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人性的弱点全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作者(美国)戴尔卡耐基译者袁玲
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查理·史兹韦伯也有这样的论断,他说:“每个从事他所无限热爱的工作的人,都可以成功。”
或许你会说:“我刚刚由学校毕业,对工作毫无了解,怎么会知道我对哪项工作感兴趣呢?”艾得娜·卡尔夫人曾为杜邦公司雇用过数千名员工,现为美国家庭产品公司的公共关系部副总经理。她说:“我认为,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许多年轻人根本从未想过,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想做些什么。我想,一个人如果只从他的工作中获得薪水,而无其他作为,那才是最可怜的。”
卡尔夫人说,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拿着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到她那问是否有适合他们的工作。他们竟然不晓得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希望做些什么。所以那些人往往在青年时代野心勃勃,怀着充满玫瑰般的美梦,但到了四十多岁以后,却一事无成,愁苦烦闷,甚至精神崩溃。
事实上,选择适合你的工作,对你的健康十分有益。琼斯霍金斯医院的雷蒙大夫与几家保险公司联合作了一项调查,研究使人长寿的因素,结果“合适的工作”被确定为第一要素。这正好符合了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的名言:“祝福那些找到他们心爱工作的人,他们再不用乞求其他的幸福了。”
在过去的20年当中,柯哥尼石油公司的人事经理保罗·波恩顿至少接见过75万名求职者,他为此曾出版过一本名为《获得工作的六个方法》的书。我问他:“现在的年轻人求职时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波恩顿先生说:“他们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都非常盲目,这真是叫人万分惊骇,有些人选购一件衣服都比选择一份关系毕生命运的工作所用的心思更多——而他将来的全部幸福和安宁都与将要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怎样解决这项难题呢?
如果你茫然无措,你可以去找一个叫做“职业指导”的新行业,但这个行业不稳定,它也许可以帮助你,也许将会损害你——全赖你所找的那位辅导员的能力和个性而定。这个新行业还不十分完善,甚至连起步也谈不上,可它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你如何利用这个新机构指导自己进行选择呢?你可以在你住处附近找到这类机构,然后接受职业测验,并接受他们对你的职业辅导。
不过,他们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给你提出建议,最终的选择还需要你自己拿主意。而且,这些辅导员并非绝对可靠。他们之间经常也有相反的意见。他们有时的判断也会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个职业辅导员曾经建议我的一位学生作一名作家,理由仅仅是因为她的词汇很广。多荒谬可笑!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好作品是将你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你的读者,要达到这个境界,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更需要思想、经验、说服力和热情。那个职业辅导员让这位有丰富词汇的女孩子当作家,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差强人意之事:他要把一位极佳的速记员改变成一位难以胜任的准作家。
应该告诉你的是,职业指导专家——即使是我和你——也并非绝对可靠。你也许该多找几个辅导员,然后凭普通常识判断他们的意见。
也许我在这里过多地说了一些令人担心的话,但如果你了解了多数人的忧虑、悔恨和沮丧,都是因为不重视工作而引起的,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你的父亲、邻居,或是你的老板,对此类情形可能会有一定的理解。
智慧家约翰·史都家·米勒宣称,工人不能适应工作是“社会最大的损失之一”。是的,世界上最不快乐的就是憎恨他们日常工作的“产业工人”。
你知道在军队中容易“崩溃”的是哪些人吗?他们往往是被分派到错误单位的人!那些人即使在普通任务中也会精神崩溃。
当代最伟大的精神病专家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主持陆军精神病治疗部门,他说:“我们发现在军队中正确挑选人员和安置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要使适当的人去从事一项适当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要让一个人了解他的工作的重要程度。当一个人对他所进行的工作不感兴趣时,工作起来就会无精打采,而且还会觉得他不受欣赏和重视,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他即使没有患上精神病,也早已埋下了精神病的隐患。”
