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长嫂难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纸扇轻摇
赵立夏正要打发赵立秋去杨婶儿家里把方怡找回来,白城山叫住他,从马车里拿出两个油纸包递给他:“这个带去给杨婶儿他们,是从南边儿带回来。”
赵立秋接了东西,一溜烟小跑着往杨婶儿家里去了,赵立夏帮着把白城山带来东西都搬进屋里,乱七八糟一大堆,光是各式各样零嘴儿就有二十来包,还有几包菜种子,另外还有一些小玩意儿。白城山道:“还给们带了些布料回来,回头都跟去城里再量下尺寸,一人做身新衣服过年!”
屋里顿时一阵哦哦哦欢呼声,赵立夏把几个小赶到一边儿吃东西去,自己挨着白城山说话:“叔,这回出去瘦了不少,路上不好走吧?”
白城山笑着拍拍他肩:“去年是灾年,道上有些不太平是正常,没出什么大事儿,放心。倒是,秋收辛苦很吧?也瘦了一圈儿啊。”
赵立夏笑道:“今年收成好,累点儿也值得。”
“是这个理儿,咱们男人就该顶天立地,吃得苦耐得痛!”白城山哈哈大笑,这才转头看向柳叔:“刘老弟,这阵子辛苦了。”
柳叔笑道:“光一句辛苦就完了?可帮他们彻底解决了老赵家那群人。”
白城山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听赵立夏把他走后发生事都说了一遍,听到最后,抚掌大笑:“刘老弟,还是能耐啊!这种法子怎么就没想到!”
柳叔也笑:“白老哥是实在人,哪里想得出这糊弄人法子?”
“是个粗人,当然不能跟刘老弟相比了!这回去南边儿,给带了几坛子好酒回来,回头咱们哥儿两慢慢喝。”
听到这话,柳叔笑容顿时亲切了许多:“不愧是白老哥!果然深知心!不用等回头了,明儿就跟回去喝,今晚让方怡给做一顿好吃!保管没吃过!”
白城山一挑眉:“哦?方怡又弄出什么好东西了?”
厨房里方怡冷不丁打了个喷嚏,刚抬手揉了揉鼻子,外头赵立秋就摸过来了:“方怡姐,柳叔让晚上弄热干面给白叔尝尝鲜。”
这两个吃货哟!方怡看了眼锅里面条儿,笑容带了丝丝无奈:“看,这不正下着呢!”
白城山吃过之后,也是一脸惊讶:“这面条味道真不错!比寻常凉面多了一股子嚼劲儿,这面不是普通面条儿吧?”
方怡笑道:“白叔也是个厉害,这面条儿里头加了碱面,所以比普通面条儿要有嚼劲儿些,另外又裹了层香油,然后再是芝麻酱,所以味道才好。”
“难怪!”
白城山一口气吃了两大碗,这才意犹未尽放下筷子,再吃肚子要撑着了。
吃过饭,一家子人坐在一起围了个圈圈,随意聊着天,说着说着,白城山冷不丁道:“们有没有想过去城里?”
作者有话要说:^_^
d





长嫂难为 85下雪了
所有人都是一怔,赵立夏跟方怡对视一眼,才道:“想过,只是眼下似乎还不到时候。”
“哦,怎么不到时候?”
赵立夏道:“其一,父母孝期还未过。其二,手中银两也不足。其三,弟妹们还小。所以我想再等两年,待我跟方怡的亲事办了,手中也有些银两,再去城里置办一间小院。”
好好的,怎么突然说亲事了!她又跑不掉,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么!方怡暗自腹诽,却连自己都不知道,那张小脸儿已经因着这句话染上了红霞。
白城山看了眼方怡,挪揄地看向赵立夏,你这小子,就是为了成亲的吧!难道还怕去了城里,方怡跟别人跑了不成?真是没出息!
赵立夏到底还年轻,脸皮还不够厚,被白城山和柳叔这么盯着,也渐渐红了脸颊。
笑了一会儿,白城山继续说正事儿:“你这想法是不错,但是也不必等两年后。一来,这城里的房子不好找,要找个地方好价钱又实惠的不容易,得托人慢慢看着;二来,方怡倒是有不少好手艺,完全可以去城里开家小店;这三来,立冬立年和辰辰他们既然已经开始启蒙了,住在城里总归是方便些。之前你还要操心家里头的地,如今有了他们三个替你们看着,回头再请几个长工或是找几家佃户,只要隔三差五回来住一阵就好。”
赵立夏认真听着,末了才为难道:“可是孝期未过,我们不能离家,而且,我们存下的银子也不够买房子的。”
白城山道:“房子先看着,又不用你现在就去住,况且,一年的时间真过起来快得很。到时候,你们是想在这里或是想在城里成亲都成的。”
方怡本想开口说两句,结果听到这话,耳根一红,到了嘴边的话说不出了。在她看来,能现在就开始买房子那当然最好不过了!要知道房价这玩意儿,可是年年都在往上涨的啊,当然是要早买早好!
