,焚香跪拜。并且给攻入城内的太平军带路。
很快,城内敢于反抗清军被杀了个干净,倒是本地兵躲回家中,太平军前来抓捕的时候纷纷投降。大部分保住了性命。武昌城内大大小小上百官员竟然无一人能逃走,也无一人得活。
韦泽因为晕船,没能来得及指挥部队。不过也轮不到他指挥部队了,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干净利落的拿下武昌城。
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之上,众将对下一步的战略议论纷纷,北上河南的有,南下金陵的有,甚至还有建议在此地招兵之后打回湖南的。
吵吵了大半天也没个结果,突然间,却见杨秀清先是大叫一声,接着深深低下头。韦泽吓了一跳,以为杨秀清生病了。
不仅仅是韦泽,其他的人也都是默不作声,盯着杨秀清看。
只见杨秀清晃掉了脑袋上的帽子,长长的头披散下来。就以这个型站起身来,杨秀清抬起头,此时只见他面容沉静似水,大有一种脱物外的模样。
韦泽低下了头,他得费好大劲才能驱逐自己的大笑的冲动意。此时韦泽已经看明白,杨秀清降神了。
很多年后,已经是后代现代主义流行的时代。有个写戏谑文的文艺青年在给杂志社投稿的时候写到。
湖南人杨秀清在武汉城天王府的灯火下恭聆天音,他看上去长得很象伏尔加河东边疆区掌管意识形态的地区党委书记拉夫连季。卡尔特韦利什维利。耶和华用越意识形态的灵充满他,耶和华的灵在他身上显现。杨秀清站起来,伸出一只手,表讲话。会堂的描金柱子上火把金黄色的亮光透过他的手指缝,就象阿波罗的投枪。
杨秀清预言说,金陵虽然只是个中国的小城,但是小城故事多!必有一个显大能跳大神的在金陵称王,作为耶和华的席新闻言人和代理人,在中国执掌权柄。而在那之前,耶和华要将以中国交到清妖手中,受罪吃苦,直到耶和华的二儿子降落凡间,那儿子会依靠耶和华的神力胡作非为,在中国尊大,作中国的平安。这位将是我们的弥赛亚,我们的救主,ths’jet之于hiigara,萨尔。霜狼之于兽人部族,尼奥之于人们的“锡安”。
杨秀清说这番话的时候,穹顶上火光闪烁跳跃,金黄染在他头上的披毡、他额顶的经匣、他的鬓毛、他的大鼻子上,看上去象传说中的乌鸦天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