因为同样的原因,一个人若在工商企业中“精神崩溃”,若他对他的工作和事业没有兴趣,他也同样可以把它弄得一团糟。
我要告诫青年朋友的是,不要因为你的家人希望你做什么,你就勉强自己从事某一行业。不要贸然从事某一行业,除非你真的喜欢。不过,你必须要仔细考虑父母所给你的劝告。他们的年纪可能比你大一倍,他们已获得了那种唯有从众多经验及过去岁月中才能得到的智慧。但是,最后的决定必须由你自己来做,因为将来工作中的快乐和悲哀只有你自己品尝。
综上所述,我有以下建议,也有一些警告,供你在选择工作时参考:
阅读并研究关于选择职业的建议
下面这些建议是由最权威人士提供的——美国最成功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基森教授所拟定。
如果有人声称有一套神奇的方法可以为你的择业倾向指点迷津,千万不要去找他。这些人包括摸骨家、星相家、“个性分析家”、笔迹分析家,他们的法子均不可靠。
不可轻信那些说只要作一项测试就能告诉你该从事哪种职业的人。这种人根本就已违背了职业辅导员的基本原则。职业辅导员必须综合被辅导人的健康、社会、经济等各种情况提出建议,同时他还应该提供就业机会的详细资料。
应找一位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料藏书的职业辅导员,并积极接受辅导,正确运用职业资料和书籍。
注意:完全的就业辅导服务至少要经过两次以上的面谈。
千万不要接受函授就业辅导。
不要选择那些人满为患的职业
除非你有特殊才能,否则,不要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在美国,共有两万多种就业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然而在一所学校内,有近三分之二的男孩子和五分之四的女孩子选择了5种职业——两万多种职业中的5种。
如此看来,少数的事业和职业会人满为患,白领阶层之间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和“焦急性的精神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请你特别注意,如果你要进入法律、新闻、广播、电影以及“光荣职业”等这些已经过分人满为患的圈子内,你必须要付出惊人的努力。
避免选择那些成功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的行业
例如,人寿保险推销员。每年有或千上万的人——失业者占大半——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推销人寿保险。费城房地产信托大楼的富兰克林·比特格先生对此行进行了真实而又恰如其分的描述。
比特格先生在过去20年中一直是美国人寿保险推销业的领军人物,他指出,90%第一次推销人寿保险的人会因种种原因劳而无功,结果在一年内纷纷放弃。至于留下来的,10人当中只有1人可以卖出10人销售总数的90%,另外9个人只能卖出10%的保险。换一种说法,如果你推销人寿保险,那你在一年内放弃而退出的几率为90%;留下来的几率只有10%。而且即使经过一年的奋斗你留下来了,而以后你成功的机会也只有1%而已,否则你维持生活都困难。
全面了解自己初步选定的职业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你可以和那些已在这一行业中有10年、20年或30年的人士面谈。这些会谈将十分有助于你未来的发展前途。
这一点我本人深有体会。我在二十几岁时曾向两位专业人士请教职业上的指导。现在回想起来,可以清楚地发现那两次会谈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坦白地说,如果没有那两次会谈,我实在难以想象我的人生将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会成功。
怎样获得这些职业指导会谈呢?为了便于说明,暂时假设你打算作一名建筑师。在下定决心之前,你应该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拜访城里或附近的建筑师。你可以从公用电话簿里找出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住址。然后打电话到他们的办公室。如果你希望面谈,你可以写信给他们订下见面时间,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有件事需要你帮助,我今年18岁,我的志向是作一名建筑师,但不知妥当于否,又不知从何开始,极想听到你的教诲,请你指教。
如果你太忙,不能在办公室接见我,而愿意赐半个小时的时间在你家中接见我,那我将不胜荣兴。
我想向你请教的问题是:
如果你的生命再从头开始,你是否还愿意再做一名建筑师?
在你见到我之后,你是否认为我具有成为一名成功建筑师的条件?
建筑师这一行业人员过剩吗?
如果我从此类学校毕业后,要找工作是否困难?我应该首先接受哪一类的工作?
如果我的能力一般,在5年之中,我能赚多少钱?
当一名建筑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如果你是我父亲,你愿意鼓励我当一名建筑师吗?”