赵立夏当即道:“那劳烦白叔帮我们看看了,就是不知道城里一间小院要多少银子。”
白城山道:“这要看大小和地段,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我跟你柳叔不还揣着你的欠条嘛!欠条上的银子总得补上不是?”
柳叔失笑:“白老哥你这算盘打得可真精!”
方怡道:“那最好找个前面有个小店,后头有个小院的,回头想卖点东西也方便。”
“这是自然,小店还能稍稍大一些,你这热干面完全可以当招牌来卖了,做起来可麻烦?”
方怡摇摇头:“不麻烦,都是寻常材料。若是开店的话,我还能再想些别的一起卖。”
柳叔的眼睛立刻亮了:“还有什么?”
方怡不由有些好笑:“这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得慢慢来。”
“那等想到了,记得叫我帮你试试味道。”
方怡无语地应承道:“是,我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柳叔就跟着白城山一道回城里喝美酒去了,等送走他们,赵立夏转头问方怡:“咱们如今攒了多少银两?”
方怡笑着举起手比划了一下:“有一百七十两了!”
赵立夏微微睁圆了眼:“怎的这么多了?”
方怡算给他听:“葡萄酒就卖了近70两,地里的粮食加棉花卖了近80两,之前零零碎碎攒了有20余两,总数有一百七十两了。”
地里粮食和之前的钱他知道,葡萄酒的钱柳叔都是直接交给方怡的,却没想到居然卖了那么多银两。
方怡又道:“我算过了,等咱们今年的这些芝麻都磨成芝麻酱芝麻油卖掉,又能有几十两进账,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若是不出大事儿的话,咱们最少能攒到五六百两,这么多银子应该够我们去城里买间小院儿了。”
赵立夏默默盘算了一下,发觉似乎还是方怡挣得比较多,这下子,这位阳光小少年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才是一家之主,怎么反倒还不如自己的媳妇儿会挣钱呢?这样可不行!
此刻的方怡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智慧创造财富啊!光是葡萄酒一项,就盖过了这百亩良田一整年的收成啊!虽然她的智慧也都是跟别人学来的,但是在古代却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到了这会儿,她是真心的庆幸自己是个吃货,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在工作之余去刷那些美食论坛,还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群,闲的没事就自己捣鼓吃的。事实证明,民以食为天,吃货才是万能穿越党啊!
原本遥远的进城目标瞬间被白城山拉到了眼前,方怡觉得自己又有奋斗的动力了,只要肯动脑,吃得苦,总能找到各种赚钱的法子,而方怡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靠吃的赚钱上。
那晚白城山的话也同样被王满仓他们三人听在耳里,听出白城山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心里头也彻底的踏实了,干起活儿来也更加的卖力,想去城里买间院子可不容易,得多多的攒钱才行啊!
而白城山自从回城之后,也开始四处托人帮他们物色房子,这种前边儿是小店,后面是院子和住房的屋子只能是那些临街的,想买到合适还真不容易。
柳叔看着白城山忙忙碌碌,慢悠悠道:“急什么,实在不行,在这条街上给他们找一家就是了。”
白城山一愣:“这条街?会不会太喧闹了?会影响孩子们读书的吧。”
柳叔笑道:“你没听过,大隐隐于市吗?读书在于人,能静心的人即便是身处闹市也能读书,心不静哪怕是放在大院儿里也一样没用。况且,你找的那些临街的房子,又有哪里能安静了?”
这样一说,似乎也有道理,白城山摇头笑道:“你看,我这都糊涂了,那我就在这条街上找吧,虽说贵了点,但是地段好,回头他们开间小店也能多赚些银两。”
话是这么说,可这条街的房子哪里又是那么好找的?但凡来这条街开店的,多少都有些身世背景,一般买下了也就不会轻易卖了,除非是举家迁移,所以,还是得慢慢来啊。
日子就这么平静却充实地滑过,方怡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彻底的休息一天了,却意外地并不觉得烦闷,更没有现代的各种周一综合症,难道不知不觉间已经彻彻底底地适应了这古代的生活?
某天清晨,方怡醒来之后,习惯性的伸个懒腰,却在双手伸出被窝的时候被冻了一个哆嗦,她吸了口气,收回了这伸了一半的懒腰,起身穿上袄子,刚打开房门就被眼前的情景给吸引住了。
今年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降落了,一夜之间,整个大地都被覆盖了一层雪白的被子,放眼望去,一片晶莹剔透。回过神的方怡忍不住轻呼一声,扭头叫道:“辰辰,快起来!下雪了!”喊完,却不等方辰醒来,人已经跑到院子里,弯腰抓了把雪在手里,高兴地手舞足蹈,在雪白的地面上留下一个个小脚印。
两只黑狗也很快从狗窝里探出头来,许是头一次看到大雪,似乎也很兴奋,两只你追我赶很快就把平整的雪地踩得乱七八糟。
方辰很快也加入了玩乐的队伍,仰着小脸儿,鼻尖被冻得红彤彤的,脸颊上荡着可爱的小酒窝:“姐姐,今年这么快就下雪了呢!”
方怡笑道:“今年日子过的顺,所以觉得下的早了。”
两人玩了会儿才回屋漱口洗脸,然后就往赵立夏他们家去了,刚到门口就听到里头欢喜玩闹的声音,连赵苗苗都起了,赵立夏正在喝止赵立年往雪地里打滚的行径。
听到这声音,方怡微微笑了,前几天是赵立夏他们爹娘的忌日,家里头很是沉闷了几天,这场大雪来的太及时了,冲淡了孩子们对于故去的亲人的悲伤思念之情。
下了雪,过年还会远吗?答案自然是,不会!
这一天,家里的农活儿都停了,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在院子里闹腾,连赵立夏都挽着袖子拿着铁锹帮忙铲雪做雪人,几个小的围着他跑来跑去,别提多兴奋了,王满仓和王来银两个正在清理鸡舍牛棚上面的积雪,方怡翻出之前赵立夏去城里买回来的布匹,央着刘三娘教她做袄子,这天都下雪了,当然要做袄子了!
刘三娘做起女红来是个好手,耐不住方怡的软磨硬泡,她终于答应先给他们家三人做新袄子,然后再给方怡他们做。这做棉袄说难难,说容易其实也容易,关键就是个手工,方怡看着刘三娘先在摊开的布匹上画出样子,然后再裁剪。
“王嫂子,这是给你自己的还是给王大哥的?都不用比划一下吗?”
刘三娘笑了笑:“这件是给来银做的,做得多了,尺寸都记着了,不用比划。回头给你们做的时候就要先比划一下了。”
原来是给王来银做的,说起来,刘三娘也是个长嫂,之前做鞋子的时候,她也是先给王来银做了一双,然后才给王满仓和自己做,这会儿做棉袄又是这样,平日里,他们夫妻两人也对王来银诸多照顾,看来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并不是说说而已。方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暗想以后她也不能凡事总是把赵立夏放在第一,弟妹们才更需要照顾!
看着裁剪出来的样子,方怡依稀能猜到这棉袄该是怎么做了,剪好了样子,接下来就是缝制了,把晒好的棉花缝到布里面去就好了,方怡看着刘三娘塞的棉花并不是很多,忙道:“王嫂子,这边儿冬天冷着呢,棉花要多塞些的好,你这太少了,回头该冷了。”
刘三娘摇头道:“你这是新摘下来的好棉花,暖和的很,不用那么多。”
方怡皱眉:“王嫂子,这袄子做一件能穿好几年,再说了,这是咱们自家种的棉花,又不是花钱买的,别那么省了,多塞点儿进去!”
最后,在方怡的监督下,刘三娘愣是塞了比预料中多出快一倍的棉花进去了,做出来的袄子鼓囊囊的,看着就暖和的紧。看着方怡笑眯眯的模样,刘三娘忍不住嘟囔:“哪里用的了这么厚实!回头都不好干活儿了!”
方怡道:“这件是不干活儿的时候穿的,当然要暖和,等会儿你再做件轻便的,等干活儿的时候换着穿。”
刘三娘一惊:“哪里要的了那么多!干活儿就穿你们给的旧衣服就好了!”