如果你生性腼腆,不善于接触陌生人,我这儿有两项建议,你不妨试试。
第一,找一个和你同龄的小伙子一起去。这样,你们彼此可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人,你可以请求父亲或母亲和你一同前往。
第二,你应该明白,你向某人请教,等于是对他的一种信任和认可。对于你的请求,他会有一种被奉承的感觉。其实,成年人一向很喜欢向年轻人提出忠告的。你所求教的建筑师必会乐于接受这次访问。
假若你有足够的勇气,又不愿写信,那么你也可以直接到那人的办公室去,对他说明来意,相信总有收获的。
假设你已经拜访了5位建筑师,而他们都太忙了,没有空闲时间接见你(这种情形不多),那么你应再去拜访另外5个。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人接见你,向你提供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也许可以使你避免走很多弯路,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创新、攻关。
注意,你是在从事你生命中最重要且影响最深远的两项决定中的一项。因此,在你做出决定之前,多花点时间探求事实真相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可能会抱憾终生。
在会谈后,你可以付给对方一定的报酬,作为他付出的时间和忠告的补尝。
尝试在适合自己的多种行业间进行发展
一个资质正常的人,既有可能在多项职业上失败,也有可能在多项职业上成功,这都是很正常的。拿我来说,如果我自己研习并准备从事下述各项职业,我相信,成功的机会一定很多,而且也一定会非常快乐。这一类的工作包括农艺、果树栽培、科学农业、医药、销售、广告、报纸编辑、教书、林业等。但另外一些比如簿记、会计、工程、经营旅馆和工厂、建筑、机械事物以及其他数百项工作,我则不能胜任,若从事则必败无疑。
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睡一张床。而这种享受,一个泥水匠也能轻易获得,很可能他比大富豪吃得更香,睡得更沉。
百分之七十的烦恼
我写的这本书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财务烦恼,要是那样的话,我只需坐在白宫替总统出谋划策就行了,而不必劳神费力地坐在这里组织文字。不过,我可以在这里提供一些小贡献,我可以罗列一些各方面专家、权威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告诉你获得书籍和册子的途径和方法,使你得到一些意外的教益。
根据《妇女家庭月刊》所作的调查表明,我们70%的烦恼都跟金钱密切相关。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指出,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危机。有很多例子的确是这样,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在着手写这本书时,曾请教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她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的华纳梅克百货公司财政顾问多年。她曾凭借个人经验多次帮助过那些被金钱拖累而烦恼不堪的人。她帮助过各种层次的人,从年薪不足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这样对我说:“事实上,多赚一点钱并不能使大多数人消除财政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增加一些收入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只是徒然增加一些令人头痛的开支而已。“此时大多数人的烦恼,”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你可能对后面一句话不以为然,不过,在你再度表示不屑之前,请你搞清楚,她并没有说“所有的人”,她说的是“多数人”,而不是针对你而言。她指的是你姊妹和表兄弟,他们是一大批人。
有人可能会说:“我希望作者自己来试试看:拿我的月薪,付我的各项账款,维持我应有的开支。只要他来试一个月,我保证他也会头痛,不再说什么大话。”
这话很对,我也有过经济困难时期:我曾在密苏里州的玉米田和谷仓做过每天10小时的劳力。每天累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工资少得可怜,不是每小时1美元,也不是10美分,而是5美分。
我清楚长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缺水停电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我也知道在零下15度的屋子里睡觉是什么滋味;我也有过徒步数里远,为节省10美分,直至鞋底穿洞、裤底打补丁的经历;我也常在餐厅里尽点最便宜的菜,裤子脏了也没钱送洗衣店。
虽然如此困难,但在那段日子里,我仍想方设法每月节省下几个铜板,因为如果我不那么做,心中就不踏实。
个人生活其实应该和一些公司一样:花钱应该拟定一个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进行支出。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做。
我的好朋友黎翁·西蒙金告诉我,他发现人们在花钱时常常会表现得意外盲目。他说,他认识的一位会计师,在公司工作时,对数字精明得很,但等到他处理个人财务时,却从不精打细算,从不考虑房租、电费以及所有各项“杂”费迟早都要由这个薪水袋里抽出来付掉。然而这个人却又非常明白,如果他所服务的那个公司以这种贪图目前享受的方式来经营,那么公司破产是迟早的事。
有件事不知你考虑过没有:当牵涉到你的金钱时,你其实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而你如何打理你的金钱,实际上也确实是你“自家”的事,别人无权干涉。
但是,如何管理我们的金钱?如何进行预算和计划?现有11条规则,供你参考。
把事实记录下来
世界闻名的亚诺·班尼特初到伦敦时很穷,生活压力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都记录下来。目的并不是想知道他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只是想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方法很实用,50年来,亚诺的这一习惯始终没有改变。
石油巨擘约翰·洛克菲勒也有这种习惯,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来龙去脉弄个一清二楚,才能安心入睡。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弄个本子来进行记录,当然也不一定要记一辈子。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要在第一个月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最好能连续作3个月的记录。这样,我们就能依据一个准确的记录,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花钱,哪些地方需要节省,从而做出自己的预算。
现在你清楚自己的钱究竟花到什么地方了吧,也许1000个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地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难以置信地大叫:“我的钱竟然是这样花掉的!”你会不会这样呢?可能也会的!
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史塔普里顿夫人指出:即使是住同样的房子、收入同样多、孩子也同样多的两个家庭,他们的预算需要也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因为人们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所以,预算必须按照各人的需要拟定。
预算的意义并非是要把花钱的乐趣从生活中通通抹煞掉,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们避免来自物质生活的烦恼和忧虑,从而使精神获得安全感。史塔普里顿夫人说:“依照预算生活的人,比较快乐!”