方怡早有准备,当下劝道:“王嫂子,这衣服都是立夏他爹娘留下的,是想留着做个想念的,眼下有新布了,就多做一件吧。”
刘三娘知道这家人的境况,也知道这群孩子的孝顺,当即点点头,不再说不要的话了。
刘三娘给他们三人一人做了两身衣服,后来又要给赵立夏他们做,却听赵立夏道:“白叔前阵子已经托朋友给我们一人做了一身,够穿了。”于是,这剩下的布料就暂时留起来了。裁剪衣服剩下的边边角角也被刘三娘仔仔细细地拼起来,回头可以拿来缝被子。
作者有话要说:^_^
d




长嫂难为 86招牌小吃
自从那日下了第一场雪之后,这雪就多了起来,隔三差五就来一场,纷纷扬扬,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方怡起初还很兴奋,看久了之后也渐渐习惯了,这地段偏北方,下雪是常有的事儿,这下多了还是个麻烦事儿,时不时得就要去扫雪,怕鸡窝牛棚被大雪给压垮了。
天气越来越冷,气温也越来越低,所有人都换上了厚实的袄子,屋里头烧起了炭炉,一进门就觉得暖呼呼的,一出门寒风刺骨,方怡尽可能地把一些活儿都搬到了屋里头来做,同时也不忘开着窗子,毕竟烧着炭火呢,房屋紧闭容易中毒的。
地里的活儿都是赵立夏和赵立秋跟着王家兄弟两个去干的,有时候刘三娘也会跟了去,赵立冬本来不肯留在家里,却被方怡指派了新的任务,于是也就乖乖听话了。
所谓的新任务,就是在家里磨红薯粉,之前一直忙着捣鼓芝麻油和芝麻酱,卖出去了不少,如今那些酒家暂时都不缺了,正好也停会儿,如今天气太冷,也不适合做那个,那就来磨薯粉。
自从决定在城里买房子开小店之后,方怡就开始琢磨再卖点儿什么东西比较好,她会的吃食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很稀松平常,不够特色,她想要两三样招牌小吃,这样才能把名气做大,只有垄断才能赚大头啊!
之前收上来的红薯都被切成片晒干了,这会儿正好拿来磨成薯粉,回头还能做成粉丝吃,味道可好了,不过这薯粉丝方怡不太会做,在现代的时候试过几回,效果都不太好,到最后干脆就直接去超市里买现成的了。但是,方怡不会,刘三娘会啊,据说以前在家的时候还常常做了拿出去卖,那手艺必然是差不到哪里去的,如今家里头存了不少红薯,若是能做了薯粉丝去卖,那也是一笔进项啊。
依旧是用小石磨磨的薯粉,赵立冬看着精瘦精瘦的,力气倒是有不小,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坚持每天打几套太极和拳法,拳法是白城山教给他的,才学了没几天就打的有模有样,白城山直夸他是个练武的好料子。
几个人坐在炭炉旁边,一边磨着薯粉,一边说着话,有时候赵立年和方辰会读会儿书,赵苗苗就托着小腮帮子,听得摇头晃脑的,再就着炭炉烤几个洋芋红薯,饿了就吃一个,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等薯粉磨好了,刘三娘就留在家里头做薯粉丝,方怡立刻凑在一边儿学着,先把薯粉用水化开,然后用筛子过滤掉渣滓,剩下的浆水放到一边,等个一两天沉淀凝固之后,再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底下的粉浆再用水化开,再把前阵子特意找铁匠定做的薄铁盘子拿出来,把稀释后的浆水倒一些到铁盘里,只要薄薄的一层就好,然后把铁盘放到沸水里烫一下,等铁盘里奶白色的浆水变成透明色之后,再把整个铁盘都放进开水里烫着,直到粉浆烫熟之后再拿出来,把粉皮整个儿从铁盘里剥出来,晾一会儿切成丝,再摊开在畚箕里晒干,这红薯粉丝就做好了。
方怡一直在边上看着,感觉跟自己先前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同,怎么做出来的效果就差了那么多呢?忍不住就问了刘三娘,刘三娘笑道:“你这是做少了,我以前也做不好,加多少水化开,一次倒多少浆水,在沸水里烫多久,这些都是学不来的,得要自己试了才知道,等试的次数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做是最合适的了。”
确实如此,中国菜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各有千秋,无非就是各种细节方面的不同而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等薯粉做好之后,方怡立刻就给大家做了一顿酸辣薯粉,吃的大家鼻尖儿冒汗,一面哼哧哼哧的吐着气,一面还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方怡吃着这薯粉,只觉得味道当真是不错。
等到第二天,立刻就让赵立夏带着剩下的那些送去城里给白城山和柳叔打打牙祭,顺便看看能不能卖点儿出去。白城山哪里会不知道方怡的小心思,在亲自吃过一顿尝了味道之后,笑眯眯地让赵立夏只管往他那儿送,保管给找了人卖出去。
眼下离过年也就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这些东西还是有不少人家会买的,城里头不比村里,没田没地的,想吃什么都得买!这薯粉丝放在村里或许买的人不多,放在城里头,那可是紧俏得很,光是放在他自己店里头就能卖出去不少。
听到赵立夏带回来的好消息,方怡笑眯了眼:“等下次去,可就不只薯粉丝了,还能有更好的东西!”