你应该怎样进行具体措施呢?首先,如前所叙,你必须把所有的开支列出一张清单来,然后要求指导。另外,你还可以致函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索取这一类的通俗读物。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银行还有专职的专家顾问,他们很乐于帮助你拟定家庭预算并解决急需解决的财务问题。
研究理财预算类的小册子中,我见过的最好的一本名叫《家庭金钱管理》,由“家庭财务公司”发行。另外,这家公司还出版了一整套的此类图书,讨论诸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装饰和其他各项问题。你可以向该公司索取。我已细看过这些书,非常好。
学习如何巧妙地开支
我想告诉你的是一种使你的金钱达到最高价值的方法。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主人,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不要因你的收入增加而无所顾忌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她最头痛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5000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年薪5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要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这一标准。而当这一目标一旦实现,他们就认为已经成功,于是就开始疯狂开销——在郊区买栋房子——他们认为和租房子花的钱一样多,再买部车子,买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他们意识到什么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于是,他们的高收入并没有使他们更快乐,反而使他们更不快乐,因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疯狂的开销。
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获得更高生活享受的权力。但从长远方面来看,是强迫自己在预算之内生活,还是让债主逼债上门,催账单催得你精神紧张,到底这两种方式哪一种能使人更幸福一点呢?
如果必须借贷,应设法争取银行贷款
如果你觉得借到一笔资金就可以创业,那你就太幼稚了,因为你就是有了一些资金,也未必会创业成功。据我所知,那些毫无商业经验的青年人靠借来的钱做生意而最后能成功的实属凤毛麟角。
一个青年人,如果没有把握就去创业,没有不遇到经济困难的。但是,假如他确实有相当的能力和充分成功的把握,创业实践就使他在别人面前树立了信用,那么即便他靠借来的本钱创业,依然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对于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首先必须掌握所要从事的业务范围的详细情况;其次,还要有挑选录用合格雇员的眼力。假如这两点做不到,你所经营的事业就会大打折扣。挑选员工是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员工的素质不高,那么即便你做事很忠诚,待人很诚恳,当你向别人开口借钱以作为你的创业资本时,其他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在你创业之初,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开始并不一定非要多大的规模,只要你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能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经营后,事业自然会发展起来。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资本是借来的,也没有多大关系。
比彻在教育他儿子时这样说:“你得像逃避恶魔一样避免借债。”青年人要痛下决心,不论你怎样急需金钱,最好不要向别人借债。
富兰克林那“贫穷的查理”里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法庭上每天那无数的民事纠纷案都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当然,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也有一种例外:当一个人由于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时,当天灾人祸从天而降时,往往任何人都难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就是那些如日中天的事业也难免遇到意外的困难和阻力。到了那时,不论你怎么小心谨慎,无论你的决策如何正确,无论你怎样痛恨向人借钱,为了度过难关,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向银行贷款。但即使到了那时,也要牢记一条原则:“借得慢,还得快。”
这一原则在生意上的放账和借款中同样适用,事实上放账和借款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在这两个方面都必须能够控制自己。
一些年轻人由于粗心大意,经常因为借贷不立契约或不立书面的凭据而发生许多有损名誉的纠纷,使他们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响,事业遭受打击,身心也受到极大的摧残。
我曾见到无数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由于借债而遭到了意外的失败。这些青年刚入社会时,或许还没有染上借债这种恶习,他们原先或许非常看重名誉,也从不喜欢到处去借钱来挥霍,那时他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后来由于一点小小的用途,无意中开启了借债的先例,之后,他们便渐渐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每年死于债务纠纷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出数十倍以上。现代的20个天才人物中,居然有7个人因举债而丢掉了性命,其中包括一位小说家、一位个学者、两个法学家、两位政界名人和一个演讲天才。
一贯为人敬仰的美国名人史蒂芬逊,做人特别小心谨慎,可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时,还战战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债的漩涡中去。
史蒂芬逊说:“我们对他人应该热爱和忠诚,平时应当量入为出。对于自己的家庭,应当保持快乐的气氛。对朋友,必须竭力避免仇恨,当然也绝不可忍受丧失自尊的屈辱。假如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避开他们——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径。”
纽维尔·希里斯博士也说:“你要使自己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必须要遵守一条规律:那就是赚得多花得少。”在这个危机四伏、处处荆棘的现代社会,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人应该慎重对待了。
1...171819202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