看着方怡俏皮的模样,赵立夏不由也笑起来,微微低下头看着她,问道:“什么好东西?你又想出什么好吃的了?”
方怡心情好,没留意自己这会儿的模样远远看着就像是在赵立夏的怀里一般,自顾道:“我也是看王嫂子做薯粉丝才想起来的,以前还吃过我娘做的一样东西,回头等我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若是能做出来,比这薯粉丝还要好吃呢!”
“嗯,那真是不错。”赵立夏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眼角瞅见左右无人,迅速地伸手在方怡的脸上捏了一把,一击得手,迅速撤退:“我先把马牵到后头去。”
看着赵立夏逃也似的离开,方怡恼怒地跺了跺脚,这小子!越来越来劲儿了是不是?长得高了不起啊!看她将来不掐回去!
方怡想出来的东西是凉皮,这东西虽说早在秦朝就有了,但是中间失传了很久,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若是没有的话,拿来当个招牌点心是绰绰有余的啊!
这凉皮在现代的时候方怡一直是用的大米面粉做的,眼下家里头只有小麦面粉,想来应该区别不大。先往面粉里加些盐巴,然后一点一点的加水搅拌,每次加的水都不多,直到搅拌均匀之后才加第二回,这样才能让面糊更光滑而没有小颗粒。方怡估摸着面糊的粘稠度,觉得差不多了才停止了加水,随后又搅拌了一会儿这才停下。然后把搅拌好了的面糊放到院子的屋檐下,等两个时辰过后再拿进屋,放在温暖的厨房里让它自动升温。
然后就跟薯粉丝的做法差不多了,先烧上一大锅的热水,然后拿出一个小碗,倒点儿香油进去,再添些水,然后把铁盘子拿出来,往里头刷一层油,舀一勺子面糊进去,让面糊均匀的铺在铁盘子里,然后把铁盘子放到锅里,盖上锅盖。估摸着差不多的功夫,揭开锅盖,看到铁盘子上的面糊糊已经鼓起来了,那就是蒸好了,然后把铁盘子拿出来,拿到厨房外按进那一大盆子的雪水中。等到那一层面皮儿凉透之后,再用刷子往上面刷一层油,慢慢把凉皮整个儿剥下来。
把那蒸好了的凉皮两面都刷上一层油,拿刀子沾些凉水,直接切成手指宽的长条儿。就在刘三娘以为这东西也要拿出去晒干的时候,却见方怡直接把切好的面皮放到大海碗里,往里头加了些盐巴,醋,酱油,芝麻酱,还有几滴香油,搅拌均匀后就拿筷子夹了往嘴里送。
方怡尝了一口之后,满足地眯了眯眼:“王嫂子,你也尝尝,味道可好了!”
刘三娘吃了一口,眼睛一亮:“哎,这可真好吃!”
“是吧?来,再接着做,今晚就吃这个了!”方怡精神抖擞地拿起刷子,继续往铁盘子里刷油铺面糊。
于是,三天后,白城山和柳叔又吃到凉皮,柳叔吃过之后,立刻就想要收拾包裹继续去赵立夏家里头住着,却被两个小书童死死地拽住了衣角,声泪俱下:“少爷,您真的不能再去了!再过两天,咱们就要回家了!晚了的话,少爷您是没事儿,我们两可要被老爷夫人责罚!”
白城山哭笑不得:“刘老弟,还是回家要紧,立夏他们又跑不掉,以后的日子不还长着吗,不必急于这一时!”
柳叔想了想,觉得也有理,转头问赵立夏:“这凉皮能放多久?回头多做些,让我带回家慢慢吃!”
赵立夏无奈地戳破了柳叔的美梦:“这凉皮不比红薯粉,要现做现吃才好吃,这种天气,最多只能放个两三天就会坏掉了。”
柳叔皱着眉,沉吟片刻道:“不行,我还是要去住两天!”两个小书童哭天抢地,就差一哭二闹三上吊了,这才堪堪把他们的吃货少爷给劝住了。
赵立夏也是哭笑不得:“柳叔,你要真喜欢,等后天我再多送些过来。”
柳叔笑眯眯地点头:“这才乖!”
等赵立夏回家说给方怡听,方怡也是一阵无语,早知道就等年过完了再弄,让柳叔这么挂念着却吃不到,实在是太残忍了。
1...4041424344...146
猜你喜欢